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5单元 2 圆的周长人教版 (3)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圆-第3课时圆的周长(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圆-第3课时圆的周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的第三课时“圆的周长(2)”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公式C=2πr和C=πd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以及应用圆的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时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有复习巩固的作用,又有拓展提高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圆的周长公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掌握圆的周长公式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对于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实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的模型、直尺、绳子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圆物品、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的模型,引导学生回顾圆的周长公式C=2πr和C=πd。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学生可以用直尺测量圆的直径和周长,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关于圆的周长的计算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例如:“一个圆的直径为10厘米,求它的周长。
”学生解答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如何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如果一个圆的直径为20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是多少?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学生解答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2.圆的周长(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2.圆的周长(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2.圆的周长(第2课时)》的内容。
在前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本节课将继续深入学习圆的周长,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圆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2.难点: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绳子、直尺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圆的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圆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的模型和绳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圆的半径有关系,并引导学生尝试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圆的周长的计算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并给予指导和纠正。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学生运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进行解决。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解题结果,并给予指导和纠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5单元 圆-第3课时 圆的周长(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5单元圆-第3课时圆的周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主要介绍了圆的概念、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
第3课时“圆的周长(2)”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圆的概念和周长的计算公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灵活运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测量、计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测量工具、计算器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圆,用于测量和计算。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圆形桌面,提问:“这个圆形桌面的周长是多少?”2.学生分组讨论,测量圆形桌面的周长,并记录数据。
操练(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圆形操场,提问:“这个圆形操场的周长是多少?”2.学生分组讨论,测量圆形操场的周长,并记录数据。
巩固(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圆形水池,提问:“这个圆形水池的周长是多少?”2.学生独立计算圆形水池的周长,并核对答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圆的周长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圆的周长》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2.学习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展示圆的相关图片和计算圆的周长的公式。
2.板书:准备书写本课的主要知识点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讲解圆的定义和性质,引入圆的周长的概念。
2.展示计算圆的周长的公式,让学生初步了解。
第二步:示范与讲解1.通过几个例题演示如何计算圆的周长。
2.结合实际问题,讲解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
第三步:巩固与练习1.让学生独立进行练习,掌握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
2.带领学生一起讨论练习题,解决难点问题。
第四步: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和其他形状的周长相互比较。
2.提出拓展问题,让学生探索更多关于圆的知识。
五、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圆的周长的理解。
2.指导学生将知识点整理归纳,巩固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1.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思考和探讨圆的周长的问题。
七、教学反思1.分析本节课教学效果,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2.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和问题,为下节课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提高数学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深化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圆的周长 人教版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圆的周长》。
【课标与教材分析】《圆的周长》在课标中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因而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该课时有了前边圆的认识做基础,同时又为后面学习圆的面积奠定了基础,该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该班级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气氛,可以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兼顾效率和平衡。
在教学中独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交互运用,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实际操作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班级学生基础一般,教学中应给予充分思考的时间,谨防填塞式教学。
因为六年级学生正在经历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究、猜测验证、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从而使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固定值“π”是如何得来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实践探索,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根据公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试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体会“由曲变直”的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七窍的史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一套多媒体课件、多个大小不同的圆片、多把直尺、多根绳子、多个计算器。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独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交互运用,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实际操作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2圆的周长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2 圆的周长人教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2 圆的周长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
在本节课中,我将带领学生学习圆的周长这一概念,让他们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5单元的第2节,即圆的周长。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将学习圆的周长的定义,以及如何利用圆的直径和半径来计算圆的周长。
学生还将学习圆周率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圆周率来计算圆的周长。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圆的周长的定义,掌握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2. 理解圆周率的含义,能够运用圆周率来计算圆的周长;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圆周率的含义和运用,以及如何利用圆的直径和半径来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圆的模型、绳子、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个圆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他们能否用绳子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
2. 讲解圆的周长的定义:我会向学生解释圆的周长是指圆的边缘的长度,并演示如何用绳子测量圆的周长。
3. 讲解圆周率的含义:我会向学生解释圆周率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它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4. 讲解如何利用圆的直径和半径来计算圆的周长:我会向学生解释,圆的周长可以通过直径乘以圆周率来计算,也可以通过半径乘以2再乘以圆周率来计算。
5. 例题讲解:我会出一道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圆的周长。
然后我会逐步讲解解题过程。
6.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解释他们的答案。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以及圆周率的含义。
七、作业设计1. 直径为10厘米的圆;2. 半径为5厘米的圆。
答案:1. 直径为10厘米的圆的周长约为31.4厘米;2. 半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约为31.4厘米。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5单元 圆-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5单元圆-归纳总结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的画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圆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的相关知识,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认识圆,理解圆的相关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圆的画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圆规、直尺、铅笔等绘图工具。
3.相关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想知道关于圆的哪些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圆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并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是圆形,加深学生对圆的理解。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并让学生互相观察、讨论,总结画圆的方法和技巧。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4.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可以包括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完成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圆相关的问题,如:圆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关系?如何计算一个不规则圆的面积?让学生分组讨论,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5单元 圆-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5单元圆-整理和复习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的整理和复习。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的位置和圆的画法。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但部分学生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仍然存在困难。
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灵活运用圆的相关知识。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圆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灵活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课件等。
2.学具:练习本、圆规、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回顾圆的基本概念。
提问:什么是圆?圆有哪些特征?2.呈现(10分钟)呈现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
提问: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面积怎样计算?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个圆形物体,测量其周长和面积,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并讲解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教师总结,强调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为10米,求花坛的周长和面积。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5单元 2 圆的周长人教版
《圆的周长》一、教材分析圆的周长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
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圆的周长前已经理解了周长的意义,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且会画圆,能测量出圆的直径。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事迹,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难点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五、教法和学法根据教学内容我采取直观演示法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利用动手实验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计算公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运用自学辅导法,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培养“说”的能力。
我还利用“启发诱导法”层层设疑,引导学生去思考、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
六、教学准备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需要,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每个小组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板、直尺、软尺、绳子、数据统计表、计算器等。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新课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唐老鸭和米老鼠在公园赛跑的情景。
唐老鸭沿着正方形的路线跑,米老鼠沿着圆形的路线跑,结果米老鼠获胜。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2.圆的周长(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2.圆的周长(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2.圆的周长(第1课时)》的内容。
教材通过引入圆的周长概念,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圆的面积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周长的定义、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以及圆的周长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周长概念和计算方法,对圆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的周长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圆的周长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定义,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周长的定义。
2.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例引入圆的周长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从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绳子、直尺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尺子、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圆形物体,如圆形的糖果,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要测量这个圆形糖果的周长,我们应该如何操作?”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圆的周长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解释圆的周长是指圆形边界的长度,计算公式是C=2πr,其中C表示周长,π表示圆周率,r表示圆的半径。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圆和一把尺子,要求学生自己测量并计算出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优秀教案(精选5篇)
《圆的周长》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圆的周长》优秀教案(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的周长》优秀教案1教材分析:圆的周长是在学生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来学习的。
从生活实际入手,利用学生掌握的有关圆的知识,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学情分析:本单元第一部分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
前期的学习和认识都为学生学习研究“圆的周长”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方法基础和铺垫。
“圆的周长”教学部分,教材在编排上加强了启发性和探索性,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交流、思考来探究,逐步导出和掌握计算公式。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公式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想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熊大和光头强跑步比赛,请同学判断比赛的公平性并说明原因。
师: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想邀请大家一起来看一场比赛,每个同学都是裁判,有没有兴趣?比赛开始!(2)、师:看到这儿,你对这个比赛有什么看法?学生判断比赛的公平性并说明原因。
学生发表看法,可能的回答如下生1:不公平,因为光头强沿着正方形跑,熊大沿着圆形跑。
生2:不公平,因为正方形的周长比圆形的周长要长。
2021-2022学年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圆的周长》教案
授 课 人:陆老师
目录
01 学习目标 03 探究新知 05 课堂小结
02 情景导入 04 课堂练习 06 课后练习
01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认识和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 的近似值和求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正确的计算圆 的周长。
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等教学活动, 着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与方法。
课后练习
6、一个圆形牛栏的半径是15m,要用多长的粗铁丝才能把牛 栏围上3圈?(接头处忽略不计。)如果每隔2m打一根木 桩,大约要打多少根木桩?
15×2×3.14×3=282.6(m) 答:要用282.6m长的铁丝才能 把牛栏围上3圈。
15×2×3.14÷2≈47(根) 答:大约要打47根木桩。
课后练习
滚动法要注意什么?
2厘米
0 1 2 3 4 5 67 8
探究新知
猜一猜 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
探究新知
自己动手量一量
物品 名称
周长
圆形物品131.5cm
圆形物品2 6.28cm
圆形物品3 9.42cm
…… ……
直径
10cm 2cm 3cm
……
周长 直径
的比值
(保留两位小
数)3.15
3.14
3.14
7、李明家一扇门上要装上形状如右图所示的装饰木条,需 要木条多少米?
50×3.14×12=78.5(cm) 50×4=200(cm) 200+78.5=278.5(cm) 278.5cm=2.785m
答:需要木条2.785m。
Thank you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3课时圆的周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3课时圆的周长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准备了这份教案,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周长这一概念。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3课时,主要包括圆的周长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并学会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的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圆的周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规、直尺、绳子、PPT。
学具:练习本、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开始,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要用绳子围成一个最大的圆,那么这个绳子的长度至少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 讲解圆的周长的定义:接着,我会利用PPT展示圆的周长的定义:“圆的周长是指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
”并解释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的关系。
3. 演示实验:我会用绳子和圆规演示如何测量圆的周长,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4. 课堂练习:我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5. 应用拓展:我会出一道实际问题题目,如:“一个圆形花园的周长是62.8米,求这个花园的半径。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圆的周长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填空题:圆的周长是指围成圆的_________的长度。
2. 计算题:一个圆形花园的周长是62.8米,求这个花园的半径。
答案:1. 曲线2. 10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圆的周长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5单元 圆-第3课时 圆的周长(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5单元圆-第3课时圆的周长(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圆的周长的公式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公式求解相关问题。
难点:1.理解圆周长的计算过程。
2.初步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复杂圆周长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1. 圆的周长的概念•引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圆的定义及周长计算公式。
•学习:详细介绍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及相关概念。
•实践: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应用:提供不同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圆的周长计算方法•讲解:逐步解析圆的周长计算步骤,强调计算的精确性。
•演示:老师演示计算圆的周长的实例,让学生跟随操作。
•练习:学生进行练习,巩固计算方法,纠正错误。
3. 圆的周长综合应用•分组活动:小组讨论解决圆周长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展示:每组展示解题过程,分享计算思路。
•总结:总结学习收获,提醒学生记牢所学知识。
四、教学延伸1.带着学生走进校园,观察不同建筑物中的圆形结构,让学生感受圆的应用。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圆的周长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勤加练习,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下节课见!。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圆2.圆的周长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圆 2.圆的周长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地为大家分享我的教案,这是关于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5单元,第2课时——圆的周长。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97页至第99页的第2课时,即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们将学习如何利用圆的直径和半径来计算圆的周长,并理解周长与直径(或半径)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1. 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掌握圆的周长与直径(或半径)之间的关系;3. 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的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与直径(或半径)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绳子、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课堂上,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果我们要围成一个直径为10米的圆形的草地,我们需要多长的绳子?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们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圆的周长的概念。
2. 讲解圆的周长3. 例题讲解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我会给他们出示一些例题。
例如,如果一个圆的直径为8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是多少?我会引导学生们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学生们布置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亲自动手计算一些圆的周长。
这样可以巩固他们对于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
5. 圆的周长与直径(或半径)之间的关系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圆的周长= πd(其中d为直径)2. 圆的周长= 2πr(其中r为半径)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如果一个圆的直径为12米,那么它的周长是多少?2. 如果一个圆的半径为5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是多少?答案:1. 圆的周长= πd = 3.14 × 12 = 37.68米2. 圆的周长= 2πr =3.14 × 2 × 5 = 31.4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 圆第3课时 圆的周长的实际应用
的桥需要多少分钟?
70 cm=0.7 m
3.14×0.7×150=329.7(m)
1648.5÷329.7=5(分钟)
答:德老师通过一座1648.5 m长的桥需要5分钟。
当堂练习 此内容源于《典中点》
2.(易错题)光明小学新建了一个操场(如图),华华每天 绕操场跑5圈,她每天至少要跑多少米?
3.14×50+80×2=317(m) 317×5=1585(m) 答:她每天至少要跑1585 m。
课后作业
作业
探索新知
探究点 应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小明的自行车轮子的半径大约是33 cm。这辆自行车轮 子转1圈,大约可以走多远?(结果保留整米数)
小明家离学校1 km,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 多少圈?
探索新知
自行车轮子转1圈可以走多远是求什么? 求圆的周长
轮子大约转了多少圈是怎么求的?
用“路程÷每圈行的路程(车轮的周长)= 所需要的圈数”计算。
课堂总结 此内容源于《点拨》
在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问题时,已知直径 或半径,可以直接根据 C=πd或C=2πr解答。
当堂练习 此内容源于《典中点》
1.德老师响应“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号召,她每
天坚持骑自行车上班。自行车轮胎的外直径是70 cm,
平均每分钟骑行150圈。德老师通过一座1648.5 m长
5
圆
第 3 课 时 圆的周长的 实际应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课件
复习导入
1.口答:圆的周长是怎么计算的?
如何用圆的周长公式
C = πd 或 C = 2πr
解决实际问题呢?
2.判断。
(1)因为C = πd,所以d = C÷π 。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3课时圆的周长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3课时圆的周长人教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3课时圆的周长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圆的周长。
我们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圆周率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绳子。
2. 学具:练习本、圆规、直尺、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一下,他们在生活中见过的圆形物体,并思考这些物体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
2. 讲解圆的周长的概念:通过圆规和直尺,画出一个圆,然后用绳子绕圆一周,让学生观察绳子的长度,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3. 探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绳子绕圆一周,然后测量绳子的长度,记录下来。
再让学生用圆的直径和半径计算圆的周长,看看是否和实验结果一致。
4. 讲解圆周率的意义:通过计算多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这个数就是圆周率。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自行车轮子的周长。
六、板书设计圆的周长 = 圆周率× 直径七、作业设计1. 请计算下面圆的周长,并填写答案。
圆的直径:10cm圆周率:3.14答案:31.4cm2. 请计算下面圆的周长,并填写答案。
圆的直径:15cm圆周率:3.14答案:47.1cm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了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学习,如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探索圆周率的数值等。
第5单元第3节《圆的周长》-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大单元作业设计
5.大单元作业设计:综合运用圆的周长知识,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进行测量和计算。
2.强化学生对圆的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升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
5.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思考过程,提高数学表达和逻辑推理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定义及其公式:C=πd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圆的周长公式C=πd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例如,通过比较不同直径的圆的周长,让学生直观感受直径变化对周长的影响。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圆的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测量学校操场的周长。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学生可以用软尺测量圆的直径,然后计算周长,验证圆的周长公式。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圆的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圆的周长的基本概念。圆的周长是指圆形边缘一周的长度。它是描述圆形物体大小的重要指标,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程测量中。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5单元 圆整理和复习 教案
整理和复习
教材第75页的内容及第76页的练习十七。
1.巩固对这一单元学习的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能熟练运用公式解题。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正确运用公式计算所学图形的面积。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实物投影。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试着自己整理归纳出来。
2.小组进行交流。
1.师生共同归纳这一单元的概念。
(1)圆心(2)半径(3)直径(4)轴对称图形(5)圆周率(6)扇形(7)圆心角
2.师生共同归纳这一单元的公式。
(1)圆的周长:C =πd 或C =2πr
(2)圆的面积:S =πr 2
(3)圆环的面积:S 环=S 外-S 内或S 环=π(R 2-r 2)
3.完成教材第75页的第2题。
(1)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注意提醒学生所使用的单位名称要准确。
(3)指名板演。
4.完成教材第76页的练习十七。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四课时《圆的周长(2)》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四课时《圆的周长(2)》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周长(2)》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从而深化对圆的周长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圆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公式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绳子、直尺等。
2.教学课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具,如圆的模型和绳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圆的形状和特点。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圆的周长是多少吗?它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呈现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讲解圆的周长公式:C =2πr,其中C表示圆的周长,r表示圆的半径,π表示圆周率。
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每组使用绳子和直尺,测量一个给定圆的周长和半径,并记录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周长计算。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第62~64页的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概念的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前面学习“圆的认识”的深化,“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教学,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又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
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圆的周长前已经理解了周长的意义,掌握了关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半径,直径的关系并且会画圆,能测量出圆的直径。
这节课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前面的知识为
这节课的学习活动做好了铺垫。
同时学生对各项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非常感兴趣,并且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动脑思考,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相互探讨学习的风气较浓,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平时教学中,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有较强的合作意识。
老师只要充分发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是乐意做课堂的主人的!
【教学用具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细绳、直尺、绳子系的小球。
学生准备:圆形物品、圆形橡筋、直径为2、3、5厘米的圆形纸片、直尺、三角板、棉线、软皮尺、剪刀、实验报告单、计算器。
【设计理念】
我们的课堂是生活的课堂,生命的课堂。
可是,在现实的课堂中“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为活动而活动”等华而不实虚有其表的教学现象频频出现。
细细反思,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距离主要涉及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如我在本课设计上力求为学生创设“探究──发现”的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探究中发现,在交流中升华,从而使小组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得以有效进行。
我在教学中采取的策略如下: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强大的演示作用。
《圆的周长》从激趣引入、演示操作、指导探究、练习的出示都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成在一起来呈现知识信息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的呈现给学生。
2、在操作中感悟。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是一处
“再创造”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操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操作实践中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考方法,感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
3、在探究中发现与拓展。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
本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测量圆的周长、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
这样,学生获取的并非纯粹的知识本身,更主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
总之,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
【设计思路】从本课教学内容整体看,我的设计思路是下面的图:
激趣引入→圆周长的含义→合作测量→认识圆周率→推导公式→圆周长应用【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入
1、大家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
最后是谁取得了跑步比赛的胜利?
对!由于兔子的麻痹大意,最终以失败告终。
后来,它们都苦练本领,争取下次比赛拿第一。
现在,老对手又相遇了,看来,一场精彩的比赛又要开始了!
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小兔子沿着正方形跑,小乌龟沿着圆形跑,它们都不甘示弱,结果同时到达起跑点。
它们都说自己是冠军,你们觉得呢?这个比
赛公平吗?谁是冠军呢?
2、看来,大家有不同的看法。
要比较两种跑道的长短,要考虑的是什么?
对,要考虑它们的周长。
(板书:周长)
①小兔子跑的距离是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怎么算?(板书:C=4a)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什么样的关系?(4倍)
②小乌龟跑的距离是多少也就是圆的周长,谁来说说什么叫作圆的周长?
真棒!齐读一遍: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作圆的周长。
你会计算圆的周长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想想办法,帮小兔子和小乌龟解决这个难题。
(完善课题:圆的周长)
二、小组合作,探究公式
1、探究测量的办法
要测量圆的周长,你有什么办法?
老师这里有一个圆,谁来示范给大家看看怎么量?
好,谢谢你!你给你的这个测量方法取个名字吧?行!就叫滚动法。
(板书)
还有没有不同的测量方法?谁再来给大家示范一下?
大家帮忙给这个方法取个名字吧?真好听!就叫绕绳法。
(板书)
2、合作测量、得出数据
下面,我们在4人小组里合作一下,测量自已剪的圆的周长,测量完后,将直径和周长记录下来,填入课本表格的第一列和第二列中。
3、观察数据、对比发现
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哦,圆的直径变,周长也变。
直径越短,周长也越短,直径越长,周长也越长。
)
4、进一步计算,揭示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
动手算一算,求出每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填入课本表格第三列中。
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你呢?…你呢?…
板书C÷d=3倍多一些
为什么你们的3倍多一些结果有差异?
真聪明!因为测量过程中,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有误差。
实际上,任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板书)跟老师读一下pai。
4、你知道哪些关于圆周率的知识?真了不起,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3页,读一读《你知道吗?》
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
(板书π≈3.14)
三、推导公式
1、现在,你会计算圆的周长吗?怎样算?
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表示d直径,字母公式怎样写?(板书:c=
πd)就告诉你直径,你能求圆的周长吗?为什么这样写?(因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π倍。
)
3、如果知道半径,能求圆的周长吗?(板书c=2πr )圆的周长是它半径的多少倍?
四、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数学诊所:
(1)经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
()
(2)圆的直径越长,圆周率越大。
()
(3)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π倍。
()
(4)π=3.14。
()
指名回答,并说说理由。
2、独占鳌头:我会连
c d r c÷r
1/2d ππd 2r
3、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4、一个木桩的横截面周长是37.68米。
它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开心辞典)汽车轮胎的半径是0.3米,它滚动1000圈前进多少米?
6、(冒险岛)摩天轮的半径是10米,坐着它转动一周是多少米?
7、(勇攀高峰)小明的妈妈在自家的墙根下围了一个半圆形花坛,直径是8米。
你能算出花坛的周长?
五、发散练习
1、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公式来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现在你们能解决开始那个龟兔赛跑的问题了吗?谁来说说小兔子和小乌龟谁跑的距离远吗?(出示导入时课件)
小兔子跑了40米,小乌龟跑的距离是圆的周长:3、14×4=12、56(米)它们用的同样的时间,但免子跑的距离长一些,所以比赛是不公平的,实
际是兔子跑得快一些。
2、为了使比赛公平进行,裁判决定改变路线。
如下图(课件)两个圆,小圆的直径是大圆半径。
兔子沿着大圆跑一圈,乌龟沿着小圆跑两圈。
你们说说这样的路线设计得公平吗?
六、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完后,课件出示习题:
1、今天我学习了圆周长的知识,我知道圆周率是()和()的比值,它用字母()表示,它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发现的。
2、我还知道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倍。
已知圆的直径就可以用公式()求周长;已知圆的半径就可以用公式()求周长。
这节课,同学们大胆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关系、有怎样的关系,然后进行科学的验证,发现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你们正在走当年科学家探索发明的道路,很有可能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让我们一起来加油、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