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应对自然灾害》(2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精品)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5.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精品)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5.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精品)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5.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应对自然灾害》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以及应对方法,培养学生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自然灾害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应对方法认识不够全面,对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缺乏实践操作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及应对方法。

2.培养学生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增强关爱生命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及应对方法。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自然灾害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对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发生的自然灾害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游戏教学法: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自然灾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相关情境和游戏,准备道具和材料。

3.提前通知学生,让他们搜集有关自然灾害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自然灾害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话题,激发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灾害的种类和特点,如地震、洪水、台风等,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3. 操练(15分钟)根据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设计实践操作环节。

如地震发生时如何保护自己,洪水来临时如何逃生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应对方法。

4. 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掌握的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互相学习和交流。

《应对自然灾害》教案

《应对自然灾害》教案

《应对自然灾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及特点,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灾害的种类:地震、洪水、台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2. 自然灾害的特点:突发性、破坏性、不可预测性等。

3. 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预警、逃生、自救、互救等。

4. 团队合作在应对自然灾害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新闻报道或实例,引出自然灾害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及应对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灾害防范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让学生了解应对灾害的实际操作步骤。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技巧。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应急逃生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6. 总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团队合作在应对自然灾害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自然灾害种类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应对自然灾害方法和技巧的了解与应用能力。

3. 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应变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自然灾害的图片、案例及应对方法等。

2. 视频资料:关于自然灾害应对的宣传教育视频。

3. 应急逃生器材:如警报器、安全标志等。

4. 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彩色笔等。

六、教学活动1. 灾害模拟:通过模拟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警觉性。

2. 逃生演练: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逃生演练,确保在真实情况下能迅速、有序地撤离。

3. 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教授学生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

4. 知识竞赛:举办自然灾害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学习兴趣。

七、教学策略1. 互动教学:采用提问、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案例教学:以真实案例为教材,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后果,增强防范意识。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事件》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事件》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事件》教学设计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原因,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自然灾害事件的分类和特点2.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原因3.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措施4.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知识讲解:介绍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危害。

3.讨论:带领学生讨论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原因,如地球板块运动、气候变化等,促使他们思考自然灾害不可避免的事实。

4.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种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措施的研究。

他们可以查阅资料或借助互联网进行调查和讨论,并设计一份小册子或展示板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5.报告和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报告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展示他们的小册子或展示板。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进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研究。

6.总结归纳: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各种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对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进行总结和归纳。

重点强调个人的责任和行动在自然灾害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小组研究成果的评价:根据小组的研究成果、展示和报告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内容的准确性、逻辑性和可行性。

2.学生参与度和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活动和报告中的积极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他人观点的尊重和合作精神。

扩展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自然灾害应急演,让他们实践应对自然灾害的技能。

2.鼓励学生参加社区的自然灾害预防宣传和救援志愿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使学生对自然灾害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他们的应对能力和安全意识,为建设安全稳定的社会做出贡献。

《应对自然灾害》教案(教学设计)

《应对自然灾害》教案(教学设计)
小结:除了自然的原因外,人类在满足个人生产、生活中需要而做出的不合 理的行为也会引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课堂小 结及拓 科学小实验:“草地”和“黄土地”的喝水能力 展延伸
板书 设计
第五课 应对自然灾害 第 1 课时 自然灾害知多少?什么是自然灾源自?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分布特点?
自然灾害的巨大影响?
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
2.观看图片小组探究: (1)这些灾害都给人们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 (2)哪些灾害短期内可以恢复、控制?哪些会造成长远影响?地震常出现的疫 情又会有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3)谈谈你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感受 师小结: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各 种间损失,甚至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师:对于身边出现的一些自然灾害我们有哪些自救措施? 3 防震自救小歌谣 出示防震自救小歌谣要求学生背诵。 活动五:追本溯源——自然灾害发生的人为因素 1.出示图片:森林被乱砍盗伐造成的水源流失、山体滑坡 2.探究:图片中出现的自然灾害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样的灾害能不能避免呢?人 们还有哪些行为间接导致了自然灾害的频发? 3.出示自然灾害发生的人为因素
教学 设计
教学 目标
第二课时
1.初步了解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 明确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社会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 3. 掌握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约束自身破坏性行为。
教学 重点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学会面对自然灾害时自救自护的知识与能力。
教学 难点
认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灾精神,树立战胜自然灾害的决心。
呢?
活动一:数据分析现国情
2019 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干旱、地震、地质灾害为主,森林草原火灾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应对自然灾害》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应对自然灾害》教案、教学设计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自然灾害吗?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自然灾害经历,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自然灾害的种类、成因,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
2.讲解地震、洪水、台风等常见自然灾害的预防知识和方法,如:地震时如何逃生、洪水来临时如何避险、台风来临前要做好哪些准备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尊重自然,珍惜生命。
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明白预防自然灾害是每个人的责任。
3.培养学生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勇敢、冷静和团结互助精神。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作学习。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知识与技能,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关爱生命、团结互助的情感态度。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应对自然灾害》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及成因,如地震、洪水、台风等,认识到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掌握预防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学会查找和利用身边资源,了解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政策和措施。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成因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掌握预防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学会查找和利用身边资源,了解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政策和措施。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5《应对自然灾害》教案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5《应对自然灾害》教案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5《应对自然灾害》教案成人员伤亡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3.火灾、森林草原火灾、病虫害等也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统计图和视频的呈现,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4.情景模拟:地震来袭,我们该怎么办?活动一:观看视频1.播放视频:地震来袭,我们该怎么办?2.学生观看视频,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

活动二: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探讨地震来袭时应该如何应对。

2.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5.小结1.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我们应该树立保护地球的责任感,加强防范自然灾害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和惯。

3.在自然灾害来临时,要冷静应对,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研究,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危害性,树立保护地球的责任感和防范自然灾害的意识,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会给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呢?2.出示图片,激发兴趣:出示各种自然灾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情景,引发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关注和兴趣。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描述图片中的情景,表达对自然灾害的关注和兴趣。

讲授新课教师活动1.讲解自救自护知识:介绍各种自然灾害的常见特点和应对方法,如地震时的“掩头、蹲下、护颈”等自救自护方法。

2.讲解防灾避险知识:介绍防灾避险的重要性和方法,如制定应急预案、备足应急物资等。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笔记,积极提问。

合作探究教师活动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在不同自然灾害中应该如何自救自护和防灾避险,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观点。

2.展示分享:让每个小组选择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和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5《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打印版)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5《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打印版)

、救火“机器人”
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也是约束人的
思考并回答 交流回答
害的影响和 成 因,深刻认识到 自然灾害所带来 的严重后果,以 及人类一些不当 行为对于自然灾 害的影响,从而 引导学生树立环 保意识,防范自 然灾害的发生。
增强自救自护意 识,掌握自救方 法
课堂小结 板书
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毁损水库大坝、 堤防、水闸、护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 和水文、通信设施以及防汛备用的器材、物料等。 材料:王某、游某、许某三人破坏防汛设施已分别 被依法行政拘留 10 天 小调查:如果外出旅游,入住外地的宾馆,你经常 做的第一件事是? 同学们,生命是宝贵的,守住生命,我们才能感受 四季的冷暖,体验生活的千姿百态,追求人生幸福 的种种可能。了解自然灾害,防御自然灾害对于我 们国家、我们每个人都十分重要。 一、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 1、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2、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 二、御自然灾害 1、防灾避险小知识 2、国家防御自然灾害的举措
材料:青海省玉树县地震第一民族中学创造了一个
奇迹的原因 见课件
总结:提高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
力,可以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带给我我们的伤害。
第二框 防御自然灾害
测一测:你有避险意识吗 见课件
掌握自救小方法:地震 洪水
过渡: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
危害,我国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
流出的水的颜色不一样?如果人们大规模开垦草
地,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实验的启示:虽然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不可避
免的灾害,但是同样,大自然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案第五课 《应对自然灾害》第2课时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案第五课 《应对自然灾害》第2课时教学设计
4.老师对各小组学生的表现给与肯定和及时的评价。
师总结:同学们掌握的知识真不少,看来大家有在平时留心观察和积累。这些知识的掌握将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活动二:防灾避险自救小擂台
任务一:根据老师出示得常见自然灾害的几组应急行为进行辨析。
共计5道抢答题,四个小组进行抢答
1.雷雨天气避雨在大树下。
2.地震发生时抱头鼠窜。
观看
谈感受
能够形成民族自豪感
5.12汶川地震近年来破坏性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也是中华民族面对自然灾害的一次重大挑战
讲授新课
活动一:《防灾避险自救知识知多少?》
任务一:学生分组进行防灾避险自救知识竞赛
活动环节:
1.师生共同复习我国的自然灾害的种类。
2.鼓励学生对已有的避险知识进行汇总。
3.以小组为单位举行竞赛,比一比哪一组掌握的防灾避险自救的知识和方法最多?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六年级下
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应对自然灾害》
单元
爱护地球共同责任
课时
2
学习
目标
1.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 引导学生树立防灾避险的意识。
2.了解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与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养成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重点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学会面对自然灾害时自救自护的知识与能力。
3.山区山洪、泥石流高发期,在山区露营选择在山谷扎营。
4.当泥石流发生时,向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跑。
5.地震发生时,没有及时撤离,选择躲在卫生间墙角,并用毛巾护住头部或者教室桌子下。
活动三:防灾避险知识库
出示洪水、地震、雷雨等自然灾害的避险自救要点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应对自然灾害》(2课时))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感知保护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树立保护地球的责任感,加强防范自然灾
害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

2、行为与习惯:进一步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与习惯,提高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自救、自护能
力。

3、知识与技能:懂得环境问题给地球造成的危害,初步理解珍惜资源的意义,了解自救自
护知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4、过程与方法:用调查交流、创新展示、运用读图表分析、案例分析、创新展示等方法来
组织教学,增强防灾减灾的的意识, 树立保护地球的责任感,提高自救自护的能力。

5、道德教育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法治教育点:遵守有关保护地球和防灾减灾的法律。

【单元学习活动一览】
核心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交流与合作、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