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案:大地上的事情(全2课时)
大地上的事情-PPT优秀课件
5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都被世人关注,也许我们 从不曾真正静心去理解自然,然而苇岸做到了。
苇岸是大地的歌者。文中,他用清净与温情的目光
注视大地,用素朴的文字和优美的语言,以及深邃
的意境描述一件件大地上的事情。他观察深爱着的
蚂蚁、麦子、草地、雄蜂、河流、麻雀、野兔、天
空、阳光、雪 ……他像农人那样热爱大地里的美好
冷看人类——人总是很理性地束缚孩子、很“坦然”
地奴役他物,对此,作者深感痛心。
11
讨论:苇岸给我们提供了他对大地的观察与思考,这 些看似零散的事情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哲理?你认为 人类应该怎样处理自己与大地的关系?
个人的理解: 人若是能非理性、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与动物为伴、与 景物共舞、让孩子寻回天性,大地上便会有最和谐的乐章。 应反思人类对于自然居高临下的态度,人应有谦卑的倾听 的姿态及崇高的精神特质,从而使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能够 和谐而诗意地栖息在这个有限的地球上,这种诗意的栖息
(3)人类:孩童游戏、心灵之锁、果树捕鸟 10
这些发生在“大地上的事情”,分别蕴含了作者怎 样的3思、想情感。 明确:
观察动物——动物是鲜活的,有爱、有勇气、有
洒脱、有恬静,作者赞美他们的舒展与随性,了无 痕迹的亲切感流露无遗。
感悟景色——自然景色是纯静的、富于变幻的、
洋溢生命力的,作者真正将自身融入物象,用最朴 素的情怀关怀着太阳、雪、田野。
将把人类带向希望之乡。
12
三、小结:理清“景、情、理”的关系
景
情
理
动物 ———— 赞美动物的舒展与随性 景物 ———— 热爱景色的自由变幻、规则 人类———— 对人类的“理性”感到痛心
地人 栖应 居非 在理 大性 地、 上诗
《大地上的事情》教学设计
巩固练习
写1-3个观察片段
培养学生观察意识、运用札记写作的能力评价修正促进迁移源自个性化教学课
堂
教
学
过
程
结
构
设
↓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整体感知
(理解概括、感悟真情)
↓
讨论把握哲理
↓
品味语言
↓
总结写法
↓
质疑小结
板
书
设
计
大地上的事情苇岸
写法:札记式片断
大地:丰饶美丽生生不息
人类:善待自然敬畏大地
语言:朴素简洁亲切
学情分析
经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散文鉴赏能力,但“札记体”对于学生是新知。对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有一定的理解,能把握散文的主旨。但是对语言的体味较笼统,对哲理性难句的理解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项目
内容
对策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对“大地上的事情”的细致描写及独特感受
2.体会课文朴素、简洁而亲切的语言
小组内勾画、归纳补充完成
个体朗读交流
教学难点
作者的哲理性思考
学生阐述教师适当点拨
学生课前需要
做的准备工作
朗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查阅作者简介资料
关于教学
策略选择
的阐述
诵读法、讨论法、问题研究法
预习六步法:通字音、晓文意、知作者、明背景、谈感受、提疑惑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媒体的应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四)品析语言
(五)总结写法
介绍札记体
(六)答疑、课堂小结
学生借助教材的介绍、补充查阅资料
(完整版)大地上的事情上课用
11.黄金麦田
财富来自于自然
整体感知
12.两只老雀 自然给生命带来温暖、平静和安全,生命使生活朴实而亲切
13.残留积雪 14.逆风之火
自然界的生物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不屈服于艰难困苦
15.骤雨雀飞 16.田野精灵
自然界的生物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不屈服于艰难困苦 再渺小的生命也有其尊严与独特性
17.深秋田野 18.冬天鸟声
这些发生在“大地上的事情”,分别蕴含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观察动物之情(赞美生命)——动物弱小,
然而鲜活、有爱、勇敢、洒脱、恬静,作者赞美他 们的舒展与随性。亲切感流露自然。
感悟景色之情(关怀自然)——景色纯净、
富于变幻、洋溢生命力活力,作者真正将自身融入 物象,用最朴素的情怀关怀着太阳、雪、田野。
1.它们将短硬的喙像北方农妇在缸沿砺刀那样,在 枝上反复擦拭。
以人喻物,且取喻于日常生活,两者除动作相 似以外,他们磨砺的都是赖以生存的工具,表达了 对大地上的生物为生存而作出努力的肯定和赞美。
你会读吗?
鹞子 (yào) 鹧鸪 (zhègū) 贫瘠 (jí) 飒飒 (sàsà) 汲取 (jí) 梭罗 (suō)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jié) 挥霍 (huò)
偃卧 ( yăn) 椽子 (chuán)
檩条 (lĭn) 喙 (huì)
砺刀 (lì)
羁绊 (jī)
蜣螂 (qiāng láng) 雏鸟 (chú)
——林贤治
课文理解: 《大地上的事情》呈现在我们
面前的是一种久已被我们熟视无 睹甚至因审美知觉麻木钝化而遗 忘了的大自然景观:蚂蚁营巢的 三种方式;日出日落的时间和速 度;田野上空徒劳盘旋的鹞子; 彩色蜘蛛的罗网;季节的生命; 迁徙的鸟群;原野上逆风而行的 火首;整整齐齐摆在辽阔的大地 上的麦田;赋予大地神性的雪; 飞行迅疾,使人闻其声却难见其 形的杜鹃;富于传奇色彩和神秘 气氛,以警觉和逃遁苛存于世的 野兔…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教案标题:大地上的事情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并认识其重要性。
2. 了解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现象,如山脉、平原、河流和湖泊。
3. 探索地球表面的变化,如天气和季节的变化。
4. 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便他们能够描述和解释地球上的事物。
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资源:1.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地球的卫星图像和地图。
2. 幼儿读物或绘本描绘地球上的事物。
3. 视频或在线资源展示地球上的不同自然现象。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使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地球的卫星图像和地图,向学生介绍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
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思考地球的大小、形状和颜色。
主体活动:2. 通过阅读幼儿读物或绘本,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上的不同事物,如山脉、平原、河流和湖泊。
逐个事物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地球上的分布。
3. 通过观看视频或在线资源,展示地球表面的变化,如天气和季节的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不同季节和天气,并讨论它们对地球上的事物有何影响。
4. 引导学生讨论地球上的不同事物如何相互关联和影响,如河流形成山谷,洪水对河岸的影响等。
鼓励学生就他们观察到的事物提出问题和进行讨论。
5.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球上的事物进行研究和描述。
学生可以通过图片、手绘或文字记录方式呈现他们对该事物的观察和描述。
总结活动:6. 集体讨论:请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所研究的地球上的事物,并鼓励其他学生提出问题或提供进一步的观察。
7. 教师总结:总结地球上的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强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应该保护地球并珍惜其中的一切。
结束语:通过这堂教案,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各种事物,认识到地球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通过观察和描述地球上的事物,学生们将培养出色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并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大地上的事情》(节选)教学设计
《大地上的事情》(节选)教学设计目标:1、诵读选段,说出作者的所见、所想、所思。
2、分析讨论,说出两个片段共同的主题。
3、动笔写作,在写作中体会大地的丰富和美丽,感悟大自然的神奇与力量。
进一步提高保护自然的意识。
目标预测:这两段文字并不容易懂,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作者所见、所想、所思。
其中重点又是指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哲理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预习展示:了解学生在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二、目标告知:1、诵读短文,能说出作者的所见、所思、所想。
2、分析讨论,两篇短文的相同之处。
3、写一段自己笔下的“大地上的事情”的文笔精华。
三、知识形成:1、学生个人读选文,梳理问题、赏析精妙之处。
2、小组读选文,解决组内的疑难问题,赏析精妙之处。
3、组内推生提出问题,任人答疑。
推生赏析精妙之处,其他组员可发表不同见解。
4、教师发表意见,并总结:这两篇短文是苇岸的散文集《大地上的事情》的节选。
《大地上的事情》是一篇随笔、随感。
作者或叙事、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用凝练生动的语言,写出了他对自然的观察、领悟和思考。
这两个片段重在呼吁人类爱护环境。
还有许多精彩的片段,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大自然的丰富、美丽。
在他笔下,每一种色彩都有生命,每一种事物都有灵气,每一种自然现象都是音符。
这是对美的呼唤,是对生命的热爱和向往。
在一串串如珠玉般的文字里,你会情不自禁的爱上这个神奇美丽的世界!不信请听:《大地上的`事情》的其他精彩片段。
(教师朗读)。
四、达标检测:请同学展开想像的翅膀,把你对大地的观察、你的所见、所想、所思写下来,让大家一起见证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让所有的人都行动起来,保护我们共有的家。
(挑生念自己写的文笔精华。
)五、堂清:小组内交流,帮助最差的学生完成片段精华任务。
六、教师总结:今天,太阳犹如躲进了原始森林的七星瓢虫,大地犹如掉进了冰窖的深井。
昨天还阳光融融,今天却冷得出奇。
一阵风吹来,真有一种刀片划过的感觉。
早晨,天还在朦胧的暮色里,孩子们刚上完了早操,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苏教版《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苏教版《大地上的事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大地上的事情》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把握课文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运用课文知识和观点,进行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对生活的热爱,珍惜美好生活。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大地上的事情》的主要内容及其观点。
2. 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 课文知识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把握。
2. 课文知识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
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 案例分析法:运用课文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大地上的事情》的作者及其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
3.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4. 案例分析:运用课文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对课文观点的认同程度,以及对课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对课文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把握程度。
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维过程和分析能力,以及对课文知识的运用程度。
苏教版《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苏教版《大地上的事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大地上的事情》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提高环保意识。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本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3)学会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重点1. 《大地上的事情》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内涵。
2. 文本中的环保意识及其现实意义。
3.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文本中抽象观点的理解和分析。
2. 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 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地上的事情》的主要内容,阐述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批判性思维。
4.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环保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大地上的事情》。
2. 参考资料:相关环保知识、案例分析。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章)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大地上的事情》的作者及其背景,概述文本主要内容。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4.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文本中的环保意识,分享阅读心得。
5.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环保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作者为何关注大地上的事情?(2)文本中传达了哪些环保意识?(3)如何从多角度审视环保问题?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环保的看法和做法。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大地上的事情》教案大地上的事情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能力目标:要求把握描写的对象的特点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
通过对散文语言的评价赏析,体会品味散文之美。
情感目标:认识大自然中生命的意义、价值及其对人类的启示。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赏析点评法、对比阅读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感悟,领会作者对大地的深情。
教学难点:要求把握描写的对象的特点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
教学过程:一读课文,疏通文字学生自由诵读,教师对生字进行检测。
酒盅坟冢衔筑巢繁衍撒种崛起蜷曲檩条椽子砺刀怵目喙羁绊蜣螂哺育偃息凄怆拾掇二读课文,筛选要素背诵最喜欢的段落,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惊人的发现?对事物的细心观察;对自然与生命的领悟。
理解作者对大地的深情是文章的线索,也是文章的主旨。
六读课文,感悟主旨了解作者的生平,再读课文,理解作者所阐述的“大地道德”的理念。
附录:苇岸,1960年1月生于北京市昌平县北小营村,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在《丑小鸭》发表第一首诗歌《秋分》,1988年开始写作开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成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
2019年,为写《一九九八二十四节气》,苇岸在家附近选择了一块农地,在每一节气的同一时间、地点,观察、拍照、记录,最后形成一段笔记。
2019年在病中写出最后一则《二十四节气:谷雨》,5 月19日因肝癌医治无效谢世,享年39岁。
按照苇岸自己的意愿,他的亲友将他的骨灰伴着花瓣撒在故乡的麦田、树林与河水中。
苇岸一生文字很少,不足二十万字。
生前只留下一部《大地上的事情》,在病榻上编就了自己的第二本书《太阳升起以后》,2019年5月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诵读欣赏——《大地上的事情》井店一中王姣花教学目标:1.走进作者内心,与作者对话。
2.明白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善待地球,即善待自己的道理。
教学重点:明白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善待地球,即善待自己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卢梭的话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以两组对比强烈的图片引起学生思考: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以至于有这么大的差别?从而导入新课《大地上的事情》。
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出示学习目标。
一、作者介绍:先请学生介绍,可以从此环节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最后教师出示PPT明确:苇岸,原名马建华,散文家。
1960年1月生于北京市昌平县,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在《丑小鸭》发表第一首诗歌《秋分》,1988年开始写作开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成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
1999年因病去世。
被称为大地上的诗人!二、积累生字词:出示PPT,你会读吗?指名学生,检查预习情况,积累生字词。
三、与大地的诗人对话:本文虽然只节选了两个片段,但我们可以先从这个地方走进作者的内心!(一)、片段一:1.齐读片段一,并思考问题:(1)、作者观察到了什么事?(用原文回答)(看到一只在田野上空徒劳盘旋的鹞子)(2)、作者联想到了什么?(联想到梭罗的话,联想到田野往昔的繁荣。
)指名学生回答,如有错误请其他学生改正。
2.教师适时追问:(1)鹞子为什么会徒劳盘旋?再读文章,发挥自己的想象,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2)你从梭罗的话里你明白了什么?再读文章,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明确:动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重点理解“不能维持一只兔子的生活的田野一定是贫瘠无比的。
”这句话,(如果野生动物几乎绝迹了,尽管粮食的产量在不断的增加,田野也是贫瘠的!)(3)从文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珍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是啊!动物没有,人类还能走多远呢?人不仅与地球上的动物关系密切,与地球上的一草一木、一江一河甚至连天上的、地下的一切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地上的事情》教学案(教师).doc
《大地上的事情》教学案(教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归纳出22个片段的内容及作者得到的启示。
2.懂得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即善待自己的道理。
3.品味文章洗练精当的语言。
4.激发大家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学习重点:1、理解作者的主要见解。
2、明确“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道理。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洗练精当的语言。
教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受法、讨论分析法。
课时分配: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主要任务:熟读课文,疏通主要内容,概括22个片断的内容,找出每个片断中作者的启示;挑选自己喜欢的片断反复朗读,体会语言的优美。
二、学前尝试:(一)知识链接:苇岸,1960年1月生于北京市昌平县北小营村,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在《丑小鸭》发表第一首诗歌《秋分》,1988年开始写作开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成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
(二)学法指导:1.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情况。
2.借助工具书查阅字词,熟读课文。
3.想象联想课文中描写的片断,品味修辞的巧妙、语言的优美。
(二)尝试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酒班坟逐衔筑果繁哲崛起蜷曲尊条椽子租刀体目喙翌绊啼育僖息零畛拾搂翌子思驻3贫瘠飒飒挥霍汲取用之不竭2.读完课文归纳一下,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人?最喜欢的是那个片断?陈述一下理由。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文章采用了断片式写法,这些片断之间看似没有什么联系,作者是怎样将它们串联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从空间、时间、章法、感情、主旨等角度思考)(1)空间上,作者的观察点基本是立足加重的阳台眺望空地、田野、旷野和天空,或者立足野外实地观察’(2 )时间上,所有观察的事物自身变化和断片间相互串联上都有着一种隐约可见的四季轮回的时间变化;事物自身中的时间变化可以以第三节的日出日落、第十二节的麻雀的叫声的观察为例,而本文节选部分的所有片断所描写的大地上的事情(播种、劳动、繁殖以及诸多为人所忽视的事物)总是同古老的时间联系在一起的,周而复始,不断轮回。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大地上的事情》教案教学目标:1、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即善待自己的道理。
2、品味文章洗练精当的语言。
3、激发大家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的主要见解。
2、明确“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道理。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洗练精当的语言。
教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受法、讨论分析法。
课时分配: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天不封阳台》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作者由封阳台这件小事生发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发展的大道理,真可谓观察入微,匠心独运。
散文家苇岸看到一只鹞子在田野上空捕食,也写了一篇文章,他会想到什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二、整体感知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解决生字词,了解作者并熟悉课文内容。
1、字词积累鹞子鹧鸪贫瘠飒飒挥霍汲取梭罗用之不竭2、作者简介苇岸,1960年1月生于北京市昌平县北小营村,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在《丑小鸭》发表第一首诗歌《秋分》,1988年开始写作开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成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
3、课文两个片段分别写了什么?学生活动:快速浏览文章,用一句话概括。
教师点拨:作者由“徒劳盘旋的鹞子”所想到的。
写人类与地球的关系。
三、合作探究研读课文内容1、学生活动:思考大地上发生了什么事?教师点拨:一只鹞子在空中盘旋觅食,结果徒劳无获。
2、那么为何会徒劳无获呢?3、从梭罗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启发?4、人类和地球是什么关系?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唇亡齿寒相互依存息息相关5、思考:你认为选文意在告诉我们什么?着重引导学生抓住下列语句理解“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善待地球,即善待人类自己的道理。
”不能维持一只兔子的生活的田野一定事贫瘠无比的。
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很像人与她的生命的关系。
今天,各国对地球的掠夺,很大程度上已不仅仅为满足自己国民的生活。
语言特色探究1、酝酿感情再次朗读课文,小组派代表开展朗读竞赛。
《大地上的事情》教学设计及反思
(大地上的事情)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分析:(大地上的事情)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末的诵读观赏内容。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环境〞,单元教学目标是体会各篇课文所流露的对花鸟树木的真情,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
这一课选自苇岸的散文集(大地上的事情),属随笔、随感之类。
篇幅短小,却细腻真挚地抒写了他对自然与人的观察和思考,文质兼美,对学生的智、美、德育都很有好处。
但教材所选两篇相比拟散文集中的其他不够吸引人,所以我打算把教材中的两篇作为引子,重点放在朗读从散文集中摘出的文章和了解苇岸其人上。
学情分析:我所教的这个班的孩子们在语文程度上比拟均衡,阅读、理解、感想能力较好,喜欢配乐朗读。
之前几课的学习重在强调单元主题,师生都有点腻味了,所以,这节课我只想让孩子们轻松自在地感受(大地上的事情)在感情、描写诸方面的美和真,初步了解苇岸和(大地上的事情),激发他们对苇岸和他的作品的兴趣以及走进(大地上的事情)的欲望。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感受自然之美,激发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感情。
2、激发学生对苇岸和他的作品的兴趣、走进(大地上的事情)的欲望。
3、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苇岸和他的作品的兴趣、走进(大地上的事情)的欲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1、简要说说你的读后感。
比方“我喜欢……因为……〞或者相反的“我不喜欢……因为……〞等等。
23、学习选文二,思考并答复:〔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请从原文中找出〕〔2〕人类和地球是什么关系?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
〔3〕体育比赛的比喻为了说明什么?〔4〕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4、小结,简介随笔,导入(生灵的礼赞——大地上的事情)。
三、生灵的礼赞——诵读大地上的事情。
1、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自由朗读多媒体展示的(大地上的事情)的八篇选文。
记住自己喜欢的选文编号,打算上台朗读。
2、学生上台朗读自己喜欢的选文。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大地上的事情》教学设计苏州国际外语学校杨华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善待自然。
2、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3、通过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洗练、隽永、耐人寻味的语言。
教学方法:六步循环教学法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两组图片,比较它们的不同(学生各抒己见)明确:一组风光如画,碧水青山;另一组触目惊人,不忍直视。
两组图片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苇岸给我们讲述的《大地上的事情》。
二、检查预习(教师出示生字词,个别学生在黑板上注音)鹞子鹧鸪汲取迅疾飒飒贫瘠三、整体感知1、用“鹞子、野兔、田野”这三个词,描述描述一幅你想象中的画面。
(学生思考,个别回答)2、散读第一部分,找出其中描写鹞子的句子。
明确:苇岸眼中的画面——穿越田野的时候,我看到一只鹞子。
它静静地盘旋,长久浮在空中,它好像看到了什么,径直俯冲下来,但还未触及地面又迅疾飞起。
3、听教师朗读作者对鹞子的描写,思考下列问题。
(1)鹞子为何“静静地盘旋,长久浮在空中。
”(2)为什么鹞子在“未触及地面”时就又“迅疾飞起”?(分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教师做适当总结)4、听同学朗读梭罗的预言,分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梭罗说:“不能维持一只兔子的生活的田野一定是贫瘠无比的。
”(分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教师做适当总结)5、将你想到的作者未尽之意补充完整看到一只在田野上空徒劳盘旋的鹞子,我想起田野往昔的繁荣,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起……6、齐读第二部分,思考: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很像人与他的生命的关系。
四、拓展迁移1、读一读你所知道的古今中外描写人与自然关系的诗文有哪些?谈谈你的阅读心得。
2、比一比从古到今,人们对大自然的描写有何变化? 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人,诗意地栖居。
——〖德〗海德格尔。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一、由《神 1. 讨 论 : 提问
讨论明确:
的 一 滴 》 《 神 的 一 介绍海子和苇岸对《瓦尔 《神的一滴》主题:作者
及 《 面 朝 滴 》 的 主 登湖》的大力推荐
远离尘嚣后心灵获得自由的
大海,春 暖花开》
题? 《面朝大
《瓦尔登湖》得到海 子、苇岸等中国诗人作家 的推崇,在中国拥有大量
愉悦、闲适,热爱大自然风光 的真情实感。描摹自然美景,
你喜欢的理由
如空地上的孩子和孩子的烦
恼,都写孩子,但表达思想不
一样,前者赞扬了孩子的童
完 成 一 点 提问:你认为作者笔下优 趣,对大人们压力生活表示怅
通 学 案 课 美动人的自然界在我们 惘;后者用比喻表达了对孩子
后检测单 身边还存在吗,为什么? 失去自由的惋惜。
回答预设:
提问:人类应该和自然保 这是从日落和日出以及熊蜂
导入
海,春暖花 读者。
倡导简约生活,抨击物质崇
开》的主题
海子有首诗《梭罗这 拜,抨击现代文明对自然的破
人有脑子》,在诗中,海 坏。
子写道:“梭罗这人有脑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子/像鱼有水、鸟有翅/云 主题:1 “表达了诗人对尘世
彩有天空/梭罗这人就是 幸福生活的向往”。2 有人以为
/我的云彩,四方邻国的 海子向往的应是“结庐在人
自然荒芜。。
活动四:自
对田野往昔繁荣的向往,对今
由研读。
日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
源-于-网-络-收-集
====Word 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提问:课文中还有哪些语 深深的忧虑之情。
段描写对象是一样的,但
活动一:结 表达的思想不一样?
【教育资料】《大地上的事情》教案学习专用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大地上的事情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能力目标:要求把握描写的对象的特点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
通过对散文语言的评价赏析,体会品味散文之美。
情感目标:认识大自然中生命的意义、价值及其对人类的启示。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赏析点评法、对比阅读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感悟,领会作者对大地的深情。
教学难点:要求把握描写的对象的特点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
教学过程:一读课文,疏通文字学生自由诵读,教师对生字进行检测。
酒盅坟冢衔筑巢繁衍撒种崛起蜷曲檩条椽子砺刀怵目喙羁绊蜣螂哺育偃息凄怆拾掇二读课文,筛选要素学生速读全文,概括说说作者写了大地上的哪些事情?自然景物:麻雀、蚂蚁、熊蜂、小鸟、太阳、田野人的活动:孩子、捕鸟人三读课文,概括内容选择其中的三种景物进行细读,要求把握描写的对象的特点对段落内容进行概括。
并阐述这样概括的理由例如:第六段《树上的麻雀》、第十九段《失巢的蜂》第二课时:教学重点:通过对散文语言的评价赏析,体会品味散文之美。
教学难点:认识大自然中生命的意义、价值及其对人类的启示。
教学过程:四读课文,品析语言:选择最喜欢的段落进行大声朗读,并从中选择一个词、一句话进行赏析评价。
学生进行交流。
例如:第19段的“伏”:准确写出了蜂的动作特点,还能使读者联想到泰然处之的神情。
例如:“树木伸展的愿望,是给鸟儿送来一个个广场”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树干对于鸟儿的贡献巨大。
五读课文,领会情感:背诵最喜欢的段落,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惊人的发现?对事物的细心观察;对自然与生命的领悟。
理解作者对大地的深情是文章的线索,也是文章的主旨。
六读课文,感悟主旨了解作者的生平,再读课文,理解作者所阐述的“大地道德”的理念。
附录:苇岸,1960年1月生于北京市昌平县北小营村,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在《丑小鸭》发表第一首诗歌《秋分》,1988年开始写作开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成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
苏教版八上《大地上的事情》精品教案
•••••••••••••••••八上《大地上的事情》教案苏教版八上《大地上的事情》精品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八上《大地上的事情》精品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即善待自己的道理。
2、品味文章洗练精当的语言。
3、激发大家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的主要见解。
2、明确“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道理。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洗练精当的语言。
一、导入1、学生看图片,教师发问:同学们觉得这一组画面美不美?但大家有没有觉得缺了点什么?(如此美丽的大自然间缺了些飞禽走兽的身影,缺了些生气,让我们倍感遗憾。
)2、今天,让我们也带着一颗博爱的心一起走进“大地上的诗人”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
二、初读体验文中写到了大地上的哪些事物?鹞子、田野、野兔、鹧鸪、树叶、土地……细读想像片段的字里行间给我们留下无限的想像空间,如文中写到“看到一只在田野上空徒劳盘旋的鹞子,我想起田野往昔的繁荣。
”往昔的天地间到底是怎样的一派繁荣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大胆想像,用如下的句式跟同桌说说。
我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又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组织交流,指导学生评价三、品读赏析两个片断中的哪一个场面或哪一句话深深地吸引了你?请从语言美、或情感美、或修辞美、或哲理美等角度具体批注赏析。
学生再读并作赏析性批注教师组织交流,作点拨归纳。
四、关于作品——《大地上的事情》《大地上的事情》的篇幅薄得如同其作者瘦削的身材,但代表了他的温情、诗意和生态思想的集结。
它由75篇类似散文诗的`小短文串成,这些看似互不相干,仿佛从生活的长卷上随意剥下的片段,其实完全统摄于整体情境和隐藏在文字后面的主题思想——都是他对发生在大地上的事情的了悟,对最原初的风景的深情的一瞥和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画面感、色彩感很强,形象直观。
如“孩子欢乐洒在里面,仿佛一颗颗珍珠滚到我的面前。大人告别了童年,就像游戏像玩具一样丢在了旁边。但游戏在孩子们手里,依然一代代传递”,前者使用通感,形象生动,化虚为实,把孩子们的欢乐描写的有质感和画面感。“滚”极具动态美。后者用被丢弃的游戏、玩具比喻大人告别童年,贴近生活,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写出了大人们对童年的随意、不珍惜,也写出了作者的叹惋。“依然”最弊孩子和大人对游戏的不同反应,把作者对童真的情感凸显出来,也把人生常态描写出来。
(5)梭罗认为“不能维持一只兔子的生活的田野一定是贫瘠无比的。”句中的“贫瘠无比”的内涵是什么?
点拨:动植物急剧减少,荒芜不堪,自然环境破坏严重。
板
书
设
计
文笔精华
鹞子徒劳
田野贫瘠
地球空乏
人类痛悔
教后札记
中等专业学校语 文
课 程名 称
语文
第五册
所 在
年 级
二年级
二、整体感知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解决生字词,了解作者并熟悉课文内容。
1.字词积累
鹞子(yào)鹧鸪(zhègū)贫瘠(jí)飒飒(sàsà)
挥霍(hu)汲取(jí)梭罗(suō)用之不竭(jié)
2.作者简介
苇岸,1960年1月生于北京市昌县北小营村,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在《丑小鸭》发表第一首诗歌《秋分》,1988年开始写作开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成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
(2)以人喻物,新颖怪诞,但又充满情感
如“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把大型蚁比作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把大型蚁的巢比作北方人的举止,刻画出随意、洒脱、不拘细节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形象直观,以人喻物,读来非常亲切。
又如“骤雨是一个丧失理性的对人间复仇的巨人”以人喻物,不仅写出了骤雨的杂乱、疯狂,而且写出了骤雨似乎带着一种仇恨,表现出作者内心对骤雨存有的一种阴郁,不喜之情。两个修饰语连写,读起来更有力量感、强硬感。
2.选择最喜欢的句子加以品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提示: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这些比喻呈现哪些特点)
(1)取喻日常生活,亲切、形象、自然。
如“它们将短硬的喙像北方.......这声音蕴含着依赖、信任、幸福和安全感”,把鸟儿擦拭短硬的喙比作北方农妇在缸沿砺刀,本体、喻体除去动作外在的相似外,还有所磨砺的都是赖以生存的工具,借助这个比喻,作者热情赞美了为生活而辛勤劳作的人和物。第二个比喻依然用生活中用孩子在父亲肩上高声喊叫作比,形象表现了大自然内在的和谐、融洽感。
(4)富有哲理
作者通过观察虽微小却蕴含着生命的庄严和奇妙的自然界,获得了许多充满诗意的哲理性认识与启示,并用比喻的形式表现出来。如“观看落日,大有守候圣哲临终之意,观看日出,则像等待伟大英雄辉煌的诞生”,用伟人喻日,写出落日的悲壮、日出的雄壮,已经雄浑、宏大、壮美,形象之中有哲理。
四、领会感悟、拓展延伸
重点
理解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即善待自己的道理。
难点
品味文章洗练精当的语言。
教法
教学
设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明天不封阳台》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作者由封阳台这件小事生发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发展的大道理,真可谓观察入微,匠心独运。散文家苇岸看到一只鹞子在田野上空捕食,也写了一篇文章,他会想到什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导入意在激趣)
(1)不能维持一只兔子的生活的田野一定事贫瘠无比的。
(2)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很像人与她的生命的关系。
(3)今天,各国对地球的掠夺,很大程度上已不仅仅为满足自己国民的生活。
(二)语言特色探究
1.酝酿感情再次朗读课文,小组派代表开展朗读竞赛。
2.选择最喜欢的句子加以品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提示:找描写生动,议论深刻的句子,诵读体会。)
3.从梭罗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人类和地球是什么关系?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5.思考:你认为选文意在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要求学生能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予以证明。此环节设计意在整体上把握全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着重引导学生抓住下列语句理解“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善待地球,即善待人类自己的道理。”
3.课文两个片段分别写了什么?(试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学生活动:快速浏览文章,用一句话概括。
教师点拨:
(1)作者由“徒劳盘旋的鹞子”所想到的。
(2)写人类与地球的关系。
三、合作探究
(一)研读课文内容
1.学生活动:思考大地上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点拨:一只鹞子在空中盘旋觅食,结果徒劳无获。
2.那么为何会徒劳无获呢?
六、布置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后札记
1.通过你对课文的理解和以上的分析,你认为这样的大地还是我们人类和动物居住的天堂吗?这种现状又是怎么造成的?
明确:不是天堂,这种现状是由于人类对地球滥采滥伐,任意掠夺,肆意扩张,滥垦滥猎所造成的。
2.你认为人与地球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
明确:人和地球应该和谐相处。
3.说说我们人类应该采取哪些积极行动来弥补自己所犯下的过失?
(1)不能维持一只兔子的生活的田野一定是贫瘠无比的。
点拨:这里的“贫瘠”是指野生动物几乎绝迹了,尽管粮食产量在不断增加。
(2)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很像人与他的生命的关系。
点拨:每个人都很珍惜自己的生命,我们要像珍
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爱地球。
(3)今天,各国对地球的掠夺,很大程度上已不仅仅为满足自己国民的生活。
明确:
(1)保护生态环境,如不乱砍乱伐,不排放废水废气,不使用可能危及其他物种的农药等。
(2)保护野生动物,如设立保护区,禁止捕捞猎杀,对于濒临灭绝的物种实行人工护养繁殖等。
(3)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正确的环境意识、地球意识等等。
五、总结全文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大自然是奇异美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兽,这才是和谐的自然组合,这才是人类生存的最佳环境。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善待地球,也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2教案
编号:
备 课
组 别
语 文
课 程名 称
语 文
所 在
年 级
二年级
主 备
教 师
授 课
教 师
授 课系 部
授 课
班 级
上 课
日 期
课题
大地上的事情(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懂得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即善待自己的道理。
2. 品味文章洗练精当的语言。
3.激发大家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设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内
容
一、复习提问:
1.字词
2.教师提问
二、合作探究、赏析文本
文中的22个断片,看似无序,实则有内在的规律,是什么样规律呢?
空间上,作者的观察点基本是立足家中的阳台眺望空地、田野、旷野和天空,或者立足野外实地考察。
时间上,所有观察的事物自身变化和断片间相互串联上都隐约可见的四季轮回的时间变化。
主 备
教 师
授 课
教 师
授 课系 部
授 课
班 级
上 课
日 期
课题
大地上的事情(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懂得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即善待自己的道理。
2. 品味文章洗练精当的语言。
3.激发大家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重点
理解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即善待自己的道理。
难点
品味文章洗练精当的语言。
教法
教学
点拨:有些国家,特别是少数发达国家,不断提高军费开支,大搞强权政治,到处插手,到处干预,动辄狂轰乱炸。“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只是为了获得一项冠军的“荣誉”——“老子天下第一”。它们也是以掠夺地球、毁坏地球为代价的。
(4)“因人类的扩张在*原上已近绝迹的野兔”中的“已近”一词可否去掉,为什么?
点拨:不可以。去掉就变成野兔完全绝迹了,与事实不符。
情理上,首先所有片段和片段间的组合都有着作者鲜明的个性化的印记,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语文”经验。其次,全文选用材料看似散漫,但由于作者能用一条对大地的深情的情感线索把它们贯穿起来,集中地揭示了“反对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善待地球,即善待人类自己的道理。”
三、语言特色探究
1.酝酿感情再次朗读课文,小组派代表开展朗读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