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合集下载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电子教案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电子教案

同江市第一小学电子教案(试用版)
同江市第一小学电子教案(试用版)
同江市第一小学电子教案(试用版)
同江市第一小学电子教案(试用版)
冀教版科学五级上册
同江市第一小学电子教案(试用版)
同江市第一小学电子教案(试用版)
同江市第一小学电子教案(试用版)
冀教版科学五级上册
同江市第一小学电子教案(试用版)
同江市第一小学电子教案(试用版)
同江市第一小学电子教案(试用版)
冀教版科学五级上册
同江市第一小学电子教案(试用版)
同江市第一小学电子教案(试用版)
同江市第一小学电子教案(试用版)
同江市第一小学电子教案(试用版)
同江市第一小学电子教案(试用版)
同江市第一小学电子教案(试用版)
同江市第一小学电子教案(试用版)
冀教版科学五级上册
同江市第一小学电子教案(试用版)
同江市第一小学电子教案(试用版)
冀教版科学五级上册
同江市第一小学电子教案(试用版)
冀教版科学五级上册
同江市第一小学电子教案(试用版)
冀教版科学五级上册。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二次备课1、小苗的诞生一、教学目标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能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合理方法。

4、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

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二)指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让学生展开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3、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

4、学生进行猜想。

5、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学生制订实验方案。

(2)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

(3)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4)归纳小结。

6、让学生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7、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三)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

六、板书设计二次备课3、怎样让植物长得更好一、教学目标1、能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

2、能联想出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能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进行假设。

4、能客观地评价本组和其他组的研究成果。

二、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对比实验及规范操作的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时如何控制实验变量。

三、课前准备植物、黑色的纸袋、豆苗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设计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对比实验部分。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1的交流部分及活动2。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植物的小苗钻出土壤后,怎样才能让它长得更好呢?(二)指导学生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1、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

2、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

3、提示学生和可以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

4、学生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

5、学生互相交流。

(三)指导学生研究怎样才能使植物长得更好。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集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集

文档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小苗的诞生一、教学目标 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2 、能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合理方法。

3 、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4 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

2课时。

四、教学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

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二)指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让学生展开讨论。

、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2 、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

3 、学生进行猜想。

4文档、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5 )学生制订实验方案。

(1 )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

(2 )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3 )归纳小结。

(4 、让学生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6 、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7 (三)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

六、板书设计小苗的诞生适当的水分适当的气温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阳光土壤与植物的生长一、教学目标、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1、能正确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2 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物体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3 中。

、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

4文档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能力。

难点: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三、课前准备配套实验材料、烧杯等。

2课时。

四、教学课时:及拓展3及活动12。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第一课时,完成活动部分。

五、教学过程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植物在不同导入:(一)土壤中生长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二)指导学生探究认识不同的土壤。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三种土壤的照片。

2、让学生观察三种土壤,比较它们的颗粒大小、颜色和黏性。

3、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

新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空气的成分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空气中含有一定比例的氧气,氧气支持燃烧。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3、通过阅读资料,了解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

4、通过实验,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内容分析:本单元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验、讨论和收集资料等活动的基础上,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体会保护大气的重要性树立保护大气的意识,并能从身边做起,以实际行动减少大气污染。

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首先由认识空气的成分出发,逐步引向对大气的认识,然后由大气的各种成分,联系到它们对地球及地球上生命的不同作用,最后通过认识大气污染的危害,激发学生保护大气的意识,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减少大气污染的做法。

在《空气的成分》的学习体验中,重视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的存在情况,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小组分析思考过程的感悟,学生对于空气的成分的认识有一定的体验感受,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养成观察分析探索的好习惯。

通过测量的长度数据的分析,蜡烛燃烧的时间的记录,测量水进入杯子的高度数据的分析,鼓励学生充分猜想并说明理由,知道氧气可以助燃的事实,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了解杯子中的氧气所占空间被水占据了。

学生实际:学生对于空气中的成分有一定的了解,但要具体到各空气成分的知识和具体的空气各成分的含量学生不了解,有的学生只是有模糊的印象,能说出一点知识,但不是很全面。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分析学生的现实知识储备,在教学设计方面重点给予学生实验探究的体验机会,通过学生的仔细观察,数据的记录。

充分的探究过程中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善于通过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分析去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实验小组合作过程中发挥小组合作意识,特别是探究空气中存在氧气的实验中,要求小组学生能在实验前安排好小组成员的具体工作,能通过合理分工去完成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35页)【精品】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35页)【精品】

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教学进度计划学生分析: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

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STSE)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

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

教材围绕“生物与环境”这一组统一概念组织“生命世界”和地球宇宙“中的相关内容。

包括六个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冷与热、地表剧烈变化、环境与保护。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

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

关心科学持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

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

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

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

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3.阅读科学在线请同学们阅读书上的科学在线,学习究竟什么样的才是植物的茎。

学生汇报小结:大多数植物都有茎,茎有“节”和“芽”,节是指茎上长叶的地方。

茎有多种多样的形态。

4.出示杉树、牵牛花、爬山虎、西瓜等植物的挂图,观察、比较: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5.交流讨论。

6.教师即时简单板画不同类型的茎,取名。

重点区分攀缘茎和缠绕茎。

(缠绕茎本身不能直立向上生长,必须螺旋缠绕于其它物体上才能向上生长;攀援茎也不能直立向上生长,而靠卷须攀援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上升,如豌豆的茎(叶卷须)、葡萄的茎(茎卷须)、爬山虎的茎(吸盘)等)。

7.小结:植物的茎形态各异,每一种形态的茎都是与植物的本身的特点及生长环境等相适应的。

三、探究植物的根和茎的作用1.思考、讨论:植物如果没有根和茎可以不可以?为什么?生:不可以没有根和茎。

没有根怎么生长在土里,没有茎怎么长叶子,怎么支撑啊。

2.提问:植物的根和茎分别有什么作用?根据书上的图,你认为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根据刚才的图片,你认为植物的茎有什么作用?学生把联想到的作用说出来即可。

3.质疑:你可以用什么来证明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1)分组讨论并汇报实验装置。

水面上为什么滴一层油?(2)评价各组实验装置。

(3)完善方案,利用准备材料组织实施。

(4)观察:(前两天)放置在阳台上的“植物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装置,烧瓶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学生观察、汇报。

(水量减少)讨论:烧瓶里减少的水到哪里去了?你为什么这样认为?(5)小结:由于水面有一层植物油,它阻止了水分蒸发,因此减少的水不可能是蒸发掉的。

我们看到烧瓶里的水下降了,这就说明水分是被植物的根吸收了。

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也将溶解在水中的养分吸收进来供植物生长。

4.讨论:植物的茎是如何传输水份和土壤中的养料的?你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茎传输水分的过程吗?(1)(出示课前20分钟老师将一段新鲜的芹菜的茎放入一个装有染过红色的水的容器中)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芹菜的茎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小苗的诞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内容循序渐进,从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开始,通过对种子的观察,提出猜想和假设,然后引出如何去验证假设,制订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的内容包括提出假设、选材、实验方法、实验结果预测、实验步骤、如何记录、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和结论等,因此教师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在教材给出的范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的制定自己的实验方案。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最”合理的方法。

4.会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实验研究。

2.能坚持把实验做完。

三、科学知识目标根据实验结果,说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谈话提问:教师:同学们,我们大家都来自农村,相信大家一定都见过种子。

那么,种子有什么用呢?学生交流汇报。

(繁殖新的植物)教师追问:种子怎样长成一棵新的植物?关于种子萌发你有什么问题?(先发芽,然后慢慢长大。

)2.讲述:种子发芽又叫种子萌发。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活动: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1.指导学生推想种子萌发的条件(1)讲述:大家想一想,我们家里、粮仓里储存的种子一般不会发芽,只有把它们种在地里或进行培育才能发芽,可见种子发芽需要一定条件。

(2)讨论:根据你的经验说一说,种子萌发必须具备什么条件?(让学生充分发言。

)(3)教师小结:根据同学们的意见,种子萌发可能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等条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教案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教案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教案
课程介绍
本教案是针对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编写的全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该教案共包含多个单元,涵盖了丰富的科学主题,包括生物、物理、地理等。

使用说明
- 教案适用对象:五年级学生
- 使用方式:教师按照教案的指导进行教学
- 教案内容: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资源等
内容概要
教案共包含以下单元:
1. 单元一: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
2. 单元二: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3. 单元三:天地人和环境
4. 单元四: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传递
5. 单元五:感光器官与光的传播
6. 单元六: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和呼吸
7. 单元七: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
每个单元的教案内容都经过精心设计,结合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在探索中研究、在实践中提高。

教案中还列举了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

结语
通过使用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教案,教师可以根据教案的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希望本教案能对五年级的科学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冀教版

1、小苗的诞生一、教学目标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能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合理方法。

4、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

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二)指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让学生展开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3、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

4、学生进行猜想。

5、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学生制订实验方案。

(2)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

(3)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4)归纳小结。

6、让学生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7、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三)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

六、板书1、小苗的诞生适当的水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当的气温阳光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一、教学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能正确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3、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物体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

4、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

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能力。

难点: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三、课前准备配套实验材料、烧杯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活动2。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及拓展部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二)指导学生探究认识不同的土壤。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三种土壤的照片。

2、让学生观察三种土壤,比较它们的颗粒大小、颜色和黏性。

3、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

4、归纳小结。

(二)指导学生进行渗水比赛。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一、本册教材内容:五年级主要围绕“作用与平衡”这组同一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及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本册围绕“作用与平衡”统整教学内容,共设计6个单元,23个课题。

“生物生长的需要”是本册的第一个单元,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观察事物运动现象的兴趣,感受自然界多种运动形势的奇妙。

“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冷和热”、“地表剧烈变化”“环境保护”5个单元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分别整合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中有关运动的内容二、本册总目标:通过本学期学习,帮助学生:1、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和实验,对物体运动的形式和状态进行判断;能利用简单工具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位置和时间的变化,并能利用语言或图表描述解释物体位置与运动的关系;能通过亲历各种活动,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能将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卡片。

2 能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入手,对有关运动的现象、形式、状态等感兴趣;能提出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并愿意与同学进行分工合作,体验讨论与交流的乐趣;能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实验结果;能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设计科技产品。

3 能发现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能说出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有参照物、方向和距离;能说出常见地图的主要表示和功用;能举例说明各种力是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能概述人类对地球认识的历史;能说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能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4、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断运动的;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以主任翁的精神和态度分析生活中的交通问题,并从保护环境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定位系统、交通与运输等日常生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

2 建立科学文件夹。

3、多方评价,促进教学和学习。

4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小苗的诞生一、教学目标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能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合理方法。

4、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

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二)指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让学生展开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3、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

4、学生进行猜想。

5、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学生制订实验方案。

(2)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

(3)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4)归纳小结。

6、让学生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7、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三)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

六、板书设计适当的水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当的气温阳光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一、教学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能正确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3、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物体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

4、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

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能力。

难点: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三、课前准备配套实验材料、烧杯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活动2。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及拓展部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二)指导学生探究认识不同的土壤。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三种土壤的照片。

2、让学生观察三种土壤,比较它们的颗粒大小、颜色和黏性。

3、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

4、归纳小结。

(二)指导学生进行渗水比赛。

1、提出问题,交代活动的任务。

2、让学生猜想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强。

3、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填在课文给出的横线上。

4、让学生按照课文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6、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小结。

(三)指导学生探究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1、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经验进行推测,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2、让学生把推测的结果和理由填在课文给出的横线上。

3、学生按照课文的提示进行实验。

(四)指导学生调查适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1、提出调查的要求。

2、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沙质土:透气好、保水性差。

黏质土:透气差、保水性好。

壤土:透气、保水性都较好。

3、怎样让植物长得更好一、教学目标1、能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

2、能联想出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能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进行假设。

4、能客观地评价本组和其他组的研究成果。

二、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对比实验及规范操作的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时如何控制实验变量。

三、课前准备植物、黑色的纸袋、豆苗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设计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对比实验部分。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1的交流部分及活动2。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植物的小苗钻出土壤后,怎样才能让它长得更好呢?(二)指导学生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1、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

2、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

3、提示学生和可以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

4、学生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

5、学生互相交流。

(三)指导学生研究怎样才能使植物长得更好。

1、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2、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4、让学生把结论落实到实践中。

5、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3、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适当的气温适当的水分适当的光照植物长得更好丰富的营养4、根和茎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植物器官的特点及生活环境推测出这些器官的功能。

2、能根据植物器官的特点进行分类。

3、能独立地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4、能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归纳出结论。

二、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各种各样植物的根,并探究根和茎的主要作用。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各种各样的根、各种各样的茎。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活动2。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及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植物通常用什么来吸收营养物质的?(二)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根。

1、让学生把植物拿到桌面上。

2、让学生把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根据植物根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4、学生互相交流。

5、归纳概括出根的共同特点。

(三)指导学生研究根的作用。

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几幅图。

2、学生讨论根的作用。

3、让学生把自己的认为记录在表格中。

4、学生从自己的假设中选择1至2个,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5、学生实验探究。

6、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7、学生交流研究结果。

(四)指导学生研究茎的作用。

1、让学生猜想植物的茎的作用。

2、学生汇报各自的猜想。

3、学生从自己的假设中选择1至2个,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4、与其它小组的同学交流研究结果。

5、归纳概括出茎的作用。

6、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部分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4、根和茎根的作用:固定、吸收营养物质、贮藏营养物质茎的作用:支撑、运输营养物质5、动物的食物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动物的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某些动物齿和爪的特点。

3、能推断出不同种类的齿和爪对它们的捕食有什么好处。

4、能设法弄清一种陌生动物的食性。

二、重点难点重点:研究不同动物需要不同的食物,并按食物给动物分类。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动物标本。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的食物一样吗?(二)指导学生认识动物的食性。

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

2、图中的动物分别吃什么?3、我们还认识哪些动物,它们分别吃什么?4、指导学生根据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

(1)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归纳小结。

(三)指导学生认识捕食帮手。

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中的动物的牙齿和爪的不同特点。

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3、让学生在课文的表格中记录三类动物的牙齿和爪的不同特点。

4、让学生说说这些不同特点对动物的捕食有什么好处。

(四)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

1、让学生说出各类动物多在什么环境中取食。

2、根据动物的食性,推断并制订出保护动物的措施。

3、学生互相交流(五)让学生选择一种动物,研究它对不同食物的选择情况。

六、板书设计5、动物的食物肉食性动物:老虎、狮子草食性动物:马、牛、羊杂食性动物:猪、鸡6、葵花向阳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出向日葵花盘的朝向与太阳位置的关系。

2、能通过观或实验,归纳出向光性的现象在植物中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假设。

3、能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4、能使用归纳的方法验证植物其他几种向性运动。

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去探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难点:同重点三、课前准备: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拓展活动。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及拓展活动。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光对我们周围的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二)指导学生探究向日葵与阳光的关系。

1、用课件显示向日葵在阳光下所发生的变化情况。

2、让学生结合经验讨论分析向日葵与阳光的关系。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归纳小结什么是向光性。

(三)指导学生探究植物的向光性。

1、让学生提出假设。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互相交流实验方案。

4、布置学生回去要做好实验。

(四)指导学生探究植物的“定向运动”。

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

2、让学生说说图中的植物的根的共同特点。

3、学生互相交流。

(五)指导学生探究光对动物的影响。

1、让学生说说哪些动物喜欢光,哪些动物不喜欢光?2、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动物和光的特性的?3、让学生利用动物趋光性的特点,设计一个捕捉害虫的装置。

六、板书设计6、葵花向阳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7、燕子南飞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头脑风暴说出人们抵抗严寒的各种办法。

2、能提出与鸟类迁徙相关的问题。

3、能对鸟类进行迁徙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

5、能解释动植物变化与环境的变化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动物各种迁徙方式的研究,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及生活习性方面的影响以及生物是如何是与环境相适应的。

难点:同重点三、课前准备: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冬天的时候,人们是怎样过冬的?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二)指导学生认识鸟类的迁徙。

1、我们这里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燕子吗?2、让学生展开讨论。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当地的哪些鸟有迁徙的习性。

5、学生讨论:为什么许多鸟类都具有迁徙的习性。

6、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三)指导学生认识动物的冬眠。

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

2、哪些动物有冬眠的习性?3、当地有哪些动物用冬眠的办法过冬的?(三)指导学生认识动物过冬的其他办法。

1、与夏天相比,一些动物的外部形态或生活习惯在冬天会发生哪些变化?2、学生展开讨论。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学生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六、板书设计7、燕子南飞迁徙:燕子、大雁动物过冬的办法冬眠:蛇、青蛙8、仙人掌的刺一、教学目标1、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说明植物某些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

3、能从其他同学的发言中发现比自己更好的解释。

二、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知道仙人掌为什么长着这么多的刺?(二)指导学生认识仙人掌与莲的外部形态特征。

1、仙人掌与莲分别长在什么地方?2、让学生仔细观察仙人掌与莲,比较这两种植物在形态上的区别。

3、学生互相交流。

4、让学生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在课文的表格中。

5、让学生试分析仙人掌和莲的形态是如何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的。

6、让学生展开讨论。

7、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

8、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9、让学生选择一种旱生或水生植物,分析它在形态上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三)指导学生认识身体结构的适应性。

1、让学生把自己的右手大拇指与手掌紧贴在一起,试着做些简单的事。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让学生说说身体的其他结构是怎样适应生活需要的。

4、让学生讨论:其他动物适应生活环境的形态结构有哪些特点?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四)指导学生对狐狸进行研究。

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三种狐狸头部特写的插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