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思乡诗练习测试及参考答案
语文通用版:特色训练61 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羁旅思乡诗)+Word版含答案.doc
特色训练61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羁旅思乡诗)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题目。
重九夜偶成黄仲则[注]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相催黯自伤。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
依依水郭人如雁,恋恋寒衣月似霜。
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注]黄仲则:清代诗人。
一生漂泊求仕,作此诗时短驻家中。
[多学一点·积素养](1)文化常识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
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
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
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盂兰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近年来,人们对老人推重,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2)诗家语①节物:随时节改换的事物,此指重阳节的菊花。
②有酒有花翻寂寞:“翻”通“反”,反而。
③差喜:幸好。
④衰亲:老母。
[多练一点·胜选择](判断正误)(1)首联以“重阳”“节物”紧扣诗题的“重九”,而“节物”又关联下一句中的“花”。
(√)(2)颔联写重阳节饮酒赏菊,且无风无雨,这些雅事乐景与诗人内心寂寞凄凉形成对比。
(√)(3)颈联写极目所见:水郭边还有那些身着寒衣的旅人们奔波在外,增添了诗人的忧伤。
(×)解析:是想象或回忆的内容,不是“极目所见”。
(4)“恋恋寒衣月似霜”一句中的“霜”,写出了诗人幽冷、凄清、惆怅的主观感受。
(√)(5)尾联的内容情感与前三联一脉相承,语意与情感的渲染,使得诗歌的内涵更为丰富。
(×)解析:尾联的内容情感与前三联明显不同,应为“语意与情感的突转”。
(6)尾联诗中有“喜”;诗人能在家里陪老母亲过重阳节,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7)尾联诗中也有“悲”;诗人长期漂泊于外,常有寂寞凄凉之感,虽有短暂回家之喜,但可能很快又要踏上漂泊之旅。
羁旅思乡诗(详解+练习)
一、羁旅思乡诗简介
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换句话说羁旅诗应指人们被抛出原本属于自己的生存环境而被移植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所产生的不适应的心理感觉所创作的诗歌。
四、文言文重点实虚词回顾
1.穷山之高而止2.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3.故为之文以志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5.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6.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7.不知东方之既白8.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9.浩浩乎如冯虚御风10.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五、名句默写
1.黄四娘家花满蹊,__________________。 留连戏蝶时时舞,_______________。(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羁旅行役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①诗人是怎样借用景物来表达羁旅思乡之情的?
⑶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羁旅思乡诗题目
选择题下列哪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羁旅思乡之作?A. 《静夜思》(正确答案)B. 《春望》C. 《登鹳雀楼》D. 《赋得古原草送别》“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王维(正确答案)B. 杜甫C. 李白D. 孟浩然下列哪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对故乡的深深思念?A. 《早发白帝城》B. 《次北固山下》C. 《天净沙·秋思》(正确答案)D. 《江南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怀才不遇B. 羁旅思乡(正确答案)C. 壮志难酬D. 忧国忧民下列哪首诗的主题是羁旅思乡,且作者为宋代词人?A.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B. 《泊船瓜洲》(正确答案)C. 《江城子·密州出猎》D. 《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句诗中的“秋思”指的是什么?A. 对友人的思念B. 对故乡的眷恋(正确答案)C. 对未来的憧憬D. 对自然的赞美下列哪首诗以“羁旅思乡”为主题,且诗中提到了“归雁”?A. 《春夜喜雨》B. 《使至塞上》C. 《渔家傲·秋思》D. 《次北固山下》(正确答案)“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A. 豪迈奔放B. 羁旅思乡(正确答案)C. 愤世嫉俗D. 超然物外下列哪首诗通过描绘秋景来表达诗人的羁旅思乡之情?A. 《秋浦歌》B. 《山居秋暝》C. 《登高》(正确答案)D. 《秋夕》。
高考备考古诗词阅读专项羁旅思乡模拟题附答案
2022高考备考古诗词阅读专项羁旅思乡模拟题附答案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①唐·王湾客路青山外②,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③,风正一帆悬④。
海日生残夜⑤,江春入旧年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⑦。
[注释]①次:停靠。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临长江。
②客路:旅途。
③两岸阔:江水很大,看不到两岸。
④风正:顺风。
悬:悬挂。
⑤海日:江面上升起红日。
残夜:一夜将尽。
⑥入旧年:春天来得早,赶上前一年的末尾。
⑦洛阳:今属河南。
作者家乡在洛阳附近。
此句谓请北归的大雁把乡书带回洛阳。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
2.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语言风格质朴、自然,真切地表现了风景的特点,以及在旅途中产生的思乡之情。
B.这首诗是作者在南方漫游,路过北固山时写下的,诗篇表达了他淡淡的乡愁和因神奇的自然景象引发的喜悦之情。
C.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昼夜的交替、季节的更换,使作者从自然界中感受到勃勃生机,由此产生了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
D.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在异地的青山绿水中,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请北归的大雁把乡书带回洛阳,可惜大雁远在洛阳边无法带回书信,抒发了诗人凄苦无奈之情。
3.请赏析颔联中“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
同长安君钟山望王安石解装相值得留连,一望江南万里天。
残雪离披山韫玉,新阳杳霭草含烟。
余生不足偿多病,乐事应须委少年。
惟有爱诗心未已,东归与续棣华篇。
注:①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本诗写于此时。
长安君,即作者之妹王淑文。
钟山,位于南京东郊。
②棣华:出自《诗经·棠棣》,后以“棣华”喻兄弟。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经历两次变法失败,作者同胞妹一起登山远望,足见其踌躇满志已被绝望代替。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羁旅思乡类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羁旅思乡类古诗鉴赏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遣兴【1】杜甫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注释:【1】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因谏丢官,曾流寓陇右。
这首诗写于此时。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蓬生”四句描写风急蓬飞的景象,奠定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B.“客子”两句写出诗人飘零异地的人生处境和久别思乡的心情。
C.“怅望”两句将个人境遇与社会现实联结,并运用了细节描写。
D.全诗以比兴起笔,继而以赋展开,结尾以问答形式,直抒胸臆。
2.本诗中多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这一手法的是A.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3.杜甫的诗被誉为“诗史”,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此诗写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①苏轼行歌野哭②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①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②行歌,边行走边唱歌;野哭,哭于郊外。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自己除夕夜听到行歌和野哭时的感受,“悲”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颔联点出“不眠”的原因是眼睛有病,因而更加感到无乡音陪伴的痛苦。
C.盖着几条被子双脚依旧冰冷表面上是写身体的感觉,实际是写内心的悲凉。
D.刚洗完头就感到头发已经稀疏,诗人是借此抒发岁月如流、人生易老的感慨。
羁旅思乡诗专练答案
羁旅思乡诗专练答案1.(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
抓住关键词“雨”“萧萧”“江乡”“飘”,可知作者描绘了一幅秋日雨中赶路的画面。
作者通过意象语言“雨”和情感语言“萧萧”“飘”等,营造了凄凉、萧条的氛围,表达了羁旅之苦和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意象的能力。
从内容上看,“孤舟”既写“舟”之孤,又写“人”之孤,作者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孤单、飘零之苦;从结构上看,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道中”“晓路”“客程遥”“征帆”“荡桨”“系枫桥”,可知“孤舟”既照应题目,又贯穿全文,是本诗的线索。
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
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2.(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构思技巧的能力。
题干已经明确提示从两阕的首句看,而上阕的“渐向暝”和下阕的“更深人去寂静”,是比较明显的一个时间过渡,据此可以看出是时间线索。
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
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时应结合词中运用的具体意象以及由此展现的意境,整体把握作者寄寓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
从上阕的“凄冷”“无雁影”能看出词人思念亲人却无音信的凄凉心情,从下阕“寂静”“孤灯”“酒已都醒”“夜永”能看到词人长夜无眠的孤寂心情。
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
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3.(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作者习惯于即景生情,总是首先很工致地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创造一个特定的抒情环境。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题材:羁旅思乡
C.颈联描绘渔舟唱晚、白鹭成群、雁阵声寒、陇云深深的图景,辽阔苍茫。
D.本诗写景综合采用了“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手法,显得自然隽永。
2.《唐七律隽》评诗说“于写景中有多少情致纡回其间,自能动人”。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中的情致。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屡弹铗”意为自己只能像冯谖那样弹唱失意的剑歌,“时裂帛”则表达归乡不得、聊且借信表达思乡思亲之情。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D.颈联写寒冰交侵,冷气逼人,诗人望云月依稀,不知不觉已经天亮。
6.诗歌尾联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归道中(其二)
赵嘏
未明唤僮仆,江上忆残春。
风雨落花夜,山川驱马人。
星星一镜发,草草百年身。
此日念前事,沧洲[注]情更亲。
[注]沧洲:滨水之地,常指隐士居处。
B.诗的颔联将眼前的气象与时局联系起来,表达诗人对当时动荡时局、战乱社会的忧虑。
C.诗的颈联写雁与猿,颇具暗示性,独猿失木,暗指诗人此时的情境。
D.诗的尾联写苏秦奔波劳碌狼狈返乡的故事,实指自己飘零无依,离国无家可归的现状。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客游
李贺①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②石。
不谒承明庐③,老作平原客④。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⑤,归问时裂帛⑥。
【注】①李贺:公元790年—816年,唐福昌(今河南宜阳)人。②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③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④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的潞州,是旧赵地,故称自己“平原客”。⑤弹铗:《战国策》载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弹铗而歌。⑥裂帛:指写家信。
2023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羁旅思乡诗(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羁旅思乡诗一、羁旅思乡诗:二、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澄迈驿通潮阁①二首苏轼一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二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②。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①这两首七绝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诗人离开贬所儋州之前。
澄迈,县名,在今海南岛;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西。
②帝遣巫阳招我魂:帝,指天帝;巫阳,古代女巫名。
这里诗人化用《楚辞·招魂》之意,借天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奉旨内迁。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描绘登通潮阁所见情景,娴雅的笔触中隐然透出羁旅愁绪。
首句“倦客愁闻归路遥”,开门见山地点明诗人的心境和处境。
B.白鹭“横”于秋浦之上,化动为静,不用“飞”或“翔”,却着一“横”字,带出一股雄健之势,也传达出诗人凭栏远眺的神情意态。
C.诗人被贬出京师,漂泊在海南,北归无期,发出“余生欲老海南村”的叹息,这自悲自悯的情感已经淹没了诗人心中执着的期望。
D.诗人就像一个漂泊无依的游魂,苦苦地盼望天帝将它召还,“帝遣巫阳招我魂”隐喻自己的遭遇类同屈原,也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2.前人评价:“这两首七绝抒写羁旅思乡的愁怀,但前一首以景写趣,意趣隽永;而后一首以景写情,情感炽热绵长。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浦①途中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渐渐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穷秋”点出此行季节是晚秋:“萧萧”二字既形容落叶纷纷,也兼写山路上秋雨之萧瑟。
B.第二句不用动词,却引人想象那两岸蒲草在风雨中摇曳的动态,给读者留下很大的艺术联想空间。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羁旅思乡类(含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梅花引王观年年江上见寒梅。
暗香来,为谁开。
疑是月宫、仙子下瑶台。
冷艳一枝春在手,故人远,相思寄与谁。
怨极恨极嗅香蕊。
念此情,家万里。
暮霞散绮。
楚天碧、片片轻飞。
为我多情,特地点征衣。
花易飘零人易老,正心碎,那堪塞管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暗香来,为谁开”轻轻一问,道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冷。
B.上阕借古人“折梅赠远”习俗表达了对身处远地的故人的思念。
C.“怨极恨极”与“那堪塞管吹”之语,揭示了人生易逝的主题。
D.整首词就像是跟所见的寒梅深情地对话,更觉无人倾诉的孤寂。
2.试比较“暮霞散绮。
楚天碧、片片轻飞”与柳永《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境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前出塞九首(其七)杜甫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注】曾:同“层”。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主人公骑马前行,天上下着雪,天气十分恶劣,与下文的“指落”遥相呼应。
B.出征的队伍进入高山,“高山”这一特定环境也为“径危”和“筑城”提供了合理性。
C.“指落曾冰间”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摹诗中主人公因手抱寒石而冰冷刺骨的感受。
D.这首五言律诗语言浅显易懂,多用白描,揭露统治者横征暴敛给百姓带来的痛苦。
4.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最后两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武威①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②岑参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①武威;今甘肃凉州。
②晋昌:今甘肃瓜州,在武威西北一千余里。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首联以景起笔,颔联情景交融,颈联由景到人,尾联以事作结,脉络清晰又富于变化。
B.本诗与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本诗感情更丰富。
上海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羁旅思乡类
古代诗歌阅读:羁旅思乡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在长安。
1.本诗的题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风格是()A.清新淡远B.豪放飘逸C.含蓄蕴藉D.朦胧隐晦3.请结合全诗内容赏析颈联的写作手法。
甲鹧鸪天王寂【金】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
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乙思吴江歌张翰【晋】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注释】①亭皋:水边的平地。
① 机:机灵。
4.对甲乙两首诗歌的体裁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都不是近体诗B.两首都是近体诗C.只有一首是近体诗D.两首都是古体诗5.以下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篇“晓云”二句运用拟人化手法,描绘晓云散尽、宿雨来时山间之朝暮变化。
B.甲篇写沙鸥见人不惊,说明作者已无人世机巧之心,突出其淡泊而恬远的情怀。
C.乙篇巧妙化用了“秋风鲈脍”“莼羹鲈脍”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D.乙篇明白地点出了故乡千里未能归去的“恨”与“悲”,前因后果,畅达自然。
6.甲乙两首诗歌中都有“木叶”一词,结合课文《说“木叶”》,赏析这一意象在体现诗歌主旨上的作用。
岁除夜有怀(唐)孟浩然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7.“岁除夜”是中国传统()A.春节B.中秋C.元宵D.除夕8.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内容看,本诗属于思乡抒怀。
B.从体裁看,本诗属于七言律诗。
C.“残灯去焰”“炉香成灰”暗写时间的推移。
D.“芙蓉枕”“竹叶杯”点明主人公格调高雅。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_羁旅思乡诗歌(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羁旅思乡诗歌专项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年作①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②,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③,从今又几年?【注释】①至德三年(758)春,刘长卿因事被贬为南巴尉,身处异乡适逢第二年新年,有感而发作下此诗。
①居人下:指遭贬。
①长沙傅:指西汉贾谊曾为大臣妒嫉,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这里是作者借以自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切”“独”二字奠定了全诗孤苦悲凄的情感基调。
B.颔联中诗人将自己与春作对比,春天已经先归来了而自己还未还乡,感叹春归人前。
C.颈联描绘了天畔荒山水乡的风光,即景生情,“同”“共”二字用得巧妙,写尽了诗人孤独无告、迷惘无依的凄苦情状。
D.全诗写景多于抒情,意境深远,用词精炼,情景合一,感人至深。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至杜甫年年至日①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涯风俗自相亲。
杖藜②雪后临丹壑,鸣玉③朝来散紫宸④。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注】①至日:冬至日。
①杖藜:拐杖。
①鸣玉:古时官员所骑马上要镶佩玉器作为装饰,马行走时发出碰撞之声。
①紫宸:唐大明宫中的紫宸殿。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久滞他乡,时时遭受穷困和愁苦的磨缠。
B.颔联写旅居之地远在天涯,但当地人节日中的好客热情带给诗人热闹欢乐。
C.颈联以自身孤老之处境对比出仕在朝的官员,虚实结合,极具画面感。
D.尾联中,“三秦”指长安和朝廷,“路迷”表达了诗人的迷惘和无所适从之感。
4.首联中的“长为客”是全诗的纲领,以下三联都注重与之呼应。
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舟中读元九诗①白居易(唐)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元稹(唐)知君暗泊西江岸,读我闲诗欲到明。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羁旅思乡诗专练(含答案)
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
芭蕉。 【注】: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景点。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译文: 纷纷杂杂的树叶飘落在透着清香的石阶上,当次夜深人静之时,那悉悉索索 的落叶声更增添了秋天的凉意。卷起珍珠串成的锦帘,华丽的楼阁上空空荡荡, 只见到高天淡淡,银河的尽头像垂到大地。年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见到那素绡般 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远在千里之外。 愁肠已经寸断,想要借酒浇愁,也难以使自己沉醉。酒还没有入口,却先化 作了辛酸的眼泪。夜已深,灯已残,灯火明灭之间,只好斜靠枕头,聊作睡去, 这无休无止的孤栖,真让人尝尽了孤独相似的滋味。算来这苦苦的等待尚遥遥无 期,虽说是终日眉头紧锁,心绪万千,也没有一点办法可以解脱回避。
答案: 1、C 解析 C 项应为“天”字境界阔大,与起句相呼应。 2、词人设想自己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 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蒙蒙,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词人借 想象之景写出心境的凄凉和心中欲去而流连、不去更思归的复杂情绪。词的最 后以景作结,寄情于景,渲染了情境,使词含蓄隽永,意犹未尽,比直抒别情 更富感染力。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
的孤苦。
内容情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感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
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
寞、幽怨愤慨之情。
①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阅读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余干旅舍(唐)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1)这首诗使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
(2)有人评论此诗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
2、阅读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1)“何日归家洗客袍?银
(2
(
(1
(2)
(2
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渐深;//夜幕降临,明月初上,空寂的渡头更让诗人乡心欲绝://偏偏在这个时候,却不知哪里传来捣寒衣的砧声,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
//诗歌正是借助这一系列引发乡愁的意象,随着时间推进不断叠现,从而使离情乡思逐渐浓化。
2、
(1)“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词人展开想象,极写归家之后调弄银笙、点熏心香的温暖生活,使思归的心情显得更加急切。
(2)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中“红”“绿”二字的表达效果。
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红”“绿”二字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词人借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3、
(1)结合全诗,评价第一句中“寒灯”二字的艺术效果。
“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表现了诗人在除夕之夜,寒灯只影难于入眠
的情景。
(2)“故乡今夜思千里”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特点是: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写法”。
诗人写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
诗中写的是亲人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其实恰恰是诗人自己感情的折射。
4、
(1).湿、寒
(2).诗人身陷长安,不写自己望月思家,却写妻子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无限的深情都从这想象描写中流出,两地想思,悲苦难言。
诗中情景,为月夜独有,因此前人的评价是中肯的。
(应涉及“诗从对面飞来”,“悲婉”,“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