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研究生 区域经济学作业参考
电大秋《区域经济学》作业二

电大秋《区域经济学》作业二————————————————————————————————作者:————————————————————————————————日期:2018秋《区域经济学》作业二_0004试卷总分:100 测试总分:80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卷,共20 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1.新产业区是一个由()企业组成的地域系统。
A. 大型B. 中型C. 中小D. 小2. 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基础是()的比较成本学说。
A. 杜能B. 韦伯C. 大卫·李嘉图D. 亚当·斯密3.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认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实现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的目标必须经过()阶段。
A. 两个B. 三个C. 四个D. 五个4. 区域产业布局的最新研究进展是()区理论的出现。
B. 新经济C. 新工业D. 新农业5.规模经济是指产出水平的增长幅度()要素投入增长幅度的经济现象。
A. 大于B. 等于C. 小于D. 约等于6. 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是创新的主体。
A. 国家B. 团体C. 企业D. 个人7. 区域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的区位()问题。
A. 地理B. 选择C. 合理D. 定位8. 区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A. 经济增长C. 经济危机D. 经济滞涨9. 创新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
A. 熊彼特B. 内尔森C. 赖宾斯坦D. 赫希曼10.熊彼特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A. 科技B. 创新C. 知识D. 能力二、多项选择题(共10 道试卷,共40 分。
每题有2--4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1. 区位理论对于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即()。
A. 成本最低B. 市场份额最大C. 利润最大D. 效益最大E. 聚集效益2.社会经济因素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有:()。
A. 人口B. 劳动力C. 资金D. 市场E. 运输3.地域的环境容量主要取决于三点即()。
2023年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第三次一:名词解释1、指外贸活动中出品与进口的差额,即“外汇缺口=出口—进口”。
P161。
2、是一个地区对外经济活动的限度大小的概念。
一般都选用外贸依存度、外资总投资的比重这两个指标度量区域开放度。
3、在一国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现代化的领域同未现代化的领域同时并存,在这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着相称大的断层。
有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从量上讲的,指在产业结构中,一方面存在着少数处在垄断地位的大型公司,一方面存在着数量和比重很大的中小公司;二是从质上讲的,指在产业结构中,一方面是少数占垄断地位的现代化大型公司,一方面是带有前资本主义特性或自然经济特性的中小公司。
P185。
4、是一个附着经济发展变化的长过程,这种变化表现出有序的阶段性。
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产业结构都与速度、效益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就是向促进速度、提高效益更高一级的产业结构推动。
P190。
5、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核心内容是:发展的可连续性,发展的协调性,发展的公平性。
P200。
二:填空1、城市化。
P167。
2、人口规模,产业规模。
P167。
3、区域的自然资源状况及其基本特点,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发展的总水平,涉及区域已有的产业结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全国地区分工的需要。
P194。
4、可连续发展观。
P199。
5、发展的可连续性,发展的协调性,发展的公平性。
P200。
三:判断分析1、不对的。
应为“聚集效应”而不是“极化效应”。
具体参见P167和2、不对的。
大农业重要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详见P179。
3、对的。
具体参见P181。
4、不对的。
具体参见P203。
5、对的。
具体参见P215。
四:简答1、答题要点提醒:本题目重点在于考察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的理解。
第一要用有关区域经济理论说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要说明对外开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三要说明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对外开放的积极作用。
党校研究生区域经济学作业参考

党校研究生区域经济学作业参考1.请简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三个基石。
答: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布局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等区域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
三个基石:埃德加?胡佛提出,(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2)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中国学者张敦富提出(1)自然禀赋的差异性;(2)经济活动的极化性;(3)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2.为什么产业部门会在区域之间互相转移?答:(1)按照梯度转移理论,地区间存在梯度高低之分。
处于高梯度的地区其创新活动比较频繁,新的产业部门、新产品和新技术等都不断的产生和发展。
同时,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对新产品需求的增加和旧产品成本的上升使高梯度创新地区在产业的发展上必须有所杨弃和取舍,所以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有了原动力。
而处于低梯度的地区,往往是处于发展的传统阶段,所能够发展的大多是技术简单、劳动密集的低水平的产业,与高梯度地区存在明显的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或者由于资源耗竭而经济停滞,迫切需要从发达地区引入新的产业部门改善部门结构,因此低梯度地区有接受梯度转移的必要性和主动性。
(2)按照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当一个产业在一定区域走向衰退时,必然促使生产要素空间上的转移,从产业衰退区域转出到处于创新活动阶段的区域。
(3)产业的发展存在着积聚和分散的关系,产业的集聚和分散是实现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当一个产业在一个区域过度积聚就会造成经济效益低下,引发产业向周围空间的扩散。
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看,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既是不同梯度地区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体现,也是产业集聚与发散发展的一种平衡。
3.请简述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标准。
答:现代区位理论对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成本最低的选择(运费、劳动力);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获得聚集效益的选择。
[教学]区域经济学作业1、2、3、4及答案.docx
![[教学]区域经济学作业1、2、3、4及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dafa94ddfd0a79563c1e729a.png)
一:名词解释1、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行炎、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索。
2、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屮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休。
3、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经济的显现,给区威经济的发展注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和新观念。
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特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
因此,21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应有新的区域经济观。
4、国际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一体化。
在国际经济-•体化的进程屮, 区域经济一休化趋势日益加强。
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集I才I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耍作用。
5、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办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
6、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成立之初是曲12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非正式论坛组织,后来发展为一支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
二、问答1、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答:(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3)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 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所以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20世纪末的伟大创举。
区域经济学作业_病例分析_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学大作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二班王凌霄2220121911 王玥2220124154研究对象:辽宁省沈阳市一、区域经济条件:●地理位置:沈阳经济区位于辽宁省中部,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地区,也是东北亚区域的核心地区,还处于环渤海经济圈及东北亚经济圈之上,拥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基础设施完善,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公路、铁路、航空、海运运输发达。
●工业基础:沈阳经济区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 工业基础雄厚、工业水平较为发达,拥有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学工业、钢铁工业等优势支柱产业。
沈阳机床集团、沈阳鼓风机集团、沈阳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沈阳金杯汽车制造集团、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大中型企业集团,在国内外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自然资源:沈阳经济区地处辽宁中部,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它与著名钢都煤都鞍山、抚顺、本溪相毗邻,形成了一个世界少见的煤钢城市圈,被誉为“东方的鲁尔”,铁、锰、滑石、菱镁、金刚石和玉石等资源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沈阳经济区特有的资源优势也为自身的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劳动力:人才优势和机遇。
强大的人才优势是东北亚区域其他各国所不具备的,沈阳经济区可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弥补区域内俄罗斯、日本、韩国劳动力成本过高、劳动力供给不足及蒙古和朝鲜劳动力素质较低的缺陷。
●政策:当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共识,相关国家积极制定并已经出台一系列促进合作的优惠政策,如东北亚各国签订的《关于建立东北亚和图们江开发区协调委员会的协定》和《关于东北亚和图们江经济开发区环境准则谅解备忘录》、中日韩三国签订的《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等;各个国家还针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制订了一系列发展计划,如俄罗斯制定的东部大开发战略、韩国制定的西海岸开发计划、日本推出的北九州复兴计划及朝鲜的经济改革和逐步扩大对外开放政策等。
区域经济学作业1、2、3、4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作业1、2、3、4及答案(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作业1一:名词解释1、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行炎、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素。
2、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经济的显现,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和新观念。
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特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
因此,21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应有新的区域经济观。
4、国际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一体化。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
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办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
6、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成立之初是由12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非正式论坛组织,后来发展为一支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
二、问答1、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答:(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3)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所以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20世纪末的伟大创举。
800012 区域经济学 作业(专升本)

A. 创新理论
B.要素禀赋理论
C.要素密集度
D.要素消耗量
44. ( )在 1912 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理论。
A. 亚当。斯密
B.大卫 。李嘉图
C.查德。库珀
D. 熊彼特
45.衡量城市化的静态指标是( )。
A 城市化水平
B 城市化速度
C 城市成长力
D 城市规模
46.( )指基于合理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结成的网络,这些网络与本地的劳动力
二位城市不相上下,这样的城镇体系被称为( )城镇体系。
A.层级型
B.顺序-规模分布型
C. 双中心型
D.网络型
51.不属于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是( )。
A. 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
B. 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
C. 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D. 促进建制镇的适当集中
52.能源生产弹性系数是指( )
25. 不管是什么样的区域,在结构变化导向的选择和结构调整上,都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
综合平衡,另一个是( )
A. 内外兼顾
B. 技术兼顾
C.技术转让
D.攘外安内
26. 在一个开放的区域系统中,需要不包含( )
A. 政府需求和货币变动 B. 区域内的商品需求和区域外的商品需求净值
C.A 和 B
D.文化需求
A. 要素禀赋
B.区域经济核心
C.经济特区
D.新产业区
第 4 页 共 14 页
54.区域基础设施不包括( )
A. 区域交通系统
B.公用事业系统
55.现代区域经济学形成于( )。
C.文化教育系统
区域经济学
D. 高档设施系统
《区域经济学》作业形考网考形成性考核-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

区域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专业:学号:姓名:《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一)(本次作业包括第一章~~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区域开发2、区域经济发展3、区域经济规划4、自然资源5、人力资本6、区域经济增长7、均衡增长理论8、非均衡增长理论9、区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10、增长极11、区域开发部门空间转移的理论12、区域经济开发部门空间转移规律13、区域空间结构二、简单题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2、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3、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由几个部分组成?4、当代区域经济学有哪些主要流派?5、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6、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7、自然资源的价值表现在哪几方面?8、区域经济的制度环境有哪些要素组成?9、中国区域资源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0、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哪些》11、区域经济增长有哪些模式?12、增长极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13、区域经济产生衰退有几种原因?三、论述题1、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现的?2、如何评价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3、实现中国区域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有哪些?4、区域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什么?5、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经验有哪些?《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二)(本部分内容包括第四章~~第七章)一、名词解释1、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2、区域产业结构3、配第--克拉克定律4、收入弹性5、制造业内部演变的规律6、霍夫曼系数7、地区主导产业8、地区生产专业化9、区位商10、区位因素11、产业布局指向12、新工业区13、区域贸易14、贸易条件15、区域经济合作16、生产合作17、资金合作18、区域冲突二、问题题1、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内涵的异同2、如何理解区域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为什么?3、为什么说现代第三产业是工业化高度发展的结果?4、如何选择地区主导产业?5、如何构造以地区主导产业主体的产业结构框架?6、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基本要素有哪些?7、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什么?8、产业布局指向有哪几种类型?9、我国高新产业布局有哪些特征?10、绝对成本学说决定的区域贸易是如何实现的?11、为什么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进行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贸易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区域贸易利益?12、区域经济合作如何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13、中国地区间资金合作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三、论述题1、21世纪初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2、9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样变特征是什么?为什么?3、如何评价中国改革开放以前有悖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工业化道路?4、产业布局地域合理规模与产业聚集的关系是什么?5、中国作为大国,如何发挥动态区域贸易利益?6、80年代以来,中国的贸易条件是如何变化的?21世纪中国如何不断改善国际贸易条件?7、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例,说明雁行产业发展形态在中国的运用?8、中国区域贸易格局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9、如何通过技术合作加快落后地区发展?《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三)一、名词解释1、城镇体系2、双中心性城镇体系3、基础设施4、经济区划5、基础产业6、能源生产弹性系数7、电网8、区域空间结构9、核心区10、外围区1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12、区域经济规划二、简答题1、简述城镇体系的特征。
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答案汇总)

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1一、填空题1、区域开发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
2、区域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艾萨德和胡佛对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
3、我国区域经济学界一般主张将区域经济学划分为三大部分即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关系和区域经济政策。
4、自然资源的特点有稀缺性和区域性。
5、区域经济资源包括资金、劳动力、技术和区位资源。
6、人才与文化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是知识经济的特点,也使人力资源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来源。
7、在区域经济的环境条件中,制度环境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与自然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环境一起,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所必备的三大环境。
8、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中心是产权安排和交易成本,其特点是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化和交易成本的区域最小化。
9、按照经济学新古典模型分析,区域经济的生产要素是资本、劳动力和技术。
10、区域开发包括开发模式构建、产业部门更替和产业部门间转移三部分。
二、名词解释1、区域经济学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即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区域经济增长答: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式来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
3、区域开发答:一般指对具有某种或某几种资源的区域进行的开发及在这个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属于区域发展早期阶段的过程。
4、区域产业结构答: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三、简答题1、目前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答:(一)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包括:1、理论经济学的路径。
2、应用经济学的路径。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和制度创新(三)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关系(四)区域经济政策(五)区域开发2、区域经济的制度环境由哪些要素构成?答:在区域经济的环境条件中,制度环境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与自然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环境一起,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所必备的三大环境。
区域经济学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B.企业C.个人D.政府与企业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围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围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区域经济学作业1、2、3、4及答案

作业一:名词解释、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行炎、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素。
、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经济的显现,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和新观念。
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特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
因此,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应有新的区域经济观。
、国际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一体化。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
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办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年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于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年,成立之初是由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非正式论坛组织,后来发展为一支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
二、问答、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答:()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所以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世纪末的伟大创举。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特区的设立。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
(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二、简答题1.区域的特征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
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
()4.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是区域经济研究对象之一。
()5.自然禀赋的差异和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是区域差异的基础。
()1.ד缩小”改为“扩大”2.ד是”改为“不是”3.ד宏观”改为“微观”,“微观”改为“宏观”4.√5.√四、论述题(要点)1.目前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哪些?2.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主要有哪几种?3.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答案汇总)

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答案汇总)-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1一、填空题1、区域开发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
2、区域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艾萨德和胡佛对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
3、我国区域经济学界一般主张将区域经济学划分为三大部分即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关系和区域经济政策。
4、自然资源的特点有稀缺性和区域性。
5、区域经济资源包括资金、劳动力、技术和区位资源。
6、人才与文化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是知识经济的特点,也使人力资源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来源。
7、在区域经济的环境条件中,制度环境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与自然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环境一起,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所必备的三大环境。
8、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中心是产权安排和交易成本,其特点是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化和交易成本的区域最小化。
9、按照经济学新古典模型分析,区域经济的生产要素是资本、劳动力和技术。
10、区域开发包括开发模式构建、产业部门更替和产业部门间转移三部分。
二、名词解释1、区域经济学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即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区域经济增长答: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式来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
3、区域开发答:一般指对具有某种或某几种资源的区域进行的开发及在这个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属于区域发展早期阶段的过程。
4、区域产业结构答: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三、简答题1、目前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答:(一)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包括:1、理论经济学的路径。
2、应用经济学的路径。
区域经济学大作业布置

区域经济学大作业布置
作业分值:15分
作业内容:
请以自己的家乡为研究对象(具体到市,一般为地级市,如果是直辖市的,也可以直接写直辖市);
分析家乡的资源禀赋及经济发展、布局等现状(优势、劣势、存在问题,特点等等);
分析家乡在区域贸易合作与交流中所处的位置等;
然后基于家乡现实情况的具体分析,运用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家乡发展建言进策(思路建议等)。
交一份文字通顺,图表清晰的报告(统一表头)
考核目的:
1、理论联系实际,能充分理解并灵活运用课程所教授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增加对家乡经济的全面了解,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
评价标准:
态度端正,资料翔实,分析清楚,理论应用正确。
关键在于能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附:报告表头格式(请直接将以下文字粘贴在报告第一页报告题目之上,不需另附封面页):
区域经济学大作业
姓名:
班级:
学号:。
《区域经济学》练习题集

《区域经济学》课程练习题集第一章区域经济学导论一、名词解释区域;经济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二、简答题1、区域经济具有哪些特征?2、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简述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4、西方国家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三、论述题1、谈谈你对中国区域经济学发展趋势的认识。
2、你认为中国经济区域应当如何划分?四、案例分析分析沿海经济特区的特征第二章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一、名词解释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基尼系数;发展中国家;落后地区;后发优势;后发劣势二、简答题1、20世纪以来,经济发展观是如何演变的?2、简述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理论。
3、什么是增长极?你是如何评价?4、如何度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5、简述解决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对策。
三、论述题1、试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及其形成原因?2、试论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有何后发优势与劣势?四、案例分析泛珠三角经济区域与发展模式第三章区域产业结构一、名词解释配第---克拉克定律;库兹涅茨法则;钱纳里标准;产业关联二、简答题1、简述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的内容。
2、简述霍夫曼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征。
3、简评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标准。
4、中国落后地区产业结构有哪些特征?三、论述题1、试论产业关联在产业结构合理化过程中的作用。
2、试论中国落后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
四、案例分析湖南长株潭经济发展模式第四章区域经济政策与规划一、名词解释区域经济政策;区域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创新策;宏观经济布局;中观经济布局;微观经济布局;区域规划二、简答题1、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与手段。
2、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有何意义?3、区域经济政策有哪些类型?4、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选择。
三、论述题1、联系实际,如何做好区域经济产业的布局?2、怎样进行科学的区域规划?四、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的区域规划布局第五章区域(农村)城市化一、名词解释农村城市化;中心城市;发展极二、简答题1、简述西方学者关于农村城市化的理论。
区域经济学作业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作业及答案一、什么是经济区域?从属性上看,一国经济范围内经济区域如何划分?二、经济区域的有哪些主要特点?三、解释区域经济学中的几个名词:区位、区位因子、点、线、面、网络四、阐述恶性循环理论的主要内容。
五、什么是经济辐射?区域经济辐射一般通过哪些途径与方式进行?六、阐述增长极理论、点轴发展理论、网络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七、简述罗斯托与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八、什么是城市,城市有哪些特征?九、什么是城市群?在我国发展城市群有什么重要意义?十、什么是区域经济分工?区域经济分工的客观基础是什么?十一、什么是区域特色经济?区域特色经济体现在哪些方面?十二、简述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历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十三、什么是区域经济规划?区域经济规划一般包括哪些内容?十四、谈谈你对我国区域经济规划遍地开花的认识.十五、请分析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意义。
十六、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涵义、目标与手段。
十七、请简要说明几种问题区域的发展对策.一、什么是经济区域?从属性上看,一国经济范围内经济区域如何划分?答:经济区域是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从经济区域的属性看,一国内的经济区域包括:1、经济地带:内部具有同质性的经济区域。
2、大经济区:在功能上联系紧密的核心和边缘共同组成的,内部具有很强聚集性功能的经济区域。
3、功能性经济区:是指在经济地带或大经济区内具有相同职能的经济区域。
4、行政经济区:指经济区与行政区的界限完全一致,兼备行政区与经济区两种职能的的区域。
二、经济区域的有哪些主要特点?答:经济区域首先是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
经济区域能够独立地存在和发展。
任一经济区域都要在更大范围的区域系统中担当某种专业化分工的职能。
三、解释区域经济学中的几个名词:区位、区位因子、点、线、面、网络答:区位:指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时,在地理位置上所选择的一个具有特定优势的有限空间范围.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如影响企业区位分布的区位因子,主要包括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市场、企业决策者的行为、企业的结构和组织管理方式、社会经济环境、交易成本和规模经济.点、线、面、网络是区域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点-—指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点状分布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请简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三个基石。
答: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布局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等区域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
三个基石:埃德加•胡佛提出,(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2)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中国学者张敦富提出(1)自然禀赋的差异性;(2)经济活动的极化性;(3)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2.为什么产业部门会在区域之间互相转移?
答:(1)按照梯度转移理论,地区间存在梯度高低之分。
处于高梯度的地区其创新活动比较频繁,新的产业部门、新产品和新技术等都不断的产生和发展。
同时,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对新产品需求的增加和旧产品成本的上升使高梯度创新地区在产业的发展上必须有所杨弃和取舍,所以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有了原动力。
而处于低梯度的地区,往往是处于发展的传统阶段,所能够发展的大多是技术简单、劳动密集的低水平的产业,与高梯度地区存在明显的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或者由于资源耗竭而经济停滞,迫切需要从发达地区引入新的产业部门改善部门结构,因此低梯度地区有接受梯度转移的必要性和主动性。
(2)按照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当一个产业在一定区域走向衰退时,必然促使生产要素空间上的转移,从产业衰退区域转出到处于创新
活动阶段的区域。
(3)产业的发展存在着积聚和分散的关系,产业的集聚和分散是实现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当一个产业在一个区域过度积聚就会造成经济效益低下,引发产业向周围空间的扩散。
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看,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既是不同梯度地区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体现,也是产业集聚与发散发展的一种平衡。
3.请简述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标准。
答:现代区位理论对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成本最低的选择(运费、劳动力);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获得聚集效益的选择。
4.请简述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答: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指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能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各种力量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包括:工业化和市场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因;农村生产力的提高是城市化的基础动力;制度创新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因素。
5. 为什么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进行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1)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地区差异是引起贸易的基本原因之一,通过贸易彼此都能获得利益。
在此基础上,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
认为贸易产生的条件是,在生
产不同的产品上两个区域之间存在着相对的效率差异,这时每个区域都专业化于本区域具有相对有利条件的商品,并用该商品去换取另一区域具有相对有利条件的商品,从而产生贸易利益。
因此,即使两个区域中的一个在每一种行业上都比另一个具有较高的绝对效率,两个区域之间的贸易同样对双方有利,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通过进行分工贸易专业化与区域贸易,可以增加相关区域的总产量和总消费量,为地区发展带来利益。
(2)如果参加交易的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那么,贸易总利益实际上就是国民经济利益。
因此,一个国家如果各个地区之间存在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那么促进地区分工,以及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是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相反,如果各个地区都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我封闭发展,无异于放弃贸易利益,对于各个地区经济和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重大损失。
(3)支持上述观点的主要有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6.请简述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质和内涵。
答:(1)区域经济合作是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
其实质是区域之间的非物质商品贸易,是区域贸易的特殊形式。
(2)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合作的主体、合作的对象和合作
的效益。
合作的主体是企事业单位和自然人,地方政府或主权国家及国际经济组织;合作的对象是生产要素,包括资金、技术、劳动力、信息等;合作的效益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政府则同时追求社会利益。
7.请阐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的概念、特征和它们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亦即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
它是从宏观的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全局性的战略谋划。
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的指导思想,区域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区域经济在未来战略规划期的发展目标、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选择,取悦产业布局,取悦城乡规划,区域形象塑造等。
其特征是区域性、预见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
(2)区域经济规划是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的区域和产业发展的详细安排。
它包括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城镇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如城市发展规划、工业区域规划、资源开发区区域规划、风景旅游区区域规划、农业区开发规划、综合性区域规划等。
它是细线条的,具有实施功能的安排,具有基础性、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
(3)区域政策是由政府针对区域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它的着重点是区域经济发展,它的必要性是纠正市场机制
在资源的空间配置方面的不足,它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政策是一种典型的政府行为,其主要特征是积极的区域倾斜和集中化。
(4)联系:他们都是政府支持区域发展与区域关系协调的手段;区域政策与规划是对区域战略的支持,区域战略是制定区域政策与规划的前提。
(5)区别:三者的侧重点不同;区域战略侧重空间格局的谋划,确定的是一个国家或区域内一段时间内重点发展的空间方向,区域规划重点是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安排或者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上,区域政策强调的是政策工具的选择。
三者的基本作用有一定区别,区域战略追求的是空间格局的优化,区域规划追求的是区域内资源利用的优化,区域政策追求的是区域支持和区域问题解决的工具的优化。
8、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有哪些?
答:(1)制定区域经济增长的目标,包括总量目标和速度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采用相应的手段。
(2)开发自然资源,通过开发自然资源,达到发挥地区优势的目的,从而地区经济的发展。
(3)完善经济运行机制,一方面是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另一方面是畅通生产要素的流通渠道。
(4)调节各种经济活动,通过发布行政命令,并通过职能部门贯彻这些命令,达到管理经济活动的目的。
(5)做好扶贫工作,包括正确的使用扶贫资金,资助贫
困地区的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正确分配地方政府的行政性和生活性支出,以此来促进落后地区的产业发展,以及有计划的组织移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