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公开课教案:19、月亮上的足迹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月亮上的足迹》课文原文及教案

初中语文《月亮上的足迹》课文原文及教案

初中语文《月亮上的足迹》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初中语文《月亮上的足迹》课文原文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

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这一年的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发射架上,“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它将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太空。

地面服务人员已经为它的三级燃料罐加满了燃料,第一级火箭加进了煤油,第二级和第三级加进了液氧液氢。

飞船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

一个伟大的时刻就要来到了,他们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

他们同前来送行的人们一一道别。

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

他们健步来到发射架下,乘上电梯,来到指令舱前,进入狭小的指令舱。

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情况一切正常。

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计算机开始自动工作。

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5号”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

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

此时,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

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二三两级火箭继续上升。

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

此刻,“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

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行,以便检测飞船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

根据飞行状况的测定,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发出了向月球进军的指令。

于是,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使速度达到每秒105公里,进入登月轨道,向着月球奔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单元,共分为三个部分:阅读课文、学习课文、提高课文,其中我们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课文阶段中的《月亮上的足迹》一文。

该文主要讲述了“月亮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文章通过描写事件现象和人物心理来表现主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人类不断向前的精神状态,同时也能启示学生要勇于探索未知世界和追求真理的态度。

二、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实验方法,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

2.熟悉新词语,理解生词的意思以及正确书写。

3.理解文章主旨,领悟文章阐述的思想。

4.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熟悉并掌握新词语的意思。

2.了解科学实验方法,并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

3.理解博士对实验的态度,从中领悟勇于探索未知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难点1.理解文章主旨,领悟文章阐述的思想。

2.运用已有知识和生活实际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询问学生们对科学实验和勇于探索未知的看法来引出课题。

例如:你们有没有参加过什么有趣的实验活动?对于未知的事物你们有没有想过要去探索?你们知道为什么科学家会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吗?2. 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逐段理解难点和重点内容,并标记生词。

3.初步理解文章主旨。

4.分组研究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形成小组报告并展示。

3. 深入学习1.师生讨论实验是否成功,并分析原因。

2.围绕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和语言表达进行研究,并拓展语言知识。

3.进一步探讨实验方法和可能产生的误差。

4. 整体理解1.进一步讨论文章阐释的科学观点及对生活的影响。

2.分组进行课文分角色阅读,并模拟对话。

3.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排名投票形式综合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5. 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回顾重点内容。

2.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内容预览:19 、月亮上的足迹一、教学目标①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三、课前准备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四、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纪实报道。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

文章所记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

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2、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①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7.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②合作探究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

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

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月亮上的足迹》,使学生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掌握相关科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人类登月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术语和描述。

2. 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月亮上的足迹》2. 课件:相关图片、视频和拓展资料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1.1 展示月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亮。

1.2 提问:“你们对月亮有什么了解?”、“你们知道人类登月的历史吗?”1.3 简要介绍人类登月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月亮上的足迹》。

2.2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讨论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情感表达。

2.3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解答疑问。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情感体验:4.1 让学生想象自己登上月球的场景,表达自己的情感。

4.2 学生分享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

5. 拓展延伸:5.1 教师出示与登月相关的视频或图片,丰富学生知识。

6. 课堂小结:6.2 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价值观。

7. 作业布置:7.2 收集有关月球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月亮上的足迹》,使学生了解了人类登月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热情。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描述人类登月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能解释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探月的历史和科学家们为探索月球付出的艰辛努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知的欲望。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科学原理的理解。

2. 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1. 课文:月亮上的足迹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天空中的月亮,引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

2. 提问: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人类是如何探索月球的?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月亮上的足迹。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 讲解人类探月的历史和科学家们为探索月球付出的艰辛努力。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小组讨论:如果你是一名科学家,你会如何探索月球?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彼此的创意和想法。

五、课后作业(5分钟)2. 学生通过观察天空中的月亮,记录下月亮的变化,并思考月球的奥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天空中的月亮,引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

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讲解,学生了解了人类探月的历史和科学家们为探索月球付出的艰辛努力。

小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课后作业让学生将课堂学习与实际观察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整体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知的欲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六、课堂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2. 提问:你们认为我国探月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1.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月球探索的案例,如月球车、月球样本等。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学教案范文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学教案范文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学教案范文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阅读教学。

此教学节目旨在帮助学生平衡阅读和理解技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教学目标在本教学节目中,学生将会:•理解阅读策略,并将其应用于课文《月亮上的足迹》中;•通过对主题的理解来推动书面设想的发展和表达;•把握口语和书面表达规范,以适应各种传达情境;•培养在主题上批判性思维技巧和个人价值观的发展。

教学方法•展示式教学•合组教学•讨论式教学•发散式教学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在本节课前,请让学生回答一些如下问题:•月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方面的作为?•月亮可以做什么?第二步:展示课文展示范文,并引导学生阅读。

作为口语表达的提示,在本教学节目中,则以讨论为基础,但展示也在很多地方体现。

展示句子的模拟例子可参考下面的范文:当然,许多人也同感一样:在黑夜里,自由自在地玩耍的小时候,爬在月光下的树上,猜测地球上一切都在观看着他们!他们正式毒誓吧…做一个宇航员走在月亮的表面上!为什么?因为在月亮上,人的足迹也是可以留下来的!该段话描写了一个小时候所期望的愿望: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此外,人们也会在某些场合下独自一人,感到孤独和悲伤。

就像这句话所摆出的场景一样,他们可以选择在月光下独自躺着,此时爬到月亮上的想法可能真的让他们变得渺小。

然而,在这样的场景中,也可以感受到人类的力量和自由。

第三步:思维题目提问学生下列思维题目:1.孩子在月光下的借口是什么?他怎么休息?2.Yiatateng心中拥有的是什么?3.作者最后的愿望是什么呢?第四步:分组讨论在讨论小组中,让学生以以下问题为基础进行讨论:•人类的想象力是如何起到的?它们都有什么共性?•你觉得自己尝试过过奋斗实现想象吗?这是一个好方法吗?•你认为文学的创作与想象力是什么关系?第五步:课堂总结如果时间允许,最好让学生写一篇自己的作文。

在示范作文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一个有规范的口语和书面表达风格;2.通过比较和对比等方式,探究一个主题的不同角度;3.适当使用比喻和插话等形式,扩展个人想象力;4.标准格式和文学元素。

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月亮上的足迹》的主要内容,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能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概念,如“阿波罗计划”、“月球登陆”等。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3)培养学生珍惜和平,关注人类命运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月亮上的足迹》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2. 人类登月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复杂描述的理解。

2. 人类登月相关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3. 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和思考的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月亮上的足迹》的相关资料和教材。

2. 相关历史视频资料或图片。

3. 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月球和人类登月的历史。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月亮上的足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概念的理解。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的思考题和练习题。

4. 课堂讲解:(1)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释相关知识点。

(2)教师通过提问和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学生进行相关拓展思考,如人类未来的太空探索等。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和分析《月亮上的足迹》这篇文章,使学生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科学家在月球上留下的足迹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教育他们要有探索未知、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科学家在月球上留下的足迹的意义。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家在月球上留下的足迹的意义。

2. 如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寻找答案。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科学家在月球上留下的足迹的意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人类登月的历史,引发学生对《月亮上的足迹》这篇文章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

3. 案例分析:分析科学家在月球上留下的足迹的意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5. 总结: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回顾学生们的收获和成长。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文章内容、问题引导、案例分析等。

2. 准备相关视频资料,如人类登月的视频,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七、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教案共计2课时。

2. 第一课时:阅读理解与案例分析。

3. 第二课时:小组讨论与总结。

八、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阅读能力、小组讨论的参与度等。

九、课后作业:1. 根据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人类登月的历史及科学家在月球上留下的足迹意义的短文。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具体章节为《月亮上的足迹》。

文章通过描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的足迹,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过程,表达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追求。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生词学习、课文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探月的历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掌握,探索精神的培养。

难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如何引导学生将探索精神融入日常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讨论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美。

同时,展示月球探测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探索。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然后进行交流分享。

(2)解析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一名宇航员,描述在月球上的所见所感。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句式、词语等方面的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进行写作练习。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探索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月亮上的足迹》2. 生字词:按照课文顺序,列出重要生字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人类探月的历史。

(3)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探索宇宙的看法。

2. 答案:(1)略。

(2)人类探月历史: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的足迹。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月球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月球的认识。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

(2)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朗读与理解。

(2)月球探索历程的了解。

(3)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学习。

2. 教学难点:(1)月球相关科学知识的掌握。

(2)课文中所涉及的航天技术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月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月球。

(2)简要介绍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月球探测任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文中提到的月球探测任务,探讨人类对月球的了解有哪些方面的突破。

(2)分享讨论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情况,总结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详细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月球探测任务和相关技术。

5. 练习与拓展:(1)设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了解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最新进展。

四、课后作业1. 朗读课文,巩固词汇和短语。

2. 总结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思考未来月球探测的方向。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表现。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知识点掌握:通过测试或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月亮上的足迹”是一则科幻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余旭和他的宠物飞翼在月球上探险寻找神秘足迹的故事。

从小说的情节、场景和人物性格等方面,引导学生体验月球探险的紧张、刺激和惊险,同时也给予学生科学知识的启蒙和想象空间的创造。

本篇课文运用生动活泼的笔触,将爱好科学探险的人物形象、月球的神秘面纱、探险中遇到各种挑战,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学目标:1. 掌握本文的基本词汇、短语和句型,了解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提高学生对科幻题材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科幻想象和语文创造。

3.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勇敢拼搏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科学知识和文学素养。

4. 延伸思维,探讨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培养学生识别故事中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课文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文中语言文字的鉴赏和欣赏,学习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

3. 探讨科幻的发展趋势和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考和文学想象。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险和文学创意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探讨故事中的“真实性”和“虚构性”,以及创作科幻故事的方法和技巧。

教具准备:电子课件、黑板、白板、录音机、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Step 1:课前预习(5分钟)教师提供资料,要求学生对文中的生词和句型进行预习和理解,并结合科幻题材展开想象和创作,造出自己的故事片段或故事结局。

Step 2:导入新课(5分钟)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或讨论学生对前文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认识和解读,以期激发学生对新课文情节和人物的探究和观察。

Step 3:课文阅读(25分钟)1. 教师分段指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挖掘语言、人物及情节,进行朗读、解释、翻译。

2.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生词、词组和重点句型,并逐一讲解。

3. 教师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再次阐述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文学价值。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doc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doc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了解记叙语言的平实准确2)把握文章记叙的主体内容3)分析人类登月的现实意义2、技能目标1)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大意2)准确概括文章各节要点3)网上迅速搜索相关资料3、情感目标1)正确理解登月的意义2)了解人类伟大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4、媒体目标1)展示图片和录像片段,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兴趣2)安排学生利用手提电脑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组织概括并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网上迅速搜索相关资料的能力难点:迅速准确概括文章要点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5`)1、情景导入(背景midi音乐:《城里的月光》或《但愿人长久》)展示美丽的嫦娥奔月神话图,简述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

展示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书影,简介凡尔纳作品。

2、引入课文(展示登上月球的三位宇航员的照片)时至1969年,人类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月亮。

让我们记住这三个人的名字,并一起来看看,当时宇宙飞船是如何飞上太空的。

(播放火箭升空瞬间以及空中一级、二级火箭脱落的录像片段)(二)学习新课 (25`)1、速读课文思考问题:登月过程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明确:1)飞船升空前的准备2)飞离地球,飞向月球3)登月成功,开始工作4)胜利返航,畅谈感想2、细读课文,1)完成表格时间事情进展1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2 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脱落3 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4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5 19日晚8点33分6 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7 20日上午7点32分8 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9 21日上午ll时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10 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11 7月21日11点56分20秒12 22日0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13 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14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登月全过程图片文字资料展示,学生自由讨论,概括要点)(2)宇航员踏上月球后做了几件事?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3)树立登月纪念碑4)安装各种仪器进行科学探测5)插上美国国旗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三)课文小结(5`)1、登月意义如何理解阿姆斯特朗说的:"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2024年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语文原文及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语文原文及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语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月亮足迹的描绘及其象征意义。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讨课文主题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2.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究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3.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自豪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生字词。

1.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教学难点:2.1课文主题的深入挖掘。

2.2课文象征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展示月亮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特点。

1.2学生分享对月亮的印象和了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2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3.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哪些月亮上的足迹?4.分析课文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4.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月亮足迹的描绘及其象征意义。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的掌握。

1.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深入分析2.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2.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3.拓展延伸3.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3.2学生交流分享,表达自己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自豪。

4.课堂练习4.1教师设计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反馈。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月亮的热爱和对科学的向往。

2.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月亮,提问:你们对月亮有什么了解?月亮有哪些美丽的传说?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说月亮上有足迹?三、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了解课文是如何围绕月亮展开讲述的。

2.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3.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科学知识?你们对这些知识有什么了解?3.教师提问:如果让你写一篇关于月亮的作文,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五、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以《月亮上的足迹》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不少于500字。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写作结束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月亮上的足迹》,让学生了解月亮的相关知识,感受作者对月亮的热爱和对科学的向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环节师:同学们,你们晚上看过月亮吗?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吗?生1:我看到的月亮是圆圆的,像一个大玉盘。

生2:我看到的月亮是弯弯的,像小船。

师:很好,你们观察得都很仔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月亮上的足迹》,就是要带我们走进月亮的世界,看看那里都有什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月亮上的足迹》。

该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的足迹,以及这一历史时刻背后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首次登月的历史意义。

2.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长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重点: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登月历程和航天员的足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阿波罗11号登月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月球的了解和向往。

2. 自主阅读: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词和长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3)解读作者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主题。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航天员,描述在月球上的感受。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精彩描写,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细节表达情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心中的月球。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月亮上的足迹2. 课文结构:引言:阿波罗11号登月主体: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结尾:历史意义及启示3. 生词和短语:飞跃、寂静、小心翼翼、无垠、荣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简述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

(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航天事业的看法。

2. 答案:(1)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包括:小心翼翼地踏上月球、留下清晰的脚印、采集月壤和岩石样本、插上美国国旗等。

(2)航天事业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它代表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为人类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对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有了深入了解,但对课文情感表达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公开课月亮上的足迹优秀教案设计2份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公开课月亮上的足迹优秀教案设计2份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公开课月亮上的足迹优秀教案设计2份反思在教学中,优秀的教案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好的教案设计能够帮助老师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学有所获。

本文将分为两部分,分别反思两份优秀的教案设计,这两份教案设计都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公开课《月亮上的足迹》的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对月亮上的足迹的阅读,学生能够:1.了解远古神话故事的起源和发展;2.了解太空及月球的相关知识;3.探寻古代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和冒险精神;4.掌握一些文学分析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1. 前置导入(10分钟)利用图片和简短视频,介绍太空及月球等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播放一些太空探索的视频,引出太阳系、地球、月球等概念。

2. 故事阅读(30分钟)老师讲解《月亮上的足迹》的故事背景和基本情节,让学生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然后请学生根据故事文本,分组阅读,要求每组在阅读后完成故事大意的简述,并将自己的理解分享给其他组。

3. 文学分析(40分钟)请学生根据以下问题进行文学分析:1.故事的情节结构是否符合叙事的逻辑?2.各角色的性格是否形象、深入,是否有代表性?3.故事中的语言运用是否恰当,是否表现了它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内涵?4. 总结和输出(20分钟)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文学分析结果,并总结本次教学的内容。

教学反思该教案设计思路清晰,教学过程合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了月球的历史和神话故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

该设计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方面,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个人认为无法给学生带来足够的启发和思考。

在阅读故事和分析文学方面,教案设计较为简单。

作为老师,应该在设计的过程中思考更加专业和全面,以增加教学的知识性和针对性。

教案设计2教学目标通过对月亮上的足迹的阅读,学生能够:1.理解远古神话故事的发展过程;2.探索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和成就;3.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4.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公开课教案:19、月亮上
的足迹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①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三、课前准备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四、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纪实报道。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

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五、教学设计1、新课导入①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
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

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习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

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2、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①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7.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事?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②合作探究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

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
统通话等。

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

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

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对这样一次事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

教师可以帮助归纳:语言方面??①恰当的描述;②用数字说明;③叙述中有议论。

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3、拓展延伸,联想和想像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①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②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③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④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

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4、总结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

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

但随着我国神州三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

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
功。

5、延伸练习①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

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六、板书设计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装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七、信息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