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历史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实例解析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教学活动的设计
实例解析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设计理念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能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对知识的探究和研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开放性的课题或问题,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探究、研究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研究性学习也是历史学科研究性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设计内容与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本次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和历史上的科技变革,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和技巧。
2.设计授课内容教师需要制定授课计划,并设计相应的授课内容。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经典的历史事件和案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去了解这些事件和案例的背景和影响。
3.组织课堂活动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活动。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小组研究,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探究和研究,来掌握知识点和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以文献资料为基础的研究课程,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和思考,来挖掘出历史文献的真正含义和历史意义。
4.设计评价方案我们也需要设计一些高效的评价方案,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研究能力。
教师可以统计学生的研究报告、小组讨论、口头报告等结果,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三、实例解析以“诸葛亮与魏延的个人品格”为主题,设计如下学科研究性教学活动: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两大名将——诸葛亮和魏延,探究他们的个人品格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2.授课内容:提供相关的资料和文献,让学生通过研究和探究,来掌握两位名将的个人品格和影响。
3.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教师会组织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并给出一些问题,如“诸葛亮的仁政和胸怀”、“魏延的勇猛和诚实”等,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的方式,来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
(2)文献研究:给学生提供古代文献资料,如《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和魏延的描述,以及历史文献资料等,让学生自主研究和分析这些文献,并总结出两位名将的个人品格。
初二历史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初二历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特制定本教研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初二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3. 推动新课程理念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4. 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精神。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2023年6月四、活动内容1. 新课程理念解读与教学设计研讨(1)邀请专家进行新课程理念解读,帮助教师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和目标;(2)组织教师围绕教学设计进行研讨,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共同探讨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融入教学实践。
2. 课堂教学观摩与研讨(1)组织教师观摩优秀历史课例,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巧;(2)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1)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资源搜集、整理、开发活动,丰富教学资源;(2)建立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4. 教学评价与反思(1)开展教学评价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2)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5. 教研论文撰写与交流(1)组织教师撰写教研论文,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2)开展教研论文交流,分享研究成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五、活动形式1. 专家讲座:邀请专家进行新课程理念解读、教学评价与反思等主题讲座;2. 课堂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历史课例,开展课堂教学研讨;3. 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开展教学资源搜集、整理、开发活动,建立教学资源库;4. 教学评价与反思:开展教学评价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5. 教研论文撰写与交流:组织教师撰写教研论文,开展教研论文交流。
六、活动组织1. 成立初二历史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2. 明确教研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等,确保活动顺利进行;3. 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4. 对教研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不断改进活动形式和内容。
探究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教案
探究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教案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研究性学习已经被纳入了许多学科的教学中,使学生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学科研究模式。
在历史学科中,研究性教学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
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比较宽松的教学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1.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深刻理解5-4世纪罗马帝国的衰亡原因,并了解古代罗马帝国的历史背景。
1.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归纳整理能力等。
1.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勇气、冒险精神、团队协作精神、责任感等。
2.教学内容本次教学选取的主题是“古罗马帝国的崩溃原因”。
3.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包括小组探究、学生讲座、实地考察、多媒体展示等。
4.1小组探究老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探究罗马帝国崩溃的不同原因。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采集相关的文献、图片、视频等资料,并使用图表、报告等形式进行总结和分析。
5.2学生讲座小组负责人可以安排相关成员进行汇报,汇报时需要考虑到内容的逻辑性、连贯性和吸引力等因素。
6.3实地考察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古罗马的历史文化和价值。
7.4多媒体展示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电子展板,显示运用研究性学习所得到的知识和经验。
8.课堂评估8.1.过程性评估过程性评估主要是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方面的评估,包括思维和逻辑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等。
这种评估方式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学生汇报等方式进行。
8.2.结果性评估结果性评估主要是对学生研究结果的评估,包括综合性实验报告、学生设计的课堂展板、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提炼的知识点等。
9.教学反思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施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有意识的自主性。
合理的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授权学生自主组织实践活动、提供各种学习资源,会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中国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教案设计案例
中国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教案设计案例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学科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历史学科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重要的文化遗产。
历史学科的研究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对他们的历史意识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学科研究的角度出发,设计一套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运用历史知识进行研究和探究。
2、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并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历史观和人文素养。
3、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历史问题,提高历史素养和思想品质。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将从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展开,分别为夏、商、周、秦、汉、三国、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
2、方法:本教案的教学方法包括小组探究、课堂讨论、电子资源检索、综合整理、展示评价等方式。
具体如下:小组探究:学生将会在教师的指导下组成小组,对所属的历史时期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应该了解所属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为后续的课堂讨论打下基础。
课堂讨论: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需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汇报给全班同学。
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可就有关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共同讨论和分析全班同学提出的问题。
电子资源检索:学生需要利用数字资源,获取更为准确的信息。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比如学术论文、新闻报道、历史资料等,对所属的历史时期进行深入研究。
综合整理:在获得丰富的资料信息之后,学生需要对两个历史时期进行对比,分析其之间的关联和差异。
学生的研究应该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
展示评价:每个小组需要对其研究内容进行呈现,学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展示,比如PPT、口头报告、海报等。
学生的展示不仅仅要依靠文字和图表,更要突显创新和个性化。
三、教学过程本教案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小组的组成和分配。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包括3-4名学生。
初中历史教研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秦汉两朝的建立背景、主要成就和影响;(2)掌握秦汉两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3)了解秦汉两朝的兴衰原因。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的情感;(2)培养学生具有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3)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秦汉两朝的建立背景、主要成就和影响;(2)秦汉两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3)秦汉两朝的兴衰原因。
2. 教学难点:(1)分析秦汉两朝的兴衰原因;(2)理解秦汉两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秦国能够统一六国?(2)教师简要介绍秦朝的建立背景、主要成就和影响。
2. 新课讲授(1)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①政治: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三公九卿制度;②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发展农业、手工业;③文化:推广儒家思想,提倡法家思想,重视教育。
(2)汉朝的建立与发展①西汉:刘邦建立汉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巩固统一;②东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实行“光武中兴”,使国家繁荣昌盛。
(3)秦汉两朝的兴衰原因①秦朝:暴政、徭役、重税导致民不聊生,最终被陈胜、吴广起义推翻;②汉朝:西汉后期,外戚专权、宦官乱政,导致国家政治腐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八王之乱等农民起义和地方割据势力不断涌现,导致国家分裂。
3. 小组讨论(1)秦汉两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哪些特点?(2)秦汉两朝的兴衰原因有哪些?(3)秦汉两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是什么?4. 总结归纳(1)秦汉两朝是中国古代史上伟大的帝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秦汉两朝的兴衰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为我国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教案分享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教案分享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社会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的主要学科之一。
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传统的讲授模式单调而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我们需要引入探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方式。
下面,本文将分享一个关于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探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将能够:1、了解中国古代科技与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2、掌握科技发明在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历史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提高其历史学科素养和核心能力。
二、教学内容1、科技与中国古代文明a)了解科技的定义和科技与文明的关系b)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历史背景和科技成果c)呈现科技与中国古代文化交流的影响和意义2、探究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历史a)初步探究中国古代的技术和器具,了解古代中国的生活b)学习如何制作简单的器具,展开创新实践,自主探究c)定期讨论和分享学生的发现和成果,促进交流和共同发现三、教学步骤1、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科技与文明的联系,探讨科技发明对古代文明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核心内容a)展示古代中国的科技成果和历史文化底蕴,其中包括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历史背景和科技成果,以及科技与中国古代文化交流的影响和意义。
b)学生进行探究性实践活动,以体会中国古代科技的发明历程和文化交流。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研究欲望,教师需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实践资料和搜集方法,以及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3、探究性学习实践环节a)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实践活动,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科技题材,探究相关发明的历程和文化影响。
b)学生成果展示和反思总结。
学生通过讨论学习探究的过程中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
4、结合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科技与古代文明的故事,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学生可以提问题,并与同学和老师一起交流答案。
初中历史研究教案
初中历史研究教案一、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1. 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培养分析史料的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问题。
3.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维。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研究历史事件。
2. 学会运用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如比较法、实证法等。
3. 培养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重要性。
2. 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培养爱国情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课程主题1. 中国古代史2. 中国近现代史3. 世界历史课程模块1. 政治制度2. 经济发展3. 文化成就4. 社会生活5. 外交关系三、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历史话题。
2. 通过提问、回顾等方式,激活学生已有知识。
自主环节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历史背景、事件过程。
2. 学生完成相关练,巩固所学知识。
合作探讨环节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问题。
2.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班级交流。
课堂讲解环节1. 教师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2. 运用多媒体手段,生动展示历史场景。
实践作业环节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进行历史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采访老人等。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考试成绩: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
3. 实践活动:学生参与历史实践活动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历史教材。
2. 多媒体课件: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手段。
3. 历史史料:提供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供学生研究。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获取历史教学相关信息。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2.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注重历史教学的实践性,引导学生走进历史。
4. 加强历史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初中历史教研活动设计(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教研活动旨在通过研讨、交流、实践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历史教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把握能力。
2.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历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3. 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活动内容1.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时间:1课时- 内容:解读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和评价标准。
- 目标:使教师掌握课程标准的内涵,为教学实践提供依据。
2. 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时间:2课时- 内容: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内容结构,结合学情进行教学设计。
- 目标:使教师能够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3. 课堂教学实践- 时间:2课时- 内容:教师分组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展示各自的教学设计,并邀请其他教师进行点评。
- 目标: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历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研讨- 时间:1课时- 内容:围绕历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分享教学经验,探讨解决方法。
- 目标:提高教师对历史教学问题的认识,提升教学效果。
5. 教学评价及反思- 时间:1课时- 内容: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 目标: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促进教师不断反思、成长。
四、活动形式1. 专家讲座:邀请历史教育专家进行讲座,为教师提供理论指导。
2. 小组研讨:教师分组进行研讨,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3. 课堂教学实践:教师分组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展示教学成果。
4. 交流分享: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
五、活动时间安排1. 第1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2. 第2周: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3. 第3周:课堂教学实践4. 第4周:历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研讨5. 第5周:教学评价及反思六、活动预期效果1. 提高教师的历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案例教案
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案例教案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目前教育界普遍推崇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们更快速、更深入地掌握历史学科的知识,并培养出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个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案例给大家展示如何有效地实现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1.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
2.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3.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并能够在类似的历史性问题中做出合理的判断与构建。
学习任务任务一:文献阅读和理解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学生们将从标准文献中寻找有关所学历史时期的详细资料。
学生们可以在图书馆或使用线上数据库来查找文献材料,并在课堂上进行自由交流和讨论,对各自所阅读的材料进行资料梳理和理解。
任务二:历史时期分析在任务一的基础上,学生们将对所阅读的文献材料进行分组并分析所学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并在各自的组内讨论重大事件对当时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的影响。
任务三:历史事件图谱建立学生们将用所有小组所收集的资料来构建一个完整的历史事件图谱,这个图谱将展现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变。
任务四:辩论学生将在课堂上分为两个小组进行一场辩论,讨论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文化特点对当今中国的影响。
这个任务将锻炼学生们独立思考和发表观点的能力,也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任务五:结论汇总与总结学生们将在任务四的基础上汇总各自观点形成结论,同时也将对整个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
结果评估学生们的表现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估:1.学生是否完成了课堂任务。
2.学生在小组内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3.学生在辩论环节的表现是否表现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图谱建立环节中汇总的历史事件资料是否完整且准确。
结论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高效、生动和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出学生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实例教案
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实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学习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2.了解明代科技的发展成果,了解明代的文化影响3.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文化自信心二、教学过程1.导入1.1师生互动问答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明代时期有哪些科技成果吗?学生:有木活字印刷术、船舶制造技术、火药、铁制家具等。
教师:很好,那明代其他领域的科技发展情况呢?学生:如纺织、陶瓷、农业等领域都有很多发展,还有明清学派的兴起。
1.2引入活动主题教师:明代的科技成果,不仅仅是个人创造的,更是一种文化层面的成果。
为了了解明代的文化状况,我们今天开展了一个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
2.体验活动3.1学生小组自主分工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6至8人,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分工,选定研究议题。
4.2小组主题研究每个小组选定一个明代的议题,宣布小组研究的议题,发放资料和网上资源,小组成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渠道,进行深入研究。
5.3实地考察时间每个小组选定一个明代的相关历史遗址,进行实地考察。
例如,某小组选择研究明代的葬礼制度,他们到南京明城墙内的徐家汇墓群进行现场考察和拍照。
6.4小组成员合作小组成员拥有不同的学科背景知识,例如语文、历史和美术等,成员要互相拓展和补充研究的知识层面,在学习过程中要互相帮助和支持。
7.研究成果交流8.1小组成员研究报告各小组成员在规定时间内制作好研究报告,并做出一份研究成果PPT宣传和展示。
9.2专家评审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研究能力、研究成果及研究过程展示,对每个小组进行评审。
10.3大型科技文化展示根据各小组研究的成果,学校邀请专家组织一个大型的科技文化展示,并对展览中的精品举办评选,激励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教学评价1.学生综合能力评价:对每个小组进行综合评价,评估学生的研究能力、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师评价:评估活动设计的合理性、活动过程的顺利性和对学生考查和指导的实施情况。
实例探究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案
实例探究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案:历史学科作为人类文明的记录和研究,在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认知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而如何进行有效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也成为了教师们的重要课程设计之一。
本文将结合实例来探究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期提升此类活动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受益程度。
一、教师需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教师在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首先需对课程标准有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初中历史官方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需要教育学生“懂得历史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培养简单史料来源和价值的认识能力,加强历史材料的感性理解与分析能力”等。
教师通过对课程标准深入探究,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所需核心素养,同时也有助于老师精心设计课程。
例如,“懂得历史研究的方法和过程”这一要求,就可进一步拆解为采集材料、筛选材料、验证材料、建构知识等层级思维。
在活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针对这些步骤进行细节化规划与指导。
二、活动需策划清晰为了保证学习活动效果,教师在策划时需对活动各个环节和具体步骤进行明确的规划。
例如,设计“重要历史事件”研究性学习活动,考虑采用分组研究、线上线下互动以及整合社会资源三个环节。
分组研究阶段,教师应在指导学生构建研究思路的同时,规划工作任务和学习成果;线上线下互动阶段,教师需强化组内和跨组之间的讨论和协作,拓展学生交流和探究的范围;整合社会资源阶段,则需要教师发挥自身优势和联系外部资源,扩大学生接触外部资源的渠道,在互动与反馈中实现深度发掘知识和思考的效果。
三、活动实施需附注关键点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除了需与学生紧密互动外,还应注意做好一些关键点的批注,从而提高学生思维、反思、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创作历史人物形象”活动中,教师可设置以下批注:1、注重情绪传达,表现人物心理;2、注意对史实的还原和贴切;3、运用形象语言,提供细节描写以及丰富细节等。
通过这些关键点附注,可以使学生在创作中注重细节,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理解。
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实例:探索历史的奥秘
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实例:探索历史的奥秘探索历史的奥秘一、活动背景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教师通常以讲课和讲解为主要教学方式,学生容易出现听课、记笔记、死记硬背等现象。
为此,我们设计了探索历史的奥秘的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多元的学习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本次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标是:1.了解和掌握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探索历史的奥秘。
2.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活动内容设计(一)活动前期1.主题介绍教师首先介绍活动主题:探索历史的奥秘,旨在通过多元的学习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活动组织将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5-6名学生组成,其中设置一个组长,组长主要负责协调本小组的活动进程。
3.小组分工每个小组内,教师向学生说明小组分工,包括资料查找员、数据整理员、报告撰写员、宣传员等,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活动中期1.问题解决学生根据分组情况,对不同的历史主题进行研究(例如:秦汉时期、唐宋元明清等),围绕历史事件和人物,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并针对事件、人物等方面提出问题并解答,为之后的报告撰写做好准备。
2.数据整理学生将从各种渠道得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去除伪信息,剔除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将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合,并通过图表、地图、图片等方式呈现。
3.报告撰写学生根据所得资料以及问题解答的成果,撰写小组报告。
在写作过程中,如何明确主题、把握关键点、体现思维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活动后期1.宣传展示每个小组在完成报告撰写和整理好宣传材料后,将成果进行宣传展示。
在展示过程中,同学们将会以别具特色和各具特色的形式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2.总结反思展示结束后,教师要带领同学们进行讨论,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分享每个小组的研究经验,并回顾这次学习活动的成果和收获。
历史八年级教研教案5篇
历史八年级教研教案5篇历史八年级教研教案篇1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
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
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
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
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
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
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
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
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5.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反思经营一个鼓舞人心的课堂,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积极学习的主人。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
课堂也会因为有了多维的对话体系而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
对八股取士观点不一,让学生进行辩论,体会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更深层的了解它。
以学生的思维互动为核心,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创新,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经历、探索与体验,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获得情感上的体验。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
”学生不是一个知识贮存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花,当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后,历史学习并没有随课堂教学结束而戛然而止,相反他们提出的探究问题越来越多。
因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通过探究和实践活动来解决问题。
初中历史八年级主题教研(3篇)
第1篇一、教研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八年级历史课程内容丰富,涉及中国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现代史等多个方面,对于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八年级历史教学的质量,本教研活动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开展主题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研目标1. 提高教师对八年级历史教学的认识,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2. 探索适合八年级学生的历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专业素养。
4. 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研内容1. 八年级历史教学现状分析(1)教师方面:部分教师对八年级历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佳。
(2)学生方面: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高,历史素养有待提高。
2. 八年级历史教学目标与要求(1)掌握中国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现代史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 八年级历史教学方法探讨(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八年级历史教学案例分享(1)中国古代史教学案例:《秦朝的统一与巩固》教学目标:掌握秦朝统一的基本过程,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重点:秦朝统一的过程、措施。
教学难点:秦朝统一的意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秦朝统一的历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秦朝统一的过程、措施,引导学生分析秦朝统一的意义。
3. 案例分析:以秦朝统一为例,分析统一的意义、影响。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秦朝统一的基本过程、措施,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项目教学计划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项目教学计划教学主题:通过历史研究性学习项目,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和历史意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活动安排:1. 课程设计: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
通过研究性学习项目,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选题与分组:让学生参与选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研究课题。
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研究,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项目中。
3. 资料收集与整理:学生通过书籍、互联网等途径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并进行整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多种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等,培养他们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 研究设计与实施:学生根据选定的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和实施步骤,包括访谈、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能够准确、全面地获取并分析信息。
5. 成果展示与分享:学生将研究成果以多种形式展示,如展板、PPT、报告等。
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学分享,促进互学互鉴,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材使用:1. 教材选择:选择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历史教材,能够满足学生调查研究的需求。
教材应包括丰富的图表、案例和背景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材扩展与引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研究课题的不同,引导学生拓展教材内容,进一步深入了解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补充阅读、文献推荐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3. 教材评估与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评估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项目的教学计划,学生将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历史知识,而是主动参与研究,培养调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案
设计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案:1.通过参与设计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追寻历史路线的起源、发展和变化过程,了解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潮,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启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加强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过程:Ⅰ.设计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意义历史是人类文明的宝库,是人类文化传承的基石,了解历史对于人们自身的认识、理解和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历史的学习不应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真正的历史知识和认识。
因此,设计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意义重大。
Ⅱ.教学过程1.确定研究主题针对初中历史课程中的主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或关注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或者选定一个集体认可的主题作为研究对象。
2.收集资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基础资料,同时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专业书籍等方式去收集更多历史资料,以帮助他们更全面地把握研究主题。
3.独立完成研究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组织、分析、处理数据,撰写研究报告并展示,祭扫那些为历史谱写光辉篇章的伟人。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但更多地应让学生独立进行研究过程,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研究论文分享和讲解在研究项目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个研究论文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学生还可以在课堂上做短报告,讲解自己的研究过程和主要发现。
5.教师评估和反思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结合学生对本次研究的反思,让后生们总结出自己的成果和不足,并指出如何改进和提高自己的研究。
教学评估和效果在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估和效果展示。
教师可以设置研究成果、研究报告、口头表达、合作学习、学习意愿等多方面的评估指标,评估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和探究能力的提升,以及对于自己学习意愿上的改进。
初中八年级历史探究主题的教案研究
本文主要探究初中八年级历史探究主题的教案研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梳理历史事件的条理,理解历史人物的作用和意义。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人民的爱、敬、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近代史中的开埠运动:让学生了解中国反外来侵略的历史情况和中国人民团结抵抗外侮的历史功绩。
2.近代史中的列强瓜分中国:通过对列强侵华的历史事实进行分析和研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当时中国的落后和弱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历史,热爱祖国。
3.近代史中的文化变革:通过对近代思想文化传播的过程分析,让学生领悟到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的特点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采用讲授法,将相关内容分章讲解,注重学生的听讲和笔记能力。
2.探究法:针对历史事件分析,采用探究法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3.观察法: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人物、文化现象等。
四、教学评价1.期中测试:通过期中测试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拓展和掌握情况,反映教学质量。
2.小组讨论:采用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合作和沟通能力。
3.课后作业:通过布置历史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通过对初中八年级历史探究主题的教案研究的探讨,提出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分析和建议,旨在更好地实现历史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情操、有文化修养的全面发展人才。
八年级历史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历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八年级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近期组织了一场八年级历史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研讨、交流、反思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推动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历史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经验。
3. 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评价反思等方面的能力。
4. 推动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本次活动邀请了知名历史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内容主要包括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历史教学策略与方法、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等。
专家的讲座为教师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2. 课例展示各年级组选派优秀教师进行课例展示,内容涉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教学主题。
展示课后,组织教师进行评课议课,共同探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学研讨针对历史教学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讨。
研讨内容包括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历史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等。
4. 教学反思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文章,分享教学经验,交流教学心得。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活动成果1. 教师对历史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得到提高。
2.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教学经验得到共享。
3. 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评价反思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4. 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得到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五、活动总结本次八年级历史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化教研活动,推动历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历史研学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教材:《历史》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研学地点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
2. 能力目标:通过实地参观和互动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 研学地点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将历史知识与实地参观相结合。
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表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研学地点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研学地点的了解。
二、实地参观1.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研学地点,引导学生观察、记录重要文物、遗迹和景观。
2. 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每组负责一个区域,记录相关历史信息。
三、小组讨论1. 学生回到教室,每组汇报参观成果,分享观察到的历史信息。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研学地点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研学地点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强调历史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研学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进行自我反思。
第二课时:一、导入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历史的认识。
二、互动体验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与研学地点相关的互动体验活动,如模拟历史场景、角色扮演等。
2. 学生分组进行互动体验,每组负责一个场景,展示历史事件。
三、小组展示1. 学生回到教室,每组展示互动体验成果,分享历史事件和人物。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和启示。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研学活动的收获,强调历史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研学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进行自我反思。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地参观和互动体验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年级历史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走近历史人物》教学对象:初二年级教学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一、活动主题的提出这是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作出如下阐述: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其内容提到了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主体性教育理论提到: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初二(5)班的一堂历史课上,老师问同学们对什么知识最感兴趣?绝大多数同学回答:“历史人物。
”同学们很想通过亲身实践,接触并掌握历史人物的有关知识。
历史人物是历史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人物的逸闻趣事吸引着学生,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感染着学生,通过探究历史人物,学生能较深刻地了解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并学会激浊扬清,古为今用。
二、活动对象本专题活动课教学,以初二学生为教育对象。
(一)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完了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学生普遍对已学过的历史人物感兴趣,很希望能深入探究,这样,学生的参与意识就很强。
(二)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天真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喜欢直观有趣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中应更多地让学生发挥积极主动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初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初一学生强多了,但是仍需要感性认识的支持,用活动课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学习接触历史人物时,感到具体、生动、形象。
三、活动目标(一)执行并实现学校一级子课题和历史科二级子课题的基本目标。
石井中学一级子课题的基本目标是:形成民主、和谐和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必需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气氛融洽、生动活泼,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教与学互动。
历史科二级子课题针对初二级的基本目标是:赏识和主动学习(在教师的赏识教育下学生主动学习历史)。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赏识教育法的语言和行为引导学生,鼓励中下生积极进取,使绝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主动学习历史。
通过本活动课,师生共同探究,寻找并解决问题,让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显示和展现,使之具有成功感和创造艰辛的体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深入学习历史的兴趣,师生关系融洽互动。
(二)提高教学教育效能。
提高教学教育的效能就必须通过最优化的教学教育形式和手段来实现,从接受信息的有效方式来说,是人的多种感觉器官都在起作用,运用活动课配合课堂教学,学生通过听课、看书、查资料、制作卡片、编写手抄报、参与特长表演、欣赏成果等形式,提高本课的教学教育效能。
(三)培养学生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评价历史人物,从而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向优秀的历史人物学习,古为今用,陶冶了情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形成乐于合作的品质;准备汇报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要展示自己的特长,他们从实践中能够体会到即要有真才实学,也要有胆量,从而培养了学生坚韧的品质和创新能力。
四、活动形式1、组织形式(1)小组活动个人活动班级活动相结合(2)与校图书馆和信息技术科合作(3)与音乐科和美术科合作(4)与家长合作2、实践形式(1)收集资料信息(2)制作艺术卡片和手抄报(3)研究探讨历史人物知识(4)设计人物网页(5)小品表演五、活动安排本活动课分三个部分:准备区、实践区和总结汇报区。
(一)准备阶段1、分小组,选组长,全班四十九人分成七个小组,以自愿为原则选出小组长。
2、确定探究的主题:走近历史人物(28位历史人物),部分同学提出这一主题,全班同学赞成。
3、老师分配任务:每人研究一位,每组研究四位历史人物,分阶段上交个人作业(所查资料)和小组作业(卡片和手抄报),老师将具体要求和步骤复印给每一个小组(附在后面)。
4、查资料:图书馆和信息科的老师们分别讲述查资料的方法,并提供查资料的场所。
学生可以利用其它途径查资料,如校外图书馆、书店等。
(二)实践阶段1、整合资料,做好个人作业。
2、小组将四个历史人物的基本资料按要求制成卡片,由美术老师亲临指导。
3、小组协作办一期以介绍历史人物为基本的手抄报,由美术老师作美工指导。
4、小组准备特长表演项目,包括快板、小品、琵琶伴奏和网页制作,请音乐老师和信息技术老师协作指导。
(三)总结汇报阶段全体学生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带齐所有作业和资料到场,按小组位置坐。
总结汇报课程序如下(一)用大屏幕显示本节课的主题《走近历史人物》综合实践课历史课系列活动之一总结汇报课(二)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播放电子演示文稿,内容如下:准备区1.分小组,选组长,以自愿为原则。
2.确定探究主题:走近历史人物(28位历史人物)3.分配任务:每组研究4位,每人研究一位,分阶段上交个人作业(所查资料)和小组作业(卡片和手抄报)4.查资料:老师带领学生去图书馆和电脑室;学生利用其它途径查资料。
(以上内容要在两周内完成)实践区1.整合资料,做好个人作业2.小组将四个历史人物的基本资料按要求制成卡片。
3.小组协作办一期手抄报,以介绍历史人物为基本。
4.小组准备特长表演项目,老师作指导(以上内容要在两周内完成)总结汇报区1.展示个人作业2.展示小组作业(卡片和手抄报)(三)用实物投影机展示两位同学的个人作业,老师加以鼓励并提问:你是通过什么途径查到资料的?用几句话向同学们介绍你研究的历史人物。
(四)用大黑板当活动成果展示台,同学们将小组作业加工贴在上面,老师引导同学们欣赏卡片和手抄报(介绍两份作业)。
(过渡语)同学们找到的资料真不少,历史人物真的很多,你能记住吗?有一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唱给你们听。
(五)特长表演之一《历史人物歌》(快板)表演者:朱锦坤小组(过渡语)真是好记性,请问他们唱了哪些历史人物啊?你们都会啊?写给我看看。
(六)小组活动:历史人物知多少?(用投影机展示)小组活动内容:请各小组在规定时间(5分钟)内写出你熟悉的历史人物十个,其中哪一个是你们组喜欢的或讨厌的?写出来并说明理由。
(用投影机)展示两个小组的作业,并归纳其他小组写的内容。
(过渡语)看来同学们掌握了不少历史人物,还能说出自己的想法,你们想不想知道当时历史人物是怎样说话和做事的吗?请看历史剧。
(七)特长表演之二《林则徐》表演者:李惠清小组(过渡语)好个林则徐,这么一拍(拍桌子),看哪个洋人敢来卖鸦片?看哪个官敢收贿赂?请问:林则徐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八)小组活动(师生互动):你怎样评价林则徐?你到底掌握了多少历史知识?老师临时出七道左右的抢答题来考查。
(九)特长表演活动之三《昭君出塞》小品表演并由琵琶伴奏。
表演者:陈洁文小组音乐优雅而又凄婉,王昭君勇敢出塞的故事永远流传,请看大屏幕,让我们再一次欣赏王昭君手抱琵琶的模样吧。
(十)特长表演活动之三《一代伟人孙中山》网页演示制作者:冯文杰小组(过渡语)一代伟人孙中山,推翻清朝有贡献,联俄联共讨军阀,丰功伟绩永流传。
(十)师生总结活动。
(投影机展示)总结语:经过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各小组写出你们组最大的收获(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从历史人物身上学到了哪些有用的东西?今后个人或小组怎样改进?请两个同学上台讲,如果时间充分,多请几个同学讲。
结束汇报课。
七、总结与反思(一)经过一个多月的研究学习,同学们学到了不少知识:1、基本知识:(1)认识二十八位历史人物的姓名和图象,了解他们的主要事迹,熟悉关键的历史知识。
(2)能正确评价林则徐和孙中山。
(3)能结合史实简单表达自己的喜恶观。
如李惠清小组写到:我们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林则徐,他为官清廉,有爱国思想,禁烟态度坚决,有见识,是一个民族英雄,他启发我们要多阅读,扩大视野,增长见识:要远离毒品,做一个四有青年。
冯文杰小组写到:最讨厌汪精卫,因为他出卖祖国,建立伪国民政府,做日本人的走狗。
陈洁文小组写到:我们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知识渊博,才智过人,神机妙算,刘备三顾茅庐去请他。
陈文杰小组写到:我们最喜欢邓小平,因为他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他爱子爱民,重视教育。
朱锦坤小组写到:我们最喜欢曹操,因为他是一个奇才,不仅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他胸怀统一天下的大志。
我希望将来能成为像他那样有才华的人,做一个志向远大的人。
2、基本技能:(1)能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2)能整合资料,按要求完成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
(3)能根据资料编排特长表演节目。
如李惠清小组到图书馆查找到一本关于林则徐的故事书,他们选择一个片断来编排小品,反映鸦片战争前,林则徐不受洋人和贪官的利诱,坚决禁烟的爱国事迹。
陈洁文小组到电脑室查资料,发现王昭君出塞的故事很感人,自己小组有同学会弹琵琶,就决定演历史剧《昭君出塞》。
冯文杰小组有几个电脑高手,就决定研究《一代伟人孙中山》,并制成网页,现场讲给大家听。
3、情感收获:(1)向优秀的历史人物学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崇高的理想;(2)培养小组合作研究学习的品质,懂得团结就是力量。
如朱锦坤小组: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许多书上学不到的知识,开拓了视野,懂得团结就是力量,还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的含义,也知道了只要我们能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从历史人物身上,我们学到了他们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爱学习,爱钻研,不怕困难的精神。
如陈文杰小组说:经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明白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也加深了我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学到了很多古代历史人物的事迹,他们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我们学习他们的勤奋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今后我们一定要改变自己,增加对各科的学习兴趣,做事不能半途而废。
(二)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课,师生关系更加密切。
一些中下生积极参与,并不断地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在总结汇报课上,我的总结语是:我们班的许多同学真是好样的,这些天,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准备区和实践区做得好的同学有周子华、萧瑞文、冯文杰等,他们反复查资料,制作网页;利用课余时间排练小品;主动承担制作卡片或手抄报的任务等。
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积极进取,并拿出优秀的成果给我们欣赏,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
同学们纷纷表示,希望以后多上类似的实践课,希望能更深入地研究历史人物。
八、教学拓展看到同学们兴致盎然,希望继续研究学习,下一步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拓展:1、重点研究大家喜欢的历史人物:孙中山、邓小平2、将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我们今天有哪些方面受历史人物的影响。
3、利用本土资源优势,带领学生去考察文物古迹,参观游览博物馆,向老一辈革命家咨询历史知识。
4、制作动画:同学们发挥电脑特长,在大屏幕上重现历史,找电脑老师协作制作动漫画,增加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