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学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卫生学

学前儿童卫生学

学前儿童卫生学绪言1、学前儿童卫生学是一门研究保护和增进学龄前儿童,特别是3~6岁幼儿健康的一门学科。

2、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提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人,才算得上一个健康的人。

3、(1)生长发育、患病率和死亡率是衡量学前儿童健康状况的标志。

(2)儿童新陈代谢的特点:同化作用明显大于异化作用。

表现为机体的生长发育。

4、健康状态的公式:HS=f(E+AcHS+B+LS)5、当今,不良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影响人们健康的最为主要的因素。

6、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方法: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

第二章1、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对身体有着运动、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2、成年人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盐的含量之比约为3:7,而儿童骨中所含这两样比例为1:1。

说明年龄越小有机物越多,不易骨折易变形。

3、脊柱脊柱发育的时间很长,一般到青春期发育开始时才基本定型。

4、牙齿乳牙在出生后6~8个月开始萌出。

5、肌肉(1)学前儿童的肌肉收缩力较差,易疲劳,但由于新陈代谢旺盛,疲劳后的肌肉机能恢复较快。

(2)学前儿童各肌肉群是不同的,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

6、上呼吸道学前儿童咽鼓管粗短且直,呈水平位,上呼吸道感染后,易并发中耳炎。

7、呼吸运动婴幼儿呼吸肌较薄弱,肌张力差,呼吸时胸廓的活动度小,故吸气时肺不能充分扩张,换气不足,使每次呼吸量的绝对值远较成人为小,这与该年龄期代谢旺盛,需消耗较多氧气相反,因此只能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满足生理需要,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总之,学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呼吸浅,频率大,肺换气功能差。

8、心血管系统(1)学前儿童心脏发育还不完善,但形成代谢旺盛,故只有增加搏动频率才能适应机体需求。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2)适当的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可增加心肌收缩力。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出生后2~3个月达最低水平,出现生理性贫血。

学前儿童卫生学

学前儿童卫生学

五.案例分析法 通过案例分析揭示儿童健康的相关问题, 并作出归纳和总结的方法。
• 各种研究方法都有其优点也有其不足,研
究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一节 健康的遗传基础
• •
• • • • •
与遗传有关的知识 1.遗传:生物通过生殖,由亲代的性状对其子代传 递,使子代与亲代之间在形态或生理功能特点上很 相似。 性状:通过遗传获得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性状/显性一在子代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隐性一在子代未显现出来的亲本性 状 2.变异:亲代和子代之间,各个子代个体之间不完 全 相同,存在差异。
• • • • • • •
(二)保健设施易得性(程度) 1.是否重视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 2.保健设施的完善程度 3.服务质量 (三)生物学因素 遗传(最重要的作用) 生理因素(病变、外伤、中毒)
• • • • • • • • • • • • • • •
(四)生活方式 包括12个方面: 1.应付方式 2适应 3决策 4冒险 5工作 6自我保护 7环境保护 8休闲 9营养 10寻求快乐 11消费 12衣饰 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诸多因素是交互作用,彼此影响 的,它们对学前儿童健康的影响是整体的多方位的。
• • • • •
(3)生物因素 传染和感染。举例 2生活因素 社会人际关系失调 尽管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简单,但正常的人 际关系受损,则会影响健康。比如,家庭 的破裂、受虐、家庭成员伤亡或发生意外 冲击等。 • 儿童所处的社会地位及所受的教育 • 社会地位决定了人的生活条件,也决定人 接受教育的程度,而教育影响人的认识、 态度、行为,从而影响健康。
第二节学前儿童身体各系统、各器 官的生长发育特点与保健
• • • • • • • •
一.运动系统 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运动系统 (一)骨与骨骼 1.骨的结构 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 (1)骨膜 定义:覆盖在骨表面的结缔组织膜 作用:a骨膜内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对骨起营养 作用。b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在生长发育期能形成新 骨,骨折后可以再生和愈合。

学前儿童卫生学

学前儿童卫生学

第二节
1.体格发育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

出生体重:等于或大于2500克,为“足月正常体重儿”, 出生身长:平均身长为50厘米 出生头围、胸围:新生儿的头围平均为34厘米。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

2.各系统的特点
第三节 新生儿的护理
1、注意保暖,防止过热 2、选择合适的衣物

3、清洁护理

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 潮气量:正常人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肺活量: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 人:男3500—4000mt女2500—3500mt 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残气量:停留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的气体不参与血 液间的气体交换量150mt 潮气量的大小与平时的锻炼有关,有人为500mt,有人为 250mt,肺泡每分钟通气量为(500—150)×呼吸频率 慢而深的呼吸比快而浅的呼吸有效——这就是为什么要做 深呼吸的原因。
5. 抚触是护理中的重要内容, “婴儿抚触” 是用双手对婴儿 进行有顺序、有手法技巧的抚触,来达到保健的目的。
4、预防感染

6.喂养是新生儿时期的重要护理内容,我们倡导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的优越性 1、出生头4—6个月,母乳是最好的食物和饮料 2、母乳喂养可使婴儿少得病 3、母乳的成分更有利于脑的发育 4、母乳喂养可给予婴儿更多的母爱 5、哺婴,对母亲也有益
学前卫生学的学科特点

学前卫生学的学科特点:涉及的知识领域较 广,包括解剖学、生理学、儿科学、营养学、 心理健康、环境卫生学、遗传学等诸多领域 和学科,所包含的各学科的内容都与学前儿 童的健康有紧密的关系,体现了该学科的综 合性、多元性、应用性的特点。

学前儿童卫生学

学前儿童卫生学
特点:
出生后脑重量的增加主要为神经细胞体积的增大和神经髓鞘的形成;婴幼儿对外来刺激反应较慢,且易于泛化;儿童脑组织对缺氧十分敏感,对缺氧的耐受力也较差;学前儿童脑组织对血液中葡萄糖(血糖)的变化十分敏感;学前儿童高级神经活动的抑制过程不够完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自我控制能力差,好动不好静。
保健:
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构成为1:1,成人为3:7;有机物使骨骼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物使骨骼坚硬挺实;因而儿童的骨与骨骼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而易发生变形。
保健:
学前期培养儿童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提供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体力活动。
(2)骨骼
A、脊柱
特点:
学前期儿童脊柱为生理性弯曲;脊椎发育的时间较长,一般到青春期开始时才基本定型。
保健:
多吃海产品,适当补碘。
七、皮肤
注:皮肤由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三层组成。皮肤覆盖全身,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直接刺激,并参与体温调节、分泌排泄、感觉、呼吸等生理功能。
特点:
皮肤发育还不完善,学前儿童皮肤的保护性较差,对外界冲击的对抗能力较差,易受损伤和感染;皮肤调节体温的功能较差;皮肤表皮薄嫩,血管丰富,有较高的吸收和通透能力。
A、唾液腺
口部小肌肉不发达,易发生生理性流涎。
B、胰腺
婴幼儿期胰腺液及消化酶的分泌易受温度影响。因此,气候和各种疾病会导致幼儿的消化不良。
C、肝脏
注:肝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把肠道吸收进入血浆的转化成肝糖元储存在肝内;分泌胆汁,胆汁内含有较多的水分、粘液素和色素,促进胰腺、肠液消化作用,帮助消化脂肪。
保健:
不宜长时间作业。
D、足骨
特点:
学前儿童的足骨、肌肉和韧带没有发育完善,足弓负荷超出它的负担能力或其他原因,可引起足弓塌陷,成为扁平足。

学前卫生学

学前卫生学

1.晨检: 一看:一般情况下,观察幼儿精神状态、面色等,传染病的早期表现,咽部、皮肤有无皮疹等。

二摸:幼儿有无发热现象,可疑者测量体温三问:询问家长儿童回家后的状况,包括幼儿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有无发烧等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的物品,发现问题迅速处理。

晨检记录:晨检后,保健医需将健康观察中发现的异常情况登记下来,并与当班教师一起关注当日幼儿情况,如有异常情况,保健医进行临床诊断决定入园或去医院诊治。

2.幼儿骨骼中有机物多,无机盐少,外层骨膜较厚,在外力作用下可发生“折而不断”的现象,称为“青枝骨折”。

3.学前儿童骨骼发育的特点:(1)幼儿的骨骼富于弹性,容易变形。

青枝骨折:由于小儿骨头最外层的骨膜较厚,可以发生“折而不断”的现象,就像鲜嫩的柳枝,被折后,外皮还连着。

小儿的这种骨折称为“青枝骨折”。

(2)幼儿骨膜较厚,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有益于骨的生长和愈合。

(3)幼儿5岁前骨髓全是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4)幼儿的骨骼处在骨化过程中。

(5)幼儿的关节窝较浅,关节的伸展及活动范围大于成人,但牢固性差,容易发生脱臼。

4.运动系统由骨、关节、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学前运动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骨组织的不断骨化;骨富于弹性,易变性;关节、韧带较松弛;肌肉力量差,易疲劳。

(书上)5.新生儿的体重平均为三千克,身高为50厘米,体重公式(2到10岁):体重(千克)=年龄×2+8;身高=(年龄×5)+75 影响儿童体格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营养,锻炼,疾病,生活习惯等6.正常的呼吸次数,根据年龄不同,呼吸的次数也不同。

一般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新生儿每分钟44—40次;6个月—1岁每分钟35—30次;1—3岁每分钟30—25次;4—7岁每分钟25—20次;8—14岁每分钟20—16次,接近成人呼吸次数。

若运动和情绪激动可使呼吸暂时加快,休息或睡眠时呼吸恢复正常。

7.新生儿每分钟心跳次数为140次左右,正常新生儿每分钟呼吸约40次8.新生儿的护理1)注意保暖,新生儿的体温调节能力差,应注意体温的过高和过低2)保护皮肤,新生儿的皮肤细薄柔软,很容易受伤感染,洗澡水的温度在37到38度最好;3)保护脐带;4)防止感染,有亲友来探望,切忌亲吻新生儿;5)母乳喂养,吃初乳,有利消化,有利增强抵抗力,增进母子感情(初乳是指出生4天以内分泌的乳汁)6)注意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现象,如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2到3天出现黄疸,皮肤,巩膜发黄,大小便正常,一般持续7到10天黄疸即可消退。

学前儿童卫生学

学前儿童卫生学

★第一章生理基础一、什么是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是人们从事劳动和运动的主要器官。

人体共有206块骨头。

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属于不不动连结。

脊椎骨之间是以软骨层(椎间盘)相连,属微动连结。

骨与骨之间的连结则是关节。

★二、小儿运动系统的特点:①骨骼骨骼在生长、腕骨没钙化好、髋骨还没长结实、骨头富于弹性,容易变形、不良姿势易导致脊柱变形。

②肌肉容易疲劳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容易发生牵拉肘脚弓不结实,易成“平脚”出生后2到3个月,会抬头了,形成颈部前弯。

6到7个月会坐了形成胸部后弯开始学走路,形成腰部前弯,还有骶尾骨后弯。

★青枝骨折:由于小儿骨头最外层的骨膜较厚,可以发生“折而不断”的现象,就像鲜嫩的柳枝被折后外皮还连着,小儿的这种骨折称为青枝骨折。

二、气体交换站—呼吸系统用鼻呼吸:①鼻粘膜上的血管发散出热量,使吸入的冷空气升温。

②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将空气中的灰尘、微生物黏附其上③丛生的鼻毛可阻挡较大的尘粒;鼻黏膜蒸发的水分使干燥的空气湿润。

总之,鼻腔对空气起到清洁、湿润和加温的作用,鼻还是嗅觉器官。

★小儿呼吸系统的特点:鼻①鼻腔狭窄易发生鼻阻塞。

②睡觉打鼾要查查鼻咽。

③教会小儿擤鼻涕。

喉①喉炎是急症。

②容易发生哑嗓子。

肺①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②空气污浊易患肺炎。

用口呼吸不利于健康时长可导致“漏斗胸”。

小儿的音域窄,不宜唱大人的歌。

唱歌的场所要空气新鲜,避免尘土飞扬。

三、循环系统★小儿循环系统的特点:1、心脏①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②锻炼可强心但要适度。

③预防动脉硬化应始于儿童。

2、血液①儿童时期血液总量增加很快。

(出生时血液总量约300毫升,一岁时加倍600ml,十岁时为出生时的6-7倍2000ml)②营养不良,环境污染,用药不当,易患血液病。

3、淋巴结①淋巴结肿大与一定区域的感染有关。

②全身淋巴结普通肿大是全身性疾病的信号四、消化系统★小儿消化系统的特点:为什么要保护乳牙:①乳牙的功用之一是咀嚼食物帮助消化。

学前儿童卫生学(华师大幼教上岗证)

学前儿童卫生学(华师大幼教上岗证)

学前儿童卫生学(华师大幼教上岗证)作者:华师大幼教上岗证学前教育培训班学前儿童卫生学摘要:学前儿童卫生学是一门专注于学前阶段儿童健康和卫生需求的学科。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卫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障学前儿童的健康和卫生。

一、引言学前儿童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儿童日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学前儿童卫生学作为学前教育的基础学科,研究学前儿童的健康和卫生需求,为学前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文将从学前儿童卫生的重要性、卫生保障和卫生教育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学前儿童卫生的重要性学前儿童期是儿童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免疫系统发育的阶段,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可以预防儿童多种疾病,如感冒、腹泻等。

此外,学前儿童卫生对于儿童心理与认知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如卫生习惯不良可能导致儿童焦虑、自卑等问题。

因此,保障学前儿童卫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保障学前儿童卫生的措施1. 环境卫生的保障学前教育机构必须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定期清洗、消毒教室、玩具等。

同时,要做好通风与空气流通,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新。

建立垃圾分类体系,加强垃圾处理和废气排放的管理。

2. 饮食卫生的保障学前教育机构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营养需求,合理制定食谱,提供均衡、多样化的饮食。

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检验食品安全和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问题成为必要环节。

3. 个人卫生的养成学前儿童应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经常洗手、剪指甲、保持身体清洁等。

教师要引导和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良好的自我保健能力。

4. 健康监测和防病预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机构要建立健全的儿童健康档案,定期进行身体、视听、牙齿等方面的检查。

同时,定期开展病虫害的预防,注重环境消杀和疫苗接种工作。

四、卫生教育的重要性卫生教育是学前儿童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的方式提高学前儿童和家长的健康意识。

学前教育机构应开展卫生教育活动,教授正确的洗手方法、饮食习惯、避免传染病的方法等。

学前儿童卫生学

学前儿童卫生学

学前⼉童卫⽣学绪⾔⼀、健康的概念与标准⑴精⼒充沛,对负担的⽇常⽣活和繁重的⼯作不感到过分紧张;⑵乐观、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不挑剔;⑶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⑷应变能⼒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⑸抗疾病能⼒强,能抵抗⼀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等;⑹体重适当,⾝体匀称;站⽴时,头、肩、臂位置协调;⑺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⑻⽛齿清洁,⽆空洞、⽆痛感、⽆龋齿、⽆出⾎现象,⽛龈颜⾊正常⑼头发有光泽,⽆头屑;⑽肌⾁丰满,⽪肤有弹性,⾛路、活动感到轻松。

⼆、学前⼉童健康的标志1. ⽣长发育形态指标、⽣理指标、运动素质指标、⼼理指标等2. 患病率3. 死亡率三、影响学前⼉童健康的因素HS = f (E) + AcHS + B + LS{HS健康状态E环境B⽣物学因素LS⽣活⽅式AcHS保健设施的易得性} (⼀)环境因素1. ⾃然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物因素等2. 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制度、⽂化、风俗、社会⼈际关系等(⼆) 保健设施的易得性(三) ⽣物学因素(四) ⽣活⽅式第⼀章遗传与优⽣第⼀节健康的遗传基础⼀、与遗传病有关的知识(⼀)遗传病的定义1.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2.遗传病与家族性疾病(⼆)遗传病的种类1.单基因病2.多基因病3.染⾊体病⼆、遗传在疾病发⽣中的作⽤1.遗传因素起决定作⽤的疾病2.环境因素起决定作⽤的疾病3.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第⼆节优⽣⼀、计划⽣育与优⽣(⼀)提⾼⼈⼝质量(⼆)降低“出⽣缺陷”发⽣率⼆、优⽣措施(⼀) 避免近亲婚配——减少遗传缺陷的出⽣率(⼆) 遗传咨询(三) 婚前检查传染病、⾮传染病、遗传病、⽣殖器官异常等(四) 适龄⽣育24 — 29 ﹤23 ﹥35(五) 孕前检查和孕前准备选择佳期健康状况储备营养⼼理准备(六) 远离污染药物化学射线噪⾳烟酒(七) 孕期健康及孕期、产前检查(⼋) 分娩(九) 关于流产第⼆章学前⼉童⾝体的⽣长发育与健康⼀运动系统起运动,⽀持,保护作⽤1.⾻骼弹性强,硬度不⾜,易变形2.关节活动范围⼤,牢固性差,易脱⾅3.肌⾁⽔分多,蛋⽩质脂肪⽆机盐少,肌⾁弱,易疲劳(⼀)⾻骼作⽤及特点脊柱4个弯曲及其出现时间、功能颅⾻囟门、闭合时间胸⾻连接、变形及其影响上肢⾻:⼿⾻、腕⾻髋⾻⾻盆、保护、男⼥区别⾜⾻(⾜⼸、平⾜)(⼆)关节1. ⾻连结的⽅式直接连结、间接连结(关节)关节软⾻(厚),关节囊和韧带伸展性⼤,活动范围⼤关节的灵活,但牢固性较差,易发⽣脱⾅⼩⼉桡⾻⼩头最易造成习惯性脱⾅。

学前儿童卫生学ppt课件

学前儿童卫生学ppt课件

七、热能 生理功能: 1.维持基础代谢. 2.生长发育的需要. 3.生活、活动和运动的需要。 4.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5.排泄的消耗。 食物来源: 碳水化合物 55——60% 脂肪 25——30% 蛋白质 10——15% 供应量:

第二节 学前儿童合理的膳食
一、平衡膳食 1.含义:凡能满足机体对热量和各种营养素 的需要,且各种营养素相互之间具有正确 比值关系的膳食,称为平衡膳食。 2.食物分类:第一类——动物食物 第二类——谷物食物 第三类——大豆及其制品 第四类——蔬菜、水果 第五类——纯能量食物

维生素D(抗佝偻病维生素) 生理功能:促使骨、软骨的骨化和正常生 长。缺乏引起佝偻病、手足抽搐症等;过 量会中毒,出现厌食、恶心、呕吐、体重 减轻、精神不振等症状,还会引起骨化过 度、肾功能不全等。 来源:日照、动物肝脏、蛋类、鱼肝油。 供应量:要与钙、磷的供应量联系起来考 虑。幼儿每日10微克。
二、优生优育 (一)优生 1、优生学 2、为什么要优生 3、优生的措施 (1)避免近亲结婚 (2)提倡婚前检查 (3)选择最佳生育年龄和受孕时机 (4)孕期保健 (5)产前检查和诊断 (二)优育 1、生理身体 2、智力
第二章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及卫生保健
第一节 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和卫生保健 一、学前儿童运动系统和卫生保健 (一)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特点 (二)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 二、学前儿童呼吸系统和卫生保健 (一)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特点 (二)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

铁:是人体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
铁在机体中参与氧的转运、交换。 缺铁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食物中的来源: 植物性食物——但吸收率低,与富含维 生素C的食物,提高铁的吸收率。 动物性食物——吸收率高。 我国儿童每日铁的供应量:10—— 15mg

《学前儿童卫生学》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卫生学》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卫生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学前儿童卫生学》是研究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维护和增进幼儿身体健康,促进幼儿正常发育的一门科学。

它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并称“三学”。

本课程是学习“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等课程的基础,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各部分机能尚不成熟,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

因此,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做好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是一项日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下一代人的身体素质。

通过《学前儿童卫生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解并掌握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幼儿的营养、幼儿园常见疾病和传染病的症状及预防、常见的护理技术和急救技术、幼儿园的集体儿童保健等。

能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的生理现象,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同时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做好准备。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学前儿童卫生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和结构;(2)理解幼儿八大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及感觉器官的特点,掌握其保育要点;(3)了解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及规律;掌握一些必需的幼儿园常用的科学知识。

(4)掌握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懂得幼儿膳食的配置;(5)熟悉幼儿常见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懂得初步的护理和预防知识;(6)了解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的安排与卫生要求、及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7)掌握托幼机构安全教育的内容;掌握患儿的基本护理技能和急救术。

(8)理解常见心理问题的症状、诱因及矫正。

2.能力目标(1)懂得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利用大脑皮质活动的三大规律;(2)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幼儿的身高、体重、头围,会看身高发育标准曲线图;(3)能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及配膳原则对幼儿食谱进行分析评价;(4)能对幼儿常见意外进行初步处理;(5)能较熟练地进行体温测量、物理降温、滴眼药、鼻腔滴药、及外耳道滴药等。

学前儿童卫生学本科用书

学前儿童卫生学本科用书

学前儿童卫生学本科用书学前儿童卫生学是一门关于儿童健康和卫生保健的学科,旨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学前儿童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儿童的卫生健康问题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本适用于学前儿童卫生学本科课程的教材。

一、教材名称:《学前儿童卫生学导论》这本教材涵盖了学前儿童卫生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实践。

它是一本系统且全面的教材,适用于学前儿童专业的本科学生学习。

二、教材结构:1.序言:介绍了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本教材的编写目的和结构。

2.第一章:“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介绍了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包括身高、体重、骨骼发育等方面的内容。

3.第二章:“学前儿童的营养与食品安全”:重点介绍了学前儿童的营养需求、食品营养素的摄入和合理搭配,以及学前儿童的食品安全问题。

4.第三章:“学前儿童的疾病防控”:涵盖了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寄生虫病等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及疫苗接种和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5.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介绍了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讨论了合适的早期教育和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6.第五章:“学前儿童的安全与危险防范”:讲解了学前儿童常见的伤害事故类型及其预防措施,提供了保护孩子免受伤害的实用建议。

7.第六章:“学前儿童的口腔卫生”:重点强调了儿童牙齿健康的重要性,介绍了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和常见的口腔疾病预防。

三、教材特点:1.系统性:本教材从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营养需求到疾病防控等方面全面覆盖,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学前儿童卫生学的基本知识。

2.实用性:教材不仅提供卫生学理论知识,还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指导,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3.系统化与案例分析:教材采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描述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学前儿童卫生问题。

4.合理的教学资源支持:教材配备了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课堂讲义、实验操作指导和学生练习题等,能够有效辅助教学。

总结:《学前儿童卫生学导论》是一本适用于学前儿童卫生学本科课程的教材,它通过系统化的组织、实用性的内容和合理的教学资源支持,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应用学前儿童卫生学知识,为儿童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保障。

学前儿童卫生学本科用书

学前儿童卫生学本科用书

学前儿童卫生学本科用书学前儿童卫生学是指研究学前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健康问题的学科。

学前儿童是指3-6岁之间的儿童,是个体的身心发展阶段,也是儿童健康的关键时期。

学前儿童卫生学本科用书是学习和研究这一领域的基础教材,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卫生学本科用书的内容多样丰富,包括学前儿童的生长与发育、常见疾病防治、心理健康教育、营养健康指导、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知识。

首先,学前儿童的生长与发育是本科用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研究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可以了解儿童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生长迟缓或超重等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

此外,学前儿童在运动、语言、认知等方面的发展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

掌握学前儿童的生长与发育规律,可以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和护理,促进健康成长。

其次,学前儿童常见疾病防治是学前儿童卫生学本科用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儿童在学前期容易受到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等多种疾病的侵袭。

本科用书会介绍这些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保健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儿童疾病,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

此外,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学前儿童卫生学本科用书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前儿童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心理健康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科用书会介绍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常见的心理问题,教会保健人员如何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

这不仅可以帮助儿童处理各种情绪和心理困惑,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尊、自信和适应能力。

另外,学前儿童卫生学本科用书还包括了营养健康指导和环境卫生等相关知识。

营养健康是儿童成长发育的保障,本科用书会介绍学前儿童的营养需求、合理膳食的制定和监督等。

环境卫生方面,会介绍学前儿童生活和活动场所的卫生管理,以预防疾病的传播和危害。

总之,学前儿童卫生学本科用书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材。

通过研读本科用书,学生可以了解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学习儿童健康的监测、疾病防治、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幼儿卫生学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幼儿卫生学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学前儿童卫生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20204总学时数:54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研究学前儿童的机体与其生活和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的制定。

《学前卫生学》是预防医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通过学习《学前卫生学》,学生应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发展的规律,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绪论(1课时)一.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二.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内容三.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学前儿童生理卫生(12课时)第一节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特点及卫生要求一.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二.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三.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四.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五.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六.学前儿童皮肤的发育及卫生要求七.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八.学前儿童免疫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九.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十.学前儿童感觉器官的发育及卫生要求第二节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一.基本概念:生长、发育、成熟二.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规律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卫生(8课时)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卫生概述一.G.W.BEERS与现代心理卫生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目标三.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特征第二节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一.学前儿童常见情绪问题二.学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第三章学前儿童营养卫生(8课时)第一节营养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营养/营养素、需要量/供给量二.学前儿童的热量需求三.产能营养素四.非产能营养素第二节婴儿喂养(0-1岁)一.母乳喂养二.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三.乳儿辅助食品的添加第三节幼儿膳食(1-6岁)一.幼儿膳食特点二.幼儿膳食配制原则三.幼儿饮食卫生第四节托幼机构膳食管理一.托幼机构膳食管理要求二.托幼机构食谱拟订与审核三.营养软件介绍(膳食调查与分析)第四章学前儿童生活与教育过程卫生(5课时)第一节教育过程的卫生原理一.学习的生理机制二.大脑皮层的活动规律三.学前儿童大脑皮层的活动特点第二节托幼机构生活制度的卫生一.制订托幼机构生活制度的卫生原则二.托幼机构生活制度的卫生要求第三节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卫生一.科学的锻炼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二.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卫生原则及卫生要求第四节特殊儿童生活与教育过程卫生一.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二.特殊儿童生活制度的卫生要求第五章托幼机构建筑与设备卫生(8课时)第一节托幼机构建筑卫生一.托儿所、幼儿园的规划二.园(所)内布局及各室配置三.室内采光及照明四.室内通风及采暖第二节托幼机构设备卫生一.园(所)家具的卫生二.教具、文具及玩具的卫生三.体育设备的卫生第六章学前儿童疾病及其预防(12课时)第一节学前儿童常见病及其预防一.学前儿童常见病的一般检查二.学前儿童常见病及其预防三.成人期疾病的早期预防第二节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一.有关传染病的基础知识二.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第三节常用护理技术与急救技术一.常用护理技术二.常用急救技术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见习、操作。

学前儿童卫生学重点

学前儿童卫生学重点

学前儿童卫生学重点绪言1、学前儿童卫生学是一门研究保护和增进学龄前儿童,特别是3-6岁儿童健康的一门学科。

2、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人,才能被称得上是一个健康的人。

3、学前儿童健康的标志:生长发育、死亡率、患病率。

4、形态的指标有身高、体重、头围、胸围、臀围。

5、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有(1)环境因素其中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中还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例如化学物质的摄入量、交通事故、病毒感染、政治体制等。

(2)健康设施的易得性。

例如妇幼机构、托幼机构的建立和它们提供的卫生健康服务。

(3)生物因素,例如遗传和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机能以及在不同环境下机体各组成部分和整体的反应(4)生活方式,消极的生活方式会对学前儿童的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晚睡会使第二天的精神不足。

6、生理—心理—社会模式的提出人美国学者英格尔。

7、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

第一章8、遗传是指亲代的性状对子代的传递,使子代与亲代间在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特点上都很相似。

9、遗传病是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改变,从而使人所的疾病。

10、遗传的物质基础(1)体细胞中的染色体(2)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3)染色体—基因的载体11、遗传病的种类及病因(1)单基因遗传病,由于染色体上某一对等位基因发生异常。

(2)多基因遗传病;有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发生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与环境有关(3)染色体遗传病;由于染色体的结构或数量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第二章12、身体的生长是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的增加,体现在全身各系统、器官、组织的大小、长短及重量的增加及形态变化,是量的变化。

13、身体的发育是指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各组织分化完整和功能上的成熟的状态,是质的变化。

14、成熟是指生长发育到了比较完备的阶段,即个体在形态、生理等方面达到了成人的水平。

学前儿童卫生学

学前儿童卫生学

学前儿童卫生学绪言第一节健康的概念一、学前儿童卫生学概念理解:学前儿童,健康。

二、健康概念的演变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要比健康的认识早得多。

①、本体论的疾病观。

(巫术、鬼神伏体,患者失去生命本原。

)②、自然哲学的疾病观。

(医学脱离巫术,用哲学解释疾病的发生,诸元素失去平衡。

)③、自然科学的疾病观。

(19世纪,致病因子侵害机体,身体功能紊乱。

)④、社会科学的疾病观。

(50年代,人们对紧张、压力的研究,社会生活事件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人处于不健康状态。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思想家都作过精辟的论述。

马克思提出把健康作为人的第一权利,作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也就是作为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则认为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英国教育家洛克则强调若没有健康,就不可能有什么幸福可言。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则形象地指出,一个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

的确,没有健康作为基础,人生的一切就会黯然失色。

那么什么是健康呢WHO1948年在其宪章中提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康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无论种族、政治信仰和经济状况有何差别,所有人都拥有享受现有最高的健康标准这一基本权利。

”这一定义改变了以往健康仅指无生理异常而免于疾病的观念。

在1979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再次重申了这一观念,强调指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的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

在WHO的推动下,健康的新概念在全球得到了传播并日益为人们所接受。

世界已公认健康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促进健康不仅是卫生部门的责任,也是教育部门、社会、国家和全人类共同努力争取的目标。

我国学者顾荣芳曾说:“人类除了追求有限的自然生命的健康,还要追求无限的精神生命的健康,而正是后者才使得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具有永恒性。

学前儿童卫生学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卫生学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卫生学名词解释学前儿童卫生学是指关于0-6岁儿童的健康和卫生的研究领域。

以下是一些学前儿童卫生学中常见的名词解释:1. 儿童卫生:指儿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状态。

儿童卫生关注儿童的发育、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全方位措施。

2. 发育阶段:指儿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方面的逐渐成熟和提高的不同阶段。

学前儿童发育阶段通常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前期。

3. 全面发展:指儿童在身体、智力、情感、社交和道德等方面的平衡发展。

儿童的全面发展需要提供适当的活动、饮食、学习和保护环境等。

4. 预防医学:指通过预防和管理疾病风险的措施来保护儿童身体健康的医学分支。

预防医学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检查、营养指导和儿童意外伤害预防等。

5. 疫苗接种:指通过注射疫苗来让儿童产生对特定疾病的免疫力,从而预防疾病的方法。

疫苗接种是预防儿童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儿童建立免疫系统。

6. 儿童营养:指满足儿童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营养素的摄入。

儿童营养需要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儿童期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营养摄入对于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7. 儿童心理健康:指儿童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健康状态。

儿童心理健康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8. 儿童意外伤害预防:指针对儿童可能遭受的各类意外伤害,通过安全措施和教育来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

儿童意外伤害是儿童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包括跌倒、烫伤、溺水和交通事故等。

9. 儿童保健:指提供给儿童的健康服务,包括健康检查、疫苗接种、疾病预防和康复等。

儿童保健旨在确保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帮助儿童达到全面发展。

总之,学前儿童卫生学研究的是关于0-6岁儿童的健康和卫生问题。

通过了解儿童卫生、发育阶段、预防医学、疫苗接种、儿童营养、儿童心理健康、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和儿童保健等名词的解释,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关爱学前儿童的健康。

学前卫生学

学前卫生学
(2)腕骨:腕骨没钙化好。人的腕骨有八块,要到10岁左右才全部钙 化。
(3)脊柱:我们把人体从上到下的四道弯曲,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 (颈部前弯、胸部后弯、腰部前弯和骶尾部后弯)。
二、学前卫生学的任务
根据学前卫生学的目的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学 前卫生学必须完成以下任务: 1、要研究幼儿年龄相关的解剖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 的规律。 2、要研究外界环境和教育对幼儿身体的影响,以及 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3、要研究如何采取合理的卫生措施和组织幼儿教育, 防止和消除不利于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创造良 好的卫生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学前卫生学
第一章 绪论
学前卫生学的概念 学前卫生学的任务 学前卫生学的内容 学前卫生学的方法
一、什么是学前卫生学?
学前卫生学是一门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运用医学(以卫生 学为主)的研究方法,探讨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 规律,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保育措施,为学前儿童创造良好的发 展环境,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 科学。
肌肉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种, 平滑肌主要构成内脏和血管,具有收缩缓慢、持久、不易疲劳等特 点,心肌构成心壁,两者都不随人的意志收缩,故称不随意肌。骨 骼肌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通常附着于骨,骨骼肌收缩迅速、 有力、容易疲劳,可随人的意志收缩,故称随意肌。
(二)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
2.实验法:即有目的的,有计划地控制各种条件,在各种条件中,观察幼儿身 心的变化。可分为: (1)实验观察法:研究者在有计划地控制外界环境条件下,观察、检查实验对 象的身心变化状态。此方法可以研究生活制度或饮食营养对幼儿的体质和健 康的作用,也可以研究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健康和智力发展的影响, 以及体育锻炼、环境因素对幼儿身体的作用等。 (2)实验室的检查:通过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细菌学等方法对搜集来 的实物标本和材料进行检验和分析。例如,对幼儿的食物、饮水等进行检验 分析,对活动室的空气、照明检查测定,对环境污染及噪音的检查测定。

学前儿童卫生学(全套课件130页)

学前儿童卫生学(全套课件130页)

脊柱
生理性弯曲:出生时脊柱呈轻微后凸,随着 抬头(3个月)会坐(6个月)能走(1岁), 相继出现颈椎前凸、胸椎后凸及腰椎前凸, 使脊柱形成生理性弯曲,能保持身体平衡, 缓冲从下肢而来的冲击力。 不良的姿势易致脊柱变形

颅骨

颅骨的发育可通过头围、囟门及骨缝闭合情况来反 映。新生儿出生时前囟门1.5-2厘米, 头几个月头 围增长快,前囟也随着变大,约至6个月时最大达 到2.5-3厘米,以后随着颅骨逐渐骨化,前囟逐渐变 小,有的小儿1岁时前囟己闭合,最迟在1岁半时也 应闭合。面骨、鼻骨及下颌骨发育迟于头颅。后囟 门--后囱门位于宝宝的脑后方,枕骨与两块顶骨之 间的骨缝交点,尺寸较小,有时甚至摸不太到。后 囱门在宝宝出生时已接近闭合,或仅可容纳指尖, 约在出生后 2-4 个月闭合。


2、症状:病情重的,一天腹泻十几次或几 十次,大便里水分多,尿量减少,眼窝凹 陷,口唇发干,皮肤弹性差,精神萎靡,甚 至会发生昏迷而危及生命。
三、常见营养性疾病
(一)营养型缺铁性贫血(又称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 1、病因:①先天储铁不足②饮食中铁、叶酸、维生素B12的摄入量 不足③生长发育过快 ④疾病的影响:长期腹泻引起铁和叶酸、维生素B12的吸收障碍,肠 道疾病等 2、症状 贫血可降低血液摄氧能力,使机体各器官、组枳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 出现呼吸急促、心跳过快等现象由于大脑供氧不足,可出现头晕、耳 鸣等症状。受大脑直接控制的四肢肌肉变得软弱无力,内脏活动出发 生障碍。出现面色苍白等.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任务
学前儿童卫生学以卫生学的原理为基础,研究早期 儿童教育中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 学前儿童卫生学以卫生学的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的 健康、身心发育状况与学前儿童的生活、教育环境 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学前儿童身心正常发育 和健康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标 准,以指导托幼机构、家庭和有关部门采取适当的 卫生措施,利用和创设各种有利因素,控制和消除 各种不利因素,创造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科学 地组织早期儿童教育,以保护和增进学前儿童的身 心健康,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 实现。

学前儿童卫生学

学前儿童卫生学

学前儿童卫生学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学前儿童卫生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学前儿童卫生学主要研究如何保障和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使其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下面,我们将探讨学前儿童卫生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

儿童生长发育:学前儿童卫生学首先儿童的生长发育。

这包括身体发育、大脑发育、运动发育等多个方面。

通过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营养、运动和睡眠,以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

健康行为与生活习惯: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

学前儿童卫生学强调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洗手、保持个人卫生等。

它还儿童的饮食规律、运动习惯和睡眠质量,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疾病预防与控制:学前儿童卫生学还涉及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通过定期接种疫苗、合理饮食和适当的锻炼,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对于已经患病的儿童,学前儿童卫生学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和护理方法。

心理健康: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学前儿童卫生学的重要部分。

它儿童的情感发展、社交技能和自我认知等方面。

通过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和适应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通过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健康行为生活习惯,学前儿童卫生学有助于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它为家长和教育者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建议,使他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预防疾病的发生:通过有效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学前儿童卫生学有助于减少儿童患病的风险。

这不仅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也降低了因疾病给儿童带来的不必要的痛苦。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学前儿童卫生学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这些习惯不仅对儿童的健康有益,还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增强儿童的适应能力:通过儿童的心理健康,学前儿童卫生学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信心。

这使得儿童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能够更加从容和坚强。

提供科学的育儿指导:学前儿童卫生学为家长和教育者提供了科学的育儿指导。

2024年度-学前儿童卫生学(全套课件1)

2024年度-学前儿童卫生学(全套课件1)
学前儿童卫生学(全套课件 1)
1
目录
• 学前儿童卫生学概述 • 学前儿童生理特点与保健 •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 学前儿童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 •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及评价指标体
系建立 • 家园共育在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中
作用探讨
2
01 学前儿童卫生学 概述 3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学前儿童卫生学是研究0-6岁儿童 生长发育、营养与膳食、疾病防 治、安全保障等方面的一门综合 性学科。
5
发展历程与现状
发展历程
学前儿童卫生学经历了从经验总结到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较为完 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现状
目前,学前儿童卫生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关 注和研究。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领域 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
6
02 学前儿童生理特 点与保健 7
10
03 学前儿童心理发 展与教育 11
心理发展特点
感知觉迅速发展
01
学前儿童感知觉敏锐,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感官探
索周围环境。
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
02
学前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能够理解简单的事物关系和概念。
情绪情感丰富多变
03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表达直接、外露,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情绪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及时 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避 免长期压力对儿童造成不 良影响。
17
意外伤害事故应急处理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 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 案,明确处理流程。
配备急救设备
在学前教育机构内配备基 本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以 便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 救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卫生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学前儿童卫生学是一门研究保护和增进学龄前儿童,特别是3-6岁幼儿健康的一门学科。

2、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提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无论种族、宗教、政治信仰和经济状况有何差别,所有人都拥有享受现有最高的健康标准这一基本权利”。

(简答&填空)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人,才能被称得上是一个健康的人。

4、生长发育、患病率和死亡率是衡量学前儿童健康状况的标志。

5、儿童新陈代谢的特点是同化作用明显大于异化作用,表现为机体的生长发育。

6、能够反映儿童生长发育的常用形态指标有体重、身高、头围、胸围、臀围等;生理指标有脉搏、血压、肺活量等;运动素质指标有运动速度、耐力、肌力、协调性、灵活性等;心理指标有智商、社会商数等。

7、HS=f(E+AcHS+B+LS),健康状态=环境+保健设施的易获得性+生物学因素+生活方式。

(选择&填空)8、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关系、伦理道德、宗教、风俗、文化变迁、社会人际关系、教育等。

(选择)9、生活方式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各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包括衣、食、住、行、休息、娱乐、社会交往等方面。

10、学前儿童阶段是人逐渐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的起始阶段。

11、在学前儿童阶段,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有合理和平衡的膳食,包括限制食糖和钠盐的摄入量,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等等;生活应有规律,坚持体育运动等;注意消费行为卫生,能对各种消费物品初步作出较为明智的消费决策,采取相应的消费行动等;能定期接受健康检查,配合医务保健人员作好各项保健工作等;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稳定和乐观的情绪,能自尊自重等。

12、运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对学前儿童实施卫生保健,应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揭示各种因素对学前儿童产生影响作用的性质、程度和基本规律。

13、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

第二章(填空、选择、改错)1、成长阶段:生长→发育→成熟。

2、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骨组织不断骨化;骨富于弹性,易变形;关节、韧带较松弛;肌肉力量差,易疲劳。

3、成年人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盐含量之比约为3:7,而儿童的骨所含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比约为1:1。

因此,与成人的骨相比,儿童骨的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骨折而易发生变形。

因此,在学前期培养儿童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可以有效地防止骨的变形。

4、骨的生长和发育有两种方式,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5、儿童骨骼的良好发育有赖于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体力活动。

6、脊柱发育的时间很长,一般到青春发育期开始时才基本定型。

所以,应该培养学前儿童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

7、学前儿童的骨盆尚未定型,在完成骨化以前,组成髋骨的三块骨之间的连结还不很牢固,容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位移,发生不正常的接合,影响骨盆的发育。

因此,在学前儿童运动时要避免从高处往硬的地面上跳,防止髋骨出现不正常的愈合。

8、大约10-13岁左右,全部腕骨的骨化完成。

手的精细动作比较困难,不宜长时间作业。

9、由于学前儿童的足骨、肌肉和韧带没有发育完善,足弓负荷超出它的负担能力或其他原因,可引起足弓塌陷,成为扁平足。

10、关节囊、韧带较松弛,关节的牢固性较差,在外力的作用下,较成人容易发生脱臼。

适当的体育活动和劳动可以增强关节的牢固性、柔韧性和灵活性。

11、学前儿童的肌肉收缩力较差,容易疲劳。

但是,由于新陈代谢旺盛,疲劳后肌肉机能的恢复也较快。

学前儿童各肌肉群的发育是不平衡的,支配上下肢的大肌肉群发育较早,而小肌肉群如手指和腕部的肌肉群发育较晚。

12、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基本特征是组织娇嫩,呼吸道粘膜容易受到损伤,在粘膜上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

13、年幼儿童鼻泪管较短,患上呼吸道感染时易上行累及眼结膜。

学前儿童咽鼓管粗短且直,呈水平位,上呼吸道感染后,易并发中耳炎。

一旦发生炎症,易导致喉梗阻。

14、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学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呼吸浅,频率大,肺换气功能差,因而更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

15、学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机体耗氧和营养物质的量相对较大,而心脏容量小,因此心率较快。

16、学前儿童消化管的蠕动机能较差;各种消化腺尚不发达,分泌的消化液不仅量较少,而且消化酶、胃酸等的含量也较低。

17、学前儿童的乳牙和新萌出的恒牙的结构及钙化程度都不成熟,牙釉质和牙本质的致密度不高,牙齿咬面的窝沟又较多,容易受致龋因素的影响,患龋齿率高。

18、学前儿童食道比成人显着短且窄,粘膜细嫩,管壁较薄,管壁弹力组织发育较差,容易受损伤。

19、学前儿童的胃蠕动机能差,消化酶的含量比成人少,因此消化能力弱。

20、学前儿童的肠粘膜发育较好,容易把已分解的营养物质吸收到血管和淋巴管中去。

但是,当消化道发生感染时,肠内的毒素或病原体也容易通过肠壁进入血液。

学前儿童肠道肌肉组织和弹力纤维还没发育完善,肠的蠕动能力比成人弱,肠内容物通过肠道的速度较慢,容易发生便秘和粪中毒。

因此较易发生肠套叠和肠扭转。

21、唾液腺:婴儿期易表现流涎现象,称生理性流涎。

22、学前儿童的肝脏分泌胆汁少,消化脂肪的能力较差。

肝细胞分化不全,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解毒功能较差。

但是,肝细胞再生能力强,在患肝炎后治疗和恢复较快。

饥饿时容易发生低血糖症,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

23、学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需要水分多,而膀胱容量小,粘膜柔弱,肌肉层及弹性组织不发达,贮尿功能差,所以年龄越小,每天排尿次数越多。

24、脑垂体的功能是分泌生长激素,是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学前期如果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可引起侏儒症;如果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可致巨人症。

25、学前期,如果甲状腺机能不足,可发生甲状腺肿大,甚至发生呆小症。

如果甲状腺亢进,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则易疲劳。

26、婴幼儿皮肤的保护功能较差。

调节体温的功能较成人差。

学前儿童皮肤表皮薄嫩,有较高的吸收和通透能力。

27、神经系统的发育处于领先地位。

神经髓鞘形成,婴幼儿对外来刺激反应较慢,且易于泛化。

儿童脑组织对缺氧十分敏感,对缺氧的耐受力也较差。

饥饿时可使血糖过低,从而造成脑的功能活动紊乱。

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好动而不好静。

28、学前儿童可因眼球前后轴较短而产生生理性远视。

学前儿童眼的晶状体弹性较大,调节能力强,近点距离很近,容易发生调节性近视(假性近视)。

弱视会使儿童不仅不具备正常视力,而且无双眼单视能力和立体视觉。

耳素性抗菌素(药物)会损害内耳的耳蜗,可致感音性耳聋。

29、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态指标是体重和身高。

30、体重是指人体的总重量,反映儿童自身的综合情况。

大于均值10%为超重,大于均值20%以上为肥胖。

31、身高常被用以表示全身生长的水平和速度。

32、生长发育的标准:一般通过一次大数量发育调查,搜集发育指标的测量数值,经过统计学处理,所获得的资料即可成为该地区个体和集体儿童发育的评价标准。

生长发育标准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只能在一定地区和一定的时间内使用。

33、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内容包括:①发育水平;②发育速度;③发育匀称程度。

(简答6分:解释4分+例子2分)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①人体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统一的和完整的过程,但是生长发育的速度在各年龄阶段并非一致,而是时快、时慢,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②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区别于其他阶段的特点,前后阶段又互相衔接,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发展打下基础,任何一个阶段的发育受到障碍都会对后一阶段的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

(例:直起头→坐→站→走→跑)2、生长发育的程序性。

①人体各部的长、围、宽度的生长发育在快速增长期的开始、高峰和结束不仅有早晚之别,而且有一定的先后顺序;②胎儿从一个特大的头颅,较长的躯干及短小的双腿发育为儿童期身体各部较匀称的比例,表现为头尾发展规律。

(*)3、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非等比性)。

人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也是不均衡的,有四种不同的发育趋势:①神经系统发育得最早,儿童在6岁时脑重已达成人的90%;②肌肉、骨骼和一般内脏器官的发育趋势和身长、体重的增长规律相似,也呈波浪式;(体格生长)③淋巴系统的发育也比较早,到10岁以后就逐渐退化;④生殖系统的发育,在出生头10年里几乎没什么发育,到青春期迅速发育,并很快达到成人水平。

正是这种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才使圆形的受精卵分化发育成为胎儿,最终形成了成年人的体型。

4、生长发育的相互关联性。

①身体各系统器官的发育不是孤立的,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②各个系统的发育是彼此密切相关联的,某一器官的发育可以促进另一器官的发育;③学前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发育是密切联系的。

第三章1、“小儿四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肺炎、婴幼儿腹泻。

2、呼吸道感染的预防:①加强儿童体格锻炼;②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带口罩;③不去病人家串门,隔离患儿;④加强营养,注意休息;⑤服用预防药。

3、婴幼儿腹泻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

预防:①提倡合理喂养;②注意饮食卫生;③隔离消毒。

4、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①妊娠后期,孕母需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猪肝),或服补血药物;②坚持母乳喂养,乳儿自生后3个月左右可逐渐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③2岁以后的儿童膳食,应多选用含铁多的食物,添加适量的铁制剂和维生素C;④早防早治消化营养紊乱及感染性疾病。

5、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①安排儿童多在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接受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②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蛋黄、肝等辅食。

儿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D和钙质的食物;③及时治疗某些疾病。

6、肥胖症的预防:①避免过度饮食;②鼓励儿童经常参与体力活动,进行体格锻炼。

7、龋齿的预防:①注意口腔卫生;②为学前儿童提供的膳食中要有足量的钙、磷等物质,维生素和氟、锶等微量元素;③多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④药物防龋;⑤定期口腔检查。

8、学前儿童常见的身体缺陷有脊柱弯曲异常、扁平足等。

9、外环境中一些能侵入机体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叫病原体。

传染病就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10、传染病的特征:①有病原体;②有传染性;③有免疫性;④病程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

(潜伏期:根据某种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可以确定这种传染病的检疫期限。

)(最短潜伏期:为确认发病原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11、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源: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手病原体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播方式)、饮食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医源性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