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温里剂 - 安徽中医药高专

合集下载

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修正版]

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修正版]

1.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大青龙汤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3.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4.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5.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6.止嗽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喘,姜汤调服不必煎。

补:葛根汤第二节 辛凉解表剂7.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8.麻杏甘石汤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10.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栆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第三节 扶正解表剂12.败毒散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3.参苏饮13.再造散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14.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俩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15.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第二章 泻下剂第一节 寒下剂18.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19.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擅疗热实结胸证,泻热迈水效专长。

20.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大黄附子金匮方,散寒通便止痛良,细辛三味同煎服,功去温下妙非常。

22.温脾汤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用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第三节 润下剂24.麻子仁丸麻子仁丸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秘,胃热津亏解便难,润肠通便脾约济。

温里剂(72)PPT课件

温里剂(72)PPT课件

02
温里剂的成分与制备
主要成分
干姜
干姜是温里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 化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 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
厥逆等症状。
附子
附子是另一种常见的温里剂成分, 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 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阳虚、
阴寒内盛、亡阳厥逆等症状。
肉桂
肉桂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温通经脉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阳 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
温里剂的药理作用机制
温里剂的药理作用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如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深 入研究温里剂的药理作用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其疗效机制,为其临床 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方向与前景
温里剂的制剂研究
为了更好地发挥温里剂的疗效,需要对其制剂进行研究,以提高 其生物利用度、稳定性和安全性。
温里剂的配伍规律研究
温里剂的应用
总结词
温里剂在中医临床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多种脾胃虚 寒、寒湿内盛等病症,同时也常与其他中药剂型配合 使用。
详细描述
温里剂在中医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 、寒湿内盛等病症。对于胃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 状,温里剂可与其他中药剂型配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此外,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 等,温里剂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帮助患者调理身 体。需要注意的是,温里剂的应用需根据患者的具体 病情和体质情况而定,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外观质量
温里剂的外观应整洁、无 杂质,饮片应完整、无破 碎。
微生物限度
温里剂应符合国家药品标 准的微生物限度要求,以 确保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 安全性。
03
温里剂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药理作用
温中散寒

2022版安徽省药学专业中初级资格考试大纲 -中药学部分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师

2022版安徽省药学专业中初级资格考试大纲 -中药学部分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师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一中药师大纲《中药学专业知识(二)》是对中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系统要求的基础上,从临床用药角度考查合理用药的专业知识。

其中,常用单味中药占考试内容70%,常用中成药占考试内容的30%。

根据中药师的职责与职业活动的需要,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知识考试内容的总体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临床常用单味中药的药性、功效、主治病症、使用注意;中成药的定义、分类及功能主治、使用注意。

占本部分考试内容比例的60%。

熟悉:功效相似单味中药的药性、功效及主治病症的异同点及个别同名异物药物的来源;中成药的命名、分类、功能及合理应用。

占本部分考试内容比例的30%o了解:典型单味中药的基本配伍意义、用量、来源;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代表性中成药的组成。

占本部分考试内容比例的10%。

第一部分常用单味中药每类药的概论部分要求掌握该类药的共同的性能功效特点、适用范围,熟悉该类药的分类、性能特点、使用注意,了解该类药的配伍方法;每类药的具体药物部分要求掌握的药物重点考查该药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以及功效相近药物的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要求熟悉的药物重点考查该药的功效、主治病证、使用注意以及功效相近药物的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要求了解的药物重点考查该药的功效以及相关药物配伍的意义;部分药的特殊要求详见各类药具体大纲。

-解表药(一)概论1 .掌握解表药的性能功效特点与适用范围。

2 .熟悉解表药的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药物的性能特点。

3 .了解解表药的配伍方法。

(二)辛温解表药1 .掌握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白芷。

2 .掌握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的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

3 .熟悉紫苏与生姜的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

4 .熟悉细辛的用量。

5 .熟悉生姜、藁本、香番、苍耳子、辛夷。

6 .了解麻黄配桂枝、麻黄配石膏、桂枝配白芍的配伍意义。

(三)辛凉解表药1 .掌握薄荷、牛劳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

《方剂学》温里剂课件

《方剂学》温里剂课件
《方剂学》温里剂课件
【概述】
一、定义:
1 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 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作用 治疗里寒证的方剂
二、立法依据:
《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治寒以热”
1
2
适应证
1.素体阳虚,寒从中生 症见:但寒
里 2.外寒直中三阴,深入 不热,喜暖
寒 脏腑
倦卧,口淡
3.表寒治疗不当,寒邪 不渴,小便
• 组成:葱白四茎,干姜一两,生附子一枚 • 功用:破阴回阳,贯通上下。 • 主治:心肾阳虚,阴盛戴阳证。手足厥逆,
下利脉微,面赤者。若“利不止,厥逆无 脉,干呕,烦者”,加猪胆汁一合,人尿 五合,名白通加猪胆汁汤。
1
36
4、参附汤
• 组成:人参四钱 附子炮三钱,用水煎服, 阳气脱陷者,倍用之。
• 功用:益气回阳救脱。
寒肢凉,舌淡,苔白滑,脉弦细而迟。
1
24
• 随证加减: • 呕吐甚者加半夏、陈皮、砂仁。 • 头痛剧者加川芎。 • 虚寒重者加干姜、小茴。 • 使用注意:
• 胃热呕吐、阴虚呕吐以及肝阳上亢之头痛 均禁用。
1
25
第二节 回阳救逆
一、适应证:
阳气衰微,阴寒内盛,阴盛格阳,戴阳证。 症见四肢厥逆,精神萎靡,恶寒蜷卧,甚或冷 汗淋漓,脉微欲绝等。
●兼水饮呕逆 + 吴茱萸、生姜
●血虚寒凝之经期腹痛、寒疝、睾丸掣痛、 牵引少腹冷痛者 + 乌药、茴香、良姜、 香附等理气止痛
当归四逆汤
1
47
【药理研究】
改善甲皱微循环作用
【现代运用】
雷诺氏病、冻疮、血栓闭塞性脉管 炎、风湿性关节炎、小儿麻痹等属于血 虚寒凝者,可用本方治之。

中药药剂学温里剂精品PPT教学课件

中药药剂学温里剂精品PPT教学课件

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
病机 阳气内郁 阳衰阴盛 血虚寒凝
主症 兼症
冷在肢端 冷过肘膝 手足厥寒
恶寒踡卧
身热、脉弦
神衰欲寐
腰、股、腿、 足、肩臂疼痛
2020/12/8
23
阳和汤
《外科证治全生集》
第一课件网
2020/12/8
24
主治
病机
素体阳虚 营血不足 寒凝痰滞
阴疽
治法
温阳补血 散寒通滞
2020/12/8
日期:
演讲者:蒝味的薇笑巨蟹
主治 肝
胃 虚 寒
浊 阴 上 逆
阳明寒呕 厥阴头痛 少阴吐利
2020/12/8
13
配伍
温胃止呕

吴茱萸 温肝散寒 君 温肾止利
中 补 虚
生 姜——温中止呕 臣

人 参——益气健脾 佐

大 枣——补中调药
止 呕
2020/12/8
14
第一课件网
第二节 回阳救逆
2020/12/8
15
四逆汤
《伤寒论》
2020/12/8
20
主治 血虚寒厥
营血虚弱 病 机 寒凝经脉
血行不利
养血 温经 通脉
第一课件网
2020/12/8
21
配伍
当归 养血和血
君温
桂枝 温经散寒

细辛 温经散寒 白芍 养血和营

散 寒
通草 通行经脉

大枣 益气健脾养血
养 血 通
甘草 兼调药性
使脉
2020/12/8
22
方名 比较
四逆散
• 辨别病位 • 辨识真假 • 细审用量 • 考虑反佐 • 注意禁忌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专业2019-2020学年中药学专业知识(一)模考卷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专业2019-2020学年中药学专业知识(一)模考卷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专业2019-2020学年中药学专业知识(一)模考卷一、最佳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依据中药药性理论,不属于温热性药所示效用的是() [单选题] *A.温经通络B.回阳救逆C.补火助阳D.泻下通便(正确答案)E.温里散寒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四气效用。

温热药所示的效用为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

2.按中医治疗学分类,属于消除病理产物的功效是() [单选题] *A.止汗B.祛风湿C.祛痰(正确答案)D.疏肝E.截疟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功效分类。

消除病理产物的功效包括:消食、利水、祛痰、化瘀、排石、排脓。

3.因原动物种类和药用部位不同,采收时间也不相同,以下关于动物类药的采收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以卵鞘入药的,应在虫卵孵化前采收B.以成虫入药的,均应在活动期捕捉C.两栖动物类、爬行动物类宜在夏秋两季捕捉D.脊椎动物类全年均可采收E.鹿茸需在8月中旬至10月下旬(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药的采收。

昆虫类入药部分含虫卵的,应在虫卵孵化前采收,如桑螵蛸。

以成虫入药的,均应在活动期捕捉,如土鳖虫等。

有翅昆虫,宜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因此时不易起飞,如斑蝥等。

脊椎动物大多数全年均可采收,如龟甲、鸡内金、牛黄、马宝等。

鹿茸需在清明后45~60天锯取,过时则骨化。

麝香活体取香则多在10月份进行。

两栖类、爬行类多数宜在夏秋两季捕捉,如蟾蜍、各种蛇类。

亦有在霜降期捕捉的,如中国林蛙等。

4.《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低温干燥”所用的温度一般是不超过() [单选题] *A.45℃B.50℃C.55℃D.60℃(正确答案)E.65℃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干燥的方法。

“低温干燥”所用的温度一般是不超过60℃。

5.在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中,确定化合物官能团的种类经常采用的方法是() [单选题] *A.NMRB.IR(正确答案)C.UVD.MSE.DEPT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

《方剂学》第六章,温里剂

《方剂学》第六章,温里剂

• [方解] • 君: 吴茱萸——温中降逆 • 臣: 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 佐: 人参——补脾气 • 使: 大枣——调和脾胃,和药
• [重点,难。
• 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肝胃虚寒,浊 阴上逆证的常用方。
• 呕吐,干呕,吐涎沫,四肢不温,舌淡 苔白滑,脉细迟。
病机

同异
主证
治法
方药


同 异同 异

有 轻 脉微细 或 有 轻

度 的 或紧 度 假 热
汤 阳 虚阳 下利清 现象

衰 浮越



手足厥





内拘急 明 显 的


阴 盛 但欲寐 身 反 不


格阳
恶寒及


重证
面色赤


脉微细

欲绝

甘 草 干 姜 附 子 加重
干姜 附子 用量

病机

同异
• [重点,难点] • 1,病机:气血阴阳俱虚,尤其以中焦虚
寒,肝脾失调为主。
• 2,辨证要点: • 本方既是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剂, • 又是调和阴阳,柔肝理脾之常用方。
• 腹中拘急性疼痛,喜温喜按,心悸发热, 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虚弦。
• 3,本方为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而成。
• 可治虚劳发热,为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之一。 (阳虚发热)。
• 4,加减法:
• 通脉四逆汤:加重干姜用量,三两至四两。主 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 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利止 脉不出者。
•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 四逆加人参汤。

中医方剂学(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18

中医方剂学(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18

无虚者,去人参、当归;
呕吐,加吴茱萸、半夏; 大便不通,加大黄、槟榔
驱虫剂· 乌梅丸
配伍特点:
温清并用,补泻兼施; 酸苦并进,重用乌梅以味安蛔
证治要点:
腹痛时作,心烦呕吐,常自吐蛔, 手足厥冷; 或久泻久痢
驱虫剂· 乌梅丸
随证加减:
本方长于安蛔,杀虫力弱, 临证可酌加使君子、苦楝根皮、榧子、槟榔; 热重,去附子、干姜;寒重,减黄连、黄柏; 口苦,心下疼热甚,重用乌梅、黄连,加白芍;
驱虫剂· 乌梅丸
主证分析:
胃 热 肠 寒 之 蛔 厥 烦闷呕吐,得食则吐, 胃受虫扰—— 甚则吐蛔 肠寒虫动—— 脘腹阵痛 阴阳不相顺接—— 手足厥冷 虫动、虫伏—— 时发时止
驱虫剂· 乌梅丸 方解
乌梅——酸以安蛔(涩肠止泻) 蜀椒、细辛——辛以伏蛔,温脏寒 干姜、桂枝、附子——温脏祛寒, 辛以制蛔(温肾暖脾而助运) 黄连、黄柏——苦以下蛔,清胃热 (清热燥湿止痢) 人参、当归——补养气血(扶正) 蜂蜜——调和诸药
乌梅丸
(《伤寒论》)
驱虫剂· 乌梅丸
组成:
乌梅三百枚(30g) 细辛六两(3g) 干姜十两(9g) 黄连十六两(6g) 当归四两(6g) 附子六两(6g) 蜀椒 四两(5g) 桂枝 六两(6g) 人参 六两(6g )黄柏六两(6g)
驱虫剂· 乌梅丸
功效
温脏安蛔
主治
o 蛔厥证义
组方用药 使用注意
驱虫剂· 概述
定义:
凡以驱虫药为主组成, 具有杀虫、驱虫作用, 治疗人体寄生虫病的方剂, 统称为驱虫剂
驱虫剂· 概述
组方用药:
以驱虫药为主,常配合
清热药或温里药、消导药、补益药
驱虫剂· 概述
使用注意:

温里药课件-中药学本科十四五教材

温里药课件-中药学本科十四五教材

【应用】
• 1.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本品辛温芳香,暖脾胃而行气滞, 尤善降逆,故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止呃之功,为治胃寒呕逆之要 药。
• 2.心腹冷痛。本品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胃寒脘腹冷痛,常与延胡索、 五灵脂、橘红等同用。
• 3.肾虚阳痿,宫冷。本品性味辛温,入肾经,有温肾助阳起痿之功, 可与附子、肉桂、淫羊藿等同用。
附药:八角茴香
• 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的成熟果实。又名大茴香、八角。主产于亚热 带地区。生用或盐水炒用。性味、功效与小茴香相似,但功力较弱, 主要用作食物调味品。用法用量与小茴香同。
丁香
• 【来源】 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习称公丁香。 • 【药性】 辛,温。归脾、胃、肺、肾经。 • 【功效】 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现代研究】
• 1.化学成分:本品含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异飞燕草碱,新 乌宁碱,乌胺及尿嘧啶等。
• 2.药理作用:附子煎剂、水溶性部分等有明显的强心作用;附子有显 著的抗炎作用;中乌头碱、乌头碱及次乌头碱均有镇痛作用。最近研 究表明,附子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具有抗衰老作用。
干姜
• 【来源】 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 • 【药性】 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 【功效】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温里药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的药物,称温里药,又名祛寒药。 • 温里药物均味辛而性温热,辛能散、行,温能通,善走脏腑而能温里
祛寒,温经止痛,故可用治里寒证,尤以里寒实证为主。
附子
• 【来源】 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 【药性】 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 【功效】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上中大方剂学课件第6章 温里剂

上中大方剂学课件第6章 温里剂
2 、甘温除热?
四、应用: 1、 辨证要点:腹痛喜温喜按,心悸,发热,
面色无华,舌淡红,脉沉弱或虚弦。 2、本方属“甘温除热”之剂,对病后、产后发 热、久病虚热见四肢倦怠,面色苍白,心慌 气短属气血阴阳失调者,均可使用。 3、现代用于胃十二肠球部溃疡,神经衰弱,再 障贫血,肝炎。 4、注意:阴虚火旺、呕家、吐蛔、中满均不可 使用。
使药效持久。
讨论:为什么治疗阴盛阳衰之证,附子与
干姜相配呢?
四、应用:
1、辨证要点:四肢厥逆,神疲欲寐,舌淡 苔白,脉迟而微。
2、关于附子用法:附子当用熟附子、制附 子、炮附子,附子当先煎久煎,只用汤剂,不
入散剂,用量在10~12克之间。
3、加减: 顽固性风湿性关节炎加桂枝;阳虚水肿加 茯苓、泽泻。
苔白,脉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兼症:心悸、咽干、面色无华、手足心热。
三、方解:
1、作用:①温中补虚 ②缓急止痛
③舒肝 ④平调阴阳
2、配伍:
饴糖:甘温、温中补虚 和里缓急 辛甘化阳 平
桂枝:辛甘温、助饴温中散寒

白芍:酸寒、养血柔肝缓急

甘草:甘温、益气健脾(合饴糖)酸甘化阴 阳
大枣 生姜
调和助补
说明 1 、为什么不以干姜为主治疗虚劳证?
阴盛格阳
白通汤
四逆汤去甘 通阳破阴 草,加葱白
戴阳证
白通加猪胆 加猪胆汁 通阳益阴(引 阴盛格阳
汁汤
阳入阴)
第二节 温经散寒剂
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
一、组成: 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用量加当归、细辛、
通草而成。
二、主治:血虚寒厥证(肝血不足,寒邪客于经 脉)
症见: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脉细 欲绝。

方剂学第六章-温里剂

方剂学第六章-温里剂

3 温经散寒:用于寒凝经脉证。
四、使用注意
1 辨 辨清病位、真假;
2 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3 拒药处理 拒药处理:热药冷服或反佐配伍。
第一节
阳虚失温
中 焦 虚 寒
温中祛寒
一、适用证:中焦虚寒证
温中祛寒药 干姜、吴茱萸
脾失健运
益气健脾药 人参、白术
二、现代药理研究
温中祛寒方能促进和加强胃肠道 的消化吸收功能,间接地补充热量, 人体机能不足的状况,可适应于人 体功能减弱,特别是消化系统的减 弱,消化吸收发生障碍,能量代谢 降低,热量不足的病证。
四逆汤--病机及证候分析
心 肾 阳 衰 厥 证
阳衰失温 四肢厥逆 恶寒倦卧
心阳衰微,神失所养 神衰欲寐
黄芪建中汤
• 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脉病症并治第六》,条文 很简洁:“虚劳里急,诸不足者,黄芪建中汤主之。于小建中汤 中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大枣, 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现代医家 多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黏膜脱垂,胃 大部切除后倾倒综合征,胃轻瘫综合征,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室性早搏,心肌缺血,心绞痛,再生障碍性贫血,带下,崩漏, 过敏性鼻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属于中焦虚寒病机者。
吴茱萸汤
《伤寒论》 -肝胃虚寒、浊阴上逆的 常用方。
吴茱萸汤--病机及证候分析
阳虚失温 胃气上逆 畏寒肢冷,甚则四逆 食谷欲呕 胃脘痛,喜温喜按
浊阴随胃气上逆 干呕吐涎沬
肝浊 水湿停聚 脾不升清 舌、脉
阻于胸膈
浊阴循肝经上犯
胸膈满闷
巅顶头痛
下利 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温里剂(72)PPT课件

温里剂(72)PPT课件

温里剂在现代医学中应用案例分享
消化系统疾病
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温里剂 可通过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促 进胃黏膜修复等作用,缓解疼痛、
促进愈合。
妇科疾病
如痛经、月经不调等,温里剂可通 过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等作用,改 善子宫及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风湿性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等,温里剂可通过抗炎、镇痛等作 用,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
使用方法与剂量调整策略
使用方法
温里剂多采用口服方式,也可根据病 情选择其他给药途径。在使用过程中, 应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
剂量调整策略
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药物反应等因 素,医生会对剂量进行适当调整。一般 来说,剂量调整应遵循从小剂量开始、 逐渐增加的原则,以确保安全有效。
注意事项与不良反应预防
辨明在气在血
温里剂的作用部位有在气分和血分之别。气分寒证多表现为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症状, 治疗以温中散寒为主;血分寒证多表现为手足厥冷、脉细欲绝等症状,治疗以温经散寒为 主。因此,在应用温里剂时,还需辨明在气在血的不同。
针对不同证型选用合适温里剂策略
实寒证
对于实寒证患者,应选用具有温散作用的温里剂,如附子理中丸、良附丸等。这类药物能够温中散寒、行气 止痛,有效缓解患者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症状。
功效
温中散寒,健胃。用于治 疗脾胃虚寒,脘腹冷痛, 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 症。
临床应用
适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胃虚 寒者。
其他经典方剂介绍与比较
当归四逆汤
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 草、通草、大枣组成,具有温经 散寒、养血通脉的功效。与四逆 汤相比,更侧重于治疗血虚寒厥
证。
常见温里剂分类及适应症

中医《中药学》PPT课件-温里药

中医《中药学》PPT课件-温里药
入汤剂,2~5g;外用适量。 阴虚有热者忌服,孕妇慎用。
2020/6/12
33

香 《药性论》
Dingxiang
小 茴 香 《新修本草》
Xiaohuixiang
花 椒 《神农本草经》
Huajiao
丁香 为桃金 娘科常 绿乔木 丁香的 干燥花 蕾,习 称公丁 香。生 用。
小茴香 为伞形 科多年 生草本 茴香的 干燥成 熟果实 生用或 盐水炒 用。
散寒止痛。治阳痿宫冷;胃寒 呕吐呃逆; 脘腹冷痛。
山奈:辛,温。行气温中,消食止痛。
治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2020/6/12
62
4.温助通脉:主治心肾阳虚证
(心悸怔忡、肢体浮肿、小便不利)
5.回阳救逆:主治亡阳证
(四肢厥冷、汗出神疲、脉微欲绝)
2020/6/12
5
四、配伍
1.外寒内侵,表邪未解者,配发散风寒药 2.脾肾阳虚,阴寒内生者,配温补脾肾药 3.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配行气活血药 4.寒湿内阻者,配芳香化湿或温燥祛湿药 5.亡阳气脱者,配大补元气之品。
2.并能温肾助阳:用治肾阳不足 之阳痿、宫冷。
2020/6/12
43
小茴香:
1.长于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常用治: (1)寒疝腹痛 天台乌药散 (2)睾丸偏坠胀痛 (3)经寒腹痛 小茴香、生熟香附30g,
2.芳香理气和胃:用治脘腹胀痛等
2020/6/12
44
花椒:
1.温热性大 2.并能杀虫:用治蛔虫引起的腹痛、
3
三、功用
功用:温里散寒,治里寒证: 均能温中散寒止痛:主治脾胃寒凝证
(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部分药物兼能 1.温肾助阳:主治肾阳虚证

安徽中医学院《温病学》教学大纲

安徽中医学院《温病学》教学大纲

安徽中医学院《温病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使用)二00五年九月一、前言温病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阐述外感温病的病因病机规律及其诊断和防治方法的学科。

它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重要课程,既具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讨论众多具体疾病的辨证施治,兼有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双重性质。

其理论不仅直接适用于众多的外感热病的治疗,同时也对内外妇儿科及五官等各科中的发热性病证的诊治有其指导作用,因而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临床实践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

为培养中西医结合的高级人才,为了适应我院进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该课程教学大纲,供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本科使用。

<本学科教学内容分二大部分:一为总论,介绍温病学的定义和发展简史,有关温病的概念,病因发病,辨证纲领,诊断方法及治疗和预防方法等,是认识和处理温病的理论基础;二为各论,阐述常见四时温病的概念源流,病因发病,病理传变,诊断要点,辨治原则,病证归类,辨证治疗及临床运用,为总论内容的具体应用。

两者互相交织,构成温病学的完整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要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中强调“三基”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既要保持中医传统特色,又要体现当前时代特点,正确对待和处理继承与发扬、古与今,中与西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概念明确,阐述准确,体系完备,内容稳定,简明实用。

按我院教学计划,本课程定为54学时。

故本大纲内容依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为蓝本。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和临床病案讨论所要讲授的内容为11个单元,即总论7章(含绪论),各论4章。

附篇3章内容自学。

二、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总论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温病学的概念和任务。

2、熟悉温病学发展简史,尤其是近现代研究与发展的概况。

第六章温里剂解析ppt课件

第六章温里剂解析ppt课件
桂附理中丸
13
小建中汤《伤寒论》
14
组成 桂枝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胶饴一升主治 中焦虚寒之虚劳里急证。腹中拘急疼痛,时发时止,喜温喜按; 或虚劳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 或虚劳发热,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 白,脉细弦而缓.病机 中焦虚寒,肝脾失调,阴阳不和。治法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桂枝汤与小建中汤比较
22
吴 茱 萸 汤《伤寒论》
23
组成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六两主治 胃寒呕吐证:食谷欲呕,胃脘疼痛,吞 酸嘈杂,舌淡脉沉弦而迟。 肝寒上逆证:巅 顶头痛,干呕吐涎沫,舌淡沉弦。肾寒上 逆证: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虚) ,降逆止呕。
心肾阳虚 回阳救逆
寒在经脉 温经通脉
里寒证
寒从中生
外寒直中
3
分类: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 注意事项:1 . 注意辨清寒证的部位、真假、虚实。里实寒证者宜“治以辛热”,多用大辛大热药为 主组方,或配伍少量补气药,以温散为主;而 里虚寒证者宜“治以甘热”,多用辛热药与甘温 补气药配伍组方,温补并重。2 . 素体阴虚内热,失血伤阴者,虽有寒象,也 须慎用,以免伤阴或动血。3 . 三因制宜(药量增减)。4 . 阴寒太盛,服热药入口即吐者,可少佐寒凉 之品或热药凉服或小量频服等。
24
阳虚失温胃气上逆 寒凝气滞阳虚失化 水湿停聚舌、脉
浊阴随胃气上逆阻于胸膈浊阴循肝经上犯
干呕吐涎沬胸膈满闷 巅顶头痛
畏寒肢冷食谷欲呕胃脘痛,喜温喜按
病机及证候分析
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肝 胃 虚 寒
浊 阴 上 逆
25
温胃暖肝降逆止呕兼舒肝温胃散寒降逆止呕兼散水气益气健脾,养胃补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温里剂目的要求掌握: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熟悉:温里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了解:参附汤。

概说一、概念: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属于“八法”中的“温法”。

[立法原则]二、分类及适应范围:温里剂适用于里虚寒证。

其成因有因素体阳虚,寒从内生者;有因外寒直中三阴,深入脏腑者;有因表寒证治疗不当,寒邪乘虚入里者;有因服药寒凉大过或过食生冷损伤阳气者。

所以本章方剂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三大类。

三、配伍原则:1.辛温辛热为主,温阳助火,散寒驱除。

2.甘温益气药为辅,使阳有所统。

3.少佐甘寒酸收,适当养阴,使阴阳相配互相维系。

4.注意反佐,配伍寒药,以除寒邪格拒之势,或热药凉服。

四、注意事项:1.辨别寒证所在部位,属于何脏腑,才能有的放矢。

2.辨明寒热真假,勿被假象迷惑举例。

3.要注意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4.反佐法的应用,少佐寒凉之品或热药冷服,以防寒热格拒。

5.多汗者忌姜,姜能散也;失血者忌桂,桂动血也;气短气怯忌保合丸以其能耗气也。

6.素体阴虚,或失血病证,不可过剂,中病即止,以免辛热之品劫阴动血。

第一节温中祛寒剂温中祛寒剂主治中焦虚寒证。

脾胃属土,位居中州,主运化而司升降。

症状若脾胃阳气虚弱,则运化无权,升降失职,势必导致寒湿内生,出现脘腹胀痛,肢体倦怠,手足不温,或吞酸吐涎,恶心呕吐,或腹痛不利,不思饮食,口淡不渴,舌苔白滑,脉沉细或沉迟等症。

药物常用温中散寒药如干姜、吴茱萸等配伍益气健脾药如人参、白术、饴糖等组成方剂。

代表方剂: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理中丸《伤寒论》〖方源〗《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组成〗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各9g]〖用法〗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

日三四服,夜二服。

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

汤法:以四味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功效〙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证。

脘腹冷痛,喜温欲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不欲饮食,舌淡苔白,脉沉细;或阳虚失血;或小儿慢惊;或病后喜唾涎沫,或霍乱吐泻,以及胸痹等中焦虚寒所致者。

〖病机与治法〗┌升降失职吐、利、满、痛┐│(冷、喜温、喜按)││┌吐衄、便血、崩漏│中焦虚寒┤统摄失权┤├舌淡、苔白、│└喜唾流涎脉沉迟或沉细。

│││└土不荣木-抽搐、目睛上视(小儿慢惊风)┘治法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方解〙方中干姜温中祛寒,和胃止呕为君药。

人参补中益气为臣药。

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并为佐使。

君干姜──辛热,温中散寒臣人参──补脾益气佐白术──健脾燥湿使甘草──益气补中扶正以调和诸药〘临床应用〙.1。

本方是一首温补方剂,主要适用于脾胃虚寒,运化失司所致之证。

除见吐、利、冷、痛之主症外,应以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细为证治要点。

2.若虚寒甚者,可加附子、肉桂以增助阳祛寒之力;兼气滞停饮,可加枳实、茯苓以理气化饮。

原书在方后尚有加减用法,如脐上筑动,为下焦肾寒上犯,去白术,加肉桂以平降冲逆;吐多者,去白术之壅滞,加生姜降逆和胃;利多者,仍用白术,意在健脾止泻;心悸者,为寒湿凌心,加茯苓以利湿宁心;渴欲得水,为脾不化湿,津液不布,加重白术用量,意在助脾运化。

3.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扩张、慢性结肠炎等属脾胃虚寒者,均可应用。

〘注意事项〙方中药性偏于温燥,故对外感发热或阴虚者忌用。

〖方歌〗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文献摘要〙《医方考》:“太阴者,脾也,自利渴者为热,不渴者为寒。

脾喜温而恶寒,寒多故令呕。

寒者,肃杀之气,故令腹痛。

便溏者,后便如鸭之溏,亦是虚寒所致。

霍乱者,邪在中焦,令人上吐下泻,手足挥霍而目缭乱也。

霍乱有阴阳二证,此则由寒而致故耳。

病因于寒,故用干姜之温;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用人参、白术、甘草之补。

”临床报道:用理中丸作汤剂治疗脾阳虚多涎症42例,病程最短者20天,最长者3年。

吐涎日久,纳差,便溏者,加砂仁、鸡内金。

每日1剂,结果治愈40例,好转2例(广西中医药,1992;2∶15)。

实验研究:通过小鼠耐寒实验,结果表明,理中丸加附子能增强小鼠的耐寒能力。

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痛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对家兔离体肠管活动的影响比较复杂,可明显拮抗肾上腺素所致的回肠运动,抑制乙酰胆碱所致的回肠痉挛(中成药,1990;5∶25)。

〖附方一〗附子理中丸(《阎氏小儿方论》)组成:人参去芦、白术锉、干姜炮、甘草炙,锉、黑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各9g)用法:为细末,炼蜜和,一两作十丸。

每服一丸,水一盏,化开,煎及七分,稍热服,食前。

小儿分二三服,大小以意加减。

功效: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风冷相乘,脘腹疼痛,霍乱吐利转筋等。

小建中汤《金匮要略》〘方源〙《伤寒论》105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血痹虚劳》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黄疸病》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以虚劳小建中汤。

《金匮·妇人杂病》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组成〗芍药六两,酒炒 [18g] 桂枝三两,去皮 [9g] 炙甘草二两 [6g] 生姜切,三两 [9g] 大枣十二枚擘 [4枚] 饴糖一升 [30g]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内饴糖,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虚劳里急证。

腹中时痛,喜温欲按,舌淡苔白,脉细弦;或虚劳而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

〖病机与治法〗虚劳里急——中焦虚寒化源不足—致1.虚寒腹痛腹中时痛、喜温、按则痛减,舌淡苔白,脉弦细而缓。

2。

虚劳心悸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苍白无华,四肢不温3。

阳虚发热──手足烦热、口燥咽干,但喜热饮,四肢酸楚治法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方解〙方中重用甘温质润的饴糖为君药,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桂枝温通阳气;芍药和营益阴并为臣药。

炙甘草甘温益气,既助饴糖、桂枝益气温中,又合芍药配甘化阴而益肝滋脾为佐药。

生姜温胃,大枣补脾,调和营卫为使药┌温中补虚┐君饴糖┤│└和里缓急│├养营益血缓急止痛┌益阴养血和营│┌芍药┤││└缓急止痛┘臣┤│└桂枝温阳祛虚寒┌助饴糖、桂枝养阳,温中缓急佐炙甘草┤└又合芍药酸肝化阴,柔肝益脾和营┌生姜──温胃┐使┤├升腾中焦生发之气而调营卫└大枣──补脾┘〘临床应用〙1.本方以温中补虚缓急为主,并可调和阴阳,柔肝理脾,故临床以腹痛喜温喜按,心悸,发热,而见面色无华、舌质淡,脉沉弱或细弦为证治要点。

2.若面色萎黄,精神倦怠,属虚黄者,去饴糖,加人参、黄芪、当归以补养气血。

3.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虚阴阳不和者,可加减用之。

〘注意事项〙1.阴虚火旺者忌用。

2.呕家不宜用,恐甜助呕。

3.吐蛔者不可用,因蛔得甘则逆上。

4.中满不可用,因甘能填实助满。

〘方歌〙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

〘文献摘要〙《伤寒明理论》:“脾者,土也,应中央,处四藏之中,为中州,治中焦,生育荣卫,通行津液。

一有不调,则荣卫失所育,津液失所行,必以此汤温建中藏,是以建中名焉。

胶饴味甘温,甘草味甘平,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建脾者,必以甘为主,故以胶饴为(君),甘草为(臣)。

桂辛热,辛,散也,润也,荣卫不足,润而散之。

芍药味酸微寒,酸,收也,泄也,津液不逮,收而行之;是以桂、芍药为佐。

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胃者卫之源,脾者荣之本,《黄帝针经》曰:…荣出中焦,卫出上焦‟是矣。

卫为阳,不足者益之,必以辛;荣为阴,不足者补之,必以甘;辛甘相合,脾胃健而荣卫通,是以姜枣为(使)。

或谓桂枝汤解表而芍药数少,建中汤温里而芍药数多。

殊不知二者远近之制,皮肤之邪为近,则制小其服也,桂枝汤芍药佐桂枝同用散,非与建中同体尔。

心腹之邪为远,则制大其服也,建中汤芍药佐胶饴以健脾,非与桂枝同用尔。

《内经》曰:…近而奇偶,制小其服,远而奇偶,制大其服‟,此之谓也。

”〖附方一〗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组成:即小建中汤加黄芪一两半(9g)用法:同小建中汤功效: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

方歌:黄芪建中补不足,表虚身痛效无过。

〖附方二〗当归建中汤(《千金翼方》)组成:小建中汤加当归四两(12g)用法:同小建中汤。

功效:温补气血,缓急止痛。

主治:产后腹痛。

产后虚羸,腹中痛不止,吸吸少气,或小腹拘急,痛引腹痛,不能饮食。

吴茱萸汤《伤寒论》〘方源〙《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组成〗吴茱萸一升,汤洗[9g] 人参三两[各9g] 大枣十二枚,擘(4枚) 生姜切,六两[18g]〖用法〗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功效〗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虚寒呕吐。

食谷欲呕,畏寒喜热,或胃脘痛,吞酸嘈杂;或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病机与治法〗┌脾胃虚寒:食入欲呕,伴畏寒喜热,胸膈满闷┐│或胃脘痛吞酸嘈杂。

│胃中虚寒虚寒呕吐┤肝寒犯胃:干呕吐涎沫,巅顶头痛。

├││浊阴上逆└少阴寒水犯胃: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方解〙┌降逆止呕┐││┌温中降逆,君吴茱萸┤中温脾胃,开郁化滞│││├┤止呕作用└下暖肝肾。

││└大大加强。

臣生姜(量重)──温胃散寒、降逆止呕┘佐人参──大补元气、益阴生津、安神┌大枣┐┌助人参益气健脾使┤├┤└甘平┘└伍生姜调和脾胃四药相伍,共奏温中补虚,消阴扶阳,降逆止呕之功,使阴寒去,逆气平,而诸证自除。

〘临床应用〙1.本方为中焦虚寒,浊阴上逆之证而设,除口不渴,四肢欠温等里寒表现外,应以呕吐,或干呕吐涎沫,舌淡苔滑,脉细、迟或弦细为证治要点。

2.慢性胃炎。

妊娠呕吐、神经性头痛、耳源性眩晕等属中焦虚寒者,可用本方加减。

〘注意事项〙1.对郁热胃痛,热性吞酸及肝阳上亢之头痛等,均应忌用。

2.用药即吐者,热药冷服。

3.使用本方时还当注意呕吐吞酸有寒热之异,临证必须以呕吐涎沫、舌质不红,苔白滑,脉细迟或弦细不数为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