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温里剂 - 安徽中医药高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温里剂

目的要求

掌握: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熟悉:温里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了解:参附汤。

概说

一、概念: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属于“八法”中的“温法”。[立法原则]

二、分类及适应范围:温里剂适用于里虚寒证。其成因有因素体阳虚,寒从内生者;有因外寒直中三阴,深入脏腑者;有因表寒证治疗不当,寒邪乘虚入里者;有因服药寒凉大过或过食生冷损伤阳气者。所以本章方剂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三大类。

三、配伍原则:

1.辛温辛热为主,温阳助火,散寒驱除。

2.甘温益气药为辅,使阳有所统。

3.少佐甘寒酸收,适当养阴,使阴阳相配互相维系。

4.注意反佐,配伍寒药,以除寒邪格拒之势,或热药凉服。

四、注意事项:

1.辨别寒证所在部位,属于何脏腑,才能有的放矢。

2.辨明寒热真假,勿被假象迷惑举例。

3.要注意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4.反佐法的应用,少佐寒凉之品或热药冷服,以防寒热格拒。

5.多汗者忌姜,姜能散也;失血者忌桂,桂动血也;气短气怯忌保合丸以其能耗气也。

6.素体阴虚,或失血病证,不可过剂,中病即止,以免辛热之品劫阴动血。

第一节温中祛寒剂

温中祛寒剂主治中焦虚寒证。脾胃属土,位居中州,主运化而司升降。

症状若脾胃阳气虚弱,则运化无权,升降失职,势必导致寒湿内生,出现脘腹胀痛,肢体倦怠,手足不温,或吞酸吐涎,恶心呕吐,或腹痛不利,不思饮食,口淡不渴,舌苔白滑,脉沉细或沉迟等症。

药物常用温中散寒药如干姜、吴茱萸等配伍益气健脾药如人参、白术、饴糖等组成方剂。

代表方剂: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

理中丸《伤寒论》

〖方源〗《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

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组成〗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各9g]

〖用法〗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服,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味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功效〙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证。脘腹冷痛,喜温欲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不欲饮食,舌淡苔白,脉沉细;或阳虚失血;或小儿慢惊;或病后喜唾涎沫,或霍乱吐泻,以及胸痹等中焦虚寒所致者。

〖病机与治法〗

┌升降失职吐、利、满、痛┐

│(冷、喜温、喜按)│

│┌吐衄、便血、崩漏│

中焦虚寒┤统摄失权┤├舌淡、苔白、│└喜唾流涎脉沉迟或沉细。│

││

└土不荣木-抽搐、目睛上视(小儿慢惊风)┘

治法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方解〙

方中干姜温中祛寒,和胃止呕为君药。人参补中益气为臣药。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并为佐使。

君干姜──辛热,温中散寒

臣人参──补脾益气

佐白术──健脾燥湿

使甘草──益气补中扶正以调和诸药

〘临床应用〙.1。本方是一首温补方剂,主要适用于脾胃虚寒,运化失司所致之证。除见吐、利、冷、痛之主症外,应以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细为证治要点。

2.若虚寒甚者,可加附子、肉桂以增助阳祛寒之力;兼气滞停饮,可加枳实、茯苓以理气化饮。原书在方后尚有加减用法,如脐上筑动,为下焦肾寒上犯,去白术,加肉桂以平降冲逆;吐多者,去白术之壅滞,加生姜降逆和胃;利多者,仍用白术,意在健脾止泻;心悸者,为寒湿凌心,加茯苓以利湿宁心;渴欲得水,为脾不化湿,津液不布,加重白术用量,意在助脾运化。

3.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扩张、慢性结肠炎等属脾胃虚寒者,均可应用。

〘注意事项〙方中药性偏于温燥,故对外感发热或阴虚者忌用。

〖方歌〗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

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文献摘要〙《医方考》:“太阴者,脾也,自利渴者为热,不渴者为寒。脾喜温而恶寒,寒多故令呕。寒者,肃杀之气,故令腹痛。便溏者,后便如鸭之溏,亦是虚寒所致。霍乱者,邪在中焦,令人上吐下泻,手足挥霍而目缭乱也。霍乱有阴阳二证,此则由寒而致故耳。病因于寒,故用干姜之温;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用人参、白术、甘草之补。”

临床报道:用理中丸作汤剂治疗脾阳虚多涎症42例,病程最短者20天,最长者3年。吐涎日久,纳差,便溏者,加砂仁、鸡内金。每日1剂,结果治愈40例,好转2例(广西中医药,1992;2∶15)。

实验研究:通过小鼠耐寒实验,结果表明,理中丸加附子能增强小鼠的耐寒能力。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痛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对家兔离体肠管活动的影响比较复杂,可明显拮抗肾上腺素所致的回肠运动,抑制乙酰胆碱所致的回肠痉挛(中成药,1990;5∶25)。

〖附方一〗附子理中丸(《阎氏小儿方论》)

组成:人参去芦、白术锉、干姜炮、甘草炙,锉、黑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各9g)

用法:为细末,炼蜜和,一两作十丸。每服一丸,水一盏,化开,煎及七分,稍热服,食前。小儿分二三服,大小以意加减。

功效: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风冷相乘,脘腹疼痛,霍乱吐利转筋等。

小建中汤《金匮要略》

〘方源〙《伤寒论》105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血痹虚劳》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黄疸病》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以虚劳小建中汤。

《金匮·妇人杂病》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组成〗芍药六两,酒炒 [18g] 桂枝三两,去皮 [9g] 炙甘草二两 [6g] 生姜切,三两 [9g] 大枣十二枚擘 [4枚] 饴糖一升 [30g]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内饴糖,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虚劳里急证。腹中时痛,喜温欲按,舌淡苔白,脉细弦;或虚劳而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

〖病机与治法〗

虚劳里急——中焦虚寒化源不足—致

1.虚寒腹痛腹中时痛、喜温、按则痛减,舌淡苔白,脉弦细而缓。

2。虚劳心悸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苍白无华,四肢不温

3。阳虚发热──手足烦热、口燥咽干,但喜热饮,四肢酸楚

治法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方解〙方中重用甘温质润的饴糖为君药,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桂枝温通阳气;芍药和营益阴并为臣药。炙甘草甘温益气,既助饴糖、桂枝益气温中,又合芍药配甘化阴而益肝滋脾为佐药。生姜温胃,大枣补脾,调和营卫为使药

┌温中补虚┐

君饴糖┤│

└和里缓急│

├养营益血缓急止痛

┌益阴养血和营│

┌芍药┤│

│└缓急止痛┘

臣┤

└桂枝温阳祛虚寒

┌助饴糖、桂枝养阳,温中缓急

佐炙甘草┤

└又合芍药酸肝化阴,柔肝益脾和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