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出版管理体制
出版管理条例
出版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的引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规范出版行为的法律框架。
出版业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力。
出版管理条例的实施,对于规范出版行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具有重要意义。
出版管理条例主要包括了出版单位的组织形式与管理体制、出版物的编码与标志、出版物的准备工作、出版单位的设备设施、印刷装订工艺和印刷质量的要求、出版物的发行与销售、出版物的质量检验和评价等方面的规定。
首先,出版管理条例着重规定了出版单位的组织形式与管理体制。
出版单位可以由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等多种形式组成。
这种多元化的组织形式有利于促进出版业的发展,提高出版业的竞争力。
出版单位应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明确各级出版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加强对出版单位的日常监督和管理,确保出版行为合法、规范。
其次,出版管理条例对出版物的编码与标志做出了规定。
出版物作为文化产品的一种,应具备明确的身份标识和信息编码。
出版物的编码和标志有助于促进版权保护、打击盗版行为、加强市场监管。
出版单位在出版物上应标注出版单位和出版时间、版次等信息,并在图书封面、版权页等位置注明图书的ISBN号等标识,以方便读者和监管部门进行查询和管理。
此外,出版管理条例重点强调了出版物的准备工作。
出版单位在出版物前期准备阶段,应进行市场调研、内容策划、编辑整理、审稿校对等工作,确保出版物具备一定的学术性或文化性,具备较高的质量和观赏性。
准备工作的严谨性和细致性,直接关系到出版物的质量和市场反响。
另外,出版管理条例对出版单位的设备设施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出版单位应建立科学的设备设施,并按照环境保护要求充分利用资源、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和出版质量。
科学的设备设施有助于提高出版物的产能和竞争力,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此外,出版管理条例对印刷装订工艺和印刷质量也作了详细规定。
出版单位在印刷和装订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工艺和设备,确保出版物的印刷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出版工作制度有哪些
出版工作制度是指在出版过程中,为了保证出版物质量、维护出版秩序、保护作者和读者权益、促进出版业健康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我国出版工作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出版管理体制1. 行政区划管理:我国出版管理体制实行分级管理,分为国家、省、市、县四级。
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出版管理工作。
2. 部门分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负责全国出版工作的监督管理,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出版管理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出版管理工作。
3. 出版单位管理制度:出版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出版物的质量、安全和服务。
出版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编辑、校对、印刷、发行等环节的管理制度。
二、出版物质量管理1. 选题审批制度:出版单位在确定选题后,应当向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交选题报告,经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出版。
2. 内容审查制度:出版物内容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得含有禁止出版的内容。
出版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容审查制度,确保出版物内容的合法性、合规性。
3. 质量管理措施:出版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措施,对出版物质量进行全程监控。
包括:编辑审查、校对审核、印刷质量、装帧设计、成品验收等环节。
三、出版物版权保护1. 著作权登记制度:出版单位应当依法办理著作权登记,取得著作权证书。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得使用其作品。
2. 著作权许可使用制度:出版单位在使用他人作品时,应当与著作权人签订许可使用合同,明确许可使用的范围、期限、费用等事项。
3. 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出版单位可以加入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通过集体管理组织办理著作权许可使用事项,降低著作权管理成本。
四、出版物市场管理1. 出版物市场准入制度:出版物市场实行准入制度,未经批准,不得从事出版物发行活动。
2. 出版物市场巡查制度: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出版物市场的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出版管理制度包括
出版管理制度包括一、编写规定1、凡具有独创性的作品,作者应当是自己的责任。
不得抄袭他人作品,抄袭他人作品必须注明出处。
2、要求确保作品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得涉及虚假内容和违法内容。
3、禁止出版渲染暴力、色情、封建迷信、违反国家法律的出版物。
二、编辑规定1、编辑人员要具有专业的编辑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不得利用职务之便变相向作者和出版商索要好处。
2、要求对作品内容进行审查和校对,确保作品的语言规范和逻辑层次清晰。
3、编辑人员要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保障编辑工作的高效和质量。
三、设计规定1、要对出版物的装帧、版式、排版、插图等内容进行精心设计,确保出版物的美观和实用。
2、设计人员要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类型的出版物进行差异化设计。
3、遵循版权法,严禁盗版和剽窃他人设计作品。
四、印刷规定1、印刷作业务要选择正规合法的印刷厂,确保印刷质量和环保标准。
2、严格管理印刷过程,避免疏忽和错误,确保出版物的印刷质量。
3、对印刷品进行品质检验,确保印刷品的完好和完整。
五、发行规定1、要选择正规合法的发行渠道,确保出版物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并被读者接受。
2、对发行环节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防止虚假宣传和不当竞争手段。
3、保障作者的合法利益,确保作者能够获得合理的稿酬和权益。
六、销售规定1、选择正规合法的销售渠道,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根据市场需要作出调整和改进。
2、在销售环节设立专门的客服部门,及时处理读者投诉和意见。
3、对销售工作进行业绩考核,提高销售绩效,并对优秀销售人员进行奖励和激励。
七、传播规定1、传播出版物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传播谣言、虚假信息等。
2、对传播渠道进行管理,避免采取不良的传播手段,确保出版物的传播效果。
3、加强对互联网传播的管理,避免出版物内容在互联网上被非法传播和盗用。
综上所述,出版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促进出版物的质量和买卖,保护作者和读者的权益,促进出版业的健康发展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制度。
只有严格依照出版管理制度执行,才能真正保障出版物的质量和合法权益,促进出版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三十年改革最滞后的两个领域
中国人的年龄有“虚岁”和“周岁”之分,计算虚岁是一种“国粹”,计算周岁则是一种“舶来品”。
虚岁的计算方法是人一出生就算一岁,而周岁则是以人出生以后的实际时间来计算的,有一年才算一岁。
因此,虚岁一般都比周岁多一年。
有人说,人的年龄按虚岁计算比按周岁计算更科学、更合理,其理由是虚岁将母亲“十月怀胎”的时间也计算进去了,一个人的生命是从其母体怀孕那一刻开始的。
对于这种认识和解释,我深表赞同。
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发表了《“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著名谈话,这是“文革”之后射向肆虐二十年之久的极“左”思潮的第一支响箭,是中国改革大业开始酝酿的第一粒萌芽。
可以说,邓小平《“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谈话的发表,标志着作为一个生命体的中国改革开始“孕育”;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则标志着作为一个婴儿的中国改革的正式“诞生”。
如果计算到现在,改革的“周岁”当然是29岁,但其“虚岁”则已达整整三十岁的“而立”之年了。
按中国人过生日过“虚岁”的传统,中国改革的三十岁生日应该隆重地纪念和庆祝,更应该认真地反思和总结。
盘点三十年的改革大业,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令人欣喜。
概而言之:1977年,对“文化大革命”期间“工农兵推荐上大学”的高校招生体制进行根本改革,重新恢复了原来通过考试录取大学新生的体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党的工作重点转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1981年,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如春潮浩荡般地开始在全国范围蓬勃发展,并迅速取得卓著成效;1984年,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尽管这场改革开始不久就夭折了,但毕竟是对传统政治体制进行的第一次猛烈冲击;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命题,为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挽救了改革开放几乎被“左”祸回潮葬送的危险命运,揭开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新篇章;1997年,党的十五大实现了所有制改革的重大理论突破,开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实践探索。
新中国70年出版管理体制的演进与改革启示
新中国70年出版管理体制的演进与改革启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出版管理体制经历了多次改革和演进,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体制和政策框架。
这一过程不仅为中国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也积累了宝贵的改革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就新中国70年出版管理体制的演进与改革启示进行深入探讨。
一、出版管理体制的初步形成(1949-1978)新中国成立之初,出版管理体制基本遵循苏联模式,全行业由国家垄断管理,主要负责出版物的审查、发行、印制等工作。
由于长期的战乱和内乱,当时的出版业面临着严重的物质短缺和管理混乱。
随着国家的不断巩固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出版管理体制也逐渐趋于规范和完善。
在此期间,出版管理体制主要特点是政府控制,计划经济为主导。
全行业依托国有出版机构,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和分配。
虽然这种体制有利于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产品的安全,但也限制了出版业的多样化和市场化发展。
此时期的出版管理体制在委托代理制度、审查制度和分配制度上也存在不少弊端和弱点,急需进行改革。
二、改革开放初期的实践探索(1978-2000)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后,中国出版管理体制也开始逐步进行改革。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引入市场机制。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出版管理体制开始逐步引入市场机制,鼓励民间力量参与出版业。
1994年出台的《图书进口管理暂行规定》和《图书进口管理办法》等政策,开辟了图书进口的通道,为丰富国内读者的阅读选择打下了基础。
2. 放开审查制度。
改革开放初期,出版管理体制也渐渐放开了对出版物内容的审查,逐渐转向对版权、出版行为的管理。
这一举措为中国出版界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大量新书、新作品得以面世,也推动了出版业的创新和发展。
3. 探索改革试点。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出版管理体制也在一些地方进行了试点性的改革尝试。
比如1980年代初,四川大学出版社率先推出了“委托代理、以奖代补”的出版模式,开创了出版业多元化和市场化的新局面。
三、出版管理体制的现代化建设(2000年以后)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出版管理体制开始向着现代化、市场化的方向迈进。
文化管理考点整理
文化管理的考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文化事业管理:是各级政府及其文化行政部门和各种文化企事业单位对各项文化事业和具体文化活动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包括宏观文化行政和微观文化管理两个层面。
2、文化政策:是一国对于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物博物等领域进行行政管理所采取的一整套制度性规定、规范、原则和要求的总称。
3、“二为”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简称为“二为”方向。
4、“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简称“双百”方针。
5、文化行政组织:是行政组织的一部分,是行使文化管理职能的一类行政组织,在国务院的机构中,主要是指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及由文化部管理的国家文物局。
在地方,承担文化行政管理工作的行政组织则相应有各省文化厅(文物局)、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和广播电视局。
6、文化产业组织:即为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与服务的组织。
7、文化市场:就是文化商品、文化服务和文化资源进行交易活动的场所和领域。
8、文化行政处罚程序:是文化行政管理的手段之一,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实施违反文化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文化行政部门可依法定职权给予各种形式的处罚。
文化行政处罚程序包括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
9、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指由国家或社会兴办的面向全体公民或社会某一部分人的非营利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及其场所和所开展的各项活动。
10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11农村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一种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居民的文化。
它是指农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和形成的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共同的理想、感情、信念、价值观、道德、风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精神文化。
12城市文化:是人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以及从外界吸收的思想、准则、艺术等思想价值观念及其表现形式。
13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经过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出版工作制度有哪些内容
出版工作制度是一套规范出版活动、保障出版物质量、促进出版业健康发展的管理体系和规范。
在我国,出版工作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出版管理体制1. 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负责全国出版工作的行政管理工作,地方各级新闻出版广电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出版管理工作。
2. 出版单位:出版单位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出版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出版单位分为图书出版社、期刊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电子出版社等。
3. 出版行政许可:出版行政许可包括出版物出版许可、设立出版单位许可、出版物进口许可等。
出版单位必须依法取得相应的行政许可,方可开展出版活动。
二、出版物质量保障制度1. 选题审批制度:出版单位在开展出版活动前,必须向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提交选题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2. 内容审核制度:出版物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不得含有反动、色情、赌博、迷信等违法内容。
出版单位应建立健全内容审核制度,确保出版物质量。
3. 质量管理措施:出版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对出版物的编辑、校对、印刷、装订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出版物质量。
4. 出版物审查制度:出版物审查分为事先审查和事后审查。
事先审查是指在出版物出版前,对出版物内容进行的审查;事后审查是指在出版物出版后,对出版物内容进行的审查。
三、出版物市场管理制度1. 出版物市场准入制度:出版物市场准入制度是指对出版物经营者、出版物销售场所进行审查、批准、登记、备案等管理措施,确保出版物市场秩序。
2. 出版物销售管理:出版物销售者应当具备相应的经营资格,合法经营,严禁销售盗版、非法出版物。
3. 出版物进出口管理:出版物进出口业务必须依法办理相关手续,严禁非法进出口出版物。
4. 出版物连锁经营管理制度:出版物连锁经营企业应具备一定的规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方可开展连锁经营业务。
四、出版物监管制度1. 出版物监测制度: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对出版物市场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出版物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讲 我国出版业的宏观管理
出版集团
2008年5月9日,海南凤凰新华发行有限公司在海口挂牌成
立。至此,新闻出版业转企改制、跨地域重组开始如雨后春 笋般地出现,新闻出版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盘 活存量资产、实现规模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其市场化发 展之路已是“不可逆转”。
2008年7月18日,国家电网报社和同为国家电网公司旗下的
3、培育和规范出版物市场
4、惩处违法出版行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业的健康发展 和繁荣。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根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中国逐步确立
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企业改革思路:
一方面,要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另一方面,对国有企业实行抓大放小的改革,建立
组成集团有严格的条件,要有核心公司,要有5个
以上独立的、具有法人地位的实体,要有一定的注 册资本
出版集团
至2005年12月底,我国共有20家出版集团,分别
是: 1、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中国科学出版集团 3、广东出版集团 4、北京出版集团 5、中国国际出版集团 6、山东出版集团 7、辽宁出版集团
品牌工程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一大批文学丛书品牌,中国图
书出版业的又一个品牌时代拉开了序幕:长江文艺 出版社的“跨世纪文丛”,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九 十年代长篇小说”,江苏文艺出版社的“九月丛 书”,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小说界丛书”,浙江文 艺出版社的“收获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探 索者丛书”。
08-09新闻出版总署的主要工作思路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时代的高
起点上开创新闻出版工作新局面。 二是继续推动“三大转变”(增长方式、体制 机制、政府职能),解放和发展新闻出版生产 力。 三是全面实施“五大工程”(农家书屋工程、 重点出版工程、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工程、全 民阅读工程、文化环保工程),探索和拓宽 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的新领域。
出版管理制度与体制
出版管理制度与体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出版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和重要性的行业。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形式和传播渠道多样化,出版业作为承载知识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而出版管理制度和体制则是保障出版业健康发展和规范运行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出版管理制度和体制的定义、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出版管理制度与体制的概念出版管理制度与体制是指在出版产业中,为了规范出版事业的运作,保障出版事业的发展,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组织结构。
它是出版事业运行的基本框架和规则,是管理出版工作的制度体系,是为了维护国家文化传承和传播、保护国家文化产业、推动国家经济发展而特别设立的一种管理机构。
出版管理制度是管理出版工作的规则、程序、路线,是政府对出版工作的管理方法、人员结构、职能分工等方面的总称。
出版体制则是指在出版工作中,为实现规范管理、高效运行以及文化传承和传播等目标所建立的管理组织结构,是一种管理机构形态。
出版制度和体制是维护出版产业正常运行、促进出版事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有力保障。
同时,它也是国家和地区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出版管理制度与体制的现状当前,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出版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情况下,出版管理制度和体制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
各国都在致力于建立完善的出版管理制度和体制,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在中国,出版管理制度和体制总体上相对完善,是受到一定程度规范的。
国家对出版产业有着严格的监管,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规范,明确了出版行为的范围和要求。
同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也设立了专门的出版管理机构,负责出版业的指导和监督。
然而,与此同时,中国的出版管理制度和体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监管不严格。
虽然国家制定了一些法律规范,但在实际执行中并不够严格,一些违法违规行为仍然存在。
2.体制不够灵活。
06出版管理制度gxf
• 行政管理决策机构:新闻出版总署 • 新闻出版总署职责:
1.起草、制定各项新闻出版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2.制定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规划; 3.审批新建出版单位及各类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复制、印
刷等工作。 4.管理中外新闻出版合资合作事宜; 5.负责新闻出版和著作权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有关工作; 6.管理和协调书报刊和电子出版物的进出口贸易; 7.审核互联网从事出版信息服务的申请,对互联网出版信息
• 4.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负责对外宣 传和因特网宣传管理;
• 5.信息产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负责相 关产业的行政管理。
3.出版法规:出版行政管理的法律依据
• 出版法规:法律、条令、指示、办法、条例的
总称。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5条:公民有 言论、出版自由。
• 2.涉及出版行政管理的《中华人民共和过民法 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广告法》
登记制:现代西方出版管理制度
• ★ 在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登记, 接受政府部门的控制;(与审批制 度相似)
• ★ 与一般公司一样,采取商业或 非商业的登记方法。
• 台湾地区:1949年5月20日至1987年 7月15日(戒严时期)《戒严法》《出 版法》
• 1999年1月13日,台湾”立法院”一 致通过了《<出版法>废止案》
内容实施监督管理等。
• 2.县级以上及地方性人民政府负责出版管理:负
责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出版业开展工作。
• 多头管理、行业所属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管理 体制:
• 1.中宣部负责宣传内容和舆论导向;
• 2.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图书、报刊、音像、电子及 网络出版物等的出版管理;
出版管理PPT我国出版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及特点可编辑全文
1983年6月6日 《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
1985年 《关于严禁淫秽物品的规定》
1986年9月8日 《国家出版局关于审批新建出版社的条件的通知》
1987年7月6日 《关于严厉月28日 《新闻出版署关于严禁以书号出刊的通知》
1989年10月14日 《新闻出版署关于不得出版宣扬愚昧迷信的图书的通知》
规定出版集团 是事业性质
进一步要求积极 推进出版集团化 建设,重点培育 大型出版集团, 要以资产为纽带 进行体制创新
明确了集团建设的 政策、集团领导体 制、组建集团的报 批程序和发展规划
③以转企改制为主线,全面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
2001年,中办、国办发布《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 通知》,标志着新闻出版业的改革进入试点阶段。
21世纪 完善法规体系,深化依法治理。
修改著作权法
400
350
300
250
个数 200 150
100
图书种数增长
1976年-1985年图书种数增长图
50
5
0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4 1984 1985
年份
图书种数 3
(万) 2
图书册数增长 196年-1985年图书册数增长图
1
80
0
70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60 1983 1984 1985
2008年5月新闻出版总署会议透露,今后三年的新闻出版改革时间表 和路线图已基本确定。根据这一规划,在图书出版方面,今后三年将 大力推进158家中央在京出版社改革,计划年底完成50家出版社的转 企改制;三年内基本完成103家高校出版社转企改制。
加强新闻出版管理保护新闻言论自由巡视整改方案
加强新闻出版管理保护新闻言论自由巡视整改方案一、引言新闻出版行业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新闻出版环境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管理不善、新闻言论自由保障不足等。
为了加强新闻出版管理,保护新闻言论自由,特制定本巡视整改方案。
二、存在的问题(一)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当前的新闻出版管理体制存在职责不清、协调不畅等问题,导致管理效率低下,无法有效应对行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法律法规执行不力部分新闻出版单位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不够严格,存在违规出版、虚假报道等现象,而执法部门在监督和处罚方面力度不足。
(三)新闻言论自由保障不足在一些情况下,新闻工作者的采访权、报道权受到限制,公众获取真实、全面信息的渠道不够畅通,影响了新闻言论自由的充分实现。
(四)行业自律意识淡薄部分新闻出版从业者缺乏职业道德和自律意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违背新闻伦理,损害了行业的公信力。
三、整改目标(一)建立健全高效的新闻出版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职责,提高管理效能。
(二)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新闻出版市场的正常秩序。
(三)充分保障新闻言论自由,拓宽信息传播渠道,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透明度。
(四)增强行业自律意识,提高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水平,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四、整改措施(一)完善管理体制1、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协调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2、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为新闻出版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与执行1、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加大对新闻出版单位的法律法规培训力度,提高其守法意识。
3、加强执法监督,建立健全举报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
(三)保障新闻言论自由1、鼓励新闻工作者深入调查研究,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事件。
2、拓宽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加强新媒体平台的管理和规范,确保信息传播的公正、公平。
出版改革需要完善的三个政策环境
目前 .出版业 的改革 跨文 化体 制
改 革 和 事 业 单 位 改 革 双 重 领 域 由 于
本 过 高 .如 采 取 土 地 作 价 出 资 的方 式 .则存在 出资 人缺 位 .以及土 地评 估之 后 的升 值部 分使 总体 资产规 模迅
速 膨 胀 而 带 来 保 值 增 值 压 力 问题 三
现 成 的政 策 依 据 .执 行 起 来 遇 到 的 政 策 性 障 碍 较 多
1 保 统 筹 政 策 衔 接 问 题 . 社
是 国有资 产 的考 核 .根据 目前 的政 策 精神 .作 为内容 产业 同时兼 具 意识 形
态 特 征 的 出 版 单 位 改 企 后 的 产 权 结 构
目前 .由 于 许 多 省 份 的 事 业 单 位
企业 的 资产管理 办法 .迟 早要进 行 国
有 资产收 益收缴 的。但是 出版 业是 需
以后基 本没 有大 的投入 .全 靠 自我积
累形 成 现 有 规 模 。今 年 , 国 家 投 入 4 万 亿 元 用 于 应 对 金 融 危 机 的 影 响 .但 基 本 没 有 在 出 版 行 业 的 投 入 预 算 .这 与 我 国 正 在 积 极 落 实 大 繁 荣 大 发 展 要
困难 :二是 土地 资产 的处置 .出版社 的土 地 存量 大部 分属 行 政 划拨 性 质 . 根据现 有政 策 .改企后 使 用土地 过程
中 需 要 缴 纳 高 额 土 地 出 让 金 .改 革 成
■ 政繁环
完善
和 制度 安排 党和政 府 应在法 律法 规
框 架 下 .及 时 出 台 相 关 配 套 政 策 .妥
2资 产 处 置 和 管 理 问 题 .
出版概论
出版概论[单项选择题]1、下列行为中,属于合法出版活动的是()。
A.编辑张某把自己的作品印了5000册,以每册20元的价格卖出B.某部门编印了一套职业资格考试用书,向社会征订发行C.某大学学报编辑部在学报上刊发了大学生小陈的一篇论文D.公司职员郭某从香港购得《天上地下》一书,非常喜欢,将其交某印刷厂排版印刷500册,分送亲友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2、我国出版事业必须坚持()的方向。
A.让读者的任何需求都能得到满足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C.让各种作品都能自由出版D.强化出版物的特殊性,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
[单项选择题]3、正确处理出版物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就是要()。
A.灵活安排两个效益的位置B.既保证每种出版物的质量,又保证每种出版物盈利C.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D.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
[单项选择题]4、关于出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精神文化成果都要经过编辑过程才能成为出版物B.出版物是精神产品内核与物质产品形态的统一C.出版物都要先印刷一定数量的复本,装订成册,然后才可以向社会公众发行D.出版物的载体材料并不限于纸张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出版物的要素。
[单项选择题]5、关于出版资源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出版资源中的物质资源与其他企业的物质资源有根本区别B.出版资源中的人才资源只包括本行业的从业人员C.出版业从业人员组成的人才资源与其他产业人才资源的职业特点完全相同D.出版资源中的信息资源是再生资源,不会枯竭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出版资源的特点。
[单项选择题]6、关于出版信息资源维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建立传统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B.引进国外先进出版信息维护手段C.实现专业化管理D.建立数据库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出版信息资源的维护。
06出版管理制度gxf.pptx
4.《报刊的四种理论》
——出版管理制度的演变
• A、集权主义理论:一切问题都应服从于国家
安全,当公众的讨论威胁到国家安全时,统治 者必须限制公众的讨论。
• B、自由主义理论:媒体是公民表达思想的自
由场所,新闻出版不应受到政府的控制与影响。
•
对已出版的出版物进行追究惩罚。
• ◆出版后审查:1695年英国废除《许可证法》以后
• 3.追惩制:是出版物出版之前政府一般
不进行干预,通过立法和法院裁决的方式 对出版过程、出版后出现的问题进行事后 惩处,依法追究出版者及相关人的责任。
• 特征:须在工商管理部门经过一定的登
记程序即可。
渊源:古希腊民主制度下的言论出版自由
登记制:现代西方出版管理制度
• ★ 在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登记, 接受政府部门的控制;(与审批制 度相似)
• ★ 与一般公司一样,采取商业或 非商业的登记方法。
• 台湾地区:1949年5月20日至1987年 7月15日(戒严时期)《戒严法》《出 版法》
• 1999年1月13日,台湾”立法院”一 致通过了《<出版法>废止案》
• 4.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负责对外宣 传和因特网宣传管理;
• 5.信息产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负责相 关产业的行政管理。
3.出版法规:出版行政管理的法律依据
• 出版法规:法律、条令、指示、办法、条例的
总称。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5条:公民有 言论、出版自由。
• 2.涉及出版行政管理的《中华人民共和过民法 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广告法》
出版经营管理
1、出版产业:(1)定义:出版产业是指生产出版产品以出版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出版门类的总称。
它与出版事业相对应,把出版产品和出版服务作为一种经营性行为,按照一定得经济运行规律而从事的活动,并不仅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而且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2)出版产业的性质(特征):出版物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存在二重性,即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的统一。
出版产业的双重属性:1、出版产业的文化性;2、出版产业的商业性2、出版产业链:综合考量目前的出版产业,可以把现有的产业链归纳为三类:(1)一体化产业链。
造纸(出版上游)——出版(选题策划、编辑出版、图书包装、图书市场推广、图书出版市场检测分析、版权贸易)——印刷发行(出版下游),虽然单一,但囊括了出版经营的各个环节。
(2)系列化产业链。
它的走向是图书——报纸、期刊——广播、电视——数字多媒体,以不同的媒体形式充分利用资源。
(3)多元化产业链。
出版——其他行业,指以出版业内积累的资本进入非出版相关行业。
3、出版格局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版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5,全面复苏。
第二阶段,1986-1994,调整与徘徊。
第三阶段,1995至今,新的增长阶段。
①出版主体变化,出版集团化、民营、外资冲击;②产业竞争加剧;③产业间联系紧密;④信息化挑战;4、出版产业存在的问题:我国出版产业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不合理,教材教辅比例过大;(2)原创性不足,跟风、重复出版现象严重;(3)出版物参差不齐、粗制品多、近年伪书成灾;(4)出版与发行机构间的诚信危机,市场秩序仍需大力整顿;(5)图书品牌开发不足,社际品牌认知度普遍偏低;(6)行业发展“滞涨”现象凸现;5、出版经营管理定义:出版经营管理是指面向出版业进行的,从事各种出版物的生产销售活动,以及对这一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实施、监控。
宏观管理:政治、经济、行业、文化。
出版属地管理制度
出版属地管理制度一、出版属地管理制度的形成背景出版属地管理制度的形成背景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出版业也开始逐渐走向市场化。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规范出版单位的出版活动,加强对出版市场的监管,出版属地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在过去的管理模式中,国家对所有出版单位统一管理,形成了一种集中式的管理模式。
然而,随着出版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分化,国家统一管理难以有效监管每一个出版单位,因此出版属地管理制度的出现,使地方出版管理部门可以更加及时、有效地监管本地的出版单位,确保出版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二、出版属地管理制度的实施范围出版属地管理制度主要适用于在地方出版管理部门所辖辖区内注册的出版单位。
这些出版单位包括出版社、印刷厂、发行单位等各类出版机构,其出版活动涉及的书籍、期刊、报纸等各类发布物都应受到地方出版管理部门的监管。
同时,对于跨地区的出版单位,地方出版管理部门也应参与对其出版活动的管理。
出版属地管理制度主要侧重于对出版单位的内容审核、版权保护、产业规范等方面的监管,通过加强与本地出版单位的沟通与合作,确保其出版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关注其成果质量和社会效应。
三、出版属地管理制度的管理方式出版属地管理制度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管理出版单位:1.信息登记:出版单位在开展出版活动前,应向地方出版管理部门进行信息登记,并提交相关资料和材料,包括出版单位的注册情况、出版宣传资质等信息。
2.审核审批:地方出版管理部门对出版单位的出版活动进行内容审核和版权审批,确保其出版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保护知识产权。
3.监督检查:地方出版管理部门对出版单位的出版活动进行日常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确保其出版活动合法、规范。
4.政策指导:地方出版管理部门对本地出版单位进行政策宣传和指导,帮助其了解国家出版政策和法规,指导其合理开展出版活动。
五、出版属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出版属地管理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不畅:地方出版管理部门与出版单位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导致监管不到位。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之创新发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之创新发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出
版业高质量发展
方卿;张新新
【期刊名称】《编辑之友》
【年(卷),期】2024()2
【摘要】创新发展是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第一向度。
出版业的创新发展,一是要推动出版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出版治理效能,促进出版治理体系现代化;二是要推动出版运行机制创新,构建文化特色鲜明的现代出版企业制度;三是要推动出版要素集聚创新,提升出版新质生产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产学研用相衔接的出版协同创新体系。
【总页数】8页(P29-35)
【作者】方卿;张新新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0
【相关文献】
1.创新党建工作推动四川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2.学习贯彻新《著作权法》推动新闻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3.高质量推动出版业创新发展
4.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2-出版管理制度gxf
• 我国的出版管理制度:预防制管理模式。
• 问题:上述各种出版管理制度 • 各有利弊,你相较倾向于选择 • 哪种管理制度?为什么?
二、出版行政管理
• 1.出版行政管理是指国家有关行政部门依法对出 版活动进行管理。
• 行政管理决策机构:新闻出版总署 • 新闻出版总署职责: • 1.起草、制定各项新闻出版法律、法规、方针、
• 我国出版单位实行法人制度。
• 1.出版社:指进行图书、图画、杂志,报 纸和电子物品等有版权物品的出版活动的 组织。
•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的出版社从105 家开展到578家,增加4.5倍;报纸从186 种,增加到1938种,增加9.4倍;期刊从 930种,增加到9468种,增加9.2倍;图 书产品从1.5万种增加到24.8万种,增加 15.5倍;印数从35亿册〔张〕增加到 62.93亿册〔张〕,增加0.8倍。
• 4.我国参加的?世界版权公约??伯尔尼保 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等相关的国际条
4.伯尔尼公约
5、出版机构的设立
• 新闻出版机构设立的依据是2001年12月25日国 务院公布的?出版管理条例?。
• 出版单位是指具备国家规定的有关条件,经国 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并履行注册 手续的拥有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 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等出版物出版权的出 版机构。
颠覆宪法政府、侮辱国家元首和领导机构、煽动 叛国和暴乱、泄露国家机密、诽谤他人的出版物。 • 2.不能生产和传播宣传色情、淫秽、暴力,不利 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出版物; • 3.在出版经营活动中要遵守有关的经济法律、法
登记制:现代西方出版管理制度
Ques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出版管理制度3
• 我国出版社尽管只有570家左右,但人数规模最 少的也有50人左右,只要审批批准成立,就不会 由市场竞争淘汰,除非是违法被行政吊销外。
• 存在行业政策保护、行业行政垄断、地方保护主 义
我国行政组织制度结构的利弊
行政组织制度的基本特征,被有些学者概括 为“全能主义政治”,其组织结构是“以 单位制为细胞、以纵向组织为中介的、高 度中央集权的组织体制”,“人、财物首 先是单位或行政组织的私产,然后才在抽 象意义上是整个国家的公产”,这就导致 “许多地方经济的发展是以占用甚至损害 国家或较大地区的整体经济利益为代价 的。”
• 普通法律,《民法》《刑法》、《著作权 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广告法》、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计量法》等
出版行政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
• 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出版管理条例》 等五个条例,它是最重要的行政管理条例
• 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规章 • 地方政府规章,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 法律依据的几个层级
新闻出版总署主要职责包括2:
• 管理中外新闻出版合资合作事宜; • 负责新闻出版和著作权对外交流与合作的
有关工作; • 管理和协调书报刊和电子出版物的进出口
贸易。 • 审核互联网从事出版信息服务的申请,对
互联网出版信息内容实施监督管理。
新闻出版总署主要职责包括3:
• 2001年12月由新闻出版署改名为新闻出版 总署,升为正部级。
• 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是我国国务 院主管新闻出版事业和著作权管理的直属 机构在著作权管理上,以国家版权局名义 对内对外单独行使职权
新闻出版总署主要职责包括1:
• 起草、制订各项新闻出版法律、法规、方 针、政策、管理措施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 查。·制定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规划。
• 审批新建出版机构及各类出版物的出版、 发行、复制、印刷等工作。
出版机构设立的程序、手续
• 新闻出版总署——中央级主管单位——中 央级出版机构;
• 新 闻 出 版 总 署 —— 省 市 直 辖 市 新 闻 出 版 局——地方级主管单位——地方出版机构
• 新增职能:审核互联网从事出版信息服务 的申请,对互联网出版信息内容实施监督 管理。
• 新闻出版总署职能的转变:与直接管理的 出版印刷发行企事业单位脱钩。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出版行 政部门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出版活动监督管理工作。
其中,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设立新闻出 版局,主要职责:参与起草有关出版活动的地方 法规和规章,制定和实施本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出版业发展规划,审核并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出版单位的设立,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的 出版单位、出版物质量、出版物市场进行监督管 理等。
• 严格实行行业准入和许可制度,对生产制作、传 输播映、市场营销等主要环节实施系统管理
• 健全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的领导体制,宣传 业务与经营业务相对独立的组织结构,适应市场 需求、调控有力的经营管理模式。
我国出版管理制度
• 预防制或称为预惩制 • 行政许可审批制
– 出版管理模式—高度政治化行政管理
出版行政部门的构成及职责
• 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新闻出版总署、 公安部门、文化部门、工商管理部门、教 育部门、科技部门等
•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省、自 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的新闻出版局 等
出版管理的主要法律等依据
• 《宪法》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
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出版行政管理的内容1
• 对出版单位的管理;
– 对设立、变更、注销出版单位的管理; – 出版单位的法人制和年检登记制; – 领导岗位持证上岗制度; –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
出版行政管理的内容2
• 对出版单位业务活动的管理;
– 质量管理;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 重大选题的备案制度; – 专项选题的报批制; – 书号、版号、刊号管理; – 样本送交制度。
3、出版管理体制
2009年9月30日星期三
主要内容
• 出版管理体制 • 出版行政管理 • 出版管理条例 • 出版管理案例 • 出版深化改革
我国出版管理体制
• 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调控,党委统一 领导,政府有关部门监督管理,行业管理和属地 管理相互配合,主管主办单位职责明确。
•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对导向、总 量、布局、结构、质量和效益实行宏观调控。
办公场所等。(互联网出版机构300万元) 5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组织机构和符合国家规定的
资格条件的编辑出版 向有关的出版行政部门登记,领取出版许可证, 持出版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领取营业 执照,同时也获得了法人资格,以其全部法人财 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 《出版管理条例》中也规定了法人出版报纸和期 刊而设立的编辑部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 由其主办单位承担。
审批设立出版单位的原则:
• 符合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制定的全国出版 机构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由有关的 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
出版机构设立的条件:
1有明确的办社、办报、办刊宗旨。 2有符合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认定的主办单位及其必
要的上级主管机关。 3有确定的业务范围。 4有必要的物质条件,如3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
变更报刊刊期、注销、年度出版计划备案、专项选 题报批等省级新闻出版局的权力。
出版行政管理概念、根本任务
• 概念: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对出版活动进行 管理的行为;
• 根本任务:保障公民享有出版自由的权利, 保障和规范合法的出版活动,培育和规范 出版物市场,惩处违法出版行为,促进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业的健康繁荣和发展
构成出版行政管理行政法规基本框 架的五个条例
• 《出版管理条例》 • 《印刷业管理条例》 •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 《音像制品管理条例》 • 《著作权实施条例》
出版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
• 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如 • 《期刊管理暂行办法》、 • 《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
大选题备案办法》、 • 《新闻出版保密规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