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呼吸与空气》教学设计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呼吸与空气》教学设计
科学概念:
学习者为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他们通过几年科学课及相关科目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经历和科学学习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对周围的自然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对研究自己的身体是非常感兴趣的,且已经学习了消化器官,很迫切想知道人体其他器官及其作用。
“呼吸”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进行的身体活动,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对空气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学生还没有系统地认识到呼吸的过程以及呼吸的作用。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
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
1、本课开始之前,每个人来做个体验----憋气!等一会儿,我一说开始,大家就用手捏住自己的鼻子,捂住自己的嘴,憋住气,体验一下有什么感觉?我要提醒大家,切不可过度坚持,觉得不舒服了,就马上松开手。
2、谈谈刚才憋气时的感觉。
3、憋气的感觉不好受,在我们憋不住的时候,我们就要干什么?
生:呼吸。
(板书课题《呼吸与空气》)
4、我们为什么要呼吸?我们的呼吸与空气有什么关系呢?
5、教师小结:我们的呼吸意味着生命的存在,没有呼吸就没有生命。
体验憋气并回答问题。
通过游戏学生深切地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过渡引入课题。
学生演示
2
分钟
实践制作
1、师:我们知道呼吸就是吸进来,呼出去,那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一样吗?我们吸进来的是什么气体?呼出去的又是什么?猜一猜,说一说。
概念:空气中的氧气对人的呼吸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内容:研究呼吸与空气的关系,探究人体呼吸的秘密。
学习目标:认识到空气中的氧气对生命有重要意义。能比较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本课所属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上册,所在单元为第四单元《我们的呼吸》。《呼吸与空气》是这个单元的起始课,后面是《呼吸器官》、《保护呼吸器官》。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到空气中的氧气对我们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知道我们在呼吸时,吸进了空气中的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通过用澄清的石灰水做对比实验来检测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加了。分析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不同,进而知道运动后需要氧气的量也会增加。
人教鄂教版(2024秋)三年级上册4.13呼吸器官_教学设计_第二课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呼吸器官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呼吸器官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呼吸器官问题。
4.肺循环:血液在肺内的循环过程,包括肺动脉、肺静脉等血管。
5.呼吸的过程:包括吸气、呼气两个过程,通过呼吸肌的控制实现。
6.呼吸的意义:为身体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身体的生命活动。
7.呼吸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时,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以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8.呼吸与健康的关系: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感冒、肺炎等,会影响呼吸功能,影响身体健康。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人教鄂教版(2024秋)三年级上册”第4.13节“呼吸器官”,具体知识点如下:
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肺等器官。
2.呼吸道的功能: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3.肺的结构和功能: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进行气体交换。肺泡是肺的基本单位,具有薄壁、弹性大的特点,有利于气体交换。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呼吸器官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呼吸器官教学目标和呼吸器官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呼吸器官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呼吸器官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呼吸器官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12呼吸与空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人教鄂教版
-句:空气中的氧气是我们呼吸的主要成分,而氮气则占据了空气的大部分体积。
3.空气污染的危害
-重点知识点:空气污染是由多种污染源引起的,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和吸烟等,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词:污染源、健康危害
-句:空气污染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因此保护空气质量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呼吸与空气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空气组成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呼吸与空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呼吸与空气》这一章节。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呼吸不畅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呼吸与空气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2.探究精神:在实验环节,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和分析数据,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3.合作意识:在讨论环节,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呼吸的作用和空气的组成,培养合作交流、分享观点的能力,提升团队协作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呼吸的作用和空气的组成。
七、内容逻辑关系
三年级【科学(人教版)】呼吸与空气-1教学设计
3.播放视频
4.提问:呼吸前后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发生了什么变化?
5.讲解:科学家经过深入研究,发现我们的人体进行生命活动必须要有氧气的参与,这些氧气就来自于我们呼吸时吸入的空气,氧气在体内参与过生命活动后,最终会转化成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被我们呼出体外。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验人的呼吸作用,认识空气(氧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能用澄清的石灰水做对比实验,检测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加了,初步体验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人体内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生命活动。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分钟
提出和聚焦问题
交流:
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我们为什么要呼吸?我们的呼吸与空气有什么关系呢?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将寻找答案。
2分钟
体验呼吸
1.体验憋气活动
2.分享憋气后的感受
3.分享交流
4.提问:想一想,我们在食物与消化单元中学习过,我们摄取食物是为了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然后排泄出废物,那呼吸呢?
5.小结:憋气时候既不能吸进我们需要的,也不能呼出我们不需要的,所以会很难受。是不是这样呢?科学课我们要有实证意识,要用事实说话,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通过实践研究检验一下。
4分钟
比较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用澄清石灰水实验
1.讨论:吸入的气体是空气,呼出的气体和原来的空气一样吗水的白色物质。
3.设计实验检验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我们可以运用对比实验,取两杯石灰水一杯加入吸入的空气一杯加入呼出的气体,看看石灰水有没有变化。
8.提问:呼吸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一刻不停的在呼吸,如果没有氧气生命就会终止,为了拥有洁净的空气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呼吸与空气科学教案
呼吸与空气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理解呼吸过程中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2. 空气的性质3. 呼吸的基本原理4. 实验操作:观察空气质量变化教学准备:1. 空气质量检测器2. 小型植物3. 装满清水的透明容器4. 鼻夹5. 纸张和剪刀6. 一次性口罩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吸入的空气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关于呼吸和空气的科学知识。
二、空气的组成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空气的组成。
这里有一个小实验,我们可以用这个装满清水的透明容器来展示。
把一片纸浸入水中,取出后晾干,再观察它的颜色。
是不是发现纸片上有了气泡?这就是因为纸片上吸附了空气中的气体。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三、空气的性质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空气的性质。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实验,我们可以用这个空气质量检测器来观察。
打开检测器,我们可以看到它显示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浓度。
通过这个检测器,我们可以了解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以及它对我们的重要性。
四、呼吸的基本原理了解了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我们再来探究一下呼吸的基本原理。
这里有一个小实验,我们可以用这个鼻夹来感受。
戴上鼻夹,试着深呼吸,你会感觉到有些困难。
这是因为我们的鼻腔可以帮助过滤和加湿空气,使得呼吸更加顺畅。
这就是呼吸的基本原理。
五、实验操作:观察空气质量变化最后,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观察空气质量的变化。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一次性口罩和一些小型植物。
首先,我们将小型植物放入一个容器中,然后在旁边放置一个空口罩。
接下来,我们用纸张剪出一个小孔,贴在口罩上。
观察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口罩上的小孔处会出现一些绿植的枝叶,这是因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会释放出氧气,从而影响空气质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一系列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空气的组成、性质以及呼吸的基本原理。
《呼吸与空气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呼吸与空气》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呼吸的过程和重要性,掌握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珍爱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呼吸的过程:呼吸器官、呼吸的作用、呼吸的过程。
2.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比例和性质。
3. 空气的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和对人体的风险。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呼吸器官模型和实验展示,让学生亲身感受呼吸的过程。
2. 合作进修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共同探讨空气的组成和净化方法。
3. 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四、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展示呼吸器官模型,引发学生对呼吸的兴趣。
2. 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呼吸实验,观察呼吸过程中的变化。
3. 总结:让学生总结呼吸的作用和过程,并探讨空气的组成。
4. 拓展: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并提出净化空气的方法。
5. 实践:组织学生设计空气净化实验,检测空气中的污染物质。
五、教学评判1. 教室表现: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环节的表现,评判学生对呼吸和空气的理解水平。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判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作业考核:安置相关作业,检测学生对呼吸和空气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呼吸器官模型和实验器械。
2. 空气净化实验材料和工具。
3. 相关课件和教学参考书籍。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呼吸和空气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环境珍爱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珍爱工作,为建设美丽故里贡献力量。
《呼吸与空气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呼吸与空气》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与依据:《呼吸与空气》是小学自然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介绍了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空气的组成及特性,以及呼吸与空气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程设计方案的实施,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身体呼吸的过程,认识空气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二、设计目标:1. 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特性;3. 了解呼吸与空气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性;4. 提高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5.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6.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三、设计内容:1. 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介绍;2. 空气的成分及特性;3. 呼吸与空气的重要性;4. 环保意识培养;5. 实验和观察活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通过PPT、图表、实物模型等形式介绍呼吸与空气相关知识;2. 实验教学: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提高他们的实验和观察能力;3. 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呼吸与空气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五、设计流程:1. 课前导入: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2. 知识讲解:介绍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空气的成分及特性,呼吸与空气的重要性;3. 实验活动:设计实验项目,进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4. 环保意识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和意识;5.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六、作业要求: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呼吸与空气的知识;2. 写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 思考并写出呼吸与空气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性;5. 完成一项与环保相关的小实验。
七、评价方式:1. 书面作业成绩;2. 实验报告成绩;3. 参与讨论和总结的表现;4. 班内评选优秀作业。
通过此《呼吸与空气》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相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人教鄂教版(2024秋)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
3.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共同讨论和分享对呼吸过程的理解,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演示: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呼吸过程的动画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呼吸的原理和步骤。
2. 教学软件:运用互动式教学软件,引导学生参与呼吸过程的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呼吸实验的设计和观察方法。
难点:
1. 呼吸过程的微观机制和分子水平的变化。
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解决办法:
1. 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模型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呼吸过程的微观机制。
2. 提供实验指导和问题引导,让学生在操作和观察中掌握呼吸实验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呼吸过程的原理。
8. 鼓励学生参观科学展览或进行科学考察,如参观医学博物馆、实地观察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呼吸现象等。
9. 学生可以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如开展呼吸健康讲座、制作健康宣传手册等。
10. 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如结合艺术课程设计呼吸主题的绘画或雕塑作品,结合体育课程研究呼吸与运动的关系等。
七、典型例题讲解
强调呼吸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呼吸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呼吸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包括科普文章、实验指导、呼吸健康相关资料等。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如进行家庭实验观察呼吸过程、了解不同环境下的呼吸变化等。
人教鄂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2 呼吸与空气 教案
12 呼吸与空气◆教学目标1.知道人需要时刻不停的呼吸,知道人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认识到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2.能发现和搜集相关的事实证据,能对活动中所记录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人的呼吸作用,认识空气(氧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用塑料管向石灰水和清水吹气为什么结果不一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个非常熟悉的问题,在研究之前我想请大家猜一个谜语好不好?出示谜语: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在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
【学生】空气(氧气)。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猜得真好。
为什么我们人离不了空气呢?【学生】因为每个人都要呼吸,停止呼吸的话人就会死掉的。
二、讲授新课(一)体验呼吸【教师】呼吸虽然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但我们却很少关注它,下面我们就一起用心体验一下呼吸,好吗?请大家坐端正,闭上眼睛,调整好呼吸,听我口令:吸――呼――吸――呼,能感受到自己的呼吸吗?假如现在不让你呼吸,你感觉可能会怎样?(出示安全警示:①调整好自己的呼吸;②听从老师的口令;③以自己的身体适应为宜,不可逞强坚持,防止发生意外。
)【学生】感受呼吸。
【教师】刚才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大家只是憋了一小会儿时间就感觉那么难受,这说明了什么?【学生】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
(二)比较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教师】通过测量呼吸,大家已经知道了我们的呼吸就是吸进来,呼出去,那你猜一猜我们吸入的和呼出的气体一样吗?【学生】不一样。
【教师】怎么不一样?那我们吸进来的是什么?呼出去的又是什么呢?【学生】进行猜测。
【学生】要想验证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实验是最好的方法。
(出示实验方案分别往两个杯中倒入大半杯澄清的石灰水,向一个杯子中呼气,向子中注入空气)实验记录员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单,2名同学做实验,其余同学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呼吸与空气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呼吸与空气》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同砚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熟识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能力目标:培育同砚观察、试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同砚的动手能力和试验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育同砚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环境的保卫认识,培育同砚的合作精神和团队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难点: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精通呼吸系统与环境的干系。
三、教学内容:1.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肺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的比例和性质。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呼吸系统的模型和实物,引起同砚对呼吸系统的爱好。
2. 探究:组织同砚进行试验,观察植物和动物的呼吸过程,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
3. 讲解:通过讲解PPT和教科书,系统地介绍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4. 实践:组织同砚进行呼吸系统相关的试验,如呼吸频率测定、氧气含量测定等。
5. 谈论:组织同砚谈论呼吸系统与环境的干系,如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等。
6. 总结:引导同砚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同砚对知识点的理解。
7. 作业:安置相关的作业,如整理呼吸系统的知识点、写一篇关于空气污染的文章等。
五、教学评判:1. 教室表现:通过观察同砚的教室表现,评判同砚对知识的精通水平和进修态度。
2. 试验报告:评判同砚的试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鼓舞同砚勇于探究和创新。
3. 作业评定:评判同砚对知识点的理解水平和运用能力,增进同砚的进修爱好和动力。
六、教学资源筹办:1. 试验器械:呼吸频率计、氧气检测仪等。
2. 教学设备:PPT、教科书等。
3. 教学实物:呼吸系统模型、空气成分模型等。
4. 进修资料:呼吸系统相关的教材、文章等。
七、延伸拓展:1. 参观试验室:组织同砚参观医院或试验室,了解呼吸系统的临床应用和探究进展。
小学科学12《呼吸与空气》(教案)
小学科学12《呼吸与空气》(教案)教案【引言】本节课是小学科学教材第十二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涉及到呼吸与空气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呼吸的过程以及空气的组成,培养学生正确的呼吸习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呼吸与空气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呼吸的过程和空气的组成,认识呼吸与空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认识到我们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呼吸的过程和空气的组成;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的呼吸习惯,认识到呼吸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教学用具:投影仪、图片、PPT、水果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通过给学生展示不同地方的空气图片,让学生讨论一下这些地方的空气有什么不同。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呼吸?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3. 教师简要讲解空气的重要性和呼吸的作用。
【Step 2】呼吸与身体(15分钟)1. 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介绍呼吸器官的名称和位置。
2. 利用PPT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呼吸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3. 引导学生讨论:当我们呼吸时,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变化?如何能感受到我们呼出的空气?【Step 3】呼吸与空气(15分钟)1. 通过展示空气的组成图表,向学生介绍空气的成分。
2. 讲解氧气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比例,并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氧气。
3. 让学生观察水果褐变的原因,并引导他们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褐变。
【Step 4】呼吸与健康(10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良好的呼吸习惯对我们身体的好处。
2.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呼吸习惯和如何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
【Step 5】小实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验证呼吸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变化。
2. 小组内的成员可以相互配合,使用吸管和盛有生理盐水的烧杯进行实验。
《呼吸与空气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呼吸与空气》导学案一、导入呼吸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生理活动,而空气是呼吸的必要条件。
本节课我们将进修呼吸与空气的相关知识,探究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空气的组成和特性,以及呼吸与环境的干系。
二、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呼吸系统的结构: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部。
鼻腔和喉部起到过滤、加湿、调节气温的作用,气管和支气管将空气输送到肺部,肺部是呼吸的主要器官。
2. 呼吸系统的功能:呼吸系统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以维持机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通过呼吸,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保持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三、空气的组成和特性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他气体组成。
氧气是呼吸的必需气体,氮气和二氧化碳则起到稀释和调节气体浓度的作用。
2. 空气的特性:空气具有质量、体积、压强和温度等特性。
空气的密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压强也会相应减小。
空气的温度会影响气体的扩散速度和压强,从而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
四、呼吸与环境的干系1. 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空气中的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会对呼吸系统造成风险,引发呼吸道疾病如哮喘、缓性堵塞性肺病等。
因此,保持空气清新,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对呼吸系统健康至关重要。
2. 健康的呼吸习惯:良好的呼吸习惯对维护呼吸系统健康至关重要。
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吸烟、呼吸深呼吸等都是维护呼吸系统健康的方法。
定期进行户外活动也有助于呼吸系统的健康。
五、教室练习1. 请简要描述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
2. 空气中的氧气占比多少?氮气呢?3. 空气的哪些特性会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4. 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有哪些风险?5. 你认为如何保持呼吸系统的健康?六、教室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到空气对呼吸的重要性,以及呼吸与环境的干系。
保持呼吸系统健康,需要我们关注空气质量,培养良好的呼吸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三年级人教鄂教版科学《呼吸与空气》教案
三年级人教鄂教版科学《呼吸与空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呼吸的过程及呼吸与空气的关系。
2.认识到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保护空气、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呼吸的过程以及呼吸与空气的紧密联系。
2.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对呼吸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提问学生: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什么?(呼吸)引出课题“呼吸与空气”。
2.认识呼吸的过程让学生把手放在胸口和腹部,感受呼吸时身体的变化。
讲解呼吸的过程:吸气时,空气通过鼻腔、咽喉、气管等进入肺部;呼气时,肺部的废气排出体外。
可以通过图片或动画展示呼吸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探究呼吸与空气的关系实验一:憋气实验让学生捏住鼻子、闭上嘴巴,尝试憋气,感受憋气时的不舒服。
讨论为什么不能长时间憋气,从而认识到呼吸需要空气。
实验二:空气对呼吸的重要性准备两个透明塑料袋,一个装满新鲜空气,一个尽量排空空气。
让学生分别将头伸进两个塑料袋中,感受呼吸的不同。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空气是呼吸的必要条件。
4.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讨论如果没有空气,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介绍空气的成分以及各成分对生命的作用,如氧气支持呼吸、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等。
强调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空气的意识。
5.保护空气让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行为会污染空气,如汽车尾气排放、工厂废气排放、燃烧垃圾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空气,如减少汽车使用、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
鼓励学生从自己做起,为保护空气贡献一份力量。
6.课堂小结总结呼吸的过程、呼吸与空气的关系以及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
再次强调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7.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宣传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看看有哪些行为会污染空气,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呼吸与空气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019新版)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12 呼吸与空气 示范教案1
12 呼吸与空气◆教学目标1.知道人需要时刻不停的呼吸,知道人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认识到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2.能发现和搜集相关的事实证据,能对活动中所记录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人的呼吸作用,认识空气(氧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用塑料管向石灰水和清水吹气为什么结果不一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个非常熟悉的问题,在研究之前我想请大家猜一个谜语好不好?出示谜语: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在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
【学生】空气(氧气)。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猜得真好。
为什么我们人离不了空气呢?【学生】因为每个人都要呼吸,停止呼吸的话人就会死掉的。
二、讲授新课(一)体验呼吸【教师】呼吸虽然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但我们却很少关注它,下面我们就一起用心体验一下呼吸,好吗?请大家坐端正,闭上眼睛,调整好呼吸,听我口令:吸――呼――吸――呼,能感受到自己的呼吸吗?假如现在不让你呼吸,你感觉可能会怎样?(出示安全警示:①调整好自己的呼吸;②听从老师的口令;③以自己的身体适应为宜,不可逞强坚持,防止发生意外。
)【学生】感受呼吸。
【教师】刚才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大家只是憋了一小会儿时间就感觉那么难受,这说明了什么?【学生】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
(二)比较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教师】通过测量呼吸,大家已经知道了我们的呼吸就是吸进来,呼出去,那你猜一猜我们吸入的和呼出的气体一样吗?【学生】不一样。
【教师】怎么不一样?那我们吸进来的是什么?呼出去的又是什么呢?【学生】进行猜测。
【学生】要想验证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实验是最好的方法。
(出示实验方案分别往两个杯中倒入大半杯澄清的石灰水,向一个杯子中呼气,向子中注入空气)实验记录员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单,2名同学做实验,其余同学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呼吸与空气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呼吸与空气》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使同砚了解呼吸的重要性,理解呼吸的过程和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援助同砚精通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了解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3.引导同砚探究呼吸系统与环境的干系,提高对呼吸系统的保卫认识。
二、教学内容1.呼吸的观点及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空气的组成和性质,空气的净化和利用。
3.呼吸系统与环境的干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3.呼吸系统与环境的干系。
四、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呼吸系统的相关知识,引导同砚理解。
2.试验探究法:设计呼吸系统试验,让同砚亲自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3.谈论沟通法:开展小组谈论,增进同砚思维碰撞,激发进修爱好。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呼吸器官的模型,引发同砚对呼吸系统的好奇。
2.呼吸系统讲解:讲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强调呼吸过程中的重要性。
3.试验探究:设计“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试验,让同砚感受呼吸的过程。
4.空气的组成与性质:讲解空气的组成及其性质,引导同砚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5.呼吸系统与环境: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呼吸系统与环境的干系,引起同砚沉思。
6.小组谈论:分组谈论呼吸系统的保卫方法,提高同砚对环境保卫的认识。
7.教室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同砚对呼吸与空气的理解。
六、作业设计1.阅读理解:要求同砚阅读相关文章,回答问题并进行沉思。
2.试验报告:要求同砚完成试验记录,并撰写试验报告。
3.谈论汇报:要求同砚分组谈论呼吸系统与环境的干系,并进行小组汇报。
4.写作展示:要求同砚写一篇关于呼吸与空气的作文,展示对该主题的理解。
5.课外拓展:鼓舞同砚乐观参与环保活动,拓展对呼吸系统的保卫认识。
七、评判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教室参与、作业完成状况等。
2.试验报告:试验记录的完备性和准确性。
3.谈论汇报:小组谈论的深度和谈论效果的展示。
《呼吸与空气》教案 人教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猜测:氧气
观看实验视频材料
呼吸前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发生了变化。呼吸后氧气的含量减少了,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
和老师一起总结
阅读知识卡片
做下蹲运动
测试运动前后呼吸次数
交流发现:运动后呼吸次数增加
身体运动时需要大量氧气
通过游戏体验人离不开呼吸
感受呼气和吸气,了解呼气和吸气特点
学习
目标
科学观念:
(1)能知道人的呼吸离不开空气
(2)知道我们在呼吸时,吸进了空气中的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
科学思维:
能用检测到的呼吸前后气体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一些数据进行分析。
科学实践:
能用澄清的石灰水做对比实验,检测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加了,初步体验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人体内不能直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察到的生命活动。
责任态度:
认识到空气中的氧气对我们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
(1)能知道人的呼吸离不开空气
(2)知道我们在呼吸时,吸进了空气中的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
难点
能用澄清的石灰水做对比实验,检测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加了,初步体验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人体内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生命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三、运动前后呼吸的变化
①两人一组,轮流进行。
②先测量运动前一分钟呼吸次数。
③然后一人做下蹲运动,一人计时。下蹲运动结束后,马上测量一分钟呼吸次数。
④下蹲运动要连续,不可停歇,时间30秒。
我的一分钟呼吸次数
提问:运动后的呼吸次数为什么会增加了呢?
明确:人在运动时,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比原来要多得多,所以呼吸次数会比原来增加,以摄取更多的氧气来供给能量。
《呼吸与空气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呼吸与空气》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呼吸的过程和呼吸器官的结构,掌握空气的组成和氧气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呼吸的过程,识别呼吸器官,并了解呼吸与空气的相关知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健康的重视认识,懂得珍惜清新的空气资源。
二、教学内容:1. 呼吸的过程2. 呼吸器官的结构3. 空气的组成4. 氧气的重要性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呼吸的过程和呼吸器官的结构2. 难点:空气的组成和氧气的重要性四、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呼吸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实验教学:进行简单的呼吸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的过程。
3. 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讨论空气中氧气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呼吸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呼吸的兴趣。
2. 授课:讲解呼吸的过程和呼吸器官的结构,引导学生认识呼吸系统。
3. 实验:进行呼吸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呼吸的过程。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空气中氧气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对生命的重要性。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呼吸与空气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判:1. 教室表现:观察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实验操作等。
2. 作业:安置呼吸与空气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测验: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呼吸与空气知识的理解水平。
七、拓展延伸: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不同环境下的空气质量。
2.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书籍和文章,让学生深入了解呼吸与空气的知识。
3.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提高学生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
八、教学资源准备:1. 视频资料:准备与呼吸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教室导入。
2. 实验器械:准备呼吸实验所需的器械和材料。
3. 课件:制作呼吸与空气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4. 书籍资料:准备相关的书籍资料,供学生参考进修。
九、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呼吸与空气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呼吸与空气》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呼吸的过程和呼吸器官的结构,掌握呼吸的基本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呼吸器官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对呼吸系统的珍爱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呼吸的过程和呼吸器官的结构。
2. 难点: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和呼吸系统的工作机制。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中学生物》2. 实验器械:显微镜、玻璃片、刀片、盐水、氧气、二氧化碳、水、试管、吸管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呼吸的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呼吸的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进修:讲解呼吸的定义、过程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呼吸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
3. 实验:进行呼吸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呼吸的过程,加深理解。
4. 总结:总结呼吸的过程,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第二课时:呼吸器官的结构1. 复习:复习呼吸的过程,引出呼吸器官的结构。
2. 进修:讲解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肺部、气管、支气管等器官的作用。
3. 实验:通过显微镜观察呼吸器官的结构,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呼吸器官。
4. 总结:总结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强化学生的记忆。
第三课时:气体交换的原理1. 复习:复习呼吸器官的结构,引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 进修:讲解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呼吸过程中的交换原理,让学生理解呼吸系统的工作机制。
3. 实验:进行气体交换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理解。
4. 总结:总结气体交换的原理,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五、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整理呼吸的过程和呼吸器官的结构,并写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 实验报告: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
3. 创意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关于呼吸的展板或模型,展示呼吸的过程和呼吸器官的结构。
六、评判方式:1. 参与度:根据学生的教室表现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进行评判。
人教鄂教版(2024秋)三年级上册4.12呼吸与空气教学设计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对呼吸与空气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
-通过反思总结,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空气与人类生活》:介绍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以及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作用与目的:
-加深学生对呼吸与空气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内容,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呼吸与空气知识点的掌握。
-提供拓展资源:向学生推荐相关科普书籍、网站和视频,鼓励学生深入了解空气质量对生活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理性思维、社会责任感及生命观念。通过学习《呼吸与空气》,使学生能够:
1.科学探究: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研究呼吸现象及其与空气的关系,培养探究精神与动手操作能力。
2.理性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空气的组成、呼吸系统及呼吸作用原理,提高逻辑思维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5.其他资源:
-准备参考资料,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环保政策等,以便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研究。
-与学校图书馆、实验室等相关部门沟通,确保学生能够获取更多学习资源。
6.课前准备:
-教师提前熟悉教材和教学资源,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检查教室内的教学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与实验员沟通,确保实验器材的准备工作。
【巩固练习】(5分钟)
1.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节课是以兴趣促活动,以活动促获得。本课引领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充分的讨论交流。本课利用游戏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产生情境效应,它能有效地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呼吸与运动》在《课标》中属于生命世界中的健康生活领域。
(2)学生准备:
搜集关于空气成分、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科学概念:
1、能知道人的呼吸离不开空气。
2、知道我们在呼吸时,吸进了空气中的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认识到空气中的氧气对我们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3、能用澄清的石灰水做对比实验,检测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加了,初步体验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人体内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生命活动。
4、能用检测到的呼吸前后气体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一些数据进行分析。
科学探究:
1、用澄清的石灰水做对比实验,检测出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初步体验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人体内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生命现象。
2、通过呼吸前后检测到的一些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态度:
1、在实验中能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并在实验过程中如实做好实验记录。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工协作,基本完成实验任务。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能与同学相互交流,并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优秀
良好
及格
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一些实验记录和交流研讨,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也能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能参与一些实验记录,和交流研讨,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研讨活动,能倾听别人的意见。
然而为了我们更好的生存下去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保护森林,保护我们身边的每一片绿色!
学生猜测
呼吸记次数并计算平均呼吸次数。
运动后马上测一分钟呼吸次数,学生记录填表,比较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
观看有关环境保护的图片及视频
学生自测自算,影响更加深刻,同时也能引起学生对进一步探索呼吸的秘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年级学生基本能利用现有的材料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研究方案,但在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上存在一些差距,学生的活动也不能完全自主,需要教师适当地指引,从而使其充分地感受科学探究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探究能力:
三年级的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有了一定的基础,大部分学生会进行仔细观察,在实验前已具备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三年级学生都喜欢实验,兴趣以致有时边做边玩实验无序操作,探究习惯还需加强训练。
评价量表
科学知识: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知道我们在呼吸的时候,吸进了空气中的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空气中的氧气对我们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优秀
良好
及格
能说出人在呼吸时需要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能说明氧气对人的重要意义。
能说出人在呼吸时需要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大致知道呼出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2、实验来证明猜测。
(1)出示资料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课前收集的关于空气成分及氧气、二氧化碳的资料。
师:课件出示相关数据扇形统计图。
(2)动手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小组根据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说出设计实验的依据,教师帮助完善改进。
实验:往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杯中分别注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观察有什么变化?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加的对比实验。
科学态度: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在实验中能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并在实验过程中如实做好实验记录。
优秀
良好
及格
在实验中,小组同学能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并在实验过程中如实做好实验记录。
在实验中,小组同学能分工协作,并能做好实验记录。
生:呼吸。
(板书课题《呼吸与空气》)
4、我们为什么要呼吸?我们的呼吸与空气有什么关系呢?
5、教师小结:我们的呼吸意味着生命的存在,没有呼吸就没有生命。
体验憋气并回答问题。
通过游戏学生深切地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过渡引入课题。
学生演示
2
分钟
实践制作
1、师:我们知道呼吸就是吸进来,呼出去,那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一样吗?我们吸进来的是什么气体?呼出去的又是什么?猜一猜,说一说。
学生情况:
科学概念:
学习者为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他们通过几年科学课及相关科目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经历和科学学习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对周围的自然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对研究自己的身体是非常感兴趣的,且已经学习了消化器官,很迫切想知道人体其他器官及其作用。
“呼吸”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进行的身体活动,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对空气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学生还没有系统地认识到呼吸的过程以及呼吸的作用。
3、对比测量数据,并总结。
动手测量
分析数据
实践验证使学生更加尊重科学。
学生实践
8分钟
拓展
提高
1、活动“运动与呼吸”
师:你知道你平时一分钟呼吸多少次吗?猜猜看?
师:下面每位同学测一测自己一分钟呼吸多少次?连续测三次。记录下每次的次数,求出一分钟呼吸的平均次数。(强调是平静呼吸,不是憋气也不是深呼吸。)
汇报交流。每个小组上台汇报,其它小组补充。
实验后汇报是画龙点睛的过程。小组展示成果,是胜利的喜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
PPT
5
分钟
测量验证
1、指导学生使用“气体传感器”来测量 Nhomakorabea常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和我们“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指导学生使用“气体传感器”来测量正常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和我们“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科学态度:
在实验中能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并在实验过程中如实做好实验记录。能与同学相互交流,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方式:
学生在体验呼吸的活动中,通过憋气,体验空气对人的重要性。
教学手段:
1、“憋气”游戏,激发兴趣,感受空气的重要性。
2、让学生动手收集气体,体验学科学的乐趣。
能说出人呼吸时需要空气。
科学探究: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能用澄清的石灰水进行对比实验,检测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优秀
良好
及格
能设计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加的对比实验,并能解释实验现象。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加的对比实验,并能解释实验现象,并能知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一现象。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本节课本着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而设计,促进全体学生的最佳发展,着眼学生基本素养的全面提高,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面向全体学生,以探究为核心课程具有开放性。积极倡导让学生亲生经历一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生学习打好基础。教学中建立学习目标,激起学习需要。以情境和目标任务来唤起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科学游戏“憋气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游戏更深刻地体会到呼吸对我们的重要性。然后围绕着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动手、动口、动脑,进行各种实践,不断试探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方式。在实践中,老师引导学生明确方向,探究操作活动的线索,在关键问题上给与提示。在研究“人体吸进与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环节中我才用实验法,给学生提供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乐于助人的精神。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获得的结果与过程结合起来,及感受知识结论又理解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3、对比呼出的气体与吸进的气体,认识二氧化碳的含量会变化。
4、利用实物展台展示,激发学生的表达意愿,更有成就感。
5、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6、利用童趣的语言组织学生,使学生乐于接受课堂要求。
技术准备:电脑、展台。
(一)教师准备:
1、教学课件、小奖贴。
2、准备玻璃管、烧杯,澄清的石灰水,注射器等器材。
概念:空气中的氧气对人的呼吸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内容:研究呼吸与空气的关系,探究人体呼吸的秘密。
学习目标:认识到空气中的氧气对生命有重要意义。能比较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本课所属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上册,所在单元为第四单元《我们的呼吸》。《呼吸与空气》是这个单元的起始课,后面是《呼吸器官》、《保护呼吸器官》。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到空气中的氧气对我们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知道我们在呼吸时,吸进了空气中的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通过用澄清的石灰水做对比实验来检测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加了。分析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不同,进而知道运动后需要氧气的量也会增加。
①把相同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别倒入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
②A同学用玻璃管往其中的一杯石灰水中吹气,B同学用注射器向石灰水中注入空气。
③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吹气时用力均匀,不要让石灰水溅在脸上。吸进的空气用注射器注入,可以多注入几下,注意注射器要离开水面后才能吸入空气。)
实验探究:学生选取本小组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填写实验报告。
师:运动后呼吸会改变吗?想不想试试呢?咱们做下蹲运动30秒,大家把凳子放好,老师来记时,一分钟运动开始!
教师总结:人在运动时,需要更多的氧气,所以呼吸次数会比平时增加许多。
2、“氧气会用完吗”
地球上有72亿人口,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地球上所有的动物和植物也在呼吸,呼吸都要消耗氧气,氧气会用完吗?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呼吸和各种燃料的燃烧都要消耗氧气,排除二氧化碳,而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需要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据统计3棵大树一天吸收的二氧化碳约等于一个人一天排出的二氧化碳量所以说,绿色植物是自动空气净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