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平均分(1)

第1课时平均分(1)
第1课时平均分(1)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例1、做一做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的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

准备教科书第7页参观科技馆食物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小朋友正忙着准备食物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物。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食物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小朋友分配食物。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物“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食物,从中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物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三、巩固拓展

1.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联系前面讲的平均分的定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2.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用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数一数,分一分。分好后,同桌讨论一下: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四、课堂小结

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知道了什么叫做平均分,了解了平均分的基本定义,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并知道了生活中很多的的实际问题可以用平均分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学会平均分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好处。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一)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最新小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平均分(1)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例1、做一做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的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 准备教科书第7页参观科技馆食物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小朋友正忙着准备食物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物。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食物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小朋友分配食物。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物“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食物,从中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物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三、巩固拓展 1.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联系前面讲的平均分的定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2.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用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数一数,分一分。分好后,同桌讨论一下: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四、课堂小结 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知道了什么叫做平均分,了解了平均分的基本定义,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并知道了生活中很多的的实际问题可以用平均分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学会平均分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好处。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一)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整数指数幂》精品教案

15.2.3 整数指数幂 第1课时整数指数幂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整数指数幂的意义,能进行有关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探索、类比、归纳、思考等活动过程中,体会由正整数指数幂扩充到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情感态度】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增强数学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教学重点】 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及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当n为正整数时,a n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2)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有哪些? 【教学说明】教师设置问题,师生共同回顾,并一一予以解释,为负整数指数幂做好铺垫. 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 思考一般地,a m中指数m可以是负整数吗?如果可以,那么负整数指数幂a m表示什么? 【教学说明】设置思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试一试计算:a3÷a5(a≠0) 方法一:a3÷a5= 3 5 a a =1/a2; 方法二:a3÷a5=a3-5=a-2.

比较上述两个结论,你有何发现?由此你是否能找出a-m与1/a m的关系呢? 【归纳结论】数学中规定:一般地,当n为正整数时,a-n=1a n(a≠0),即a-n(a ≠0)是a n的倒数. 你有何发现?与同伴交流. 【归纳结论】 a m·a n=a m+n这条性质对于m,n为任意整数情形仍然适用. 思考类似上面的探究过程,在(ab)m=a m·b m,(a m)n=a m·n, a m÷a n=a m-n及(a b )n=a n b n中的指数m、n能否也都可以是正整数、0或负整数呢? 不妨谈谈你的看法并与同伴交流. 【归纳结论】 正整数指数幂的所有运算法则在整数范围内都是成立的. 试一试 【教学说明】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相互交流获得感性认识基础上,设置上述两个问题,第1题较为简单,学生可轻松完成.第2题也有意让学生先自主探索,寻找出结论.教师巡视,然后予以评讲.在评讲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予以解释,让出现问题的同学加深理解.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苏教版认识平均分说课稿

《认识平均分》说课稿 一、教材 (一)、教材分析 《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平均分的认识。学生对“几个几”的已有认识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直接基础,平均分的认识是学习除法的基础,也是认识除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平均分的操作活动,能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充分的感性经验。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现象,而除法运算是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的抽象与概括,认识并学会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逻辑前提。 (二)教学目标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熟背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有关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同时,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以直观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发展不完全,不易理解抽象的概念,虽然日常生活中已有一定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对平均分物品的认识及实践,对于“什么是平均分”、“怎样平均分物品”存在困惑。 鉴于对以上教材、学情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结合《学科课程标准》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具操作,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初步认识 平均分,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在具体活动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平均 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平等意识和谦让意识, 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重点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为了更好的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动手操作是关键。学生在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掌握了平均分的方法后,能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整数指数幂》第1课时导学案

整数指数幂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并能运用它进行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2、通过分式的约分与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方法对比经历探索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的过程,理解性质的合理性。 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正整数指数幂的性质: (1)m a ·n a = (m 、n 是正整数) (2)()m n a = (m 、n 是正整数), (3)(ab )n = (n 是正整数), (4)m a ÷n a = (a≠0,m 、n 是正整数,m>n ), (5)()n a b = (n 是正整数) , (6)a 0 = (a≠0) 【预习导学】预习P18-20 1、计算:5255÷= ;731010÷= 。 一方面:5255÷=35255??= 731010÷=()()1010= 另一方面:5255 ÷=3525155= 731010÷=()()()=1010 则()()==??4310,5 归纳:一般的,规定:())0(≠=?a a n n 是整数,即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n (n 为正整 数)次幂,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一试:=?35 =?22 =?2)2(x 3、思考:当指数引入负指数后,对于1中幂的这些运算法则是否仍然适用? 2a ·5a ?= 251a a =25a a =) (1=3?a )5(2?+=a ,即2a ·5a ?=)(2+a 2a ?·5a ?=2511a a = 71a =)(a )5(2?+?=a ,即2a ?·5a ?=)(2+?a 0a ·5a ?=1×5 1a =5?a )5(0?+=a ,即0a ·5a ?=)()(+a 归纳:当m 、n 是任意整数时,都有m a ·n a = 【精讲点拨】例题、计算 (1)233(2)x y ?? (2)231()3ab ??·3256 a b ?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教材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乘法知识中“几个几”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旨在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学会根据每几个一份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为建立除法的含义积累丰富的经验。 学情分析 认识除法首先要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几个几”,并且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每位学生也都有一些动手操作的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平均分的问题,这些都为学习平均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 2、让学生学习平均分的第一种常见情况: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 3、使学生学习在分一分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磁性实物图片。 学具准备 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五)全课小结,拓展平均分。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1、展示课题,同时播放歌曲《排排坐吃果果》,让学生在歌声中初步感知平均分。 2、故事引入: 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动物们正在举行运动会,刚刚结束的跑步比赛,正在进行颁奖仪式。老虎跑得最快得了第一名,兔子第二,小猴子第三。现在有6个桃子要奖励给他们,你猜它们各分到了几个? (课件展示分法3-2-1) 同学们,你们同意这样的分法吗?(同意) 名次越高,得到的奖励越多,虽然分到的桃子不一样,但大家都心服口服,非常开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分东西的时候可以分的不一样多。通过和后面的比较,有助于学生突破难点。 3、揭示课题: 猴妈妈在森林中也采到了6个桃子,她要分给三个孩子,应该怎样分呢? 你们看!她这样分公平吗?(课件展示(4-1-1) (不公平) 为什么不公平?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对了!他们分到的桃子,有的多,有的少,不一样。只有每个人分的一样多,才是公平的!现在这样分,公平吗?(课件展示(2-2-2) (公平) 总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边说,将课题补充完整。板书课题:平均分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情境,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学习思考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 平均分(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例1、做一做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的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 准备教科书第7页参观科技馆食物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小朋友正忙着准备食物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物。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食物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小朋友分配食物。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物“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食物,从中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物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三、巩固拓展 1.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联系前面讲的平均分的定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2.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用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数一数,分一分。分好后,同桌讨论一下: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四、课堂小结 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知道了什么叫做平均分,了解了平均分的基本定义,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并知道了生活中很多的的实际问题可以用平均分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学会平均分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好处。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一)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整数指数幂

作品编号:97864512358745963001 学校:趣鸟呜市文景镇欧阳家屯小学* 教师:瑰丽艳* 班级:恐龙队参班* 15.2.3整数指数幂 第1课时整数指数幂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吗?由a m÷a n=a m-n,当m

考a m 中当m<0时,a m 表示什么? (4)自学参考提纲: ①a -2= 21 a 是如何得来的? 一方面a 3 ÷a 5 =a 3-5 =a -2 ,另一方面,a3÷a5=35a a =323a a a ?=21 a . ∴a -2= 2 1 a ②当n 是正整数时,a -n = 1n a (n≥1), 即a -n (a≠0)是a n 的倒数. ③试说说当m 分别是正整数、0、负整数时,am 各表示什么意义? 当m 是正整数时,a m 表示m 个a 相乘.当m 是0时,a 0表示一个数的n 次方除以这个数的n 次方,所以特别规定,任何除0以外的实数的0次方都是1. 当m 是负整数时,am 表示|m|个 1 a 相乘. 2.自学: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收集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②差异指导: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和认知方法的指导. (2)生助生:结合实例讨论如何得出a -n=1an (a≠0) 4.强化:

认识平均分(1)

认识平均分(1) 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总课时编号:24 教学内容: 课本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分物体的过程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2.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解决问题,提高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用语言说出来。 自主学习方案: 一、分一分、填一填。 6根小棒分成2堆,可以怎样分? 并把你的分法画出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种分法,每份的根数一样多,都是()根。 二、学一学: 阅读教材第42页。 三、试一试: 把8个桃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四、说一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平均分。 2.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1)○○○○○○() (2)○○○○○○() 五、想一想: 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学习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交流自主学习方案第1题。 提问:6根小棒分成2堆,可以怎样分?

展示交流画出的分法 追问:第几种分法,每份的根数一样多,都是几根?通过课前的学习,我们把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平均分”。(板书课题) 三、交流提升 1.进一步感知“平均分”。 出示例图 提问:图上是将6个桃子怎样分的?你认为这几种分法哪种最公平?为什么? 全班交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小结:每份分3个,也可以说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练习: (1)交流自主学习方案第4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说一说,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出示两幅图: 提问:第二幅图为什么表示平均分?这是把几颗草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颗? 第一幅图为什么不是平均分?怎样改变可以使它变成平均分? 3.动手操作,丰富对“平均分”的认识 课件出示试一试。 把8个桃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1)同桌合作,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汇报:你是怎样分的?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如下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整理 ①○○○○○○○○ ②○○○○○○○○ ③○○○○○○○○ 师:第一种方法是把8个桃,每()个一份,分成了()份。第二种、第三种方法呢? (4)追问:为什么这三组分出的每份个数不同,却都是平均分?(因为它们都是把8个圆片分成每份相等的个数,每一组里每份的个数相同,因此都是平均分。)小结:看物体是否是平均分,要看每份分得是否同样多。 四、巩固拓展 1.课本第43页“试一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课时平均分(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课时平均分〔1〕 第1课时平均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例1、做一做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的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 准备教科书第7页参观科技馆食物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小朋友正忙着准备食物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物.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食物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小朋友分配食物.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物“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食物,从中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物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三、巩固拓展 1.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联系前面讲的平均分的定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2.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用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数一数,分一分.分好后,同桌讨论一下;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四、课堂小结 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知道了什么叫做平均分,了解了平均分的基本定义,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并知道了生活中很多的的实际问题可以用平均分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学会平均分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好处.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一〕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认识平均分教案(公开课)

课题:认识平均分 课型:新授 执教者:苏丽 执教班级:201班 执教时间:2013年10月18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上第42~43页的例题“试一试”以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 题,培养合作意识。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活动的情境中,通过分一分、圈一圈、辩一辩等经历,感受并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使学生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爱数学的情趣和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平均分 教学难点:认识平均分的第一种分法:每几个一份地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记录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同学们,今天苏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字“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分东西,比如:“开学了,老师给同学们分本子,分座位,分小组,学校给同学们分班,在这个”分”字里究竟藏着多少奇妙的数学秘密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出示问题,小组活动,认识平均分。 ①问题:小猴子在树上摘了6个桃子,如果把六个桃子分成2堆,可以怎样分? ②布置小组活动的任务:下面进行小组活动,每人选择一种学具,拿出六个代替六个桃子,讲分的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比赛哪个小组能最安静的完成任务,就可以得到一颗智慧星。 ③自主活动,教师巡视,并及时发现有利于进行教学的信息。 ④宣布活动结束,奖励表现好的小组。 ⑤汇报结果,并填入教师的总表格内。 ⑥观察发现,认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揭示课题:认识平均分) (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想除了可以这样平均分,还可以怎么平均分?) ⑦教材想想做做第1题(辩一辩)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整数指数幂

作品编号:91855558874563331258 学校:元明壮市文银汉镇便家蚕小学* 教师:青稞酒* 班级:飞鸟参班* 15.2.3整数指数幂 第1课时整数指数幂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吗?由a m÷a n=a m-n,当m

考a m 中当m<0时,a m 表示什么? (4)自学参考提纲: ①a -2= 21 a 是如何得来的? 一方面a 3 ÷a 5 =a 3-5 =a -2 ,另一方面,a3÷a5=35a a =323a a a ?=21 a . ∴a -2= 2 1 a ②当n 是正整数时,a -n = 1n a (n≥1), 即a -n (a≠0)是a n 的倒数. ③试说说当m 分别是正整数、0、负整数时,am 各表示什么意义? 当m 是正整数时,a m 表示m 个a 相乘.当m 是0时,a 0表示一个数的n 次方除以这个数的n 次方,所以特别规定,任何除0以外的实数的0次方都是1. 当m 是负整数时,am 表示|m|个 1 a 相乘. 2.自学: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收集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②差异指导: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和认知方法的指导. (2)生助生:结合实例讨论如何得出a -n=1an (a≠0) 4.强化: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8页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6张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一)情境导入,实际操作 把6块糖分成3份,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分一分。 (二)对比分的结果,特殊中认识“平均分” 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 为什么这种分法才是公平的呢? 每份都是2块糖,同样多。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三)提供素材,通过辨析巩固概念 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同学们正在准备食物,你找到平均分了么? (四)联系生活,感悟概念 请你开动脑筋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过平均分吗? 二、动手操作,探讨“平均分”方法 (一)读懂题意,理解“平均分”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你知道了什么?(分什么?平均分成几份?) (二)实际操作,应用“平均分” (1)自己试着分一分。 (2)交流分的结果,边分边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三)交流分法,提升认识“平均分” 三、练习深化“平均分”的理解 (一)辨析练习 1.课本第8页的做一做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2.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 (二)基本练习 (1)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2)如果将这16片枫叶,平均分成2份,每份()片枫叶。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11页练习二,第1~4题。 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二) 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整数指数幂教案

1.3 整数指数幂 1.3.1同底数幂的除法 (第6课时) 教学过程 1 通过探索归纳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2 熟练进行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 3 通过计算机单位的换算,使学生感受数学应用的价值,提高学习学生的热情。 重点、难点: 重 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以及利用该法则进行计算。 难 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 约分:① , ②, ③ 复习约分的方法 2 引入 (1)先介绍计算机硬盘容量单位: 计算机硬盘的容量最小单位为字节,1字节记作1B ,计算机上常用的容量单位有KB ,MB ,GB, 其中: 1KB=B=1024B 1000B, , 23412a b a bc 1n n a a +224 44 x x x --+102≈1010102012222MB KB B B ==?=1010203012222GB MB B B ==?=

(2)提出问题: 小明的爸爸最近买了一台计算机,硬盘容量为40GB ,而10年前买的一台计算机,硬盘的总容量为40MB ,你能算出现在买的这台计算机的硬盘总容量是原来买的那台计算机总容量的多少倍吗? 提醒这里的结果,所以, 如果把数字改为字母:一般地,设a 0,m,n 是正整数,且m>n,则这是什么运 算呢?(同底数的除法) 这节课我们学习-----同底数的除法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你能用语言表达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吗?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2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初步运用 例1 计算:(1)(n 是正整数), 例2 计算:(1) ,(2) , 例3 计算:(1),(2) 练一练 P 16 练习题 1,2 三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30 20 40402,40402GB B MB B =?=?3030201010 202020 402222240222 ??===?103020 22 -=30 302010202222 -==≠?m n a a =m n m n m n n n a a a a a a --?==()()()()()() ()9 5 821 4251,2,3,4n n x x y x y x y x x y ++-?-?()5 3 x x -()4 3 x x --() ()3 46 x x -÷-2 213n n n b b a a +????÷ ? ?????

第1课时《平均分(一)》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课时平均分(一)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7--9页例1、例2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二的第1--4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学习除法,首先必须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课本在例1中“分一分”的情境中,使学生通过3种不同的分物方法,在对比中突出同样多的分法,在直观中认识,抽象出“平均分”的含义;在例2 的学习中,既关注到平均分的方法,同时又关注了通过操作后得到的结果。 (二)核心能力 在“分一分”的活动中,学生经历了“平均分”的过程,既注重动手操作,又注重了用数学语言描述,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培养了数学表达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借助“分一分”的活动,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2.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四)学习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五)学习难点 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结果。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平均分(一)》名师教学课件、《平均分(一)》巩固练习、《平均分(一)》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 (一)课堂设计 1.导入 师:(出示准备出游食品主题图)看,向阳小学二(1)班的同学们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老师和家长们准备了一些食品,你能说一说,都准备了什么?

师:这么多食品,要怎么处理?你有什么建议? 师:把这些食品分给同学们,你有什么分东西的建议呢? 师:请你认真观察,图上的同学们分东西时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借助出游一起分东西的情境,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为引进“平均分”做了铺垫,同时又积累了分东西的经验。】 2.问题探究 (1)平均分的含义 师:把这些糖分成3份,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拿出你的糖果分一分。 学生摆糖果,动手分。 全班交流,学生演示。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都把这6块糖分成了3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分的结果。 出示下图: 师:这3种分法,哪一种最公平? 师:这种分法为什么公平? 师:像这种,每一份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师:你还能把你手中的6块糖果进行平均分吗? 学生动手摆。 师:谁来说一说,你把手中的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块? 学生汇报展示。 师:刚才同学们有的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有3块;有的平均分成了6份,每份有1块。大家判断这两种分法都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师:对比把6块糖进行平均分的三种情况,谁再来完整地说一说,把几块糖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几块? 师:虽然分的的结果不同,但这三种分法都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对,每种分法分得的结果中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整数指数幂

作品编号:15635478925896743 学校:山黄市鹤仙镇那年小学* 教师:戒悟空* 班级:蝶舞伍班* 15.2.3整数指数幂 第1课时整数指数幂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吗?由a m÷a n=a m-n,当m

①a -2= 2 1 a 是如何得来的? 一方面a 3 ÷a 5 =a 3-5 =a -2 ,另一方面,a3÷a5=35a a =323a a a ?=21 a . ∴a -2= 21 a ②当n 是正整数时,a -n = 1n a (n≥1), 即a -n (a≠0)是a n 的倒数. ③试说说当m 分别是正整数、0、负整数时,am 各表示什么意义? 当m 是正整数时,a m 表示m 个a 相乘.当m 是0时,a 0表示一个数的n 次方除以这个数的n 次方,所以特别规定,任何除0以外的实数的0次方都是1. 当m 是负整数时,am 表示|m|个 1 a 相乘. 2.自学: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收集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②差异指导: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和认知方法的指导. (2)生助生:结合实例讨论如何得出a -n=1an (a≠0) 4.强化: (1)当n 为正整数时,a -n = 1n a (a≠0),即a -n (a≠0)是a n 的倒数. (2)a m 的意义(m 为正整数、0、负整数).

认识平均分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平均分 王莹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6页、37页,认识平均分。 教学提示 学生在本单元开始第一次接触除法运算,为了让学生形成平均分的概念,为后面学习表内除法打下基础,教师要结合教材中设定的“小松鼠分松果”的问题,让学生先说一说有哪些分的方法,再提出要使两只小松鼠分得同样多怎么办,充分的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组织不同形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分析能力的锻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动手操作把10个松果从“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 2. 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写出每份的结果,了解“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仪式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花片 学具准备:花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创设情境 师:有一天,小松鼠“跳跳”到大森林里找松果,碰到了熊大熊二,看到它们正吵作一团,原来它们刚刚得到了6罐蜂蜜,他们正争吵着怎样把这些蜂蜜分掉,但是谁也不想少分,熊大说:“你分的不行,还是我来分配!”熊二却丝毫不肯相让,它说:“你分的才不合理,还是按我说的办!”小朋友们,大家猜一猜,它们可能是怎么分的呢? 生1:熊大可能会把这6罐蜂蜜分成2和4,自己分4罐,让熊二分2罐…… 生2:熊二可能会把这6罐蜂蜜分成1和5,自己分5罐,让熊大分1罐…… …… 师:小朋友的猜测都很有道理,熊大熊二吵来吵去,也吵不出一个结果,“跳跳”走上前去,说:“你们别吵了,我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办法,我来帮你们分吧!”当它说完分配的方案后,它们都很满意,高高兴兴的抱着蜂蜜回家了,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跳跳”是怎么分的吗? 生:跳跳把6罐蜂蜜分成3和3,每个分3罐,熊大熊二分到的蜂蜜同样多了,他们就不吵了。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 平均分(一)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约10课时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课题:平均分(一)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1课时

1、练习二第1—4题。 2、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填一填。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 (2)把9个面包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个面包。 (3)把10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个;如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个。 (4)把15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瓶。 (5)有14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有()根小棒。 (6)有10个圆卡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个圆卡片。 (7)有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块。 (8)有15个●,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份。 (9)、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一份是()。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一)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六、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八上《 整数指数幂(第1课时)负整数指数幂练习 (vip专享)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15.2.3 整数指数幂 第1课时 负整数指数幂 要点感知1 一般地,当n 是正整数时,a -n =_____(a ≠0).即a -n (a ≠0)是an 的____. 预习练习1-1 (潍坊中考)计算2-2的结果是( ) A.41 B.2 C.-41 D.4 要点感知2 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当m ,n 均为整数时,(1)a m ·a n =____;(2)(a m )n =____;(3)(ab)n =____. 预习练习2-1 计算(a -1b 2)3的结果是( ) A.a 3b 6 B.a -3b 8 C.-a 3b 6 D.36a b 知识点1 负整数指数幂 1.计算3-1的正确结果为( ) A.3 B.-3 C.31 D.1 2.计算(a 1)-2的正确结果为( ) A.a -2 B.a 2 C.21a D.a 1 3.(曲靖中考)计算: |-2|-(14 )-1+(2-1.414)0+9. 知识点2 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4.计算: (1)6x -2·(2x -2y -1)-3; (2)(-2a -2)3b 2÷2a -8b -3.

5.将(31)-1、(-3)0、(-3)-2这三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 A.(-3)0<(31)-1<(-3)-2 B.(3 1)-1<(-3)0<(-3)-2 C.(-3)-2<(-3)0<(31)-1 D.(-3)0<(-3)-2<(31)-1 6.计算x 3y(x -1y)-2的结果为( ) A.y x 5 B.5x y C.25 x y D.25 y x 7.计算: (1)(a -3b)2·(a -2b)-3; (2)(2m 2n -3)-2·(-mn 2)3÷(m -3n)2. 8.计算: (-1 2)-1-12+(1-2)0-︱3-2︱. 9.已知式子(x -1) -1 2x -3+(x -2)0有意义,求x 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要点感知1 n a 1 倒数 预习练习1-1 A 要点感知2 a m+n a mn a n b n 预习练习2-1 D 当堂训练 1.C 2.B 3.原式=2. 4.(1)原式=3443 y x .(2)原式=-4a 2b 5. 课后作业 5.C 6.A 7.(1)原式=b 1.(2)原式=-41m 5n 10 . 8.-3- 3. 9.x ≠32且x≠2且x≠1.

第1课时平均分(1)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例1、做一做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的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 准备教科书第7页参观科技馆食物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小朋友正忙着准备食物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物。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食物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小朋友分配食物。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物“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食物,从中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物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三、巩固拓展 1.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联系前面讲的平均分的定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2.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用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数一数,分一分。分好后,同桌讨论一下: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四、课堂小结 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知道了什么叫做平均分,了解了平均分的基本定义,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并知道了生活中很多的的实际问题可以用平均分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学会平均分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好处。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一)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整数指数幂

作品编号:8712358496587631697458912354698 学 校: 朱于南市格龟起镇安绸小学* 教 师: 绩安又* 班 级: 可汗自壹班* 15.2.3整数指数幂 第1课时 整数指数幂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吗?由a m ÷a n =a m -n ,当m

一方面a 3÷a 5=a 3-5 =a -2 ,另一方面,a3÷a5=35a a =323a a a ?=21 a . ∴a -2= 2 1 a ②当n 是正整数时,a -n = 1n a (n≥1), 即a -n (a≠0)是a n 的倒数. ③试说说当m 分别是正整数、0、负整数时,am 各表示什么意义? 当m 是正整数时,a m 表示m 个a 相乘.当m 是0时,a 0表示一个数的n 次方除以这个数的n 次方,所以特别规定,任何除0以外的实数的0次方都是1. 当m 是负整数时,am 表示|m|个 1 a 相乘. 2.自学: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收集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②差异指导: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和认知方法的指导. (2)生助生:结合实例讨论如何得出a -n=1an (a≠0) 4.强化: (1)当n 为正整数时,a -n = 1n a (a≠0),即a -n (a≠0)是a n 的倒数. (2)a m 的意义(m 为正整数、0、负整数). (3)口答:4-1= 14 (14 )-1=4 (-14 )2= 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