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汉乐府《长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合集下载

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原文译文赏析《长歌行》两汉:佚名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

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注释】长歌行:汉乐府曲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

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

”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句:阳是温和。

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百川:大河流。

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徒:白白地。

【赏析】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

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

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长歌行》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_1.doc

《长歌行》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_1.doc

《长歌行》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一、《长歌行》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长歌行》原文翻译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三、《长歌行》作者介绍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

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

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

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

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

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

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

“千磨万击”、“东南西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

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长歌行》原文及译文

《长歌行》原文及译文

《长歌行》原文及译文《长歌行》是一首经典的汉乐府诗,咱们一起来瞅瞅它的原文和译文哈。

原文是: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呢,大概是这样: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常常害怕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说到这首诗啊,我想起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

有一次,我去一个朋友家做客。

朋友家的小孩正在读小学,那天老师刚好布置了背诵《长歌行》的作业。

这孩子呢,愁眉苦脸地坐在书桌前,嘴里念念有词,可就是背不下来。

朋友在旁边干着急,一会儿说“你要理解意思再背”,一会儿又说“专心点,别走神”。

我走过去,跟孩子说:“别着急,咱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

你看啊,这‘青青园中葵’,就像是你在学校的小花园里看到的那些向日葵,早上还挂着亮晶晶的露珠呢。

‘阳春布德泽’,就好像春天的阳光温暖地照在大地上,让所有的东西都变得美美的。

” 孩子听着听着,眼睛亮了起来,好像真的看到了那些画面。

然后我又接着说:“你想想,要是秋天来了,那些漂亮的向日葵会不会就不好看啦?就像诗里说的‘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还有啊,那些河流一直往东流,它们能再回来吗?就像咱们的时间,过去了就回不来啦。

所以啊,小朋友现在得努力学习,不然长大了会后悔的哟。

” 孩子听了,点了点头,好像明白了什么,没过多久,还真就把这首诗给背下来了。

其实啊,这首《长歌行》虽然简单,但是蕴含的道理可不简单。

它就像是一个亲切的长辈,在耳边轻轻叮嘱我们:要珍惜时光,趁着年轻好好努力。

就像园中的葵菜,在春天里尽情生长,吸收阳光雨露。

要是错过了这个好时候,等到秋天来了,想再努力也来不及啦。

咱们每个人的人生也是这样,小时候就像春天,充满了希望和机会。

《长歌行》古诗全文

《长歌行》古诗全文

长歌行
【作者】汉乐府【朝代】汉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注释
(1)长歌行:汉乐府曲题。

这首选自《乐府诗集》卷三
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2)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

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

”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3)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4)”阳春“句:阳是温和。

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5)秋节:秋季。

(6)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7)百川:大河流。

(8)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9)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徒:白白地。

《长歌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长歌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长歌行》原文及翻译赏析《长歌行》是一首经典的汉乐府诗,原文是这样的:“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咱们先来说说这开头的“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想象一下,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你走进一个种满了向日葵的园子。

那些向日葵啊,叶子绿油油的,精神抖擞。

叶子上的露水呢,晶莹剔透,就等着太阳出来把它们晒干。

这画面是不是特别美?就好像我们小时候,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等待着成长的机会。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天的阳光温暖又柔和,把恩惠洒向大地,世间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这让我想起了每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去郊游的时候。

大家一起在草地上奔跑、欢笑,感受着春风的轻抚,看着周围的花草树木都在努力生长,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希望。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诗人总是担心秋天的到来,因为到了那个时候,花朵会凋谢,叶子会枯黄。

这就像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会担心时间过得太快,还没来得及掌握好知识,考试就来了。

再看“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所有的河流都向东流入大海,可它们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这就好比我们的时间,一旦流逝,就再也回不来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拖延着不去写作业,结果玩着玩着一天就过去了,晚上才开始着急,可时间已经回不去了,那次的教训让我刻骨铭心。

最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可是整首诗的精髓啊!年轻的时候如果不努力学习、工作,到老了只能白白地悲伤后悔。

我有个邻居大哥,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长大了找不到好工作,现在只能干些又累钱又少的活儿,每次看到他唉声叹气的样子,我就更加明白这首诗的含义了。

咱们来翻译一下这首诗: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晒干。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长歌行古诗诗意赏析

长歌行古诗诗意赏析

长歌行古诗诗意赏析长歌行古诗诗意赏析《长歌行》是一首中国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歌行古诗诗意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长歌行古诗诗意赏析1长歌行作者:乐府诗集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的百川:河流。

译文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百草道理。

大自然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长歌行古诗诗意赏析2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古诗赏析: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本诗托物起兴,通过清晨葵菜上晶莹的露珠太阳出来就会被晒干,春天的繁华美景到了秋天就会衰败凋零,千万条江河东流到海一去不返等大自然中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说明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不再,年华易逝,因而劝导人们要珍惜少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长歌行汉乐府的古诗诗意

长歌行汉乐府的古诗诗意

长歌行汉乐府的古诗诗意长歌行汉乐府的古诗诗意《长歌行》是一首中国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长歌行汉乐府古诗诗意。

欢迎阅读及参考!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1)长歌行:汉乐府曲题。

这首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2)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

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

”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3)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4)”阳春“句:阳是温和。

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5)秋节:秋季。

(6)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7)百川:大河流。

(8)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9)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徒:白白地。

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诗意中心思想:这首诗是触景生情之作,表达了诗人劝导世人要珍惜人生,不要虚度光阴之情。

赏析本诗的前六句,揭示出春荣秋枯这个自然规律。

这六句诗,主要写自然界植物花草的荣枯变化,以托物起兴的方法,为过度到珍惜时光作铺垫。

汉乐府《长歌行》原文及赏析

汉乐府《长歌行》原文及赏析

汉乐府《长歌行》原文及赏析汉乐府《长歌行》原文及赏析《长歌行》是汉代乐府诗的代表作之一,又称《大风歌》、《文献歌》、《大风歌》等。

全诗出自李广之手,共五百余字,描写了汉武帝时期北边的战争局势和战争中人民的疾苦,是中国文化史上极为重要的诗歌之一。

本文将对《长歌行》的原文及其赏析进行介绍。

《长歌行》原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突骑射残阳,单于挥神雕。

三千弦下揭伤心,离愁别恨如春云。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原。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长歌行》的首段描写了青海、暗雪山等自然景观,表现出辽阔的北方大地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孤城遥望玉门关,暗示了汉代北方战争的严峻形势。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反映了当时北方胡族的强大实力和汉朝作战的艰难困苦。

第二段开始描写战争中的血腥场面。

突骑射残阳,单于挥神雕,刻画出悲壮的战争场面。

三千弦下揭伤心,离愁别恨如春云,展现了民间深深的爱国情感和士兵们在战争中的心理状态。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通过羌笛和春风的比拟,表达了人民对和平、对家园的渴望。

第三段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原”为切入点,表现了对战争胜利和希望的信心。

最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诗人本人的言论,表达了对国家文化和人才的重视。

总的来看,《长歌行》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战争中人民的疾苦和希望。

它不仅有诗人的个人情感,更融入了社会、民族、文化等因素,正是因为如此,它能够成为汉乐府的代表作,流传至今。

在赏析《长歌行》的时候,我们必须注意到李广诗歌中所抒发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名士,他的诗歌反映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感,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作者文化认同的体现。

因此,我们读这首诗时,必须深入到文化的背景之中,才能真正理解它的精神内核。

从文化语境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李广在《长歌行》中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一部分内涵,如强调德行、爱国、奉正直等。

《长歌行》原文、译文及注释

《长歌行》原文、译文及注释

《长歌行》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佚名《长歌行》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

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

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此诗是汉乐府诗的一首。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原文:长歌行两汉-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对照翻译: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注释:长歌行:汉乐府曲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

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

”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句:阳是温和。

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百川:大河流。

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长歌行》原文翻译赏析

《长歌行》原文翻译赏析

长歌行(节录)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1.青青:植物生长得旺盛时颜色。

2.晞(xī):晒干。

3.阳春:暖和的春天。

4.德泽:恩惠。

5.秋节:秋季。

6.焜(kūn)黄:枯黄色。

7.华:同“花”。

8.老大:年老。

9.徒:徒然。

【今译】河水滔滔流向东海,怎么可能再往回流呢?少壮年华不努力有所作为,待到年纪老时,就是懊悔悲伤也没有用。

【赏析】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

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是一副多么生机盎然的图画。

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与人间春光和恩泽。

诗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纸背,随即又抒发了悲壮的情绪。

“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

接着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

最后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两首中的第一首。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

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长歌行的意思古诗翻译

长歌行的意思古诗翻译

长歌行的意思古诗翻译
长歌行的古诗原文如下:
长歌行
作者: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的古诗意思翻译如下:
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长歌行·汉乐府原文、翻译及赏析

长歌行·汉乐府原文、翻译及赏析

长歌行·汉乐府原文、翻译及赏析长歌行·汉乐府原文、翻译及赏析《长歌行》是一首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长歌行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的阅读。

长歌行·汉乐府汉朝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

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长歌行》注释长歌行:汉乐府曲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

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

”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句:阳是温和。

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百川:大河流。

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徒:白白地。

《长歌行》赏析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

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

《长歌行》原文及译文

《长歌行》原文及译文

《长歌行》原文及译文《长歌行》是一首经典的汉乐府诗歌,咱们一起来瞅瞅原文和译文哈。

原文是这样滴: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可其中的意思,咱们也得好好琢磨琢磨。

下面是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常害怕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我还记得我当年教这诗的时候,有个小同学特别有意思。

那孩子呀,上课的时候瞪着大眼睛,一脸认真地听我讲。

讲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时候,他突然举手问我:“老师,那要是我现在努力了,以后是不是就不会伤悲啦?”我一听,乐了,这小家伙还挺会思考。

我就告诉他:“那当然啦,只要你现在好好努力,以后就能有很多选择,不会后悔当初没好好学。

”其实咱们想想,这诗多实在呀!就像咱们的生活,春天就像是咱们的年少时光,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要是在这时候不好好努力生长,就像那园中的葵菜,等到秋天来了,可就来不及啦。

比如说我有个朋友,小时候学习可好了,但是后来贪玩,不认真了。

结果长大了,找工作的时候因为学历不够,好工作都轮不到他。

他就特别后悔,跟我说:“要是当年能像《长歌行》里说的那样,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现在也不至于这么难。

”再看看那些成功的人,很多都是从小就知道努力,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就像那些运动员,从小就刻苦训练,才有机会在赛场上为国争光。

所以呀,咱们可得好好记住这首《长歌行》,时刻提醒自己,趁着年轻,多努力,别等到老了才来后悔。

就像那百川,一直向东流,一去不复返,时光也是这样,溜走了就再也回不来啦。

咱们要抓住现在的好时光,让自己的人生闪闪发光,可别到最后只剩下伤悲哟!。

《长歌行》原文及赏析

《长歌行》原文及赏析

《长歌行》原文及赏析《长歌行》是一首经典的汉乐府诗,咱们一起来瞅瞅它的原文和赏析。

原文是:“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首诗开头就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园子里的葵菜长得郁郁葱葱,那叶子上的朝露正等着太阳把它晒干呢。

这就好像咱们小时候,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有着无限的可能。

就像我小时候,有一次参加学校的绘画比赛,我特别认真地准备,每天都早早起来画几笔,感觉自己就像那正等着阳光照耀的朝露,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温暖的春天把希望和恩泽散布给大地,世间万物都闪耀着光芒。

这让我想起春天出去郊游的时候,看到漫山遍野的花朵绽放,树木吐出嫩绿的新芽,那场面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感受到大自然无尽的生命力。

可是呢,诗人又说“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总是担心秋天一到,花朵和叶子就会枯黄衰败。

这就像咱们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担心美好的时光匆匆而过。

比如说,考试前没好好复习,心里就会忐忑,怕成绩不好,那种担心的感觉就和诗里的情绪有点像。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千万条河流都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呢?这就像咱们度过的每一天,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啦。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约好了一起出去玩,结果因为我临时有事没去成,后来再想找个同样的机会,却怎么也凑不到一块儿了,就像这流走的河水,一去不复返。

最后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简直是灵魂拷问啊!年轻的时候要是不努力,到老了只能白白地伤心后悔。

这让我想起身边的一个例子,有个叔叔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工作,整天混日子,现在年纪大了,找工作困难,生活也过得紧巴巴的,后悔得不行。

整首诗以景寄情,从园中的葵菜到春天的万物,再到秋天的衰败,以及一去不复返的河流,最后归结到要珍惜时光努力奋进,真是层层递进,引人深思。

它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告诉咱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时光宝贵,千万别浪费,要趁着年轻好好努力,要不然等到老了,只能空留遗憾。

《长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长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长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长歌行(节录)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1.青青:植物生长得旺盛时颜色。

2.晞(xī):晒干。

3.阳春:暖和的春天。

4.德泽:恩惠。

5.秋节:秋季。

6.焜(kūn)黄:枯黄色。

7.华:同“花”。

8.老大:年老。

9.徒:徒然。

译文河水滔滔流向东海,怎么可能再往回流呢?少壮年华不努力有所作为,待到年纪老时,就是懊悔悲伤也没有用。

古诗赏析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

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是一副多么生机盎然的图画。

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与人间春光和恩泽。

诗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纸背,随即又抒发了悲壮的情绪。

“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

接着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

最后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两首中的第一首。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

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小升初考试时,可以做复习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长歌行》全诗译文及古诗词赏析

《长歌行》全诗译文及古诗词赏析

《长歌行》全诗译文及古诗词赏析《长歌行》全诗译文及古诗词赏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做过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就是根据诗词内容,找出其中的意象,体会其中意境,分析作者真正想要书法的感情。

相信很多人对古诗词鉴赏都是一知半解,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长歌行》全诗译文及古诗词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长歌行》陆游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钜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注释1、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2、安期生:传说是秦始皇时的仙人。

3、犹当:应当。

表愿望。

4、李西平:唐朝名将李晟(成)因平定叛乱有功,封为西平王。

5、枭(xiāo):杀。

6、旧京:指唐朝京城长安。

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六月,李晟从叛将朱泚手中收复长安城。

7、种种:头发短的样子。

8、来无情:无情地生长。

9、成都:今在四川省成都市。

陆游时在成都,寄寓在多福院。

10、岂其:难道。

表反诘。

11、寒螿(jiāng):寒蝉。

似蝉,体较小。

12、市桥:桥名,在成都石牛门。

13、磊落:酒瓶堆叠的样子。

14、哀丝豪竹:指悲壮的音乐。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5、剧饮:放量喝酒。

16、钜野:古代大泽名。

旧址在今山东钜野县附近,临近黄河。

17、顿:立刻。

18、匣:剑鞘。

19、宝剑夜有声:这是表示壮志难酬的不平之鸣。

20、何当:哪时能够。

21、凯旋:胜利归来。

22、飞狐城:在今河北省涞源县。

当时被金人侵占。

译文一个人活在世上,就算没法做个安期生那样的仙人,喝醉了,在东海里骑着鲸鱼玩耍游荡;也该做个李西平那样的名将,带兵杀敌,收复沦陷的国土与首都长安。

可怜我,什么功名也没建立,年龄却已老大,白发萧骚;傍晚躺在这成都的古庙,眼见着落日的余晖,装点这僧房的纱窗。

长歌行诗词鉴赏

长歌行诗词鉴赏

长歌行诗词鉴赏长歌行诗词鉴赏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相信大家都会接触到古诗词鉴赏吧,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关于长歌行诗词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长歌行诗词鉴赏 1长歌行作者:汉无名氏朝代:汉代体裁: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原文赏析本诗选自《乐府诗集》乐府原是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门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歌谣和文人的诗来配乐曲,以备朝廷祭祀和宴会时演奏。

后来把乐府搜集、整理、保存的诗歌叫做“乐府”。

它也就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新诗体。

以民歌俗曲为主的乐府诗,常见的有“歌”、“行”、“吟”、“曲”、等形式。

本诗属于歌形体,歌形体形式自由,多用五言、七言或杂言,富于变化。

1、四时的变化,万物的盛衰各有其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园中青葵,一片青翠,金黄的花儿饱沾朝露,正期待着日光把它晒干。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红日升起,阳光散布恩惠,把温暖无私地施舍给万物。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秋天将至,花儿凋谢,草木枯黄的衰败景象怎能不让人忧虑、担心呢?从春天的生机盎然到秋天的萧条冷落,寓意人生也是如此,告戒人们要趁着青春年少的大好时光努力奋斗。

2、劝勉人们要及时努力,不可蹉跎岁月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所有的河流都向东直奔大海,什么时候才再向西流回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如果少壮时代不发奋图强,那么年老力衰时,悲伤悔恨也来不及了。

本诗造语平淡,但细加体味就会觉得意味深长。

诗句不多,感染力却极强。

诗的主旨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赤裸裸地推出,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长歌行诗词鉴赏 2长歌行(节录)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长歌行汉乐府的译文与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的译文与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的译文与注释好的,以下是根据你的要求生成的内容:《长歌行》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它讲述了时间的宝贵和生命的短暂,鼓励人们要珍惜时光,努力奋斗。

下面是这首诗的译文和注释: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注释:1. 长歌行:汉乐府曲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2. 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

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

”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3. 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4. ”阳春“句:阳是温和。

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5. 秋节:秋季。

6.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7. 百川:大河流。

8. 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9. 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徒:白白地。

这首诗的意思是,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变化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鼓励人们要珍惜时光,努力奋斗,不要等到年老才后悔莫及。

《长歌行》译文注释及赏析

《长歌行》译文注释及赏析

《长歌行》译文注释及赏析李白这首《长歌行》深受同题古辞的影响。

长歌行古辞或写及时建功立业,不要老大伤悲;或写游仙服药,延年长寿;或写游子思乡,感伤人命短促。

长歌行唐代:李白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译文及注释译文桃李花得日而开,花朵缤纷,装点新春。

东风已经复苏万物,草木皆似欣欣欲语。

枯枝上发出了美丽的新叶,涸流中也清泉汩汩,一片生机。

造化运转着天地,太阳乘着日车不停地飞奔。

如果不早立功名,史籍怎能写上您的名字?桃李须待春天,但谁能使春日永驻不逝?时不我待,富贵与神仙两者皆会错肩而过。

金石之坚尚会销蚀殆尽,风霜日月之下,没有长存不逝的东西。

我深深地畏俱日月如梭而逝,因此才欢歌纵酒,强以为欢。

就像是秋天寒霜下的蒲柳,倏忽之间,老之将至,身已衰矣!注释长歌行:乐府旧题。

《乐府诗集》卷三十列于《相和歌辞·平调曲》,属乐府相和歌平调七曲之一。

题解云:《乐府解题》曰:“古辞云‘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

”魏改奏文帝所赋曲“西山一何高”,言仙道茫茫不可识,如王乔、赤松,皆空言虚词,迂怪难言,当观圣道而已。

若陆机“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则复言人运短促,当乘间长歌,与古文合也。

《长歌行》古曲今不传,惟留歌辞近十首,李白这首为其中之一。

待:一作“得”。

荣华:草木茂盛、开花。

《荀子·王制》:“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

”东风:春风。

李白《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

”百物:犹万物。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脩之。

”“枯枝”句:谓枯枝生新叶,皆可爱也。

羲(xī)和: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长歌行注释加译文

长歌行注释加译文

长歌行注释加译文
《长歌行》是一首汉代的乐府民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寓意。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园中的葵菜长得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这就好像我们小时候,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等待着成长的机会,不是吗?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春天把希望的光辉普洒大地,世间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这多像老师给予我们知识和关爱,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明亮又美好呀!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常常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飘落百草也凋零。

这不就像我们害怕失去美好的时光,害怕失去那些快乐的瞬间吗?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呢?这就好比我们的时间,一旦流逝,怎么可能再回来呢?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只能白白地悲伤后悔。

想想看,如果我们现在不努力学习,将来长大了,面对各种机会却没有能力抓住,那该多痛苦啊!
整首诗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和宝贵。

园中的葵菜从生机勃勃到秋天的凋零,就像我们的人生从青春年少到暮年衰老。

河流奔腾不息,一去不返,就如同时间匆匆流逝,无法挽回。

我们就像春天里的花朵,有着最美好的时光去成长和绽放。

如果在这时候不努力吸收阳光雨露,不努力学习知识和本领,等到秋天来临,我们能收获什么呢?难道要等到白发苍苍才后悔当初没有努力吗?
所以呀,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时光,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让自己的人生像春天一样充满希望和光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乐府《长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作品简介]
汉乐府“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

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

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

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

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

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

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

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崔”。

百川:无数条江河。

川,河流。

徒:徒然,白白地。

[译文]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
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
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
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
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
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

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

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

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

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

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

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