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跷跷板效应
试论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跷跷板”效应
试论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跷跷板”效应一、背景介绍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两大核心市场。
股票市场主要是以股票作为交易标的进行投资,而债券市场则是以债券作为交易标的进行投资。
这两个市场划分的标准不同,但它们在投资方面有很强的对比和互补性。
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常常会出现“跷跷板”效应,即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二、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特点1.股票市场股票市场指的是股票交易市场,主要特点有:•高风险高收益。
股票市场的波动风险较大,但如果选择正确,其收益也很高。
•投资周期长。
由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较大,投资者需要长期持有股票才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市场交易量大。
股票市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每天都有大量资金在市场中流动。
•具有投票权。
股票持有者可以参与股东大会的决策,对企业的经营进行干预。
2.债券市场债券市场指的是债券交易市场,主要特点有:•低风险低收益。
债券市场的波动性较小,收益也相对较低。
•投资周期短。
债券的持有期限较短,风险相对较小。
•市场交易量相对较小。
债券市场的交易量相对较小。
•无投票权。
债券持有者没有干预企业经营的权利。
三、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跷跷板”效应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虽然本质不同,但在市场运行过程中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这种关系被称为“跷跷板”效应。
具体表现为:•股市与债市之间是互补的,也就是说,如果股票市场上升,那么债券市场就往往下跌。
•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之间的“跷跷板”效应并非总是如此明显,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政策、利率、经济基本面等。
“跷跷板”效应的原因如下:•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达人分别有所不同,导致在基金和交易者之间的交错影响。
•债券市场的交易量相对较小,其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全球性事件和其他重大因素的影响可以导致负相关程度的改变。
四、如何应对“跷跷板”效应“跷跷板”效应在实际的投资操作中有很大的影响。
投资者需要在两个市场之间取得平衡,才能更好地实现资产的收益。
证券市场论文关于证券市场论文-浅谈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跷跷板”效应
证券市场论文关于证券市场论文-浅谈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跷跷板”效应摘要:本文首先对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指数每日收盘价数据进行对数处理且将所选数据时间分为整体时间段和6个子阶段,进行数据基本量描述;然后,对股票市场指数和债券市场指数进行相关性检验,进而得出结论,分析两者的“跷跷板”效应。
关键词: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翘翘板效应一、引言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作为资本市场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在社会资源的配置、预算收支的调节、货币政策的推行以及宏观经济的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能够缓解社会经济中某一时期货币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为闲散的资金开辟一条新的出路,既有利于保持资本市场自身的流动性,又有利于稳定实体经济中物价的平稳波动。
二、中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相关关系概述我国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自上世纪80年代相继恢复以来,历经了近30年的发展与变革,其体系已相对完善,品种也日益丰富,市场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所以,对于资本市场现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甚至发现规律,以便能更好地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着更好、更健康和更加稳定地发展,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金融发展水平和国家的信用水平,虽然两者在法律内涵、产权形式上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为参照、相互促进的。
从股票市场的角度看,只有当其不断地完善与良性地发展才会吸引新的和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对上市企业进行更多的投资和更为广泛的监督:企业的所有者,也就是股票持有者投入的增加,包括所有者的精力、财力等各方面的投入,才能使企业产出更多的产品,获得更多的利润。
随着企业的不断强大,其信用水平才能不断地提高。
当债券市场对企业信用评级提高时,才能促进更多的投资者愿意与其建立债权债务关系,进而促进债券市场的优化升级和不断扩大。
从债券市场的角度看,一个强大的债券市场无论是对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来说,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提供了直接的融资渠道,不仅在降低银行风险的同时提高了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壮大了企业的实力;还进一步为股票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大环境,为股市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优秀企业,促进了股票市场的良性发展。
股债跷跷板效应的理解
股债跷跷板效应的理解摘要:一、股债跷跷板效应的概念1.股债跷跷板效应的定义2.股债跷跷板效应的起源和发展二、股债跷跷板效应的原因1.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变化2.市场流动性的影响3.政策调整和经济周期的影响三、股债跷跷板效应的表现1.股市和债市的相互替代2.跷跷板效应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具体表现四、股债跷跷板效应的应对策略1.投资者如何利用跷跷板效应进行资产配置2.政策制定者如何应对跷跷板效应带来的风险正文:股债跷跷板效应的理解在金融市场上,股债跷跷板效应是一个经常出现的现象,它指的是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之间在收益和风险方面的相互替代。
本文将对股债跷跷板效应的概念、原因、表现和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一、股债跷跷板效应的概念股债跷跷板效应是指在金融市场上,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之间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当股市表现较好时,投资者会将资金从债市转移到股市,导致债市收益下降;反之,当债市表现较好时,投资者会将资金从股市转移到债市,导致股市收益下降。
这种现象就像一个跷跷板,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在收益和风险之间来回切换。
二、股债跷跷板效应的原因1.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变化:投资者在面对不同的市场环境时,会调整自己的风险偏好。
当股市表现较好时,投资者更愿意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因此会将资金投向股市;反之,当债市表现较好时,投资者更愿意承担低风险,追求稳定收益,因此会将资金投向债市。
2.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市场流动性是影响股债跷跷板效应的重要因素。
当市场流动性充裕时,投资者更容易将资金从债市转移到股市,从而推高股市收益;反之,当市场流动性紧张时,投资者更难将资金从债市转移到股市,股市收益可能下降。
3.政策调整和经济周期的影响:政府政策和宏观经济状况也会对股债跷跷板效应产生影响。
例如,央行降息可能导致债券市场收益下降,从而使投资者将资金投向股市;反之,央行加息可能导致股市收益下降,从而使投资者将资金投向债市。
三、股债跷跷板效应的表现1.股市和债市的相互替代:在股债跷跷板效应的作用下,股市和债市之间会出现收益的相互替代。
债股跷跷板效应分析
债市股市“跷跷板”效应分析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卢遵华摘要:债市股市常常存在“跷跷板效应”,即债市的走强伴随着股市的走弱,债市的调整则伴随着股市走强。
本文采用协整和因果检验方法,研究银行间债券指数、交易所国债指数和上证指数波动的均衡和因果关系。
研究发现,银行间债券指数和交易所国债指数,都与上证指数日序列存在反向变动的均衡关系;上证指数是交易所国债指数的Granger原因,交易所国债指数是银行间债券指数的Granger原因。
关键词:债市股市“跷跷板”效应一般认为,债市与股市常常存在“跷跷板效应”,即股市走弱伴随着债市走强,股市走强则引发债市调整。
本文采用协整和因果检验方法,探讨银行间债券指数、交易所国债指数和上证指数波动的均衡和因果关系。
一、债市股市“跷跷板”效应理论国际债券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
债券价格中蕴含了对股票投资者很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对债券市场走势的分析,可以判断股票市场所处的位置,是顶部还是底部。
债券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投资者的决定,通过国债收益率曲线,可以了解当前的经济环境、投资者心态等等。
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基准利率和长短期债券收益率差是债券市场的三个重要因素。
货币供应量的上升将导致短期利率的下降,债券市场的资金将会流向股票市场。
货币政策基准利率直接由货币供应量决定,可以从某种程度上体现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
长短期国债的利差,反映了经济的乐观和悲观程度。
利差越宽反映出投资者对经济持乐观态度,利差越窄反映出投资者对经济持悲观态度。
例如,投资者对经济前景不看好,于是选择将股票分红投资于长期的安全的投资品种,即长期国债,这导致了长期国债的价格上涨,收益率下降,长短期国债的利差收窄。
相反,如果投资者看好经济前景,将会抛掉手中的长期国债来购买股票,使得长期国债价格下降,收益率上升,从而放宽长短期国债的利差。
股市债市“此消彼长”的负相关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从短期来看,股市的上涨,会使得债市的资金分流,引发债市的阶段性调整;而股市的疲弱则会使风险厌恶型资金流入债市,推动债市走强。
试论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跷跷板”效应
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跷跷板”效应引言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股票市场是以股票为交易标的的市场,而债券市场是以债券为交易标的的市场。
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中,有时会出现所谓的“跷跷板”效应。
本文将探讨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跷跷板”效应。
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股票市场是一个以股票交易为主的市场,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公司的股票来成为该公司的股东。
股票市场对于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融资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股票市场中,股票的价格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债券市场债券市场是一个以债券交易为主的市场,债券是一种固定收益的证券,投资者借入资金给债券发行者,并获得一定的利息收益。
债券市场对于企业和政府的融资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债券市场中,债券的价格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跷跷板”效应定义“跷跷板”效应是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当股票市场表现良好时,投资者倾向于购买股票而不是债券,导致债券市场的需求下降,债券价格下跌;相反,当债券市场表现良好时,投资者倾向于购买债券而不是股票,导致股票市场的需求下降,股票价格下跌。
影响因素“跷跷板”效应的出现与多种因素有关,以下是其中几个关键因素:1. 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是影响“跷跷板”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投资者对风险的容忍度较高时,倾向于投资股票,导致股票市场上涨;而当投资者对风险的容忍度较低时,倾向于投资债券,导致债券市场上涨。
2.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也会对“跷跷板”效应产生影响。
在经济繁荣时期,股票市场通常表现较好,投资者更倾向于购买股票,导致债券市场需求下降;而在经济衰退时期,债券市场通常表现较好,投资者更倾向于购买债券,导致股票市场需求下降。
3. 利率变动利率的变动也会对“跷跷板”效应产生重要影响。
当利率上升时,债券市场的利率收益率相对上升,使得投资者更倾向于购买债券,导致股票市场需求下降;而当利率下降时,股票市场的相对收益率上升,使得投资者更倾向于购买股票,导致债券市场需求下降。
股债跷跷板效应的理解
股债跷跷板效应的理解股债跷跷板效应是指在市场上股票与债券两者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影响的现象。
它表示了在市场上投资者信心的波动会影响到股票和债券的价格。
本文将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首先,股债跷跷板效应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投资者对不同资产类别的需求和风险偏好不同。
通常情况下,在市场上投资者对于股票的需求会随着信心的增强而增加,而对于债券的需求则会减少。
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投资者在风险偏好上的变化。
当投资者对市场的前景乐观时,他们更倾向于购买股票,以获取更高的回报。
相反,当投资者对市场的前景悲观时,他们更倾向于购买债券,以规避风险。
其次,股债跷跷板效应还与利率的变动有关。
当利率上升时,债券的价格会下降,因为投资者可以购买到更高利率的债券,从而导致对债券的需求减少。
与此同时,股票的需求往往在利率上升时上升,因为投资者认为股票的回报相对较高。
相反,当利率下降时,债券的需求会增加,因为投资者可以购买到更高价格的债券,从而导致对股票的需求下降。
股债跷跷板效应对金融市场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它可以导致市场上资金的流动。
当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较高时,他们倾向于将资金投入股票市场,从而推动股票市场的上涨。
相反,当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较低时,他们会将资金转移到债券市场,从而推动债券市场的上涨。
这种资金的流动会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影响到市场的波动。
其次,股债跷跷板效应还可以影响到宏观经济。
股票市场的上涨可以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投资和经济的增长。
相反,债券市场的上涨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促进企业的债务融资和经济的增长。
因此,股债跷跷板效应对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然而,股债跷跷板效应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
首先,当市场上投资者对市场的情绪波动较大时,股债价格的变动也会更加剧烈,增加了市场的风险。
其次,股债跷跷板效应可能会导致市场的资金流动不平衡,从而造成市场的不稳定。
最后,股债跷跷板效应可能会被市场上其他因素所干扰,如政府政策的影响、全球经济的波动等。
理财产品投资中股债跷跷板效应的主要解释逻辑
理财产品投资中股债跷跷板效应的主要解释逻辑理财产品投资中股债跷跷板效应,即投资者在投资理财产品时,在股票和债券的投资比例不断地攀升,它也形成独特的跷跷板效应。
这种跷跷板效应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投资者受到市场信息的影响,综合考虑宏观投资的趋势,从而改变其市场定位,形成不同的投资空间和投资结构,以应对不同市场情况。
首先,理财产品受到宏观趋势的影响,影响该产品的投资决策,投资者受此宏观趋势影响,有意识地选择以股票投资为主。
受宏观经济趋势变动的影响,大多数市场预期股票投资收益会超过政策性债券投资收益,因此,投资者有足够的理由选择以股票投资主导投资组合,以获得较高的收益。
这样的情况将导致理财产品的股债投资比例攀升,从而形成一定的跷跷板效应。
其次,投资者受到机构投资的影响,把目光投向更具有吸引力的股票投资领域,一般来讲,机构投资者资产组合以股票投资为主,其目的是要最大程度地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所以机构投资者对股票投资有一定的偏好,这也会影响普通投资者,投资者也会借鉴机构投资者的经验,有意识地选择股票投资,以期实现投资理财的最大目的。
因而出现股债投资比例攀升的跷跷板效应。
再次,投资者由于社会经济形势变动,对安全性要求膨胀,投资者对保本投资者产品的要求更高,尤其是考虑到当前股市低迷、债市收益下降等因素,投资者更希望能够保本投资,他们更愿意选择以股票投资为主的理财产品,因为股票投资的风险较低,同时也能够获取更高的收益。
大量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也将导致股债投资比例攀升,形成跷跷板效应。
总而言之,理财产品投资中投资者受到宏观趋势、机构投资者以及投资者自身需求的变化,综合考量后,投资者优先选择股票投资,以满足不同市场状况下的不同投资需求,从而形成了股债投资的跷跷板效应。
股债跷跷板效应的理解
股债跷跷板效应的理解【原创版】目录1.股债跷跷板效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股债跷跷板效应的原因和影响因素3.股债跷跷板效应在我国的表现和实例4.如何利用股债跷跷板效应进行投资5.股债跷跷板效应的风险和应对策略正文股债跷跷板效应是指在金融市场上,股票和债券的价格变动存在一定的跷跷板效应,即一个市场的价格上涨,另一个市场的价格就会下跌。
这种效应是金融市场上一种常见的现象,对投资者的决策和市场的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股债跷跷板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利率因素,当市场预期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会下跌,而股票价格则会上涨;反之,当市场预期利率下降时,债券价格会上涨,而股票价格则会下跌。
二是资金流动因素,当市场上的资金流向股票市场时,债券市场的资金就会减少,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反之,当市场上的资金流向债券市场时,股票市场的资金就会减少,导致股票价格下跌。
在我国,股债跷跷板效应也有着明显的表现。
例如,在 2018 年,由于市场预期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利率下降,导致股票市场出现上涨,而债券市场则出现下跌。
而在 2020 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市场预期我国经济增速恢复,利率上升,导致股票市场出现下跌,而债券市场则出现上涨。
对于投资者来说,了解和掌握股债跷跷板效应,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
例如,当预期利率下降时,投资者可以增加股票的投资比例,减少债券的投资比例;当预期利率上升时,投资者可以增加债券的投资比例,减少股票的投资比例。
然而,股债跷跷板效应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如果投资者对市场的预期判断错误,就可能会导致投资决策失误,从而造成损失。
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谨慎地进行资产配置。
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翘翘板效应”的实证研究
分 析 比较 了我 国股 票 市 场 和债 权 市 场之 间 一 定 时期 之 内指 数 的 变动 趋 势 , 对 两者 之 间 的相 关 关 系进 行 了深 入 分 析 , 后 得 出我 国股 票 市 场 并 最
和 债 券 市场 相 关 性 随 着 经 济 的 运行 会 发 生 结 构性 变 化 的 结论 。
二 、 据 分 析 与 研 究 数
1、 据 选 取 数
月3 1日 期 间 , 两者 均 呈现 出 了 中度 的正 相 关 关 系 。
② Grn e 因 果 分 析 ag r
通过 上 述 相 关 关 系分 析 , 种 指 数 确 实 存 在 两
能 行 因 果检 验 , 断是 否 存 在 因果 关 系 。 判
定 的 相 关 关 系 , 不 但
本 文 将 选 取 20 年 1 1日 至 2 0 05 月 0 9年 1 2月 3 1日 上 证 综 合 指 数
定 说 明 他 们 之 间存 在 着 因果 联 系。 因 此 本 文 对 两 者 之 间 的 关 系 进 表 二所 示 即为 对 两者 之 间进 行 的 滞 后 3 7期 的 GR ~ ANGE 因 果 R
【 键词】 股票市场; 关 债权 市 场 ; 翘翘 板 效 应
表 一 各 研 究 期 间 对 数 上 证 国 债 指 数 与 对 数 上 证 综 合 指 数 相 关 系数
研 究 期 间 20 0 5年 1月 1日至 2 0 0 9年 1 2月 3 1日 相 关 系 数 0 4 3 4 8 .24l9 丰 关 关 系 H 低 度 正 相 关
及 上 证 国 债 指 数作 为研 究 股 票 市 场 与 债 券 市 场 相 关 关 系的 分 析 对 象 。
跷跷板效应
跷跷板效应跷跷板效应(Cogging Effect / Seesaw Effect)跷跷板效应 1但凡玩过跷跷板的都知道,谁都希望对方把自己抬起来。
而让自己能被对方抬起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方的重量要比自己大。
最后,轻的一方只有不断的增加重量,双方互相抬举,才有可能让大家都有机会升到上面。
对企业家的启示是,这样的效应背后,蕴藏着资本与产业大发展的机会。
跷跷板效应 2股市债市跷跷板效应在我国有两种表现类型:第一种表现为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资金大量集中地从一个市场流入另一个市场;另一种表现为股市债市长期存在的“股市涨债市跌、股市跌债市涨”的现象。
创业板是地位仅次于主板市场的二板证券市场,以全球最大的NASDAQ市场为代表,自成立以来,涌现出一批像思科、微软、英特尔那样的大名鼎鼎的高科技巨人。
只用了不过30年的时间,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总数比纽约证交所多60%,股票交易量早已超过了纽约证交所。
跷跷板倾斜的一边已经倒向了创业板。
创业板甫一诞生,意味着中国股市进入新的阶段,预示资本发展将迎来高速成长期。
以创业资本为重要参与主体的股市,将为中小企业营造更加积极的氛围。
同时鼓励更多有志向、有远大目标的企业家,借助更多的资本力量,跃升新的台阶。
创业板鼓励了三类社会群体,在目前的跷跷板效应前期,也将是受益最大的群体。
第一,激起了中小企业家的斗志。
当忽然看到周围同自己差不多规模的企业,通过上市,变得市值规模巨大、融资途径加快,带来的各类亿万、千万、百万富翁成群,对这些企业家们的刺激是很大的。
第二,鼓励了风险资本们。
各类风投不遗余力的培养中小企业成功,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超额回报,这就要求形成有效的资本退出机制。
而之前国内缺乏此类制度,导致风投们只好把投资的企业引向美国、日本、新加坡,甚至还有韩国去上市。
企业成功上市,就为资本高额获取回报,设计出完美的路线。
第三,鼓舞了个人投资者。
新的股市投资渠道的建立,让投资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跷跷板效应
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跷跷板”关系研究(上)作者:万岩摘要:本文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关系中研究了两个市场存在的“跷跷板效应”,即股票价格和债券价格反向变化关系。
分析表明,在2004年之前股票市场涨跌幅度较小的环境下,股市与债市不存在明显的跷跷板效应,但是,在2005年到2009年股市涨跌幅较大的期间,股市与债市存在非常明显的跷跷板效应。
这说明,跷跷板效应通常存在于股票市场大起大落的时期。
分析还发现,固定利率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跷跷板效应要显著高于浮动利率债券市场,但是不同主体发行的债券与股市之间的关系没有明显的差别。
一、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波动状况简述(一)股票市场波动状况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获得了蓬勃的发展。
尤其是经历了2006年到2007年的一波历史性大牛市行情,我国的股票市场无论是市值、上市公司数量、投资者规模,还是融资规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另外,通过各种改革,特别是全流通改革的推进,我国股市已经逐渐发展成熟,从全球来看,它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重要股票融资场所。
我国股市目前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640家,累计融资规模达2.5万亿,投资者开户数超过了1.3亿户。
图1:上证指数每日收盘价波动趋势(2002年1月1日——2009年9月24日)数据来源:国研网整理股市不断扩容的背景下,我国股市的波动性非常高。
从上证指数来看(图1),我国股市大起大落的走势非常明显。
在2002年到2009年这段时期中,比较显著的大涨大跌的时期是2006年到2007年的大牛市,上证指数从2006年初的1181点上涨到2007年10月16日的最高收盘价6092点,在短短的不到两年时间中,涨幅达到416%;随后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11月,上证指数从6092点下跌到1707点,跌幅达到了72%;在2009年上半年中,股市又出现了上涨趋势,到2009年8月3日,上证指数一度上升到3787点,涨幅达到122%。
在2006年之前,尽管我国股市指数相对较低,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的波动性。
股债跷跷板效应再现
债交易员手记87CHINABOND 2020 November面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如市场所预期的逐步宽松,反而越发紧张。
10月底,隔夜资金恰逢跨月,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8.0%。
事后分析,本轮资金面紧张可能是缴税叠加今年“双11”购物节提前所带来的消费量急剧上升所致。
但在如此紧张的资金面背景下,债市表现异常坚挺,10月最后一周,债市长端收益率并未出现大幅上行,反而以下行2BP 收盘。
进入11月第一周,全球金融市场的关注点都集中到美国总统大选上。
4日是大选开票日,投票结果面临不确定性,市场风险偏好降低,避险情绪再次占据主流。
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下行超15BP,一度利好国内债市。
但随后投票结果的摇摆令市场预期有所转变。
5日,上证综指上涨1.3%,收盘站上3300点,且4日和5日我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5900亿元,资金面转紧,市场多头情绪开始消散。
各期限利率债收益率上行2~3BP 不等,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又回到3.72%附近。
11月9日,受10月出口数据好于预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继续净回笼、股市大幅上涨等因素影响,债券收益率继续上行,至收盘时,长期利率债收益率上行3~4BP。
10日开盘,在国外新冠肺炎疫苗试验取得进展和外围股市大涨的背景下,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高开,较前一日收盘价暴涨4BP,至3.79%,离3.80%的关键心理价位仅一步之遥。
但开盘不久,市场意识到国外疫苗研发取得进展可能降低我国防疫物资出口规模,国债期货合约价格随即上涨,受此提振,虽然资金面仍然不乐观,但长期利率债收益率不断下行,至收盘时相较上一日反而下行1~2BP。
目前债券市场收益率已经较为充分地反映了宏观经济复苏因素,变化因素更多来自货币政策操作和国际国内突发事件。
展望未来,国际环境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国内宏观经济将持续复苏,货币政策难有边际宽松的可能,债券市场大概率仍将胶着一段时间,但我们仍可憧憬着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股债跷跷板效应的主要解释逻辑
股债跷跷板效应的主要解释逻辑
股债跷跷板效应的主要解释逻辑是一种投资策略,它可以帮助投资者在股票和债券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
该理论认为,投资者可以从中受益,通过将其资金配置在股票/债券比例之间找到最优的投资组合,以此获得最大收益和最小风险。
股债跷跷板效应的主要解释逻辑是建立在一个基本事实上的,即不同类别的投资(如股票、债券、外汇等)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性。
因此,投资者可以利用这种不对称性来获取最大的收益,而无需承受过大的风险。
股债跷跷板效应的主要解释逻辑是,根据市场情况和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可以将资金分散投资于股票和债券。
债券的收益相对比较稳定,而股票则可以带来更高的收益,但也会带来更高的风险,因此,投资者应当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合理配置资金,以此获得最大收益和最小风险。
股债跷跷板效应的主要解释逻辑是,投资者可以以低风险、收益率高的方式来获得最大收益。
这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将大部分资金投资于低风险的债券,如国债,然后在其余的资金中将一小部分投资于股票,以此来获得最佳收益。
此外,投资者还可以利用股债跷跷板效应来实现价值投资。
这种投资策略旨在以低风险、高收益的方式选择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以期在市场回暖时获得更高的收益。
因此,投资者可以利用股债跷跷板效应的主要解释逻辑来获得最大的收益,而不必承受过大的风险。
总之,股债跷跷板效应的主要解释逻辑是,投资者可以通过将资金配置在股票/债券比例之间来获得最大的收益,而无需承受过大的风险。
通过此种投资策略,投资者可以在股市和债市中获得最佳的投资组合,以此获得最大收益和最小风险。
国债与股市的跷跷板
2013年第36期卧龙卧龙,接触股市19年。
1995年开始给《股市动态分析》投稿,1996年入职深圳新兰德,1998年转职大鹏证券,2000年初因生性喜爱自由转做个人投资者至今。
对于光大乌龙指事件,我认为证监会对事件的处理符合预期,稍有保留的是事件仍应该定性加上操纵股价,这是客观表现。
先低位大量买进股票,后短时间高位沽空期指,是典型的操纵股价表现。
只定性为内幕交易,事件有关人员可避免刑事起诉,算较为宽松。
证监会发言人介绍光大乌龙指事件16日上午事发后至上午收盘的交易行为不认定为内幕交易;但下午开盘到公告之前这段时间为内幕交易。
对此我觉得非常值得商榷,我同意媒体文章所说的:事件发生至14时22分发布公告前所进行的交易,均应属内幕交易。
由于光大所买入的主要是上证180指数成分股,因此民事赔偿应该是上午事件发生至14时22分发布公告前买入上证180指数成分股的投资行为。
特别是上午临近收市前指数的第二次上升买入的投资者,下午即被数千张期指沽空所套牢,由于T+1的交割制度,小投资者无法避险。
有关量化投资,我认为是“地平之说畅行无阻”。
此前有媒体在4月初发表题为《高频交易兴起调查:逾80%产品属“山寨货”》的报道。
根据该报统计,面向高净值客户的量化投资交易产品,2010年以来共发行了68款,其中35款今年发行,占比例高达51%。
由此可见,此类声称不受基金经理情绪左右、透过量化模型筛选投资、升市跌市皆能为投资者带来利润的产品,受欢迎程度与日俱增。
然不幸的是,过去三年发行的68款量化投资产品,多达29款累计资产净值录得亏损,亏损比率高达43%!此等产品策略多元化,各种套利形式皆有,资产管理人声称市场下行时能规避风险、上行时可提供超额收益。
但现实可见,近半为投资者带来亏损。
光大乌龙指事件表明此等产品背后的交易系统和IT 技术支持乃山寨货。
诺贝尔数学奖获得者的LTCM 尚且破产,其它人等,又有何能力谈量化投资?LTCM 的合伙人之一原所罗门兄弟前副总裁暨债券交易部主管John Meriwether 创办了避险基金JWM Partners,所罗门旧部参与了新公司的成立。
股债跷跷板效应的强弱转换分析
73CHINABOND 2020 November股债跷跷板效应的强弱转换分析郑葵方陈 源所谓“股债跷跷板效应”,是指当股票市场或者债券市场中的一个市场价格上涨时,另一个市场价格下跌的现象。
本文以上海证券综合指数(以下简称“上证综指”)衡量我国股票市场价格,用中债-总指数(净价指数)1衡量我国债券市场价格。
2020年7月上半月,我国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之间出现明显的跷跷板效应。
7月初,A 股呈现牛市行情。
7月9日,上证综指升至3451点,较6月末上涨15.6%;中债-总指数(净价指数)下跌1.5%,至117.6。
随后A 股震荡调整,中债-总指数(净价指数)有所反弹。
直至7月16日开始,股债跷跷板效应减弱,两个市场出现了同时上涨的情况(见图1)。
由此可见,股债跷跷板效应有强弱之分,呈现动态变化。
股债跷跷板效应是否长期存在从以往走势来看,我国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跷跷板效应时隐时现。
市场在短期内出现股债跷跷板效应毋庸置疑,但在较长时期是否仍存在这一效应,市场对此多有争论。
(一)股债跷跷板效应的原理从逻辑上讲,股票和债券两类资产分别是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的典型代表,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截然相反。
在预期未来经济前景向好、实行宽信用政策及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情况下,股票通常比债券更受投资者青睐,因而呈现“股强债弱”的特征。
反之,如果投资者预期未来经济状况转差、流动性偏宽松、利率步入下行通道,那么债券通常比股票更有优势,从而表现出“债强股弱”的特点。
当市场无增量流动性注入时,如果同时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投资的交易型机构(如券商、基金等)的风险偏好发生明显变化,会促使资金从其中一个市场流出,进而流入另一个市场,由此形成和强化了两者的跷跷板效应。
(二)不符合股债跷跷板效应的情形 当市场流动性极度充裕时,富余的资金会寻找获利渠道,分别进入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容易出现股债“双牛”的情景。
如果市场流动性紧张,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均会出现价格下跌现象。
股市与债市跷跷板效应将打破
基金FUND 401 Jan. 2015编辑|白利倩 E-mail | 1039879334@2014年9月以来,股市之间的变化好像一夜之间,关于牛市的到来被传得沸沸扬扬,有凭有据。
尤其是在2014年11月末,央行降息的消息忽然一出,整个市场仿佛已经看到了牛市的曙光。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在股市利好的带动下,与股市相关的市场各方也纷纷传来利好情报,尤其是与之最相关的基金市场,前方的投资利好,让许多人都蠢蠢欲动。
让人惊奇的是,此前与股市一直呈现跷跷板效应的债基,竟然也随此次红流,持续增长。
债基持续稳步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个季度债基持续稳步增长,不少债券基金2013年的收益都超过了20%。
进入第四季度,尽管股市上涨了几百个点,但是债市基本面仍无利空,相对于上半年的小牛行情,前三季度除了债基持续增长外,10月可转债也迎来大爆发,优秀债基普遍上涨5%以上。
如图1。
基金经理张乐赛表示,债基在2014年前三季度持续稳定增长。
进入2014年第四季度,股市全面上涨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持续增长,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增长势头疲弱,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从而继续为债市护航。
股市与债市跷跷板效应将打破一直以来,由于债券基金的稳定与股市的不稳定,因此在投资市场上,债基与股票往往以一种跷跷板的效应方式出现,此消彼长。
但是近期,随着对牛市憧憬的越来越高,债基却仍然表现出较稳定的增长态势。
文/本刊记者 白利倩根据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增速在2014年第三季度末呈现低位平稳的态势。
第3季度GDP同比增速从第二季度的7.5%下降至7.3%。
尽管9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已经从8月6.9%的低点明显回升至8.0%,但9月工业增速的改善主要来自外需改善的拉动,而外需回暖趋势仍十分脆弱。
同时,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动力的内需,在2014年也仍然处于下滑趋势。
在这些条件下,国内经济增长一直处于比较偏弱局面。
尽管有相关政策调整,但难有明显改善。
理财产品投资中股债跷跷板效应的主要解释逻辑
理财产品投资中股债跷跷板效应的主要解释逻辑
跷跷板效应是指投资者在投资理财产品时根据当前市场行情对
股票和债券进行投资的观点。
跷跷板效应指的是投资时,市场的行情不断变化,而投资者可能会根据当前的行情来做出裁定,也就是说,如果市场行情持续升高,投资者会考虑股票投资;如果市场行情持续下跌,投资者就会考虑债券投资。
可以说,投资者会根据当前市场行情来选择投资资产,最终形成“跷跷板效应”。
跷跷板效应的主要解释逻辑是,投资者在决定投资资产时,会根据当前市场行情来判断投资资产的效益,而不是根据投资资产的预期价值。
当前市场行情反映当前投资资产的价值,因此投资者会根据市
场行情来判断是否有必要投资股票或债券。
此外,跷跷板效应与不同市场投资组合的投资策略也有关系。
尤
其是投资组合中同时含有股票和债券的投资策略,投资者可以根据当前市场行情的变化而做出削减与增加的决定,从而实现投资风险的适中把握,最终形成跷跷板效应。
可以说,当前市场行情的变动,以及投资者根据当前的行情来判断投资资产的效益,是跷跷板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
这也是投资者在投资理财产品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只有科学分析市场行情,才能使投资者事半功倍,获取有效的收益。
总之,跷跷板效应是投资者在投资理财产品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投资组合中同时含有股票和债券的投资策略中,投资者需要根据当前市场行情来做出投资决定,这样可以很好的把握住投资风险,
实现最大的收益。
因此,投资者在投资理财产品时一定要仔细分析市场行情,做出科学的决策,以获取最大的收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跷跷板”关系研究(上)作者:万岩摘要:本文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关系中研究了两个市场存在的“跷跷板效应”,即股票价格和债券价格反向变化关系。
分析表明,在2004年之前股票市场涨跌幅度较小的环境下,股市与债市不存在明显的跷跷板效应,但是,在2005年到2009年股市涨跌幅较大的期间,股市与债市存在非常明显的跷跷板效应。
这说明,跷跷板效应通常存在于股票市场大起大落的时期。
分析还发现,固定利率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跷跷板效应要显著高于浮动利率债券市场,但是不同主体发行的债券与股市之间的关系没有明显的差别。
一、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波动状况简述(一)股票市场波动状况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获得了蓬勃的发展。
尤其是经历了2006年到2007年的一波历史性大牛市行情,我国的股票市场无论是市值、上市公司数量、投资者规模,还是融资规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另外,通过各种改革,特别是全流通改革的推进,我国股市已经逐渐发展成熟,从全球来看,它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重要股票融资场所。
我国股市目前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640家,累计融资规模达2.5万亿,投资者开户数超过了1.3亿户。
图1:上证指数每日收盘价波动趋势(2002年1月1日——2009年9月24日)数据来源:国研网整理股市不断扩容的背景下,我国股市的波动性非常高。
从上证指数来看(图1),我国股市大起大落的走势非常明显。
在2002年到2009年这段时期中,比较显著的大涨大跌的时期是2006年到2007年的大牛市,上证指数从2006年初的1181点上涨到2007年10月16日的最高收盘价6092点,在短短的不到两年时间中,涨幅达到416%;随后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11月,上证指数从6092点下跌到1707点,跌幅达到了72%;在2009年上半年中,股市又出现了上涨趋势,到2009年8月3日,上证指数一度上升到3787点,涨幅达到122%。
在2006年之前,尽管我国股市指数相对较低,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的波动性。
其中,比较明显的几次是:2002年7月到2003年1月,上证指数从1714点下跌到1321点,在短短半年时间中跌幅达到23%;2003年11月到2004年4月,从1318点上涨到1778点,半年中涨幅达到35%;然后是2004年4月到2005年7月的一次深跌过程,这次历时1年半的熊市使得上证股票从1778点高位下跌到1012点,跌幅达到43%。
表1:上证指数大涨大跌时期列表(二)债券市场波动状况在股票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债券市场也在不断完善,市场规模不断扩展,各种债券品种陆续出现。
2008年债券发行量得到7.1万亿,其中,国债发行规模为7246亿元,央行票据发行规模达4.3万亿,金融债券发行规模达1.2万亿,企业债和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分别是2379亿元和4332亿元。
银行间市场的交易规模达到了40.8万亿。
通常来说,债券作为一种固定收益资产,其收益率是比较稳定的。
特别是我国目前还是以简单债券为主要品种,金融衍生债券还没有成为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债券的低风险和稳定收益特征受到广大投资者的喜爱。
图2显示了中债综合指数的波动情况。
该图表明,总体上,债券价值表现出比较稳定的特征,2002年至2009年9月,中债财富综合指数仅仅从100上升到131点,在长达7年时间中变化幅度为31%。
从中债综合净价指数来看,债券价格波动性很低,基本维持外上下5%的浮动幅度内。
图2:中债综合指数波动趋势(2002年1月4日——2009年9月25日)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国研网整理从中债综合指数的涨跌来看,债券市场主要经历了如下几次较明显的涨跌时期(表2):2002年1月至2002年6月,半年中净值指数从100点上升到104.04点,涨幅达到4%;2002年6月到2002年11月的半年时间中,净值指数快速下跌到99.87,跌幅为4%;2003年9月到2004年11月的5个季度中,净值指数从100.56下降到95.17,跌幅达5.4%;随后,一直到2005年11月逐渐上升到103.08,在这一年时间中,净值指数涨幅达到了8.3%;在2007年3月到2008年8月,净值指数又出现一轮下降期,最后下降到97.47,跌幅为4%;2008年8月到2009年1月的半年中,净值指数快速上升到105.47,涨幅达到8.2%;随后又缓慢下降,至2009年9月,下降到101.44,跌幅为3.8%。
尽管债券具有比较稳定的收益特征,但是从较长的时期来看,债券价格仍然存在较显著的波动特征。
表2:中债净价综合指数主要涨跌时期数据来源:国研网整理债券和股票作为金融市场的两种主要产品是否存在紧密的关系呢?我们从图1和图2,以及表1和表2中看到,两种资产都存在较显著的波动特征,股票市场表现得尤其明显。
这种波动特征是否存在内在的联系?是否可能具有因果特征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仔细研究两个市场波动之间的关系。
二、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跷跷板”关系根据经典的资产投资组合理论,投资者在选择资产组合过程,最优的投资选择是多样化投资,即“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因此,投资者在选择股票和债券过程中也会根据这种分散风险的投资原则进行投资组合的选择。
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如果将债券视作为无风险资产,股票作为风险资产。
那么最优投资组合取决于股票的风险特征和投资者的风险态度。
给定股票的预期收益率,股票价格波动性越高,投资者会更多的选择债券投资,而较少的股票投资;如果投资者风险偏好程度越高,则越多的选择股票投资,而较少的选择债券投资。
对于特定市场来说,投资者的总体风险特征可以认为是基本稳定的。
那么,债券和股票的投资选择就取决于两者的相对收益率和相对风险(即波动性)。
因此,投资组合理论似乎暗含着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某种重要的联系。
相对于股市来说,债券市场的风险较小,不妨假设债券市场是一个无风险市场,当股市波动性较高,预期收益较低时,投资者就会将资金从股市撤出,转而投资债券市场;反之股市波动性较低,预期收益较高时,投资者就会将资金从债券市场撤出,转而投资股票市场。
那么,我们将会看到,在股票市场处于牛市阶段,债券市场将进入熊市;而股票市场进入熊市阶段,债券市场将进入牛市。
本文将这种关系称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中的“跷跷板效应”。
下面,本文通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价格的波动状况来检验,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历史数据中是否存在这种效应。
(一)上证指数与中债综合指数的关系图3显示了上证指数和中债综合指数波动性的变化趋势。
为了可比,本文将2001年12月31日的上证指数和中债指数都设定为100。
另外,对两个时间序列分别进行了线形趋势剔除。
计算得到的两个波动序列显示,上证指数的波动部分的标准差为57.6,而中债综合指数的波动部分的标准差为2.8。
因此,股票波动性大致是债券波动性的20倍。
这体现出两个市场风险的相对大小。
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33,这体现出两个市场存在一定的“跷跷板效应”。
图3:上证指数和中债综合指数波动性(2002年1月4日——2009年9月25日)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国研网整理尽管,从总体相关性来看,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存在跷跷板效应,但是,这种效应在不同时期表现不一致。
仔细分析图3呈现的特征,我们发现,在不同期间,股票价格波动和债券价格波动时而同向变化,时而反向变化。
在2002年初到2004年底期间,股票价格波动与债券价格波动基本呈现出同向的变化趋势;但是从2005年开始,两者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反向变化。
在前一个阶段,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2,在后一个阶段两者的相关系数是-0.63。
因此,股市和债市在2002年到2004年的3年时间里表现出强烈的协同效应;而在2005年初到2009年9月这将近5年时间里,表现出较强烈的跷跷板效应。
对这种差别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在前一段时期中,股市波动性相对不剧烈(见表1的数据)。
计算得到,2002年到2004年期间,上证指数的波动标准差是20.9,只有全样本波动性的三分之一。
这种股票市场的较低波动性不足以引起投资者的股票和债券的资产组合发生大规模的变化。
而这种协同效应主要由影响股市和债市的共同因素所致,比如利率的变化和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这两者的变化通常会带来股市和债市的协同波动。
因为股票和债券一样都是资产,资产的价格通常同其收益率呈正比,与其贴现率成反比。
经济增长使得股票和债券的收益率都上升,市场利率的提高使得股票和债券的贴现率同时上升。
为了更加详细的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将股市的大起大落的阶段作为参考期(如表1)。
表3显示了在股市大涨大跌时期,债券市场价格的涨跌状况。
从表中我们发现,除了2002年7月至2003年1月这段股市下跌时期中,债券市场出现同方向的下跌趋势外,其它5个股市大波动时期,债券市场都表现出与股市变化相反的变动趋势。
在同向变化的这个时期,股价的涨跌幅最小。
这组数据支持了股市与债市之间的“跷跷板效应”。
表3的数据中表现出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股市涨跌幅越大,债市相反方向的涨跌幅也越大;并且,股市下跌时债市涨幅更加明显。
前一个特征表现出投资者在资产组合选择中对于风险的敏感性较高。
后一个特征主要是由于股市通常上涨较慢,而下跌较快。
因此,在股市上涨时期,债市资金总是通过缓慢的方式撤离;而一旦股市出现大跌,投资者为了避免损失,会快速从股市撤出资金,大量资金从股市流入债市带来的债券需求的突然增长,通常会较快的拉高债券价格。
表3:股票市场大涨大跌时期债券市场的涨跌变化数据来源:国研网整理2006年以来的股市的大起大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阶段。
表3的数据显示,在2006年到2007年10月这一轮大牛市中,股市快速上涨的同时,债券市场一直处于低迷阶段。
由于资金被股票市场吸引,在这一阶段,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较为缓慢。
总体来看,这一阶段,债券指数下跌了4.6%。
这是债市需求不旺的一个明显的体现。
而2007年底到2008年底的一年中,股票市场像过山车似的从6000多点的高位滑到1800点之下,投资者损失惨重。
一些投资者为了规避风险,纷纷从股市撤离资金,在资产重新配置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收益的债券成为了投资者青睐的产品。
这段时期债券价格上涨6.7%就不足为奇。
但是,进入2009年以来,在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推动下,股票市场又出现快速上升的局面,债券指数重新走低,下降了1%的幅度。
(二)上证指数与各种债券指数的关系债券市场中包括国债、央票、金融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等,具有较多的品种。
另外,根据利率来分,具有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的不同品种,根据期限来分,还有短期和长期的差别。
那么,在股市和债市的联系中,哪些类别的债券与股市联系更为紧密,哪些类别的债券与股市的联系不那么紧密呢?下面我们通过比较股票波动和不同债券指数的波动状况来回答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