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优质课第二章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课件(31张)

合集下载

最新-高中化学 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的性质》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 精品

最新-高中化学 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的性质》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 精品

Br Br CH3
D.CH3—CH—C—CH3
CH3
2.
OH
Cl H
A.OHC—CH—CH2OH B. OHC—CH—C—Cl OH Cl H Br
C.HOOC—CH—C—C—Cl
Br Br CH3
D.CH3—CH—C—CH3
CH3
O
CH2OH
3.下列有机物CH3—C—O—*CH—CHO含有一个
练习:
1.已知含氧酸可用通式XOm(OH)n来表示,如 X是 S, 则 m 2,n 2, 则这个式子就表示 H2SO4。一般而言,该式中m大的是强酸,m 小的是弱酸。下列各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
()
A.HClO4 C.H3BO3
B.H2SeO3 D.H3PO4
练习:
⑴ H3PO3
O ↑ HO—P—OH
⑴如果存在氢键,则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 性越____好___。相反,无氢键相互作用的溶质在有氢键的水中 的溶解度就比较_小______。 ⑵“相似相溶”还适用于分子结构的相_似__性______。 ⑶如果溶质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可___增__大____其溶解度。
练习 1.比较NH3和CH4在水中的溶解度。怎样用相似相溶规 律理解它们的溶解度不同?
2.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用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溶解油 漆而不用水?
3.怎样理解汽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4.怎样理解低碳醇与水互溶,而高碳醇在水中的溶解 度却很小?
练习
5.根据物质的溶解性“相似相溶”的一般规律, 说明溴、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比在水中溶解度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溴、碘单质和四氯化碳中都含有卤素
4.分子式为C4H10O的有机物中含“手性”碳原子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葡萄糖分子中含 有____个“手性”碳原子,其加氢后“手性”碳 原子数为______个。

高二化学选修3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的性质课件

高二化学选修3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的性质课件

碰撞理论
碰撞理论是研究分子反应 速率的理论模型之一,认 为分子间的碰撞是引发反 应的必要条件。
分子反应的活化能与反应速率
活化能
活化能是分子从基态跃迁到活化 态所需的能量,是决定分子反应
速率的重要因素。
温度与反应速率
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增加,有利于 分子发生有效碰撞,从而提高反应 速率。
催化剂与反应速率
拉曼光谱
物质分子对入射光的散射所产 生的光谱,可以用来研究分子
振动和转动能级。
分子光谱在研究分子结构中的应用
确定分子结构
01
通过分析分子光谱,可以确定分子的组成、化学键的类型和数
目等信息。
测定分子几何构型
02
通过分析分子光谱,可以确定分子的几何构型,如直线型、平
面型、四面体型等。
研究分子振动和转动
分子的形状
直线型
立体构型
对于由两个原子构成的分子,其形状 通常为直线。例如,氮气(N2)分子为 直线型。
对于由更多原子构成的分子,其形状 可能更加复杂,具有立体构型。例如 ,甲烷(CH4)分子为正四面体型。
平面三角形
对于由三个原子构成的分子,其形状 可能为平面三角形。例如,水分子为 V型,即平面三角形。
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提高分子 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所需时间 。
分子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热力学稳定性
热力学稳定性是描述分子在热力 学条件下稳定性的性质,稳定性 越高的分子越不容易发生反应。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描述化学反应达到平 衡状态时各物质浓度的关系,平 衡常数是衡量化学平衡的重要参
数。
反应选择性
在多步反应中,某些中间产物可 能不稳定或不易分离,导致最终 产物与预期不同,选择性越高,

《分子的性质》-1PPT课件

《分子的性质》-1PPT课件
(2)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 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
2021
4
练习:指出下列微粒中的共价键类型
1、O2 2 、CH4 3 、CO2 4、 H2O2 5 、O226 、OH-
非极性键
极性键
(H-O-O-H)
极性键
极性键 非极性键 非极性键
极性键
2021
5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
(二)分子的极性
假设:分子中正电荷的作用集中于一点——正电中心 负电荷的作用集中于一点——负电中心
看正电中心 和负电中心 是否重合
(1)看键的极性,也看分子的空间构型 (2)化学键202的1 极性的向量和是否等于7零
从力学的角度分析: 分子中各键的极性向量和
在ABn分子中,A-B键看作AB原 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根据中心原子A 所受合力是否为零来判断,F合=0,为 非极性分子(极性抵消), F合≠0, 为极性分子(极性不抵消)
正四面体型 ,对称结构,C-H键的极性 互相抵消( F合=0) ,是非极性分子
2021
12
小结: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的关系
分子
极性分子
极性键形成,空间结构不对称,键 的极性不抵消,
全部非极性键形成(H2、Cl2
非极性分子 P4等)
极性键形成,空间结构对称, 键的极性抵消(CH4、CO2)
2021
13
2021
8
O
C
F1
F合=0
180º
OC=O键是极性键,但
从分子总体而言CO2 是直线型分子,两个
C=O键是对称排列的,
两键的极性互相抵消
( F合=0),∴整个 F2 分子没有极性,电荷
分布均匀,是非极性
分子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3 分子的性质(一)课件高二选修3化学课件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3 分子的性质(一)课件高二选修3化学课件
12/9/2021
第十四页,共三十九页。
②重要的有机溶剂有乙醇、苯、四氯化碳、二氧化碳、氯仿、汽油等。 ③烃、卤代烃、油脂等均不溶于水。在醇、醛、羧酸等有机物中,—OH、—CHO、 —COOH、—COONa 等极性基团可溶于水(亲水基),而烃基 R—不溶于水(憎水基),所以, 一般低级醇、醛、羧酸可与水混溶或易溶于水,而随着碳原子数目的增加,在水中的溶 解度会变小,由易溶→微溶→不溶。
12/9/2021
D.H2O 是极性分子,CH4 是非极性分子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九页。
【解析】 CH4 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C 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结构对称,CH4 是非极性分子;H2O 分子为 V 形结构,结构不对称,电荷分布不均匀,键的极性不能互 相抵消,H2O 是极性分子。
【答案】 D
12/9/2021
中约能溶解 52.9 g NH3、81.5 g HCl、11.4 g SO2;273K、101kPa 时,以体积比来表示,1
体积水约能溶解 700 体积 NH3、500 体积 HCl、40 体积 SO2。
NH3 分子和 HCl 分子由于极性较强,根据“相似相溶”规律知,易溶于极性溶剂水
中,此外,由于 NH3 分子与 H2O 分子之间可形成较强的氢键,也极大地促进了 NH3 的溶
④NO2、F2 等气体易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2F2+2H2O===4HF+O2), Cl2、SO2、CO2 等气体能与水反应(Cl2+H2O HCl+HClO、SO2+H2O H2SO3、CO2+
12/9/2021
H2O H2CO3)。
第十九页,共三十九页。
注意:NH3、SO2 等气体易溶于水却难溶于苯、CCl4 等,H2、N2 等气体难溶于水也难 溶于苯、CCl4 等。“相似相溶”规律毕竟是经验规律,不能解释所有的溶解问题。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2.3《分子的性质(第一课时)》授课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2.3《分子的性质(第一课时)》授课课件(共23张PPT)

分子的 空间构 型
分子中各键 分子 分子
的向量和 是否为零
空间结构 的极 是否对称 性
中心原 子孤电 子对数
H20 NH3
CO2 BF3 CH4
CO2: F1 F合=0
180º
H2O:
C=O键是极性键,CO2分子
F2
是直线形分子, F合=0,键的极 性互相抵消,整个分子正负
电荷中心重合,对称,∴是
小结: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的关系
分子
极性分子 极性键形成,空间结构不对称,键的
极性不抵消(HCl、H2O、NH3等)
非极性分子 非极性键形成分子(H2、Cl2、P4等)
极性键形成,空间结构对称,键 的极性抵消(CH4、CO2等)
总结:
小结:
谢谢
结论1:以非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分子均 为非极性分子
3、判断方法:
第一类: 全部由非极性键 组成的分子
双原子分子 ——非极性分子 H2 N2 O2等
多原子分子 ——一般为非极性分子 P4、C60、S8 等
从键的极性,判断HCI、CO是 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
H Cl
δ+
δ-
H Cl
HCl分子中,共用电子对偏向Cl原子,∴Cl原子一 端相对地显负电性,H原子一端相对地显正电性,整 个分子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
对称
分子 的极 性
中心原 子孤电 子对数
H20
V形
NH3 三角 锥形
CO2 直线形
BF3 平面三 角形
CH4 正四面 体形
不为零 不为零 为零
为零
为零
不对称 极性 2 不对称 极性 1 对称 非极性 0 对称 非极性 0 对称 非极性 0

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2.3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分子的性质(1)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2.3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分子的性质(1)新人教版选修3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分子的性质(1)知识归纳一、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1.键的极性共价键分类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成键原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同种元素的原子电子对发生偏移_________________成键原子的电性一个原子呈正电性(δ+),一个原子呈负电性(δ—)电中性示例-、H2、O2、Cl22.分子的极性分子有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分。

分子产生极性是由于分子中的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能力不同导致的。

(1)极性分子:分子中的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_____________,使分子的某一部分呈正电性(δ+),另一部分呈负电性(δ−),这样的分子是极性分子。

如H2O、CH3Cl分子等。

(2)非极性分子:分子中的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________,这样的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如P4、CO2分子等.3.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关系分子的极性是分子中化学键的极性的____________。

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或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所以都是非极性分子。

例如H2、N2、C60、P4等。

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的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如CO2、BF3、CH4等;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如HCl、H2O、H2O2、NH3等.可见,只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在进行有关分子极性的判断时,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4.分子极性的判断由于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的概念比较抽象,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判断分子极性的经验规则:(1)一般情况下,单质分子为非极性分子(但O3为极性分子),而AB型的分子均为极性分子。

(2)若分子结构呈几何空间对称,为正某某图形,则为非极性分子.二、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范德华力对气体加压降温,可使其液化;对液体降温时,可使其凝固,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高中化学优质课第二章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课件(19张)

高中化学优质课第二章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课件(19张)

知识点一、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2、分子的极性
δ-
视频导学
思考 分子中键的极性对分子 讨论 的性质有影响吗?
δ+
F1
F合=0
F2
180º
探究导学
知识点一、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2、分子的极性
分子
极性分子 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键的向量和不为0. 非极性分子 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键的向量和为0.
三原子 分子
CO2 H2O
有 有
180º 直线型 104.50 折线型
非极性 极性
四原子 NH3 分子 BF3
有 107.30 三角锥型 极性 有 120º 平面三角形 非极性
五原子 分子
CH4
有 109.50 正四面体型 非极性
科学史话
知识点二、范德华力 1、含义:分子间的普遍存在作用力,使物质能以凝聚态存在。
探究 判断NH3、BF3是极性分子还是 非极性分子? 讨论
三角锥型, 键的极性不能抵消,极性分子
平面正三角形 对称 F合=0 非极性分子
现象解读
知识点一、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3、判断方法 ①双原子分子
共价键的极性 分子空间构型
取决于成键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是否有极性
决定分子极性
A-B型分子(HCl ):异核双原子分子都是极性分子 A-A型分子(Cl2):同核双原子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同核多原子分子也有非极性分子,如:P4,C60、S8 、B12
电负性相差越大,分子极性越强
习题导学
2. 有五种ABn型分子:①SO2、②CH4、③H2O、④CO 2、⑤NH3。
孤电子对数 1
0
2
0
0
价层电子对数 3

高中化学优质课第二章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3课时课件(30张)

高中化学优质课第二章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3课时课件(30张)

含氧酸 次氯酸 磷酸
结构简式 _C__l—__O__H_
非羟基氧 原子数 酸性
_0_ _弱__酸_
_1_ 中__强__酸__
硫酸
_2_ _强__酸_
高氯酸
_3_ 最__强__酸__
由表分析可知: 含氧酸分子结 构中含非羟基 氧原子数越多, 该含氧酸的酸 性越强 。
2.氯元素能形成多种价态的含氧酸,通过计算它们分子中非羟基氧原 子数,比较它们酸性的强弱:
m-n
0
1
2
3
含氧酸酸性强弱 弱
中强

很强
实例
HClO H3PO4 HNO3 HClO4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按此规则判断H3AsO4、H2CrO4、HMnO4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_H_3_A_s_O__4<_H__2_C_r_O_4_<_H_M__n_O_4_。
解析 答案
解析 根据题中非羟基氧原子数与酸性强弱的关系可得: H3AsO4 H2CrO4 HMnO4 m-n 1 2 3 酸性:H3AsO4<H2CrO4<HMnO4。
(2)H3PO3和H3AsO3的形式一样,但酸性强弱相差很大。已知H3PO3为中 强酸,H3AsO3为弱酸,试推断H3PO3和H3AsO3的分子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因为酸性H3PO3>H3AsO3,则H3PO3中非羟基氧原子的数目应大 于H3AsO3中非羟基氧原子的数目,且H3AsO3为弱酸,所以可推知
归纳总结
“相似相溶”规律的应用 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可以判断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大小、萃 取剂的选择、以及物质之间分离提纯方法的确立。
活学活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范德华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物质 的熔、沸点就 越高 ,如熔、沸点:CF4<CCl4<CBr4<CI4。
(2)组成相似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物质,分子极性越大(电荷分布越不 均匀),其熔、沸点就越高 ,如熔、沸点:CO>N2。 (3)在同分异构体中,一般来说,支链数越多,熔、沸点就越低 ,如沸
是极性分子。
3.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
分子的极性是由分子中所含共价键的极性与分子的立体构型两方面共
同决定的。判断分子极性时,可根据以下原则进行: (1)只含有非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大多是非极性 分子,如
O2、H2、P4、C60。 (2)含有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都是极性分子,如HCl、HF、HBr。 (3)含有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立体构型对称 的是非极性分子;立体构 型不对称 的是极性分子。
分子极性
有__极__性__ 无__极__性__ 有__极__性__ 无__极__性__
2.由上述分析可知 (1)极性分子是电荷分布不对称,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 不重合的分子; 非极性分子是电荷分布 对称 ,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重合的分子。 (2)分子的极性是分子中化学键的极性的向量和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 性的向量和为 零 时,该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否则是极性分子。 (3)只含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 是非极性分子。只含极性键的分子_不__一__定__
(4)常见ABn型分子的极性 分子类型 分子空间构型 键角 键的极性 分子极性 常见物质
A2
直线形(对称) - 非极性键 非极性分子 H2、O2、N2等
HX(X为卤素)、 AB 直线形(非对称) - 极性键 极性分子
CO、NO等
AB2
直线形(对称) 180° 极性键 非极性分子 CO2、CS2等
A2B 折线形(不对称)
(4)范德华力无方向性和饱合性。只要分子周围空间允许,分子总是尽
可能多地吸引其他分子。
活学活用 3.在化学上,常用一条短线表示一个化学键,如图所示的有关结构中, 虚线不表示化学键或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 解析 答案
解析 C项,氯原子和氯原子之间无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只表示其 相对位置; A项,实线表示共价键,虚线表示分子间作用力; B、D项,实线和虚线均表示共价键。

极性键 极性分子 H2O、H2S等
AB3 正三角形(对称) 120° 极性键 非极性分子 BF3、SO3等
AB3 三角锥形(不对称) -
极性键 极性分子 NH3、PCl3等
AB4 正四面体形(对称) 109°28′ 极性键 非极性分子 CH4、CCl4等
4.分子的极性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1)极性分子(如HCl)易溶于水等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如I2)易溶于苯、 四氯化碳等非极性溶剂。 (2)一般来说,同是非极性分子,相对分子质量 越大,溶解度 越大。
D.NH3、HCl
解析 A项中CO2和H2S都含极性键,但前者是非极性分子(直线形), 后者是极性分子(V形);
B项中C2H4是平面形分子,CH4为正四面体形,均含极性键且均为非极 性分子;
C项中Cl2不含极性键; D项中NH3、HCl均为极性分子。
解析 答案
二、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
1.分析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液态苯、汽油等发生汽化时,为何需要加热? 答案 液态苯、汽油等发生汽化是物理变化,需要吸收能量克服其分 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降低氯气的温度,为什么能使氯气转化为液态或固态? 答案 降低氯气的温度时,氯气分子的平均动能逐渐减小。随着温度 降低,当分子靠自身的动能不足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时,分子就 会凝聚在一起,形成液体或固体。
4.下列物质的变化,破坏的主要是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A.Na2CO3·10H2O失水变为Na2CO3 B.KCl溶于水
√C.将液溴加热变为气态
D.NH4Cl受热分解 解析 Na2CO3·10H2O失水破坏的是化学键; KCl溶于水,会破坏离子键; 液溴由液态变为气态,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 NH4Cl受热分解,破坏的是化学键。
归纳总结 1.判断分子极性的一般思路
2.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关系
活学活用 1.下列电子式表示的物质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

解析 A项为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 B项为非极性分子; D项为阳离子。
解析 答案
2.下列各组分子中,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A.CO2、H2S
√B.C2H4、CH4
C.Cl2、C2H2
点: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归纳总结
范德华力的正确理解
范德华力很弱,比化学键的键能小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实质是电性
引力,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广泛存在于分子之间。
(2)只有分子间充分接近时才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如固体和液体物
质中。
(3)范德华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
新知导学
一、分子的极性
1.分析讨论下列分子中的电荷分布情况,填写下表:
共价分子 键的极性
HF
N2
H2O
CO2
极__性__键__ 非__极__性__键__ 极__性__键__ 极__性__键__
整个分子电荷分布 _不__对__称_ _对__称_ 不__对__称__ 对__称__
正电荷与负电荷中心 不__重__合__ _重__合_ _不__重__合_ _重__合_
(3)卤素单质F2、Cl2、Br2、I2,按其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的顺序,物理性 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有何变化规律? 答案 颜色逐渐加深;由气态到液态、固态;熔、沸点逐渐升高。
(4)上述事实能够说明: ①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一种 相互作用力叫分子间作用力,又叫范德华力。 ②影响范德华力的因素:一般来说,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 越大; 分子的极性越大 ,范德华力 越大 。
第二章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
第1课时 键的极性、分子极性、范德华力
目标定位 1.知道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的概念,理清键的极性与 分子极性的关系,学会判断分子极性的方法。 2.知道分子间较弱的作用力——范德华力,会分析影响 范德华力的因素以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内容索引
新知导学 —— 新知探究 点点落实 达标检测 —— 当堂检测 巩固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