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运输资源配置
跨境电商物流快速配送方案
跨境电商物流快速配送方案第一章:跨境电商物流概述 (3)1.1 跨境电商物流发展背景 (3)1.2 跨境电商物流配送现状 (3)1.3 跨境电商物流配送挑战 (4)第二章:物流快速配送策略 (4)2.1 优化物流网络布局 (4)2.1.1 强化物流节点建设 (4)2.1.2 优化跨境物流通道 (4)2.1.3 完善城乡物流网络 (5)2.2 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5)2.2.1 引入先进物流技术 (5)2.2.2 优化配送路线 (5)2.2.3 实施批量配送 (5)2.3 降低物流成本 (5)2.3.1 采购成本优化 (5)2.3.2 仓储成本控制 (5)2.3.3 运输成本优化 (5)2.3.4 配送成本降低 (5)第三章:仓储管理与优化 (5)3.1 仓储设施规划与布局 (6)3.2 仓储作业流程优化 (6)3.3 仓储信息化管理 (6)第四章:运输方式选择与优化 (7)4.1 海运物流配送优化 (7)4.1.1 选择合适的航线 (7)4.1.2 提高船舶装载效率 (7)4.1.3 加强港口作业效率 (7)4.2 空运物流配送优化 (7)4.2.1 选择合适的航空公司 (7)4.2.2 提高货物安检效率 (7)4.2.3 加强航空货运代理服务 (7)4.3 多式联运物流配送优化 (8)4.3.1 整合多种运输方式 (8)4.3.2 优化运输路线 (8)4.3.3 加强信息共享与协同作业 (8)第五章:物流配送时效提升 (8)5.1 预测与调度策略 (8)5.1.1 货物流量预测 (8)5.1.2 调度策略制定 (8)5.2 货物追踪与实时监控 (9)5.2.1 货物追踪技术 (9)5.2.3 信息共享与协同作业 (9)5.3 配送时效评估与改进 (9)5.3.1 配送时效评估指标 (9)5.3.2 改进措施 (9)第六章:物流成本控制与优化 (10)6.1 运输成本控制 (10)6.1.1 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10)6.1.2 优化运输路线 (10)6.1.3 提高装载效率 (10)6.1.4 谈判运输价格 (10)6.2 仓储成本控制 (10)6.2.1 合理规划仓储布局 (10)6.2.2 提高仓储自动化程度 (10)6.2.3 降低仓储损耗 (10)6.2.4 优化库存管理 (11)6.3 物流成本优化策略 (11)6.3.1 信息共享与协同 (11)6.3.2 供应链整合 (11)6.3.3 绿色物流 (11)6.3.4 创新物流模式 (11)6.3.5 强化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 (11)第七章:物流配送服务创新 (11)7.1 智能化配送解决方案 (11)7.1.1 物流配送系统优化 (11)7.1.2 自动化仓储技术应用 (12)7.1.3 智能化配送设备研发 (12)7.2 无人机配送技术应用 (12)7.2.1 无人机配送路线规划 (12)7.2.2 无人机充电与续航技术 (12)7.2.3 无人机配送安全与监管 (12)7.3 跨境电商物流配送合作模式 (12)7.3.1 跨境电商与物流企业深度合作 (12)7.3.2 跨境电商物流联盟建设 (12)7.3.3 跨境电商物流配送网络优化 (13)第八章:物流配送风险管理 (13)8.1 风险识别与评估 (13)8.1.1 风险识别 (13)8.1.2 风险评估 (13)8.2 风险防范与应对 (13)8.2.1 风险防范 (13)8.2.2 风险应对 (14)8.3 风险监测与预警 (14)8.3.1 风险监测 (14)第九章:跨境电商物流政策与法规 (14)9.1 跨境电商物流政策分析 (14)9.1.1 政策背景 (14)9.1.2 政策内容 (15)9.1.3 政策效果 (15)9.2 跨境电商物流法规解读 (15)9.2.1 法规概述 (15)9.2.2 法规内容 (15)9.2.3 法规实施 (15)9.3 跨境电商物流合规操作 (15)9.3.1 合规意识 (16)9.3.2 合规措施 (16)9.3.3 合规效果 (16)第十章:跨境电商物流发展趋势 (16)10.1 跨境电商物流行业发展趋势 (16)10.2 跨境电商物流技术创新 (16)10.3 跨境电商物流市场展望 (17)第一章:跨境电商物流概述1.1 跨境电商物流发展背景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新引擎。
铁路运输业运输组织优化与效率提升方案
铁路运输业运输组织优化与效率提升方案第一章铁路运输业运输组织现状分析 (3)1.1 铁路运输业运输组织概述 (3)1.2 铁路运输业运输组织存在的问题 (3)第二章运输组织优化策略 (4)2.1 运输组织结构优化 (4)2.2 运输资源配置优化 (4)2.3 运输组织流程优化 (5)第三章货运组织优化 (5)3.1 货运计划编制与执行 (5)3.2 货运站场布局与优化 (5)3.3 货运运输方式创新 (6)第四章客运组织优化 (6)4.1 客运服务流程优化 (6)4.1.1 客流调查与分析 (6)4.1.2 客运服务流程设计 (7)4.1.3 客运服务流程实施与监控 (7)4.2 客运站场布局与优化 (7)4.2.1 客运站场布局原则 (7)4.2.2 客运站场布局优化措施 (7)4.2.3 客运站场布局实施与监控 (8)4.3 客运产品创新 (8)4.3.1 客运产品创新方向 (8)4.3.2 客运产品创新措施 (8)4.3.3 客运产品创新实施与监控 (8)第五章运输调度优化 (8)5.1 运输调度体系优化 (8)5.2 运输调度技术手段创新 (9)5.3 运输调度信息管理 (9)第六章运输安全与环保 (9)6.1 运输安全管理体系优化 (9)6.1.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9)6.1.2 加强安全培训与教育 (10)6.1.3 提升安全监测与预警能力 (10)6.2 运输环保措施与技术 (10)6.2.1 优化运输结构 (10)6.2.2 推广绿色交通工具 (10)6.2.3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0)6.3 运输安全与环保监管 (10)6.3.1 完善监管法规体系 (10)6.3.2 强化监管手段 (10)6.3.3 建立多方参与的监管机制 (11)第七章人力资源优化 (11)7.1 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11)7.1.1 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11)7.1.2 岗位分析与优化 (11)7.1.3 优化人员配置 (11)7.2 员工培训与激励 (11)7.2.1 制定系统化的培训计划 (11)7.2.2 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 (11)7.3 人才引进与培养 (12)7.3.1 引进高素质人才 (12)7.3.2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12)7.3.3 搭建人才成长平台 (12)第八章运输信息化建设 (12)8.1 信息技术在运输组织中的应用 (12)8.1.1 概述 (12)8.1.2 运输组织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12)8.2 运输信息资源整合 (13)8.2.1 概述 (13)8.2.2 运输信息资源整合的措施 (13)8.3 运输信息平台建设 (13)8.3.1 概述 (13)8.3.2 运输信息平台建设内容 (13)第九章运输市场营销与客户服务 (14)9.1 市场营销策略 (14)9.1.1 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 (14)9.1.2 产品策略 (14)9.1.3 价格策略 (14)9.1.4 渠道策略 (14)9.2 客户服务优化 (14)9.2.1 服务流程优化 (14)9.2.2 服务质量提升 (15)9.2.3 客户关系管理 (15)9.3 品牌建设与推广 (15)9.3.1 品牌定位 (15)9.3.2 品牌传播 (15)9.3.3 品牌服务 (15)9.3.4 品牌创新 (15)第十章运输组织优化实施与评估 (15)10.1 运输组织优化实施策略 (15)10.1.1 制定运输组织优化方案 (15)10.1.2 优化运输资源配置 (16)10.1.3 改进运输组织流程 (16)10.2 运输组织优化效果评估 (16)10.2.1 评估指标体系 (16)10.2.2 评估方法 (16)10.2.3 评估结果分析 (17)10.3 持续改进与优化 (17)10.3.1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17)10.3.2 加强技术创新 (17)10.3.3 强化政策支持 (17)第一章铁路运输业运输组织现状分析1.1 铁路运输业运输组织概述铁路运输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承担着大量旅客和货物运输任务。
物流行业多式联运方案设计及实施计划
物流行业多式联运方案设计及实施计划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2)第二章: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 (3)2.1 市场现状 (3)2.1.1 行业规模 (3)2.1.2 市场竞争格局 (3)2.1.3 政策环境 (3)2.2 需求预测 (3)2.2.1 经济发展带动需求增长 (3)2.2.2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需求多样化 (4)2.2.3 政策推动需求释放 (4)2.2.4 市场竞争加剧需求创新 (4)第三章:多式联运模式选择 (4)3.1 模式比较 (4)3.1.1 公路运输模式 (4)3.1.2 铁路运输模式 (4)3.1.3 水运模式 (5)3.1.4 航空运输模式 (5)3.2 模式选择 (5)第四章:物流网络设计与优化 (5)4.1 物流网络布局 (5)4.2 优化策略 (6)第五章:运输资源配置 (6)5.1 运输工具配置 (6)5.2 人员配置 (7)第六章:信息管理系统构建 (7)6.1 系统设计 (7)6.1.1 设计原则 (7)6.1.2 系统架构 (8)6.1.3 功能模块 (8)6.2 系统实施 (8)6.2.1 技术选型 (8)6.2.2 系统开发 (8)6.2.3 系统部署 (9)6.2.4 系统维护与升级 (9)第七章: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 (9)7.1 风险识别 (9)7.1.1 运输环节风险 (9)7.1.2 信息环节风险 (9)7.1.3 合作环节风险 (10)7.2 应对措施 (10)7.2.1 运输环节应对措施 (10)7.2.2 信息环节应对措施 (10)7.2.3 合作环节应对措施 (10)第八章: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 (11)8.1 成本控制 (11)8.1.1 成本控制概述 (11)8.1.2 成本构成分析 (11)8.1.3 成本控制措施 (11)8.2 效益分析 (11)8.2.1 效益概述 (11)8.2.2 经济效益分析 (12)8.2.3 社会效益分析 (12)8.2.4 环境效益分析 (12)第九章:项目实施计划 (12)9.1 实施步骤 (12)9.2 时间安排 (13)第十章:项目监测与评估 (13)10.1 监测指标 (13)10.2 评估方法 (14)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速度和效率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智慧物流在电商行业的实践案例分享
智慧物流在电商行业的实践案例分享第一章智慧物流概述 (2)1.1 智慧物流的定义 (2)1.2 智慧物流在电商行业的重要性 (3)第二章电商行业物流挑战与机遇 (3)2.1 电商物流面临的挑战 (3)2.1.1 物流成本高企 (3)2.1.2 配送效率低下 (4)2.1.3 末端配送难题 (4)2.1.4 服务质量不稳定 (4)2.1.5 人才短缺 (4)2.2 电商物流的机遇与趋势 (4)2.2.1 政策扶持 (4)2.2.2 技术创新 (4)2.2.3 市场需求 (4)2.2.4 产业链整合 (4)2.2.5 绿色物流 (5)第三章智慧物流体系建设 (5)3.1 智慧物流体系架构 (5)3.1.1 体系架构概述 (5)3.1.2 体系架构特点 (5)3.2 智慧物流关键技术 (5)3.2.1 物联网技术 (5)3.2.2 大数据技术 (6)3.2.3 云计算技术 (6)3.2.4 人工智能技术 (6)3.3 智慧物流平台搭建 (6)3.3.1 平台搭建原则 (6)3.3.2 平台搭建流程 (6)第四章仓储管理智能化 (6)4.1 仓储智能化设备应用 (6)4.2 仓储信息管理系统 (7)4.3 仓储作业流程优化 (7)第五章运输管理智能化 (8)5.1 货物追踪与监控 (8)5.2 运输路线优化 (8)5.3 运输资源调度 (8)第六章配送管理智能化 (9)6.1 配送中心智能化建设 (9)6.1.1 设施智能化 (9)6.1.2 信息系统智能化 (9)6.1.3 人员管理智能化 (9)6.2 配送作业流程优化 (9)6.2.1 订单处理 (10)6.2.2 货物存储 (10)6.2.3 分拣作业 (10)6.2.4 配送作业 (10)6.3 配送时效提升 (10)6.3.1 实时监控配送进度 (10)6.3.2 优化配送路线 (10)6.3.3 提高配送效率 (10)6.3.4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10)第七章物流数据分析与应用 (10)7.1 数据采集与处理 (11)7.1.1 数据采集 (11)7.1.2 数据处理 (11)7.2 数据分析与挖掘 (11)7.2.1 数据分析方法 (11)7.2.2 数据挖掘方法 (12)7.3 数据驱动的物流优化 (12)7.3.1 优化物流网络布局 (12)7.3.2 优化运输路线 (12)7.3.3 优化库存管理 (12)7.3.4 提高客户满意度 (12)第八章电商物流协同创新 (12)8.1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 (12)8.2 企业间合作共享 (13)8.3 政产学研用协同 (13)第九章智慧物流政策法规与标准 (14)9.1 政策法规概述 (14)9.2 物流行业标准 (14)9.3 智慧物流安全与合规 (15)第十章智慧物流未来发展展望 (15)10.1 智慧物流发展趋势 (15)10.2 智慧物流关键技术研究 (16)10.3 智慧物流产业布局与战略规划 (16)第一章智慧物流概述1.1 智慧物流的定义智慧物流是指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物流活动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实现物流资源的高效配置、物流服务的个性化定制以及物流成本的降低。
航空公司货物运输管理制度
航空公司货物运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航空公司货物运输管理,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保障货物安全和航空公司利益,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航空公司货物运输活动,包括内部货物运输和外部货物运输。
第三条航空公司货物运输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服务至上、效率优先、合规经营”的原则。
第四条航空公司应建立健全货物运输管理机构,明确部门职责,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第五条航空公司应加强对货物运输人员的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六条航空公司应依法经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保护货物运输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航空公司应建立健全货物运输管理制度,并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第八条航空公司应建立货物运输安全监管机制,确保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理。
第九条航空公司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工具,确保货物运输过程中的正常运作。
第十条航空公司应建立货物运输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二章货物运输流程管理第十一条航空公司应建立严格的货物装卸检验制度,对货物进行细致的检查和确认。
第十二条航空公司应建立完善的货物包装和标识规范,确保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第十三条航空公司应建立定期检查和维护货物运输设备的制度,确保设备正常运作。
第十四条航空公司应建立货物运输保险制度,保障货物运输过程中的风险。
第十五条航空公司应加强对货物运输中的危险品的管理和监控,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第十六条航空公司应建立货物运输追踪系统,确保货物的准确到达和交接。
第十七条航空公司应建立货物运输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运输中的问题和纠纷。
第十八条航空公司应建立货物运输服务评价制度,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
第十九条航空公司应建立货物运输费用管理制度,合理制定费用标准和收费政策。
第三章货物运输安全管理第二十条航空公司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建立完善的货物运输安全监管机制。
第二十一条航空公司应加强对货物运输人员的背景调查和教育培训,确保其诚实守法。
航运物流运输效率提升措施指南
航运物流运输效率提升措施指南第一章航运物流运输概述 (2)1.1 航运物流运输的定义 (2)1.2 航运物流运输的重要性 (2)1.2.1 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2)1.2.2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1.2.3 优化资源配置 (3)1.2.4 降低物流成本 (3)1.3 航运物流运输现状分析 (3)1.3.1 全球航运物流运输市场现状 (3)1.3.2 我国航运物流运输现状 (3)1.3.3 航运物流运输行业发展趋势 (3)第二章航运物流运输效率评价指标 (4)2.1 航运物流运输效率的概念 (4)2.2 航运物流运输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4)2.2.1 运输速度指标 (4)2.2.2 运输成本指标 (4)2.2.3 运输质量指标 (4)2.2.4 运输能力指标 (4)2.3 航运物流运输效率评价方法 (4)2.3.1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5)2.3.2 主成分分析法(PCA) (5)2.3.3 灰色关联分析法 (5)2.3.4 层次分析法(AHP) (5)第三章航运物流运输模式优化 (5)3.1 航运物流运输模式现状分析 (5)3.2 航运物流运输模式优化的方向 (5)3.3 航运物流运输模式优化策略 (6)第四章航运物流信息化建设 (6)4.1 航运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6)4.2 航运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7)4.3 航运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 (7)第五章航运物流运输设备更新与维护 (8)5.1 航运物流运输设备的重要性 (8)5.2 航运物流运输设备的更新策略 (8)5.3 航运物流运输设备的维护管理 (8)第六章航运物流运输组织管理 (9)6.1 航运物流运输组织管理的原则 (9)6.2 航运物流运输组织管理的方法 (9)6.3 航运物流运输组织管理的优化策略 (10)第七章航运物流运输人力资源管理 (10)7.1 航运物流运输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10)7.2 航运物流运输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 (11)7.3 航运物流运输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策略 (11)第八章航运物流运输成本控制 (12)8.1 航运物流运输成本概述 (12)8.2 航运物流运输成本控制的方法 (12)8.3 航运物流运输成本控制策略 (13)第九章航运物流运输安全与环保 (13)9.1 航运物流运输安全的重要性 (13)9.2 航运物流运输安全措施 (14)9.3 航运物流运输环保措施 (14)第十章航运物流运输政策与法规 (15)10.1 航运物流运输政策概述 (15)10.2 航运物流运输法规体系 (15)10.3 航运物流运输政策与法规的影响 (15)第十一章航运物流运输市场分析与预测 (16)11.1 航运物流运输市场现状分析 (16)11.2 航运物流运输市场预测方法 (16)11.3 航运物流运输市场发展趋势 (17)第十二章航运物流运输效率提升综合措施 (17)12.1 航运物流运输效率提升的总体思路 (17)12.2 航运物流运输效率提升的关键环节 (17)12.3 航运物流运输效率提升的实施步骤 (18)12.4 航运物流运输效率提升的保障措施 (18)第一章航运物流运输概述1.1 航运物流运输的定义航运物流运输是指利用船舶作为主要运输工具,以海洋、内河等水域为运输通道,进行货物和物品的运输活动。
第五章 物流设施规划及其布置设计
• 大规模的配送中心是由许多参加单位共同进行系统规划与实施的。 为了保证系统的统一性,要制定共同遵守的规则,如通讯和信号的 接口、控制方式等。
• (5) 服务水平或内部服务单位划分(S)
• ①服务水平。物流水平包括交货时间、供应保证度等,服 务水平应是合理物流成本下的服务品质。
• ②内部服务单位划分。服务单位划分影响到物流中心的服 务能力,也就说其作业区域(单位)与辅助服务区域(单 位)的设置就不同,其服务功能要素就存在差异,如存储 型的物流中心,其主要功能是仓储,就必须考虑设置面积 占的比重大仓库,如果是转运型的物流中心,其货物换装 理货服务很重要,就应设施面积大的换装理货的场地。
• (4) 物流通路(R)
• 物流通路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供应链物流渠道,因物流 中心在供应链(物流通道)中的位置不一样,其服务的对 象就不一样,也就是说其功能就不一样。二是指的货物在 物流中心根据作业流程安排在作业区域间的流转路线,它 反映货物在物流中心内的流向和距离,它的合理性影响到 物流中心的作业效率与作业成本,特别是商品搬运的效率、 分拣配货的效率。
• (1)配送对象或客户(E)
• 往往客户对象不同,其订货要求就不一样。 也就说其订单品种、规模、数量就存在很大 差异,那么物流中心的设施设备、工具、作 业流程、功能区划与布置等都会存在区别。
• 如果配送对象是经销商,则品种订货量大, 那么物流中心出入库功能要强;
• 如果配送对象是零售店,订货量小、品种多, 物流中心的分拣功能要强。
第五章 运输资源配置
第一节 资源配置理论概述
资源配置理论的分类 ➢市场经济体制的资源配置理论 ➢计划经济体制的资源配置理论
第一节资源配置理论概述
市场经济体制的资源配置理论 ➢新古典模型与市场导向型资源配置理论
✓亚当.斯密的“无形之手”理论——“无形之手”、经济人 ✓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理论——供求均衡价格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代数推导 ✓帕累托的最优理论——完全竞争市场
现状
我国土地辽阔,资源配置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造成区域间运输资源的不均衡);同时(总体上) 交通运输基本设施落后,不能满足国民经济现代化 发展的要求。从宏观物流来看,物流量大,流通距 离较长;东南地区流通网络密度大,而西北地区稀 疏;物的流向也不平衡,南向物流量大于北向物流 量,东向大于西向的物流量。(原因,还缺什么?)
资源的含义包含着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资源必须是能够创造出财富或资产的各种要素的组合。 2.资源转化为财富是经过人类劳动实现的。 3.资源必须是现实中已经存在,并且有条件开发利用的各种要素的总 和。
第一节 资源配置理论概述
资源配置的定义 ➢资源配置是指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在各种不同的使用方向 之间的分配。 ➢资源配置的目的:在资源供给有限的条件下,有效地把 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分配于各种不同的用途,以使这些资源 产生出尽可能多的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劳务。
第一节资源配置理论概述
➢政府干预学说与市场资型资源配置的变形
✓凯恩斯的政府干预——资源配置是政府自觉行动的目标 ✓后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结合均衡分析
第一节资源配置理论概述
计划经济体制的资源配置理论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
✓马克思的思想遗产的套用——“军事共产主义”体制 ✓列宁等“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调节者的思想 ✓巴罗纳的完全集中的资源配置模式——联立方程,相对估价 ✓计划型资源配置的一般理论模式——实物平衡计划模式(假设条件)
物流公司运输调度优化预案
物流公司运输调度优化预案第一章:概述 (2)1.1 调度优化预案的背景 (2)1.2 调度优化预案的目的 (2)1.3 调度优化预案的适用范围 (3)第二章:运输资源分析 (3)2.1 运输资源概述 (3)2.2 运输资源分类 (3)2.2.1 运输工具 (3)2.2.2 运输设施 (3)2.2.3 人力资源 (3)2.2.4 信息技术 (3)2.3 运输资源优化配置 (4)2.3.1 运输工具的优化配置 (4)2.3.2 运输设施的优化配置 (4)2.3.3 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4)2.3.4 信息技术应用优化 (4)2.3.5 运输资源整合 (4)第三章:运输需求预测 (4)3.1 运输需求预测方法 (4)3.2 运输需求预测流程 (5)3.3 运输需求预测结果分析 (5)第四章:运输调度策略 (6)4.1 运输调度原则 (6)4.2 运输调度方法 (6)4.3 运输调度流程 (6)第五章:运输成本控制 (7)5.1 运输成本构成 (7)5.2 运输成本控制方法 (7)5.3 运输成本优化策略 (8)第六章:运输安全与风险管理 (8)6.1 运输安全措施 (8)6.2 运输风险识别 (9)6.3 运输风险防范 (9)第七章:信息技术的应用 (10)7.1 信息技术在运输调度中的作用 (10)7.2 运输调度信息系统的构建 (10)7.3 运输调度信息系统的应用 (10)第八章:应急预案与响应 (11)8.1 应急预案的制定 (11)8.1.1 制定原则 (11)8.1.2 制定内容 (11)8.2 应急预案的演练 (12)8.2.1 演练目的 (12)8.2.2 演练内容 (12)8.3 应急预案的响应 (12)8.3.1 响应流程 (12)8.3.2 响应措施 (13)第九章:绩效评价与改进 (13)9.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3)9.2 绩效评价方法 (13)9.3 绩效改进措施 (14)第十章:预案实施与监督 (14)10.1 预案实施流程 (14)10.1.1 预案启动 (14)10.1.2 预案执行 (14)10.1.3 预案调整 (15)10.2 预案实施监督 (15)10.2.1 监督部门 (15)10.2.2 监督内容 (15)10.2.3 监督方式 (15)10.3 预案实施效果评估 (15)10.3.1 评估指标 (15)10.3.2 评估方法 (16)10.3.3 评估周期 (16)10.3.4 评估结果运用 (16)第一章:概述1.1 调度优化预案的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输调度效率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客户满意度。
《现代物流基础》第五章参考答案
第5章5.1节开篇案例:流通加工做一做:补充运输,包装,信息处理做一做:(1)50万(2)10万(3)B做一做:(1)飞机(2)火车(3)轮船(4)汽车(5)火车5.2节开篇案例:物流园区(logistics park)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
基础知识回顾1.物流活动是指物流功能的实施与管理过程。
物流活动由物资的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处流等项工作构成。
上述构成也常被称之为物流活动的基本职能。
其中:(1)运输是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
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2)仓储保护、管理、贮藏物品,为了调整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时间差而实行的(3)包装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动销售,按一定技术方面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4)装卸是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实行装上卸下或者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为产品的货物运输和保管的需要而实行的作业。
(5)配送是以现代送货形式实现资源最终配置的经济活动(6)流通加工是为了提升物流速度和物品的利用率,在物品进入流通领域后,按客户的要求实行的加工活动。
2.物流结点又叫物流节点,是物流网络中连接物流线路的结节之处,他包括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货运场站。
本章练习一、选择题1.物流活动是指物流功能的实施与管理过程,不包括(D)。
A.仓储B.运输C.配送D.销售2.在物流七大活动中,运输和(D)关联最为密切。
A.信息处理B.包装C.流通加工D.仓储3.物流配送中心的经营目的主要是(A )A.配送B.销售C.储存D.采购4.(A)是物流网络货流重要集散中心,是保证物流网络畅通、实施宏观调控的关键。
A.物流枢纽B.物流园区C.物流中心D.配送中心5.以最终消费者为主要客户群的物流结点是(D )。
(现代物流基础)第五章物流基础设施
物流基础设施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运输设施、仓储设施和信 息设施等,发挥着关键的功能,对物流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物流基础设施的定义
定义
物流基础设施是指为物流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的各种设施,包括运输、仓储和信息设施。
物流基础设施的分类
1. 运输设施
运输设施包括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等,为货物流动提供基本的运输能力。
2. 仓储设施
仓储设施包括仓库、货场、配送中心等,为货物的存储和配送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备。
3. 信息设施
信息设施包括物流信息系统、通信网络和数据中心等,为物流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处理提供 支持。
物流基础设施的功能
1 流通功能
物流基础设施提供货物 流通的通道和路径,确 保货物流动的顺畅。
2 存储功能
物流基础设施提供货物 存储的场所和设备,保 障货物的安全和完整。
健全的物流基础设施能 够吸引投资和产业集聚, 增强区域的竞争力和吸 引力。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挑战
• 融资困难和投资回报周期长 •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 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 • 制度环境和政策法规的不完善
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的前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流需求的不断增长,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将 继续受到重视和投入,为物流行业创造更多发展机遇。
3 信息功能
物流基础设施提供物流 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处 理能力,提升物流运作 的效率和可靠性。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推动经济发展
2 提高物流效率
3 增强区域竞争力
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促 进货物流通和资源配置, 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第五章运输系统规划
第五章运输系统规划第一节运输系统规划概述一、运输系统规划概述(一)运输系统的构成1.运输的主体2.运输的客体3.运输的环境(二)运输系统规划含义运输系统规划是指在一定的运输环境下对物流中货物运输的主体和客体进行综合筹划,对运输的各个环节如运输线路的选择运输流量的分布运输车辆的高度和配载、运输方式的选择等进行综合分析,从整个物流系统的角度出发制订适当的规划,以降低运输费用,提高运输效率。
可分为运输系统优化设计和运输系统优化运营两方面。
(三)运输系统的目标与评价指标1.运输系统的目标最小化总运输成本,并满足客户服务政策要求2.运输系统的评价指标(1)财务指标(2)运输生产率(3)运输时间(4)运输质量二、运输系统规划的内容(一)运输业务模式的选择随着第三方物流服务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企业越来越多地选择将运输业务外包,运输外包是当前物流服务外包的重要内容(二)运输方式的选择基本的运输方式有五种: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
(三)运输批量和运输时间的确定(四)运输业务模式的选择随着第三方物流服务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企业越来越多地选择将运输业务外包,运输外包是当前物流服务外包的重要内容(五)运输方式的选择基本的运输方式有五种: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
(六)运输批量和运输时间的确定三、运输系统规划的流程1.对既有运输系统进行评价2.运输活动剖析和数据挖掘3.运输系统的创新性分析4.数学方法分析5.决策、实施与反馈第二节物流服务企业运输系统规划一、运输方式选择运输方式选择问题的分析方法有两类:一是定性分析,二是定量分析。
(一)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1.货物品种2.运输期限3.运输成本4.运输距离5.运输批量(二)运输方式选择的原则1.保证运输安全2.运输的准时性3.合理的运输费用4.适当的发送方式(三)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与协调1.货物流向流量和运输路线的协调2.各种运输方式设备能力的协调3.各种运输广播组织协调(四)运输方式选择举例某制造商分别从供应商A和供应商B处买了共3000个配件,每个配件单价100元。
2024年运输提升管理规定
2024年运输提升管理规定____年运输提升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提升运输领域的管理水平,促进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和现实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各类运输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运输等。
第三条运输提升管理旨在减少运输事故、提高运输效率、保障运输质量、优化运输环境,并促进运输企业的科学发展。
第四条运输提升管理应该贯彻科学、公正、高效的原则,加强运输业的监管、服务与创新,促进运输业内部的协作共赢,推动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运输安全管理第五条运输企业应建立健全运输安全管理体系,制定运输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处置程序和安全措施,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第六条运输企业应配备符合要求的运输工具,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确保运输工具的安全可靠。
第七条运输企业应加强运输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防范运输安全风险和事故的发生。
第八条运输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第三章运输效率管理第九条运输企业应优化运输组织和配送计划,合理制定运输路线和运输任务,提高物流效率和运输效益。
第十条运输企业应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运输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运输调度的准确性和智能化水平。
第十一条运输企业应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合作,优化运输资源配置,减少空驶率和重复运输,提高运输资源的利用率。
第十二条运输企业应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技术,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促进绿色运输和低碳发展。
第四章运输质量管理第十三条运输企业应建立健全运输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运输质量管理制度,确保运输服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十四条运输企业应提供优质的运输服务,保证货物的及时和完整交付,协调客户需求和运输资源供给。
第十五条运输企业应加强对运输工具的质量管理,确保运输工具的性能符合国家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
航空物流运输管理规程
航空物流运输管理规程第一章航空物流运输管理总则 (2)1.1 管理目标与原则 (2)1.1.1 管理目标 (2)1.1.2 管理原则 (2)1.1.3 组织架构 (3)1.1.4 职责划分 (3)第二章航空物流运输计划管理 (3)1.1.5 编制原则 (3)1.1.6 编制内容 (3)1.1.7 编制流程 (4)1.1.8 运输计划执行 (4)1.1.9 运输计划监控 (4)第三章航空物流运输资源管理 (5)1.1.10 需求背景 (5)1.1.11 需求分析 (5)1.1.12 运输资源配置原则 (5)1.1.13 运输资源配置方法 (6)1.1.14 运输资源优化策略 (6)第四章航空物流运输质量管理 (6)1.1.15 质量标准 (6)1.1.16 质量要求 (7)1.1.17 质量监控 (7)1.1.18 质量改进 (7)第五章航空物流运输安全管理 (8)1.1.19 概述 (8)1.1.20 安全风险识别 (8)1.1.21 安全风险评估 (8)1.1.22 安全措施 (8)1.1.23 应急预案 (9)第六章航空物流运输成本管理 (9)1.1.24 成本分析 (9)1.1.25 成本控制 (10)1.1.26 成本优化策略 (10)1.1.27 成本优化措施 (10)1.1.28 成本优化与风险控制 (11)第七章航空物流运输合同管理 (11)1.1.29 合同签订 (11)1.1 签订原则 (11)1.2 签订程序 (11)1.2.1 合同履行 (11)2.1 履行要求 (11)2.2 履行监督 (11)2.2.1 合同变更 (12)3.1 变更条件 (12)3.2 变更程序 (12)3.2.1 合同终止 (12)4.1 终止条件 (12)4.2 终止程序 (12)4.3 终止后的处理 (12)第八章航空物流运输信息管理 (13)4.3.1 信息采集 (13)4.3.2 信息处理 (13)4.3.3 信息共享 (13)4.3.4 信息传递 (14)第九章航空物流运输客户服务管理 (14)4.3.5 客户需求概述 (14)4.3.6 客户需求分析内容 (14)4.3.7 客户服务内容 (15)4.3.8 满意度评价体系 (15)第十章航空物流运输人力资源管理 (15)4.3.9 人员招聘 (15)4.3.10 人员培训 (16)4.3.11 人员考核 (16)4.3.12 人员激励 (17)第一章航空物流运输管理总则1.1 管理目标与原则1.1.1 管理目标航空物流运输管理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保证运输过程的高效率与安全性,满足客户对时效性和服务质量的要求。
铁路运输管理规定范文
铁路运输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提高铁路运输管理工作水平,维护铁路运输秩序,保障乘客和货物的安全和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运输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铁路运输管理工作。
第三条铁路运输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确保乘客和货物的安全和快捷运输。
第四条铁路运输管理主要目标是保障乘客和货物的安全和权益,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促进铁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章营运管理第五条铁路运输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时刻表、线路和站点经营,并及时公布运行信息,方便乘客查询和购票。
第六条铁路运输企业应建立健全运输组织管理制度,合理安排运输计划,做好运输资源配置,确保运输能力和效益的最大化。
第七条铁路运输企业应建立健全机车车辆管理制度,保证运输工具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第八条铁路运输企业应加强对乘务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意识。
第九条铁路运输企业应设立投诉举报处理机构,及时处理来自乘客和货物用户的投诉举报,并做好记录和整改工作。
第三章安全管理第十条铁路运输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和安全措施。
第十一条铁路运输企业应对运输工具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并建立完善的技术监控系统,确保运输工具的安全和可靠。
第十二条铁路运输企业应加强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对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进行严格监管,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第十三条铁路运输企业应加强对乘客的安全管理,及时制止违规行为,确保乘车秩序和安全。
第十四条铁路运输企业应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
第四章车站管理第十五条铁路运输企业应建立健全车站管理制度,保证车站的正常运营和服务。
第十六条车站应提供方便快捷的候车设施和服务,确保乘客的舒适和便利。
第十七条车站应加强入站检票和出站检查工作,对无票或票证不符乘客进行处理。
第十八条车站应配备足够的安保人员,加强车站安全巡逻和监控,确保车站的安全稳定。
运输车辆管理制度范文(五篇)
运输车辆管理制度范文为了充分合理配置公司运输资源,发挥整体运输效能,降低运输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1、运输车辆(以下简称:车辆)管理1.1车辆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以达到资源共享,减少费用,提高整体运能。
1.2车辆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由物流部负责统一预算审核上报。
1.3车辆实行定车定人管理,利于对车辆技术状况的掌握,保证行车安全。
1.4车辆必须按规定的地点统一停放,排列整齐有序,车内车外保持整洁干净,随车工具和消防器材齐全完好。
1.5车辆必须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审验合格,达到安全技术状况良好,设备齐全。
1.6车辆行驶必须相关证照(件)齐全有效,以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查验。
1.7驻外办事处车辆按公司《驻外办事处车辆管理规定》的要求执行。
1.8车辆统一建立规范的车辆技术档案。
2、车辆使用2.1车辆使用每天由车辆调度员根据运输工作量需求进行调派。
2.2送货采取定时和随时送货相结合的方法,统一按线路(片区)一车多点调配车辆,提高车辆使用率,降低运输成本。
2.3非经营用车,根据具体运力情况,合理调派车辆。
2.4车辆行驶必须凭车辆调度员签发的“运输行车单”行驶,驾驶员中途不能任意改变行车路线,如改变行车路线和地点需部门领导批准(长途),收车后按要求据实填写好行车记录。
2.5员工私人用车,必须经部门领导批准,同时一切费用自理。
2.6车辆是公司固定资产,是完成目标任务不可缺的经营工具,使用管理人必须规范操作,妥善管理,确保车辆状况完好。
2.7车辆途中发生的费用根据各业务部门人员用车量,物流部准确统计,报公司财务部,由财务部考核到各用车部门或人员。
3、车辆保养及维修3.1驾驶员对分管车辆要经常进行例行检查。
即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进行检查,以便及时排除故障。
(检查项目。
水、油、电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制动系统是否完好正常;轮胎装置是否完好正常;电气、灯光系统是否正常使用;发动机、底盘运转是否正常,有无异声;当前停车位置是否有渗漏痕迹等)3.2车辆实行计划保养和平时保养相结合。
物流运输管理制度范本
物流运输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物流运输管理,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货物安全,降低运输成本,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物流运输活动,包括货物运输、仓储管理、配送服务等。
第三条公司物流运输管理应遵循安全、及时、准确、经济的原则,确保客户满意。
第二章物流运输组织第四条物流运输组织应根据货物性质、数量、运输距离、时效要求等因素,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制定运输计划。
第五条物流运输组织应与运输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优化运输资源配置,降低运输成本。
第六条物流运输组织应加强对运输过程的监控,确保货物安全、及时到达目的地。
第三章货物运输管理第七条货物运输管理应包括货物的装卸、运输、配送等环节,确保货物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安全、完整、准确。
第八条货物装卸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货物和人员安全。
第九条货物运输过程中应做好防潮、防盗、防损等工作,防止货物损坏或丢失。
第十条物流运输组织应建立健全货物运输记录,包括货物的名称、数量、包装、运输方式、起止地点等信息,以便跟踪和管理货物运输过程。
第四章仓储管理第十一条仓储管理应确保货物储存安全、整齐、便于查找和提取。
第十二条仓库应建立健全货物进库、出库、库存管理等制度,确保货物数量准确、质量完好。
第十三条仓库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货物进行盘点,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货物安全。
第十四条仓库应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虫等工作,确保货物储存安全。
第五章配送服务管理第十五条配送服务管理应确保货物按时、按量、准确送达客户手中。
第十六条物流运输组织应根据客户需求,制定合理的配送计划,确保货物及时送达。
第十七条配送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礼貌、热情、耐心地对待客户。
第十八条物流运输组织应建立健全配送记录,包括客户名称、地址、货物名称、数量等信息,以便跟踪和管理配送过程。
第六章管理制度与监督第十九条物流运输组织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和责任。
第二十条物流运输组织应加强对运输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运输安全、及时、准确。
现代物流基础 第五章 物流基础设施
三、物流节点的种类 *转运型节点 *储存型节点 *流通型节点 *综合性节点 *工艺的集约型节点
6
第二节 配送中心
一、配送中心的形成及发展
1.配送中心的形成与发展
阶段
时间
特征
形成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20世纪60年代末
配送中心数量少 配送范围小 配送货物种类不多
发展阶段
20世纪60年代末—— 80年代初
分类方法 按配送中心的经营主体分类
按配送服务范围分类 按配送中心的功能分类
按所配送货物的种类分类
配送中心类别 制造商型配送中心 批发商型配送中心 零售商型配送中心 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
城市配送中心 区域配送中心 储存型配送中心 流通型配送中心 加工型配送中心 供应型配送中心 销售型配送中心 特殊商品配送中心
太原武宿物流园区位于太榆路西侧,太旧高速路 (南过境支线)以北,黄陵村以东,北临太原高新技术 开发区,南接晋中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太原市经济开发 区。园区南距武宿飞机场1.5公里,可通达全国及国际 航空网络;东南距榆北集装箱枢纽站2.5公里,东北距 北营铁路货运站2公里,可连接同蒲铁路、石太铁路, 通达全国铁路干线网络;东临太榆一级公路,东南与武 宿立交枢纽相依,可连通大运高速公路、太旧高速公路 通达省内外国道、省道干线。因此,太原武宿物流园区 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交通、科技等区位优势。
27
四、物流园区在发展规划中需要考 虑的因素
* 空间布局的考虑 * 资金的考虑 * 与区域发展战略要相一致
28
五、物流园区的形态
* 自用型物流园区 * 定向服务型物流园区 * 陆路交通枢纽型物流园区 * 产业聚集型物流园区 * 功能提升型物流园区 * 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
物流业运输调度预案
物流业运输调度预案第一章运输调度预案概述 (2)1.1 预案编制目的 (3)1.2 预案适用范围 (3)1.3 预案编制依据 (3)第二章运输资源管理 (3)2.1 运输资源分类 (3)2.2 运输资源调度策略 (4)2.3 运输资源优化配置 (4)第三章运输计划编制 (5)3.1 运输计划制定原则 (5)3.2 运输计划编制流程 (5)3.3 运输计划调整与优化 (5)第四章运输风险管理 (6)4.1 运输风险识别 (6)4.2 运输风险评估 (6)4.3 运输风险应对措施 (7)第五章运输应急预案 (7)5.1 应急预案制定原则 (7)5.2 应急预案编制流程 (8)5.3 应急预案实施与评估 (8)第六章运输调度指挥 (8)6.1 运输调度指挥体系 (8)6.1.1 组织结构 (9)6.1.2 职责分配 (9)6.1.3 信息系统 (9)6.2 运输调度指挥流程 (9)6.2.1 接收运输任务 (9)6.2.2 制定运输计划 (9)6.2.3 下达调度指令 (9)6.2.4 执行运输任务 (9)6.2.5 运输过程监控 (9)6.2.6 运输任务完成 (9)6.3 运输调度指挥协调 (10)6.3.1 信息沟通 (10)6.3.2 资源调配 (10)6.3.3 风险应对 (10)6.3.4 质量控制 (10)6.3.5 持续改进 (10)第七章运输监控与反馈 (10)7.1 运输监控体系 (10)7.1.1 监控对象 (10)7.1.2 监控内容 (10)7.1.3 监控手段 (11)7.2 运输监控实施方法 (11)7.2.1 制定运输监控方案 (11)7.2.2 建立运输监控平台 (11)7.2.3 加强运输监控人员培训 (11)7.2.4 完善应急预案 (11)7.3 运输反馈与改进 (11)7.3.1 反馈内容 (11)7.3.2 反馈渠道 (11)7.3.3 反馈处理 (11)7.3.4 持续改进 (12)第八章人力资源管理 (12)8.1 人力资源配置 (12)8.1.1 概述 (12)8.1.2 配置策略 (12)8.2 员工培训与考核 (12)8.2.1 培训体系 (12)8.2.2 考核体系 (13)8.3 员工激励与保障 (13)8.3.1 激励机制 (13)8.3.2 保障措施 (13)第九章运输成本控制 (13)9.1 运输成本构成 (13)9.2 运输成本控制方法 (14)9.3 运输成本优化策略 (14)第十章质量管理与改进 (15)10.1 质量管理体系 (15)10.1.1 概述 (15)10.1.2 体系构建 (15)10.2 质量管理实施方法 (15)10.2.1 概述 (15)10.2.2 全面质量管理(TQM) (15)10.2.3 标准化方法 (15)10.2.4 统计过程控制(SPC) (15)10.2.5 质量成本分析 (16)10.3 质量改进与持续发展 (16)10.3.1 概述 (16)10.3.2 质量改进方法 (16)10.3.3 质量改进与持续发展的关系 (16)第一章运输调度预案概述1.1 预案编制目的为保证物流业在面临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运输调度工作,降低损失,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物流公司运输管理手册
物流公司运输管理手册第一章运输管理概述 (4)1.1 运输管理定义 (4)1.2 运输管理重要性 (4)1.3 运输管理目标 (5)第二章运输计划与调度 (5)2.1 运输计划编制 (5)2.1.1 分析客户需求 (5)2.1.2 制定运输方案 (5)2.1.3 编制运输计划 (6)2.1.4 审批与调整 (6)2.2 运输调度原则 (6)2.2.1 合理性原则 (6)2.2.2 安全性原则 (6)2.2.3 灵活性原则 (6)2.3 运输调度流程 (6)2.3.1 接收运输计划 (6)2.3.2 安排运输资源 (6)2.3.3 监控运输过程 (6)2.3.4 处理突发事件 (6)2.4 运输资源优化配置 (6)2.4.1 车辆优化配置 (7)2.4.2 人员优化配置 (7)2.4.3 货物优化配置 (7)2.4.4 信息优化配置 (7)第三章运输合同与谈判 (7)3.1 运输合同类型 (7)3.1.1 普通运输合同 (7)3.1.2 包车运输合同 (7)3.1.3 多式联运合同 (7)3.1.4 定期运输合同 (7)3.1.5 特种运输合同 (7)3.2 运输合同谈判技巧 (7)3.2.1 充分了解市场需求 (8)3.2.2 突出公司优势 (8)3.2.3 保持灵活的谈判策略 (8)3.2.4 善于利用谈判技巧 (8)3.2.5 重视合同履行 (8)3.3 运输合同风险防范 (8)3.3.1 审查合同主体资格 (8)3.3.2 明确合同条款 (8)3.3.3 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 (8)3.3.4 加强运输过程监控 (9)3.3.5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9)第四章货物包装与装卸 (9)4.1 货物包装标准 (9)4.1.1 包装材料的选择:根据货物的性质和重量,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如纸箱、木箱、塑料桶等。
(9)4.1.2 包装结构的设计:包装结构应牢固,能够承受运输过程中的震动和冲击,防止货物在包装内部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是指产业之间在资源投入增加速率上的差别,它反映长期 发展过程指资源配置格局变动的一个动态概念,简称倾斜。 功能:直接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动。
第二节 运输资源配置的倾斜与结构
运输资源配置
运输资源配置所要研究的问题是资本、劳动和技术这三种资源及
其总和在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五种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 配置与倾斜配置,以及运输资源在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的配置与
第五章 运输资源配置
第一节 资源配置理论概述 第二节 运输资源配置的倾斜与结构
第三节 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资源配置
第四节 运输资源的空间配置
第五节 运输资源倾斜配置的实现方式
第一节 资源配置理论概述
资源的含义 资源配置的定义
资源配置是指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在各种不同的使用方向 之间的分配。
资源配置的目的:在资源供给有限的条件下,有效地把 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分配于各种不同的用途,以使这些资源 产生出尽可能多的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劳务。
分析该资源27年间在三个区域资源配置结构的变化?
结论1 运输资源倾斜配置(倾斜)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它表示运输方式间的资源投入增加速率的差别,当某 一种运输方式的资源投入增加率快于平均增加率时, 就可以说资源配置是向该运输方式倾斜。
结论2
倾斜后的结果是资源配置结构的变动,如果其他条 件正常,倾斜引起的投入结构的变动必然导致产出结构 的变动。因此,改变运输方式结构,包括投入结构和产 出结构,是倾斜的基本功能。
倾斜配置。
运输资源投入倾斜和产出倾斜
非倾斜式运输资源配置的一个理论模型
资源投入额 年份
总额 (1) I (2) II (3) III (4)
资源投入年均递增率(%)
加权平均 (5) I (6) II (7) III (8)
第1年 第11年 第21年
年份
100 180 450
50 90 225
30 54 135
20 36 90 6.05 9.60 6.05 9.60 6.05 9.60 6.05 9.60
资源配置的倾斜
I II III
资源配置的结构(%)
I II III
(9)=(6)-(5) (10)=(7)-(5) (11)=(8)-(5) (12)=(2)/(1) (13)=(3)/(1) (14)=(4)/(1)
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是指符合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 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各种运输方式分工 协作、优势互补,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实现一体化 的交通运输系统的总称。《我国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框架研究》(罗 仁坚,2003)
第三节 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资源配置
定义主要体现在“无缝”、“连续”、“一体化”、“发挥各自
五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对运输资源配置的影响
将来,仍是五种运输发展综合发展
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每一种运输方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和自然条件下 形成的,都适应于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需要。
各种运输方式功能优化组合的必然性
社会生产力发展总形势下: 运输社会化、专业化、联合化
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性
运输资源倾斜配置的历史回顾
农业-第二产业(资源密集型工业)—知识密集型工业-第三产业
低值生产加工业—消费品加工业
均衡-铁、水路-客运、集约运输——公路、航空运输-均衡、公路
运输总量、运输质量、运量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 结论 产业结构在不断变化,变化的过程中,其中工业发展 的能耗需求对运输资源倾斜配置影响较大。
练习
年份 总额 1978 1990 2005 年份 资源配置的倾斜 东部 1978 1990 2005 中部 西部 东部 100 资源投入额 东部 20 中部 50 西部 30 9.59 8.36 3.99 9.21 9.07 9.24 西部 资源投入年均递增率(%) 平均 东部 中部 西部
资源配置的结构(%) 中部
第一节资源配置理论概述
政府干预学说与市场资型资源配置的变形
凯恩斯的政府干预——资源配置是政府自觉行动的目标
后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结合均衡分析
第一节资源配置理论概述
计划经济体制的资源配置理论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
马克思的思想遗产的套用——“军事共产主义”体制 列宁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调节者的思想
前苏联、美国:五种均衡;前苏联倾斜铁路,美国更均衡。
原联邦德国均衡、日本倾斜海运(外运)。 分析我国
运 输 方 式 铁路 公路
旅客周转量% 苏联 美国 日本 中国
货运周转量% 苏联 美国 联邦 日本 中国 中国 2 3 德国 45.9 5.9 37.0 25.2 27.0 45.7 4.7 49.7 51.8 21 27.8 11.2
(本章模型)倾斜的结果引起不同运输方式增长率 的差别,因此,应该把运输方式增长率的差别当作倾斜 配置运输资源的产出效应。 从运输系统运行的一个周期来看,运输投入即运输 资源配置,产出即综合运输量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 产出是投入的函数。
结论3
运输资源配置包括运输方式倾斜(运输结构)与 地区倾斜(运输布局);
综合运输体系的建立
发展联合运输是建立综合运输体系的基础。
加强交通运输通道的建设是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中心。 综合运输网的建设。
第三节 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资源配置
综合运输体系是发展交通运输的重要方向和根本 原则
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资源配置的原则
产业结构变化对运输资源配置的影响 五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对运输资源配置的影响 典型国家运输资源配置分析
第一节 资源配置理论概述
资源配置理论的分类 市场经济体制的资源配置理论 计划经济体制的资源配置理论
第一节资源配置理论概述
市场经济体制的资源配置理论 新古典模型与市场导向型资源配置理论
亚当.斯密的“无形之手”理论——“无形之手”、经济人 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理论——供求均衡价格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代数推导 帕累托的最优理论——完全竞争市场
各种运输、联合运输、综合运输的合理性 与配合 形成最大的综合运输能力 综合运输的目的
有利于整个综合运输体系的优化
第三节 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资源配置
产业结构变化对运输资源配置的影响
影响运输资源倾斜配置的产业结构变化因素 运输资源倾斜配置的历史回顾
影响运输资源倾斜配置的产业结构变化因素
术标准、运营规则、运输价格、清算机制、信息以及票据等方面
要形成一体化的逻辑连接,运输全过程实现一体化的运输服务。 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智能化。
综合运输体系的必然性
建立综合运输体系是运输业客观发展的必然。
建立综合运输体系符合经济原则。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国情是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 区域经济合作与城市群的发展是面向经济全球化和提高竞争力必 然发展方向,并已日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主旋律和经济发展的主 导力量。
第三节 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资源配置
典型国家运输资源配置分析
各个国家的运输结构是不同的,主要和各国的自然地理条件、政治经 济制度、工业化的时间、经济结构、经济技术发展与人民消费水平有关。
客运体系
长途主要由民航运输,中短距离由汽车和铁路承担,水路主供旅游。 前苏联、美国、原联邦德国和日本
货运结构
第1年 第11年 第21年 -3.99 -8.49 4.54 2.98 3.30 5.70
60 41.310 13.5 22.4
第二节 运输资源配置的倾斜与结构
运输资源配置的倾斜与运输资源配置的结构 因果关系
倾斜表示运输方式间的资源投入增加速率的差别 倾斜的结果是资源配置结构的变动
科学技术产生了新的运输方式,又延长了旧的生命周期
运输市场竞争的必然性
竞争引起分工,分工使运输结构达到相对平衡。
小结
第三节 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资源配置
综合运输体系是发展交通运输的重要方向和根本 原则
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资源配置的原则
产业结构变化对运输资源配置的影响 五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对运输资源配置的影响 典型国家运输资源配置分析
第三节 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资源配置
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资源配置的原则
服从整个国民经济宏观层次上的资源配置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运输费用和运输投资额的比例影响社会生产 运输投资——运输费用——生产费用——各项比例 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资源配置比例影响经济发展
有利于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协调发展
60 94.99
30 103.96
10 31.05 8.69 9.69 4.70 1.23 13.23 12.67 11.99 15.39
107.30 342.78 129.92 资源配置的倾斜
资源配置的结构(%)
III I II III
I
II
(9)=(6)-(5) (10)=(7)-(5) (11)=(8)-(5) (12)=(2)/(1) (13)=(3)/(1) (14)=(4)/(1)
运输资源配置方式既要考虑运输业自身的发展, 又离不开全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总体运行机制。
地区(产业)历史发展原因——运输产出落后— —资源倾斜——综合运输量——运输产业(地区、方 式、企业)均衡发展。
第三节 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资源配置
综合运输体系是发展交通运输的重要方向和根本原则 综合运输体系的定义
巴罗纳的完全集中的资源配置模式——联立方程
计划型资源配置的一般理论模式——实物平衡计划模式(假设条件)
第一节资源配置理论概述
市场社会主义体制下的资源配置——兰格模式 工人自治与资源配置——参与经济模式
工人自治;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制;
市场是资源配置者和经济调节者
第一节资源配置理论概述
资源配置方式的简要评述 两种理论的适应性都有前提条件 最佳经济体制将是计划成分同市场因素共存的混合型经 济体制(纯而又纯的机制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