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肌理教学设计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3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10. 巧用肌理》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的肌理效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肌理的定义、肌理的分类、肌理的制作方法以及肌理在绘画和设计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肌理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在制作肌理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肌理的制作方法不够了解,对肌理在绘画和设计中的应用还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肌理的定义、分类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对肌理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将肌理应用于绘画和设计中,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肌理的制作方法。
2.肌理在绘画和设计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讲解肌理的定义、分类和制作方法。
2.示范法:教师示范制作肌理的过程。
3.练习法:学生动手制作肌理,教师指导。
4.讨论法:学生之间交流制作经验和心得。
5.展示法:学生展示作品,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
2.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设计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
4.展示平台(如黑板、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特殊肌理效果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肌理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课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肌理的定义、分类和制作方法,同时进行示范。
学生认真听讲,观察示范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方法,自己动手制作肌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教师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肌理在绘画和设计中的应用,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和创意。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4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巧用肌理》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肌理的知识和技巧,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作出具有独特视觉效果的作品。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肌理的定义、分类、制作方法和应用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肌理的概念,掌握制作肌理的基本技巧,并能够将肌理运用到绘画和创作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创造力,对美术课程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肌理的概念和制作方法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提高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肌理的概念,掌握制作肌理的基本技巧,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作出具有独特视觉效果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交流,提高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肌理的概念,掌握制作肌理的基本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肌理创作出具有独特视觉效果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肌理的概念和制作技巧。
2.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创作能力。
3.交流法:学生之间相互展示、评价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示范作品、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肌理效果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讨论肌理的特点和魅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肌理的概念、分类和制作方法,示范制作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制作技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肌理制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提高制作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加深对肌理制作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肌理的含义,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能够运用不同材料创作出具有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对肌理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
二、教学内容1. 肌理的含义:介绍肌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肌理的制作方法:讲解不同材料制作肌理的方法,如石膏、沙子、纸张等。
3. 肌理的应用:展示肌理在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的应用实例,分析肌理效果对作品的影响。
4.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肌理效果的创作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能够运用不同材料创作出具有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并将肌理效果巧妙地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教材、范画等。
2. 学具:石膏、沙子、纸张、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肌理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肌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肌理的含义、制作方法和应用,让学生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肌理在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受肌理效果对作品的影响。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肌理效果的创作实践。
六、板书设计1. 巧用肌理2. 课题: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3. 板书内容:肌理的含义、制作方法、应用、创作实践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
2. 课后作业:观察生活中的肌理,收集相关图片或实物,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八、课后反思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肌理。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课 巧用肌理 ︳湘美版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巧用肌理》是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十课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本课通过欣赏生活中自然与人工的肌理,感受肌理的美,了解肌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认识肌理在美术设计中的审美价值。
本课重点是通过拓印的方法,表现不同物体表面凹凸不平的肌理效果,并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对生活中的美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喜欢表现自我,乐于动手操作,但生活经验不足,对肌理的认识不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肌理,了解不同物体表面的肌理特点,掌握拓印的方法,表现不同物体表面的肌理效果,并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感受、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拓印的方法,表现不同物体表面的肌理效果,并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
难点:如何巧妙地运用肌理进行设计和装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两幅图片,一幅是光滑的表面,另一幅是粗糙的表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两幅图片的区别。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体的表面有的光滑,有的粗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肌理。
2. 教学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感受不同物体表面的肌理特点,并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肌理?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肌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自然界的肌理如树叶、石头、水纹等,人工的肌理如衣物、建筑、工艺品等。
(2)教师示范拓印的方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拓印,体验拓印的乐趣。
(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分析如何巧妙地运用肌理进行设计和装饰。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运用肌理进行设计和装饰时,要注意肌理与主题的契合,以及肌理之间的搭配。
小学美术《巧用肌理》教案
举例解释:在拓印技法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视频教程,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拓印的步骤,如如何涂抹颜料、如何均匀按压等,针对学生操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巧用肌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不同物体的表面触感和视觉效果?”比如,衣服的布料、桌子的木头纹理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肌理的奥秘。
小学美术《巧用肌理》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巧用肌理》教案,本章节内容基于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课《有趣的拓印》。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感知肌理的概念,了解不同材料的肌理特点;2.学会运用拓印、刻划等方法,创作具有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3.通过观察、实践、创作,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具体内容包括:介绍肌理的基本概念、展示不同肌理的实物或图片、讲解拓印和刻划技巧、指导学生进行肌理创作练习等。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实践操作,旨在提高学生对美术肌理元素的感知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巧用肌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方面。首先,学生对肌理的概念理解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期。通过实物的触摸和观察,他们能够迅速抓住肌理的特点,这让我意识到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能力是很强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当更多地利用他们的感官体验,让美术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拓印和刻划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有的学生在拓印时颜料涂抹不均匀,有的则在刻划时力度掌握不当。这提醒我在指导学生操作时,需要更加细致地进行步骤分解和技巧讲解,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教案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肌理的概念,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能够运用肌理进行美术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肌理的概念:介绍肌理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肌理的制作方法:讲解肌理的制作技巧和步骤。
3. 肌理的应用:分析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展示优秀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能够运用肌理进行美术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肌理巧妙地运用到作品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示范作品。
2. 学具:绘画纸张、颜料、画笔、剪刀、胶水、各种材质的物品(如布料、纸张、塑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激发兴趣。
2. 新课讲解:介绍肌理的概念、特点和分类,讲解肌理的制作方法。
3. 示范与指导:展示优秀作品,分析肌理在作品中的应用,指导学生进行肌理制作。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肌理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巧用肌理2. 课题内容:肌理的概念、制作方法、应用3. 重点提示:制作技巧、创新思维4. 难点提示:如何巧妙运用肌理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以肌理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 写一篇关于肌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观察日记。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课堂表现,评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引导、示范、实践等环节,分析其有效性。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4. 自我提升: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巧用肌理》教学设计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巧用肌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巧用肌理》是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索等方式,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肌理的定义、肌理的分类、肌理的制作方法以及肌理在绘画中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基础和绘画技能,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肌理的概念和制作方法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肌理的定义、分类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肌理现象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肌理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肌理的制作方法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2.重点:让学生掌握肌理的制作技巧,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
3.难点:如何将肌理运用到绘画创作中,提高作品的审美价值。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肌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肌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肌理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之间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和讲解。
2.准备各种材料和工具,如纸张、画笔、颜料等,供学生实践使用。
3.提前布置课堂环境,确保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创作空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肌理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肌理现象。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肌理?它们是什么样子的?”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肌理的定义、分类和制作方法。
呈现不同类型的肌理作品,如线条、网点、颗粒等,让学生了解肌理的艺术表现形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肌理的制作方法,如揉纸法、喷漆法、拓印法等。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尝试制作肌理,感受肌理的美感。
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肌理的概念,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创作出具有肌理效果的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肌理的概念: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感,包括自然肌理和人工肌理。
2. 肌理的制作方法:通过拓印、拼贴、绘画等手法,运用不同的材料表现出肌理效果。
3. 肌理的应用:将肌理效果应用于美术创作中,使作品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创作出具有肌理效果的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肌理效果巧妙地应用于美术创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课件、示范作品。
2. 学具:彩纸、彩泥、画笔、颜料、剪刀、胶水、废旧物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具有肌理效果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肌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肌理的概念、制作方法及应用,让学生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3. 示范与讲解:演示肌理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肌理的特点,并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创作肌理作品。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肌理制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巧用肌理》2. 课题:第10课3.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运用所学肌理制作方法,创作一幅具有肌理效果的作品。
2. 课后作业:收集身边的废旧物品,运用肌理制作方法,创作一幅环保主题的作品。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肌理的概念、制作方法及应用有了深入了解,能够独立创作出具有肌理效果的作品。
2.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第7课巧用肌理教案(精选5篇)
第7课巧用肌理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第7课巧用肌理教案第7课巧用肌理第7课巧用肌理教案一、教材分析肌理语言的学习对视觉意识的培养有着深刻的意义。
根据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标准的要求和建议,本课的编写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肌理在造型表现中的作用,通过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尝试利用简便的工具和材料拓印肌理,制作拼贴画,运用肌理丰富绘画表现。
帮助学生发现、了解不同质地的物体表面呈现出的不同肌理以及规则和变化,丰富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并产生有趣的想像。
篇首语明确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对物体表面肌理的关注,提出教学任务。
活动一: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物体的表面肌理,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和方法进行拓印,以此收集各种不同颜色和纹理的拓片,为拼贴作业准备材料。
教材列举了一些便于课堂操作的拓印方法,以及这类拓片制作的拼贴画。
活动二:掌握拼贴画制作的一般方法,运用对比关系和对纹理的想像,调整、安排画面,锻炼学生造型表现的能力。
教材就制作要求和步骤作了相应的提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关键问题。
活动三:分析肌理的造型规律,利用线条和笔触的变化,尝试运用肌理纹样丰富图形,使作品产生独特的效果。
三个学习活动形成相对完整的学习过程,在情意、认知、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均有体现。
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视觉现象,认识生活与艺术表现的密切关系;了解造型媒材、手段的运用;分析研究造型表现要素的简单规律、变化以及多样性等等。
在利用肌理进行表现的过程中发挥想像,并能够对造型的一般规律有所发现和领悟,使学习活动充满趣味和智慧。
学习屋提供了获取肌理的其他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获得更多的发现。
二、教学目标◆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地拓印出肌理。
细心观察和品味物体表面质地形成的纹理,并对此进行联想。
◆能够创造性地利用肌理拓片进行拼贴画制作。
◆能够大致分析和理解肌理纹样的点、线、面结构以及明暗的组合规律,用图形进行简要的表现,并运用于绘画表现。
六年级美术下册《巧用肌理》教案、教学设计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肌理创作技巧,以生活中的物品为题材进行创作,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肌理创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c.将整理好的素材分享给同学,共同学习和探讨。
4.观察并欣赏身边的美术作品,关注肌理的运用。要求如下:
a.选择一幅或多幅美术作品,分析其肌理特点及在作品中的作用。
b.撰写一篇短文,介绍这些作品及其肌理运用的亮点。
c.与同学和老师分享观察心得,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创作过程中的困难。
(五)总结归纳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教师对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请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一下创作思路和心得。我会对大家的作品进行点评,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学习和提高。"
2.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肌理创作技巧的运用和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同学们,你们注意到这些实物和图片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它们表面的纹理和质感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种有趣的美术创作技巧——巧用肌理。"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肌理特点和感受,教师适时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肌理的概念,以及肌理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和作用。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感,它可以使美术作品更加丰富、有层次感。肌理的运用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使作品更具吸引力。"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1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巧用肌理》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索,发现和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出丰富的肌理效果。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审美经验,对肌理有初步的感知。
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勇于尝试新事物,但部分学生在美术技能方面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出丰富的肌理效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出丰富的肌理效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生活中的材料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的肌理作品。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示范法:教师示范制作肌理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制作过程。
3.小组讨论: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探索创作方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评价激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他们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方案,准备示范作品及素材。
2.学生准备:带齐美术学习用具,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肌理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肌理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肌理的概念,展示几种常见的肌理制作方法,如涂抹、擦拭、拼贴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制作肌理的方法,边示范边讲解步骤和技巧。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2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巧用肌理》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运用肌理的原理和技巧进行艺术创作。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肌理有了一些感知,他们在绘画和手工制作活动中也尝试过不同的肌理表现方法。
因此,学生对肌理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但如何运用肌理进行艺术创作,将生活中的肌理现象巧妙地运用到作品中,对学生来说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肌理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出各种肌理效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注,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肌理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出各种肌理效果。
2.难点:如何将生活中的肌理现象巧妙地运用到作品中,形成有特色的艺术作品。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启发、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相互交流、合作完成作品。
3.比较分析法:教师学生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示范作品、各种材料和工具、投影仪等。
2.学生准备:美术作业本、绘画工具、合作小组准备相关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肌理效果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肌理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为学生实践操作奠定基础。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5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巧用肌理》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通过详细的步骤和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探索肌理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肌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往往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勇于尝试新的创作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能运用肌理丰富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能运用肌理创作出富有特色的作品。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新能力,创作出独特的肌理作品。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肌理的制作过程。
2.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示范作品、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美术用品、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七. 教学过程教师展示一些具有肌理效果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肌理的概念和制作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肌理的种类和特点。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制作肌理的过程,边示范边讲解步骤和技巧。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实践,尝试制作肌理。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制作肌理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新能力,运用肌理创作出富有特色的作品。
学生动手实践,创作肌理作品。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肌理的制作方法和创作要点。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课 巧用肌理 ︳湘美版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巧用肌理》是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十课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本课通过欣赏生活中自然与人工的肌理,感受肌理的美,了解肌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认识肌理在美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观察、触摸、联想、创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肌理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提高艺术表现力。
同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美术学习,已具有一定的美术素养和造型表现能力,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他们生活经验相对缺乏,对肌理的认识和理解还比较肤浅。
因此,本课的教学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他们观察、感受、体验,从而提高对肌理的认识和审美感知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肌理,了解肌理的概念、类型和特点,知道肌理在生活中的运用和美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能够运用拓印、堆塑、皱折等手法,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设计并制作一件富有肌理美感的实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触摸、联想、创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肌理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提高艺术表现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肌理,了解肌理的概念、类型和特点,知道肌理在生活中的运用和美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能够运用拓印、堆塑、皱折等手法,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设计并制作一件富有肌理美感的实物。
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设计并制作一件富有肌理美感的实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两幅图片,一幅是光滑的丝绸,另一幅是粗糙的石头。
引导学生观察、触摸,感受两种不同的质感。
学生分享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巧用肌理》。
2. 学习肌理知识:教师讲解肌理的概念、类型和特点,展示生活中的肌理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肌理的美。
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巧用肌理》教案
10.《巧用肌理》教学目标:1、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认识肌理的基本特征。
3、发现或制作周围生活环境中的肌理,学会用拓印的方法采集图案。
能够创造性的利用肌底拓片进行拼贴画制作。
教学重点: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的拓印出肌理。
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肌理纹样的点、线、面结构以及明暗的组合规律,用图形进行简要的表现,并用于绘画表现。
教学准备:课件出示,用于拓印材料、油画棒、水粉画工具,纸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猜一猜(出示一幅拼贴画作品)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作品,一起来看看是什么?生:瓶花师:嗯!那你们知道它是怎么画出来的吗?生:用水彩笔师:嗯!有不同意见的吗?生:先画再剪贴的师:答对一半了,其实它是拓印出来的,想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生:想!师:好,睁大眼睛仔细看哦!这是一颗白菜头,可以发现被切开的这面有不规则的纹理,它看起来像什么呢?生:花朵。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接下来我要用颜料把这一面的纹理拓印在纸上....请你们找一找它像作品中的哪个部分呢?生:花朵师:嗯,都找对啦!这幅作品就是用不同物品的皮肤纹理进行拓印,然后剪贴而成的。
是不是很特别啊?生:是师:白菜切面的纹理给我们带来了花朵的效果,这种纹理就叫做肌理。
肌理就是物体表面呈现出来的纹理,今天我们就要创作肌理,感受肌理带来的美。
(出示课题)二、新授1、看一看:师:老师找到了一些关于肌理的图片,想不想看一看啊?生:想师:图1:这是天然的肌理,古树身上的肌理可以看出岁月的痕迹;这幅是经过河流冲蚀、干涸以后的地面,呈现出来的肌理已经千疮百孔。
图2:(动物身上的肌理)可爱的斑点狗和热带鱼也有专属于它们自己的肌理哦!图3:再看看微观世界里花瓣和细胞的肌理又是什么模样呢!图4:人工合成的肌理装饰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2、说一说:师:刚刚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肌理,那么我想问问大家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哪些可以用来拓印的肌理呢?生:小的物品:叶子,钥匙,鞋底,硬币,象棋;大的实物:水泥地面,井盖,树皮,轮胎…..师:说的真好!看来同学们平时很善于观察。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8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巧用肌理》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并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介绍,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和美术创作经验,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但学生在创作中往往忽略肌理的作用,对此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肌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肌理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肌理的制作方法和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
2.突破重难点:通过实物展示、示范讲解、学生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并能在作品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示范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肌理的制作方法。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肌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肌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示范作品、实物模型、制作材料等。
2.学生准备:美术用品、制作材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和示范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肌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肌理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让学生对肌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动手制作肌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小学美术_巧用肌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游戏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纸,现在同学们用手摸一摸老师发给你们的纸,试一试什么感受?(光滑)然后把它揉成一个团再展开,然后摸一摸,我们会发现它的表面变得粗糙有褶皱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跟这个褶皱有关,刚才我们摸到的纸上的褶皱他有一个名字叫“肌理”。
二、知识新授:(一)探究实践,明确概念1.明确概念:什么是肌理?肌理原指人的皮肤的纹理,被引申为物体表面的组织构造,物体表面都有一层“肌肤”在自然的和人工的的变化中它有着各种各样的组织结构,或平滑光洁,或粗糙斑驳,或轻软酥松,或厚重坚硬,有的造型艺术中的肌理是指人的造型行为造成的表面效果,其中包括视觉和触觉的心理感受。
2.寻找肌理:教师发动学生寻找身边的肌理。
教师用图片展示(例如水果剖面、斑驳的门锁、墙面等)。
3.小组探究:讨论图上的这些肌理都很美吗?欣赏纹理优美的肌理图片,教师介绍什么样的文理是美的。
找寻肌理。
任何物体表面都有肌理,我们不光能看到它,感受它,同学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获得肌理呢?我们就来学习几种简单获取肌理的方法。
(二)示范引领,体验感受1、拓印法。
(1)揉纸拓印法:教师示范拓印的作画过程,将一张纸揉成团后展开,形成丰富的肌理,再涂上颜色拓印到另一张纸上,获得有趣的肌理效果。
(2)实物拓印法①在纸板上粘贴实物,也可以拓印。
②只要你用心观察身边的物体,你会发现可以用于拓印的实物很多。
2、手绘法。
手绘肌理以线描为主,利用线条和笔触的变化可以绘制出丰富的肌理纹样。
不同工具混合运用能够绘制出丰富的效果。
①先用油画棒画出轮廓。
②再用水彩颜料添画。
3、吹色法。
在纸上滴上颜色通过吹的方式改变颜色的方向,可产生有趣的抽象图案和奇幻的效果。
4、点绘法:运用点的有秩序地排列简单形成整齐的肌理。
(三)探究实践,尝试创作1、根据老师的示范讲解,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材料进行肌理拓片的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0课
《巧用肌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肌理;
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肌理运用的手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运用肌理效果丰富画面,突出主题;
教学难点:利用肌理进行造型练习;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带有明显纹理的物体、拓印用的纸、其他物品;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肌理吗?我们如何运用肌理的效果丰富画面?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巧用肌理》;
一、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画作《民居》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说一说,什么是肌理?肌理的运用手法有哪些?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说明你们对今天的内容掌握的很扎实;
三、试一试: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利用手中的工具积极尝试,拓印肌理;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尝试;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上台展示;
四、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利用拓印了肌理的纸材,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尝试制作一幅拼贴画;
师:然后到讲台上进行展示;
生:结合课文积极创作;
师:巡视指导;
生:创作完成后,积极上台展示;
师:对学生作品做出必要的点评;。
2024版年度六年级美术上册《巧用肌理》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contents •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分析与解读•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与活动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与反思目录01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肌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肌理的特征。
学习并掌握几种常见的创造肌理的方法,如拓印、拼贴、揉纸等。
能够运用所学肌理知识,创作一幅具有独特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
知识与技能目标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并总结创造肌理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分享彼此的创作经验和感受。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造。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发现身边不同材质的肌理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肌理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创造肌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地运用肌理知识创作出具有独特美感的美术作品;如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并总结创造肌理的技巧。
02教材分析与解读教材内容概述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介绍了肌理的概念、种类以及制作方法。
通过欣赏不同材质的肌理作品,引导学生感受肌理的审美价值。
教材中还涉及了如何运用不同工具和材料制作肌理的方法。
教材特点与价值教材注重学生的感知和体验,通过大量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肌理。
强调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编排合理,内容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肌理,如树皮、布纹、石纹等,感受自然与生活的美。
通过制作肌理作品,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肌理作品可以作为装饰品美化生活空间,提高生活品质。
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的肌理元素如木纹、石纹、水波纹等,具有天然的美感。
如布纹、纸纹、陶瓷纹理等,体现人类智慧和工艺水平。
运用点、线、面等元素构成的抽象图案,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肌理概念及其在视觉设计中的重要性;2.学习巧妙运用肌理元素进行视觉设计;3.掌握一些常见的巧妙运用肌理的技巧。
教学内容:1.什么是肌理-定义: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纹路或外观-肌理的分类:有机肌理、无机肌理、人工肌理等2.肌理在视觉设计中的重要性-提高视觉设计的质感和层次感-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能够传达特定的情绪和主题3.运用肌理进行视觉设计的技巧-虚实结合:利用平面与立体的对比,进行巧妙的视觉表达-空间层次:通过使用不同的肌理,将画面分为前景、中景和背景,增加层次感-颜色运用:结合肌理与颜色,创造更多样的效果和表现力-反差对比:运用不同材质的肌理进行对比,突出重点,增加视觉冲击力-制造节奏与节奏运用:运用有机肌理和线条肌理,增加作品的动感与活力教学步骤:1.导入课题,介绍肌理的概念,并通过示例图片让学生感受肌理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2.分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思考什么样的设计作品可以巧妙运用肌理元素。
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3.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巧妙运用肌理的设计作品,分析其中肌理元素的运用技巧,并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
4.以扇形设计为例,讲解如何巧妙运用肌理元素进行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设计一个扇形图案,要求运用肌理元素。
5.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图案,并进行讨论和点评。
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
6.小结课堂内容,总结肌理在视觉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巧妙运用的技巧。
7.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分析一幅视觉设计作品,讲解其中肌理元素的运用,并提出自己的设计理念。
教学手段:1.视频展示:通过展示设计作品的视频,以视觉方式让学生感受肌理元素的巧妙运用。
2.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巧妙运用肌理的设计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4.教师讲解: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肌理的概念和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5.设计活动:通过设计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巩固知识和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肌理》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拓印出肌理。
2、能够尝试组合机理创造作品。
3、对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忆上节课走进大自然的感受,活动导入。
1、上节课我们在大自中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样的机理?
2、现在感受人造机理,例如文具盒、衣服、桌面等。
简单说说话人造机理有天然机理有什么不同。
3、看一看,想一想提示学生,什么人用触觉认识文字,什么动物用触角探路。
二、探索学习
1、拓一拓,找一找请学生翻一翻自己身上,有什么可以拓印的材料,找找身边有什么值得拓印的实物。
叶子,钥匙,鞋底.硬币,象棋;大实物:水泥地面,井盖,木桌椅,花玻璃,树干。
2、组织室内外活动
校园内发寻找机理(本次活动重点寻找人造机理)
三、教师引导学习
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拓印肌理。
毛线,胶棒,抹布,清洁球,泥沙,绿豆,洗衣粉,胶水,颜料,水粉笔,各种色纸等。
四、答疑解惑
1、整理作品。
(1)你碰到了什么困难吗?你是怎样解决的?
(2)说说你的拓品有什么质感,给你什么感受,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3)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说说制作的思路。
2、鉴赏
(1)你喜欢哪位同学的作品,他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2)讨论不同技法给你带来的感受。
五、课后延伸
生活中哪些是运用了机理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