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英语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与实验

课题开题报告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因素除了显性课程外,还有隐性课程,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课题通过分析探讨英语学习过程中隐性课程的开发研究,提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一、问题的提出

(一)“隐性课程”研究的背景

隐性课程是什么?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首次提出隐性

课程概念。他认为,学生从学校生活中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而且获得了态度、动机、价值和其心理的成长。那么,这些价值、情感、态度、动机是从哪里获得的呢?并非是学术课程中获得的,而是由学校的非学术方面,暗默中、潜在中不直接地传递给学生。杰克逊把这种“非正式的文化传递”称为隐性课程。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对此作了说明:所谓隐性课程,一般是指形成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的各个要素,如师生关系、能力水平、课堂规则与程序、隐喻的教科书内容、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课堂奖励方式等。这些要素被看作是一部分隐藏的、无意的甚至是完全没有得到承认的学校生活经验,但又经常地有效地对学生发挥着影响。

隐性课程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1)隐性课程的影响无处不在,只要有存在教育,就必然存在隐性课程的影响。

(2)隐性课程是通过心理的、无意识层面对人产生影响,如情感态度的影响,价值观的影响等都是潜移默化的。

(3)隐性课程的教育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教育者的教育艺术就集中体现在如何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教育

影响和减少其消极影响上

英语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语言基础知识,获取言语技能,培养情感态度,发展智力与创造力,形成良好的心理。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关注学生语言技能习得的同时,全面关注学生对学习所持的态度、动机、策略、情感、心理等“隐性”因素。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些隐性因素不能整体和谐地获得发展,那就算不上教学的成功,语言能力也就得不到真正的提高。这一点,从许许多多的初中生在几年的英语学习后,依然未获得真正的英语能力中就能得到有力的佐证。我们不得不对今天的初中英语教学作一番全面而深刻的反思,并进行大胆的改革实践。

因而,我们提出“初中英语活动课隐性课程开发研究”,首先是源自对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反思。这种反思来自两大方面。

其一:应试教育模式下英语教学的异化现象。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英语教学深受传统的师生观、学习观、教学观和教学形式的钳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翻译式”、“灌输式”仍然存在,一切为了应试,为了应试的一切。将英语学习只是看成一个单纯语言操练的过程,而不必考虑学生思想情感、心理状态。教师在不厌其烦地训练学生语言技巧的同时,忽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策略等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起的核心作用。这些弊端不只是造成学生英语能力无法真正内化、英语水平难以得到切实提升,更重要的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严重缺失。

其二、以只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为主要目标的英语教学功利现象。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往往将重心放在对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言语技能的训练上,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的因素。在英语教学中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正确情感态度,往往导致学生碰到困难或挫折就打退堂鼓,而无法完成英语学习任务,甚至放弃这一科的学习,这说明学生正确情感态度的引导是多么的重要。

从教学实践看,教师并没有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情感、策略等隐性课程提高到“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的高度来认识,更没有将它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又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情感场中进行,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感氛围中开展的。积极的情感氛围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而消极的情感氛围则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心智活动受到压抑,无法有效地进行语言学习。

在提倡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中,这些隐性因素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规范、感情、能力形成等产生着巨大影响。如果不关注这些,英语教学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如何搭建平台,在英语实践活动中,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和效益,是外语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将直接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是英语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战略转变的有效途径。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情况

隐性课程对学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隐性课程”成为课

程领域中新崛起的研究课程,课程理论家、教育哲学家等纷纷撰文论述。隐性课程这一主题也引起国内教育界重视,但还未有学校在英语教学领域里作过深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改革理论。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英语课程标准》是这一课题的指导思想,它全面阐述了中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任务: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这一目标体系,将有利于保证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在研究学生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是学生的认识思维活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与外界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它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方法策略等隐性因素。学生不是等待知识传递和灌输的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建构者;教师不是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用情境呈现问题,设计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