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乞讨人员分析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班级:2010级劳保1班
学生姓名:张三指导教师:
论文题目:石家庄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研究报告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石家庄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长期以来一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是最为特殊的弱势群体。在这类群体中,包含着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体系以及认同心理和归属心理,极易出现理想失落、道德滑坡、精神颓废等不良现象,贫穷和犯罪在群体中的蔓延又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我们可以深入的了解他们这一群体。
在我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下属的社会福利司建立起各地方救助管理站,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办法》为依据,管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主要救助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但是由于救助管理目标上的模糊、管理体制上的障碍和相关政策法律的缺失,导致该群体生存发展历来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我们可以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关于完善石家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对策建议。
流浪乞讨现象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及影响近年来城市流浪乞讨现象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乞丐的团体化、职业化、经营乞丐的现象、乞丐群体复杂化、犯罪化、乞丐群体的年龄结构向低龄化发展、乞讨方式手段呈现智能化、多样化。这些都给社会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树立的良好国际形象、削弱社会大众的同情心及对弱势
群体的关注与救助,通过调查研究,对流浪乞讨现象有更清晰的认识与了解,提高其辨析能力。
二、研究意义
研究的目的是了解人们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态度,提出可行性建议,为解决流浪乞讨人员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
首先,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流浪乞讨人员的存在,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既影响了市容,又带来了违法犯罪问题,同时也削弱了社会大众的同情心,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政府也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流动人口和管理,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所以,研究人们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态度,分析产生这些态度的原因,从而探索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是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需要,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其次,研究具有理论意义。目前,关于流浪乞讨人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关于制度的研究,主要是对《收容遣送制度》和《救助管理办法》的比较,以及分析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从立法、社会保障等多方面探索新的救助制度;二是实务领域的研究,一些学者、新闻工作者以及救助管理人员,调查研究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构成以及生存现状,分析乞讨原因、乞讨方式、乞讨特征。但是,我们从研究公众对流浪乞讨人员态度的视角出发,尝试提出解决该类社会问题的措施,探索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模式,有助于丰富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这是对当前流浪乞讨研究的创新。
最后,研究具有实践意义。我们打破了过去对流浪乞讨
人员本身的研究视角,转而从研究公众对流浪乞讨人员态度的视角出发,进一步调查产生这些态度的原因是什么,这都有助于我们分析为什么当前的社会参与不足,进而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模式进行一定的探索,同时也这为现阶段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提出了有建设性意义的建议和对策。
三、研究方法
1、我们通过资料考查收集针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理论研究分析。
2、通过问卷调查和对城市居民的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对流浪乞讨的现状及政策的实施进行调查,问卷调查采取分类抽样与随机抽样结合。
3、理论分析与实践分析相结合,提出相应的存在问题原因和建议。
四、课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流浪乞讨人员生存条件的调查。
2、石家庄市公众对此类人员的态度。
3、政府人员对这一人群面临的相关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
五、论文的主要内容
1、管理情况的调查。流浪乞讨人员的构成非常复杂,有因灾害或生活困难而流浪乞讨者,他们确属社会救助的对象;有以乞讨为生财手段的好逸恶劳者,属于特殊教育的对象;有以流浪乞讨又无理上访或偷摸拐骗从事违法活动者,属于社会治安管理对象;有少数犯罪逃逸或流窜者,属于刑事惩治的对象。对于拒绝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公安机关、城管等部门在管理中,均存在缺乏执法依据和执
法手段的问题,那些特殊教育的对象、治安管理对象、刑事惩治的对象,已经成为管理盲区,急需深入调查。
2、自愿求助者。在实地调查访谈过程中发现,在救助站接受救助的人员,大多数是从别的救助站转来的需要本救助站进行安置的流浪乞讨人员,仅有一小部分人是自己寻求救助的。而在这一小部分自愿寻求救助的人当中,大部分属于暂时还没有流浪乞讨的投亲不着、务工不着、无钱看病、从家里走失、被偷盗等有临时困难的人,真正有长期生活困难的人,反而选择在外长期流浪乞讨,拒绝进站接受救助,救助管理站也因此曾经一度出现无人可救的局面。
3、专业工作人员的情况。目前的救助管理站尚未完全脱离原先收容遣送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工作人员也都是原来收容遣送站的工作人员,虽然机构性质发生了改变,但是工作人员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他们在长期工作当中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养成的工作态度已经很难改变,有的工作人员习惯了对受助人员冷言冷语,这些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和现行的新办法发生冲突,但事实上与社会的期望和要求相距甚远。
六、论文结构
(一)重要概念的界定
流浪乞讨人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石家庄市流浪乞讨人员存在的问题分析
1、石家庄公众对于流浪乞讨人员的真实性的看法
2、石家庄流浪乞讨人员的聚集区域
3、石家庄公众救助人群的趋向
4、石家庄公众对于流浪乞讨人员乞讨行为的态度
5、石家庄公众认为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6、石家庄公众对于管理石家庄流浪乞讨人员的相关办法(三)石家庄市流浪乞讨人员调查结果的分析
1、石家庄市流浪乞讨人员较多的原因
2、石家庄市流浪乞讨群体的特征
3、对石家庄市的影响
(四)解决流浪乞讨人员问题的建议
1、加大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帮扶力度,做好收入的再分配
2、建立网络化管理模式,降低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行政成本
3、依法打击强行乞讨,严惩操纵乞讨的不法分子
4、建立健全救助管理机制,大力宣传救助管理站
5、打破单纯依靠政府救助的局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管理工作
七、总结
八、参考文献
【1】李彦昌. 城市贫困与社会救助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洪大用.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救助[M]. 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4.
【3】陈昭.城市新乞讨现象分析[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
【4】丁鑫.我国城市职业乞丐问题分析[J]. 黑河学刊.2008(7).
【5】郭纬纬.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乞丐治理研究[D].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