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钱南扬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综述
一生为音乐献身的钱兆熹
一生为音乐献身的钱兆熹2005年1月23日18时,作曲家钱兆熹先生病逝。
这位在海内外乐坛享有盛誉的作曲家走得太匆忙了。
他的一生都献给了音乐,生命只有69年,但从艺的时间却已有57年。
他留给世人许多耐人寻味的民族音乐作品。
但是关于自己,他没有留下更多的文字。
作为后学和朋友,在悲伤之余,我想零星地记录下我所知的钱先生部分生平事迹,以作怀念。
钱兆熹先生1936年出生在河南辉县。
12岁时他就参加了肖劲光司令的四野十二团,成了一名文艺战士。
他自学单簧管,以后又迷恋上了小提琴。
退役后,钱先生在浙江歌舞团担任了十年的首席小提琴及指挥。
1983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专业,后又任浙江省歌舞剧院国家一级作曲,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马来西亚艺术学院客席教授,东方艺术中心研究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钱兆熹先生在从艺漫长的近60年中,创作了多部交响诗、歌剧、清唱剧、舞剧、交响乐、交响合唱、民族器乐等音乐作品。
70年代末,钱兆熹先生已从当年不知西洋乐器为何物的中原小儿成长为可以游刃有余地运用西洋作曲技法的专家。
80年代开始,他在拓展音乐创作与技法的思维空间、运用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族音乐风格相结合的创作模式方面,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和实践,创作了一批深具影响力的民乐优秀作品。
创作的激情,灵感的突发,思维的活跃使这些作品无论在乐器配置、音色、和声、音响、形象、意境上,还是演奏技法的表现上都充满着一种超时代的前卫色彩,受到外国媒体和音乐界同仁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其中一些精品力作曾分别荣获中国政府颁发的文华大奖、浙江省政府的鲁迅文艺突出成就奖以及海内外多项音乐奖项。
这些作品在境内外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此之外,钱兆熹在学术理论上也颇有建树。
其理论专著《华乐实用和声》、论文《论中国民间锣鼓与十二音体系的同构现象》曾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台湾省台北市国乐杂志、马来西亚艺术学院及中国音乐学院出版。
这些专著论文论题新颖,学理深邃,均闪耀着深刻的智慧之光。
南戏研究的又一高峰_宋元南戏考论续编_
南戏研究的又一高峰:《宋元南戏考论续编》○孙书磊宋元南戏研究是中国戏曲史研究的难点,问津者始终寥寥。
然而,从已故著名南戏史家钱南扬先生开始,南京大学却一直保持着南戏研究的优良传统。
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俞为民教授便是目前国内宋元南戏研究成就卓著的钱门学者。
俞先生长期致力于南戏研究,1994年9月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专著《宋元南戏考论》(姑称《正编》)。
该书是继钱先生《南戏概论》之后国内南戏研究的重要论著。
时隔十年,2004年3月北京中华书局出版了俞先生宋元南戏研究的又一力著《宋元南戏考论续编》(简称《续编》)。
《续编》内容全面,结构独特。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对宋元南戏的渊源、流变作了考论,从宏观、流动的角度来研究南戏的流变,考察了南戏在元代与北曲杂剧的交流与融合情况以及对南戏发展的影响,论述了南戏与明清传奇、清代花部以及近代地方戏的联系。
下篇分别对《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琵琶记》等南戏经典剧目的产生年代、作者、本事演变、版本流变等作了深入的研究和详尽的考述。
《续编》不但在《正编》的基础上增补了新发现的研究材料,丰富了研究对象,而且由于增加了有关南戏源流以及南戏在中国戏曲史地位与作用等问题的研究,使南戏研究的学理意义获得了张扬。
《续编》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独到见解。
其中,影响较大的学术新论主要有:1、提出南戏与传奇本质特征一致的观点。
《续编》指出,现代学术史上曾经出现傅惜华等人按时间划分,钱南扬等人以魏良辅改革昆山腔为界,徐朔方以剧作家身份的转换划分,吴新雷以“广义”“狭义”划分,以及孙崇涛的“演进”说等关于南戏、传奇界定的不同原则,而之所以聚诉纷纭,是因为他们都认为南戏、传奇是两种不同内涵的事物。
通过对决定南戏、传奇本质的乐体特征和文体特征的分析,和对明清戏曲文献中戏文(南戏)、传奇概念的运用的考察,《续编》认为:南戏、传奇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其乐体结构和文体结构都是相同的,二者在本质属性上是一种事物。
21世纪以来南戏研究成果综述
21世纪以来南戏研究成果综述作者:雷丽娜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3年第15期【摘要】南戏,又称“戏文”,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成熟的戏曲样式。
其体制特点对后世戏曲,即以剧本为主体,以表演为中心,结合唱念做打程式化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年来南戏研究成果已是硕果累累,先对21世纪以前的南戏研究成果作简要总结,再对21世纪以来的南戏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梳理与综述,以期更好的掌握与了解当下南戏研究的前沿内容及思考发展前景,追寻南戏研究中新的突破口。
【关键词】南戏研究;戏曲;综述【中图分类号】J8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5—050—03徐渭的《南词叙录》开启了南戏研究的先河,20世纪以来,在南戏史料相对匮乏的条件下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着重探讨了南戏的起源、体制及其产生的时代与地点,对后世南戏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后,不少学者纷纷展开了对南戏的深入研究,为南戏研究学者传输了丰富的研究经验与文献资料,在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随着研究方法的突破、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南戏相关文物的出土与发现等都为后世南戏研究的学者提供了可靠的史料证据,这对于考述南戏研究的历史发展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但仍有较多研究内容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21世纪以前的学者们较多关注于史学方面的理论研究,详尽的考述了南戏的历史发展脉络。
但是却鲜有论著南戏的曲体结构、南戏剧目在地方戏中的活态流变、声腔流变等内容,对于南戏剧目的研究范围也并不广泛,着重关注南戏的热门剧目,如《琵琶记》《荆钗记》等剧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21世纪以来的南戏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如俞为民对南戏文献进行了深入的整理与研究,徐宏图对南戏遗存剧目的考证与研究等,学者们的研究热情共同推进了南戏研究的进步。
现主要对21世纪以来的南戏研究成果从源起、体制特点、与杂剧传奇之间的关系、文献整理、剧目考述五个角度展开综述。
一、南戏的起源与形成研究有关南戏产生的时间和地点,一直都在南戏研究中争论的较为激烈。
钱南扬先生的南戏研究及其成就
第32卷第3期温州大学学报(社 会 科 学 版)2019年5月V ol 32, No 3 Journal of Wenzho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May, 2019 钱南扬先生的南戏研究及其成就俞为民(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摘要:南京大学钱南扬教授虽不是温州当地学者,但其与温州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不仅有在温州文成工作过的经历,更主要的是他的学术事业与温州密切相关,研究产生于温州的南戏,是他一生学术事业的主要内容,其成果颇为显著。
他对南戏产生于温州作了考证,对温州的南戏作家及其作品作了研究。
他广泛搜集南戏资料,为南戏研究奠定了资料基础,并从理论上对南戏加以总结和论述。
在南戏研究中,也彰显出其科学严谨的治学方法。
关键词:钱南扬;温州;南戏;《琵琶记》;资料辑佚中图分类号:I207.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55(2019)03-0037-07DOI:10.3875/j.issn.1674-3555.2019.03.006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获得钱南扬(1899 - 1987)先生,南京大学教授,浙江省平湖县人。
钱南扬先生虽不是温州当地学者,但其与温州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曾有在温州文成工作过的经历,在抗日战争时期,为逃避战乱,省内一些中学以杭州高级中学为基础,成立了浙江省联合高级中学,办学地址先是在丽水的碧湖,后搬至温州文成,钱南扬先生原是在杭州高级中学任国文教员,后也随浙江省联合高级中学到了丽水碧湖和温州文成,在温州文成期间,他一边教书,一边研究戏曲,在这一时期写了《宋元南戏目录》《跋汇纂<元谱南曲九宫正始>》①等论文,且还为王季思先生的《西厢五剧注》作了序。
钱南扬先生与温州的联系,不仅仅是他曾在温州文成有短暂的工作经历,更主要的是他的学术事业与温州密切相关,在他六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其用力最勤、成就最著的工作,就是他研究产生于温州的南戏方面。
民间的视角与立场:钱南扬先生戏曲研究的特色
民间的视角与立场:钱南扬先生戏曲研究的特色*朱恒夫[摘要]为建立、发展中国南戏学作出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杰出贡献的钱南扬先生,其研究南戏的动机在于力求复原被忽视、涂改的这一民间戏剧的真实面貌;他利用文献中所记载的民间故事弄清楚所辑南戏残曲的剧情本末,让人们了解到剧目的内容;他运用彼时的俚言市语、民俗知识、社会生活的知识和现在仍存在于民间的语言等注释今人全然不知的南戏剧本中的方言术语。
他站在民间的立场上看待与研究戏曲,不仅仅是一种研究方法,而是出于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民间文艺的敬重态度。
[关键词] 钱南扬;民间立场;民间视角;南戏;研究[中图分类号] K8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14(2018)04-0093-06钱南扬先生曾对自己的戏曲研究工作做了这样的总结:“首先,我觉得过去对戏文辑佚的工作,有总结一下的必要,于是在1956年,出版了《宋元戏文辑佚》;接着,把五种保持真面目的戏文加以校注,在1965年,出版了《元本琵琶记校注》,今年完成了《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只有成化本《白兔记》尚在编写中;而这部《戏文概论》。
则企图将戏文作一个比较全面的说明。
”a扼要地说,有三个方面:一是搜辑整理南戏的残本和存目;二是对留存至今的重要的南戏剧本进行校注;三是探讨南戏的发展历史、内容特色与艺术形态。
对于钱先生的贡献,学界有这样的评价:他“是中国近代南戏专业研究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
他的南戏研究成果为中国近代南戏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发展中国南戏学作出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杰出贡献。
”b他的辑佚、校注与论著“奠定了南戏研究这一戏曲史分支学科的基础,代表了20世纪南戏研究的最高学术成就。
”c 那么,钱先生研究南戏的方法是什么呢,最后所形成的特色又是什么呢?我以为,是民间的视角与民间的立场。
[作者简介]朱恒夫,上海大学教授。
a 钱南扬:《戏文概论》“前言”。
写于1979年7月22日。
南戏发展趋势
南戏发展趋势南戏作为我国古老的戏曲剧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南戏也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不断创新发展。
未来,南戏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首先,南戏将继续走向现代化。
传统南戏剧目在古老的粤剧剧场中演出已经无法完全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因此,南戏需要进行现代化改革,包括舞台、服装、音乐等方面的更新换代,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趋向。
同时,南戏还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更具观赏性和欣赏度的演出形式。
其次,南戏将走向国际化。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南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有更多的机会走向世界舞台。
南戏演员将积极参与国际演出和演艺交流活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戏曲艺术家进行交流合作,借鉴外来文化的精髓,提升南戏的国际影响力。
第三,南戏将注重创新与传承的平衡。
南戏有着丰富的传统剧目和表演技艺,这是南戏的宝贵财富,也是南戏得以延续的重要基础。
因此,在创新发展的同时,南戏也要注重对传统剧目的保护和传承。
南戏演员要不断学习和钻研南戏的传统技艺,将传统的南戏艺术精髓融入到创新的演出中。
同时,南戏也需要激发年轻演员对南戏的热爱,并培养新一代南戏演员,确保南戏的传统不断流传下去。
最后,南戏将进一步注重市场化运作。
南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通过市场化运作来提升南戏的影响力和生存能力。
南戏剧院可以选择适合市场需求的剧目进行演出,与其他行业进行合作,开展剧院经营和演出经济。
此外,南戏也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观众和支持者。
综上所述,南戏作为一种古老而宝贵的艺术形式,需要不断创新发展,适应时代的需求。
南戏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现代化、国际化、创新与传承的平衡,以及市场化运作。
相信在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下,南戏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
南戏在安徽的传播流布
南戏□江巨荣一、导语自上世纪以来,南戏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前有郑振铎、冯沅君、傅芸子、王古鲁、赵景深、钱南扬、谭正璧、叶德均为前驱,他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开辟了中国戏剧研究的新领域。
赵先生的《宋元戏文本事》、《宋元南戏考略》及相关论文,钱先生的《宋元戏文辑佚》、《戏文概论》,是其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成果。
近三十多年来,南戏研究愈来愈深入、愈来愈发展,不仅研究人员愈来愈多,而且研究领域愈来愈开阔。
无论是剧目整理、作品评论、艺术形式分析,还是新资料的发现和整理、声腔和传播地域的探讨,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全面提高了南戏研究的水平。
董每勘、侯百朋、胡雪冈、沈不沉、刘念兹、流沙、吴捷秋、刘湘如、王兆乾、班友书、俞为民、孙崇涛、李平、彭飞、朱建明等学者,无疑是新时期不同地区、不同课题南戏研究主要的代表。
新时期南戏研究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南戏研究的地域化非常鲜明。
这里所说的地域化,指的是在南戏流传的主要发生地和传播地的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省召开专题讨论会,由本地学者和外地学者(自然以本地为主)对所在省份的南戏问题,如南戏的发生、艺术、声腔、剧目、流布与影响等问题进行研究,出版专著,成为该省、该地区南戏研究的标志。
我们熟悉的如刘念兹的《南戏新证》(1986年版)以研究南戏在福建的遗存为主。
泉州地方戏曲研究所所编《南戏遗响》(1991)、马建华《莆仙戏与宋元南戏、明清传奇》(2004),或是以福建为中心,或是福建本地人收集、研究当地南戏的力作。
温州是南戏研究的大本营,那里人才辈出,成果累累。
《南戏探讨集》及数次温州南戏会议论文集都反映了温州南戏研究成果。
胡雪冈的《温州南戏考述》、徐宏图的《南戏在安徽的传播流布ART EDUCATION RESEARCH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考论》,都是温州南戏研究的代表作。
①江西则有流沙对弋阳腔及其流变的考辨,当地研究者对所存剧目的收集成果有目共睹。
安徽也不落后,在新时期,当地不仅召开过关于青阳腔的专题讨论会,出版了《古腔新论》,王兆乾、班友书还为收集安徽留遗存的南戏作出过很大的贡献。
百度资料高则诚
则诚纪念堂位于浙江省瑞安县阁巷镇柏树村集善院西侧,即高郎桥的东南方。
1988年春动工,1993年建成。
占地面积96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平方米。
整个建筑古朴雄浑,堂顶龙蟠虎踞,门台庄重典雅,门前一幅楹联:“此地曾蕴玉,其人可铸金”,横额为“南曲祖师”。
大门正门上方悬挂着的遒劲洒脱的“高则诚纪念堂”六个大字,系当代大戏剧家曹禺亲笔,匾额上配上古铜绿色字体和绛红色印章,显得格外雅观醒目。
编辑摘要目录[隐藏]1 简介2 人物介绍3 堂内建筑4 高则诚与《琵琶记》高则诚纪念堂 - 简介高则诚纪念堂高则诚纪念堂位于瑞安市飞云镇阁巷办事处柏树村,1994年2月18日正式落成开馆,占地面积有96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标高为10米,是一座造型古朴典雅、美观大方的文化名人纪念馆。
1994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高则诚,名明,字晦叔,号菜根道人,生于元末,卒于明初,被尊称为“南戏鼻祖”。
高则诚幼年好学,聪明过人,博览群书,知识渊博。
元至正五年中进士,曾任处州录事、江浙行省掾、福建行省都事等小官。
至正十二年,他在庆元担任推官时,台州方国珍起义反抗元朝廷,攻占庆元。
高则诚辞官归隐在鄞县栎社,以词曲自娱,用三年时间,把宋代戏曲《赵贞女蔡二郎》和鼓词《琵琶记》加工改编成大型剧本《琵琶记》,使其具有反封建统治、反科举制度的鲜明主题。
《琵琶记》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六百多年盛演不衰。
该剧1841年就有外文译本,高氏被称作世界文化名人。
高则诚纪念堂内有大堂陈列室、高则诚衣冠冢,纪念堂匾额由中国文联副主席、戏剧家协会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曹禺先生题书,瑞籍画家郑鹍为高公造像,画出了一个既有“清谦耿直、恬淡自守”的气质,又有“几回欲挽银河水,好与苍生洗汗颜”的气度的高则诚标准像。
许多戏剧界专家、学者如黄宗江、钱法成、曾联松、苏渊雷等为其创作楹联,书法家郭仲选、姜东舒、林剑丹、潘知山为其书写。
钱南扬先生的悲喜人生
钱南扬先生(1899—1987)是国内外闻名的戏曲史家和南戏学科的开拓者。
他是浙江平湖人,192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是曲学大师吴梅的入室弟子,曾在吴梅的奢摩他室遍览曲藏,完成《宋元南戏百一录》的名著,作为《燕京学报》专号之九于1934年出版,奠定了现代南戏研究的学科基础,蜚声宇内。
1956年,他受聘为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之前身)中文系教授,却不料在1958年的一场冤假错案中被开除出来,成了失去公职的无业人员。
更没有料到的是,南京大学中文系的陈中凡老先生竟敢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力排众议,向南大党委书记兼校长郭影秋同志竭诚举荐钱先生,说他是戏曲研究领域中难得的人才,是南戏专家,杭州校方把他当成垃圾扫地出门,我们要像觅宝一样赶紧去抢过来,发挥他在戏曲研究方面的大作用。
我当时是陈老门下的研究生(1960年12月毕业),曾经做过牵线搭桥的跑腿工作,深知其中起落跌宕的曲折内情。
过去因碍于极左思潮时期的云遮雾障,只能避而不谈。
现今欣逢改革开放的盛世,又欣逢钱先生诞辰110周年庆典,我觉得应该把这个充满戏剧性的学林逸事讲出来,以作永久的纪念。
陈老力图恢复吴梅传统的来历和心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陈中凡老先生可以说是个了不起的伯乐,他在钱南扬先生遭难之时,竟敢鼎力推举,再三称许钱先生是戏曲研钱南扬先生的悲喜人生吴新雷112究的宝贵人才,这种胆识,这种眼界,这种能耐,恐怕是谁也无从比拟的。
陈中凡(1888—1982),原名钟凡,字觉元,清末入两江师范学堂研究经学。
191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门,是蔡元培和陈独秀的高足。
当时恰逢曲学大师吴梅应蔡元培校长之聘到北大,与留校任教的陈先生比邻而居,两人结为曲友。
1921年秋,陈先生受聘为东南大学国文系首届系主任,于次年便把吴梅拉来东南大学,使曲学在南京昌盛起来。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梅避寇内迁,颠沛流离,涉险跻危,于1939年3月病逝于云南大姚县李旗屯。
幸有弟子卢前(1905—1951),在中央大学传授其业。
南戏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元施惠 《拜月亭记》 改编关汉卿的同名杂剧,人物、情节、主题
思想均与关作大略相同,曲文也有部分沿袭。
南戏扩大了规模,增添出许多生动的 细节、细致的描写、委婉的抒情,使剧情的发 展更显得起伏跌宕、波澜层叠。 此剧的语言往往在平易自然中显露出 文采,历来受人们赞赏。李卓吾认为它超过
3、演出方面:
相同之处是,剧本皆由曲、白、动作组成。
不同的是:元杂剧是先白后唱,每本四个套曲由
一个主角独唱到底,动作称“科”;南戏则是先 动作称“介”。
唱后白,每套曲子可由几人轮唱(分唱)或合唱,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4、角色上:北剧分旦、末、净、杂四类;南戏则 有生、旦、净、末、丑五种。
主题
有贞有烈赵贞女,全 忠全孝蔡伯喈。
【水调歌头】„副末上‟秋灯明翠幕,夜案览芸编。今来
古往,其间故事几多般。少甚佳人才子,也有神仙幽怪,
琐碎不堪观。正是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论传奇,乐 人易,动人难。知音君子,这般另作眼儿看。休论插科打 万马敢争先。„问内科‟且问后房子弟,今日敷演谁家故 事?那本传奇?„内应科‟三不从琵琶记。„末‟原来是 这本传奇。待小子略道几句家门,便见戏文大意。
三、“荆刘拜杀”四大南戏
——南戏的发展 所谓“四大南戏”,是指元末明初流行的 四种南戏作品,即《荆钗记》《刘知远还乡白兔 记》(简称《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 记》。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南戏的进一步发展。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1、《拜月亭》
《拜月亭》又名《幽闺记》,作者相传是施惠。 此剧以金末动乱为背景,描述了蒋世隆和王瑞兰、陀 满兴福和蒋瑞莲两对年青人在乱世中历经磨难,最终结 为夫妻的离合悲欢。
南戏的渊源时代和发源地──纪念王国维诞辰120周年
、
的表 演及脚色行 当等
, “
,
。
均 多有 沿 袭古剧者
“ ” , 。 ,
个宫 调组 成 诸宫 调 据统 计
47
。
,
《 张 协状 元 》 各类联套计 《 7 荆 钗记 》 各类联套计 4
,
显而易见 王 国维所谓 古 曲 就是钱南扬先生在《 戏文
、
〔 字字双 〕
、
〔 油核桃〕 〔 福清 歌〕 等
, 。
〔 两相底 〕
烛影摇红 〕 断送 个〔
” ,
这 断送 即 来 自宋 杂 剧 据 《 武 载 凡演出杂剧 后 均有 断
。
以及 〔 台州歌 〕
〔 福 州歌〕
南戏的 故
,
林旧 事 》 卷八 皇 后归渴 家庙
、
,
“
事 亦多有根据 温州当地事 件改编的 如 《 祖杰 》 戏文 既敷
理 的 王 氏的 《 宋元戏 曲考 》 第四 章 《 宋官本杂剧段数 》 在分析了 二 百八 十本官本杂剧段数所含的 各种曲调之 后说
“ ,
出 结 论说
然则 今 日 所传最 古 之 南 戏 其故 事 关 目
,
。
,
,
皆有所由来 视元 杂剧 对 古 剧之 关 系 更 为 亲密 也
可知
, 。
、
,
”
可 知宋代 戏剧
“
故事
,
”
。
南戏
“
关 没 有它 们
也 不 可 能产生早 期南戏
。 ,
温州杂 剧
“
在
,
之曲 已 如 上 文 所 述 多 出自古 曲 ( 剧 )
新时期戏曲现代戏成就论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艺术百家2020年第5期总第176期HUNDRED SCHOOLS IN ARTS」文章编号:1003-9104(2020)05-0001-11新时期戏曲现代戏成就论傅谨(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摘要:新时期戏曲现代戏创作的成就,必须放在“改革开放”这一特珠背景下考察与评价。
40年来,戏曲现代戏在表现手法上逐渐摆脱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的固定模式的束缚,自觉避免“话剧加唱”式的舞台处理,在戏曲化与舞台表现力的全面提升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在内容方面走出了“歌颂大跃进,回忆革命史”的题材限制,获得了更开阔的视野。
虽然抗战题材仍是热点,但是也出现了大量改编自现代文学名著的作品;当代英模仍然受到关注,但对社会贫困现象的关注因饱含作者悲悯情怀而成为新的重点题材。
戏曲现代戏的人物形象塑造有了重大突破,更显空体化与人性化,因而更具感染力。
当然,新时期的戏曲现代戏与20世纪50-60年代的戏曲创作相比在表演艺术领域、唱腔设计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关键词:当代戏曲;新时期文学;现代戏;戏曲化;张曼君中图分类号:J80文献标识码:A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路线,以此成为新时期的开端。
这一历史阶段至今已经超过了40年,其间有关戏曲现代戏的发展状况和盛衰得失,众说纷纭。
如果说中国社会各领域在这40年间因为改革开放而有了震惊世界的进步,那么戏曲现代戏的创作演出则始终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关隘,那就是还在为超越改革开放前数十年戏曲现代戏的文学艺术成就而在艰难跋涉。
对新时期的戏曲现代戏创作演出而言,从20世纪40年代末的“解放新戏”到20世纪50年代的豫剧《朝阳沟》等受到政治与艺术两个方面的高度肯定的戏曲现代戏,直至后来颇有争议的京剧《智取威虎山》《杜鹃山》等一批在特定时代流传的作品,树立了一个足以判断其成败得失的特殊背景与标杆,超越这些现代戏经典始终是戏曲界(当然也包括文化管理部门)难以释怀的隐痛,并且已经转化为持续弥漫在戏曲界的焦虑。
钱南扬的育人治学品格
钱南扬的育人治学品格--“钱南扬忆思会”上的故事感染一大批人(2017-02-17 13:48:23)文|辛春喜潘华根张婕摄影张卫东他是一位真正的大师。
因为研究的领域比较冷门,所以即使在他的家乡平湖,也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但在他所从事的这个领域,后辈都称他为“大师”,称他是里程碑式的人物,是承前启后的人物,是研究这个领域所绕不开的人物。
他叫钱南扬,他最响亮的一个身份是“南戏研究泰斗”。
其实,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中国民俗研究的第一代学人”。
他被民俗界与戏曲研究界所推崇,江苏省就把他列入民俗大家,中国戏曲界则把他列入戏曲理论大师。
“除了中国大陆,在台湾、香港地区,以及日本、韩国、美国等,只要是研究中国戏曲的,都知道钱南扬,因为他是绕不开的对象。
”钱南扬弟子,戏曲理论研究的又一位大师级人物、温州大学教授俞卫民这样说。
在家乡一直沉寂着的钱南扬,在当湖街道党委、办事处的重视下,终于掀开了神秘的面纱。
近日,“钱南扬先生忆思会”在钱先生故里举行,全国各地与钱先生有密切关系的弟子、再传弟子们汇聚平湖,一起回忆钱老在育人、治学、生活上的点点滴滴。
于是,随着这点滴的凝聚,一代戏曲、民俗研究大师的形象渐渐清晰了起来。
俞为民(钱南扬学生,曾为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作为在先生身边时间最长的弟子,我与恩师感情深厚。
从求学到工作,我在恩师身边很多年,直至他生命的结束。
所以,我对恩师是十分了解的,概括来说,先生对待学生如子女般照顾,在学术上辛苦严谨,而对自己的生活却十分随意、不拘小节。
对我们这些学生,先生有一个惯例,就是每到放假时,他都要准备一份礼物送给我们,让我们带回家里去,印象中,这种礼物有糯米饭、八宝鸭等。
在那个年代里,这种礼物对我们学生而言非常奢侈,所以我们都欣喜万分。
先生的另一个惯例是每到元旦就要请我们学生到他家里去吃饭。
饭菜都是师母做的,她对我们这些学生同样很照顾,总是把最好的饭菜留给我们吃。
民俗·剧场·释名:钱南扬南戏研究的进路与学术史意义
Folklore,Theatre,Appellation:Qian Nanyang ’s Research and Achievements in Nanxi 作者: 浦晗[1]
作者机构: [1]宜春学院文传学院,宜春336000
出版物刊名: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页码: 28-37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期
主题词: 钱南扬;南戏研究;民俗;史论;名称
摘要:钱南扬先生是我国现代南戏研究的奠基者与集大成者。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民俗学科建设的浪潮中,钱先生进入了俗文学研究的领域,他于俗文学的研究中发现了南戏的学理价值,并在吴梅的影响下以文献与格律为切入,从文本与场上情形两个方面为南戏构建了完整的学术体系,对南戏研究影响深远。
在另一方面,钱先生在文献与舞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南戏的历史问题进行探原,以南戏的历史脉络为基点整合相关的史料,有意识地在戏曲史的视阈下串联历史中的南戏文献,以学科的高度,完成了对南戏作为研究对象的“释名”,在现代学术史的立场下形塑了南戏的学科概念,使其具备了整体性的戏曲史与戏曲学意义。
钱南扬学术年谱补编(1977—1987)
钱南扬学术年谱补编(1977—1987)赵兴勤;赵韡【摘要】钱南扬教授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古代戏曲史研究大家,在南戏研究领域独树一帜,影响广远.然而,学界对他的研究与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却极不相称.鉴于此,笔者曾花费几年的工夫,在搜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编就《钱南扬学术年谱》,赢得众多同好的鼓励与赞许.其后继续广搜博览,并得学界朋友大力襄助,又有所获,遂成《补编》,以希对钱先生之学术人生有更加透彻的了解.篇幅所限,这里截取的是1977—1987年之间的内容.【期刊名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17)001【总页数】10页(P11-20)【关键词】钱南扬;学术年谱;补编【作者】赵兴勤;赵韡【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徐州221116;江苏省徐州市医疗保障局,徐州2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803钱南扬教授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古代戏曲史研究大家,在南戏研究领域独树一帜,影响广远。
然而,学界对他的研究与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却极不相称。
鉴于此,笔者花费几年的工夫,在搜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编就《钱南扬学术年谱》一书,并于2016年10月通过专家评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
在编撰年谱的同时,本人还发表了《钱南扬先生集外文摭谈》(台湾“中央”大学《戏曲研究通讯》第七期)、《钱南扬戏曲研究的学术进路与治学精神》(《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已被不少人忘却的钱南扬》(《博览群书》2017年第12期)、《钱南扬的学术思想与担当意识》(《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等论文,引起学界同好的关注,纷纷鼓励笔者继续完善年谱,以希对钱先生之学术人生有更加透彻的了解。
今又有所获,遂成《补编》,刊布于此,求教于方家。
本文所涉谱主行年,俱遵循传统,以虚龄计。
1977年,七十九岁三月十七日,钱南扬先生(以下简称“先生”)致函周绍良,谓:“绍良兄阁下:手教敬悉。
时光迅速,阁下与利器兄俱已退休,真是出人意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戏剧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戏剧研究”国际学术研讨
会综述
钱永平
【期刊名称】《文化遗产》
【年(卷),期】2008()4
【总页数】4页(P154-156)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戏曲表演;戏剧表演;傀儡戏;古代戏曲;戏剧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视野
【作者】钱永平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0
【相关文献】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戏剧 [J], 钱永平
2.尊重传统坚守家园——"2008年国际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综述 [J], 张维刚;胡晓东
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传统戏剧保护——以广东省稀有剧种保护工作为例 [J], 蓝海红;
4.学科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J], 宋俊华; 何研
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戏剧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上)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钱南扬治学传统对吴梅的突破及其成因——兼论钱南扬对南京大学戏曲学术传统的贡献
钱南扬治学传统对吴梅的突破及其成因——兼论钱南扬对南
京大学戏曲学术传统的贡献
孙书磊
【期刊名称】《南大戏剧论丛》
【年(卷),期】2022()1
【摘要】钱南扬在对吴梅学术传统有所继承的同时,突破吴梅基于韵文学理念的学术研究范畴,开启了基于民俗学观念的学术研究新领域。
早年与顾颉刚的密切学术交游,使钱南扬深受顾颉刚主导的古史辨学术思潮的影响。
钱南扬从事民俗学、俗文学研究及民间文化视野下的古典戏曲研究,由此形成其独特的治学传统。
不同于吴梅将戏曲视作韵文学的古典学术,钱南扬的戏曲研究在范畴与理念上更具现代学术的色彩。
由吴梅和钱南扬两大学术传统共同筑就的南京大学戏曲学科,兼具古典学术与现代学术的双重品格。
【总页数】11页(P23-33)
【作者】孙书磊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3
【相关文献】
1.戏曲宏扬举世尊——钱南扬和他的戏曲研究
2.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从戏文辑佚看钱南扬先生的治学精神与学术贡献
3.试论钱南扬先生的治学取向和治学风格
4.
钱南扬戏曲研究的学术进路与治学精神——民国时期戏曲研究学谱之二十三5.戏曲宏扬举世尊——钱南扬和他的戏曲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第1期中国戏曲学院学报V o l .31.N o .12010年2月J o u r n a l o f N a t i o n a l A c a d e m y o f C h i n e s e T h e a t r e A r t sF e b r u a r y ,2010南戏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钱南扬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综述□李江杰作者简介:李江杰,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戏曲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戏曲史论。
摘 要:为推动海内外南戏研究,纪念为南戏研究作出突出贡献的钱南扬先生,南京大学与日本东京大学联合主办的“南戏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钱南扬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在江苏省南京市顺利召开。
会议深切缅怀南戏研究专家钱南扬先生,对钱先生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会议对南戏研究诸如形式体制、传播接受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关键词:纪念 南戏 研讨2009年11月21-22日,“南戏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钱南扬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在江苏省南京市顺利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65篇。
此次会议由南京大学与日本东京大学合作主办,得到国内几十家著名高校、研究机构、出版机构以及平湖市、温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来自日本、韩国、美国、中国港澳台以及中国大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以及国内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与会。
会议期间,代表们追忆南戏研究专家钱南扬先生在教学、科研上的卓越贡献。
会议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对南戏发展史、形式体制、作品考证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现将会议的相关议题及其主要学术观点综述如下:一、隆重纪念钱南扬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上,钱南扬先生亲属、国内外友好以及钱先生的入室弟子代表,分别从钱先生的生活、教学科研、学术影响等方面发表报告、演说,深切缅怀为南戏研究作出突出贡献的钱南扬先生。
南京大学董健教授高度评价钱先生学术研究的原创精神。
他认为:钱南扬先生的学术研究成就最主要体现在原创性上,南戏发展的每个细节都是钱老从文献中悉心考证得到的。
钱老的原创精神是在“五四”时期“科学、民主”口号影响之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钱先生之子钱玮先生深情追忆家父鲜为人知的故事:首先通过两个趣事,介绍钱先生不懂政治,也不懂生活,只知道做学问。
因为钱先生不懂政治,在“文革”期间,红卫兵也拿他没有办法。
不懂生活,白菜、大米、猪肉,多少钱一斤他也都不知道。
钱先生随时随地都在看书,即使在日本侵华的逃难时期,竹篮里也装着书。
其次,谈及钱先生涉猎广泛,在南戏研究之外,还关注民俗研究,曾经在北大时与顾颉刚等人创办鲜为人知的“民俗家协会”。
而后,谈到钱先生的大师风范,钱先生曾经指导前来问学的金庸先生写作武侠小说,金庸先生在《我怎么写起武侠小说来的》一文中记载这次谈话。
韩国汉阳大学吴秀卿教授结合自己的学习科研感受高度评价钱先生的科研成果:钱先生精心校注的《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琵琶记校注》对吴先生这样的外国留学生认识、研究中国戏曲艺术具有重要的启蒙价值。
在钱先生研究成果的导引下,吴先生领悟到南戏研究的重要意义,吴先生的研究也由元杂剧研究转到了南戏研究。
吴先生认为,钱先生采用考证结合实际的研究方法,对南戏进行全方位研究,成为南戏研究领域的先驱者、奠基人。
希望钱先生播下的南戏研究的种子播撒到世界各地,产生更大的影响。
北京语言大学吴书荫教授讲述钱先生为人谦虚、大学者风范。
吴先生在一九八一年春节前受张DOI :10.15915/j .cn ki .cn11-1172/j .2010.01.012 第31卷第1期李江杰:南戏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钱南扬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综述庚先生之托,往南京拜访钱南扬先生,当钱先生得知吴先生与自己同为北京大学学子时,直呼小学友,并在《南柯梦记校注》扉页上用毛笔工整题名留念,双手呈送给吴先生。
年事已高的钱先生还坚持将吴先生送下楼。
吴先生至今想起此事都甚为感慨。
国家审计署国际司周维培先生,首先追忆跟随钱先生的读研和共事的岁月,钱先生在学业上毫无保留地传授,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爱,使得周先生在物质、知识贫乏的时代,感到到无比的温馨与惬意。
然后,谈到钱先生不问政治,专心治学,成为中国学问的符号。
钱先生年事已高还拿放大镜坚持读书,笔耕不辍。
钱先生对南戏开拓性研究,使得现在的南戏研究仍然沿着先生开辟的途径前进。
周维培先生希望青年学者能够将钱先生的学术传统发扬光大。
文化部市场司张新建先生重温与钱先生浓烈的师生情谊,回顾钱先生的卓越学术成就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一、钱先生学术成就,是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运用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来研究中国民间文学和艺术,发现古代戏曲艺术一段尘封的历史,开创了中国的南戏学。
钱先生堪称南戏研究之父。
二、治学特点。
钱先生利用乾嘉学派的治学精神让南戏的发展历史变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钱先生的研究涉及声韵、音律、曲谱等方面,还带领学生拍曲度曲,不仅走进文献而且走进生活。
三、学术精神。
钱先生睿智、谦虚、治学严谨,他的学问、道德和成就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尊重。
钱先生经历战乱以及解放后历次运动的严重冲击,曲折和坎坷没有改变他对学问的追求。
钱先生的学术成就在中国学术史上是永恒的,其治学精神对于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上海大学朱恒夫教授以一种感恩的心情,追忆钱南扬先生的大师风范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钱先生年事已高,学生每次到钱老家中上课,师母王先生都会备好可口的银耳莲子汤,并经常做许多菜请学生留下来吃。
放假时还为每位弟子备一份饼干,并带给家人礼物,师生关系就像一家人一样融洽、和谐。
钱先生具有大师风范、大师胸襟,钱先生鼓励并推荐朱先生发表与自己观点相左的文章。
这种精神对今天的学术界,乃至社会风气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钱先生的学术成果、教育精神、为人的高尚品格在我们当代更加显示其价值。
南京大学教授吴新雷先生在《为继承发扬吴梅曲学的优良传统而努力———钱南扬先生在南京大学喜结硕果的教研之路》报告中追忆钱南扬先生坎坷经历,讲述钱先生在南京大学创造性地继承发扬吴梅曲学的优良传统,教研工作踏实、学风严谨,“文革”之后相继出版《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汉上宧文存》、《元本琵琶记校注》、《戏文概论》等一系列专著,可谓成果丰硕。
此外,钱先生还被国务院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编委、文化部聘为《中国戏曲志》编委会顾问以及中国昆曲研究会名誉理事。
钱先生治学多方,能将资料、考证、评述和史论融为一体,精研宫调、声律曲谱之学,将吴梅先生的曲学传统发扬光大。
南京大学苗怀明先生则在《戏曲弘扬举世尊———钱南扬和他的戏曲研究》报告中谈及在新高等教育和学术制度中培养的钱南扬先生,治学“专”、“精”,将研究的对象和范围集中在南戏研究,苦心耕耘半个世纪;钱先生治学严谨,既不轻易下断语,也不随便撰文著书。
钱南扬先生的治学精神体现着现代学术理念的新变,钱先生以南戏研究的卓越成就,成为学界公认的开拓者和集大成者。
明代传奇和曲谱研究方面,钱先生亦有不俗的成就。
中国艺术研究院孙崇涛先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概括钱先生的学术成果,涉及戏文辑佚、校注与论著三方面,涵盖曲学三大基本构件———文献、史、论研究,体现了研究全方位和整体性的特点。
钱先生在宋元戏文荒地上开辟南戏史、论研究新途,引领后学,堪称“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钱先生那种坚持不懈的攻关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从实际出发的创新意识,乃是值得敬仰和学习的可贵治学精神。
二、南戏、戏文研究成果丰硕、视野开阔新资料发现这次会议乃至南戏研究的重大发现,乃是台湾国立嘉义大学汪天成教授在台湾国图中,发现已在大陆失传的《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原书(系嘉靖年间钞本),这一发现大大丰富了今后南戏研究资料,必将推动南戏研究取得更大收获。
汪先生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再发现》中将所得原本与坊间本进行细致辨异,并探讨了有关《张协状元》的相关问题。
新观点提出。
(一)南戏的形式、体制戏曲音律研究。
浙江艺术研究所洛地先生在《戏曲艺术》2010年2月 《“大家”胡说可也,奚必“九宫”为!———“南北曲”之所谓“宫调”纵述》中对周德清以来的宫调论述认真分析,认为南北曲所有宫调均是胡说,应该把这个全部推翻重来,并宣布将有后续文章以充实自己的观点。
洛地先生推翻前人成说的观点,涉及如何正确评价戏曲史上音律家、音乐家的研究,引起与会代表热烈讨论,期待洛地先生的后续文章。
中国人民大学郑志良先生《论汤显祖与刘凤乐律之争》认为“汤沈之争”之前还有一场鲜为人知的乐律论争作为前奏。
南京大学许莉莉博士《论〈琵琶记〉的音律问题》通过对历代批评家之观点及其论据的分析、辨证,具体指出《琵琶记》在音律方面的成功与不足。
王宁邦博士《【祝英台近】曲考》认为【祝英台近】词(曲)牌来源与江苏宜兴祝英台有关,与梁祝故事并无直接关系;【祝英台近】之“近”乃“接近”、“靠近”之义,而非“近词”、“慢词”之“近”,考论严密,分析入情入理。
观点发人所未发,解决曲家一直争论问题。
戏曲结构研究。
徐州师范大学吴敢教授《南戏尾声论略》从曲谱入手,结合具体作品认为源于唱赚的尾声经历了“简单———复杂———简单”的演变过程。
复旦大学江巨荣教授建议联系歌尾,以及剧中人物下场和人物情绪进行综合考察;南京大学解玉峰博士《戏文结构及其变迁》从角色制角度谈对戏文结构的影响,富有创新性,然以《牡丹亭》为例解析南戏存在争议。
戏曲语言和题材研究。
苏州大学王宁博士《“以诗文论”与“作戏剧观”———南戏传奇创作的语言倾向与“汤沈之争”》认为南戏传奇语言经历诗文语言通俗化、诗文语言音律化最后在“双美说”的怀抱里完成“从诗文向戏剧”的发展历程;刘天振博士《宋元四大戏文中的格言警语与〈士林广记〉、〈名贤集〉、〈昔时闲文〉之关系》从曲白分析入手,理解戏文创作与民间通俗读物之关系,洞察宋元戏文所反映的民间生活伦理,还可以为探究戏文与其它民间文献关系提供借鉴;上海大学赵晓红博士《白蛇传说源流及其形成之我见》对白蛇传母题的追溯从人蛇婚恋、僧蛇斗法、雷峰蛇迹三线考察,突破从西湖三塔记、到话本再到戏曲三点一线的传统说法;淮海工学院伏涤修教授《中国戏曲同题翻创现象文化思考》从题材偏爱、喜新更恋旧以及对前人戏曲作品,出于羡慕、不满或翻案等心理,增加戏曲同题翻案的几率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戏曲表演。
厦门大学杨惠玲博士《对元明南戏和传奇“曲白相杂”演唱方式的考察》细致勾勒元明南戏传奇中“曲白相杂”演唱方式的发展演变规律及其影响。
烟台大学刘淑丽博士《以〈牡丹亭〉为例试析艺人的表演心理》则以《牡丹亭》为例,结合现存文献记载讨论艺人“理解—体验—传达”的表演心理过程。
(二)南戏、传奇及其作品研究新发现版本、孤本研究。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田仲一成先生《〈杀狗记〉研究》认为《杀狗记》在明初是素朴古本,明中叶分化为文雅的京本和通俗的弋阳腔本,而且早期的四大南戏都具有这种转化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