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南戏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下篇 南戏与传奇
• 3.在戏剧史上的地位
• 高明《琵琶记》被称为“词曲之祖”,对明代的戏曲 发展产生了诸多的影响,这体现在:(1)高明提出了 “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的创作思想,强调戏曲 的社会教育作用,提升了戏曲的地位,同时使得戏曲 充满说教气息;(2)高明以自己的文学修养,提高了 南戏的文学品味,使南戏得以与杂剧、与文学史上的 其他文学形式并驾齐驱,使得南戏由民间进入文人的 书房,南戏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3)《琵琶 记》为后世写作剧本提供了范本,蔡伯喈在牛府的奢 华与五娘在乡下的凄苦成功地对比、穿插,确立了双 线结构在后来南戏传奇创作中的地位,其中的一些情 节(如父母逼试、家乡受灾、媳妇尽孝等)也被后世 作家袭用。
三.高明的《琵琶记》**
• 高明,字则诚,自号菜 根道人,温州永嘉人。 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是 理学家黄潽(pū)的弟 子。至正五年中进士后, 先后任处州录事、江浙 行省椽吏、浙东阃(kǔn) 幕(统帅府)都事、福 建行省都事等职,官声 颇佳。晚年隐居于宁波 城东的栋社,以词曲自 娱。
• 1.思想内容
2、创作 传奇五种: 《紫箫记》 《紫钗记》 《牡丹亭》 《南柯记》 《邯郸记》 后四种合称 “临川四 梦”。
二、思想与“至情论” 二、思想与“至情论”
1、思想 汤显祖思想儒、释、 1、思想 汤显祖思想儒、释、 道兼有。其师罗汝芳是泰州 道兼有。其师罗汝芳是泰州学 学派王艮三传弟子,又曾与 派王艮三传弟子,又曾与李贽 李贽相会,深受其个性解放、 相会,深受其个性解放、市民 市民意识影响。与佛学大师 意识影响。与佛学大师达观神 达观神交多年。 交多年。 汤显祖辞官归隐也受祖传 汤显祖辞官归隐也受祖传家 家风影响。祖父40岁后隐居 风影响。祖父40岁后隐居乡村; 乡村;祖母对佛经诵读不倦; 祖母对佛经诵读不倦;启蒙老 启蒙老师徐良傅景仰蓬莱仙 师徐良傅景仰蓬莱仙境,业师 境,业师罗汝芳深通神佛吐 罗汝芳深通神佛吐纳之旨,都 纳之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 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人生信仰 其人生信仰
第五章 元明清戏曲论著举要
第五章元明清戏曲论著举要第一节《唱论》、《中原音韵》、《录鬼簿》、《青楼集》一、《唱论》(一)定义《唱论》是元人燕南芝庵的一篇论述北曲声乐的论文。
最初附于元至正年间出版的杨朝英所编散曲集《阳春白雪》卷首。
全文仅两千字,内容侧重于散曲的歌唱技巧,对剧曲也基本适用,其中提出的有关北曲歌唱的一些问题极为重要(二)具体内容1、强调声乐胜过器乐,突出歌唱的重要地位。
主张“取来歌里唱,胜向笛中吹。
”由此要求伴奏要随声伴调,给歌唱以发挥的机会2、提出好的歌唱标准应该把字句唱得真切,意思表达清楚,声调又要圆熟准确。
即要做到“字真、句笃、依腔、贴调”,而且“声要圆熟,腔要彻满。
”3、论述了歌唱的格调、声韵、节奏、运气等方面的技巧4、提出了歌唱上的一些通病,如:“不入耳,不着人,不撒腔,不入腔”;“字样讹,文理差”;“嗓拗、落架、漏气”等(三)总结《唱论》言简意赅,是对前人歌唱经验和当时戏曲演唱实践的理论总结。
从元、明两代的许多曲学著作中可以看出其影响颇为深远二、《中原音韵》(一)定义《中原音韵》的作者是元代前期的词曲家周德清,字日湛,号挺斋,江西高安人,生平事迹不详。
他根据元曲作品以北方话语音进行写作和演唱的实际,对元曲所用声韵进行总结和规范,写出了这部著名的韵书。
此书在音韵研究史上的地位和学术价值,被语言史学界一致认为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二)具体内容周氏的音韵之说,成为后世曲学遵循的典范1、周德清的北曲创作理论,集中反映在《中原音韵》后一部分《正语作词起例·作词十法》中。
所谓“作词十法”就是:一、知韵;二、造成韵;三、用事;四、用字;五、入声作平声;六、阴阳;七、务头;八、对偶;九、末句;十、定格。
用他在自序中所概括的话来讲,即“韵共守自然之音,字能通天下之语,字畅语俊,韵促音调”。
从音韵、曲律、造语各方面概括了北曲曲调的写作方法及要求2、其最为突出的是将字韵分成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等十九个音部;将字的声调分为平上、去三声,其中平声字又分阴平、阳平,取消入声字,将其分别派于平、上、去三声,形成阴、阳、上、去四声、为元杂剧的创作和演唱廓清了语音上的障碍三、《录鬼簿》(一)定义《录鬼簿》是元代戏曲家钟嗣成于至顺元年撰写的一部有关元代作家作品的专著。
第五章宋元时期的PPT
元杂剧的表演由曲、宾白、科三部分组成。 曲是歌唱部分,全剧只能由一个角色主唱。 凡由正旦(女主角)主唱的叫‚旦本‛; 由正末(男主角,后叫‚生‛)主唱的叫‚末 本‛。
《潇湘水云》
第六节
乐器 与 器乐 的 发展
[6]
郭沔所作《潇湘水云》、《秋鸿》、《泛沧浪》 等曲,均为琴曲名作,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潇湘 水云》,该曲创作于南宋末年郭沔定居湖南衡山 (此处为潇湘二水的合流处)附近之时。
[2]
笙在宋代较流行的有竽笙、巢笙、和笙三种,均 为19簧。宋初四川地区曾出现一种36簧的凤笙。
排箫之名,起于宋代,属编管乐器。宋以前皆称 ‚箫‛。 箫管,即近代所说单管竖吹之洞箫,宋时称‚箫 管‛。据乐器的长度,又有尺八管、竖笛、中管 等不同名称。
第六节
乐器 与 器乐 的 发展
[3]
琵琶在宋元时期已出现很多的‚品‛,音域较宽。 《海青拿天鹅》在元代已经流行,是目前能确定 创作年代最古老的一首琵琶独奏曲。 中有
其中筚篥、大鼓、杖鼓、拍板、笛、琵琶、筝、 方响、笙九种乐器在宋代宫廷教坊十三部中均专 列一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杖鼓之名,唐已有之,是‚状如漆桶,两头俱击‛ 的羯鼓的别名。
宋代的杖鼓是指‚广首而纤腰‛、‚左拍以手, 右击以杖‛的腰鼓类乐器。 宋代杖鼓不仅用于合奏,也常用作独奏。
第六节
乐器 与 器乐 的 发展
第五节 戏曲 音乐 的 成熟 和 发展
中国戏曲史研究中的关捩问题——宋元南戏与北杂剧先后之争
中国戏曲史研究中的关捩问题——宋元南戏与北杂剧先后之争都刘平【摘要】中国戏曲何时成熟及成熟的标志是中国戏曲史研究的第一关键问题,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首次提出元杂剧始为中国“真正之戏曲”.后来因《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发现,学界多对王说提出质疑与反驳,认为南戏实在北杂剧之先,是中国第一种成熟的戏种.然也有学者对此新说表示异议,重建王国维的“北剧先熟论”.时至今日,这一论争仍悬而未决.而这个问题又必须回答,故而有对以往的研究作学术史的梳理的必要,这也是该文的目的及意义所在.【期刊名称】《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7页(P32-37,88)【关键词】中国戏曲成熟;南戏先熟;北剧先熟;先后之争【作者】都刘平【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南戏与北杂剧孰先孰后即中国戏曲成熟的标志是中国戏曲史上的关捩问题,是戏曲史研究必须回答的课题。
这个问题由现代中国戏曲研究第一人王国维提出,他认为元杂剧是中国“真正之戏曲”的标志,王氏所说的“真戏曲”即后来戏曲学界所说的成熟戏曲。
随着《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发现,学界即对中国成熟戏曲究竟是元杂剧还是南戏争论不休,直至今日这个问题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
本文拟对此纷争作全面系统的历史性梳理与观照,为这一戏曲史上的重要节点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基本文献。
初分“国内”、“海外”两大块,其中“国内”以“戏曲史”、“南戏研究专著专论”及“文学史”为序,所选著作均以具备代表性为准则;“海外”则选取台湾、日本、韩国及欧美等有影响力的学者的论著。
(一)戏曲史王国维《宋元戏曲史》(1913)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研究作为一个现代学术门类的诞生。
他通过对古剧的系统梳理,认为南戏“渊源所自,或反古于元杂剧”。
①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王国维戏曲论文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第93页,第55页。
辽金元文学归纳汇总
辽金元文学归纳汇总第一章:辽金文学1、耶律倍:现存仅一首遭猜忌而被迫离国时作《海上诗》。
辽代第一位文学艺术家是(2013.10单选):耶律倍辽代《海上诗》的作者是(2015.04单选):耶律倍2、懿德皇后萧观音:辽代懿德皇后萧观音的应制诗是(2012.10单选):《伏虎林》辽代寺公大师创作的契丹文长诗是(2013.01单选):《醉义歌》3、耶律楚材:“一代词臣”耶律楚材的诗作名篇是(2015.04单选):《西域河中十咏》由宋入金代表——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4、吴激:吴激词的风格特色是(2013.01单选):清婉简述金代“国朝文派”重要作家的诗歌风格(2013.10简答):1.蔡松年,骨力较为苍劲,清切雄健。
2.党怀英,体物精细,寄兴高妙。
3.王庭筠,诗律精严生新,无险怪生涩之病在金代成长起来的“国朝文派”作家有(2014.04多选):A.蔡珪C.党怀英D.赵秉文5、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2015.04名解):1.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故事起源于唐传奇小说《莺莺传》2.作家是西厢记诸宫调元好问——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金代文学史上一代伟人元好问的论诗诗、伤乱诗,以及清雄顿挫的词作,标志金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和独特价值。
金元时期杰出诗人元好问的诗风特点是(2015.10):沉挚悲凉6、元好问:论诗绝句:《论诗三十首》——唐宋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组论诗绝句。
元好问伤乱诗的风格特色是(2013.10):沉挚悲凉元好问最感人的作品,是他在金亡后写的丧乱诗,字字血、声声泪。
第二章:元杂剧的兴盛和代表作家1、元杂剧: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就是四大套曲子,可选用不同的宫调。
楔子的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
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
元杂剧的角色“正末”是(2013.10):男主角2、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简述白朴杂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2013.01简答):①《梧桐雨》是白朴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剧,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②善于表现杨玉环患难后李隆基的寂寞和衰残中的孤愤③沉雄悲壮,创造悲凉的意境元杂剧《梧桐雨》取材于(2015.10单选):《长恨歌》简述《梧桐雨》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2007.10简答):1.由盛至衰的人世沧桑的悲剧。
第五章 宋元南戏
六、《琵琶记》的影响 • 《琵琶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 殿》。 • 《缀白裘》入选二十六出。 • 《南词叙录》:“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 之陋,于是村坊小伎,进与古法部相参, 卓乎不可及已。” • 仿效的典范。双线结构的固定范式;曲律 的广为流传;表演艺术的垂范作用。 • 版本:清陆贻典钞校本《新刊元本蔡伯喈 琵琶记》。 • 赵景深。 • 钱南扬《元本琵琶记校注》。
二、南戏的曲折发展: 1.产生时间:早于元杂剧。 • 民间歌舞小戏 , “村坊小曲为之”。 • 祝允明《猥谈》:“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 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 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 亦不甚多。” • 徐渭《南词叙录》:“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 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 之。……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 渡。号永嘉杂剧,又曰鹘伶声嗽。” • 元刘埙《水云村稿》卷四《词人吴用章传》说: “至咸淳,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 哇盛,正音歇。”
三、主题: 1、封建说教。 2、反映现实。 3、封建说教和反映现实。 四、《琵琶记》人物: 1、赵五娘: • 《勉事姑嫜》《糟糠自厌》 《祝发买葬》。 • 坚忍不拔、尽责善良、勤劳朴实、处处为他人 着想。 2、蔡伯喈: • 软弱屈从,三不从而又不得不从。知识分子的 两面性。
五、《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1、戏剧结构。 • 两条线索交叉对比发展:蔡伯喈和赵五娘。 • 蔡伯喈内心矛盾的对比。 2、人物心理描写细致。 • 《糟糠自厌》。 3、融本色派与文采派于一炉 ( 1 )配合两条线索,运用不同风格的语言。 • 王国维:“自铸伟词,曲兼南北之胜。”
2.产生地点:温州。 • “九山书会”、“永嘉书会”等专业写 剧团体。 • 才人编写《张协状元》 • 史九敬先《董秀英花月东墙记》 • 温州经济、交通的发展。 • 《赵贞• 分场制,一场称一出。 • 家门大意(副末开场), • 每场都有下场诗。 2、科介:简称为介。 3、音乐特点: ①可换韵、转韵。 ② “南北合套”的特殊的套曲形式。 ③任何角色都可演唱,还可对唱、合唱。 ④音乐以五声音阶为主。
元杂剧概述——精选推荐
目录第一章元杂剧概述/1第一节戏曲发展轨迹第二节元杂剧繁荣原因第三节元杂剧体制第二章作家作品述评/7第一节前期作品第二节后期作品第三章关汉卿/13第一节生平及作品第二节题材与主题第三节艺术成就第四章西厢记/19第一节故事演进第二节爱情发展第三节人物形象第四节艺术成就第五章南戏和《琵琶记》/29 第一节南戏概述第二节琵琶记第六章诗文和散曲/38第一节诗文第二节散曲元代文学教案中国古代文学走过了两千多年的漫漫历程,出现了两个大的高潮,一是雅文学高潮,一是俗文学高潮。
第一个高潮至宋已经完成。
元明清文学是我国古代第二高潮—通俗文学的高潮。
典雅的诗、词、文地位下移,戏曲小说成为了文坛的主角。
元代文学文学女神是公正的,在中国文学走过了以抒情为主的文学之旅后,在世人有了场面壮阔、气势弘大不足的遗憾之时,文艺女神又让人们所需的文学应运而生,大部的叙事作品在元代终于出现了。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序》:“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可谓一代之文学后世莫及焉。
”元曲就是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的。
元曲: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主流。
包括戏曲和散曲。
它们都以曲辞为主合乐歌唱,因而总称为曲。
戏曲:包括杂剧和南戏。
是以叙事为主的文学。
散曲:是指小令和套曲。
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
第一章元杂剧概述与过去的文学不同,元代的代表文学是元曲。
重点:戏曲的形成过程;元杂剧体制;第一节戏曲演变的轨迹:我国的戏曲形成可分为三个时期。
因素形成期,基本形式形成期,成熟期。
一、戏剧因素形成期:唐以前,没有真正的戏曲,只是出现了一些戏曲因素。
具体的说有下列几点:秦的俳优:是一种由贵族豢养起来的专门以滑稽娱人的职业艺人。
如:《孟优衣冠》据《史记滑稽列传》载:我国春秋时代的楚国,有一个叫孟优的艺人,他的职业就是以滑稽表演取悦或讽谏君王。
当他听说楚国的宰相孙叔敖死后,儿子没有得到丝毫照顾,感到很不公平。
于是,他就穿上孙叔敖生前的衣冠来到楚庄王面前。
第五章 明代戏曲
徐渭手书前后《破械赋》,文章是出狱是感慨而作。
•
• 徐渭的杂剧《四声猿》是闪耀着新的思想 光彩的杰作。 《四声猿》语出于郦道 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鸣 四声则更属断肠之歌。《四声猿》包含四 个杂剧:《狂鼓史》一折,《翠乡梦》二 折,《雌木兰》三折,《女状元》五折。 长短无定制,所用曲调,有时为北曲大套, 有时为南北兼用,还采用《鹧鸪》等民间 小调,在形式上表现出不受束缚的革新精 神。
三、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
万历至崇祯年间(1573—1644),传奇创 作进入高潮期和繁荣期,东南一带,尤为 风行。 当时士大夫宴集以观赏戏曲为娱乐, 一些殷富人家还蓄有家庭戏班。 临川派” 吴江派” “临川派”与“吴江派” 临川派以汤显祖为首,吴江派以沈璟为首。 吴江重曲法,临川尚意趣;吴江重本色, 临川重文采;吴江重声律,临川重才情。 大利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节 明代传奇 传奇” 一、“传奇”的含义
• 明代戏曲的主体是传奇。传奇是在宋元南戏的基 础上,吸收和融合了北曲声腔与元杂剧某些优点 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样式。 • “传奇”本为唐代短篇文言小说的专称,后世把 诸宫调、元杂剧及其南戏也称为传奇。 • 明嘉靖后,“传奇”一般指明杂剧之外,以南曲 为主谱成的中长篇戏曲。 • 据《南词叙录》的记载,嘉靖前期流布的主要声 腔为昆山、弋阳、海盐、余姚四种。明传奇作家, 知名者三百余人,傅惜华《明代传奇总目》著录 明传奇剧目950种。其中有姓名可考者618种,无 名氏所作332种。
• 徐渭《水墨花卉图》 徐渭《水墨花卉图》 徐渭不仅是明中叶著名文学家, 徐渭不仅是明中叶著名文学家,亦是泼墨大 写意画派的主要开创者之一。 写意画派的主要开创者之一。此卷是作者写花卉 果蔬水墨十二段的传世之作。以水墨写意, 果蔬水墨十二段的传世之作。以水墨写意,气势 纵横奔放,笔简意浓,颇能显示其狂放的个性。 纵横奔放,笔简意浓,颇能显示其狂放的个性。 •
第六编——第五章宋元南戏和话本
第六编一第五章宋元南戏和话本第01讲宋元南戏和话本第一节南戏和“四大传奇”南戏>>也称戏文,是南曲戏文的简称。
所谓南曲,是与北曲杂剧相对而言的。
>>南戏早期的中心在浙江温州一带,被称作温州杂剧。
温州唐代为永嘉郡,故又称永嘉杂剧。
南戏最著名的作品是高明的《琵琶记》。
>>现存早期的南戏剧本有所谓《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和《小孙SLo>>南戏最著名的作品是高明的《琵琶记》。
>>四大传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人称“荆、刘、拜、杀”四大南戏,又称四大传奇。
到明代,“传奇”成为由南戏演变来的南方诸声腔戏曲的统称。
南戏要点1.南戏又称南曲戏文,是宋以来的民间小戏,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伎艺,以及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故又叫“永嘉杂剧”,它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又受到北杂剧的影响,并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
2.南戏的体制结构灵活自由,曲牌的运用比较随便;表演时不拘一格,有独唱、有对唱,还有轮唱和合唱,各类角色都能歌唱;剧本的开头,有介绍创作意图和叙述剧情梗概的开场戏,称为“副本开场”。
3.《张协状元》是今存南戏剧本中最早的一种。
南戏一一《荆钗记》《荆钗记》“以情节关目胜”,情节结构精巧,戏剧性强,戏剧冲突层层展开,很适合舞台演出。
其曲文也达到了较高水平。
王世贞以为其曲“近俗而时动人”。
《荆钗记》全名《王状元荆钗记》或《王十朋荆钗记》,作者一般认为是元末柯丹丘,,剧写穷秀才王十朋和温州城内首富孙汝权分别以荆钗和金钗为聘礼,向钱玉莲求婚,钱玉莲重才轻财,嫁给了王十朋。
婚后,王十朋赴京赶考得中状元,丞相逼婚,十朋不从,被改调到烟瘴之地潮州任职。
王十朋迎取母亲、玉莲同赴任所的家书,被孙汝权套改为休书,玉莲继母逼她改嫁,玉莲不从,投江自尽,幸被钱安抚救起。
王十朋闻玉莲死讯,誓终身不再娶,宁愿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罪名。
(PPT)(正稿)第五篇宋元南戏
• 3.一出歌颂理想婚姻的戏
• 钱玉莲形象——否定孙汝权代表以金钱为基础的买卖婚姻 • 王十朋形象——否定万俟丞相代表以权势为基础的贵族婚姻 • 歌颂了王、钱富贵不移、生死不渝的爱情,抨击了为富不仁、
为官不正的社会丑恶和嫌贫爱富的势利行为
• 4.艺术上:
• 1)以荆钗为线索来结构关目,巧妙曲折;
• 2)语言质朴俚俗。
• ——曲词一层深似一• 语言与环境、性格、身份相协调。
四)《琵琶记》的地位和影响
• “南戏中兴之祖”——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 • 元代剧坛之殿军,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
• 具有世界影响的古典戏曲之一: • 19世纪,先后译成英文、法文、德文和拉丁文; • 20世纪30年代,进入百老汇演出
报得李洪一冤仇不回 ” • 创作意图: • “贫者休要轻相弃,否极终有泰
时,留与人间作话题”
• 主要表现一个家庭悲欢离合中的正邪善恶
• 李三娘:坚贞不移、忍辱负重、矢志不二
•
富家小姐,嫁穷汉,被迫与夫分离
•
实际沦为家奴: “日间挑水三百担,夜间挨
磨到天明”
•
十六年如一日等丈夫归来
•
• 艺术上:
• 《白兔记》的结构布局合理,脉络分明;
有贞有烈赵五娘 • 客观效果:忠孝不能两全
悲剧命运 “可惜二亲饥饿寒死,博换得孩
儿名利归 ”
三)艺术成就:
• (一)人物塑造取得较大成功。
• 蔡伯喈: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
• 优柔寡断、委曲求全——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
• 三辞三不从:辞试不从、辞官不从、
•
辞婚不从
• 赵五娘: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 • 善良朴素,刻苦耐劳——古代妇女的优秀品德 • “糟糠自厌” “祝发买葬”
第五章 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简)
全本用南方流行的词调和民间小曲演唱
中间有许多游离于剧情之外的科诨穿插
情节分两条线索进行
《宦门子弟错立身》
作者不详,题古杭才人新编。 人物:金朝河南府同知之子完颜寿马、女 艺人王金榜
《小孙屠》
也称《遭盆吊没兴小孙屠》,作者署名古 杭才人编。 人物:开封孙必达、必达之妻、婢女、必 贵(人称小孙屠) “南北合套”
第二节
高明与《琵琶记》
讲授要点
一、作者生平 二、从《赵贞女》到《琵琶记》 三、《琵琶记》的主题 四、主客观的背离 五、《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六、《琵琶记》的影响
琵琶记刻本明末吴兴凌濛初朱墨套印本书影1
琵琶记刻本明末吴兴凌濛初朱墨套印本书影2
一、作者生平
高明(1307?~1359),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 曾求学于理学家黄溍。至正五年(1345)中进士,做过多任 地方官。约在至正十六年(1356)之后,隐于宁波栎社,以 词曲自娱,并创作了《琵琶记》。此外,据徐渭《南词叙 录》,他还作有南戏《闵子骞单衣记》,今佚。诗文集《柔 克斋集》共20卷,亦散佚,今存五十馀篇。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
《永乐大典》收南戏33种, 被八国联军劫焚。1920年叶 恭绰在英国伦敦一小古玩店 购回三剧,1931年古今小品 书籍印行会刊行。钱南扬有 校注本,中华书局1979年版。
唯一完整的南宋戏文《张协状元》
南宋温州九山书会才人所作 人物:张协 王贫女 宰相王德用
“琴仰荷池”牛小姐:
嫩绿池塘,梅雨歇熏风乍转。见清新华屋,已飞乳燕。簟 展湘波纨扇冷,歌传金缕琼卮暖。是炎蒸不到水亭中,珠帘 卷。
南戏的起源和特点
• 南戏的起源
明人祝允明《猥谈》:“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 之际,谓之温州杂剧。”
明人徐渭《南词叙录》:“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 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故刘 后村有‘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之句。 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则自南渡,号曰‘永嘉杂 剧’,又曰‘鹘伶声嗽’。”
目前一般多主南戏出于南渡之际一说。 张庚、郭汉城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则将祝说和徐 说的意见统一起来,形成一种折中的观点,这就是:宣和 之后南渡之际,出现了南戏的前身,宋光宗朝使南戏趋于 成熟。 与此同时,钱南扬在他的《戏文概论》一书中又提出 了另一种观点。他认为:南戏在宋光宗朝已有《王魁》这 样成熟的戏文出现,并已从村坊小戏进入城市,流传到赵 闳夫当时可能做官榜禁的杭州,那么南戏的真正产生,当 还在宣和之前。
起源于南北宋之交时期南戏起源于浙江温州宋元时代由温州人编演的大量南戏剧作剧作除赵贞女王魁外尚有九山书会编写的张协状元温州书会编演的祖杰九山书会捷机史九敬先编写的董秀英花月东墙记永嘉书会才人编写的刘知远白兔记高则诚编写的蔡伯喈琵琶记闵子骞单衣记等
南戏——“南曲戏文”的简称,对应于北杂 剧,也称为“南戏”,是用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 形式。
南戏起源于宋代。是她最早确立了由演员分 行当(生、旦、净、末、丑、外、贴)扮演角色 演述故事这一戏剧的本体地位;是她最早确立了 虚拟写意的中国戏曲的表演风格;是她最早创立 了分场次,演员装扮,运用唱、念、做、舞表演 的程式化的演出格局。 南戏倡导“欢乐”精神,讲究场面冷热相济, 为后世戏剧“无仇不成戏”提供了最先范例,是 我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
科介,即为模拟生活的虚拟表演。南戏的科介,还吸取 了民间舞蹈动作,使戏剧性的舞台动作舞蹈化了。
例子:《张协状元》小二以背为桌、柳永拜见王德用; 《宋祁》夜游赤壁一场戏。
中国戏剧史课件 251页PPT文档
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
声歇。
吴用章传》
——[宋]刘埙《水云村稿·词人
其它文献中的“戏曲”名称
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七《杂剧曲名》有“戏 曲”一词,凡二见。 明人魏良辅《南词引正》:“清唱谓之冷唱,不比戏曲。 戏曲藉锣鼓之势,有躲闪省力,知者辨之。”
近代学者王国维撰写了《戏曲考原》《宋元戏 曲考》等著作,最终确定了用以指称中国传统戏剧样式的 “戏曲”概念。
古梵剧(公元后)
纪后)
中国古典戏曲(十世
北宋灭亡后,中国的南北方出现了不同的戏曲发展形式。
北方由宋杂剧演化为金院本(行院的脚本)和元杂剧。明 清两代杂剧发展变化并走向消亡。
明清时,南戏演化为传奇。
清代中期(乾隆后期),以京剧为代表的地方戏兴起,以 昆剧为代表的传奇走向衰落。
中国戏曲史
目录
第一章 戏曲概说 第二章 从先秦到唐五代的古剧 第三章 杂剧 第四章 南戏和传奇 第五章 地方戏 第六章 对戏曲发展的展望
第一章 戏曲概说
一、什么是戏曲 二、戏曲 戏剧 曲艺 三、戏曲的基本特征 四、戏曲的发展过程 五、戏曲的价值和地位
一、什么是戏曲?
“戏曲”名称的最早出处
至咸淳(1265-1274),永嘉
《宋元戏曲史》目录
第1章 上古至五代之戏剧 第3章 宋之小说杂戏 第5章 宋官本杂剧段数 第7章 古剧之结构 第8章 元杂剧之渊源 第10章 元剧之存亡 第11章 元剧之结构 第13章 元院本 第14章 南戏之渊源及时代 第15章 元南戏之文章
第2章 宋之滑稽戏 第4章 宋之乐曲
第6章 金院本名目 第9章 元剧之时地 第12章 元剧之文章
在现代,戏剧有时专指西方话剧,和古代戏曲 形成并列关系。 属种关系。
音乐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原始社会音乐1、“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其中包含8首歌曲,主要反映了初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思想感情。
2、《弹歌》:原始乐舞,反映了原始狩猎生活。
3、《云门》:原始乐舞,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4、《箫韶》:原始乐舞,舜时期宗教性乐舞。
5、河姆渡骨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年的几十只骨笛,它们是一些小骨管,开两或三孔。
第二章夏商时期的音乐1、《大夏》: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是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
2、《大濩》: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歌颂了商汤伐桀的功绩。
3、编铙:殷墟妇好墓出土的5件一组的商代编铙。
4、编磬:由几个罄组成一套编磬。
现故宫博物院藏有商代三枚一组的编磬,铭文分别是“永启”,“夭余”,“永余”。
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1、大司乐: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
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
它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除此之外的另外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管理和音乐表演职能。
2、八音分类法: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
这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
八音分别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3、隔八相生法(三分损益法):在三分损益法所生的五律基础上,继续往下生律至第十二律。
每隔八位生一律。
这种计算方法见于《吕氏春秋·音律篇》。
4、八佾:周朝建立的礼乐制度,各个等级所使用的音乐,在规模和排列上有严格的区别和划分。
其中舞队的排列是天子用八佾,诸侯六佾,依次往下递减。
5、乐悬:西周起有关钟、罄乐器数量和设置方位的等级规定。
6、《成相篇》: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是一篇至今流传下来的兼用韵文和散文的作品,是说唱音乐的远祖,其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
在形式上,它是用一种叫做“相”的打击乐器打着节奏而同时歌唱的一种诗篇。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音乐1、百戏:百戏是汉代俗乐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汉代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
06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五章--明代戏曲-《中国古代文学史》-马工程课件
▪ 嘉靖、隆庆年间, 李开先、王世贞、梁辰鱼等士大夫文人撰写 了一批反映政治斗争的传奇作品, 《宝剑记》《鸣凤记》《浣 纱记》等均在忠奸斗争模式中展开剧情。同时还产生了一批 在舞台上常演不衰的情感剧, 如郑若庸《玉珏记》, 李日华、 崔时佩《南西厢记》, 张凤翼《红拂记》等。
13 .
▪ 李开先(1502—1568), 山 东章丘人。嘉靖八年进士, 官 至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 因 得罪当道于三十九岁时罢官 归里。养有家班, 家藏元杂剧 千余种, 有“词山曲海”之誉。 著有传奇《宝剑记》《断发 记》《登坛记》, 另有院本集 《一笑散》。
第五章 明 代 戏 曲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明代杂剧的历史进程 ▪ 第二节 明代传奇的历史进程 ▪ 第三节 吴江派与“汤沈之争”
2.
第一节 明代杂剧的 历史进程
▪ 明代建国后, 曾经制订一系列文化政策推行风化、强化意识形 态。体现在戏剧领域, 一方面, 朱元璋对戏曲搬演做出了严厉 的规定。另一方面, 朱元璋等又试图借助戏曲推行教化。朱元 璋认为《琵琶记》有益教化, 下令教坊将《琵琶记》改为北曲 加以推广。
8.
第二节 明代传奇的历史进 程
一、从戏文到传奇
▪ 嘉靖末年, 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改革, 最终形成了昆山腔清柔 婉折、流丽悠远的特性, 特别适宜于文人抒发内心的细腻情感。 万历年间, 传奇最终取代北曲。
▪ 经过长期的探索, 明代传奇终于摆脱了早期南戏的朴素面貌, 确立了其体制特征。
10 .
▪ 嘉靖年间, 士大夫对传奇的态度由鄙夷转向欣赏。此时的江南 极为富庶, 社会风气竞尚奢华, 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戏班。吴徽 州班、兴化班、张衙老班、沈周班、吕三班、沈香班都是当 时著名的职业昆曲戏班。文人用于自娱和交际的家班出现于 嘉靖年间, 并盛行于万历以来的剧坛,
宋朝时期的南戏名词解释
宋朝时期的南戏名词解释引言:南戏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诞生于宋朝时期。
作为独立的戏曲门类,南戏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传统戏曲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深入解释宋朝时期的南戏,阐明其演艺特色、剧目形式和文化意义。
一、南戏的概述1.1 南戏的起源与发展南戏起源于南宋时期,源自汉剧和唐剧的发展演变,吸收了闽剧、粤剧和韩剧等地方戏曲的元素,形成了独特风格,以音乐、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表演形式。
1.2 南戏的地位和影响南戏在宋代文化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得到了皇室和士人的支持和喜爱。
其表演形式和内容受到了当时社会风尚和审美观念的影响,同时也对后来的戏曲剧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南戏的表演特色和演艺形式2.1 表演特色南戏注重细腻而精妙的表达,以“变”为特点。
演员通过表情、身段、音律和服饰等方面的变化,将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真实地呈现给观众。
2.2 演艺形式南戏的演出通常以剧班为单位,在庙堂、宫殿等场所进行。
演员们除了扮演各种角色外,还兼任打击乐器、音乐伴奏和背景杂技等职责。
南戏通常使用京板(悬空板)作为舞台,通过巧妙的灯光和道具布置,营造出独特的舞台氛围。
三、南戏剧目形式和代表作品3.1 唱腔和曲调南戏剧目中有丰富多样的唱腔和曲调,包括南曲、小合、大合、板调等。
不同的剧目和角色会采用不同的唱腔和曲调,以表达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3.2 剧目类型南戏剧目类型繁多,包括历史戏、传奇戏、曲调说唱和散曲等。
其中,历史戏多以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为主题,具有高度的历史性和叙事性;传奇戏则以神话传说为题材,表达超自然与幻想的情节。
3.3 代表作品在南戏的剧目中,有一些作品成为了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比如《西华山》、《红楼梦》以及《雉堞小梁州》等,这些作品通过精湛的表演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南戏独特的魅力和文化韵味。
四、南戏的文化意义4.1 艺术审美南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演艺风格,体现了中国戏曲演艺的极致之美。
第五章戏曲音乐重点
戏曲音乐第一节戏曲音乐的定义:①戏曲是在中国民间音乐和其他一些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音乐戏剧。
②集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表演、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身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③戏曲音乐由歌唱和器乐伴奏两部分组成。
戏曲音乐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A在我国原始公社时期的歌舞艺术中,已经孕育着戏曲的种子。
B戏曲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代言人和精神上的引导者。
C在我国城市和农村由深厚的群众基础。
D戏曲音乐是我国民间音乐长期发展的产物。
戏曲的历史发展脉络:A戏曲意艺术的萌芽,早在上古时期原始社会的歌舞中即已出现B宋代,北方的杂剧和南方的南戏,是我国最早的戏曲形式,他们分别继承了说唱音乐和民间歌舞的艺术成就C元代是杂剧发展的鼎盛时期,元杂剧继承了宋金杂剧的传统,并继续吸收其他音乐形式的成就D明代中期,产生了最具代表性的南曲系统的四大声腔,即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和昆山腔,影响更大的事弋阳腔和昆山腔E在明代诸声腔的影响下,产生了许多新的声腔,在清代发展成地方大戏,是弦索梆子乱弹和皮簧四种声腔F清代末年,又产生了许多小戏四大声腔1、形成原因:北杂剧逐渐衰落,南戏在不断发展中与各地民间音乐相结合促成了多种声腔剧种的形成。
2、形成及特点:(1)海盐腔:①形成:产生于浙江海盐。
源于元代流行于海盐的“南北歌调”,是昆腔兴起之前南曲的主要声腔;②音乐风格:偏于委婉,较为幽雅、文静,演唱和说白多为官话;③伴奏:以锣、鼓、拍板等伴奏。
(2)弋阳腔:①形成:元代出现江西弋阳一带,也叫“弋腔”,清代称“高腔”;②音乐风格:粗犷豪放,一人唱众人帮腔;③伴奏:只用打击乐器伴奏。
(3)余姚腔:源于浙江会稽,形成于元末明初;(4)昆山腔:也叫“昆腔”、“昆曲”,源于江苏昆山而得名。
最初是当地一种地方小调,后由元朝顾坚等一批音乐家开创。
第二节戏曲艺术的综合性特点:①是我国民间音乐其他体裁民歌、歌舞、说唱、器乐音乐成就的集大成者。
②包含了我国杂技、武术技艺成就。
元曲及南戏
王实甫
《西厢记》莺莺形象的塑造
——内心世界得到更生动、更细腻的表现,成 功揭示了大家闺秀在争取自由爱情时的矛盾 ——作者用出色的道白、精彩的细节、人物动 作来解释人物心理、性格
王实甫
《西厢记》红娘形象的塑造
——热心正直、聪明伶俐,急公好义的侍女 ——崔张爱情的知音和促成者,作者着力塑造 红娘的爽快、热心、机智和勇气 ——红娘形象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类似人物 的塑造一再出现在后世的作品中
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关汉卿 王实甫及其《西厢记》 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 宋元南戏 元代散曲
元代文学概说
一、社会概况
1、在经济上,农业和手工业不断发
展,城市商业经济日益繁荣。 2、在政治上,始终奉行民族压迫政 策,且吏治腐败,阶级压迫深重。 3、在思想文化方面,呈现出活跃松 动的态势。
元杂剧的兴起和发展
一、中国戏曲的形成和元杂剧的兴起 中国戏曲发展经历: (一)从原始社会到南北朝时期属于戏曲的萌芽 期 原始歌舞 “优孟衣冠” 汉代“百戏”中之角 抵 六朝的“钵头”、“大面”、“踏摇娘” (二)唐和宋、金时期是戏曲的形成期 唐参军戏 宋杂剧 金院本 诸宫调 (三)元代以来为戏曲的成熟期 元杂剧
元杂剧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一、元代南北统一,经济繁荣,生产发展,
商业贸易南北畅通,通都大邑遍及全国。 第二、元代的统治集团不甚重视以汉族为中 心的传统礼教,遂使文学艺术有条件向通俗 普及方面发展。 第三、元代从立国之初即采取一种压制和歧 视汉族和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 以上种种情况在客观上促进了戏剧事业的发 展,元杂剧应运而兴盛起来。
概述
元明杂剧的创作主体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章节测试,宋元南戏和话本
第六编辽金元文学第五章宋元南戏和话本一、单项选择题1.《永乐大典戏文三种》里收录的《张协状元》是()A.早期南戏剧本B.元人所作传奇C.“四大传奇”之一D.元人所作杂剧【解析】(P164):A《永乐大典戏文三种》里收录的《张协状元》是早期南戏剧本。
2.曾被称为“南戏之祖”的剧作是()A.《窦娥冤》B.《西厢记》C.《琵琶记》D.《破窑记》【解析】(165):C本题考查高明《琵琶记》的相关知识。
高明的剧作《琵琶记》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剧坛,而且为明清传奇树立了楷模,所以过去称《琵琶记》是“南戏之祖”。
3.菜根道人是指( )A.高明B.卢挚C.秦简夫D.宫天挺【解析】(P165):A 菜根道人是指高明。
4.下列作品属于元代讲史话本的是()A.《武王伐纣书》B.《碾玉观音》C.《错斩崔宁》D.《简贴和尚》【解析】(P169):A 本题考查元代讲史话本的代表作品。
B、C、D三项中作品为宋元话本小说。
二、多项选择题1.宋元话本小说按其内容可分为()A.烟粉类B.灵怪类C.山水类D.传奇类E.公案类【解析】(P168):ABDE本题考查宋元话本小说的分类。
宋元话本小说按其内容可分为烟粉类、灵怪类、传奇类、公案类四类。
这些题材内容具有浓郁的世俗生活气息。
2.下列作品属于《全相平话五种》的是( )A.《大宋宣和遗事》B.《三国志平话》C.《秦并六国平话》D.《前汉书平话续集》E.《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解析】(P168):BCDE 本题考查《全相平话五种》。
《三国志平话》《武王伐纣书》《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续集》,今人合称《全相平话五种》。
三、简答题1.试述《琵琶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解析】(P156-57)思想内涵:此剧宣扬了忠孝伦理观念;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元末那个时代黑暗的现实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人民生活的极端痛苦,达官贵人的不关心民生疾苦、专横跋扈,官吏的贪污等,具有深刻的认识意义和批判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用韵较密,一韵到底,平仄可以通押,更显活泼流畅,顺口动听; ? 4、诗词力避字句重复,尤忌重韵,而散曲却以此见长; ? 5、散曲直露明快,更具民间色彩。
? 1)主动要求与书生结伴同行
“权说是夫妻 ”
? 2)突破礼教束缚与所爱结合
? 3)不慕荣华富贵,违御旨抗严父
?
整个戏剧贯穿着对悖理违情的封建道德的批判,并突破一见钟情模式,写
了在患难中相爱的爱情故事。
? 3、思想意义
? (1)歌颂坚贞不渝的爱情。 ? (2)鞭挞了封建礼教的冷酷虚伪,揭露统治者的昏庸。
—— 对事业成就的渴望,即读
书人十年寒窗、郡中荐试、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夜这一系列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如意
的人生快事有共欲同求。 五、艺术成就 :
? 1、双线发展,对比鲜明。作者反用共时异域的反衬的方法,形成 剧排场。
“苦乐交错 ”的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蔡伯喈骏马雕鞍、赏遍皇都之时,正是赵五娘形单影孤,对镜忧叹之际;
? (2)表现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和忠贞;
? (3)批判了封建的宗法制度、婚姻制度和门第观念。
?
总的倾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 南戏题材方面与杂剧的异同 ? 相同:婚姻、爱情和揭露社会黑暗的公案剧在杂剧中均为重要题材。 ? 不同:南戏民间色彩更浓,而文化气息较淡。
? 1、像杂剧中《梧桐雨》 、《汉宫秋》一类借历史故事表现作者自身的人生感慨、历 史意识而抒情性很强的作品,在南戏中几乎没有。
? 元代散曲是中国诗歌的一种特殊体裁。它与汉赋、唐诗、宋词先后比美,并列为韵 文史上的四大奇葩。
? 一、散曲的体裁特点 ? 1、什么是散曲 ? 散曲是金元时期产生的一种新诗体。 ? 散曲是包含小令和套数的文体概念。
? 2、散曲的体制 ? (1)小令 ? (2)套数 ? (3)带过曲 二、散曲的美学特质
日渐兴盛起来,到时代及清中叶演变成戏曲的主要形式
—— 传奇。
四、南戏的主要特点
? 1、篇幅较长,以 “出 ”(或场)为单位。 ? 2、剧本开头,都有题目正名和副末开场。
? 3、以南曲为主,间用北曲、南北联套。 ? 4、每场戏,曲牌不限一个宫调,唱词也不限通押一韵。 ? 5、凡登场的各门脚色,都可唱,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
? 其中《琵琶记》和《拜月亭》等优秀剧本的出现,标志着南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并为明清传奇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
也为明清传奇奠定了基础。
四、南戏的主要特点
? 1、篇幅较长,以 “出 ”(或场)为单位。 ? 2、剧本开头,都有题目正名和副末开场。 ? 3、以南曲为主,间用北曲、南北联套。
? 4、每场戏,曲牌不限一个宫调,唱词也不限通押一韵。
?
2)蔡伯喈相府中洞房花烛夜之时,正是赵五娘陈留郡里请粮被夺之际;
?
3)蔡伯喈闲庭深院,抚琴饮酒之时,正是赵五娘自厌糟糠,公婆双故之际;
?
4)蔡伯喈中秋赏月,倚席酒阑伴婵娟之时,正是赵五娘祝发买葬,十指鲜
血筑坟台之际。
? 2、曲词:有 “北西厢南琵琶 ”之说,曲词优佳。
?
王世贞《曲藻》 、吕天成《曲品》都给予很高评价。
(虚伪性主要通过王尚书来
表现:嫌贫爱富,讲究门第观念,忘恩负义等。 )
? 4、艺术特色 ? (1)采用了悲喜剧交错结合的手法来处理王、蒋爱情故事。
? (2)全剧采用许多巧合情节。 ? (3)曲文本色自然而又不失机趣。 ? “四大传奇 ”的思想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 (1)反映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妇女的痛苦处境;
弃妇 ”开脱罪名。 由这个人物人们还可以看到作者的困惑:
? 1、忠孝这封建时代两大基本伦理观念的冲突。在封建时代的正统观念中,忠孝原
来是统一的,但作者注意到二者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政治权力的绝对要求对家庭伦
理的破坏,这反映了知识阶层在维护家庭和服务于政权之间常会出现两难选择。
?
“三不从 ”的戏剧冲突,虽是遵从了作者宣扬封建伦理的初衷,然而,全剧
?
《六十种曲》本《白兔记》语言通俗质朴,有鲜明的民间文学特色。中间
保存着民间风俗习惯(报社、祭赛、保穰) ,可见和民间文学的密切关系。
三、《杀狗记》
? 亦称《杀狗劝夫》 、《杨德贤妇杀狗劝夫》 ,写家庭纠纷,赞扬贤妇杨月真劝善惩恶 使兄弟重归于好。
?
与其他三部相比,封建糟粕较多,全剧意在宣扬礼教风化,倡导孝悌贤淑。
—— 传奇。
第二节
四大传奇戏
? 元代末期,南戏复兴,大型剧作相继问世,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
狗记》是南戏复兴之重要作品,称 “四大传奇 ”,又称 “古戏四大家 ”。其思想性虽不
高,但情节曲折,极尽悲欢离合之情,故为歌场所重视。
? 四大南戏: ? 《王十朋荆钗记》 ? 《刘知远白兔记》 ? 《拜月亭记》 ? 《杀狗记》 一、《荆钗记》
出榜招贤时,其父不顾他的意愿,以 “事君尽忠,立身扬名 ”方为大孝为理由,迫使
他上京赶考 —— 辞考不从;考中状元后,牛丞相强迫他入赘相府,又是以不得违背
圣旨为由,用君命和权势压服 —— 辞婚不从;最后他向皇上辞官,仍被 “孝道虽大,
终于事君 ”的理由驳回 —— 辞官不从。这就是三不从,作者正是借此,为蔡的 “背亲
? 5、凡登场的各门脚色,都可唱,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
? 6、脚色分为生、旦、净、末、丑、贴、外七色,以生、旦为主
? 7、伴奏乐器,至少有鼓、笛、拍板。
? 8、演员动作为 “介”,杂剧谓 “科”;
? 9、剧情多悲欢离合,以生旦团圆终场。
?
南戏在形式上自由、灵活的优点,使其在元代后期杂剧渐趋衰微的同时,
? 1、浓重的市民情调 ? 2、淋漓尽致、显豁直露 ? 3、体式奇、表现巧 ? 4、潦倒文人的特殊格调 三、散曲的体裁特点 ? 散曲与词相比,其特点是:
? 1、句式长短更为参差不齐,更自由活泼; ? 2、可以增加衬字(在曲调规定之外自由加添的字)
言的生动性,更为酣畅淋漓;
,既保持曲调的腔格,又增加语
? 南宋王朝偏安于临安(杭州) ,给南戏的兴盛提供了种种条件。
? 2.南戏的产生的地域
? 南戏产生于温州说
典型问题:为什么南戏会产生于温州地区呢?
? 1)环境安定。 ? 2)商业发达。
? 3)文化传统。 ? 三、南戏发展的四个阶段(现存曲目) ? 1、第一个阶段,大约在北宋末年,南戏初为民间歌舞的小戏。 ? 2、第二个阶段,南宋时期,南戏进入临安和其他城市,吸取各种艺术养料,发展
? 赵五娘是一个由生活真实和道德理念相混和的艺术形象。她在剧中的存在起着两方 面作用:
? 1、成为男权社会要求妇女三从四德的生动范本。 ? 2、是对蔡伯喈行为过失和人格缺陷的弥补和拯救,可以说是赵五娘的贤淑贞烈使
蔡伯喈由行亏名损而变为忠孝两全。 四、作者高明的创作意图,这里有表层与潜层两重意图
? 1、表层:宣扬忠孝节义等儒家的人伦美德,以达到维系风化的目的。
? (1)背景线:王朝内乱引起战乱(由于战乱,很多家族被拆散,人们几乎是流离 失所)
? (2)人物爱情线(主线) :
?
主要讲蒋世隆与王瑞兰的爱情发展,同时兼讲陀满兴福和蒋瑞莲的爱情发
展。
2、人物 ? 王瑞兰:是尚书王镇之女。她具有一般贵族小姐的
“香闺弱质 ”和思想教养,但她遭
逢战乱之后,思想性格发生了变化:从娇羞软弱逐渐变得大胆刚强;从囿于封建礼 教转为勇敢抗争。
? 6、脚色分为生、旦、净、末、丑、贴、外七色,以生、旦为主 ? 7、伴奏乐器,至少有鼓、笛、拍板。 ? 8、演员动作为 “介”,杂剧谓 “科”;
? 9、剧情多悲欢离合,以生旦团圆终场。
?
南戏在形式上自由、灵活的优点,使其在元代后期杂剧渐趋衰微的同时,
日渐兴盛起来,到时代及清中叶演变成戏曲的主要形式
?
影响:《琵琶记》为南戏之祖。明太祖朱元璋非常赏识,与《四书》 、《五经》
相提并论。 讨论题:《琵琶记》的悲剧意蕴
? 揭示封建伦理本身存在的矛盾
? “三不从 ”的内在意义: ? …… 功名利禄深入平常百姓之心 …… ? ……“孝道之大,终于事君 ” ? …… 官僚体制统治势力的霸道 …… 第六章 元代散曲
? 3、《琵琶记》 :不忘糟糠之妻,忠孝两全
?
三辞三不从:
? 辞试不从 ? 辞官不从 ? 辞婚不从
三、人物分析
? 1、蔡伯喈:
?
他在剧中是作者竭力刻画的正面人物。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知识分子,
他的内心矛盾冲突始终贯穿全剧,这种矛盾不是厌薄功名与贪恋名利之间的矛盾, 而忠孝不能两全的矛盾。
?
他是个孝子,新婚两个月,夫妻感情很好,本不愿意出门应考,但当皇帝
但关目拙劣,绝无效果。且结构松散,拖沓冗杂,全无可取。在四大古戏中成就最 低,惟 “事俚,词质 ”,尚为曲家首肯。 四、《拜月亭》 ? 在“四大传奇 ”中,以《拜月亭》的成就最高。也称做《王瑞兰闺怨拜月亭》 、《蒋世 隆拜月亭》 。一般认为是元人施惠所作,它是根据关汉卿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 改写而成。 ? 1、内容线索:
? 1)从作品本身看,作品对忠孝的强调贯穿全剧,中心是宣扬
“孝”。
? 2)从作者的创作意图来看,他要宣扬 “子孝共妻贤 ”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 3)从《琵琶记》的社会效果来看,确实收到了宣扬忠孝观念的效果。 ? 2、潜层:
?
作为文人,不愿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蔡伯喈继续在民间背负恶名。他之所以
为蔡伯喈翻案,是他与蔡伯喈在情感上有呼应和共鸣
界获得成功。 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往往需要忍受巨大的苦难。 赵五娘是其中的典型:
被丈夫遗弃却必须奉养公婆,家境贫寒而又遭遇灾年,竭力尽孝,仍被婆婆猜疑。 这种描写确实集中反映了旧时代妇女身受的非人的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