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件检验规范

合集下载

冲压件检验标准

冲压件检验标准

冲压件检验标准冲压件是机械制造中常见的一种零部件,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因此,对冲压件的检验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冲压件的检验标准主要包括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材料成分、力学性能等方面,下面将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外观质量的检验标准。

外观质量是冲压件的首要检验指标之一,包括表面光洁度、表面缺陷、表面涂装、标识等方面。

在检验外观质量时,应注意观察冲压件表面是否有裂纹、气泡、划痕等缺陷,以及表面涂装是否均匀、标识是否清晰完整。

外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美观度和使用寿命,因此在检验时需严格把关。

其次是尺寸偏差的检验标准。

冲压件的尺寸偏差是指冲压件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异。

在检验时,应根据设计图纸和相关标准规定,采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对冲压件的尺寸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要求。

尺寸偏差过大会直接影响到冲压件的装配和使用,甚至会导致产品的失效,因此在检验时需格外重视。

其次是材料成分的检验标准。

冲压件的材料成分直接关系到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在检验时,应对冲压件的材料成分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同时,还需对材料进行金相组织分析,以确保其组织结构均匀,无夹杂和缺陷。

材料成分的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冲压件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因此在检验时需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定。

最后是力学性能的检验标准。

冲压件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硬度、韧性等指标。

在检验时,应根据相关标准规定,采用合适的试验设备对冲压件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力学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冲压件在使用过程中的承载能力和抗疲劳性能,因此在检验时需特别重视。

综上所述,冲压件的检验标准涉及到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材料成分、力学性能等多个方面,对冲压件的质量和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应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定,加强对冲压件的检验工作,确保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冲压件质量要求

冲压件质量要求

冲压工艺质量规范
编制目的:为了保证产品在冲压工序环节质量可控,明确制造过程中对各种
冲压件的质量描述、检验方法、判定标准等为制造过程质量检验
提供依据。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自制半成品、零部件、和采购件等涉及冲压加工的所有产品。

规范细则:冲压件的质量判定一般包括外观质量、成型质量、返修质量。

保障不影响产品的装配、使用等关键功能前提下,使用一定的检测工具来实现判定。

一、表面质量:
一般冲压件的表面质量判定方法分为目测和触摸检查。

二、成型质量:
成型质量检验主要包括成型尺寸、成型数量和成型特征一致性检查。

三、返修质量
返修质量检验的标准参照合格品检验标准,主要包括外观检验和尺寸检验,特别注意返修点的质量检验。

四、补充要求
1、冲压模具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规范进行定期清理、维护、修正,并形成书面的模具使用记录档案。

2、其他冲压工艺要求可参见具体的产品技术要求。

常见冲压件检验标准

常见冲压件检验标准

1 目的对冲压件检‎验的方法、频次、项目和合格‎标准作出规‎定。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冲压‎件的检验。

3 抽样依据3.1 除非有特别‎说明,抽样依据按‎《抽样检验计‎划》规定的要求‎进行。

3.2 若客户有要‎求时,则依客户的‎要求抽样检‎验。

3.3 其它未列入‎的项目有必‎要时参照国‎家或行业标‎准执行。

4 检验设备及‎工具卷尺、卡尺、3M胶带、盐雾试验箱‎、R OHS测‎试仪,高度规,塞规6 检验条件6.1所有检验‎均应在正常‎照明光源为‎40W荧光‎灯(相当于80‎-120LU‎X光照),裸眼或矫正‎视力在1.0以上,并模拟最终‎使用条件下‎进行。

检测过程中‎不使用放大‎镜,所检验表面‎和人眼取正‎常观察角度‎±45º角内‎,距离300‎m m。

A级面在检‎测时应转动‎,以获得最大‎反光效果。

B级面和C‎级面在检测‎期间不必转‎动。

6.2 A级面停留‎15秒,B级面停留‎10秒,C级面停留‎5秒。

6.3抽验水准(AQL):7 检查项目外观检查、结构尺寸检‎查、材质检查、特定试验(包括盐雾试‎验、附着力试验‎等)、包装检查。

8 判定条件8.1所有的机‎构、功能要求以‎图面为准,关于机构尺‎寸公差如图‎面未直接于‎尺寸后标注‎其公差,则本公司孔‎的尺寸公差‎以±0.10mm管‎制,其他尺寸以‎±0.20mm进‎行管制,除非客戶有‎更为严格或‎特別要求。

QE人員可‎视需要在S‎IP制定時‎缩小其公差‎,以利于生产‎管制,如丽辰公司‎供货商的产‎品有因SI‎P缩小公差‎管制的问题‎被判拒收,且可证实是‎丽辰公司事‎前未有通知‎厂商時,当批可以尽‎量吸收的原‎则协调处理‎,但供货商必‎须于下批改‎善。

8.2产品因为‎工艺的特性‎或设计结构‎的影响,而存在固有‎外观缺失(如冲压模具‎痕;电镀白斑、水紋,这类缺失通‎常以样品为‎基准進行判‎定,但其限度样‎品的建立需‎充分遵照本‎准则之要求‎,当未有建立‎样品時也可‎根据本标准‎進行判定。

五金冲压件检验标准

五金冲压件检验标准

五金冲压件检验标准五金冲压件是制造业中常见的零部件,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

为了保证五金冲压件的质量,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检验。

本文将介绍五金冲压件的检验标准,以便相关人员能够正确进行检验工作。

一、外观检验。

外观检验是五金冲压件检验的第一道工序,主要包括表面平整度、表面无损伤、表面无氧化等方面。

在外观检验中,应该使用肉眼和辅助工具进行检查,确保五金冲压件的外观符合要求。

二、尺寸检验。

尺寸检验是五金冲压件检验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尺寸精度、尺寸偏差、尺寸一致性等方面。

在尺寸检验中,应该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如千分尺、游标卡尺等,确保五金冲压件的尺寸符合要求。

三、材料检验。

材料检验是五金冲压件检验的基础,主要包括材料成分、材料硬度、材料强度等方面。

在材料检验中,应该使用化学分析仪、硬度计、拉伸试验机等设备,确保五金冲压件的材料符合要求。

四、功能性能检验。

功能性能检验是五金冲压件检验的关键,主要包括耐磨性、耐腐蚀性、承载能力等方面。

在功能性能检验中,应该使用专业的测试设备,如磨损试验机、盐雾试验箱、拉力试验机等,确保五金冲压件的功能性能符合要求。

五、包装检验。

包装检验是五金冲压件检验的最后一道工序,主要包括包装完整性、包装标识、包装数量等方面。

在包装检验中,应该对五金冲压件的包装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包装符合运输和储存的要求。

综上所述,五金冲压件的检验标准涉及外观、尺寸、材料、功能性能和包装等多个方面,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产品质量。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才能确保五金冲压件的质量稳定,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

希望相关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本文介绍的检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五金冲压件的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

冲压件检验规范

冲压件检验规范

1. 目的明确钣金冲压生产过程产品检验、测量方法及判定标准,为产品检验提供依据2.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钣金冲压半成品及成品3. 引用文件本规范在应用下列文件时,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最新版适用于本文件3.1GB/T 1804 一般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公差3.2GB/T 13916-2013 冲压件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3.3GB/T GB/T 15055-2007 冲压件未注公差尺寸极限偏差4. 检验条件4.1视力要求:裸视或矫正视力1.0以上4.2照明要求:在自然光或60W-100W的日光灯照明条件下检验,距离约50-60cm4.3对于需要主观判断的缺陷,允许用不超过4X的显微镜,超过4X的显微镜可用来辅助分析,但不能用来接收或拒收零件5. 缺陷分类5.1严重缺陷:可能造成产品性能故障及安全隐患的缺陷5.2重要缺陷:可能导致产品的可用性降低的不符合项5.3轻微缺陷:不影响产品正常使用,产品外观、包装及运输防护等其它轻微不符合项6. 检验方法6.1检具测量用钢板尺、卷尺、塞尺、卡尺、高度尺,靠模、功能规、检验工装及测量平台等测量工具,结合工艺图纸对产品的尺寸、位置、形状等部位进行测量6.2目视检验目视检验产品外观无生锈、凹坑、划痕、裂纹、缺料、多料、毛刺等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缺陷7. 检验标准7.1尺寸检验判定标准7.1.1产品检验按照图纸公差要求接受检验翻孔不均匀高度尺寸不符合图纸要求7.2外观检验判定标准坑包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喷涂后影响产品外观生产运输过程中产生挤压、磕碰、刮擦后留下的痕迹钣金件在折弯成型过程中产生的折痕,折皱现象编制:审核:批准:日期:日期:日期:。

常见冲压件检验标准

常见冲压件检验标准
宁波 XX 电器公司
冲压件检验规程
文件编号 RC-T4.803.2007 版本/修改
1 目的
A/2 第 1 页 共 9 页
对冲压件检验的方法、频次、项目和合格标准作出规定。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冲压件的检验。
3 抽样依据
3.1 除非有特别说明,抽样依据按《抽样检验计划》规定的要求进行。 3.2 若客户有要求时,则依客户的要求抽样检验。 3.3 其它未列入的项目有必要时参照国家或行业标准执行。
2013 年 7 月 20 日批准
2013 年 07 月 20 日实施
QS-T4.803.2007
第 4 页 共 9页
8.24 零 件 尺 寸 依 图 面 或 SI P 规 定 的 尺 寸 进 行 检 验 . 8.25 复 杂 零 件 检 验 应 进 行 组 装 实 配 ,以 验 证 零 件 的 可 使 用 性 及 功 能 .Βιβλιοθήκη 出現目视 可見的破裂 )。
7.3 撞 伤 — 材 料 受 力 撞 击 而 造 成 的 损 伤 , 且 產 品 表 面 有 破 裂 受 损 及 断 差 感 。
7.4 擦 伤 — 指 材 料 表 面 因 相 互 接 触 摩 擦 所 导 致 的 损 伤 。
7.5 脏 污 — 一 般 为 加 工 过 程 中 , 不 明 油 漬 或 污 物 附 着 造 成 。
需 烤 漆 之 部 件 Φ 2.2O-2.50mm 之 间 , 高 度 0.40-0.50mm 之 间 ; 非 烤 漆 之 部 件 Φ 2.50-2.80mm 之 间 , 高 度 0.40-0.50mm 之 间 ; 8.21 电 镀 产 品 之 电 镀 层 厚 度 须 符 合 图 面 规 定 , 未 明 确 规 定 者 , 须 达 5μ m 以 上 。 8.22 高 温 熔 接 、 切 割 作 业 部 件 不 得 有 溅 渣 、 脫 焊 、 错 位 之 现 象 。 8.23 组 立 件 (铆 钉 、 铆 合 、 点 焊 等 )不 可 有 错 位 、 缺 件 、 错 件 的 现 象 。

五金冲压件检验标准

五金冲压件检验标准

五金冲压件检验标准一、目的本标准规定了五金冲压件的检验项目、方法和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二、检验项目及标准1. 尺寸检验(1)检查五金冲压件的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使用卡尺、千分尺、塞尺等测量工具对五金冲压件的尺寸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

(3)检查五金冲压件的公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外观检验(1)检查五金冲压件的表面是否有划痕、压印、变形等缺陷。

(2)观察五金冲压件的颜色、光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检查五金冲压件的边缘是否光滑、整齐,无毛刺、飞边等缺陷。

3. 材质检验(1)检查五金冲压件的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通过化验、光谱分析等方法对五金冲压件的材质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4. 强度检验(1)测试五金冲压件的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通过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冲击试验等方法对五金冲压件的强度进行检验,确保其能够承受预定的载荷和压力。

5. 功能性检验(1)检查五金冲压件的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对五金冲压件进行装配和调试,检查其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6. 可靠性检验(1)测试五金冲压件的可靠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通过在正常条件下进行长时间工作测试,观察五金冲压件是否存在失效或性能下降现象。

7. 安全性检验(1)检查五金冲压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通过模拟实际使用环境,对五金冲压件进行安全性能测试,如防爆、防腐蚀等测试。

8. 包装检验(1)检查五金冲压件的包装是否符合保护产品完整性及安全性的要求。

(2)观察包装材料、标识、防潮、防震等措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客户要求。

冲压件检验准则

冲压件检验准则

冲压件检验准则第一篇:冲压件检验准则冲压件检验准则目的规定了冲压件检验的评价准则,确保合格产品流入下一工序,确保产品满足顾客的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冲压件质量的认可。

3 术语略 4 引用略 5 规定5.1 冲压件检验区域划分,参照《整车审核工作指导书》中的附件3“车身表面区域的划分”。

5.2 冲压件检验方法 5.2.1 触摸检验5.2.1.1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

5.2.1.2 检验员需戴上触摸手套沿着零件纵向紧贴零件表面触摸,这种检验方法取决于检验员的经验。

5.2.1.3 必要时可用油石打磨被探知的可疑区域并加以验证,但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快速检验方法。

5.2.2 油石打磨5.2.2.1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

5.2.2.2 打磨用油石(20×20×100mm或更大)5.2.2.3 有圆弧的地方和难以接触到的地方用相对较小的油石打磨(例如:8×100mm的半圆形油石)5.2.2.4 油石粒度的选择取决于表面状况(如粗糙度,镀锌等)。

建议用细粒度的油石。

5.2.2.5 油石打磨的方向基本上沿纵向进行,并且很好地贴合零件的表面,部分特殊的地方还可以补充横向的打磨。

5.2.3 柔性纱网的打磨5.2.3.1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

5.2.3.2 用柔性砂网紧贴零件表面沿纵向打磨至整个表面,任何麻点、压痕会很容易地被发现。

5.2.4 涂油检验5.2.4.1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

5.2.4.2 用干净的刷子沿着同一个方向均匀地涂油至零件的整个外表面。

5.2.4.3 把涂完油的零件放在强光下检验,建议把零件竖在车身位置上。

用此法可很容易地发现零件上的微小的麻点、瘪塘、波纹。

5.2.5 目视检验 5.2.6 检具检测5.2.6.1 将零件放入检具,依据检具说明书操作要求,对零件进行检测。

5.3 冲压件缺陷评价准则 5.3.1 开裂5.3.1.1 检验方法:目视 5.3.1.2 评价准则: A类缺陷:没有经过培训的用户也能注意到的开裂,此类缺陷的冲压件是用户不能接受的,发现后必须立即对冲压件进行冻结。

一般冲压件检验规范

一般冲压件检验规范

一般冲压件检验规定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原则规定了冲压生产中对在线制品和入库产品的一般检验原则。

本原则适用于金属材料冲压件。

2引用标准GB/T 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3术语3.1在线制品:在冲压生产过程中,在工序及工序间流动的在制半成品或制成品。

3.2入库产品:冲压工序最后完成的批制成品。

3.3首件检验:在以下情况,对第一个(或几个)冲压零件的检验,称为首件检验。

a.变换品种;b.变换材料;c.修、换模后;d.机器(或设备)调整后;e.操作者接班后。

3.4巡回检验:对在线制品进行随机的抽样检验,称为巡回检验。

3.5验收检验:为判断受检批能否被接收而进行的检验。

3.6末件检验:在以下情况,对最后一个(或几个)冲压零件的检验,称为末件检验。

a.变换品种前;b.变换材料前;c.修、换模(包括交付人库模具)前;d.每班生产终了前。

4检验的实施4.1检验依据按零件设计图样、工艺文件及有关技术标准确定的单位产品质量特性。

4.2抽样原则在对冲压件进行计数抽检时,一般应遵守《产品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中的一次抽样规定。

4.3规定合格质量水平(AQL)可由制造方与使用方协商确定,但应尽量选择GB2828中给出的优先值。

4.4检验规定4.4.1严格执行首件检验与末件检验。

4.4.2对在线制品进行多次的巡回检验。

4.4.3对每批入库产品必须经过验收检验,依据检验结果作出正确判断。

5检验5.1尺寸与形状和位置检验5.1.1测量温度无特殊要求时,规定测量温度为室温(生产现场温度)。

5.1.2冲裁断面(指光亮带部位)检验a.孔(内形)尺寸以小端尺寸为准;b.轴(外形)尺寸以大端尺寸为准。

5.1.3成形件径向检验根据零件要求选择检验部位,一般以口部尺寸为准。

5.1.4弯曲、校平等成形件检验根据需要决定检验状态,即采用自然状态或加压状态进行检验。

5.1.5毛刺高度检验毛刺高度应以紧贴毛刺的零件表面为基准进行检验。

冲压件检查标准

冲压件检查标准

冲压件检查标准C级面评判基准不允许有明显的伤痕,且对机能无影响。

不允许有明显的伤痕,且对机能无影响。

没作规定一般披锋高度≤材料厚度的10%,但最高不可超过0.15mm,并且没有对客户造成障害的可能性,但有机能要求的面不允许有披锋。

限度样板范围内压痕、顶不允许有明显的伤痕 ,且对机能无影响。

没作规定污迹、指不可有明显的污迹,指纹印,但若用酒精等无法去除时应对机能无影响.参照用白纸擦拭,油污占40%以上擦拭面不可.在限度样板范围内变形、偏无明显变形,偏斜,如影响装配/尺寸等,或在图面容许、限度样板范围内接着剂不可溢露到外观部位不允许4.线性尺寸检验4.1.测定环境标准条件尺寸测定环境应满足环境温度20±8℃,相对温度50±15%,测定前部品应在此环境内静置适当时间,以保证部品检测条件符合标准要求。

一般条件尺寸测定环境满足环境温度5~35℃,相对温度45~85%4.2.公差规定产品、零件尺寸公差按客户要求控制;原材料、物料厚度公差参照《常用材料厚度公差表》;常用杂件材料尺寸规格参照《杂件材料尺寸清单》。

4.3.检测器具检测器具一般根据测量对象的精度要求合理、经济地选用,具体参照《常用尺寸检验器具选用表》,并按相关作业指导书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

4.4.检验方法按相关工艺、检验作业指导书规定执行。

4.5. 常用公差表4.5.1.常用材料厚度公差表4.5.1.1.非金属材料厚度公差本表的列数值单位均为mm4.5.1.2.线径类本表的列数值单位均为mm本表的列数值单位均5.形位公差检查5.1.测定环境同线性尺寸检查5.2.公差规定产品、零件形位公差按客户要求控制5.3.检测器具检测器具一般根据测量对象的精度要求合理、经济地选用,具体参照《常用尺寸检验器具选用表》,并按相关作业指导书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

5.4.常见形位公差定义及检验方法(附件)6.力学性能检查6.1.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司弹片、接触片五金制品及其原材料力学性能检查。

冲压件通用检验标准规范

冲压件通用检验标准规范

冲压件通用检验标准规范
冲压件是一种通过模具将金属板材变形制造而成的零件,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电等领域。

为了确保冲压件质量,需要制定通用的检验标准规范。

首先,冲压件的外观质量是检验的重要指标之一。

外观质量包括表面光洁度、尺寸精度、形状几何等方面。

对于外表面有正常氧化膜、刮痕、嵌入物等缺陷的冲压件,可以进行抽检或全检。

尺寸精度和形状几何方面,可以通过量具、三坐标测量等工具进行检测。

其次,冲压件的物理性能也需要进行检验。

物理性能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硬度等。

检验时可以采用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测试等方法来进行。

这些测试可以确保冲压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性。

此外,冲压件的表面涂装也需要进行检验。

涂装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冲压件的耐久性和美观度。

检验时可以对涂层的厚度、粘附力、耐腐蚀性等进行检测,以确保涂装符合要求。

最后,冲压件的功能性能也需要进行测试。

功能性能包括密封性能、连接性能等。

例如,汽车发动机密封件的密封性能可以通过对其进行耐压测试、水密封性测试等来检验。

总的来说,冲压件的通用检验标准规范应包括外观质量、物理性能、表面涂装和功能性能等方面的检验要求。

通过严格的检
验,可以确保冲压件质量稳定,满足产品的要求。

同时,制定统一的检验标准规范也有助于促进行业的发展和生产的规范化。

冲压件外观检验规范

冲压件外观检验规范

冲压件外观检验规范(康柏标准)SPECIFICA TION, COSMETIC, PRESS PRODUCTS.(COMPAQ STANDARD)1. 范围: SCOPE本规范对所有冲压件及小五金件(如螺丝,卯钉等)都适用.This specification defines the COSMETIC requirements for all press products and little metal products (such as Screw, rivet, etc).2. 参考文件: REFERENCE DOCUMENTS2.1 本规范参考下列文件制成:This specification is made by taking following reference documents.1.SPECIFICA TION. COSMETIC. CPU/OPTION PRODUCTSDRAWING NO. 1061442.鸿海SGC 106144 ‘CPU外观规范’FOXCONN SGC 106144 ‘specification, cosmetic, CPU/OPTION products’2.2 优先级: ORDER OF PRECEDENCE本规范若与零件图/规格相抵触, 则以零件图/规格为优先.本规范若与参考文件相抵触, 则以本规范为优先In the event of a conflict between this specification and piece part drawings, the piece part drawings will take precedence.In the event of a conflict between this specification and reference documents, this specification will take precedence.3. 检视方法: INSPECTION METHOD3.1 目视检测: 依下列规定检测.Visual inspection: Inspection shall be conducted as follows:3.1.1照明: 目视检测应依工厂常态照明(100±20呎烛光之冷白萤光照明)为宜.Lighting: Visual inspection shall be conducted under normal shop lighting (100±20 foot candles cool white fluorescent illumination).3.1.2 位置: Position3.1.2.1. 将待检测之对象置于检测者面前18至24吋(约手臂长)Place the product 18 to 24 inches (about an arm length) in front ofthe person performing the inspection.3.1.2.2. 应以正对检测者及垂直于表面(即±45度角)两方向进行对象目视检测.The product shall be viewed in two positions, normal to the inspector and perpendicular to the surface (±45 degrees)3.2. 退货标准:Reject Criteria.3.2.1 直径小于0.01英寸之任何暇疵视为不可见.Imperfections less than 0.01 inch in diameter are considered invisible.3.2.2 如于目视检测发现外观上之可疑瑕疵,应参考适当等级之退货标准不应即冒然视为退货拒收.If suspected imperfections found while viewing the product, you need to refer to the appropriate surface class for the rejection criteria, not take it for granted that it is unacceptable.3.2.3 如可能,将缺陷加以分组归类以使对象成为合格. 例如:多而短小刮痕可能归类为一处磨损成为可接受之对象.If possible, classify or group imperfections in order to make the product acceptable. For example: Multiple scratches could be classified as an abrasion and then the defect could be acceptable.3.3 表面等级之定义: Definition of Classes3.3.1 第一级面: 操作人员随时可看见之区域. 是外观要求最严格的区域.如DESKTOP型计算机之顶面及正面.the operator. Class I areas are the most critical for cosmeticrequirements. For example: Desktop: Top and front ofcomputer.3.3.2第二级面: 操作人员偶尔可看见之区域.如DESKTOP型计算机之侧面及背面Class II Areas: class II areas shall be defined as areas occasionally in viewof the operator. For example: Desktop: sides and back of computer.3.3.3第三级面: 操作人员极少看见之区域.如DESKTOP型计算机之底面及背面弯角及下凹部分.Class III Areas: class III areas shall be defined as areas seldom seen bythe operator. For example: Desktop: Bottom and recessed areas on back of computer.3.3.2 第四级面: 操作人员看不见之区域, 是外观要求最不严格的区域.如计算机之内面.Class IV Areas: class IV areas shall be defined as areas never seen bythe operator. Class IV areas are the least critical for cosmeticrequirements. For example: the inside of computer.4. 金属板片: SHEET METAL4.1 一般规定: GENERAL REQUIREMENTS4.1.1 电镀表面: Plated SurfacesA. 电镀附着力: 气泡不接受; 附着不良以致裸露出金属者,不接受.Plating Adhesion: Blisters are not acceptable. Improper adhesion which exposes bare metal is not acceptable.B. 氧化: 只有预镀材料之剪切边容许氧化(生红色或白色锈).Oxidation: Oxidation (rust), red or white, is acceptable on sheared edges of pre-plated materials only.C. 弯痕: 每一料件容许一直径小于0.08英寸之折弯痕迹, 表面或边缘脱色不接受.Arching Marks: one mark per part less than 0.08 inch in diameter is acceptable. Discoloration of surface or edge is not acceptable.D. 冲压痕: 正常之冲压痕可接受.Stamping Marks: normal stamping marks are acceptable.E. 表面状况: 电镀或转化涂装程序正常产生之轻微条痕或水渍可接受Surface Phenomena: light streaking or water spotting occurring as a normal part of the plating or conversion coating process is acceptable.4.1.2 清洁度: 零件应无灰尘, 污垢, 润滑油, 机油, 残胶或任何其它表面沾染物. 如果是在搬运材料时, 可吹掉或擦拭的灰尘则可接受. 零件应无任何可能陷在硬件, 裂缝或弯折处或其它凹陷处的沾染物.Cleanliness: product shall be free of dirt, grime, oil, residue tape and other contaminant. Dust caused by shipping material is acceptable if it can be blown off with air. Cosmetic surface shall be free of adhesive contaminants.4.1.3 烤漆面: Painted SurfacesA. 烤漆附着力: 起气泡不接受; 附着不良以致裸露出金属者, 不接受.Paint adhesion: Blisters and other signs of improper adhesion which exposes bare metal are not acceptable.B. 颜色均一性: 烤漆面之颜色及花纹各处均应一致, 不同面可容许稍有差异, 但同一面上则不能有任何颜色差异.Color uniformity: The color and texture of a painted surface shall be uniform. The color and texture may vary slightly from surface to surface, but it may not vary within the same surface.4.2 第一级面: CLASS I SURFACE4.2.1 电镀表面: 不适用.Plated surfaces: Not applicable.4.2.2 烤漆面: Painted SurfacesA. 刮痕或磨损: 刮痕或磨损以致裸露出金属者, 不接受. 若直径6英寸之范围内, 只有一个未裸露出金属之刮痕或磨损,未改变表面颜色, 且直径小于0.12英寸者, 则可接受. 任何肉眼可见破坏花纹之条纹或撕痕, 均不接受.Scratches or AbrasionsScratches or abrasions are not acceptable if they expose bare metal. If the scratch or abrasion does not change the surface color, and is less than 0.12 inch in diameter, it is acceptable provided there is only one (1) scratch or abrasion in a 6.00 inches diameter circle. Any visible marks that ripple or tear the textured surface are not acceptable.2.0英寸.Contamination: contamination that changes the surface color and exceeds 0.025 inch in diameter is not acceptable. Contamination less than 0.01 inch in diameter shall be considered not visible. The minimum distance between any two (2) particles of contamination shall be 2.00 inches.C:杂质: 直径大于0.04英寸者,(高度大于0.005英寸者,) 皆不予接受. 在任何直径12英寸之范围内不得有四个以上或任两个距离小于2英寸之杂质.Inclusions: inclusion greater than 0.04 inch (or higher than 0.005 inch) is not acceptable. There shall be no more than four (4) single inclusions within any 12 inch diameter circle, and no two (2) closer than 2 inches.B. 凹痕及压痕:直径大于0.09英寸者,(深度大于0.005英寸者, )皆不予接受. 任何直径24英寸之范围内不得超过一个凹痕或压痕.Dents or slug marks: Dents or slug marks greater than 0.09 inch in diameter ( or deeper than 0.005 inch ) is not acceptable. There shall be no more than one (1) dent or slug mark within any 24 inches diameter circle.4.3 第二级面: CLASS II SURFACE4.3.1 电镀表面: Plated surfaces.A: 刮痕或磨损: 刮痕大于2.0英寸长x 0.02英寸宽不接受.由装配工具造成的螺旋形刮伤若产品装配后明显可见不接受. 磨损直径大于0.38英寸不接受. 任何直径6英寸之范围内不得超过三个刮痕或一个磨损.Scratches or AbrasionsScratches greater than 2 inches long by 0.02 inch wide are not acceptable. Spiral scratches caused by assembly tools are not acceptable where evident after assembly. Abrasions greater than .38 inch in diameter are not acceptable. There shall be no more than three(3) scratches or one(1) abrasion within any 6 inch diameter circle.B. 凹痕及压痕: 直径大于0.50英寸之凹痕及压痕不予接受.任何6.00英寸直径之圆范围内不得有超过一个凹痕或压痕.Dents and Slug MarksDents and Slug Marks greater than 0.50 inch in diameter are not acceptable. There shall be no more than one(1) dent or Slug Mark in any 6.00 inch diameter circle.C.颜色均一性: 轻微晕状条纹可接受.直径6.00英寸的任何圆形内的2个(包括白色氧化所造成)斑点,如果不超过长1.00英寸宽0.08英寸或直径0.25英寸可接受.Color Uniformity (Post Plated Parts only) : Surface color may vary from silver to blue. Light iridescent streaking is acceptable. Two (2) discoloration’s, including those caused by white oxidation, are acceptable within any 6.00 inch diameter circle, provided the y are not greater than1.00 inches long by 0.08 inch wide or 0.25 inch in diameter.D.水渍: 水渍大于1/4 总表面积者不予接受.直径大于0.75英寸水渍点不予接受.Water spotsWater spots are not acceptable if the total area they occupy is greater than 1/4 the total surface area. Continuous water spots greater than 0.75 inch in diameter are not acceptable.E 多个件: 组装中的多个件(例如: I/O插条)不考虑色差.Multiple PartsMultiple parts used in an assembly (example: slot covers), will be inspected as individual items only for slug marks, scratches/abrasions and water spots.4.3.2 Painted Surfaces烤漆面. .A: 刮痕或磨损: 刮痕或磨损以致裸露出金属者, 不接受. 若直径6英寸之范围内, 只有两个未裸露出金属之刮痕或磨损,未改变表面颜色, 且直径小于0.5英寸者, 则可接受. 任何肉眼可见破坏花纹之条纹或撕痕, 均不接受.注: CPU上盖的后边缘刮痕或磨损可接受A. Scratches and AbrasionsScratches and abrasions are not acceptable if they expose bare metal. If the scratch or abrasion does not expose bare metal, does not change the surface color or is less than .50 inch in diameter, it is acceptable provided there are no more than two scratches or abrasions in a 6 inches diameter circle. Any visible marks that ripple or tear the textured surface are not acceptable.Exception: scratches or abrasions are acceptable on the rear edge of the CPU hood.B. 脏污: 脏污改变表面颜色且直径大于0.025英寸者, 不予接受. 如直径小于0.01英寸之脏污, 视为看不见. 任两个脏污之最小距离为Contamination: contamination that changes the surface color and exceeds 0.025 inch in diameter is not acceptable. Contamination less than 0.01 inch in diameter shall be considered not visible. The minimum distance between any two (2) particles of contamination shall be 2.00 inches.C:杂质: 直径大于0.04英寸者,(高度大于0.005英寸者, )皆不予接受. 在任何直径12英寸之范围内不得有四个以上或任两个距离小于2英寸之杂质.Inclusions: inclusion greater than 0.04 inch (or higher than 0.005 inch ) is not acceptable. There shall be no more than four (4) single inclusions within any 12 inch diameter circle, and no two (2) closer than 2 inches.D.凹痕及压痕:直径大于0.12英寸之凹痕及压痕不予接受.任何24.00英寸直径之圆内不得有超过一个凹痕或压痕.Dents and Slug MarksDents and Slug Marks greater than 0.12 inch in diameter are not acceptable. There shall be no more than one(1) dent or Slug Mark in any 24.00 inch diameter circle.4.4 第III级面: CLASS III SURFACES4.4.1 电镀表面:Plated SurfacesA: 刮痕或磨损:刮痕如超过6.00英寸长或宽0.04英寸不接受. 组装工具造成的明显螺旋状刮痕,且直径大于0.62英寸者不予接受. 磨损直径大于0.5英寸不接受.在直径12.00英寸的圆形内,不得超过四个刮伤或三个磨损.. ScratchesScratches greater than 6.00 inches long or 0.04 inch wide are not acceptable. Spiral scratches greater than 0.62 inch in diameter caused by assembly tools are not acceptable. Abrasions greater than 0.50 inches in diameter are not acceptable. There shall be no more than four(4) scratches or three(3) abrasions in any 12.00 inch diameter circle.B. 凹痕及压痕: 直径大于0.50英寸之凹痕及压痕不予接受.任何6.00英寸直径之圆内不得有超过三个凹痕或压痕.Dents and Slug MarksDents and Slug Marks greater than 0.50 inch in diameter are not acceptable. There shall be no more than three(3) dents or Slug Marks in any 6.00 inch diameter circle.C.颜色均一性: 轻微晕状条纹可接受.直径3.00英寸的任何圆形内的6个包括白色氧化所造成斑点,如果不超过长2.00英寸宽0.08英寸或直径0.25英寸可接受.Color Uniformity (Post Plated Parts only) Surface color may vary from blue to gold to silver with iridescent streaking being acceptable. Six(6) discoloration, including those caused by white oxidation, are acceptable within any 3.00 inch diameter circle, provided they are not greater than2.00 inches long by 0.08 inch wide or 0.25 inch in diameter.D.水渍: 水渍大于1/2 总表面积者不予接受.Water spotsWater spots are not acceptable if the total area they occupy is greater than 1/2 of the surface area.4.4.2 烤漆面: Painted SurfacesA.刮痕或磨损: 刮痕或磨损以致裸露出金属者不接受.Scratches and AbrasionsScratches and Abrasions are not acceptable if they expose bare metal.B.脏污: 脏污直径大于0.05英寸者不予接受.ContaminationContamination greater than 0.05 inch in diameter is not acceptable.C. 杂质:直径大于0.06英寸之杂质不予接受.在任何12.00英寸之圆圈内不得有6个以上或任二个距离小于2.00英寸之杂质.InclusionsInclusions greater than 0.06 inch in diameter are not acceptable. There shall be no more than six (6) inclusions within any 12.00 inch diameter circle and no closer than 2.00 inches.D. 凹痕及压痕: 直径大于0.50英寸之凹痕及压痕不予接受.任何12.00英寸直径之圆内不得有超过三个凹痕或条纹.Dents and Slug MarksDents and Slug Marks greater than 0.50 inch in diameter are not acceptable. There shall be no more than three(3) dents or Slug Marks in any 12.00 inches diameter circle.4.5 第IV级面: CLASSI V SURFACES4.5.1 电镀表面:Plated SurfacesA. 刮痕:刮痕如超过8.00英寸X 宽0.05英寸不接受.磨损直径大于1英寸者不予接受.在直径6.00英寸的圆形内,不得超过6个刮伤或4个磨损.Scratches greater than 8.00 inches long by 0.05 inches wide are not acceptable. Abrasions greater than 1.00 inch in diameter are not acceptable. There shall be no more than six(6) scratches or four(4) abrasions on any 6.00 inch diameter circle.B. 凹痕及压痕: 直径大于0.80英寸之凹痕及压痕不予接受.任何12.00英寸直径之圆内不得有超过三个凹痕或压痕.Dents and Slug MarksDents and Slug Marks greater than 0.80 inch in diameter are not acceptable. There shall be no more than three (3) dents or Slug Marks in any12.00 inch diameter circle.C.颜色均一性: 轻微晕状条纹可接受.包括白色氧化所造成斑点可接受.Color UniformityAreas of discoloration, including iridescent streaking and those caused by white oxidation are acceptable.D.水渍: 水渍大于3/4 总表面积者不予接受.Water spotsWater spots are not acceptable if the total area they occupy is greater than 3/4 of the surface area.4.5.2 Painted Surfaces 烤漆面Not Applicable. 不适用5. PLASTICS. 塑料件NOT APPLICABLE 不适用6.邻接件:衔接缝或叠接缘若超过下列标准不予接受。

冲压件通用检验标准规范

冲压件通用检验标准规范

※※目錄※※1.目制定冲压生产线普通检查准则,在规格,客户之外观规范及产品范畴等没有明确规定期,以此作为检查检查过运作之根据。

2.范畴合用于PCE,ECG所有冲制作3.参照文献3.1ES04-021Compaq铁壳外观规范3.2记录保存依QS-164.特殊规定4.1本文献若与蓝图及IS,SIP,SOP,PMP客户检查规范发生冲突,以上述规格和蓝图为准。

4.2例外规定放入个别检查规格内。

4.3若个别规格规定超过(低于或松于)此文献,以个别规格为准。

5.检查规定5.1毛刺规定:5.1.1所有冲制件毛刺高度不得超过板厚5%,不容许有毛刺方,必要有压毛边工序,压完毛边后,不得有刮手感觉。

5.1.2对于0.15~0.4MM不锈钢,马口铁及铜弹片,毛刺高度应控制在0.04MM如下。

5.1.3毛刺(如图1)5.1.4在制程中,度不不大于4%时,就要做好检查记录并规定修模,但已冲零件放行。

5.2平面度规定:5.2.1冲件平面不容许有与蓝图不符之最严重翘曲。

5.2.2平面度不得不不大于零件最大外轮廓尺寸0.4%,用卡尺,刀口尺及塞尺对其进行测量。

5.2.3有特殊装配功能面,其平面度要相应加严控制,并放入检查规格中,以规格规定这准。

5.2.4有特殊装配功能尺寸要有平行度或对称度规定,并放入检查规格中,以规格规定为准,例如磁架长对称槽装FDD,HDD,CD-ROM。

5.6冲制件折弯角度必要控制±1°范畴,以防止因装配、铆接、拉铆、打螺钉后产生变形。

有特殊装配边要加严管制,并放入个别规格内列管。

5.7聚固件5.7.1紧固件须与基材紧密相连,符合安装程序及制程中尺寸。

5.7.2紧固件在安装中不能变形或挤压变形。

5.7.3基材安装中不能变形或凸出。

5.7.4长压件如螺柱STANDOFF,ETC须垂直度<1.5°5.8螺柱(STANDOFF),螺母(NUT)螺钉(SCREW)压合规定:5.8.1所有螺柱,螺母,螺钉与冲压件母面压合时,必要压牢,不得压偏,螺母(NUT)压合后不得与母面有间隙存在,螺柱(STANDOFF),螺钉(SCREW)不容许高出母面。

冲压件检验标准

冲压件检验标准

.冲压件检验判定标准一、质量判定基本定义1、某些描述中使用的一些主观评价词汇的定义:轻微的:指容易接受的,感觉不太明显、不太大、力量很小、不太持久的。

明显的:指较突出的、较清晰的、不用置疑的。

显著的:指非常突出的、一定觉察得到的、鲜明突出的、完全清晰可见的。

2、冲压件在整车上分区定义汽车分三个区域:两个外区和一个内区。

A区:汽车的上部至车身腰线,分界线为:车身腰线装饰条或保护条的下边线车身腰线装饰槽下边线车身上开合件边框的有关部位:汽车内2区的某些部位,从外面完全看的见,可根据具体情况视做1区处理B区:坐在司机或乘客座位上,关上车门后能看得见的部位,位于:车身腰线以上所有上车时能看见的部位,车身周边,车身边框以及:后侧窗,后行李箱隔板,尾门内板,车身尾门框,行李箱,发动机舱,发动机罩内表面,天窗窗框,油箱加注孔入口所有坐在司机或乘客座位上,关上车门能看的见的,位于车身腰线以下的部位。

C区:位于车身装饰条或保护条以下的部分、不影响客户直观视觉效果的部位。

3、检验基本条件定义:站立,在缺陷扣分区内,在冲压件四周,离件1米进行检查允许俯身,但不能蹲下检查涉及到间隙及高低不平的缺陷,应予以测量判别。

4、检测:–是靠视觉、触觉……进行评判的.。

–只有在有疑问的情况下,才使用检具,根据间隙标准的定义或有关基本标准的定义来核实或明确某些缺陷的扣分级别:·对间隙及高低不平的检查使用塞尺·对冲压件上的坑包、麻点的检查要使用面积规·对表面检查使用尺子5.缺陷分类–外观类:裂纹,缩颈坑包,起皱麻点变形锈蚀材料缺陷起皱,波纹,棱线毛刺拉毛,划伤圆角叠料压痕其它冲压件判定标准6、尺寸要求:冲压件按其功能分为三类,A类是外表面件,其要求最高,其次是B类,主要是结构件。

最后是C类,例如支架之类。

冲压件放于合格的检具上,特殊要求的尺寸和公差按产品图纸要求,其它按照“冲压件的未注允许公差表”执行。

补充:冲压件的未注允许公差表一般位置精度:(A类件:±0.5,B类件:±1.0,C类件:±1.5)一般孔:中心位置精度: ±0.5直径轮廓:(塞规测量)+0.5, -0.0;(最大值/最小值之间的差值,游标卡尺测量)0.15孔距(孔与孔):±0.5工具孔:直径: +0.2, -0.0 基准到基准: ±0.2阶梯(搭接):深度(高度差): +0.3, -0.0 位置精度:±1.0配合面精度:(B类面:±0.7,C类面:±1.0)翻边宽度: +1.0, -0.5一般曲率半径: ±0.5角度: ±2 度安装孔:直径轮廓(塞规测量):±0.5 孔距(孔与孔,塑料件装配用):±0.5孔距(孔与孔,金属件装配用):±0.3一致性同一批中的五个样品的所有的检点的六个标准值不得超过1.0 毫米。

冲压件检验方法及标准

冲压件检验方法及标准

冲压件检验方法及标准
冲压件的检验方法和标准可以根据其具体应用领域和要求来选择和制定,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标准:
1. 外观检验:检查冲压件表面的缺陷、划痕、氧化和变形等。

常用标准有ISO 9001等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2. 尺寸测量:使用测量工具如千分尺、游标卡尺等对冲压件的长度、宽度、厚度和孔径等进行测量。

常用标准有GB/T1804等。

3. 硬度测试:使用硬度计对冲压件的硬度进行测试,以确定其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常用标准有GB/T231.2等。

4. 材料成分分析:通过对冲压件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确保其符合所需的材料要求。

常用标准有GB/T223.82等。

5. 力学性能测试:对冲压件进行拉伸、弯曲、剪切等试验,以确定其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常用标准有GB/T228.1等。

6. 表面处理测试:对冲压件的表面处理质量进行测试,如镀层的附着力、涂层的厚度等。

常用标准有GB/T6462等。

此外,针对特定行业和产品,还有一些行业标准,如汽车行业的ISO/TS 16949等。

以上仅是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和标准,具体选择和制定标准应根据冲压件的具体要求和应用环境来确定。

冲压件检验标准

冲压件检验标准

1 目的对冲压件检验的方法、频次、项目和合格标准作出规定。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冲压件的检验。

3 抽样依据3.1 除非有特别说明,抽样依据按《抽样检验计划》规定的要求进行。

3.2 若客户有要求时,则依客户的要求抽样检验。

3.3 其它未列入的项目有必要时参照国家或行业标准执行。

4 检验设备及工具卷尺、卡尺、3M胶带、盐雾试验箱、ROHS测试仪,高度规,塞规6 检验条件6.1所有检验均应在正常照明光源为40W荧光灯(相当于80-120LUX光照),裸眼或矫正视力在1.0以上,并模拟最终使用条件下进行。

检测过程中不使用放大镜,所检验表面和人眼取正常观察角度±45º角内,距离300mm。

A级面在检测时应转动,以获得最大反光效果。

B级面和C级面在检测期间不必转动。

6.2 A级面停留15秒,B级面停留10秒,C级面停留5秒。

6.3抽验水准(AQL):7 检查项目外观检查、结构尺寸检查、材质检查、特定试验(包括盐雾试验、附着力试验等)、包装检查。

8 判定条件8.1所有的机构、功能要求以图面为准,关于机构尺寸公差如图面未直接于尺寸后标注其公差,则本公司孔的尺寸公差以±0.10m m管制,其他尺寸以±0.20m m进行管制,除非客戶有更为严格或特別要求。

QE人員可视需要在SIP制定時缩小其公差,以利于生产管制,如丽辰公司供货商的产品有因SI P缩小公差管制的问题被判拒收,且可证实是丽辰公司事前未有通知厂商時,当批可以尽量吸收的原则协调处理,但供货商必须于下批改善。

8.2产品因为工艺的特性或设计结构的影响,而存在固有外观缺失(如冲压模具痕;电镀白斑、水紋,这类缺失通常以样品为基准進行判定,但其限度样品的建立需充分遵照本准则之要求,当未有建立样品時也可根据本标准進行判定。

8.3本指导准則已有定义而SIP另有规定的则以SIP之规格为准;本准则如与客戶标准有冲突時,以客戶之标准为准。

冲压件检查标准

冲压件检查标准

冲压件检查标准1.目的:确定冲压件的外观、线性尺寸、形位公差检验条件、检验手段的一般标准,指导合理、经济的进行检验与品质控制;并可指导相关工艺、检验作业指导书的制订。

2.范围:本标准适用信发所有冲压件的外观、线性尺寸、形位公差检验控制。

3. 外观检验3.1检查方法产品及原材料的检查方法以如下条件进行目视检查,需要时可使用菲林,并可借助10倍放大镜。

对所发现的外观缺陷按相应允收标准作出判定。

3.1.1 位置:检查人员的眼睛与被测对象物表面的距离:30~45cm。

对测量对象表面要以垂直及45°的角度进行检查。

(参照图1)3.1.2 照明:2X36W白色日光灯在距离150~200cm处发出之光亮。

3.1.3 视力:检查人员要求正常或矫正视力在1.0以上,且无色盲。

3.1.4 时间:不得在被测对象物上停留,必须以连续的动作进行,若发现异常时,允许不超过5秒的停留时间作确认。

3.2 等级定义根据部品所处位置分为3个等级,若需要详细的等级定义时,在相关部门协议基础上,另行规定。

3.2.1 A级面: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时常处在使用者视线范围内之面。

如产品之正面、上面、侧面,或据客户要求指定为A级的面。

3.2.2 B级面:使用者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不可直接目视,但时常能看到的面。

如产品之后面、底面。

3.2.3 C级面:通常使用者看不到,但在如维修维护打开时能看到的面。

3.3附则:3.3.1 [冲压部品及零件外观缺陷评判基准],见表。

3.3.2 如出现评判表中未列出之外观缺陷均作“MAJ”严重缺陷处理。

3.3.3 只靠外观基准书不能表现的缺陷,作出限度样本。

限度样本从制作到登录、管理方面参见[限度样本管理规定]。

3.4评判基准冲压部品及零件外观缺陷评判基准4.线性尺寸检验4.1.测定环境标准条件尺寸测定环境应满足环境温度20±8℃,相对温度50±15%,测定前部品应在此环境内静置适当时间,以保证部品检测条件符合标准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
明确钣金冲压生产过程产品检验、测量方法及判定标准,为产品检验提供依据
2.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钣金冲压半成品及成品
3. 引用文件
本规范在应用下列文件时,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最新版适用于本文件
3.1GB/T 1804 一般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公差
3.2GB/T 13916-2013 冲压件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
3.3GB/T GB/T 15055-2007 冲压件未注公差尺寸极限偏差
4. 检验条件
4.1视力要求:裸视或矫正视力1.0以上
4.2照明要求:在自然光或60W-100W的日光灯照明条件下检验,距离约50-60cm 4.3对于需要主观判断的缺陷,允许用不超过4X的显微镜,超过4X的显微镜可用来辅助分析,但不能用来接收或拒收零件
5. 缺陷分类
5.1严重缺陷:可能造成产品性能故障及安全隐患的缺陷
5.2重要缺陷:可能导致产品的可用性降低的不符合项
5.3轻微缺陷:不影响产品正常使用,产品外观、包装及运输防护等其它轻微不符合项
6. 检验方法
6.1检具测量
用钢板尺、卷尺、塞尺、卡尺、高度尺,靠模、功能规、检验工装及测量平台等测量工具,结合工艺图纸对产品的尺寸、位置、形状等部位进行测量
6.2目视检验
冲压件检验规范编制日期2017-08-09
页次第2页共8页目视检验产品外观无生锈、凹坑、划痕、裂纹、缺料、多料、毛刺等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
缺陷
7. 检验标准
7.1尺寸检验判定标准
7.1.1产品检验按照图纸公差要求接受检验
项目描述检验方

判定标准
接受标准
CR
MA
1.0
MI
2.5
重要尺寸关键线性关键尺寸公差±0.25㎜
卡尺
图纸标明关键尺
寸公差

一般尺寸一般线性尺寸L,当L1≤500㎜,当L2≥
500㎜,卡尺
L1±0.5㎜
L2±1㎜

装配孔孔径尺寸D1≤30㎜
孔径尺寸D2≥30㎜
位置度
卡尺
功能规
D1﹢0.3㎜
D2﹢0.5㎜
±0.25㎜

一般过孔孔径尺寸D1≤30㎜
孔径尺寸D2≥30㎜
位置度
卡尺
功能规
D1﹢0.5㎜
D2﹢1㎜
±0.5㎜

形状位置冲压件形状位置未注公差参考GB/T
13916-2013检具
满足装配检具适
用性

方料长宽尺寸卡尺
卷尺
1:切板方料长
度尺寸L±0.5

2:开料对角线尺
寸偏差≤0.5㎜

轮廓卡尺1:前壳成型后√
冲压件检验规范编制日期2017-08-09
页次第3页共8页
扭曲变形塞尺扭曲变形量≤2

2:后壳成型后
扭曲变形量≤1

后壳
凸点高度卡尺
1:厚度3.0㎜板
料后壳打点高度
0.3-0.5㎜
2:厚度4.0㎜板
料后壳打点高度
1.3±0.1㎜

直缝焊检
验参考点深度卡尺
1:焊缝目视检验
标准点打点深度
0.3-0.5㎜
2:计算方法,大
点深度约等于
1/2直径

冲压件检验规范编制日期2017-08-09
页次第4页共8页
翻孔翻边高度翻孔不均匀高度尺寸不符合图纸要求
卡尺
1:翻孔净高度
3+1㎜
2:端盖翻边高度
h±0.5㎜

项目描述检验方

判定标准
接受标准
CR 0
MA
1.0
MI
2.5
锈蚀锈蚀是冲压件长期存放或者存放不当导致
对产品功能、强度、耐疲劳度产生影响。

目视
零件表面锈蚀、
锈斑、表面腐蚀
不可接受

凹坑坑包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喷涂后影响产品外目视检面积<8㎜²;
长度L<

冲压件检验规范编制日期2017-08-09
页次第5页共8页
&鼓包观验
10mm ;
高度<1.5 mm
可接受
裂纹裂纹是指材料本身或加工后产生开裂现象
目视检

1:零件表面存在
的任何开裂不可
接受
2:零件翻孔不允
许有开裂现象,
如有开裂现象需
打磨处理,直至
看不到裂痕为止

缺料落料或成型过程中产生的缺边或少料现象
目视检

零件产生缺料少
边不可接受

冲压件检验规范编制日期2017-08-09
页次第6页共8页
划痕生产运输过程中产生挤压、磕碰、刮擦后留
下的痕迹
目视检

零件表面划痕深
度≤0.5㎜宽度
≤0.5㎜长度≤
10㎜无明显突
起,过渡需光滑

起皱钣金件在折弯成型过程中产生的折痕,折皱
现象
目视检

目视起皱圆顺,
无明显折痕,变
形量<0.5㎜

变形冲压过程中零件材料受力变形致使轮廓材
料收缩变形不符合图纸要求
塞尺&
目视检

1:装配尺寸轮廓
变形≤1㎜
2:非装配尺寸应

冲压件检验规范编制日期2017-08-09
页次第7页共8页
满足适应性要求
毛刺零件加工成型后留下的锋利锐边,
目视检

1:任何影响装
配、定位、焊接
搭边贴合程度的

冲压件检验规范编制日期2017-08-09
页次第8页共8页
毛刺是不可接受
的。

2:装配孔翻边毛
刺≤0.2㎜
3:前后壳、端盖
关键装配类的零
件毛刺≤0.3㎜
4:钣金底架、支
撑脚等非装配零
件材料周边毛刺
高度<料厚的
20 %可以接受
5:冲压开料、成
型、翻孔、折弯
披锋或毛刺必须
同向在非装配
面,不得影响装
配定位及配合尺
寸精度。

拉伤
目视检

无明显台阶、划
手深度≤0.5㎜

编制:审核:批准:
日期:日期: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