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地理
中考地理我国的经济发展区域划分与特点
中考地理我国的经济发展区域划分与特点经济发展区域划分是研究地理经济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在中考地理考试中也是一个重点内容。
了解中国经济发展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格局和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的经济发展区域划分经济发展区域划分的标准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区位和资源条件等。
在中国,通常将我国的经济发展区域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1. 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发达和开放的地区之一。
这个地区的划分主要依据它的地理位置,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
这些城市代表着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发达的制造业、金融业和服务业等。
此外,东部沿海地区还具有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便于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
2. 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地处我国的中部地带,主要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等省份。
这些地区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
中部地区的制造业和农业发展较为突出,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水资源等,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的投资。
3. 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是中国的欠发达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青海、宁夏等省份。
这个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但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资源,近年来,随着政府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大,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4.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
东北地区原本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但近年来受到经济结构调整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不过,东北地区具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钢铁资源,政府也一直在采取措施促进东北地区的振兴。
二、我国经济发展区域的特点1. 东部沿海地区的特点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这里的城市化程度较高,经济结构多元化。
东部沿海地区在我国对外开放和国内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过快,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特点;2. 精通东北地区主要的产业分布状况;3. 分析东北地区产业分布的原因和特点;4. 探讨东北地区产业升级的进步方向和对策。
导学内容:一、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特点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总面积约为78.4万平方公里。
东北地区地处中国东北亚大陆桥的中心,地势东高西低,气候寒冷,资源丰富,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
二、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状况1. 工业产业: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主要工业有煤炭、石油、化工、机械、冶金等。
辽宁省以沈阳、大连等城市为中心,主要工业有重型机械、船舶、汽车等;吉林省以长春、吉林等城市为中心,主要工业有汽车、化工、轻工等;黑龙江省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为中心,主要工业有纺织、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等。
2. 农业产业:东北地区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大豆、白菜等。
辽宁省以大连、丹东等城市为主要农业区,主要种植玉米、大豆等;吉林省以长春、吉林等城市为主要农业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黑龙江省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为主要农业区,主要种植大豆、水稻等。
3. 效劳业:东北地区的效劳业进步相对滞后,主要以金融、物流、旅游等为主。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效劳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三、东北地区产业分布的原因和特点1. 资源优势: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铁矿石等资源,为工业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持。
2. 历史遗留:东北地区曾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在规划经济时代,以重工业为主,形成了工业集聚的局面。
3. 地理位置:东北地区地处中国东北亚大陆桥的中心,交通便利,有利于工业品的运输和贸易。
4. 人口资源:东北地区人口相对较少,劳动力成实情对较低,吸引了大量企业前来投资。
四、东北地区产业升级的进步方向和对策1. 转型升级:东北地区应加快产业结构转型,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和摩登效劳业,提高产业附加值。
中国的地理分布和经济特征
中国的地理分布和经济特征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其地理分布和经济特征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地理分布和经济特征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的情况。
一、地理分布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大海,陆地面积达到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中国地理分布广泛,包括了五大板块:华北、东北、华东、华南和西南。
每个板块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点和经济资源。
华北地区地势较为平坦,主要特点是土地资源丰富,耕地较多,农业发达。
此外,华北地区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等,为能源和基础工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东北地区则地处寒带,气候严寒,冬季漫长。
然而,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资源。
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华东地区地处中国的东海岸线,这一地区包括了江苏、浙江和福建等沿海地区,以及江苏、上海等大城市。
华东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地理位置靠近海洋,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
这一地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拥有发达的港口和先进的基础设施。
华南地区包括广东、海南和香港等地,也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华南地区温暖潮湿,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农业产业发达。
此外,华南地区还是中国的外向型经济中心,拥有广州、深圳等重要的港口城市,对外贸易非常活跃。
西南地区地理条件复杂多样,包括了云南、贵州和四川等省份。
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力资源和矿产资源。
同时,西南地区还是中国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农产品种类繁多,如水稻、小麦和茶叶等。
二、经济特征中国的经济特征也与其地理分布密切相关。
中国的经济结构由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组成,每个地区的经济特点有所不同。
中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供给人民民生和农产品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农业分布广泛,各个地区根据其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发展不同的农作物,如北方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南方则以稻米、水果和蔬菜为主。
初二地理东北地区知识点
初⼆地理东北地区知识点 东北地区现在指由中国的⿊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构成的区域,简称“中国东北”或“东北”。
你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知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初⼆地理东北地区知识点,⼀起来认识⼀下吧。
初⼆地理东北地区知识点 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⑴⾃然条件: ①⽓候条件:温带季风⽓候,⾬热同期,作物⼀年⼀熟,易受热量的影响。
(⽓候是区域农业⽣产中最难以改造的⾃然条件。
) ②地形分布:⾼原( 畜牧业 )、平原( 种植业 )、⼭地( 林业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③⼟壤:⿊⼟、⿊钙⼟⼴泛分布,⼟层深厚,有机质含量⾼,有利于农业⽣产。
⑵社会、经济条件: ①良好的⼯业基础基础; 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发展外向型农业; ③开发时间较晚,⼈⼝密度较低(地⼴⼈稀),有利于绿⾊农业和⼤农业的发展。
2.农业布局特点 ⑴耕作农业区:①主要分布在三⼤平原区;②主要农作物:⼩麦、⽟⽶、⽔稻等。
⑵林业和特产区:①林业:主要分布在⼤⼩兴安岭和长⽩⼭区。
②长⽩⼭区是我国主要的⿅茸、⼈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产苹果梨。
辽东低⼭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的柞蚕茧产区。
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⑶畜牧业区:①主要分布在西部⾼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马牧畜⽣产基地;②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
3.东北商品粮基地 ⑴⽣产特点:①⼤规模机械化⽣产;②地区专业化⽣产。
⑵其他知识:①三江平原商品率最⾼;②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最⾼。
4.农业发展⽅向 ⑴平原区:发展适应加⼯需要的优质、专⽤品种,提⾼产品质量和竞争⼒;加快发展商品粮⾖等的⽣产,促进粮⾷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品基地。
(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国内市场的能⼒。
) ⑵西部草原区:⼤⼒发展⽣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草地建设,发展集约化草⾷性畜牧业。
⑶⼭区农业:森林资源保育,发展特⾊农业和特⾊产品,实现由原料型⽣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并举的转变。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9卷):东北近代经济地理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9卷):东北近代经济地理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9卷)的东北近代经济地理内容反映了19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变革和融入全国经济格局的历史。
东北地区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中日战争和北伐战争的战场,曾经是一片荒漠。
19世纪,随着铁路和汽船交
通的开通,东北地区开始吸引清政府的对外开放活动,这使得东北地区成为中外正式贸易活动和各种新行业的聚集地。
随着清末民初的一次革命,东北地区把握住机遇,开展了不断的改革和投资,形成了一条生产、投资、财政以及商贸的经济总线和多个经济大省,为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代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
19世纪50年代,东北地
区的重工业由冶炼煤矿业发展到冶金机械设备,从煤钢和机械制造业发展到服装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和其他综合性工业,从军工制造业发展到航空航天和精密机械制造业,从山西煤矿发展到山西水泥、辽宁造船和黑龙江发电业。
20世纪70年代,
东北地区开始进入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纪元。
此外,在融合全国经济格局的过程中,东北地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成为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
20世纪80
年代,东北地区被各种全国性的经济发展规划所关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东北经济发展体系,而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如倾斜性税收改革、财政补贴等,也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东北近代经济地理(第9卷)内容反映了中国近代的东北经济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融合全国经济格局中所取得的发展成就。
高二地理必修3_《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对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和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
(一)气候条件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冬季漫长而严寒,地表积雪深厚,河流封冻,冻土广布;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配合得较为协调。
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的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间,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冷凉品种,如甜菜等。
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如表4-1所示。
表4-1 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二)地形和土壤条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
东北地区在地形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北部为松花江与嫩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南部为辽河水系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是松辽分水岭。
其地形和土壤特征如表4-2表示。
表4-2 东北地区的地形和土壤特征1.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地形通过坡度、平坦程度、地块大小等差异性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
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坡度因素。
如东北区的森林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如从大兴安岭的西侧开始,自东向西进入内蒙古高原,植被由森林逐渐过渡到了草原,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二是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主要表现为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造成农作物分布随海拔高度而有所不同。
总之,东北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形为实现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耕地面积广大,分布集中。
东北区有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北地区大面积的耕地集中分布于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
东北方向在地理上有何特征?
东北方向在地理上有何特征?一、地理位置东北方向是指相对于中心点而言的地理位置,通常是指相对于中国而言,即中国的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东与俄罗斯接壤,北濒日本海,西邻内蒙古自治区,南与辽宁省相连。
二、地形地貌1. 高原和山脉东北地区以长白山脉、大兴安岭为主要山脉,地势较为复杂。
长白山脉是中国重要的山脉之一,峰峦叠翠,山峰陡峭,被誉为"玉女雪山"。
而大兴安岭则是中国东北地区的脊梁,山势雄伟,森林茂密。
2. 平原和盆地在东北地区,鄂尔多斯高原和辽河平原是两大主要平原地区。
鄂尔多斯高原是中国重要的高原之一,地貌起伏不大,盛产矿产资源。
辽河平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平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三、气候特点1. 寒冷气候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凉爽。
由于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常年寒冷,气温经常降至零下十几度甚至更低。
而夏季则相对较短暂,虽天气凉爽,但降雨较多。
2. 明显的季节变化东北地区的四季明显,春夏秋冬分明,每个季节都有鲜明的特点。
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夏季阳光明媚,气温适宜;秋天气候干燥宜人,逐渐转凉;冬季严寒,风雪交加。
四、植被资源东北地区的植被资源丰富多样。
森林是其中最为突出的植被类型,占地面积较大。
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林资源,也是我国重要的木材供应地。
此外,东北地区还有许多湿地和湖泊,以及大片的农田和草原。
五、人文景观1. 文化传统东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发源地之一。
东北地区的民俗文化独具特色,如东北二人转、满族舞蹈等都是东北地区独有的表演艺术形式。
2. 风景名胜东北地区还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长白山、锦绣中华东北虎园、沈阳故宫等。
这些景点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吸引了众多游客。
总结:东北方向在地理上具有独特的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植被资源和人文景观等方面。
中国的北方地区
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 低。
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 ②过度樵采 ③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④开矿 ⑵后果: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加大,河湖淤积 严重,旱涝灾害频繁
(3)整治措施: ①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 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 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压缩农业用地,建成旱涝保收高产 稳产农田; 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④矿区大力开展复垦工作
⑤市场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⑥农业基础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甜菜.大豆.亚麻生产
基地;华北地区有我国最大的棉区和小麦主要产区
2.两大工业基地
A特点:重工业基地 B主要工业中心: 沈阳.大连.鞍山.本溪 C有利条件: 位置优越; 资源丰富(煤.石油.铁); 交通便利; 历史悠久,基础雄厚; D不利条件: 能源、水资源相对 不足
原因:过度开垦黑土,破坏自然环境;降水集中,多暴雨
问题:黑土冲刷(水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措施: a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草肥;种植绿肥化物、牧草; 秸秆还田(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培肥的最有效措施)
b水土保持——坡面治理、沟壑整治、植树造林
②湿地破坏—沼泽地 原因: 过垦滥垦,破坏严重
措施: 加强保护、禁垦、退耕还湿
交通便利,临近消 费市场
(二)工业
1.发展工业的有 利条件
①地理位置 ②资源条件 ③交通 ④劳动力、技 术、历史 ⑤市场 ⑥农业基础等
(二)工业
1.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①地理位置 位置优越,东临渤海 ②资源条件
东北知识点总结
东北知识点总结一、地理环境1. 地形地貌东北地区地势复杂,地貌多样。
主要的地貌类型有辽河平原、松嫩平原、松辽平原和长白山脉、小兴安岭、张广才山、雁岭、云岭、莽岭。
东北地区的主要河流有松花江、辽河、鸭绿江、深河和图们江等。
2. 气候东北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
冬季气温极低,达-30度以下,夏季气温则在20-24度之间。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秋季则比较干燥。
3. 自然资源东北地区资源丰富,主要矿产有煤炭、铁、铁合金、铜、铝、金、钨、石油和天然气等。
其中煤炭、铁和石油储量居全国前列。
此外,东北地区还拥有大量的林木资源,其中以松木和落叶松最为丰富。
二、历史文化1. 族群东北地区的主要民族有汉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韩族和锡伯族等。
其中满族是东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而朝鲜族主要分布在辽宁省丹东、丹东市的东港和凤城等地。
2. 历史东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重要农业和养殖区,也是中国北方的重要门户和边疆要塞。
在历史上,东北地区一直是中原民族向北扩张、向东辐射的出发点。
春秋时期,东北地区已有辽、燕等少数族群形成。
并且在明朝时期,辽东等地区已成为我国东北边疆的重要门户。
3. 文化遗产东北地区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如旅顺口炮台和东来顺俄式建筑等,这些文化遗产是东北地区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此外,东北地区还有众多的民俗风情和传统节日,如冰雪节、吉林国际电影节和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这些活动都展示了东北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
三、经济发展1. 农业东北地区是我国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和小麦等。
此外,东北地区还是优质畜牧业和科学养殖的基地,其畜牧业以猪、牛、羊、马、鸡、鸭和鹅等为主,渔业也十分发达,主要有咸水渔业和淡水渔业两大类。
2. 工业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其工业主要以重型机械、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冶金和原材料工业为主。
东北地区是中国最早进入工业化的地区之一,其工业基础雄厚,技术储备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工业就业人口多。
东北地区
明朝与北元(13张)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同年灭元。在辽东都司,农业、手工 业都得到很大发展。辽阳等地是“岁有羡余,数千里阡陌相连,屯堡相望”的富饶地方。当时,辽东都司的冶铁、 制盐等手工业极为发达且极为重要,辽东的三万卫、吉林船厂是当时全国闻名的冶铁、造船中心。
于是洪武四年(1371年)明在辽东设置定辽卫都卫,洪武八年(1375年)明改定辽卫都卫为辽东都指挥使 司(属山东)。管辖辽东二十五卫,一百三十八所,二州,一盟。另有大宁都司、奴儿干都司管理其他地区。
元朝东北(4张)8世纪,生活在东北黑龙江流域额尔古纳河东岸的成吉思汗的先祖蒙兀室韦部迁移至肯特山区。 12世纪,曾被金朝授予“札兀忽里”的头衔。当成吉思汗登上政治舞台统一蒙古草原时,又返回呼伦贝尔,在这 里进行了几次大的决定性战役,最后统一了蒙古高原。1260年忽必烈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即汗位, 建元“中统”,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元朝建立后,创立行省制,东北地区分属辽阳行省和岭北行省管辖。
618年,唐高祖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贞观十七年九月,新罗遣使入朝,述说百济攻占其40余城,并与 高句丽图谋断绝其唐朝的通路。
乾封元年,唐高宗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进击高句丽,唐军进至平壤城下,围平壤月余,高句丽王高藏 派泉男产率首领98人出降。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朝灭亡高句丽后,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以统辖其地, 所辖包括辽东半岛全部、朝鲜半岛北部、吉林西北地区和朝鲜半岛西南部的百济故地,包有今乌苏里江以东和黑 龙江下游西岸及库页岛直至大海。罗唐战争后,安东都护府从平壤搬到辽东,成为唐朝管理辽东,以及高句丽、 渤海国等地的一个军政机构。有唐一代,辽东即鸭绿江南北的高句丽故地其主体部分仍然属于大唐王朝,新罗的 疆域仍然在大同江及平壤以南。新罗仍然臣服于唐朝。722年(唐开元十年),黑水靺鞨首领倪属利稽至唐朝贡, 唐玄宗设立黑水军,以后改设黑水都督府,由部落首领担任都督和刺史职位,中央也派内地官员来这里任长史 (副都督、副刺史)。
八年级地理东北三省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东北三省知识点一、地理位置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总面积约为15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亿人左右。
二、地形地貌东北三省位于中国东北平原和长白山、长白山脉以及松花江、黑龙江、辽河、鸭绿江等众多河流的交汇处,地形地貌极为复杂。
其中长白山和长白山脉是区内最高的山脉,海拔最高可达2691.3米。
三、气候特点东北地区地处亚洲大陆中高纬度地区,气候受到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以及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是中国唯一一个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地区。
其中,黑龙江省主要是寒温带季风气候,吉林省和辽宁省则是暖温带季风气候。
四、资源特点1.农业资源: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盛产小麦、大豆、玉米、稻米等作物。
2.矿产资源:东北三省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油、天然气、黄金等矿产资源。
3.林业资源:东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接近40%以上,是重要的林产品出产区。
五、经济发展东北三省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化地区之一,拥有煤炭、钢铁、机械、化学等传统产业,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电子、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六、文化特色东北地区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文化特色。
其中,黑龙江省的满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是中国少数民族,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吉林省是中国文化名城之一,是盛产汉字的地方,辽宁省则是 " 三国 " 文化和辽宁文化的发源地。
七、旅游资源东北三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各地的风景名胜、历史文化遗迹、湖泊草原等独特风貌,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区域之一。
其中,长白山、亚布力、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鸭绿江、沈阳故宫等景点深受游客喜爱。
八、总结东北三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经济发展优势以及独特的文化魅力,是中国重要的区域之一。
未来,随着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东北三省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发展水平,为中国的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理中国东北知识点总结
地理中国东北知识点总结地理位置中国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东部与朝鲜半岛相望,与日本九州岛最近相距540千米,西邻内蒙古自治区,大多数地处东经121°11′至135°5′,北纬38°56′至53°33′之间。
总面积1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8%。
地貌中国东北地区地势复杂,分布有大连凹陷、辽西表高、三江平原、长白山、松嫩平原、小兴安岭、松辽盆地、辽宁黄土高原等,地势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
东北地区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和平原交错分布,整体呈现出一种“多山、多台、多盆地”的地貌特征。
长白山脉、小兴安岭和张广才丘陵是其三大分水岭,东部为山地、中部为丘陵、西部为盆地。
气候中国东北地区属于中温带季风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年降水量较少。
东北地区气候条件复杂,南北差异较大,总的来说呈现出一个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
东北地区气候个别变化较剧烈,气团更迭频繁,温差大,尤其冬季极端低温。
气温差异大,东南部降雨量较大,而西北部则较少。
经济中国东北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资源丰富。
东北地区的资源主要有煤、铁、森林、水力资源等。
东北地区也是中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出产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
另外,东北经济也以冶金、冶炼、能源等为主。
社会东北地区人口较少,总人口大约40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
东北地区属于中国垦荒地区,建国以后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发展政策,逐渐形成中等工业化的形态。
东北地区的人文历史久远,有金、元、清等历代的历史故地。
同时东北地区的民族融合度高,汉、满、朝鲜等族群和睦相处。
交通东北地区交通发达,是中国的交通要地,有京哈铁路、长珲铁路等,铁路干线多,交通发达。
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交通发达,形成哈大、长东、沈阳等较为发达的城市群。
总体来说,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基地,工业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战略地位,是中国东北亚地缘政治战略核心区域之一。
以上是我对中国东北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与发展
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与发展东北地区是指中国国土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位于中国东北部。
这一地区独特的地理特点对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特点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 自然环境东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与内陆地区和俄罗斯毗邻,拥有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该地区的地势相对平坦,气候类型多样,包括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亚寒带季风气候。
这使得东北地区适宜农业和工业发展。
2. 资源禀赋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
尤其是煤炭和石油资源储量巨大,为该地区的能源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东北地区还拥有广阔的耕地和丰富的水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 装备制造业东北地区发展了一系列重大装备制造业,如航空航天、机车车辆、电力设备等。
这些行业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实现了较快的发展。
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业不仅满足本地需求,还远销国内外,为该地区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入。
4. 农业发展东北地区的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导,稻谷、玉米、大豆等是主要作物。
由于在高纬度和寒冷气候的影响下,东北地区的夏粮和大豆产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该地区的肉类生产也非常发达,东北的特色美食如东北饺子、东北水饺等享誉全国。
5. 城市化进程随着东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许多城市逐渐崛起。
例如,沈阳、大连、哈尔滨等城市成为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这些城市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等,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并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6. 区域合作东北地区与俄罗斯接壤,这为两国的经济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例如,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两国能源合作,带动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此外,东北地区还与中国其他地区开展合作,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这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解析)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考纲呈现考点解读考情分析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2.区域农业发展问题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1.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与评价(重点)2.区域农业布局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重点)3.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难点) 1.以区域图、示意图等为背景,考查农业生产条件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查频率较高2.以某区域地理特征为背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特点、问题及整治措施学生用书P196一、东北地区地理条件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①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3.自然条件 (1)气候大部分属于②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可满足③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弊易受④低温冻害影响(2)地形:包括高原、⑤平原和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⑥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⑦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开发晚,人口密度低”一方面使得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大,经营规模大;另一方面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微探究1 我国东北地区生产的大米吃起来口感要好于南方大米,为什么?答案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时间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农产品的品质较佳。
二、农业布局特点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1)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
(2)⑧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2)D 大兴安岭,E ⑫小兴安岭,F ⑬长白山。
(3)畜牧业区⑭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⑮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⑯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⑰专业化生产四、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的问题⑱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分析东北地区的资源开发与产业布局
分析东北地区的资源开发与产业布局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使得东北地区在我国的资源开发和产业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东北地区的资源开发与产业布局进行分析。
一、资源开发情况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森林资源等。
这些资源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首先,煤炭资源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东北地区的煤炭储量居全国之首。
其次,东北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油田和天然气田分布广泛。
此外,东北地区的铁矿石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生产基地之一。
最后,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也十分丰富,木材和林产品的生产在东北地区占据重要地位。
二、产业布局情况1. 能源产业东北地区的能源产业是其最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能源产业中,煤炭和电力产业是东北地区的主导产业。
东北地区的煤炭产业发达,拥有大量的煤炭企业和煤矿,煤炭生产能力强劲。
同时,东北地区的电力产业也十分发达,拥有大型的火力发电厂和水电站。
此外,东北地区在石油、天然气和核能等能源领域也有一定的产业布局。
2. 重工业东北地区的重工业产业是其另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
在重工业中,钢铁和机械制造业是东北地区的核心产业。
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因此钢铁产业得以迅速发展。
同时,东北地区的机械制造业也十分发达,涵盖了汽车制造、机床制造等多个领域。
3. 农业与食品加工业东北地区的农业是其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
东北地区的农田面积广阔,适宜农作物和畜牧业的发展。
农业领域,东北地区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同时养殖业也发展较为蓬勃。
与此同时,东北地区还发展了庞大的食品加工业,将农产品加工成各种食品,并销往全国以及国际市场。
4. 高新技术产业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东北地区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在高新技术领域,东北地区注重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
同时,东北地区还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科技企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与价值
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与价值东北地区,指东北三省,即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地处中国东北部,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东北地区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和价值,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理位置优越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毗邻俄罗斯、蒙古国和朝鲜,是连接东亚和欧亚的重要枢纽。
地处长白山脉和小兴安岭之间,境内有丰富的资源和辽阔的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东北地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重要原因。
二、资源丰富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尤其以煤炭和石油为主。
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地下埋藏着大量的煤炭资源,是中国的主要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此外,东北地区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资源丰富的东北地区为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重要的工业基地东北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拥有完善的工业体系和雄厚的工业实力。
传统的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优势产业,包括钢铁、煤炭、化工等行业。
此外,东北地区还以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等轻工业为主,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工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也对国家的工业发展和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重要的对外交通枢纽东北地区地处中国东北部,是连接中国与俄罗斯、蒙古国、朝鲜等国家的重要对外交通枢纽。
哈尔滨、沈阳等城市是东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具有便捷的铁路、公路和航空交通网络。
东北地区的优越地理位置和完善的交通网络,为我国与邻国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便利。
五、重要的军事战略红利东北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军事战略地区,也是我国的军事强盾。
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地处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东北亚地区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东北地区的军事部署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我国强大军事力量的重要支撑。
总而言之,东北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价值,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东北地区将继续发挥其独特优势,积极参与国家发展大局,推动东北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与价值
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与价值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是中国边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地区。
本文将探讨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与价值,包括地理、资源、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重要性。
一、地理重要性东北地区地处中国的东北边界,东临东海,是连接中国和俄罗斯、朝鲜的门户之地。
它占据了中国与俄罗斯的陆上边境的重要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接近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对于中国与东亚国际交往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二、资源丰富1.矿产资源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矿产资源。
这些资源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持和原材料保障。
尤其是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东北地区的煤炭和铁矿石等资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农业资源东北地区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在过去,东北地区曾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虽然近年来农业产值有所下降,但东北地区的农业资源仍然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三、经济战略价值1.工业基地东北地区曾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体系发达。
尤其是在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制造业如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等领域占据了国家工业的重要地位。
虽然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工业产能有所下降,但仍然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2.发展潜力东北地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国家推进东北地区振兴战略,东北地区的就业机会、经济活力不断增加,新兴产业也蓬勃发展,为东北地区注入了新的活力。
加强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将有助于提升东北地区的经济实力和战略价值。
四、军事战略价值1.国防安全东北地区对于中国的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国家的边疆地区,东北地区的稳定与安全直接关系到中国的边境安全。
因此,加强对东北地区的军事部署和边境防控,对于保障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2.战略威慑东北地区的军事部署和武器装备,对于国家的战略威慑具有重要作用。
东北地区的军事力量可以为国家提供快速反应和战略牵制能力,维护国家的战略利益和边境稳定。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9卷):东北近代经济地理的读后感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9卷):东北近代经济地理的读后感在《中国近代经济地理:东北卷》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东北地区在近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本书详细介绍了东北地区的地理情况、矿产资源、农业生产、工业发展、交通运输、金融贸易等方面,深入剖析了这些因素如何促进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本书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地理情况。
东北地区的气候、地形以及资源条件,都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这个地区的地势较高、地形复杂,对于交通运输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随着近代技术的进步和大规模工业的兴起,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逐渐得到了改善。
书中的第二章至第四章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资源情况和农业生产。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煤炭、铁矿、钢铁和森林资源区,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东北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同时,东北地区的农民也在不断地实践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也为地区的商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
本书的第五章则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
自清末时期以来,东北地区的工业就开始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辽宁和吉林等省份相继建起了大型的钢铁、煤炭等基础工业,东北地区也成为当时中国的标志性“工业基地”。
此外,书中的第六章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情况。
随着铁路和公路等交通工具的发展,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
总而言之,本书通过深入剖析东北地区的地理情况、矿产资源、农业生产、工业发展、交通运输、金融贸易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这些因素如何更好地促进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更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历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同时,我也对东北地区各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愿意进一步了解这个地区的历史和现状。
该书不仅是一本经济地理的著作,更是一本有着强烈阅读价值的历史书籍,非常值得一读。
东北的概念
东北的概念东北,是指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地区,地理上属于中国北方。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
东北的概念涵盖了地理、历史、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下面将分别从这些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从地理角度来看,东北地区位于东经12051′30″至1350′的范围内,北纬3944′30″至5333′30″的范围内,总面积约为122.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7%。
东北地区东临日本海,西与华北地区接壤,南与华东地区相连,北与俄罗斯、朝鲜接壤,是我国的重要边疆地区。
东北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山脉和高原较少,而且地处寒冷气候区,冬季漫长且寒冷,是我国最寒冷的地区之一。
其次,从历史角度来看,东北地区是我国的辽、金、清三个封建王朝的发祥地,这里孕育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
辽宁的沈阳是中国东北最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宏伟的故宫和附近的盛京三陵,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文化的瑰宝。
吉林和黑龙江地区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吉林的长春故宫和黑龙江的伊春市新松江文化遗址等。
同时,东北地区还是中国的革命老区,孕育了众多革命先烈,如东北抗日联军的活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再次,从经济角度来看,东北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
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给地区。
此外,东北地区还有较为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航空等,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东北地区的经济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过度依赖重工业、资源浪费等问题,需要加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力度,使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另外,从社会角度来看,东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
东北地区有著名的满族、朝鲜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保存了独特的语言、服饰、宗教习俗等文化特征,丰富了中国的民族文化。
同时,东北地区还是人口外流较为严重的地区,由于经济相对滞后,就业机会较少,不少居民选择外出打工或移居他地,这对东北地区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概况
辽宁省简称辽,处在东经118°53′至 125°46′, 北纬38°43′至43°26′之间。辽宁省 陆地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 1.5%。
吉林概况
吉林省地处边疆近海,边境线总长 1438.7公里,其中中朝边境线1206公里, 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最东端的珲春 市最近处距日本海仅15公里,距俄罗斯 的波谢特湾仅4公里。吉林地处北纬 40°以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 分明,气候适宜。
吉林省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从东到西
为东部长白山地原始森林、东中部低山丘 陵次生植被、中部松辽平原、西部草原湿 地4个生态区。
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 大陆海岸线 全长2178公里,占中国大陆海岸线 总长的12%,岛屿岸线长622公里占中国岛屿岸 线总长的4.4%。近海分布大小岛屿 506个,岛 屿面积187.7平方公里。
气候概况
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大陆 型季风气候区。境内雨热同季,日照丰富,积 温较高,冬长夏暖,春秋季短,雨量不均,东 湿西干。全年平均气温在7-11℃之间,受季风 气候影响,各地差较大,自西南向东北,自平 原向山区递减。辽宁省是东北地区降水量最多 的省份,年降水量在600-1100毫米之间。
人口情况 至2001年底,全省总人口3811万人,拥有 少数民族51 个,人口达199.9万人,人口密度 83.9人/平方公里, 平均预期寿命70.2 岁。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省耕地面积960.1万公顷,是全国耕地最多的 省份,人均占有耕地7.7亩。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最 多,103个大型国营农场拥有耕地206.8万公顷, 占全省的21.5%,占全国国营农场的4.3%。 矿产资源
黑龙江省是矿产资源大省,在已查明的131种矿 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石油、石墨、长石、 火山灰、玻璃用大理岩等10种,全省64种主要矿 产资源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为14,286亿元。
水利资源
黑龙江省境内有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4 大水系,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918条。 主要湖泊有兴凯湖、镜泊湖和五大连池等。全省水资源 总量620亿立方米,居东北之首。 旅游资源
生态环境呈多样、系统性和可恢复性特点, 且保护较好。全省建立29个自然保护区,其 中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 区1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总国土面积的 10.3%。全省森林覆盖率达42.5%,比全国 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
丰富的土地资源。吉林省是“黑土地之乡”。 耕地面积400.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1.1%。人均耕地0.15公顷,高于全国平均水 平。中部松辽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素有 “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之称,是中国 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黑龙江概况
自然地理
黑龙江省位于东经121°11′-1 35°05′,北纬43°25′-53°3 3′,是我国最东北部。北部、东部以黑龙 江、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相望;西部 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南部与吉林省地级行政单位,市下辖 19个县级市、47个县、64个区、464个镇、 480个乡、9157个村。
• 沿海广阔,水产生物资源丰富
水产生物品种繁多,共3大类520多种。沿 海捕捞直接利用的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有 鱼类117种,主要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 鲅鱼、鲐鱼、鲳鱼、鲆鲽鱼、远东拟沙丁 鱼等;虾类20余种,
• 矿产资源丰富,品种齐全,分布广泛。
目前,全省共探明矿产70余种,产地692处, 资源潜在价值16000亿元。现已开发利用矿 产39种,产地343处。能源矿产,主要以石 油、天然气和煤为主,还有石煤、油页岩、 地热和铀等7种矿产 .
人口概况
辽宁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共有44个民族,除汉 族外,还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等43个民 族。少数民族人口655万人,占全省的16%, 其中 超过万人的少数 民族有满、蒙古、回、朝鲜、锡 伯等5个民族.
土地利用情况
全省现有可耕地面积4.32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 29.5%;园地面积0.54万平方公里,占3.7%;林地面积 5.63万平方公里,占38.6%;牧地面积0.39万平方公里, 占 2.7%;城镇村 及工矿用地面积1.03万平方公里,占 7.1%;交通用地面积0.21万平方公里,占1.4%;水域面 积1万平方公里,占6.9%;未利用土地面积1.48万平方公 里,占10.1%。
中国重要的林业基地。有林地面积804.5万 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2.3%,居全国前列。 现有活立木总蓄量85012万立方米,列全国第 6位。
非金属矿藏丰富。已探明储量矿产资源83种,油母 页岩、硅藻土、硅灰石、镁、钼以及石油等储量 均居国内前列。吉林省是中国“八大牧区”之一。 草地总面积217.7万公顷,其中未退化草地面积 108.53万公顷,是中国商品牛和细毛羊主产区之一。
区域范围
东北区总面积为124.3万平方千米,约占全 国总面积的12.9%,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行 政区域: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 古自治区东部三盟(呼伦贝尔、兴安、哲 里木)一市(赤峰)。全区总人口为 11533万(1995年),占全国总人口的9.5%。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2.8人,低于全国的 平均人口密度。
【冰雪旅游资源】 黑龙江省大部分区域处于中温带, 山区冬季雪量大,雪期长雪质好,适于滑雪、冰灯和冰 雪等旅游项目。。
【避暑旅游资源】黑龙江有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 镜泊湖,世界三大冷泉之一——五大连池,中俄界湖— —兴凯湖。全省有67处森林公园。 【 边境旅游资源】: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接壤有3000多 公里的边境线,其中界江2300公里,有25个开放口岸, 其中17个已经成为旅游口岸,绥芬河、黑河、东宁、抚 远的边境出入境游客量排在前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