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上)
《教育概论》修订版 叶澜著

三、问题
1.各种各样的教育包括哪些是如何确定的?内涵没定外延也不确定
2.通过词源分析的能够确定动物没有教育么? 3.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本身就是有意思的。
对不同国家教育教育概念是相对的
七、我国有关论文中对教育的界定:
• •
肖川
综合性定义:教育是在适当的环境下(中),施教者通过人道的方法, 经由有意安排的计划、内容和组织,通过引导并进而影响受教育者的
身心、思想与行为朝着真、善、美正向改变,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和
目标的一种人类美的社会实践。
•
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描述性与纲领性定义
1.涵盖现实存在的或曾经存在过的各种各样的教育;
2.通过界定概念将教育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认识其独特。
“教育”作为概念的界定
二、“教育”概念界定过程
1.概念界定的起点问题 以“活动”作为界定“教育”概念 的起点
2.教育是人类的社会活动还是 动物界的生存活动?
2.什么是教育这一社会活动的特 殊性?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 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 动。
五、其他教科书中的定义:(教育本质)
• •
1.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原 理》柳海民
• • •
•
3.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原理》孙喜亭 本质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5.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影响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战 略重点的选择
(二)人口质量对教育的影响
1.直接影响:入学者已有水平 2.间接影响:年长一代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人口质量
(三)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年龄结构影响教育发展 学龄人口多——基础教育 成人人口多——成人教育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哪些人能接受教 育
古代阶级社会:统治者垄断 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享受不到优质教育 社会主义社会:受教育权均等
(四)政治制度队教育管理体制有着重要影响
法国、日本:高度中央集权制度 美国:地方分权 我国:大政方针集中统一,地方分级管理
三、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人口是由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三部分组成。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内容提要:
第一节 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第二节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功能 第三节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
和作用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影
• 生产力 响 • 政治 • 人口 • 文化
教育
影
响 • 经济 • 政治 • 人口 • 文化
第一节 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教育受社会制约,什么样的社会 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社会历史进程制 约教育的发展水平。
(四)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学方法、手段及组 织形式
古代:个别教学 近代:班级授课制 20世纪中后叶:个别化教学
二、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一)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 教育的性质由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民主政治
教育由人民当家做主
(二)政治制度影响教育宗旨和目的
•教育宗旨和目的是一个社会政治制度对教育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可能的劳动力→现实的劳动力
劳动力的再生产(体力,在人的自然生长过程中 获得;智力,通过教育)
统计资料: 1、(生产中体脑劳动的比例) 机械化初期为9:1
中等机械化程度时期为6:4 全盘自动化时期为1:9
2、方法: 讲授法→发现法、探究学习 重知识传授、智力发展→重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创新能
力)
3、手段:中世纪:黑板+粉笔+地图+模型
19世纪下半叶:幻灯机、录音机、照相机
当代:多媒体教学
4、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开放课堂
微课、慕课 (MOOC): “M”:Massive(大规模),一门MOOC课程动辄上万人,
幼儿教育被纳入学制体系 中等及高等教育结构层次复杂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内容、方法、手段和 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1、内容: 14世纪以前自然科学:算术、几何、天文学 16世纪:地理和力学
17世纪:代数、三角、物理、化学、动物学、植物学 当今:原子物理、电子计算机、激光、遗传工程、纳米
技术等高科技
四、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涵义:教育有时并不直接反映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要 求,也不随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变化而立即发生变化, 常显示出自己独有的形式和发展历史。
主要表现:1、教育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 如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的独立性是相对的,超政治超经济的教育不存在。 (孔子轻视体力劳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荀子的性恶论(人性本恶)
(二)对教育内容产生影响
《教育概论》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学方法
杨振宁在中国学物理演绎物理学
在美国学物理归纳物理学
“芝加哥风格”
2、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1)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构成社会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以,我们主要分析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政治、教育与文化的关系。这里生产力是构成社会的根本因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和教育在社会构成层次上相当的社会因素。人口因素是教育的背景。我们选择这四者和教育的关系来较有代表性的揭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结构
(2)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质量
教育对人口数量的影响:
(3)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
全体国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人口出生率的高低成反比
A、家庭教育需求的提高增加了抚养儿童的费用
B、教育程度提高改变人们的传统生育观和家庭观
C、教育程度的提高增加了妇女就业的机会
2000年2%2%96%
(3)制约着课程设置及部分教育内容
A、课程门类。
由古代学校教育的人文课程到自然科学进入学校课程
B、课程内容
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学科的内容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4)促进教学方法、手段和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
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学校组织管理所使用的某些工具和技术,都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战略重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科教兴国战略
(二)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
1、教育的社会功能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答案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2.社会生产力制约教育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课程的设置和课程的内容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3.“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说明教育发展优先于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4.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文化影响教育_思想、教育观点的产生;文化影响教育_内容的发展。
5.学校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是其他社会组织不能代替的,是因为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科学性适时性持久性全面性。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A )。
A.性质B.教育组织形式C.教育方法D.教育结构2.教育的发展水平最终是由(C.)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A.政治经济制度B.科技文化C.生产力D.意识形态3.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说明教育具有(D.)。
A.社会性B.超前性C.不适应性D.相对独立性4.同是现代化国家,英国历来注重“绅士”教育;德国重视技术教育;美国注重实用教育;日本注重学历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B )。
A.竞争性B.历史继承性C.独特性D.个别历史继承性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 )2.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指传授新知识。
(×)3.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所以,教育是发展生产力的最重要的手段。
(√)4.“教育救国论”是科学的、可行的,“教育改造社会”也是可以实现的。
(×)5.教育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而对政治文明具有一般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忽视此作用。
(×)四、简答1.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答: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手段;教育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手段2、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
教育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教育不能成为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
教育学第2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本身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生发展受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的影响,并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发展产生反作用,这就是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社会现代化的程度越高,知识和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越大。
教育的重要性也就越明显。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是渐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
从这个意义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接着,党中央又提出来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1998年,教育部为落实《纲要》的精神和要求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立了“深化教育改革,建立起新体制的基本框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以及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等基本目标。
这对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为国家、为民族有所贡献、有所创造的机会。
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够控制精神产品和生产,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并且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务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
建国后我国实行教育向工农开门,1986年公布义务教育法,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在国民教育制度普遍实行了义务教育以后,义务教育后阶段的教育是否实行双轨制,是否允许个人办学,是否确立重点学校等,对谁受什么样的教育,也反映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政策的制约。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 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 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 的总的要求. ◆练习4: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具有什 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是由 决定的.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生产力水平 C 文化传统 D 学校 ◆练习5: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 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 因素.(政治制度)
二,教育与生产力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 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练习8:在农业社会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教育系统中 所占比例很小,工业社会里中等职业教育的比例迅速提高, 到了信息社会,高等教育的比例迅速提高,实现了高等教育 大众化,甚至普及化.这说明 . A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结构有影响 B 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 内容 C 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D
三,教育与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科学发展水平决定这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影响到他们对教育 内容,方法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也会影响到他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 教育过程中教育机制的设定.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政治制度参考答案: A专家点评:教育发展的水平不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故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2.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 )A.社会文化B.精神文化C.人文文化D.地方文化参考答:B专家点评: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
一旦形成往往代代相传,具有不易消散的特点,因为它已经成为学校所有成员特别是教师的自觉行为,良好的校风对新师新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时期。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参考答案:C专家点评: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
A.对个性的理解B.对集体的看法C.对学习、工作的态度D.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E.教育的理想与追求参考答案:ABCDE专家点评: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包括教青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学校文化包括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对学校功能和社会责任的理解,对个性的理解,对学习、工作的态度,对集体的看法等。
2.学校制度文化的形式大体可分为( )A.教育方针政策B.学校传统C.学校仪式D.学校物质硬件E.学校规章参考答案:ACE专家点评: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现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2010-9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2.人口素质对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
女生只读到初中的现象,民办教师素质 问题等。
3.人口结构对教育发展速度的影响。老龄 化问题与老年教育。
(二)教育对人口的影响
1.教育可以影响人口数量 计算一下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婚期,
看看教育对计划生育的贡献。再看受过高等 教育者的生育观,对比山区的生育观,结论: 教育的确能控制人口数量。 (2)教育可以提高人口质量 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手段。教育除具 有控制人口数量的社会功能外,同时也具有 提高人口质量的功能。与控制人口数量的功 能相比较,教育在提高人口质量上的作用更 为直接和突出。优生、提高文化和品德素质。
而便不重视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
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结果必然导致社会发 展进程缓慢,英国就是这样的例子。
(2)文化观念影响着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形成。任 何教育家的教育思思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下孕育起来的,是其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反映。中国 近现代教育史上黄炎培的职业教育、陶行知的平 民教育思想是他们所处时代社会需要的反映。西 方教育史上夸美组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的“自 然教育”原则,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要求肯定人 性、削弱神性的社会潮流的反映。今天,我们主张 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两个文明 一起抓”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和平稳定 的社会环境下社会对人的发展的一种理想规定。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ppt课件

(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社会再生产的方式和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格,同时也决定着所要培养的人的规格。因此,教 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教育结构中,国民经济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结构直接影响教育的管理体制结构,国民经济的 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专业结构,国民经济的技 术结构又制约着教育的层次结构,国民经济的体 制结构制约着教育的体制结构。
18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文化
一、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一)文化知识制约着教育内容与教育水平
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内容完全来源于社会文化,即根据 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人类文化总体中精选出 来的经过教育学加工,为青少年儿童参加社会生活准备的 必需的知识、技能、信仰、艺术、道德、习惯等,因而民 族的文化传统将大大影响人们对教育内容的选择。
17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经济 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制度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文化 第四节 教育与社会人口 第五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高等学校集中了一批一流的专家教授,构成了良好的专业结构,又有年轻的精力充沛的博士、硕 士研究生作为人才队伍,这就使高校有条件进行一些高水平的研究,尤其是对于基础理论的研究, 有望在科学前沿取得重大突破。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从而起到控制生育率的 展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同时在保 待传统的价值观和社会风
作用。
护环境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 、俗,因此也就不再为“
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更具有责任 多子多福”“重男轻女”
心。
等观念所束缚。
4 . 教育程度的提高可使 人们更重视自身价值的 实现和对人生幸福的追 求,他们不愿意因多生 育而耽误自身发展和幸 福生活。
17
二、科教兴国是一项重要战略
十五大报告在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了 “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科教兴 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 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 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 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 文化素质,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功能。
14
四、教育的文化功能
(一)文化传承 (二)文化选择 (三)文化交流 (四)文化创新
15
第三节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16
一、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党的十二大
党的十三大 党的十四大 党的十五大 党的十六大 党的十七大 党的十八大 党的十九大
“在今后二十年内,一定要牢牢抓住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 这几个根本环节,把它们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需要依靠教育来培养”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和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19
谢谢诸位同学!
20
5
三、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一)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 1. 人口数量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 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影响着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战略重点的选择 (二)人口质量对教育的影响 (三)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影响 1. 人口年龄结构影响教育发展 2. 人口就业结构影响教育发展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讲义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政治(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 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与方向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5.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是有条件的,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2. 教育是一种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稳定与发展的舆论力量3. 教育能够促进民主化进程二、教育与生产力(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水平2.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与速度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与培养人才的规模4.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手段5.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收生产关系的调节6.教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促进劳动力的再生产2.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再生产3.教育的投资适量增加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人力资本理论)三、教育与科学技术(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 科学技术能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 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 教育能够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 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四、教育与文化(一)文化对教育的影响1.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目标2.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的内容3.文化传统影响人的教育观念4.文化传统影响教育方式的选择(二)教育对文化的功能1.教育对文化的传递功能2.教育对文化的保存功能3.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4.教育对文化的交流功能5.教育对文化的融合功能6.教育对文化的创新功能(三)学校文化、校园文化、学生文化五、教育与人口六、教育与可持续发展七、教育与现代化八、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二)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不受政治经济制度影响的是()。
A.教育领导权B.受教育权利C.教育目的D.教育结构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D.社会性质3、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Page}4、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5、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Page}6、现代社会的种种特征对教育系统具有()。
A.双向作用B.指导作用C.重要作用D.决定作用7、教育的经济功能受()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D.文化传统8、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学技术9、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
A.阶段性要求B.一般特征C.根本特点D.理想要求多选题10、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内涵包括()。
A.取消等级制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反对在教育内容中宣扬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思想C.提倡教育结果的均等D.反对压抑儿童的个性,要求尊重学生E.教育自由化1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A.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B.是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C.推动国家的制度建设D.可以促进民主E.促进社会的变革不定项选择12、政治经济制度的对教育的制约主要表现在()。
{Page}是非判断题13、物质资本是现代经济中更具有关键性的要素。
()14、物质资本是现代经济中更具有关键性的要素。
()简答题15、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二单选题1、我国唐朝“六学二馆”等级森严的入学条件,充分说明了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A.教育的领导权B.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C.受教育权的分配D.教育目的2、教育的经济功能受()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D.文化传统3、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到底应该优先发 展教育,还是优 先发展经济?
展资本主义培养人才,使教育成为促进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裴宏,杨斌. 日本的教育立国与经济发展[J]. 中国经济快讯,2002,03:38-39.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
生产力是由再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资料和具 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所构成,在社会 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的知识 质量、数量和人的发展水准的要求是不同的。
阶级为学校教育制定了双重教育目的:一是培养国家事务管理人才和
科技精英,二是培养适合于从事大机器生产的劳动者。统治者通过学 校教育从政治上、思想上向受教育者施加资产阶级影响。为了保证教
育内容能为教育目的服务,有些资本主义国家由中央政府主管部门直
接掌握教科书的编审权。如日本就将审定教科书、指定各种义务教育 学校使用的教科书发行人等列为文部省的职责。
三、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社会文化传统对教育诸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
2.社会文化水平对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
3.社会文化的传递、传播和变迁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4.社会文化内容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 起的功用和能量。
① 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② 教育能够使劳动力“改变形态”。 ③ 能够将“简单的”、“低级的”的劳动力加工成“专 门的”、“发达的”劳动力。
首先,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对于认识教育的经济功能,有着极其重要 的意义。马克思明确指出,依靠教育和训练培养出来的熟练劳动力或科
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社会发展中,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个体的发展,还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首先,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可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使他们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通过教育的培养,人们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为社会创新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教育还可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促使个体在社会发展中积极参与,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其次,教育对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教育有助于传承和发展社会文化,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了解和传承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塑造民族精神,维护社会的文化认同和认同感。
教育还可以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提升人们的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教育还可以培养人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的民主和法治建设。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理解并尊重社会的法律和规则,从而更好地履行公民责任,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然而,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问题。
当前,教育在满足社会需求和培养人才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方面,教育与社会的需求之间存在着脱节情况。
一些教育机构和教育内容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导致人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社会发展中无法得到有效应用。
另一方面,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的发展问题。
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人们的受教育水平和机会存在差距,影响了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机会。
为了促进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缩小教育与社会的差距。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教育体制和机制的,使其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教师资格格考试《教育学》专用教材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本章重点1.识记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与教育的基本关系。
2.理解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3.运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分析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
从历年考试来看,本章所占比重较小,涉及到的知识点也不多,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有: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本理论、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教育和文化的关系、学校文化的特性、学生文化的特征等。
其中,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尤为重要,考生需加以重视。
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教育的领导权是判断和确定教育性质最主要的标志。
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够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能够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
首先,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对教育的控制是通过国家机器实现的,他们总是利用其政权力量来颁布教育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制定教育的目的和制度,规定教育的内容,派遣和任免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
由国家举办的学校,则是对教育的一种更直接的控制。
其次,统治阶级利用经济的力量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他们控制教育的经费,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最后,统治阶级还以思想上的优势来影响、控制教育。
统治阶段按照他们的思想政治要求去影响和控制受教育者,如通过课程计划、教学指导纲要、教材内容,各种教育参考书、音像制品的审定,作用于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
(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是判断和确定一个社会教育性质的重要标志。
一个国家建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
在原始社会,以生产资料原始公有制为基础,没有国家,氏族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因而受教育权也是平等的,所有儿童接受差不多的教育。
教育学课件—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五、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 作用
一、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二)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三)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四)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
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二、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育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 (二)教育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 (三)教育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
三、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二)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三)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四)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要受社会各要素的影 响,表现为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根 据、动因、尺度和归宿
教育朝什么什么方向发展、培养什么样 的人才,是以社会的要求为根据的
最终评价尺度是社会 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发展
二、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一)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二)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
权 (三)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
育权利 (四)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教育内容
三、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一)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二)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三)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四)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第一节 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经济对教育的作用 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科技对教育的作用
一、经济对教育的作用
(一)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 展的规模和速度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 PPT课件

教育本质,揭示了教育的两种基本功能—— 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包含了三个基本概念—— 教育、人 、社会。
人、社会和教育三者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多维关系。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理论,就不能超脱人与社会的关系、教育 与人的关系和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可以这么说吧,教育的全 部规律和特征,教育的所有原理、理论、观点和主张,都可 以在人、社会和教育的复杂关系中找到基本的和原初的根据。 因此,把握这种关系是观察教育事实、研究教育问题、揭示 教育规律的基本前提,也是学习与理解教育学的出发点。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包含以下含义: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促进人的发展; 教育是社会活动,教育活动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社会为教 育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教育培养人的过程是将社会的知识、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意识 形态不断地内化于教育对象,使个体社会化;
教育通过培养人(劳动力、公民、专门人才)来为社会服务,促 进社会的发展。
现代社会:新的生产力对于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提出了 新的要求。
蒸汽机 电气化 电子计算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 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
小学 初中 高中
3、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 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
古代社会
生产力水平低下
自然科学内容及其贫乏
近代社会
生产力水平发展
(二)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通过政治机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通过政治机构制约受教育权 3、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
1、社会政治通过政治机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第一,政治通过国家机关从组织上对教育结构进行直 接领导。
第二,社会政治通过法律形式,对教育具有控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奴隶社会与教育
三、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征
1.阶级性:
统治阶级掌握学校领导权,只有统治阶级及其子女 才能进学校;学在官府,政教合一 培养目标主要是官吏、文士、武士、僧侣、政治家、 雄辩家等;
教学内容的阶级性。“士之子常为士”“农夫之子 常为农”
三、奴隶社会与教育
三、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征
2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 思考:为什么? 奴隶的教育与生产劳动关系怎样? 3、学校教育内容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希腊罗马)七艺:文法、修辞、音乐、体育、 几何、算术 4、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
教育是个人获得社会身份、位置、声望的途径与 手段,前提是遵从政治的要求;
所谓教育的独立性值得怀疑/何种意义上的教育独 立? ………………
谢 谢!
第一阶段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的“五四”运动前。 在这一阶段中,教育上的主要变化是兴学校、废科举 和近代学制的建立。指导这一变革的基本方针是“中 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二阶段自1919年起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三节 现代社会与教育
一、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特点 教育第一次从剥削、统治人的工具变为消灭剥削和 压迫的工具
第二节 近代社会与教育
二、学校教育的特征
学校教育中出现双轨制、教育的阶级性隐 蔽化
实现了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德国;宗教)
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教学内容的丰富化
第二节 近代社会与教育
三、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与教育
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转化可划 分为两个大阶段:
第一次从社会制度上为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与促进个人发展的功能的协调提供条件
教育内容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校外教育的一致性
第三节 现代社会与教育
二、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趋势
A. 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日益加强和 加深,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B. 教育由更多地为继承人类已有文化服务逐渐向 更多地为未来社会服务.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它萌芽 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 清末改制为新式学堂,延绵 1000 余年,对我 国古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过巨大 的影响。古代书院是一种综合型、多层面的文 化教育组织模式,具有多种社会文化功能。
思
考
为什么说科举制的盛行和废除都是历 史的进步? 书院对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什么 重要影响?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上) ——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历史演变
引 子
QUESTIONS:
1.教育(学校教育),是否一直存在?
2.若是,举例说明;
若不是,那学校教育是怎么产生的?
3.学校教育的存在依据是什么(为何存在)? 4.学校教育有没有消失的可能性?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
四、封建社会与教育
一、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文化上的体现:
原有文化结构、文化人的结构、身份、位置 的打破
1、学校教育的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
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
2 、学校教育对象、规模、种类的相对扩大 与增多 高等教育方面:欧洲的中世纪大学;中国的 书院 ;科举制度(隋、清)
科举制初期: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世族把持 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 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考试 选拔官吏, 有 利 于 形 成 高 素 质 的 文 官 队 伍 。 科举制后期: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 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 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科举制度 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不 适应近代化进程的需要。
QUESTION: 学校的出现,在教育上意味着什么?为什么 学校能在奴隶社会产生?
三、奴隶社会与教育
二、学校的出现的社会条件 1 、生产力发展 —— 脑体分工 —— 培养文武
之人(国家之器)
2、可教的内容出现:奴隶主的空闲 ——文 化发展 3、文字的出现
—— 学校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综合产 物;其中,经济是条件,政治是需要,文化是媒 介
第二节 近代社会与教育
一、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与教育 17~18世纪末,是资产阶级教育家为改革封建社会的教 育,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所需要的教育迸行理论、舆论和 思想准备的启蒙时期。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是资本主义社会逐渐摆脱教会对学 校独霸局面的时期。 19世纪下半叶起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教育发展规模扩大和 速度加快的时期。 在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中,还出现了与资产阶级教育性质 完全不同的、由无产阶级为本阶级及其子女开办的学校。
第一节 古代社会与教育
第二节 近代社会与教育
第三节 现代社会与教育
本章小结: 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间的规律 性联系
——历史维度 ——历史中的教育、教育特点 ——社会与教育的规律性联系
第一节 古代社会与教育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一、教育起源的争论 二、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三、奴隶社会与教育 四、封建社会与教育
一、教育起源的争论
神话起源说:教育体现神的意志
生物起源说:本能、冲动 [英]沛西〃能、[法]勒图尔诺 心理起源说:模仿;[美]孟禄;
劳动起源说:制作劳动工具和手段时 交往起源说:人与人;传递经验;影响 身心为目的。
二、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非独立性:未分化、未专业
2.教育的原始性:目的、内容、方法简单、 粗糙。 3.教育的同一性:同一氏族每个人接受相同 教育
第三节 现代社会与教育
三、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教育与社会联系的普遍化与直接化(教育的社会功 能扩大,社会的教育功能增强。)
学校教育制度梯形化、弹性化与开放化
以培养现代人为目标,实现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 的现代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校教育的变与不变
变:
不变:
基本印象性结论
教育是社会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社会运作方式便 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结构; 教育是政治机器,是维护政治统治的思想工具、 文化工具;
三、奴隶社会与教育
一、学校的出现
欧洲最早的学校:雅典(前7-8世纪)
世界最早的学校:埃及,公元前 2500 年左右。
我国夏朝有学校,但尚未确证;殷商有了学校(前1700年
左右 )有甲骨文作证。
《孟子 · 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孟子· 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义。” 《汉书 · 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 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