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 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英国人类学家泰勒 (Edward Buzneu Taylor)在其《原始文化》 中称“文化,是人类以社会成员的身份习得的 复合性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 律、风俗和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它具有 三个特征:(1)文化是学习而来的;(2) 人类是以社会成员的身份习得文化;(3)文 化是一个复合性整体。教育本身是文化的一个 组成部分,是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因素。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农村义务教育 预拨免学 2006 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农村义务教育预拨免学 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农村义务教育 杂费经费75 亿元, 3500万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将不 75亿元 杂费经费 75 亿元 , 3500 万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将不 会因交不起学杂费而失学。 2003年 会因交不起学杂费而失学 。 到 2003 年 , 全国财政 预算内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拨款达到了1094 亿元, 1094亿元 预算内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拨款达到了 1094 亿元 , 1999年的533亿元增加了一倍多 年的533亿元增加了一倍多, 比1999年的533亿元增加了一倍多,占当年农村义 务教育经费总投入的80 80% 07年 务教育经费总投入的 80 % , 07 年 全国农村全部免 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使农村1 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使农村 1 . 5 亿中小学 生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 生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 年开始, 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 年开始 阶段学生学杂费, 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 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 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 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 活费。 活费。
《教育概论》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学方法
杨振宁在中国学物理演绎物理学
在美国学物理归纳物理学
“芝加哥风格”
2、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1)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构成社会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以,我们主要分析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政治、教育与文化的关系。这里生产力是构成社会的根本因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和教育在社会构成层次上相当的社会因素。人口因素是教育的背景。我们选择这四者和教育的关系来较有代表性的揭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结构
(2)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质量
教育对人口数量的影响:
(3)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
全体国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人口出生率的高低成反比
A、家庭教育需求的提高增加了抚养儿童的费用
B、教育程度提高改变人们的传统生育观和家庭观
C、教育程度的提高增加了妇女就业的机会
2000年2%2%96%
(3)制约着课程设置及部分教育内容
A、课程门类。
由古代学校教育的人文课程到自然科学进入学校课程
B、课程内容
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学科的内容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4)促进教学方法、手段和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
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学校组织管理所使用的某些工具和技术,都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战略重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科教兴国战略
(二)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
1、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学第2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本身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生发展受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的影响,并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发展产生反作用,这就是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社会现代化的程度越高,知识和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越大。
教育的重要性也就越明显。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是渐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
从这个意义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接着,党中央又提出来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1998年,教育部为落实《纲要》的精神和要求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立了“深化教育改革,建立起新体制的基本框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以及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等基本目标。
这对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为国家、为民族有所贡献、有所创造的机会。
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够控制精神产品和生产,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并且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务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
建国后我国实行教育向工农开门,1986年公布义务教育法,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在国民教育制度普遍实行了义务教育以后,义务教育后阶段的教育是否实行双轨制,是否允许个人办学,是否确立重点学校等,对谁受什么样的教育,也反映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政策的制约。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 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 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 的总的要求. ◆练习4: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具有什 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是由 决定的.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生产力水平 C 文化传统 D 学校 ◆练习5: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 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 因素.(政治制度)
二,教育与生产力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 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练习8:在农业社会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教育系统中 所占比例很小,工业社会里中等职业教育的比例迅速提高, 到了信息社会,高等教育的比例迅速提高,实现了高等教育 大众化,甚至普及化.这说明 . A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结构有影响 B 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 内容 C 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D
三,教育与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科学发展水平决定这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影响到他们对教育 内容,方法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也会影响到他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 教育过程中教育机制的设定.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和享受权。
2)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现状、改革)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2)宣传思想,形成舆论3)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二、教育与生产力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人力与时间(2)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财力与物力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觉得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人力资本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证明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
1960年,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三、教育与科学技术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教育的动力作用。
其次,科学的发展不但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科学的轨迹前进,具体表现在:1)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2)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法和手段3)科学技术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的调整与更新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3、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2)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四、教育与文化1、文化的五种表现形态:物质形态;制度形态;观念形态;活动形态;心理、行为形态。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政治制度参考答案: A专家点评:教育发展的水平不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故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2.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 )A.社会文化B.精神文化C.人文文化D.地方文化参考答:B专家点评: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
一旦形成往往代代相传,具有不易消散的特点,因为它已经成为学校所有成员特别是教师的自觉行为,良好的校风对新师新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时期。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参考答案:C专家点评: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
A.对个性的理解B.对集体的看法C.对学习、工作的态度D.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E.教育的理想与追求参考答案:ABCDE专家点评: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包括教青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学校文化包括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对学校功能和社会责任的理解,对个性的理解,对学习、工作的态度,对集体的看法等。
2.学校制度文化的形式大体可分为( )A.教育方针政策B.学校传统C.学校仪式D.学校物质硬件E.学校规章参考答案:ACE专家点评: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现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2010-9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2.人口素质对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
女生只读到初中的现象,民办教师素质 问题等。
3.人口结构对教育发展速度的影响。老龄 化问题与老年教育。
(二)教育对人口的影响
1.教育可以影响人口数量 计算一下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婚期,
看看教育对计划生育的贡献。再看受过高等 教育者的生育观,对比山区的生育观,结论: 教育的确能控制人口数量。 (2)教育可以提高人口质量 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手段。教育除具 有控制人口数量的社会功能外,同时也具有 提高人口质量的功能。与控制人口数量的功 能相比较,教育在提高人口质量上的作用更 为直接和突出。优生、提高文化和品德素质。
而便不重视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
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结果必然导致社会发 展进程缓慢,英国就是这样的例子。
(2)文化观念影响着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形成。任 何教育家的教育思思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下孕育起来的,是其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反映。中国 近现代教育史上黄炎培的职业教育、陶行知的平 民教育思想是他们所处时代社会需要的反映。西 方教育史上夸美组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的“自 然教育”原则,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要求肯定人 性、削弱神性的社会潮流的反映。今天,我们主张 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两个文明 一起抓”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和平稳定 的社会环境下社会对人的发展的一种理想规定。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ppt课件
(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社会再生产的方式和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格,同时也决定着所要培养的人的规格。因此,教 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教育结构中,国民经济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结构直接影响教育的管理体制结构,国民经济的 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专业结构,国民经济的技 术结构又制约着教育的层次结构,国民经济的体 制结构制约着教育的体制结构。
18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文化
一、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一)文化知识制约着教育内容与教育水平
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内容完全来源于社会文化,即根据 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人类文化总体中精选出 来的经过教育学加工,为青少年儿童参加社会生活准备的 必需的知识、技能、信仰、艺术、道德、习惯等,因而民 族的文化传统将大大影响人们对教育内容的选择。
17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经济 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制度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文化 第四节 教育与社会人口 第五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高等学校集中了一批一流的专家教授,构成了良好的专业结构,又有年轻的精力充沛的博士、硕 士研究生作为人才队伍,这就使高校有条件进行一些高水平的研究,尤其是对于基础理论的研究, 有望在科学前沿取得重大突破。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从而起到控制生育率的 展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同时在保 待传统的价值观和社会风
作用。
护环境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 、俗,因此也就不再为“
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更具有责任 多子多福”“重男轻女”
心。
等观念所束缚。
4 . 教育程度的提高可使 人们更重视自身价值的 实现和对人生幸福的追 求,他们不愿意因多生 育而耽误自身发展和幸 福生活。
17
二、科教兴国是一项重要战略
十五大报告在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了 “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科教兴 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 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 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 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 文化素质,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功能。
14
四、教育的文化功能
(一)文化传承 (二)文化选择 (三)文化交流 (四)文化创新
15
第三节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16
一、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党的十二大
党的十三大 党的十四大 党的十五大 党的十六大 党的十七大 党的十八大 党的十九大
“在今后二十年内,一定要牢牢抓住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 这几个根本环节,把它们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需要依靠教育来培养”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和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19
谢谢诸位同学!
20
5
三、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一)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 1. 人口数量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 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影响着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战略重点的选择 (二)人口质量对教育的影响 (三)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影响 1. 人口年龄结构影响教育发展 2. 人口就业结构影响教育发展
教育学第二章
(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 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 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必定引起产业结构、行业结构、 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 应,社会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结构也会发生变 化,进而引起各级各类教育的比例关系包括专业 设置的比例关系的变化。 另外,社会生产力也是制约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 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 术的发展与更新,从而也要求课程设置与教育内 容的不断调整与更新。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是课程门类由少到多;二是教育内容越来越丰富 和深化。
(四)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
虽然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是由该国的政体所决定的, 但与人民的文化水平、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也有密切的关 系。 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因为只有具有民主意 识的公民,才能建立民主的社会和民主的政体。 教育民主化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民主化是 现代教育改革的目标,它表现为教育权力的平等和教育机 会的均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实践运动,是政治民主化 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作为教 育民主化重要体现的全民教育,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 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民主的教育不仅可以 提高国民的政治素质,推动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和能力, 通过提高领导阶层的文化素质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更重要的是民主教育本身的实践影响每个学生的心灵,使 他们在民主教育中增强民主的意识,使民主在一代人的心 中开花、结果。
(四)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和手等所应用的物质 技术设备和形式、方法,都是一定生产工具和科 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其性质与水平、范围 均是由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改善 了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特别是电化教育手段的 出现和迅速发展,如广播、电视、电影、电子计 算机教学等。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考点纲要一、考试内容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概念和表现;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考核要求1.识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概念。
2.理解:(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3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4)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3.应用:运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我国教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讲解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来说,生产力对教育的发展起着以下几方面的作用: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办教育首先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办多少学校,能吸收多少人受教育,学习多长的时间,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保证。
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人们连吃、穿都没有,就无法从事教育活动。
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并要求教育要有相应的发展,为物质生产提供所需要的人才。
如果教育的发展跟不上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必定要努力发展教育事业,否则,经济发展将因人才欠缺而受到影响。
如果教育的发展超过了生产力的承受能力,占用过多的资金和人力,社会将会对教育进行调整,使教育的发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这就是生产力发展对教育事业的发展的推动和制约作用。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培养什么样的人,既受制于政治、经济制度,也。
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密切的联系。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对培养人的规格.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受教育者必须具有某种程度的文化水平和生产上所需要的知识技术。
生产力的发展也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
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
在现代社会中,基础教育的逐渐普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大量发展,高等专科教育和成人教育迅速开展,核物理、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新的专业没置,都是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所产生的。
中学教育学 第二章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简答+论述)1.教育在为社会再生产劳动力方面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具体体现在: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使之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一个复杂劳动力,把一个体力劳动者培养成一个脑力劳动者;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劳动转换能力,摆脱现代分工为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
2.为什么说经济的发展制约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答: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
人才规格是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
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格,进而决定着教育所培养人才的规格,尤其是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规格。
②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化,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出现新变化。
3.试述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文化与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⑴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①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②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③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⑵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①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②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③教育具有更新和创新文化的作用。
4.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答:教育与生产力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⑴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③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③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
5.简述教育与文化的特殊性。
答: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另一方面是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文化。
⑴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体现在:一是特定时空中的文化构成了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存于其中的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着强大的教育作用;二是一定的社会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无形而又强大的影响作用。
教师资格格考试《教育学》专用教材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本章重点1.识记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与教育的基本关系。
2.理解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3.运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分析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
从历年考试来看,本章所占比重较小,涉及到的知识点也不多,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有: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本理论、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教育和文化的关系、学校文化的特性、学生文化的特征等。
其中,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尤为重要,考生需加以重视。
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教育的领导权是判断和确定教育性质最主要的标志。
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够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能够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
首先,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对教育的控制是通过国家机器实现的,他们总是利用其政权力量来颁布教育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制定教育的目的和制度,规定教育的内容,派遣和任免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
由国家举办的学校,则是对教育的一种更直接的控制。
其次,统治阶级利用经济的力量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他们控制教育的经费,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最后,统治阶级还以思想上的优势来影响、控制教育。
统治阶段按照他们的思想政治要求去影响和控制受教育者,如通过课程计划、教学指导纲要、教材内容,各种教育参考书、音像制品的审定,作用于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
(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是判断和确定一个社会教育性质的重要标志。
一个国家建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
在原始社会,以生产资料原始公有制为基础,没有国家,氏族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因而受教育权也是平等的,所有儿童接受差不多的教育。
教育学课件—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五、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 作用
一、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二)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三)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四)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
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二、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育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 (二)教育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 (三)教育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
三、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二)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三)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四)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要受社会各要素的影 响,表现为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根 据、动因、尺度和归宿
教育朝什么什么方向发展、培养什么样 的人才,是以社会的要求为根据的
最终评价尺度是社会 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发展
二、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一)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二)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
权 (三)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
育权利 (四)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教育内容
三、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一)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二)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三)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四)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第一节 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经济对教育的作用 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科技对教育的作用
一、经济对教育的作用
(一)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 展的规模和速度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的经济意义
• 1、教育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 2、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对 经济具有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 3、教育产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实践检验:“教育先行”现象
“多少世纪以来,特别是在发 动产业革命的欧洲国家,教育的发展一 般是在经济增长之后发生的,现在教育 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 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
教育需求扩大
经济增长 发展
教育
人力资本形成
代表性国家:日本
• 1950年日本就业的劳动力总数中,高中毕业 生占12%,大学毕业生占3%;1970年高中毕业 生达到75%,大学毕业生占17%。
• 5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中,靠提高劳动生产率 取得的部分为34%;60年代上升为76%;70年 代高达89%。
高中毕业
400,000 300,000
高中肄业
200,000 100,000 0 小于8年 8年 1-3年 4年 1-3年 4年 5年以上
(图二)
小学
中学
大学
一、 “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工具”
舒尔茨(Theodore Schultz, 1961)提出人力资本理论,所 谓人力资本就是通过投资形成 并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体 力、健康状况所构成的资本。 投资形式有五种。其中最重要 的是正规教育和职业培训形式。 教育是一种投资与创价活动, 一个人接受的教育越多,他所 拥有的人力资本也就越多。在 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中,教育 文凭与职业地位具有很高的正 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73。
思考: 教育的个人投资收益是每个家庭都关心 的社会问题。当前,在广大的农村,出现了 农村家庭因为子女接受高等教育而经济严重 负债的现象,以至出现了“种田不如老子, 养猪不如嫂子,花费超过几家子”。
教育学-第二章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A、科学技术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生产力3、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A、布鲁纳B、赞可夫C、舒尔茨D、皮亚杰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A、25%B、28%C、33%D、36%5、影响受教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D、文化6、教育能推进科学的()A、制度化B、系统化C、体制化D、全面化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生B、教师C、学校的观念文化D、校园设施8、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受什么的制约 ( )A、生产力水平B、生产关系C、国家的社会制度D、自然环境9、学校生活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A、师生的交互作用B、学生个人的身心发展C、同伴群体的影响D、社区的影响10、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生产力D、生活方式1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12、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什么()A、生产力B、政治制度C、科学技术D、文化13、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A、政治需要B、科技进步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产业革命14、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A、人口环境B、社会生产C、政治制度D、自然环境15、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和行为方式。
A、精神面貌B、思想观念C、抽象思维D、理性思考16、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A、“兴趣选择”B、“价值取向”C、“成功秘笈”D、“工作需要”17、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特征突出表现在()上。
A、所使用的教材或传递的教学内容B、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C、学校的价值取向和目的要求D、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18、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生产力19、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互补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
的内容多以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形式出现。
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教育的
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2)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3)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信息技
术对教育的影响。
(4)学会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我国教育发展中的实际
问题。
考纲链接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
育的享受权。
(2)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经制度。
2.教育对政经制度的影响:(1)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
(2)宣
传思想形成舆论。
(3)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
基础性条件(人力与时间和财力与物力)。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
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
制约作用。
(4)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
决定作用。
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
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手段。
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还
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
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1)科技发展对教
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2)科技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
段。
(3)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
6.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
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
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7.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
容。
(2)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
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8.文化对教育的作用:(1)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
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
(2)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
(3)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
(4)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
9.教育对文化的作用:(1)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
(3)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
10.学校文化的特征:(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11学生文化的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5)社区的影响。
12.学生文化的特征: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
1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教育经验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
表现为:(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2)教育具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14.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
而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不培养足够数量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没有基础。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有数以千万计的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级科学技术专家、中初级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经营管理人员和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这些人才的培养,则需要依靠教育。
因此,我们必须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所以,无论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来看,还是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来看,教育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应置于突出的战略地位。
我们应以战略的眼光看待教育,要认识到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生产,就是明日的社会发展。
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任何轻视教育,把教育仅仅看成是一种“消费事业”、“福利事业”,不
愿在教育上进行投资的思想和作法,都是缺乏战略眼光的表现,是需要转变的。
15.为了使教育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进行教育改革:第一,明确教育的战略方向。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第二,改革不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教育思想;第三,作好教育事业规划;第四,进行合理的教育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