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答案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把所选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
1.决定教育得领导权得就是( )。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学技术2.教育与经济得关系,总得来说就是( )。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3.直接决定教育目得得因素就是( )。
A.生产力B.文化C.科学技术D.政治经济制度4.( )水平决定教育得规模与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发展D.文化发展5.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得多少,最终取决于( )。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得需求C.生产力得水平D.教育得规模6、决定教育目得得就是( )A.家长 B。
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7.对教育结构得变化具有制约作用得就是( )。
A.专业结构B.学科结构C.科技结构D.生产力水平8.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得要求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
信息革命后9.提出普及初等教育得要求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10.能改变教育者观念得因素就是( )。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1.B2.A3.D3.4.C4.C5.C6.C7.D8.D9.A 10.B11.科学知识再生产得最主要途径就是( )。
A.社会科研机构得科研活动B.生产领域得应用C.学校教育D.市场推广12.“金字塔形”得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
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13.“平等得”开放式教育就是( )得特点。
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14.环境文化与设施文化属于( )。
A.学校精神文化B.学校物质文化C.学校组织与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15.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得( )。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答案

参考答案: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制定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3、简述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参考答案:
(1)社会文化传统对教育诸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
(2)社会文化水平对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
参考答案:
(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教育的发展取决千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其提供的物质条件;
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需求。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
(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主要因素是(B)。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传统 D科学技术、
2、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 )。
教育与社会发展试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5 DCCAB 6—10 BCAAB 11—15 ABADB 16—20 DDADB21—25 DCDAD 26—30 ABDDC 31—35 CBCDA二、填空题1.培养人2.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3.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4.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5.初等教育初级中等教育高等中级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6.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7.学校教育8.特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9.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10.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11.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12.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13.校风三、名词解释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系统中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
2.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3.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4.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5.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四、辨析题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固然手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是由于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平衡性具有新的形式,不能理解为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发展教育,而是要使教育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先与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要发展,教育须先行”。
所以上述说法是错误的。
2.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它说明了教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
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在:教育培养政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教育可以通过形成思想,传播舆论来影响政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含答案)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填空题1、决定教育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____.2、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是____.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4、人力资本的提出者是美国经济学家____.5、教育与文化之间是____、____的关系.6、学校文化是指____________.其核心是____、____.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________.8、学校文化主要可分为____、____和制度文化等.9、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____;三是____.10、___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11、学生文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二、名词解释1、学校文化2、人力资本理论三、选择题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3、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4、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A、六艺B、三科C、四学D、七艺5、决定教育目的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6、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表现出来的.A、培养人B、参与政治活动C、传播文化与科学知识D、参与经济活动四、简述题1、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3、简述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填空题1、生产力2、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4、舒尔茨5、相互依存、相互制约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7、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8、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9、规章制度、角色规范10、校风11、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二、名词解释1、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2、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三、选择题1-5:BABAB6:A四、简答题1、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答:(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答: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简述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2021年高校版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本章复习重点与难点1.掌握社会经济、政治、人口和文化对教育发展产生影响。
2.掌握教育具有的经济、政治、人口和文化等社会功能。
本章内容思维导图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而存在,社会性因素总会渗透到教育的内部结构之中,从而使教育受制于社会各因素的影响并反映着社会的主要特征。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这是教育发展的外部规律。
第一节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所谓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性,即教育本身的变化和发展要以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为条件,这是教育的根本特性之一。
教育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发展必然受到社会发展制约。
一、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引起一切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阶段因素,同样也是影响教育变革的决定因素。
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一般而言,生产力发展到什么水平,教育才能够发展到什么水平。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也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一)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育学中所说的经济,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等活动,包括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教育也不例外,它的发展和变化也是由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教育活动需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人、财、物投入的多少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取决于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盲日地投入对教育和经济发展都是有害的。
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与经济发展的水平有直接关系,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对受教育人口的数量、普及教育年限的长短、教育投资的数量与比例、学校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内各学科和专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等都具有重要影响。
真题再现【2019年真题】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技【答案】A(二)制约教育结构教育结构是指教育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相互结合构成的状态,其主体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结构。
王道俊_教育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 ) A.希腊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 ( ) A.希腊B.埃及 C.斯巴达D.雅典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7.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8.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1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1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1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6.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7.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B.兼爱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8.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9.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2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21.“学不躐等”出自(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2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2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24.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25.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26.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A.教育 B.教育学C.教育论 D.德育论27.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28.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 )A.夸美纽斯 B.康德C.卢梭 D.裴斯泰洛齐29.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30.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31.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3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 ) A.卢梭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33.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写了著名的教育学著作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34.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35.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A.白板说 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36.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37.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38.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 A.凯洛夫 B.赞可夫C.布鲁纳 D.维果斯基39.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40.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课程结构理论的教育家是 ( )A.凯洛夫 B.赞可夫C.布鲁纳 D.维果斯基41.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是 ( )A.凯洛夫 B.赞可夫C.布鲁纳 D.巴班斯基二、填空题1.狭义的教育主要指____,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学》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知识点梳理 (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知识点梳理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学》(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二、教育与生产力(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4.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知识延伸:人力资本理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它体现在人的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舒尔茨是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从中说明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凝结在每个劳动者身上的教育资本量增加了。
通过计算美国1957年比1929年增加的教育投资总额,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三、教育与文化(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三)学校文化1.概念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教育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学校的出现是当语言的发展达到较为完备的( )。
A 文化B 文学C 文字D书本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形成。
A 中等教育B 高等教育C 社会教育机构D学校系统3.严格意义上,学校教育系统的基本形成是在()。
A 17世纪下半期B 18世纪下半期C19世纪下半期D20世纪初4.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
A洋务运动的推行B废科举,兴学校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D北洋大学的创建5.“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围墙之内”是( )的教育理想.A非制度化B前制度化C制度化D义务教育6.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的是()。
A察举制 B 举孝廉C 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7.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学校。
A文法学校B 琴弦学校C 文士学校D骑士学校8.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发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
A古代印度B 古代埃及C 斯巴达D 雅典9.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教育延伸。
A初等B中等 C 高等D成人10.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韩非子11.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 孟子C荀子D韩非子12.道家主张教育要()。
A有教无类B 非政C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B 苏格拉底C 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14.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的。
A社会B国家 C 社区 D 学校15. 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主主义与教育》1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编写的。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02-11真题 kdb 2011-10)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2010年16.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__________和个别差异性。
2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学家舒尔茨从对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的分析中发现,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除了土地、劳动、资本的投入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因而提出了著名的 _____ 理论。
34.______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和教育目的。
2009年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2008年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
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A、行为方式B、校风C、角色规范D、学风10、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C、学校领导者的亚文化D、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11、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久,影响范围最大的教育是()A、学校教育B、社区教育C、家庭教育D、社会教育14、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34、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40、试论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
2007年1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C.科学技术D.文化10.学校文化从其形式看,可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__________。
19.学生文化的特征包括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和____________。
1.简述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2006年8、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 B.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C.文化传统 D.生产力水平11、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C.学校领导者的亚文化 D.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2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39.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综合知识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性一、单项选择题1.能够受何种程度的教育,这是由()。
A.人口数量决定的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C.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D.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的2.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 )。
A.促进国家经济发展B.培养人C.传递国家意识形态D.促进文化延续3.决定教育事业领导权的是()。
A.社会文化B.生产力发展水平C.政治经济制度D.科技4.学校教育必须既重视科学教育又重视人文教育,还应该改革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这是为了适应和反映()。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特定的政治经济制度需要C.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D.人口数量的提升5.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统治阶级的意志与需要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水平D.教育的规模与结构6.在一定的社会里,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是受到()。
A.人口数量决定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C.生产力决定D.人口结构决定7.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作用不包括()。
A.制约教育目的B.制约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内容C.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重要的制约作用D.制约受教育的权利8.我国学校教育的类型可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层次划分,如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
这种学校教育类型受到()。
A.人口数量的制约B.政治经济制度C.生产力发展的制约D.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9.在阶级社会里,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都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经济的力量和()来控制教育。
A.任免教育机构领导人的力量B.思想上占优势的力量C.给教育拨款的力量D.颁布政策和法令的力量10.当前,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和网络技术等被应用于教育和教学领域,这反映了生产力发展对()。
A.教学手段的制约B.教学方法的制约C.教学组织形式的制约D.教学理念的制约11.“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所反映的是教育与()的关系。
A.政治经济制度B.人口C.文化D.生产力12.对一个国家的教育变革产生影响的决定性因素是()。
教育学考研强化习题 -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判断

教育学考研强化习题 -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判断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教育学考研强化习题――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判断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判断题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 )2、学校教育应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参加具体的政治运动,执行具体的政治任务。
( )3、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与国家的教育无关。
( )4、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 )5、教育的规模、速度与生产力水平同步发展。
( )6、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 )7、教育是再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 )8、科技革命的影响,更强调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 )9、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体现了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 ) 10、社会经济制度利用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影响和控制教育,左右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
( )11、国家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的审定,体现了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国家的权利机构直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 )12、国家权利机关可以通过控制教育经费,直接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 )13、国家颁行的各种关于教育的政策法律规定,体现了社会政治经济通过经济力量控制教育领导权。
( )14、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受教育权的决定方式。
( )15、在标榜“自由、平等、博爱”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
( )答案:1―5:√××√×,6―10:√√√×√,11―15:×√×√×16、社会生产力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 )17、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直接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
( )18、教育根据统治阶级需要建立教育目的,因此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
( )19、古代斯巴达教育以读、写、算、音乐为主要的教育内容。
( )20、我国古代学校教育重在“四书”、“五经”,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教育学基础:教育与社会发展 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文化传统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正确答案:C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
A.决定作用B.加速作用C.加速或延缓作用D.延缓作用正确答案:C3、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是()。
A.科学技术B.社会生产力C.政治经济制度D.上层建筑正确答案:C4、蔡元培是以下()理论的倡导者。
A.人力资本论B.教育万能论C.教育独立论D.筛选假设论正确答案:C5、“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教育活动是使蕴藏在人体内部的能力得以增长的—种生产性活动”这是()理论的观点。
A.劳动力市场论B.筛选假设论C.人力资本论D.教育万能论正确答案:C6、教育家孔子“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就整理并发展了殷周以来的中华文化,说明教育具有()功能。
A.文化选择B.文化交流C.文化创新D.文化传承正确答案:A7、我国目前的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A.阶级性B.相对独立性C.永恒性D.历史性正确答案:D8、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种功能()。
A.文化功能B.经济功能C.人口功能D.政治功能正确答案:B9、一般说来,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B.人口数量和质量C.生产力发展水平D.社会意识形态正确答案:C10、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A.人口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政治功能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A.领导权B.目的C.手段D.受教育权正确答案:A、B、D2、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表现在()。
A.拉动人口的迁移B.调整人口的结构C.控制人口的数量D.改善人口的质量正确答案:A、B、C、D3、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
A.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B.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C.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D.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正确答案:A、B、C、D4、多元文化教育的价值在于()。
《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教育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学校的出现是当语言的发展达到较为完备的( )。
A 文化B 文学C 文字 D书本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形成。
A 中等教育B 高等教育C 社会教育机构 D学校系统3.严格意义上,学校教育系统的基本形成是在()。
A 17世纪下半期B 18世纪下半期 C19世纪下半期D20世纪初4.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
A洋务运动的推行 B废科举,兴学校 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D北洋大学的创建5.“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围墙之内”是( )的教育理想.A非制度化 B前制度化 C制度化 D义务教育6.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的是()。
A察举制 B 举孝廉C 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7.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学校。
A文法学校 B 琴弦学校 C 文士学校D骑士学校8.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发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
A古代印度 B 古代埃及 C 斯巴达 D 雅典9.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教育延伸。
A初等 B中等 C 高等 D成人10.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韩非子11.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 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12.道家主张教育要()。
A有教无类 B 非政 C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着名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 B 苏格拉底 C 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里特14.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的。
A社会 B国家 C 社区 D 学校15. 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着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主主义与教育》1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着是古罗马教育家()编写的。
教育学 第二部分: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题库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教育学第二部分:教育与社会的发展题库1、单选题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
A: 学校物质文化B: 学校精神文化C: 学校观念文化D: 校园文化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解析】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2、单选题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A: 生产力B:政治制度C:科学技术D:文化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3、单选题“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
A: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 教育与科技的关系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解析】题干两句话提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4、单选题“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反映了教育与的关系。
A: 经济B: 政治C: 文化D: 人口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意思是建设国家、管理公众事务,要把教育摆在一个最先发展的位置;“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意思是君子要使民众形成好的习俗,一定要从教育人手。
这两句话都是说明教育对政治的重要作用。
5、单选题“劳心者制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相隔离。
A: 教育与生活B: 教育与经济C: 教育与生产劳动D: 教育与文化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解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反映了脑体分离和脑体对立的社会情形。
6、单选题“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体现了对确立教育目的的影响。
A: 文化B: 政治经济制度C: 生产力D: 科学技术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文化对确立教育目的的影响。
7、单选题“在一定社会,培养具有什么政治方向和思想观念的人,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这句话说明了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 生产力B: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 科学技术D: 文化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略。
《教育学》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教育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A 文化2A3A 174A5A6A察举制7A8A9.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教育延伸。
A初等B中等 C 高等D成人10.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韩非子11.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 孟子C荀子D韩非子12.道家主张教育要()。
A有教无类B 非政C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着名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B 苏格拉底C 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14.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的。
A社会B国家 C 社区 D 学校15. 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着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主主义与教育》1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着是古罗马教育家()编写的。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 柏拉图D昆体良17A18A19A20A21A22A23A24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主主义与教育》25.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20世纪()。
A50年代以后B60年代以后C70年代以后D80年代以后26.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
A杨贤江B 蔡元培C 李大钊D王道俊27.杨贤江于1930年出版的教育学着作是()。
A《新编教育学》B《教育学》C《新教育大纲》D《实用教育学》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学校教育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
A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 B 社会出现了剩余产品C 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D 语言发展到文字状态E 社会出现了阶级2.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
国开电大黑龙江教育学 第2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单元测试

国开电大黑龙江教育学第2章教育与社会发展单元测试1.一、单选题2. 1.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的制约。
单选题 (1 分) 1分1. A.人口数量2. B.人口质量3. C.人口结构4. D.政治制度5. E.生产力发展水平正确答案: E3. 2.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是由()。
单选题 (1 分) 1分1. A.文化传统2. B.受教育者的需求3. C.生产力发展水平4. D.教育的规模5. E.人口结构正确答案: C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主张实际上是把()相隔离了。
单选题 (1 分) 1分1. A.教育与生活2. B.教育与经济3. C.教育与政治4. D.教育与生产劳动5. E.教育与文化正确答案: D5. 4.一个地区的人们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的()。
单选题 (1 分) 1分1. A.人口功能2. B.政治功能3. C.经济功能4. D.文化功能5. E.控制人口功能正确答案: A以下对于文化传统与教育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1 分) 1分1. A.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2. B.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3. C.文化传统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性质4. D.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改革的政策5. E.文化观念影响人的教育观念正确答案: C7. 6.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单选题 (1 分) 1分1. A.社会生产力2. B.政治经济制度3. C.上层建筑4. D.文化传统5. E.科学技术正确答案: A8. 7.以下哪项没有体现教育的经济功能()。
单选题 (1 分) 1分1. A.提高劳动者素质2. B.促进经济增长3. C.推动科技发展4. D.产生新的科学知识5. E.提高人口素质正确答案: E9. 8.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最终取决于()。
单选题 (1 分) 1分1. A.生产力水平2. B.社会制度3. C.文化背景4. D.科技水平5. E.国家政策正确答案: A10. 9.以下对于人口状况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
教师招聘题库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02关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大全全部单选题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_____A: 教育的性质B: 教育的方法C: 教育的效益D: 教育的规模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教育的性质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的性质也不同。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方法、效益、规模并不能起决定作用。
2.我国明朝末期的东林书院强调“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映了教育所具有的_____A: 政治功能B: 人口功能C: 经济功能D: 文化功能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功能。
3.“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体现了_____对确立教育目的的影响。
A: 文化B: 政治经济制度C: 生产力D: 科学技术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文化对确立教育目的的影响。
4.下列不属于校园精神文化的是_____A: 学风B: 仪式C: 学校人际关系D: 班风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
主要包括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等。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规章制度等。
因此,B选项不正确。
5.学校文化的核心是_____A: 学校物质文化B: 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C: 学校领导者的亚文化D: 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学校文化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或观念文化三部分。
其中,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
6.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_____A: 规范作用B: 动力作用C: 引导作用D: 激励作用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略。
7.人力资本的主要成分是_____A: 教育资本B: 劳动资本C: 知识资本D: 时间资本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一种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生产性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2.社会生产力制约教育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课程的设置和课程的内容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3.“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说明教育发展优先于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4.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文化影响教育_思想、教育观点的产生;文化影响教育_内容的发展。
5.学校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是其他社会组织不能代替的,是因为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科学性适时性持久性全面性。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A )。
A.性质B.教育组织形式
C.教育方法D.教育结构
2.教育的发展水平最终是由(C.)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A.政治经济制度B.科技文化
C.生产力D.意识形态
3.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说明教育具有(D.)。
A.社会性B.超前性
C.不适应性D.相对独立性
4.同是现代化国家,英国历来注重“绅士”教育;德国重视技术教育;美国注重实用教育;日本注重学历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B )。
A.竞争性B.历史继承性
C.独特性D.个别历史继承性
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 )
2.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指传授新知识。
(×)
3.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所以,教育是发展生产力的最重要的手段。
(√)
4.“教育救国论”是科学的、可行的,“教育改造社会”也是可以实现的。
(×)
5.教育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而对政治文明具有一般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忽视此作用。
(×)
四、简答
1.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答: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手段;教育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手段
2、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
教育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教育不能成为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
3、简述教育对政治文明建设的作用。
教育可以提高公民政治素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发展教育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
的基本方略;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的政治变革,真正实现政治文明
4、简述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作用。
为提高整个民族素质奠定基础;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本身也是劳动者,通过教育培养的人才在承担着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的重任;普通教育适当增加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如培养学生就业意识,加强就业指导,适当进行职业技术的教育等,使学生在毕业时,不仅掌握普通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这样就能直接发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作用;普通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也就提高了民族素质,包括劳动者的素质。
五、论述
1.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能动作用。
教育依据自身的特点,对政治、经济制度起着反作用,这也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对物质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二是教育对政治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三是教育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六、实例分析
1.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说:“科学进步的根是扎在教育之中的”。
马歇尔所说的“科学进步的根是扎在教育之中的”是对的,充分表明了通过教育实现科学知识的扩大在生产和创新生产,进而促进科学的向前发展的教育能动作用。
有人说:“只要抓好教育,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可以重建,缺乏资源的国家可以富强起来。
所以,教育可以救国。
”
“教育可以救国”只是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和幻想。
所以说,这句话是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