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酸梭菌C_2菌株对鱼类肠道致病菌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合集下载

丁酸梭菌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丁酸梭菌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丁酸梭菌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吴媛媛【摘要】丁酸梭菌是土壤、动物胃肠道中一种常驻的厌氧革兰氏阳性菌,其在恶劣环境中易形成芽孢,能耐高温、高压、强酸和多种抗生素.其具有调控胃肠道菌群平衡、稳定胃肠道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和促进机体生长等作用.文章就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期刊名称】《饲料博览》【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4页(P13-16)【关键词】丁酸梭菌;益生菌;生物学功能;应用【作者】吴媛媛【作者单位】四川省水产学校,成都611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1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1.1 调节胃肠道微生态平衡丁酸梭菌能分泌维生素和生长因子等促进肠道有益菌群增殖,同时产生抗菌肽和有机酸等抑制有害菌群生长,优化胃肠道菌群结构,且有机酸是肠壁细胞的能量来源,对肠道上皮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曹广添等将丁酸梭菌分别与大肠杆菌、乳酸杆菌等联合培养,与单独培养比,有益菌丰度均增加,而病原菌数量均降低[1]。

Kuroiwa 等报道,丁酸梭菌能产生生物活性分子,促进双歧杆菌、乳酸菌、粪杆菌等肠道有益菌群增殖[2]。

朱晓慧等将丁酸菌发酵提取物分别与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链球菌共培养后,3种活菌丰度均提高[3]。

肖英平等在肉鸡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可增加盲肠中产短链脂肪酸菌群的丰度[4]。

同时,丁酸梭菌还可分泌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等,其降解的中间产物被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群利用,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维持肠道健康。

Zhang等发现,丁酸梭菌可优化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结构,提高肠道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并提升小肠中益生菌群丰度[5]。

Taka⁃hashi 等认为,丁酸梭菌产生的丁酸、乙酸可预防和治疗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的小鼠,在体内外体均能抑制出血性大肠杆菌的生长,证实丁酸梭菌可降低肉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和缓解相关症状[6-7]。

此外,丁酸梭菌可通过调控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 和ZO-1 等蛋白表达,从而改善肠黏膜通透性,缓解疾病相关症状,维持肠道健康;具有定植占位效应,能在肠黏膜表面形成伪膜,占据肠道上皮细胞黏附位点,抑制肠道内有害菌和腐败菌的定植和入侵,丁酸梭菌提取物脂磷壁酸能抑制大肠杆菌在肠上皮细胞的附着[8-10]。

丁酸梭菌的特性,丁酸梭菌的作用与丁酸梭菌的应用

丁酸梭菌的特性,丁酸梭菌的作用与丁酸梭菌的应用

丁酸梭菌的特性,丁酸梭菌的作用与丁酸梭菌的应用丁酸梭菌,又名酪酸菌,它是梭状芽孢菌属中的一个种,是1993年由日本千叶医科大学宫入近治博士首先发现并报告的,因此又叫宫入菌。

1935年, Kingimiyairi博士从人的粪便和土壤中分离出丁酸梭菌,随后发现其厌氧培养的过滤物中含有较少的脂肪酸,具有极强的整肠作用,它可抑制肠道中的致病菌,促进肠道中有益菌如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生长。

1.丁酸梭菌的一般特性(1)丁酸梭菌为典型的严格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7℃,最适pH值为4.0—9.8。

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培养初期试管上部呈轻微浑浊,产大量的气体,后期沉淀较多。

平板划线培养(37℃)24h,可见直径1.2—3mm大小的菌落,正面圆形,边缘整齐,侧面低凸,表面湿润光滑,乳黄色,不透明,略有酸臭味(2)丁酸梭菌不水解蛋白质丁酸梭菌不水解酪蛋白和明胶,但能使牛奶变酸、凝固、产气。

不分解蛋白质,不产生氨、硫化氢等物质;能利用蔗搪、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甘露糖、棉籽糖、乳糖、低聚半乳糖、木糖、木聚糖、核糖、阿拉伯糖、甘油、淀粉、纤维素;不能利用卫毛醇、山梨醇;发酵产物主要有丁酸、乙酸、丁醇、乙醇、甲酸、H2、CO2、丙二醇等(3)丁酸梭菌稳定抗性较好丁酸梭菌属于芽孢菌,能产生内生芽孢,所以生存能力较强,能耐热、耐酸、耐胆汁、耐抗生素。

在人体内不受胃酸、胆汁酸等影响,因此在体内外都能长期生存不失活。

丁酸梭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链霉素等抗生素有一定的抗性,因此它可和抗生素合用,提高疗效,被广泛用于医药、功能性保健食品和动物饲料的添加剂中。

2.丁酸梭菌的作用(1)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肠道菌群失衡会导致许多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丁酸梭菌作为一种有益菌,对人体和动物没有毒害,可以抑制葡萄球菌、念珠菌、克雷伯菌、弯曲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和伤寒沙菌以及腐败菌的生长,从而减少了胺类、吲哚类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产生。

丁酸梭菌对畜禽肠道有害菌及有益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丁酸梭菌对畜禽肠道有害菌及有益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DOI:10.20041/ki.slbl.2023.01.012丁酸梭菌对畜禽肠道有害菌及有益菌的抑制作用研究周安树1,张海鹏2,高映红3,肖明霞1,王乙茹4,PHOUTHAPANE Vanhnaseng5,屈娥1*,程志斌1*(1.云南农业大学,昆明650201;2.玉溪市红塔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玉溪653100;3.昆明云岭广大种禽饲料有限公司,昆明650200;4.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达州635001;5.老挝农林部畜牧与水产局,老挝万象6644)摘要:本研究采用体外牛津杯抑菌法,评估一株丁酸梭菌(菌株编号YNAU5738)对畜禽肠道主要有害菌及有益菌的抑制作用。

试验设土霉素、金霉素和丁酸梭菌3个处理组,以抑菌圈直径值(diameter of inhibition zone,DIZ)比较判定丁酸梭菌对六个肠道指示菌的抑制作用及效果。

结果显示: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K88、大肠杆菌K99、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等4个肠道有害菌的指示菌的抑制作用均为“敏感”(7.8mm<DIZ≤16.0mm)。

土霉素和金霉素对以上4个指示菌的抑制作用达“高敏感”(DIZ>16.0mm),且抑制效果显著高于丁酸梭菌(P<0.05)。

此外,丁酸梭菌对罗伊氏乳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2个肠道主要有益菌的抑制作用,均判定为“不敏感”(DIZ=7.8mm)。

相反,土霉素和金霉素对罗伊氏乳杆菌的抑制作用达高敏感。

综合上述结果提示,该株丁酸梭菌具有调节畜禽肠道菌群的作用及潜在的饲用价值。

关键词:丁酸梭菌;抑菌作用;肠道有害菌;肠道有益菌中图分类号:S81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084(2023)01-0061-05Inhibitory Effect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 onIntestinal Harmful Bacteria and BeneficialBacteria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ZHOU Anshu1,ZHANG Haipeng2,GAO Yinghong3,XIAO Mingxia1,WANG Yiru4,PHOUTHAPANE Vanhnaseng5,QU E1*,CHENG Zhibin1*(1.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650201,China;2.Animal Health Supervision Institute of Hongta District of Yuxi,Yuxi653100,Yunnan China;3.Yunling Guangda Breeding Poultry and Feed Limited Company,Kunming650200,China;4.Da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Dazhou635001,Sichuan China;5.Department of Livestock and Fisheries,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of Laos,Vientiane6644,Laos)Abstract:To evalu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a probiotic Clostridium butyricum(YNAU5738strain)on收稿日期:2022-12-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60664);云南省农业联合面上项目(2017FG001-067);云南农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A2032002455)作者简介:周安树(2003—),女,云南文山人,研究方向为单胃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丁酸梭菌对肠道健康调节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

丁酸梭菌对肠道健康调节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

为肠道 上皮细 胞提供 能量外 .还 具有直 接的 免疫 渊控 功
能 ,能增 强肠 道上 皮细胞 的增 和 分化 .提 高肠道 屏障
J力能 ,对维护黏膜健 有一定 的用 1.5 对肠道 的免疫调 节作 用 肠道 是机 体最 大 的免疫器
收能 力增 强 若隐窝 变深 !J{1J说 明机体 代谢增 强 ,维 持需
要 增多 ,1 产性 能低 冈此 ,绒 毛高 度与隐 窝深度 的 比
值 很好地 反应 小肠 的功能情 况 :郑有 秀等人通 过 试验 证
明断奶 仔猪饲 粮添加 丁酸 梭菌不仅 著提高卒 肠绒 毛高
度 ,还 可 普提 高卒肠 绒毛高 度与隐 窝深度 的 比值 【1
,f_.长和 幼畜肠 道发育 成熟 有研 究表 明 ,丁 酸梭菌 对抗
,卜索 导致的 肠道黏膜 完整性 损坏 、绒 毛破 、上 皮细胞
肿 胀脱 落等症状有叫 的 修复作用 J:刘婷婶等人研究发
现 住蛋 鸡饲 【}1添 力I1 同浓 度 的_r酸 悛菌均 可 苦增力II
了卒肠 黏喷厚 度【“1 丁酸饺菌 的代 跗产物 丁酸除 了能够
丁酸梭 菌是从 健康人 和 动物 肠道 中分离 的一 种革 氏 阳性 芽孢杆 菌 .具 有耐热 、耐酸 ,耐 多种抗 索等 十 物学 的 特性 、丁 酸 梭 菌 住肠 道 内具 有 州 节肠 道 菌 群平 衡 、改善肠道 健J求,提 高 动物乍长性 能及 改善 肉品质等 作用 ,具有 良好 的应用前景 .

1.3 维持 肠道正 常的形 态结构 肠道是 消化和吸 收营养
物 质的重 要场 所 ,肠 绒 毛高 度越 高 !J{IJ肠 上 皮细胞 的数量
越多 .肠上 皮细胞数 量越 多 ,则小肠对 营养 物质 的吸收

丁酸梭菌生理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_张晓阳

丁酸梭菌生理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_张晓阳

丁酸梭菌生理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张晓阳,卢忆,马艳莉,李里特(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摘要:丁酸梭菌是一种益生菌,具有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免疫力、抗癌、产生营养物质等功能。

丁酸梭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目前已应用于食品、医药、农牧、化工等诸多领域。

但是国内对丁酸梭菌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滞后,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相比其它益生菌重视度不足。

本文介绍了丁酸梭菌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征,综述了其生物学功能及在食品、医药、工业、动物等领域的应用,指出了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丁酸梭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丁酸梭菌;形态特征;生化特征;功能;应用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又名酪酸菌、宫入菌,存在于土壤、树叶、人和动物肠道中。

干酪和自然发酵的酸奶中也存在丁酸梭菌,我国学者在酒曲[1]和窖泥[2]中也分离鉴定得到了丁酸梭菌。

研究发现丁酸梭菌有着整肠、抗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3]。

在日本,丁酸梭菌最初被应用于临床医学,目前已被制成微生态制剂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4]、动物饲料[5]等领域。

与其它益生菌相比,丁酸梭菌微生态制剂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对丁酸梭菌开发利用的步伐,但是对丁酸梭菌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仍存在局限性,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更是较少。

本文从形态与生理特征、生物学功能、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前景等方面对丁酸梭菌进行了综述,为丁酸梭菌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思路。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发酵豆制品中丁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项目编号:201210019090)。

作者简介:张晓阳(1989—),女,河北石家庄人,本科,研究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

通讯作者:李里特(1948—),男,陕西西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食品科学研究。

Study on the Quality Index of Fermented Corn NoodlesWANG Xiao-hui1,LI Ling-yi1,Satoru Nirasawa2,EIZO Tatsumi2,CUI Li-xun3,CHENG Yong-qiang1(1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Functional Food from Plant Resources/College of Food Science&Nutritional Engineering,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2Japa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Sciences,Tsukuba305-8686,Japan;3Biological Pharmaceatical Department,Heilong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Bi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150025,China)Abstract:Fast and accurate evaluation method is essent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noodles.Different evaluation methods including sensory assessment,instrumental test and cooking quality test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fermented corn noodles.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parameters were studied,and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 instrument test and cooking quality test were correlated with sensory assessment significantly.Hardness and chewiness could be good indicators of fermented corn noodles,and cooking quality test could be used as an adjunct method.Keywords:fermented corn noodles;quality;evaluation index;sensory evaluation;instrumental test(责任编辑刘宏)32中国食物与营养第18卷1丁酸梭菌的特征丁酸梭菌为直或微弯的杆菌,单个或对生,短链,后期产生孢子,孢子卵圆、偏心次端生,使得菌体膨大呈现梭形[6]。

丁酸梭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控中的应用进展

丁酸梭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控中的应用进展

DOI :10.15906/11-2975/s.202015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872466);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2019N0005);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项目(KF2015017、CXZX2017235、CXZX2017487)*通讯作者[摘要]近年来,在探索抗生素养殖替代品的研究中,益生菌在动物生态养殖方面的开发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猪、鸡等重要经济动物的养殖临床试验中,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能够起到调控动物肠道菌群、抗氧化、提高免疫力、促进动物个体增重等作用,并且该菌能够与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其他益生菌发挥较好的协同促进作用。

本文就丁酸梭菌作为饲料生态添加剂在目前动物养殖领域的应用做一综述,借鉴枯草芽孢杆菌等益生菌的开发经验,展望其研发趋势与市场开发前景,为该类益生菌未来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丁酸梭菌;益生菌;抗氧化;畜牧兽医[中图分类号]S81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14(2020)15-0012-06丁酸梭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控中的应用进展黄潇航1,2,张龙1,3,胡奇林3,黄志坚1,2,殷光文1,2*,江和基1,2*(1.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2.福建省动物药物工程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3)丁酸梭菌,俗称为丁酸菌、酪酸梭菌。

其在医学应用上,对由于抗生素滥用等致病因素引起的肠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此外对过敏性支气管炎炎症、糖尿病等临床疾病也具有一定疗效。

丁酸梭菌作为动物肠道内分布普遍的一种重要菌类,多能在动物粪便中通过细菌分离得到,在动物饲料营养添加的试验性研究中,该菌也是动物肠道生态菌群结构健康与否的重要指示细菌之一。

本文就该菌的抗氧化、肠道菌群调节、促生产、抗菌消炎等功能及其在畜牧兽医领域的生产应用进行综述。

丁酸梭菌的功效及研究进展

丁酸梭菌的功效及研究进展

丁酸梭菌的功效及研究进展丁酸梭菌的功效及研究进展1 丁酸梭菌的来源、形态和生理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又名酪酸菌,它是梭状芽孢菌属中的一个种,是1933年由日本千叶医科大学宫入近治博士首先发现并报告的,因此又叫宫入菌。

1935年,Kingi miyairi博士从人的粪便和土壤中分离出丁酸梭菌,随后发现其厌氧培养的过滤物中含有较少的脂肪酸,具有极强的整肠作用,它可抑制肠道中的致病菌,促进肠道中有益菌如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生长。

丁酸梭菌是一种专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其直径为(0.6~1.2)×(3.0~7.0)μm,两端钝圆,中间部分轻度膨胀,细菌呈直杆状或稍有弯曲,单个或成对,短链,偶见有丝状菌体,周身鞭毛,能运动。

孢子卵圆,偏心或次端生。

革兰氏染色初培养的菌为阳性,菌稍长可变为阴性。

在琼脂平板上形成白色或奶油色的不规则圆形菌落,稍突,直径为1~3mm。

不水解明胶,不消化血清蛋白,能够发酵葡萄糖、蔗糖、果糖、乳糖等碳水化合物产酸,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产生淀粉酶,水解淀粉但不水解纤维素。

水解淀粉和糖类的最终代谢产物为丁酸、醋酸和乳酸,还发现有少量的丙酸、甲酸,硝酸盐还原实验均为阴性。

丁酸梭菌DNA的G+C含量的摩尔分数为27%~28%。

2 丁酸梭菌的功效2.1 调整肠道菌落平衡,促进肠道有益菌群增殖肠道菌群失衡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丁酸梭菌能促进有益的双歧杆菌、乳酸菌、拟杆菌的增殖和有效的抑制引起疾病的葡萄球菌、念珠菌、克雷伯菌、弯曲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和伤寒沙门菌以及腐败菌的繁殖,从而减少了胺类、吲哚类和硫化氢等有。

害物质..实验表明,己知健康人的粪便菌群以厌氧菌为主,并知双歧杆菌在人和动物体为最高和最常见的正常菌群之一。

张达荣等证实,肠易激综合症患者中菌群失调,表现为与粪便菌群中主要比例的总厌氧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量减少,而占肠道菌群比例中较少的具有潜在致病性梭菌却显著增多,经丁酸梭菌治疗后,粪便菌群中的双歧杆菌、无芽孢厌氧菌、大肠菌、肠球菌和乳酸菌与健康人无显著差异,占肠道比例多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显著上升,而具有潜在致病性的梭菌明显下降,并且临床症状相应明显改善。

丁酸梭菌的特性和功效

丁酸梭菌的特性和功效

丁酸梭菌的特性和功效丁酸梭菌的特性和功效赵长昆1,齐树亭2(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130 )(河北工业大学海水利用中心,天津,300130)摘要:本文叙述了丁酸酸菌的特性、功能。

首先,介绍了丁酸梭菌的发现及形态,并且对其生理特性进行了描述。

然后,讲述丁酸梭菌的功效,重点陈述了它在肠道中的作用。

最后是丁酸梭菌应用的理论意义和实践需求,以及它诱人的产业化前景和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丁酸梭菌;芽孢;益生菌;微生态学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ness ofclostridium butyricumZHAO changkun,QI shuting(Institute Of Chemical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300130)(Seawater Utilization Center Of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300130)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ness are reviewed.First,the discovery and morphology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 is introducted,and also its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s described. Then,the effectiveness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 is telled,and the function when it is in intestinal is importantly stated. The last part includes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practice requirements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application,and the tempting industrial prospect and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it .Keywords:Clostridium butyricum;bacillus;probiotics;Micro-ecology1丁酸梭菌的发现和特性1.1发现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又名丁酸梭菌,是梭状芽孢菌属中的一个种。

丁酸梭菌对肠道上皮细胞黏附及对鳗弧菌抑制的研究

丁酸梭菌对肠道上皮细胞黏附及对鳗弧菌抑制的研究

等 的方法 , 将细胞传代于 2 4孔培养板中培养 , 细
业动植物病原库提供。
12 细菌 的活化 丁酸 梭 菌 的冻 干 粉 接 种 于装 有 .
的损伤和成活率 的影响 , 并探讨丁酸梭菌与鳗 弧菌
在共同黏附肠道上皮细胞时两者之 间的相互作用 ,
M S液体培养基的小三角瓶 , R 装量 9 L 放置于 0m , 二氧化碳工作站 , 2 8℃ , 静止厌氧培养 2 。鳗弧 4h 菌斜面转接三角瓶 中的营养 肉汁液体培养 基 , 放置 恒温培养箱 , 2 8℃, 普通培养 2 。血球计 数板计 4h 数, 调整各菌液浓度 为 1 1 F / I ×0 CUm 放置 4℃冰 箱备用。 13 鱼肠道上皮细胞的培养 . 参照 G z a- ui um nM rl l o 等 原代培养 鲫鱼肠 道上皮 细胞 的方法 , 并作 改 进 。采样前后抗生素处理鱼体 , 采用胶原蛋 白酶 I 型、 Ⅳ型(i a 司) E T , S m g 公 、 D A 消化肠:组 织 , 道 依据
[ 摘 要] 本试验 以鱼肠道上皮细胞为模型, 以肠道 的致病鳗弧菌为对 照, 研究 了丁酸梭菌对 鱼 肠道上皮细胞 的黏附作用及黏附对细胞 的损伤和成活率 的影响。结果表明: 丁酸梭 菌对 鱼的肠 道上皮的黏 附率 为 7 3 1 8 , 于鳗 弧菌的黏附率( 0 0 ) 对细胞 的损伤 率为 10 .9± . 5 低 P< . 5 ; .2± 03 , .5 显著低于鳗弧菌对细胞 的损伤率( O0 ) 黏附后丁酸梭菌组对细胞 的成活率的影响与 P< .5 ;
黏附是细菌重要的生理活动 , 尤其是益生菌对 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 X - SI上海博选实业有 限 Y Q5 I 0 ,
公 司产 品 。

细菌素应用的理论与实践

细菌素应用的理论与实践

细菌素应用的理论与实践尚雅婧;张日俊【摘要】细菌素是细菌在代谢过程中由核糖体合成基因编码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或蛋白质类物质,因其高效、无毒、耐高温、无残留、无抗药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得到国内外学者青睐.细菌素在生物饲料添加剂、生物兽药及人类医药保健和食品生物防腐剂的研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作者就细菌素的理论研究及其在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医药保健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0(037)005【总页数】5页(P26-30)【关键词】细菌素;应用;现状;前景【作者】尚雅婧;张日俊【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饲料生物技术实验室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饲料生物技术实验室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3近年来,食品安全的呼声日益提高,疾病防治和解决药物残留问题关系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与安全。

目前亟待开发出无毒、无残留、安全、高效的绿色生物饲料添加剂、微生态制剂、生物药品来替代传统的抗生素类药品。

由于细菌素独特的优点,使其成为替代抗生素的首要选择。

1 细菌素的理论研究1.1 细菌素的定义细菌素(bacteriocin)约在100年前首次被发现,是大肠杆菌V产生的一种可抑制大肠杆菌S生长的热不稳定物质,并命名为大肠杆菌素(Colicin)(Gratia,1925)。

目前公认为细菌素是由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通过核糖体合成机制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或蛋白质类物质。

对于某些细菌产生的非确定性的蛋白质类抗菌物质,常用类细菌素(bacteriocin-like)的说法来代替,在这里也统称为细菌素。

细菌素对于产生菌相近的菌株有特异性(Kirkup等,2006)。

99%的细菌可以产生至少一种细菌素(Klaenhammer,1988)。

1.2 细菌素与抗生素、其他抗菌肽的区别1.2.1 细菌素与抗生素的区别细菌素与抗生素的最主要区别为细菌素是通过核糖体合成的即由基因编码,具有自身免疫性,选择性地抑制或杀伤敏感菌并且不产生耐药性。

丁酸梭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丁酸梭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2020.3苏志星1王元1王松刚2(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2.泰州市春达动物药业饲料有限公司,江苏泰州225763)水产养殖业中抗生素的滥用可能导致抗药性细菌的出现以及抗药残留物等许多负面作用,对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作为替代抗生素的产品,益生菌已被广泛用于水产养殖业,并被证明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促进鱼类的生长,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性。

一、丁酸梭菌菌体形态丁酸梭菌属于梭菌属,是一种厌氧的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由人类粪便和土壤中分离而来,大小为(0.5~1.7)微米×(2.4~7.6)微米,周边有鞭毛,可以运动。

菌体为直杆或微弯的短链状,既有单生又有对生,后期产生孢子。

孢子两端一般为圆形或卵圆形,中间部分隆起,整体呈梭形,无孢外壁和附属丝。

菌落为灰白色,边缘不规则,稍稍突起,表面有光泽,不透明,直径为1~3毫米,略有臭味。

二、丁酸梭菌生理功能1.维持鱼类肠道微生态平衡,抑制致病菌的生长肠道作为鱼类重要的消化器官,内部细菌种类繁多且数量庞大。

正常情况下肠道微生态菌群维持平衡状态,但内外环境改变可能会导致微生物菌群平衡破坏,致病菌大量繁殖使机体出现病态。

丁酸梭菌具有抑制致病菌在肠道内繁殖以及促进有益菌群生长的双重作用。

丁酸梭菌与鱼肠道内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共生并促进它们的繁殖,纠正肠道内菌群的紊乱,这在 鱼的研究中已经证实。

丁酸梭菌可以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并黏附在肠上皮细胞上,占据了致病菌的定植位点,抑制致病菌的增殖,同时减少各种有害代谢物的产生。

有研究表明,丁酸梭菌可以有效抑制鳗弧菌、爱德华氏菌以及嗜水气单胞菌等鱼肠道致病菌的繁殖。

而丁酸梭菌对有害致病菌的拮抗作用可能与其产生丁酸、乙酸素等短脂肪链有关,丁酸、乙酸等使得肠道pH 下降,低pH 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

2.提高鱼体抗病力鱼类的免疫系统是防御外源致病微生物攻击的重要防线,主要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产抑菌蛋白的丁酸梭菌作为饲料益生菌制剂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产抑菌蛋白的丁酸梭菌作为饲料益生菌制剂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产抑菌蛋白的丁酸梭菌作为饲料益生菌制剂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饲用抗生素在促进畜禽生长、不断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减少粮食损耗、提高动物产品产量等五方面具有显著六项的效果。

有机肥随着抗生素在饲料中的长期广泛使用,它的弊端正日益凸现,如导致动物胃肠道菌群失调,产生细菌耐药性和动物产品药物等。

微生态制剂被认为是抗生素的潜在替代物之一,已被广泛关注。

丁酸梭菌是从弯果阳动物肠道分离出来的一种严格厌氧的革兰氏和性芽孢杆菌,具有产丁酸、产酶、微量元素等益生物质等特性。

近年来,对丁酸梭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医学和生物化工方面,在家禽饲料工业上研究相对较少。

相比于非芽孢杆菌,丁酸梭菌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并能促进动物栽种、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在畜牧生产中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旨在筛选出对动物常见致病菌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产抑菌蛋白的丁酸梭菌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并生物学在体外研究其抗逆性和益生特性,为其在动物生产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1材料与设备1.1材料与试剂仔猪盲肠内容物10份,取自3个猪场;K88)、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S.aureusATCC25923);梭菌增值培养基(RCM培养基)、梭菌选择性培养基(TSN培养基)、LB培养基,国产分析纯;细菌生化微量反应管、药敏纸片;细菌DNA提取试剂盒;猪胆盐,胰蛋白酶、蛋白酶K、过氧化氢酶,人工胃液、人工肠液根据中国药典进行配制;蛋白酶测定试剂盒、淀粉酶测定试剂盒、脂肪酶测定试剂盒。

1.2实验方法1.2.1分离培养方法采用厌氧培养箱来进行的液体培养、分离和稀释平板计数。

取盲肠内容物10g加到90mLPBS中,放人80℃水浴10min以杀死非芽孢菌,放入RCM培养基,于37℃厌氧培养36h;将样品四组稀释到10-3、10-5、10-7,涂布于TSN培养基,37℃厌氧培养48h;采用影印平板法分离菌种,选取严格厌氧生长的菌株,进行镜检;根据丁酸梭菌的培养出来特性、菌落形态和显微形态等特征,挑选符合特性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研究进展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研究进展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研究进展张吉鹍㊀孙国平(湖北博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ꎬ湖北黄石㊀435000)基金项目:黄石市重大技术研发项目(编号:2017A013)ꎻ中央农业技术项目推广应用项目资助作者简介:张吉鹍(1964-)ꎬ男ꎬ江西武宁人ꎬ博士ꎬ研究员ꎬ主要从事动物营养繁殖研究ꎬE-mail:346884018@qq.com㊀㊀摘㊀要:本文简单介绍了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㊁抑菌作用及其作用机制ꎮ关键词:丁酸梭菌素ꎻ抑菌ꎻ丁酸1㊀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1.1㊀调节肠道菌群平衡ꎬ促进肠道有益菌的增殖ꎬ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动物肠道菌群失衡会引发各种肠道疾病ꎬ丁酸梭菌作为一种厌氧的内生芽孢杆菌ꎬ比需氧菌更能够适应宿主肠道内环境ꎬ从而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宿主肠道内包括嗜酸乳杆菌㊁拟杆菌㊁双歧杆菌㊁粪杆菌㊁粪链球菌以及乳酸菌等在内的益生菌的增殖[1-4]ꎬ并能有效地抑制宿主肠道内包括葡萄球菌㊁伤寒沙门氏菌㊁腐败菌㊁痢疾杆菌㊁大肠杆菌㊁绿脓杆菌㊁弯曲杆菌㊁产气荚膜梭菌㊁霍乱弧菌㊁念珠菌以及克雷伯菌的生长ꎬ同时还能够减少吲哚类㊁硫化氢以及胺类等有害物质的产生[5-6]ꎮ在宿主肠道内起着整肠㊁治疗肠道炎症㊁调节菌群平衡㊁促进动物生长的多重作用[7-8]ꎮ曹广添等[9]将丁酸梭菌分别与大肠杆菌㊁沙门氏菌㊁产气荚膜梭菌㊁乳酸杆菌㊁双歧杆菌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后进行培养ꎬ并与各菌种单独培养进行比较ꎮ发现ꎬ经36~48h培养后ꎬ联合培养组大肠杆菌㊁沙门氏菌㊁产气荚膜梭菌菌数均显著低于单独培养组(P<0.05)ꎻ当菌数比例为(1~100):1至100:1时ꎬ丁酸梭菌对沙门氏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ꎻ当丁酸梭菌与其它菌的比例为100:1时ꎬ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抑制作用最强ꎻ当丁酸梭菌与其它菌的比例为10:1时ꎬ丁酸梭菌对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最好ꎮ联合培养8h后ꎬ菌数比例为10:1时ꎬ丁酸梭菌对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最明显ꎮ赵熙等[10]的研究结果不仅验证了丁酸梭菌制剂可以显著地增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㊁乳酸杆菌等益生菌的数量ꎬ而且还能有效地调控肠道微生物生态环境ꎮ由此可见ꎬ丁酸梭菌一方面通过促进益生菌增值ꎬ另一方面通过抑制致病菌的生长来校正宿主肠道菌群的失衡ꎬ从而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ꎬ降低腹泻率ꎬ减少肠应激综合征与胃肠炎等疾病的发生ꎮ正常健康动物粪便所含的菌群ꎬ以双歧杆菌等厌氧菌为主ꎮ当动物患病ꎬ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时ꎬ粪便菌群中占比较高的双歧杆菌㊁乳酸菌等益生菌的含量减少ꎬ而占比较少的潜在致病性菌梭菌却显著增加ꎮ当患病动物经服用丁酸梭菌治愈后ꎬ其所排出的粪便中ꎬ所含的菌种(如双歧杆菌㊁乳酸菌㊁无芽孢厌氧菌㊁肠球菌㊁大肠菌等菌类)及其含量与健康动物相似ꎬ主要表现在宿主肠道菌群中占比较高的双歧杆菌㊁乳酸菌等益生菌的比例显著增加ꎬ而潜在致病菌性梭菌的比例显著下降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1]ꎮ郑有秀等[12]报道ꎬ在(25日龄)断奶仔猪日粮中ꎬ添加250mg kg-1丁酸梭菌ꎬ即可有效抑制断奶仔猪盲肠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等有害菌的增殖(P<0.05)ꎬ增加乳酸菌与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ꎬ综合考虑包括仔猪腹泻率在内的仔猪生长性能㊁肠道结构㊁肠道菌群与免疫功能等各项指标的改善ꎬ建议在25~55日龄断奶仔猪日粮中丁酸梭菌的添加水平以250~500mg kg-1为宜[11]ꎬ但要缓解仔猪的氧化应激ꎬ丁酸梭菌的添加水平必须到达500mg kg-1[12]ꎮKuroiwa等[13]发现ꎬ丁酸梭菌能与双歧杆菌㊁乳酸菌和粪杆菌等肠道有益菌共生ꎬ其培养滤液中含有能促进双歧杆菌生长的因子ꎬ能够促进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ꎻ当将丁酸梭菌与致病菌混合培养时ꎬ会对弗氏志贺菌㊁霍乱弧菌与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ꎬ产生抑制作用ꎻ当将丁酸梭菌与产胺和氨的腐败梭菌共同培养时ꎬ可抑制产胺和氨腐败梭菌的生长繁殖ꎬ从而减少肠道内有害的胺与氨的产生ꎬ进而减少宿主的中毒或器官的病理性变化ꎮ张达荣等[14]采用丁酸梭菌治疗肠易激综合症动物的菌群失调ꎬ发现经治疗的动物:一方面ꎬ其肠道内菌群与健康动物无显著差异ꎬ其中尤以双歧杆菌与乳酸菌的比例增加明显ꎬ而潜在致病性梭菌的比例则显著下降(P<0.05)ꎻ另一方面ꎬ其粪便菌群中的大肠菌㊁无芽孢厌氧杆菌㊁双歧杆菌㊁乳酸菌和肠球菌等菌的含量均达到健康动物的标准ꎬ其中以双歧杆菌与乳酸菌的比例增加最为明显ꎬ而具有潜在致病性的梭菌的比例则显著下降(P<0.05)ꎬ临床症状相应改善ꎮ1.2㊀增强免疫功能ꎬ预防肿瘤发生丁酸梭菌具有提高机体的免疫力㊁降低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的作用ꎮ给动物饲喂丁酸梭菌ꎬ动物体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和IgM的含量增加ꎮ丁酸梭菌的细胞壁组分及其产生的胞外多糖(半乳糖:葡萄糖=13.5:86.5)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ꎮ用热灭活丁酸梭菌制成的疫苗能够激活NK细胞与巨噬细胞ꎮ用ELISA法测定摄食丁酸梭菌死菌体(109CFU g-1)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的含量ꎬ试验组为6μg mL-1ꎬ要显著高于未摄食菌体的对照组(0.5μg mL-1)(P<0.05)ꎮ给鸡饲喂添加有丁酸梭菌制剂的饲料后ꎬ观察其血清中ND-HI抗体效价的变化ꎮ1周后ꎬ供试鸡的ND-HI滴度迅速上升ꎮ丁酸梭菌还具有抗肿瘤活力ꎮ分别给移植肉瘤180前㊁后小鼠的腹膜注射丁酸梭菌液剂ꎬ发现丁酸梭菌产生的胞外可溶性多聚糖ꎬ能够抑制肉瘤的生长ꎮ用热杀死丁酸梭菌后制成的菌体疫苗ꎬ对BDF鼠的B16-F10黑素瘤具有抗转移作用[15]ꎮ1.3㊀在肠道产生益生产物1.3.1㊀酶丁酸梭菌在动物肠道内既能产生多种帮助动物消化的胞内酶ꎬ又能分泌大量帮助动物消化的胞外酶ꎮ这些酶种中主要的有蛋白酶㊁半纤维素酶㊁纤维素酶㊁淀粉酶㊁脂酶㊁糖苷酶等ꎬ对宿主所采食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ꎮ例如ꎬα-淀粉酶能够水解α-1ꎬ4糖苷键ꎬ从而可以将多糖水解成D-葡萄糖㊁麦芽糖㊁糊精和寡糖ꎮβ-淀粉酶能够作用于淀粉的非还原性末端ꎬ每次从淀粉大分子上水解下一个麦芽糖分子[16]ꎮ在α-淀粉酶与β-淀粉酶的共同作用下ꎬ把宿主肠道中的多聚糖转化为低聚糖ꎬ为肠道益生菌的生长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ꎬ从而促进其增殖ꎮ特别是日本学者Nakajima[17-18]发现的丁酸-拜仁梭菌组菌产生的裂解酶与果胶甲基化酶ꎬ用于内切和外切果胶ꎬ将肠道中的果胶酶解为可被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利用㊁并促进其增殖的中间产物 寡聚半乳糖㊁4ꎬ5-不饱和半乳糖醛酸ꎬ最终酶解为可被机体吸收利用的主要由乙酸和少量丁酸与甲酸组成的挥发性短链脂肪酸(SCFA)ꎮ这样动物每天摄入体内的大量纤维和果胶物质ꎬ由于有这些酶系的作用ꎬ均能被机体很好地吸收利用ꎮ姜芳芳等[19-21]采用Folin酚法测定酶活ꎬ就丁酸梭菌C.L24的产蛋白酶条件进行了优化ꎬ确定了其培养液的最佳碳源是可溶性淀粉ꎬ最佳氮源为酵母膏ꎬ最佳培养液起始pH为7ꎬ最佳培养温度37ħꎬ最佳接种量为2%ꎬ最佳培养时间为48hꎮ在此条件下ꎬ菌株C.L24产蛋白酶的活力最高可达68.46U mL-1ꎬ比其初始酶活49.54U mL-1提高了38.2%ꎮ1.3.2㊀维生素丁酸梭菌在肠道内能够合成维生素B1(又名硫胺素㊁抗神经炎素)㊁维生素B2(核黄素)㊁维生素B3(又名烟酸㊁维生素PP)㊁维生素B5(又名泛酸㊁遍多酸)㊁维生素B6(吡哆醇)与维生素B9(叶酸)等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K(凝血维生素)等维生素类物质ꎬ同时还能促进维生素E的吸收ꎬ增强动物机体的抗病力ꎬ对机体具有保健作用ꎮ用对维生素K缺乏高度敏感的家禽进行的试验表明ꎬ丁酸梭菌能够在肠道内产生动物必需的维生素K[4-6]ꎮ需要指出的是ꎬ丁酸梭菌较其它菌种能够合成更多的B族维生素ꎬ尤其是合成的烟酸是其它菌种的3~6倍[4]ꎮ这些维生素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与动物生产性能ꎮ1.3.3㊀以丁酸为主的短链脂肪酸丁酸梭菌在肠道内能够产生丁酸等短链脂肪酸[20-21]ꎬ而以丁酸为主ꎮ据报道ꎬ大肠不同部位的肠黏膜细胞均以丁酸作为优先利用的主要能量来源ꎬ其次是谷氨酰胺与葡萄糖[22]ꎮ丁酸等短链脂肪酸不仅可以促进有益菌的生长ꎬ抑制致病菌的增殖ꎬ而且还可以作为肠道绒毛生长的直接能量来源或肠道损伤修复与上皮组织细胞再生的重要营养物质ꎬ促进肠绒毛的发育[23]ꎮ小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等是评价小肠消化吸收功能的重要指标ꎮ刘婷婷等[3]发现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可以提高断奶仔猪十二指肠及回肠的绒毛长度ꎬ降低其隐窝深度ꎬ表明丁酸梭菌能够改变肠道结构ꎬ从而提高肠道的营养吸收效率ꎮ2㊀丁酸梭菌的抑菌作用2.1㊀单个菌种的抑菌作用丁酸梭菌对一些常见有害菌具有抑制作用ꎮ唐宝英等[24]研究证明ꎬ丁酸梭菌在体外对猪大肠杆菌㊁鸡大肠杆菌与鸡白痢沙门菌有较强的颉颃作用ꎮ同时丁酸梭菌还能够抑制霍乱弧菌的生长[25]ꎮAkahashi等[26]将丁酸梭菌Miyairi588与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共同培养ꎬ发现丁酸梭菌不仅可以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长ꎬ减少类志贺氏毒素(Stx)的产生ꎬ并且可以抑制大肠杆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ꎻ在小鼠模型中ꎬ观察到丁酸梭菌可有效降低致病性大肠杆菌所致的病死率ꎬ减少粪便中类志贺氏毒素Stx1和Stx2的含量ꎮ王腾浩等[27]的研究表明:青霉素类㊁头孢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对丁酸梭菌ZJU-F1的抑菌作用较强ꎬ在饲料生产中不宜配伍ꎻ丁酸梭菌ZJU-F1对多肽类㊁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耐受性较强ꎬ在动物生产中可以配伍ꎮ2.2㊀复合菌种的抑菌作用鼠李糖乳杆菌属于乳杆菌ꎬ不仅具有较强的耐酸与耐胆碱力[28]ꎬ而且还具有抑制有害菌[29]与抗氧化活性的作用ꎬ并且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ꎮ目前丁酸梭菌与鼠李糖乳杆菌均被广泛用作饲料添加剂ꎮ张玲等[30]的研究表明ꎬ将丁酸梭菌与来自于肠道中的沙门氏菌㊁金黄色葡萄球菌㊁产气荚膜梭菌与大肠杆菌等4种致病菌混合培养ꎬ可将这些致病菌的菌落数降低3~5个数量级ꎬ表现出明显的抑菌作用ꎬ但当丁酸梭菌与鼠李糖乳杆菌组成复合菌ꎬ再与这4种致病菌混合培养ꎬ这些致病菌的菌落数仅降低3~4个数量级ꎮ表明丁酸梭菌与鼠李糖乳杆菌在抑菌方面ꎬ不存在正的组合效应ꎬ也就是无协同作用ꎮ2.3㊀日粮中预防性地添加丁酸梭菌目前丁酸梭菌在生产上的使用主要是预防性地添加到动物日粮中ꎬ但预防性添加的丁酸梭菌对健康机体在急性应激致损时的应用效果鲜见报道ꎬ预防性添加能否帮助健康宿主缓解急性应激损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ꎮ吴杰等[31]研究了丁酸梭菌对健康大鼠生长性能及脂多糖(Li ̄popolysaccharidesꎬLPS)致急性应激大鼠肠道结构㊁肠道二糖酶活性及肠道炎症的影响ꎮ发现日粮中添加0.05%丁酸梭菌对健康大鼠的生长无负面影响ꎬ给大鼠饲喂预防性剂量的丁酸梭菌可抑制LPS急性应激下LPS对肠道蔗糖酶活性的降低ꎬ缓解LPS对肠道黏膜结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破坏ꎬ提高宿主肠道免疫功能ꎬ降低肠道炎症ꎮ3㊀丁酸梭菌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丁酸梭菌调节肠道菌群结构ꎬ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ꎬ其机理较复杂ꎬ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机理就是丁酸梭菌所产生的丁酸梭菌素这种蛋白质类抗菌物质ꎬ对梭状芽孢杆菌等致病菌的杀灭作用ꎮ丁酸梭菌素最先由威尔士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学学院的Clarke等[32]从丁酸梭菌NCIB7423菌株中分离到ꎬ命名为丁酸梭菌素7423ꎬ而且是在对数期生长的丁酸梭菌NCIB7423分泌的丁酸梭菌素最多ꎮKonisky[33]指出ꎬ丁酸梭菌素是一种疏水的细菌素ꎬ经丁酸梭菌处理的细胞ꎬ其DNA㊁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受到抑制ꎬ且其F1F0-ATPase活性也受到抑制ꎬ导致ATP浓度降低ꎬ细胞内的K+外流ꎮ巴斯德梭状芽孢杆菌经过量的丁酸梭菌素处理后ꎬ其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ꎬ细胞内的代谢产物和一些离子流出胞外ꎮ如用丁酸梭菌素处理已吸收铷离子(86Rb+)的梭状芽孢杆菌ꎬ则86Rb+迅速地从细胞内流出ꎮ在非致死量低浓度丁酸梭菌素作用下ꎬ巴斯德梭状芽孢杆菌的K+外流但不影响膜电势的变化ꎻ在致死或超致死浓度的丁酸梭菌素作用下ꎬ巴斯德梭状芽孢杆菌的膜电势被消除ꎬK+的主动吸收也被破坏[34]ꎮ关于丁酸梭菌素的分子结构㊁作用机制及其抗菌谱等ꎬ目前还了解得不是很清楚ꎮKuroiwa等[35]的研究表明ꎬ丁酸梭菌之所以能够促进肠道有益菌的增长ꎬ是因为:①丁酸梭菌在肠道中产生的淀粉酶ꎬ将淀粉水解成低聚糖ꎬ供乳酸菌与双歧杆菌利用ꎬ从而增加了乳酸菌与双歧杆菌的数量ꎻ②丁酸梭菌不能分解蛋白质ꎬ因此也就不会产生氨㊁硫化氢与吲哚等有害物质ꎬ也就不会引起宿主中毒或器官的病理性变化ꎻ③丁酸梭菌增殖快ꎬ能够产生大量有机酸(丁酸㊁醋酸与乳酸等)ꎬ降低肠道pHꎬ使有害致病菌生长受限ꎮ参考文献[1]赵熙ꎬ冉陆ꎬ杨宝兰ꎬ等.丁酸梭菌活菌制剂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ꎬ1999ꎬ(6):14-15ꎬ20.[2]朱晓慧ꎬ唐宝英ꎬ刘佳.酪酸菌对肠道有益菌的增殖作用和共生关系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ꎬ2004ꎬ16(4):193-194.[3]刘婷婷ꎬ张帅ꎬ邓斐月ꎬ等.谷氨酰胺与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㊁免疫功能㊁小肠形态和肠道菌群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ꎬ2011ꎬ23(6):998-1005. [4]HowieJWꎬBakerF.Rumenandcaecalmicroorganismsassymbionts[J].ProceedingsoftheRoyalSocietyofLondonꎬ1952ꎬ139(895):193-196.[5]曹广添ꎬ刘婷婷ꎬ周琳ꎬ等.丁酸梭菌对致病菌和有益菌的体外作用效果研究[J].中国饲料ꎬ2012ꎬ(4):16-19.[6]张玲ꎬ周琳ꎬ杨彩梅ꎬ等.丁酸梭菌与鼠李糖乳杆菌体外混合培养对肠道致病菌的影响[J].中国饲料ꎬ2012ꎬ(21):9-12.[7]梁明振ꎬ李莉ꎬ刘浩.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ꎬ2013ꎬ49(23):64-67.[8]陆俭ꎬ张雪平ꎬ孟筱琦.酪酸菌和婴儿型双歧杆菌对霍乱弧菌的拮抗试验[J].微生物学通报ꎬ2000ꎬ27(5):338-341.[9]曹广添ꎬ刘婷婷ꎬ周琳ꎬ等.丁酸梭菌对致病菌和有益菌的体外作用效果研究[J].中国饲料ꎬ2012ꎬ(4):16-19.[10]赵熙ꎬ冉陆ꎬ杨宝兰ꎬ等.丁酸梭菌活菌制剂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ꎬ1999ꎬ11(6):332-333ꎬ335.[11]郑有秀ꎬ王超ꎬ姚静宜ꎬ等.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㊁抗氧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ꎬ2018ꎬ44(2):190-198.[12]郑有秀ꎬ王超ꎬ邹晓庭ꎬ等.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㊁肠道结构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ꎬ2018ꎬ30(7):2683-2689.[13]KuroiwaTꎬWanagaMꎬKobariKꎬetal.PreventiveeffectofClostridiumbutyrigumM588againsttheprolf ̄erationofClostrldiumdifficileduringantimicrobialther ̄apy[J].JpnAssocꎬ1990ꎬ64(11):1425-1432. [14]张达荣ꎬ董晓旭ꎬ包幼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服用酪酸菌制剂前后肠道菌群状况[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ꎬ1999ꎬ11(3):164-166.[15]YangCMꎬCaoGTꎬFerketPRꎬetal.Effectsofpro ̄bioticꎬClostridiumbutyricumꎬongrowthperformanceꎬimmunefunctionꎬandcecalmicroflorainbroilerchick ̄ens[J].PoultSciꎬ2012ꎬ91(9):2121-2129.[16]WhelanWJꎬNasrH.TheamylaseofClostridiumbutyr ̄icum[J].BiochemJournalꎬ1951ꎬ48(4):416-422. [17]NakajimaNꎬMatsuuraY.Purificationandcharacter ̄izationofkonjacglucomannandegradingenzymefromanaerobichumanintestinalbacteriumꎬClostridiumbu ̄tyricum-Clostridiumbeijerinckiigroup[J].BiosciBio ̄technolBiochemꎬ1997ꎬ61(10):1739-1742.[18]NakajimaNꎬIshiharaKꎬTanabeMꎬetal.DegradationofpecticsubstancesbytwopectatelyasesfromahumanintestinalbacteriumꎬClostridiumbutyricum-beijerinckiigroup[J].JournalBiosciBioengꎬ1999ꎬ88(3):331-333.[19]姜芳芳ꎬ李圣杰ꎬ丁轲ꎬ等.丁酸梭菌C.L24蛋白酶产酶条件的优化[J].家畜生态学报ꎬ2016ꎬ(1):63-67. [20]KelsicED.Counteractionofantibioticproductionanddegradationstabilizesmicrobialcommunities[J].Na ̄tureꎬ2015(521):516-519.[21]CostelloeK.Theapplicationofecologicaltheoryto ̄wardanunderstandingofthehumanmicrobiome[J].Scienceꎬ2012(336):1255-1262.[22]ChapmanMAꎬGrahnFMꎬBoyleAMꎬetal.Butyrateoxidationisimpairedinthecolonicmucosaofsufferersofquiescentulcerativecolitis[J].Gutꎬ1994ꎬ35(1):73-76.[23]GaoQXꎬWuTXꎬWangJB.InhibitionofbacterialadhesiontoHT-29cellsbylipoteichoicacidextractedfromClostridiumbutyricum.AfricanJournalofBiotech ̄nolꎬ2011ꎬ10(39):7633-7639.[24]唐宝英ꎬ朱晓慧ꎬ刘佳.新一代微生态制剂 酪酸菌的研究和开发前景[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ꎬ2000ꎬ(5):53.[25]陆俭ꎬ张雪平ꎬ孟筱琦.酪酸梭菌和婴儿型双歧杆菌对霍乱弧菌的颉颃试验[J].微生物学通报ꎬ2000ꎬ(5):338-341.[26]TakahashiMꎬTaguchiHꎬYamaguchiHꎬetal.TheeffectofprobiotictreatmentwithClostridiumbutyricumonenterohemorrhagicEscherichiacoliO157:H7infec ̄tioninmice[J].FemsImmunologyandMedicalMicro ̄biologyꎬ2004ꎬ41(3):219-226.[27]王腾浩ꎬ宗鑫ꎬ宋德广ꎬ等.产抑菌蛋白的丁酸梭菌的筛选和鉴定及体外益生功能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ꎬ2015ꎬ51(13):75-81.[28]王玉华ꎬ高晶ꎬ冯印ꎬ等.鼠李糖乳杆菌耐酸及胆盐能力研究[J].食品科学ꎬ2008ꎬ20(12):449-451. [29]吴光伟ꎬ韩建春.鼠李糖乳杆菌(ATTC53103)产细菌素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ꎬ2009ꎬ40(8):81-85.[30]张玲ꎬ周琳ꎬ杨彩梅ꎬ等.丁酸梭菌与鼠李糖乳杆菌体外混合培养对肠道致病菌的影响[J].中国饲料ꎬ2013ꎬ(21):9-12.[31]吴杰ꎬ邓波ꎬ李孝辉ꎬ等.丁酸梭菌抑制脂多糖致急性应激大鼠肠道损伤的效果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ꎬ2018ꎬ30(4):1530-1537.[32]ClarkeDJꎬRobsonRMꎬMorrisJG.Purificationoftwoclostridiumbacteriocinsbyproceduresappropriatetohydrophobicproteins[J].AntimicrobAgentsChemoth ̄erꎬ1975ꎬ7(3):256-264.[33]KoniskyJ.Colicinsandotherbacteriocinswithestab ̄lishedmodesofaction[J].AnnualReviewofMicrobiol ̄ogyꎬ1982ꎬ36(1):125-144.[34]ClarkeDJꎬMorleyCDꎬKellDBꎬetal.Onthemodeofactionofthebacteriocinbutyricin7423.Effectsonmembranepotentialandpotassium-ionaccumulationinClostridiumpasteurianum[J].EurJBiochemꎬ1982ꎬ127(1):105-116.[35]KuroiwaTꎬWanagaMꎬKobariKꎬetal.PreventiveeffectofClostridiumbutyrigumM588againsttheprolf ̄erationofClostrldiumdifficileduringantimicrobialther ̄apy[J].JpnAssocꎬ1990ꎬ64(11):1425-1432.。

丁酸梭菌的应用及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丁酸梭菌的应用及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丁酸梭菌的应用及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谢丽静;王伟华;王海宽;张仁文;王伟【摘要】丁酸梭菌不仅能够调节畜禽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免疫力,产生益生物质,而且能够促进有益菌群繁殖.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它具有绿色、无污染、无药物残留等优点,能够减少动物性食品的抗生素残留,对常见致病菌具有拮抗作用,可以作为抗生素的优选替代品.丁酸梭菌的应用对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丁酸梭菌的应用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Clostridium butyricum not only can regulate the intestinal micro-ecological balance,improve immunity,produce beneficiad substances,but also can promote the growth of beneficial bacteria.As a new feed additive,it is green,non-polluting,no residue,which not only can reduce the antibiotic residues of animal food,but also can antagonize the conmon pathogens.It will be the preferred alternative to antibiotics,which have important impact on food safety.The application of Clostridium butyicum and its effect on food safety were reviewed to provid reference for its further development.【期刊名称】《中国食物与营养》【年(卷),期】2017(023)007【总页数】5页(P5-9)【关键词】丁酸梭菌;应用;食品安全;替代抗生素【作者】谢丽静;王伟华;王海宽;张仁文;王伟【作者单位】新疆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新疆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工业发酵微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湖北绿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咸宁437000;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300222【正文语种】中文目前,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渐凸显,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传统畜牧业、水产养殖中大量添加的抗生素、金属类添加剂等对人们饮用水及食品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抗生素及一些金属类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抗生素替代品逐渐受到人们的追捧,并开始在畜牧业、水产养殖方面倍大量的应用,其在提高生产性能、减低生产成本,以及食品安全方面的效果凸显出来。

我国水产用微生态制剂研究的最新进展

我国水产用微生态制剂研究的最新进展

然生物改 良剂和“ 活性抗生素 ” 并提出了进一步 ,
研究 的方 向。
归类和总结 , 分析了水产用微生态制剂的生产 、 使
用、 保藏技术手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 展望了未来 发展 趋势 。 宋增福( 上海水产大学) 以丁酸梭菌 c菌株 : 为试验组运用滤 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 , 究了该 研 菌株对鱼类肠道致病菌爱德华氏菌 、 鳗弧菌 、 嗜水 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 。通过研究丁酸梭菌对鱼肠
控制 虾病 的数学 模 型 。
3 7
z0 为粪产 碱杆菌 ( l l eef e l ) z0 j3 s Ac i ns ac i , s4 ag a s j
为 产气 肠杆 菌 ( neoat eoee 。在 N - E t bce arg ns) r r C B I网站上 z0 . s4的 1SrN j 1z0 s j 6 D A序 列 获 得 的 登
道上皮 细胞 的黏 附作 用 , 估 了黏 附 对 细胞 的损 评
邱德全( 东海洋大学) 对副溶血弧菌噬菌 广 : 体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 了测定 , 结果表明, 噬菌体
的最适 p H值为 8 最适温度为 3 C 6 C , 5q ,0q 以上 高温下迅速失活; 对紫外线敏感 ; 乙醚 、 对 氯仿有
抗性。细菌培养时期对裂解率 的影响很大 , 对数
基金项 目: 上海市重点 学科建设 资助项 目( 1 1 ; 海市教 育 Y 1 )上 0 委员会 E 一研究院建设 资助项 目( 0 0 9 E 30 )
伤和鱼类成活率 的影响。结果表 明, 丁酸梭菌 c ,
维普资讯
善水环境功能的菌株 B l l5进行 了形态 、 生理生 化性状 的研究 , 并进行 了分子鉴 定。结果 表明 , B 1 属于枯草 芽孢 杆菌 ( aiu sb l ) l5 B c l uti 。效 l s is 果试验表明, 饲料 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 B , 15 可 1 显著提高鱼虾肠 道消化酶的活性, 同时能增加肠 道 中有益菌群如乳杆菌和双歧杆菌 , 对气单胞菌 、 肠杆菌和肠球菌的量基本没有影响。水体使用枯

不同类型酸化剂体外抑菌能力比较研究

不同类型酸化剂体外抑菌能力比较研究

不同类型酸化剂体外抑菌能力比较研究文伟1,2,陆信芳1,2,胡友军1,2*,程皇座1,2,赵晓南1,2,陈元富1,2,胡文继1,2(1.广东酸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清远511500;2.广东酸动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清远511500)摘要:为了评估不同类型酸化剂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选用6种市场上常见复合酸化剂类型,采用平板培养法进行了6种不同类型酸化剂(甲酸Ⅰ型、磷酸型、乳酸型、富马酸型、柠檬酸和甲酸Ⅱ型)对4种有害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产气荚膜菌)和4种有益菌(双歧杆菌、丁酸梭菌、乳酸菌和嗜酸乳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观察,从而确定体外抗菌效果优良的复合酸化剂配方。

结果表明,甲酸Ⅰ型、柠檬酸和富马酸对有害菌和有益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乳酸型和磷酸型酸化剂相对较好,在较大程度上抑制有害菌的同时,仍能保证大量有益菌存活。

关键词:酸化剂;有机酸;抑菌效果;有害菌;有益菌中图分类号:S81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084(2024)01-0071-05Comparative Study on in vitro Bacteriostatic Ability ofDifferent Types of AcidifiersWEN Wei 1,2,LU Xinfang 1,2,HU Youjun 1,2*,CHENG Huangzuo 1,2,ZHAO Xiaonan 1,2,CHEN Yuanfu 1,2,HU Wenji 1,2(1.Nuacid Nutrition Co.,Ltd.,Qingyuan 511500,Guangdong China;2.Guangdong Acid Power CO.,Ltd.,Qingyuan 511500,Guangdong 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acidifiers in vitro ,six common typesof complex acidifiers were selected.The bacteriostatic effects of six different types of acidifiers (formic acid typeⅠ,phosphoric acid type,lactic acid type,fumaric acid type,citric acid type and formic acid type Ⅱ)on four harmful bacteria (Escherichia coli ,Salmonella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and four beneficial bacteria (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Infantis ,Clostridium butyricum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were observed by plate culture method.Thus,the formulation of compound acidifier with excellent antibacterial effect in vitro was determin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rmic acid typeⅠ,citric acid and fumaric acidhad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s on both harmful and beneficial bacteria.However,lactic acid and phosphoric acid were relatively good,which could inhibit harmful bacteria to a large extent,while still ensuring the survival of a large number of beneficial bacteria.Key words:acidifier;organic acid;antibacterial effect;harmful bacteria;beneficial bacteria作者简介:文伟(1994—),男,硕士,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学与饲料资源开发利用。

2株丁酸梭菌益生特性的比较研究

2株丁酸梭菌益生特性的比较研究

第40卷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 40第1期JournalofHubei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No 1ꎬ20202株丁酸梭菌益生特性的比较研究何光胜1ꎬ付㊀彪2ꎬ徐㊀诗3ꎬ赵述淼2ꎬ梁运祥2ꎬ胡远亮2ꎬ3(1 广东杨兴农业集团有限公司ꎬ广东湛江㊀524100ꎻ2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ꎬ湖北武汉㊀430070ꎻ3 湖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用野生植物保育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ꎬ湖北黄石㊀435002)摘要:对2株丁酸梭菌M1与Q1的生长和益生特性进行比较研究ꎮ结果表明ꎬ2个菌株的生长曲线在10~12h进入对数生长期ꎬ13~15h进入稳定期ꎬpH值维持在4.5左右ꎻ2个菌株均表现出对链霉素㊁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有较强的耐受性ꎬ而对氨苄青霉素和红霉素耐受性较差ꎻ2个菌株均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K88的生长ꎻ丁酸梭菌M1㊁Q1在pH3.0人工模拟胃液中保持3hꎬ存活率分别为87.6%和21.4%ꎬ在0.5%猪胆盐浓度培养基中保持3hꎬ存活率分别为11.0%和8.1%.这些结果说明:不同的丁酸梭菌ꎬ胃肠道耐受能力差别较大ꎬ丁酸梭菌M1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ꎮ关键词:丁酸梭菌ꎻ生长性能ꎻ益生特性ꎻ比较中图分类号:Q39.96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2096-3149(2020)01-0010-05doi:10.3969/j.issn.2096-3149.2020.01.003丁酸梭菌(Clostridiumbutyricum)是严格厌氧的革兰氏阳性内生芽胞杆菌ꎬ菌落形状不规则ꎬ呈奶白色圆形ꎬ菌体形态直线或弯曲状ꎬ中间部分略有突出ꎬ周围有鞭毛ꎬ能运动ꎬ端圆ꎬ细胞直径(0.6~1.2)ˑ(3.0~7.0)μm[1].1933年日本科学家宫入近智首次发现丁酸梭菌ꎬ1935年成功从人体粪便中分离得到[2]ꎮ研究表明丁酸梭菌生长代谢产生一系列短链脂肪酸ꎬ这不仅对肠道内的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ꎬ还能促进双歧杆菌㊁乳酸菌等益生菌的生长ꎬ有益于肠道健康[3~4]ꎮ丁酸梭菌可用于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ꎬ防治动物细菌性腹泻ꎬ且丁酸梭菌产芽胞ꎬ与非芽胞类微生物相比其性能更加稳定ꎬ耐储存ꎬ展现良好的应用前景ꎬ因此相关研究备受关注[5]ꎮ丁梭梭菌的肠道耐受能力与益生特性是重要的评价指标ꎮ本文通过比较2株丁酸梭菌的特性ꎬ为益生菌的筛选与评价提供参考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材料丁酸梭菌(Clostridiumbutyricum)M1㊁Q1ꎬ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K8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由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ꎮ梭菌增殖培养基(RCM培养基):酵母浸膏3gꎬ牛肉浸膏10gꎬ胰蛋白胨10gꎬ葡萄糖5gꎬ可溶性淀粉1gꎬ氯化钠5gꎬ三水合乙酸钠3gꎬ半胱氨酸盐酸盐0.5gꎬ0.5%美蓝0.2mLꎬ蒸馏水1000mLꎬ配制固体培养基以1.5%~2.0%加入琼脂ꎬ调节pH至7.1ʃ0.1ꎬ115ʎC㊁20min灭菌备用ꎮLB培养基:酵母浸粉5gꎬ胰蛋白胨10gꎬ氯化钠10gꎬ蒸馏水1000mLꎬ配制固体培养基以1.5%~2.0%加入琼脂ꎬ调pH至7.2~7.4ꎬ121ʎC㊁15min灭菌ꎮ收稿日期:2019-11-17基金项目: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A204ꎻ湖北师范大学创新团队(T201907)作者简介:何光胜(1986 ㊀)ꎬ广东徐闻人ꎬ学士ꎬ工程师ꎬ研究方向为应用微生物学.通讯作者:胡远亮(1982 ㊀)ꎬ湖北大冶人ꎬ博士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为应用微生物学ꎬE-mail:yuanlianghu@yeah.net.011.2㊀丁酸梭菌活化将保藏的菌种分别接至RCM液体培养基中ꎬ37ʎC静置厌氧培养48hꎬ水浴80ʎC㊁10minꎬ取0.1mL转接至9.9mLRCM液体培养基试管中ꎬ37ʎC静置厌氧培养16h.1.3㊀生长曲线和pH曲线的测定取25支装有9.9mLRCM的液体培养基试管ꎬ分别吸取活化菌株0.1mLꎬ37ʎC厌氧培养ꎮ每隔2hꎬ分别测OD650值和pH值ꎬ每次取3支重复试管ꎬ以时间为横坐标绘制生长曲线和pH曲线ꎮ1.4㊀耐人工胃液能力配制人工胃液调至pH3.0ꎬ灭菌备用ꎮ取1mL活化的菌液ꎬ离心洗涤芽胞悬液ꎬ接种至9mL人工胃液中ꎬ37ʎC静置培养ꎬ每组3个重复ꎬ定期采样ꎬ用试管法检测活菌数量ꎬ计算存活率ꎮ试管计数法:取1mL丁酸梭菌发酵液ꎬ进行梯度稀释ꎮ18mm的试管倒入15mL灭菌的RCM半固体培养基(0.6%琼脂粉)ꎬ当温度降低到55ʎC左右ꎬ取100μL稀释液ꎬ加入到半固体培养基中ꎬ混合均匀ꎬ并加入2~3mL石蜡密封ꎬ培养37ʎC㊁16hꎬ取出计数ꎮ1.5㊀耐猪胆盐能力取1mL活化的菌液ꎬ离心洗涤芽胞悬液接种于含0.1%㊁0.3%和0.5%猪胆盐的9mLRCM液体培养基中ꎬ37ʎC静置培养ꎬ每组3个重复ꎬ3h后分别用试管计数法检测活菌数量ꎬ计算存活率ꎮ1.6㊀耐药性实验分别取0.1mL活化菌液接种至含抗生素的RCM培养基中ꎬ每组3个重复ꎬ置37ʎC厌氧培养24hꎬ观察生长情况ꎮ1.7㊀肠道致病菌体外拮抗实验致病菌活化:将猪大肠杆菌K88㊁金黄色葡萄球菌甘油管分别转接于LB斜面培养基ꎬ置于37ʎC培养48h后ꎬ取一环菌接种于9.9mLRCM液体培养基中ꎬ厌氧静置培养16h.单独培养:取13支装有9.9mL的RCM液体培养基ꎬ取0.1mL活化好的致病菌液接种到试管中ꎬ置于37ʎC静置培养ꎬ定期采样ꎬ测定活菌数和pH值ꎮ丁酸梭菌和致病菌混合培养:取13只装有9.8mLRCM液体培养基试管ꎬ各取0.1mL活化好的丁酸梭菌和致病菌菌液接种到试管中ꎬ置于37ʎC静止厌氧培养ꎬ定期采样ꎬ测定活菌数和pH值ꎬ并与单独培养时的测量值对比ꎮ致病菌计数采用梯度稀释平板计数法ꎬ选用LB平板ꎬ37ʎC培养48hꎬ进行计数ꎮ由于丁酸梭菌是严格厌氧菌ꎬ在有氧情况下无法长出ꎬ因此计算结果为致病菌菌数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生长曲线和pH曲线的测定由图1可知ꎬ2株丁酸梭菌的生长趋势大致相同ꎬ均在0~10h生长平缓ꎬ处于迟缓期ꎬ12~16h生长旺盛ꎬ吸光值快速上升ꎬ处于对数期ꎬ16h后生物量趋于平稳ꎬ处于稳定期ꎮM1的最终生物量比Q1略高ꎻ2株丁酸梭菌的pH变化趋势也大致相同ꎬ最终pH均在4.5左右ꎬ这是由于丁酸梭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丁酸和乙酸等有机酸ꎬ导致对数期pH迅速下降ꎮ㊀㊀㊀㊀㊀㊀时间/Time(h)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时间/Time(h)图1㊀丁酸梭菌M1(A)和Q1(B)生长曲线和pH曲线112.2㊀耐人工胃液能力丁酸梭菌进入肠道内发挥作用首先必须耐受低pH值的胃液环境ꎬ人体胃液pH通常在3.0左右ꎬ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为1~3h.由表1可以看到ꎬ2株菌对pH3.0的人工胃液的耐受能力有一定差别ꎬ将0h的丁酸梭菌活菌数定义为100%ꎬ3h后菌株M1存活率仍在80%以上ꎬ菌株Q1存活率仅为21.4%.表1㊀丁酸梭菌对pH3.0人工胃液的耐受性菌株strain0h1h2h3hM1100%96.60%93.10%87.60%Q1100%39.30%35.70%21.40%2.3㊀耐猪胆盐能力丁酸梭菌通过胃液进入小肠ꎬ它能在肠道中存活并发挥作用ꎬ必须具有一定的胆盐耐受能力ꎬ人体肠道胆盐浓度一般为0.03%~0.3%.从表2知ꎬ猪胆盐浓度越高ꎬ丁酸梭菌存活率越低ꎬ0.3%的猪胆盐浓度下ꎬ存活率均为10%以上ꎬ表明这2株菌对猪胆盐的耐受能力良好ꎬ菌株M1比菌株Q1的胆盐耐受能力强ꎮ表2㊀丁酸梭菌对不同猪胆盐浓度的耐受性菌株strain0.10%0.30%0.50%M143.20%17.80%11%Q113.30%10.10%8.10%2.4㊀耐药性由表3可知ꎬ丁酸梭菌Q1和M1对常见抗生素的耐受性大致相同ꎬ均对氨苄青霉素敏感ꎬ对红霉素耐受能力较差ꎬ对氯霉素㊁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耐受能力较强ꎮ表3㊀丁酸梭菌对抗生素耐受性抗生素名称(浓度)AntibioticM1生长GrowthQ1生长Growth氨苄青霉素(10μg/mL)--链霉素(10μg/mL)++++++链霉素(25μg/mL)++++++红霉素(15μg/mL)++红霉素(30μg/mL)+-氯霉素(10μg/mL)++++庆大霉素(10μg/mL)++++++卡那霉素(15μg/mL)++++++卡那霉素(30μg/mL)++++++注: +++ 生长良好ꎬ ++ 生长一般ꎬ + 生长ꎬ - 不生长ꎮ2.5㊀对肠道致病菌体外拮抗能力分别将2菌株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培养ꎬ16h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明显低于单独培养ꎬ数量差距达到2个数量级ꎬ说明这两个菌株都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图2)ꎮ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生长过程中不产酸性物质ꎬ而丁酸梭菌产丁酸和乙酸等有机酸ꎬ这使得混合培养时的pH值降低ꎬ 21从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ꎮ分别将2菌株与大肠杆菌K88混合培养ꎬ24h后大肠杆菌K88数量明显低于单独培养ꎬ数量差距达到2个数量级ꎬ说明这2个菌株都能显著抑制大肠杆菌K88的生长由(图3)ꎮ㊀㊀㊀㊀㊀㊀时间/Time(h)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时间/Time(h)图2㊀丁酸梭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拮抗作用㊀㊀㊀图3㊀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K88的拮抗作用3 讨论本文对2株丁酸梭菌Q1和M1的益生特性进行了分析ꎬ研究发现2株菌生长性能和抗药性相近ꎬ但耐胃酸㊁耐胆盐能力有一定的差别ꎮ丁酸梭菌M1与Q1在pH3.0人工模拟胃液中保持3hꎬ存活率分别为87.6%㊁21.4%ꎬ在0.5%猪胆盐浓度培养基中保持3hꎬ存活率分别为11.0%㊁8.1%.丁酸梭菌B1在pH2.0的人工模拟胃液中3h后存活率在90%以上ꎬ在0.5%猪胆盐浓度培养基中3h后存活率在30%以上[6]ꎮ丁酸梭菌ZJUCB在pH2.0的人工模拟胃液中3h后存活率为25%左右ꎬ在0.5%猪胆盐浓度培养基中3h后存活率在60%以上[7]ꎮ这些结果说明ꎬ不同的丁酸梭菌ꎬ耐胃酸㊁耐胆盐能力有较大差别ꎬ即使被鉴定是丁酸梭菌ꎬ也不一定具备饲料添加剂应用前景ꎬ耐胃酸和耐胆盐能力应作为评价饲用丁酸梭菌的重要指标ꎮ研究发现ꎬ2株丁酸梭菌都能够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K88的生长ꎬ与单独培养病原菌相比ꎬ混合培养时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K88数量明显下降ꎮ曹广添等[8]体外研究表明ꎬ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㊁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ꎬ对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有促进作用ꎮ目前ꎬ丁酸梭菌抑制某些致病菌的作用机理至今仍不明确ꎬ大部分学者认为是丁酸梭菌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降低了pHꎬ从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9]ꎮ丁酸梭菌抑制病原菌生长及作用机理ꎬ应通过动物实验进行深入研究ꎮ本文通过比较2株丁酸梭菌的益生特性ꎬ发现不同菌株性质差别较大ꎬ丁酸梭菌M1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ꎮ本实验为益生菌的筛选和评价提供参考ꎮ参考文献:[1]冉雪松ꎬ王振华ꎬ潘康成.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ꎬ2007ꎬ13(4):37~39.[2]朱晓慧ꎬ唐宝英ꎬ刘㊀佳.酪酸菌制剂活菌检测方法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ꎬ2000ꎬ12(2):108~109. [3]KuroiwaTꎬ1wanagaMꎬKobariKꎬetal.PreventiveeffectofClostridiumbutyricumM588againsttheproliferationofClstridiumdifficileduiingantimicrobialtherapy[J].JournaloftheJapaneseAssociationforInfectiousDiseasesꎬ1990ꎬ64(11):1425~1432.[4]林华林ꎬ秦颖超ꎬ周加义ꎬ等.丁酸梭菌及其代谢产物对畜禽肠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ꎬ2019ꎬ40(6):7~12.[5]CasulaGꎬCuttingSM.Baccilusprobiotics:sporegerminationinthegastrointestinaltract[J].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ꎬ2002ꎬ68(5):2344~2352.[6]谢树贵ꎬ戴㊀青ꎬ赵述淼ꎬ等.酒窖底泥中丁酸梭菌的分离及其特性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ꎬ2007ꎬ34(6):1047~1051. [7]孔㊀青.丁酸梭菌培养与发酵动力学以及调节腹泻小鼠肠道菌群平衡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ꎬ2006.31[8]曹广添ꎬ刘婷婷ꎬ周㊀琳ꎬ等.丁酸梭菌对致病菌和有益菌的体外作用效果研究[J].中国饲料.2012ꎬ4:16~19. [9]张晓阳ꎬ卢㊀忆ꎬ马艳莉ꎬ等.丁酸梭菌生理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ꎬ2012ꎬ18(2):31~35.ComparativestudyontheprobioticcharacteristicsoftwostrainsofClostridiumbutyricumHEGuang ̄sheng1ꎬFUBiao2ꎬXUShi3ꎬZHAOShu ̄miao2ꎬLIANGYun ̄xiang2ꎬHUYuan ̄liang2ꎬ3(1 GuangdongYangxingAgriculturalGroupCo.LtdꎬZhanjiang524100ꎬChinaꎻ2 StateKeyLaboratoryofAgriculturalMicrobiologyꎬ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ꎬWuhan430070ꎬChinaꎻ3 HubeiKeyLaboratoryofEdibleWildPlantsConservationandUtilizationꎬCollegeofLifeSciencesꎬHubeiNormalUniversityꎬHuangshi435002ꎬChina)Abstract:TocomparethegrowthandprobioticcharacteristicsoftwostrainsClostridiumbutyricumM1andQ1.Theresultsshowedthegrowthcurveoftwostrainsenteredintothelogarithmicphaseat10 ̄12hꎬandthestationaryphaseat13 ̄15hwithpHvaluemaintainedaround4.5.Bothoftwostrainshadstrongresistancetostreptomycinꎬgentamycinandkanamycinꎬandhadpoortolerancetoampicillinanderythromycin.ThegrowthofStaphylococcusaureusandEscherichiacoliK88wereinhibitedbytwostrains.ClostridiumbutyricumM1andQ1weremaintainedinsimulatedgastricfluid(pH3.0)for3hwithsurvivalratesof87.6%ꎬand21.4%ꎬrespectivelyꎬandin0.5%pigbilesaltsfor3hwithsurvivalratesof11.0%ꎬand8.1%ꎬre ̄spectively.TheseresultsindicatedithadgreatdifferencesingastrointestinaltolerancefordifferentClostridiumbutyricumꎬandClostridiumbutyricumM1hadabetterapplicationprospect.Keywords:Clostridiumbutyricumꎻgrowthperformanceꎻprobioticcharacteristicsꎻcomparison41。

丁酸梭菌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丁酸梭菌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丁酸梭菌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陈俊祥;鲁耀鹏;张秀霞;冼健安;郑佩华;李军涛;张泽龙;郭冉
【期刊名称】《中国饲料》
【年(卷),期】2024()7
【摘要】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呈杆状、形成孢子且严格厌氧的细菌,其能够在碳水化合物和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短链脂肪酸以及生物材料的前体物质(如氢气、丁醇和1,3-丙二醇),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在人类和动物体内,已被证明具有益生作用,在水生动物中,丁酸梭菌作为益生菌同样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综述了丁酸梭菌在水生动物中的分离鉴定、安全性和作用机制,总结了丁酸梭菌在改善水产动物生长性能、消化率、存活率、免疫反应、抗病性和肠道结构,以及调节肠道共生菌群和代谢方面的作用,以期为丁酸梭菌在水产养殖中更好的应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7页(P88-94)
【作者】陈俊祥;鲁耀鹏;张秀霞;冼健安;郑佩华;李军涛;张泽龙;郭冉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热带农业资源研究院海南省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3
【相关文献】
1.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复合丁酸梭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3.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4.复合丁酸梭菌发酵饲料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12-11基金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课题(2004201)通讯作者:吴天星,E -mail:wutx@tianbang .com作者简介:宋增福,1971年生,男,山东蒙阴人,博士,主要从事动物微生态与水产病害防治研究。

丁酸梭菌C 2菌株对鱼类肠道致病菌体外抑制作用研究宋增福1,2,吴天星1,宋会仪3(1浙江大学化学系,杭州 310027;2上海水产大学生命学院 200090;3浙江大学动物学院,杭州 310029)摘要:以枯草芽孢杆菌、硫酸链霉素为对照组,以丁酸梭菌C 2菌株为试验组,运用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研究了丁酸梭菌C 2菌株对鱼类肠道致病菌迟缓爱德华氏菌、鳗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丁酸梭菌C 2菌株可以有效抑制这3种病原菌,并且抑制效果要明显优于硫酸链霉素。

关键词:丁酸梭菌;抑菌作用;鱼类肠道致病菌中图分类号:S9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278(2007)03-0100-02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产病害已经成为限制水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而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防治水产病害,会增加药残和病原的耐药性,直接危及到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

因此,控制水产养殖疾病就迫切需要高效无污染、无毒副作用的替代药品,减少甚至禁止使用抗生素。

现代微生态学研究表明,益生菌(Pr obi otics )是一种能够改善宿主肠道菌群平衡并对其有益的微生物,饲料中添加益生菌不仅能避免抗生素的副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而且能促进动物生长。

因此,在现代生产条件下,水产益生菌的研究和开发受到重视,益生菌应用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丁酸梭菌自从被日本研究人员发现以来,一直作为防治肠炎的药物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尤其是在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

丁酸梭菌可以形成芽孢,具有耐高温、耐酸、耐盐和耐挤压等特性,在制粒过程和酸性的动物肠道环境中均能保持高度的稳定性。

试验研究还表明,丁酸梭菌可以有效地抑制出血性大肠杆菌、痢疾志贺氏菌、霍乱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人和动物肠道里的有害菌群[1],其抑制作用被认为是起到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该菌对引起鱼肠道疾病的有关致病菌是否有抑制作用,至今没有见到相关报道。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丁酸梭菌C 2菌株对鱼肠道致病菌迟缓爱德华氏菌、鳗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为该菌作为水产类新兽药的研制和开发提供基本数据。

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设计实验设丁酸梭菌C 2为试验组,枯草芽孢杆菌和硫酸链霉素为对照组;每组分迟缓爱德华氏菌、鳗弧菌、嗜水气单胞菌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

在12、18、24、36、48h 测定各实验组抑菌圈直径。

1.2 材料1.2.1 菌种 丁酸梭菌C 2菌株由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分子设计与营养工程实验室保存;迟缓爱德华氏菌、鳗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由上海水产大学农业部渔业动植物病源库提供;枯草芽孢杆菌由无锡阿尔保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2.2 培养基 丁酸梭菌培养基:葡萄糖1g,胰蛋白胨1g,酵母粉0.5g,牛肉浸膏0.3g,硫酸铵0.1g,硫酸锰0102g,硫酸镁0.05g,碳酸钙0.1g,氯化钠0.2g,磷酸氢二钾0.4g,水100g,琼脂2g 。

致病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营养培养基,调节pH 值为6.9~716。

1.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医用超净工作台、电热恒温培养箱、自动pH 测定仪、电子天平、电热高压灭菌锅、显微镜、冰箱、培养皿、吸管、试管、烧杯、三角瓶、量筒、酒精灯、滤纸片、二氧化碳厌氧工作站等。

1.3 方法1.3.1 丁酸梭菌的活化 丁酸梭菌的冻干粉接种于装有液体培养基的小三角瓶,装量90mL,耐热薄膜塑料封口,28℃静止厌氧培养24h,然后转接小三角瓶,接种量为10%。

1.3.2 致病菌和芽孢杆菌的活化 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芽孢杆菌接种到装有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的小三角瓶,装量90mL,耐热薄膜塑料封口,电热恒温箱28℃培养24h,然后转接小三角瓶,接种量为10%。

1.3.3 丁酸梭菌的抑菌作用 参考吴惠仙[2]采用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进行,稍作修改。

将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活化后,初始接种密度为1.0×108/mL,24h 后稀释各菌液至1.0×109/mL 。

同时,活化摇床培养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和迟缓爱德华氏菌,16h 后接种已活化的密度为1.0×109/mL 的各致病菌株0.1mL 到各平皿涂布,并置入含有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培养物及硫酸链霉素(1000I U /mL )的药敏试纸进行拮抗实验。

测定前,首先将直径7.2mm 的无菌滤纸片浸没于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液及硫酸链霉素(1000I U /mL )的溶液中3m in 后贴片。

在28℃培养12、18、24、36、48h 测量抑菌圈直径,每个平皿设3个重复。

1.4 数据统计・001・(总第151期) 水 利 渔 业 2007年第27卷第3期实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Mean ±S D )表示,采用M icr os oft Excel 2003处理硫酸链霉素组数据,用t 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用SPSS10.0(US A )处理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组,最小显著极差法(LS D )进行显著性的比较。

显著水平均设为α=0.05。

2 结果2.1 丁酸梭菌C 2、枯草芽孢杆菌和硫酸链霉素的抑制作用对致病菌抑制实验结果见图1~图3。

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迟缓爱德华氏菌、鳗弧菌、嗜水气单胞菌都有抑制作用,而硫酸链霉素对迟缓爱德华氏菌没有抑制作用。

在12、18、24、36、48h 5个时间段中,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抑制作用差异不显著(P >0.05);在12、18、24h 3个时间段里,丁酸梭菌对鳗弧菌的抑制作用大于枯草芽孢杆菌(P <0.05),但是从36h 起两者对鳗弧菌的抑制作用差异不显著。

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没有差异,而硫酸链霉素对鳗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始终低于丁酸梭菌(P<0.05)。

图1 丁酸梭菌C 2、枯草芽孢杆菌和硫酸链霉素对迟缓爱德华氏菌抑制作用图2 丁酸梭菌C 2、枯草芽孢杆菌和硫酸链霉素对鳗弧菌抑制作用2.2 丁酸梭菌C 2、枯草芽孢杆菌和硫酸链霉素抑制作用变化趋势2.2.1 丁酸梭菌C 2 图4显示,丁酸梭菌C 2对迟缓爱德华氏菌、鳗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能力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4h 达到高峰,随后逐步下降。

图3 丁酸梭菌C 2、枯草芽孢杆菌和硫酸链霉素对嗜水气单胞菌抑制作用图4 丁酸梭菌C 2抑制作用变化趋势2.2.2 枯草芽孢杆菌 图5可以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对迟缓爱德华氏菌、鳗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能力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4h 达到抑菌的高峰,随后逐步下降。

但是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抑制作用变化比较大,而对鳗弧菌的抑制变化比较平缓。

图5 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变化趋势2.2.3 硫酸链霉素 如图6所示,硫酸链霉素的抑制作用随时间基本没有变化。

3 讨论大多数水生益生菌能够抑制或者杀死周围异种有害的菌群。

目前,对益生菌抑菌的解释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观点:(1)产酸降低了pH 值,所造成的酸性环境致使病原菌无法生存;(2)产生了抗生素或者细菌素,抑制了细菌;(3)产生了过氧化氢等强氧化剂或者溶菌酶,杀死了细菌;(4)肠道内的定植占位或者营养竞争抑制了细菌的增长。

(下转第115页)美和自然美的和谐统一原则,重视旅游产品的非物质开发。

休闲垂钓旅游地的经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靠天吃饭”,季节性强的特点决定了休闲垂钓旅游地的开发过程中要改变项目单一的状况,多元化经营,用多种旅游项目吸引游客。

以垂钓为主,进行综合经营,多业并举。

在以垂钓为旅游休闲活动主题进行旅游开发时应力求功能综合化,产品功能设计多样化,加强娱乐因素,加强体验经济,使产品具有较广的市场接受面,多层次与多元化,形成集休息娱乐、健身康体、文化学习、会议展示及特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地,全方位地满足客人的多种需求。

应更多考虑女性和儿童游客的旅游需求,争取最大范围的游客,尽量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

一般男性旅游者比女性旅游者更感兴趣的是垂钓的过程,在笔者的调查过程中发现男性垂钓者的数量也远远高于女性垂钓者。

一般的垂钓地重视的都是开发垂钓爱好者这个客源市场,而忽视了一个家庭的构成中还应该包括女性和儿童。

家庭化已成为我国度假休闲旅游的一个重要特征,少年儿童是现代家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功能设计时应该对儿童进行专门市场定位,注意开发儿童游乐设施和游乐项目,以便能为其父母提供一个良好的度假环境。

不同的人因年龄、性别、经历的不同对同样的产品也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因此在产品设计中需要注意区别对待。

要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并加强营销的力度,加大加强客源市场开发。

可采用边开发建设边宣传促销,实行滚动式发展的模式。

形成市场的途径可以通过俱乐部制或会员制。

4 结语休闲垂钓地是我国渔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鲜事物,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形式,目前尚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开发历史虽不长,却出现了“遍地开花”式的发展,加强管理和研究迫在眉睫。

在调查访谈阶段,由于时间和人力、物力有限,调查的样本量也较有限,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时间上,由于休闲垂钓旅游活动的季节性特点和作者时间精力有限,故一般只抽取双休日和节假日;在调查地点的选取上,由于作者当时身处湖南内陆地区,对于规则比赛型和养殖观光型以及沿海地区的垂钓地涉及得不够全面。

但本研究结果还是基本能代表内陆地区经营性垂钓地的经营状况和普通民众的需求。

(责任编辑 张俊友)(上接第101页)图6 硫酸链霉素抑制作用变化趋势丁酸梭菌抑菌机制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丁酸梭菌产生大量丁酸、丙酸和乙酸等短链脂肪酸,造成酸性环境,降低了pH 值,致使其它的微生物难以生存。

国内的许多研究报告已证实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常见人体肠道致病菌具有拮抗作用[1,3]。

而唐宝英等[4]研究了丁酸梭菌对动物肠道致病菌的体外拮抗作用,发现丁酸梭菌可以有效的抑制猪大肠杆菌C83902、鸡大肠杆菌C83851、鸡白痢沙门氏菌(Sal m onella gallinarum )Sg9。

本试验对鱼致病菌的研究表明,丁酸梭菌C 2菌株可以有效地抑制鱼肠道致病菌迟缓爱德华氏菌、鳗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并且48h 内比硫酸链霉素抑制效果好。

随着时间的延长,丁酸梭菌C 2抑菌作用下降的趋势要比枯草芽孢杆菌的缓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