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函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大学数学教案反函数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反函数的概念,掌握反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求反函数的方法,能够求出给定函数的反函数。
(3)了解反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反函数的概念。
(2)引导学生运用反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求解反函数。
(3)通过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反函数在数学中的应用。
3. 情感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精神。
(2)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反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2)求反函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反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求反函数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出问题:什么是反函数?反函数有什么性质?2.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反函数是指一个函数y=f(x)的反函数y=f^(-1)(x),它满足y=f(x)和x=f^(-1)(y)的关系。
(二)新课讲解1. 反函数的定义及性质:(1)定义:若函数y=f(x)在定义域D上单调,则它的反函数y=f^(-1)(x)存在,且反函数的定义域为D。
(2)性质:a. 反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b. 反函数的值域为原函数的定义域;c. 反函数的导数与原函数的导数互为倒数。
2. 求反函数的方法:(1)将原函数的y值替换为x,x值替换为y,得到反函数的解析式;(2)求反函数的导数,然后利用反函数的导数与原函数的导数互为倒数的关系,求出反函数的解析式。
(三)实例分析1. 分析一个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引导学生运用反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求解反函数。
(四)实际问题1. 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反函数解决。
2.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教师点评、总结。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反函数的概念、性质和求法。
2. 强调反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分析一道实际问题,运用反函数解决。
高中数学反函数教案人教版
高中数学反函数教案人教版1. 知识与技能:理解反函数的概念,掌握求反函数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反函数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反函数概念及求解方法。
3. 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反函数的概念,掌握求反函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反函数与原函数之间的关系,正确求解反函数。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设备等。
2. 教学内容:反函数的概念、求反函数的方法、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等。
3. 教学步骤:引入、概念讲解、示范演练、练习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例引入反函数的概念,如f(x) = 2x + 3,问学生如何求出反函数。
2. 概念讲解:解释反函数的概念及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反函数的定义和特点。
3. 示范演练:通过几个具体的例题,向学生展示求反函数的方法,并让学生跟随演示过程,逐步掌握反函数的求解技巧。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检验理解程度。
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反函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并对错题进行复习和订正。
2. 自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反函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展开,通过引入、讲解、演示和练习等环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反函数概念,掌握反函数的求解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大学生高数反函数讲解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反函数的概念,掌握求反函数的方法。
2. 能够求出给定函数的反函数,并判断其定义域和值域。
3. 了解反函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反函数的概念和求法。
2. 反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反函数的求法。
2. 反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引入反函数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 反函数的定义:设函数y=f(x)的定义域是D,值域是f(D)。
如果对于值域f(D)中的每一个y,在D中有且只有一个x使得f(x)=y,则按此对应法则得到了一个定义在f(D)上的函数,并把该函数称为函数y=f(x)的反函数。
2. 求反函数的步骤:(1)确定函数y=f(x)的定义域和值域;(2)由原函数的表达式,求x关于y的表达式;(3)互换x和y,得到反函数的解析式y=f^(-1)(x);(4)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原函数的值域)。
三、例题讲解1. 求函数y=2x+1的反函数。
2. 求函数y=x^2(x≥0)的反函数。
四、课堂练习1. 求函数y=3x-2的反函数。
2. 求函数y=√x(x≥0)的反函数。
五、课堂小结1. 总结反函数的概念和求法。
2. 强调反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反函数的概念和求法。
2. 复习反函数的性质。
二、新课讲解1. 反函数的性质:(1)反函数的图像与原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2)反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是原函数的值域和定义域;(3)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复合函数为恒等函数。
2. 反函数的应用:(1)求函数的值域和定义域;(2)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3)解决实际问题。
三、例题讲解1. 求函数y=3x^2-2x+1的值域和定义域。
2. 判断函数y=x^3的奇偶性。
四、课堂练习1. 求函数y=2x+3的值域和定义域。
2. 判断函数y=x^2+1的奇偶性。
《反函数》教学设计
《反函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反函数一、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如何求函数的反函数。
3.能够应用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求反函数的方法。
3.应用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引入与概念讲解(20分钟)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如小明走了10公里,再走回来时总用时是2小时,看电影用了3小时,求小明的速度。
从这个问题入手引出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反函数可能的意义。
定义函数:函数是一种映射关系,将一个数域中的数映射到另一个数域中的数。
定义反函数:设有函数y=f(x),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上的任意一个元素x,都存在定义在f(x)的值域上的一个元素y与之对应,使得f(x)=y,且对于f(x)定义域上的任意一个元素x1,x2,有f(x1)=f(x2)必然导致x1=x2,那么我们称函数y=f(x)的反函数为y=f^(-1)(x)。
2.反函数的求解方法(20分钟)根据定义可知,求反函数的关键是找到y和x的对应关系。
将已知函数表示为y=f(x),用x来表示y,即x=f^(-1)(y),解方程f^(-1)(y)=x 即可求得反函数。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演示求反函数的方法:已知y=2x+1,求y=2x+1的反函数。
解:将y=f(x)表示为x=f^(-1)(y),即x=f^(-1)(2x+1)。
交换x和y 得到y=f^(-1)(2y+1)。
将y=f^(-1)(2y+1)视为一个关于y的方程,解方程可得f^(-1)(y)=(y-1)/2通过多个例子让学生掌握求反函数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练习。
3.函数与反函数的性质(20分钟)函数和反函数有以下性质:性质1:函数f(x)与它的反函数f^(-1)(x)互为反函数。
性质2:函数f(x)与它的反函数f^(-1)(x)关于直线y=x对称。
性质3:函数f(x)有反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f(x)是一一对应的。
反函数的教案设计
反函数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反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其与原函数之间的关系。
2.能够掌握反函数的求法及其应用。
3.能够灵活运用反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知识导入1.通过示例,介绍什么是函数的反函数。
2.通过一定的问题和分析,引导学生研究反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基本概念:定义域上的函数 f 和值域上的函数 g,若对于所有x∈D(f)都有 f (x) =y,则对于所有y∈R,f 中恰好存在一个唯一的 x 满足 f (x) =y.则称 g(x)=y 为 f(x)=y 的反函数,记作 g=f^-1。
2.反函数的求法(1)对于 y=f (x),如果 y=f(x)是严格单调递增函数,先把f(x)对y求导,然后解出dx/dy,最后再把dy换成dx即可。
(2)对于 y=f (x),如果 y=f(x)是严格单调递减函数,先把f(x)对y求导,然后解出dx/dy,然后把dx取相反数即可得到反函数的导数。
3.反函数的性质(1)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图像关于一条直线相互对称。
(2)反函数的导数等于原函数导数的倒数。
(3)反函数与原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4.反函数的应用(1)求解反函数使得它们可以互相转化;(2)使用反函数的定义特性进行不等式求解;(3)应用反函数解决函数复合问题;(4)使用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2.启发式探究法3.案例教学法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反函数的求法及应用。
2.教学难点反函数的理解及应用。
六、教学反思1.课时的安排比较紧张;2.应用案例多讲练习。
3.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养、掌握思维方法。
七、教学评估1.小测验2.课后作业3.学生参与度4.课程效果参考文献1.李瑞兰.数学分析(修订版) [M].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2.程志之.高等数学(第五版)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张慕智.数学分析 [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反函数》教学设计
《反函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和性质;2.能够找出函数的反函数;3.能够应用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反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如何找到一个函数的反函数;3.反函数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反函数的概念,如y=x+3,让学生想一想如何找到这个函数的反函数。
2.概念讲解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反函数的概念,即如果一个函数f(x)和它的反函数f^(-1)(x)满足条件f(f^(-1)(x))=x,则称f^(-1)(x)是f(x)的反函数。
接着,教师讲解反函数的性质,如反函数之间互为倒数、关于y=x对称等。
3.如何找到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教师通过几个例子来展示如何找到一个函数的反函数,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操作步骤。
例如,对于函数y=2x-1,要找到它的反函数,首先将y=2x-1表示成x=2y-1,然后交换x和y的位置得到y=2x-1,最后将y记为f(x)的反函数即可。
4.反函数的应用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应用反函数解决问题,如求解线性方程组、计算复合函数等。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从高处落下,已知它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为h(t)=4.9t^2,求落地时的时间。
在这个问题中,物体的高度h(t)是时间t的函数,通过找到h(t)的反函数就可以求解出问题中的未知量。
5.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练习应用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分组讨论或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
例如,已知函数y=3x+7,求出它的反函数并计算f(2)的值。
6.练习与拓展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供一些拓展题目来挑战学生的思维。
例如,已知函数f(x)=2x^2+3x,求出它的反函数并计算f^(-1)(5)的值。
7.总结与作业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反函数的重要性和应用,并布置相关的作业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手段1.PPT课件:用于呈现反函数的定义、性质及操作步骤等内容;2.教学案例:用于让学生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3.讨论与合作: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合作交流。
教案设计高中数学《反函数》
教案设计高中数学《反函数》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教材内容涉及反函数的概念,反函数的求法。
函数从本质上讲是函数,原函数与反函数互为反函数,它们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2.本节教材地位与重要性“反函数”一节课是《高中数学》第一册的重要内容。
这一节课与函数的基本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接受、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并学会反函数的求法,又可使学生加深对函数基本概念的理解,还为日后反三角函数的教学做好准备,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3.重点与难点重点:反函数的概念及反函数的求法。
理解反函数概念并求出函数的反函数是高一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建立在对函数概念的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必须使学生对于函数的基本概念有清醒的认识。
难点:反函数概念的接受与理解。
学生对于反函数的来历、反函数与原函数间的关系都容易产生错误的认识,必须使学生认清反函数的实质就是函数这一本质问题,才能使学生接受概念并对反函数的存在有正确的认识。
教学中复习函数概念,进而引出反函数概念,就是为突破难点做准备。
4.课时安排本节内容将安排1课时时间完成教学。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并能判定一个函数是否存在反函数;○2掌握反函数的求法,并能理解原函数和反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推理得出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通过作图,加强学生对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的理解,训练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的观点。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将采取引导发现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电脑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引导发现法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体现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点拨的方法,启发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动手操作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进而完成知识的内化,使书本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
反函数概念教学设计
反函数概念教学设计反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这个概念对于理解函数的复合、解方程组和图像翻折等内容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反函数的相关知识,本文将介绍一个综合性教学设计,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反函数。
1.预习环节在课前,教师可以将关于反函数概念的知识点、定义和定理等相关材料提供给学生进行预习。
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简单的调查,以了解学生对于反函数概念的初步认知情况。
2.引入环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反函数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什么是反函数?为什么需要研究反函数?”等问题。
3.理论讲解环节在学生对于反函数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可以进行反函数的理论讲解。
首先,教师可以讲解反函数的定义,即如果函数f的定义域为X,值域为Y,如果存在一个函数g,满足g(Y)=X且f(g(y))=y,那么g就是f的反函数。
然后,教师可以引入反函数的性质和定理,例如反函数的复合等。
4.练习环节在学生对于反函数概念的理论有了初步的掌握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
可以从计算反函数、图像翻折、解方程组等方面出发,让学生使用反函数的相关知识进行练习和实践。
5.实践应用环节在练习环节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应用。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反函数的相关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应用,例如求解公交车路线等相关问题。
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于反函数的实际应用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6.课后复习环节课后,教师可以通过作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回顾和总结,让学生对于反函数的概念和理论再次进行回顾和整理。
教师可以佩服对于学生的总结和归纳,也可以通过针对特定问题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函数相关的知识点。
综上所述,反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学习反函数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的其他概念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反函数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综合教学设计的方式,让学生对于反函数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点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掌握反函数的相关技巧和方法。
反函数教学设计
反函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反函数一、教学目标:1.理解反函数的概念,掌握反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能够求解含有反函数的方程和不等式。
3.能够应用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和定义。
2.能够应用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教材中有关反函数的知识点、例题和习题。
2.教具:黑板、粉笔、课件、PPT。
四、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1.教师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向学生引入反函数的概念:例如:设函数f(x)=2x+3,要求求出它的反函数。
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接下来,教师解释反函数的概念和意义:反函数是指一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互换,在数学中亦称为“倒数”。
Step 2 反函数的定义和性质1.教师向学生介绍反函数的定义:设函数f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对于B中的任意y值,如果存在一个实数x∈A,使得f(x)=y成立,则称g(y)=x是f的反函数。
2.教师教授并讲解反函数的性质:(1)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如果g是f的反函数,那么f是g的反函数。
(2)反函数的图像:反函数f和原函数f关于y=x对称(画图示例)。
(3)复合函数:如果g是f的反函数,则f是g的反函数,即f(g(x))=x,g(f(x))=x。
(4)反函数的导数:如果g是f的反函数,那么f的导函数和g的导函数互为倒数。
Step 3 案例分析1.教师给出一个具体的案例:已知函数y=3x-5,求它的反函数及其定义域和值域。
然后,教师帮助学生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试着解答案例。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求解方程的方法,解出x关于y的表达式,然后交换x和y,即求得反函数。
Step 4 反函数的应用1.教师给出实际问题:假设一条直线上有两个不同的点A(x₁,y₁)和B(x₂,y₂),分别通过这两个点的直线方程为y=f(x),假设存在一个数x₀满足f(x₀)=y₁,需要学生求出反函数极值。
2.学生先根据问题意图,设短直线通过点B(x₂,y₂),求出短直线的方程,然后列出方程f(g(y))=y的表达式,然后求导,解出f的导数g′(y),找到其最值所在的点y₀。
高中数学反函数教案
高中数学反函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能够求解反函数;2. 掌握反函数的性质和求解方法;3. 能够应用反函数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2. 反函数的求解方法;3. 反函数的性质。
三、教学内容1. 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和表示:定义域、值域、映射关系;- 反函数的定义:对任意的y,存在唯一的x,使得f(x)=y,则称y关于x的函数为f的反函数,记为$f^{-1}$(y)。
2. 反函数的求解方法- 交换x和y的位置,并解出y,得到反函数表达式;- 注意判断反函数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3. 反函数的性质- 函数与反函数互为反函数;- 函数与反函数的图像关于y=x对称;- 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原函数的值域相同,反函数的值域与原函数的定义域相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反函数的概念。
2. 讲解:介绍函数与反函数的定义、求解方法和性质,引导学生掌握。
3. 练习:设计反函数的求解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反函数的概念来解决问题。
4. 总结:归纳反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总结学习内容。
五、教学案例已知函数$f(x)=2x+1$,求其反函数。
解:设反函数为$y=f^{-1}(x)$,则有$y=2x+1$,交换x和y的位置可得$x=2y+1$,解出y 得$y=\frac{x-1}{2}$,因此,函数的反函数为$f^{-1}(x)=\frac{x-1}{2}$。
六、课堂练习1. 已知函数$f(x)=3x-2$,求其反函数;2. 若函数$g(x)$的反函数为$h(x)$,求$f(x)=\frac{1}{g(x)}$的反函数。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2. 预习下节课内容,复习反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介绍了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求解方法和性质,通过实例讲解和课堂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反函数的相关知识。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反函数的应用和拓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初中数学反函数教案
初中数学反函数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反函数的概念,掌握反函数的性质和求法。
2. 能够运用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1. 反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反函数的求法。
教学难点:1. 反函数的概念的理解。
2. 反函数的求法。
教学准备:1. 反函数的课件或黑板。
2. 反函数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函数的概念,复习已学的函数知识。
2.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函数?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介绍反函数的概念:如果函数f的定义域是A,值域是B,那么如果存在一个函数g,它的定义域是B,值域是A,并且对于任意的x属于A,都有g(f(x))=x,那么函数g就被称为函数f的反函数。
2. 讲解反函数的性质:反函数的定义域是原函数的值域,反函数的值域是原函数的定义域;反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反函数是原函数的镜像。
3. 讲解反函数的求法:如果已知一个函数的图像或表达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求出它的反函数:a. 交换x和y的位置。
b. 解出y或x。
c. 确定反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d. 写出反函数的表达式或图像。
三、实例讲解(15分钟)1. 举例讲解如何求一个函数的反函数。
2. 让学生尝试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并解释求法。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做一些关于反函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讨论反函数的应用,如何利用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反函数的概念、性质和求法。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复合函数的反函数。
2. 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反函数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反函数的概念、性质和求法,使学生掌握了反函数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练习,加深对反函数的理解。
反函数的教学设计解读
反函数的教学设计解读(一)教学目标1.了解反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求反函数的方法;3.能够应用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知识点分析反函数是指一个函数与其逆函数执行互逆操作的函数关系,其性质包括有定义域互换、值域互换、相等的性质等。
求反函数的方法主要有代数法、图像法和符号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知:通过简单例子引出反函数的概念,如函数y=2x,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一系列操作可以得到原来的x。
2.理解反函数的概念:通过对比原函数和反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反函数的含义和作用。
3.求反函数的方法讲解:a)代数法:通过对原函数进行方程转化,然后解方程得到反函数;b)图像法:通过绘制原函数的图像,并进行对称操作,得到反函数的图像;c)符号法:通过符号运算的方式求解反函数。
4.反函数的性质讲解:介绍反函数的性质,如定义域互换、值域互换、相等的性质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性质的意义。
5.反函数的应用:a)解决实际问题:给出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应用反函数解决;b)提高思维能力:设计一些复合题目,让学生通过多步骤求解反函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6.练习与巩固:a)针对代数法、图像法和符号法分别设置练习题,巩固学生的求反函数的方法;b)提供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进行综合运用。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再进行讲解和练习巩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资源准备1.PPT课件:包含问题引入、概念讲解、方法讲解、性质讲解、应用实例等内容;2.教学手册:包含课堂讲解的重点、要点和教学案例。
(六)预期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求反函数的方法,能够应用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是否能够主动回答问题和与他人讨论;2.学生的反馈:听取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反馈,是否能够简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路和理解;3.学生的表现:观察学生在练习与应用中的表现,是否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4.教学成果:通过学生的评价和总结,分析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反函数教案
反函数的概念授课人:陈永康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反函数的概念,(2)会求简单函数的反函数;2.能力目标:(1)通过对反函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在反函数的求解过程中,把握函数与方程的思想;3.德育、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教学重点:反函数概念的形成及理解,求函数的反函数。
教学难点:反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一、复习函数的概念,引入问题:1.函数的定义:(略)2.提出问题: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如果已知物体运动的时间t ,求物体运动的位移s ?(2)如果知道了物体运动的位移s ,问需要多少时间t ? 在问题(1)中,物体运动的位移s 是随着时间t 的变化而变化的,位移s 是时间t 的函数,且vt s =;在问题(2)中,物体运动的位移s 是自变量,时间t 是位移s 的函数,且s v t =, 这时我们就说函数sv t =是函数vt s =的反函数。
二、讲解新课:1.反函数的概念:一般地,设函数)(x f y =(A x ∈)的值域是C ,根据这个函数中x ,y 的关系,用y 把x 表示出,得到)(y g x =,若对于y 在C 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y g x =,x 在A 中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那么)(y g x =就表示y 是自变量,x 是因变量y 的函数,这样的函数)(y g x =(C y ∈)叫做函数)(x f y =(A x ∈)的反函数,习惯上用x 表示自变量,y 表示因变量,因此,)(y g x =就变为)(x g y =。
若函数)(x f y =(A x ∈)有反函数,它的反函数记作:)(1x f y -=(C x ∈)。
2.探讨:互为反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关系:用映射的方式表函数与反函数:函数)(x f y =(A x ∈)是从定义域A 到值域C 的一个映射,即:f :C A →。
初中反函数教案
初中反函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反函数的概念,掌握反函数的性质;2. 学会求一个函数的反函数;3. 能够运用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反函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 利用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反函数的求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反函数的概念及求法。
【难点】反函数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旧知识:回顾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2. 提问:如果两个函数互为反函数,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二、探究新知1. 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发现反函数的性质;2. 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总结求反函数的方法;3. 讲解反函数的求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反函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经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应用拓展1. 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引导学生思考反函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反函数的概念和求法;2. 强调反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反函数的概念和求法;2. 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反函数解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反函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体验反函数的求法,最后运用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等奖教案】 反函数
反函数教学目标:1.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弄清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关系.2.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3.在尝试、探索求反函数的过程中,深化对概念的认识,总结出求反函数的一般步骤,加深对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4.进一步完善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求反函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反函数的概念.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说明“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概念的形成是螺旋式上升的,一般要经过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本节教案通过一个物理学中的具体实例引入反函数,进而又通过若干函数的图象进一步加以诱导剖析,最终形成概念.反函数的概念是教学中的难点,原因是其本身较为抽象,经过两次代换,又采用了抽象的符号.由于没有一一映射,逆映射等概念的支撑,使学生难以从本质上去把握反函数的概念.为此,我们大胆地使用教材,把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系预先揭示,进而探究原因,寻找规律,程序是从问题出发,研究性质,进而得出概念,这正是数学研究的顺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概念的建立与形成.另外,对概念的剖析以及习题的配备也很精当,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满足学生多层次需要,起到评价反馈的作用.通过对函数与方程的分析,互逆探索,动画演示,表格对照、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求欲,在探究与剖析的过程中,完善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使学生自然成为学习的主人.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一、教材分析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新教材高二上第七章第4节第一课时: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的方程,同时也学习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这个基础上,教材安排了这一节,介绍直线方程的一个简单应用。
这是《新大纲》中增加的一个新内容,反映了《新大纲》对于数学知识应用的重视。
线性规划是数学规划中理论较完整、方法较成熟、应用较广泛的一个分支,它可以解决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经济管理等许多方面的实际问题.中学所学的线性规划只是规划论中的极小一部分,但这部分内容体现了数学的工具性、应用性,同时也渗透了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学生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数学建模法。
《反函数》教案.doc
《反函数》教案【课题】反函数【教学目的】了解反函数的概念,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教学重点】反函数的概念以及反函数的求法。
【教学难点】反函数的求法中反函数的定义域的确定。
【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映射?什么叫一一映射?(学生回答,然后用幻灯打出)映射的定义: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 ,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f: A9 B.一一映射的定义:设A、B是两个集合,/: A9B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如果在这个映射下,对于集合A中的不同元素,在集合B中有不同的象,而且 B 中每一个元素都有原象,那么这个映射叫做A到B上的映射。
2.什么叫函数?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学生回答,然后用幻灯打出) 函数的定义:如果A, B都是非空数集,那么A到B的映射f: A9B就叫做A到B的函数。
记作y =f(x),其中x£A, y£Bo原象的集合A叫做函数y = f (%)的定义域,象的集合C (CGB)叫做函数y=f(x)的值域。
函数符号y=f(x)表示“y是x的函数”,有时简记作函f(X)。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其中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最基本的要素。
3.已知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匀速前进,汽车行驶的路程s与行走的时间的关系为,如果把s看作t的函数,则其定义域为, 值域为。
如果用s来表示t为, t是不是路程s的函数?为什么?( 口答)4,已知函数y = 2% + 6 (xeR)中。
我们从函数y = 2% + 6解出x,就可以得到式子x = 3 (yeR)o判断x是不是y的函数?为什么?(学生练习,老师讲评)二、新课1.分析复习中的过程3,过程4中的两个函数的关系,指出:我们说函数,=上60 是函数s = 60t的反函数,函数x = -|-3 (yeR)是y = 2x +6的反函数。
数学教案:反函数
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数学班级周节次日期课题3-3反函数课型新授课教学地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职业素养与行为习惯等)知识目标:掌握反函数的概念,掌握求函数反函数的方法能力目标:通过对反函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素养与行为习惯:用辩证的观点分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学重点反函数的概念,求已知函数反函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反函数概念的理解,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启发引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板书设计3-3反函数一、引入三、例题二、反函数定义四、练习五、小结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师生活动例1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1)32,y x x R =+∈;(2)1,,11x y x R x x -=∈≠-+且;(3)[)1,1,y x x =-∈+∞.解:(1)从32y x =+解出23y x -=,把,x y 对调,就得函数32y x =+的反函数是2,3x y x R -=∈.(2)从11x y x -=+解出11y x y +=-,把,x y 对调,就得函数11x y x -=+的反函数是1,,11xy x R x x+=∈≠-.(3)从1y x =-解出21x y =+,把,x y 对调,就得函数1y x =-的反函数是[)21,0,y x x =+∈+∞.例2作出函数2()y x x R =∈和它的反函数的图像.解:从2y x =解出2yx =,把,x y 对调,就得函数2y x =的反函数是,2xy x R =∈.函数2()y x x R =∈的图像是经过()0,0和()1,2的直线;而它的反函数,2xy x R =∈的图像是经过()0,0和()2,1的直线,如图3-12.从图3-14可以看出,反函数2xy =的图像上的点()2,1Q 与函数2y x =的图像上的点()1,2P 关于直线y x =是对称的;同样,点1(1,)2N 与点1(,1)2M 也关图3-12于直线y x =对称.由此可知,函数2y x =和它的反函数2xy =的图像是以直线y x =为对称轴的对称图形.一般地,函数()y f x =的图像和它的反函数1()y fx -=的图像关于直线y x =对称.练一练:(1)函数2()y x x R =∈有反函数吗?为什么?(2)求函数2(0)y x x =≥的反函数;(3)求函数2(0)y x x =<的反函数;(4)在图3-13中画出2(0)y x x =≥的反函数的图像四、课堂练习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1)3()f x x =;(2)4()1f x x =-;(3)()2f x x =+.五、小结1、反函数的概念2、求反函数的步骤六、课后作业习题3-3学生练习,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出的情况进行讲解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教学反思。
反函数教案设计范文
反函数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函数的概念及性质,学会求反函数;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和归纳总结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反函数的概念及求解方法;2.教学难点:掌握反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0分钟)1.引入:老师可以使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函数的概念,如:小明每天花1小时做作业,那么他每天写作业的多少是一个关于时间的函数。
2.向学生提问:如果小明写作业1小时,那么花了多少时间?2.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15分钟)1.通过上面的例子,引导学生总结函数的特点:一个变量的值的变化会导致另一个变量的值的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已知小明写作业花了5小时,那么花了多少时间?3.介绍反函数的概念:如果已知函数y=f(x),对于任意的y,存在唯一的x,使得f(x)=y,那么函数g(y)=x就是函数f(x)的反函数。
3.反函数的求解(30分钟)1.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求反函数的方法:将已知的函数方程中的x和y互换位置,然后解出新的方程即可求得反函数。
2.练习:要求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函数方程,求出其反函数。
3.沟通交流:让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求解方法,总结出求反函数的一般步骤。
4.反函数的性质(20分钟)1.引导学生发现反函数与原函数的性质:反函数与原函数是对称的,即对于任意的x,有f(g(x))=x和g(f(x))=x;2.引导学生比较反函数与倒数的概念:反函数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定义的,与原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均相同;而倒数是在数轴上定义的,它是原函数在其中一点的函数值的倒数。
5.反函数的应用(15分钟)1.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反函数的应用场景,如温度转换、货币兑换等。
2.练习:给出实际问题,要求学生使用反函数解答问题。
反函数教案
反函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1()y f x -=的概念,并且了解()y f x =与1()y f x -=的性质与图像关系,即定义域、值域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数函数以及对数函数,归纳总结反函数的定义,体会反函数的变化,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反函数概念与它的性质,反函数的图像。
2.难点:原函数与反函数之间的转换及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1. 对数函数的定义2. 对数函数图像及性质 二、 讲解新课1. 问题思考: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以及图像之间的关系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2、反函数定义:一般地,对于函数()x f y =,设它的定义域为D ,值域为A ,如果对A 中任意一个值y ,在D 中总有唯一确定的x 值与它对应,且满足()x f y =,这样得到的x 关于y 的函数,叫做()x f y =的反函数,记作:()A y y fx ∈=-,1.习惯上,自变量常用x 表示,而函数用y 表示,所以改写为()A x x f y ∈=-,1思考交流: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例如2y x =的反函数为2y x =(x R ∈);函数56y x =-的反函数为6y x =+(x R ∈)。
概念分析:1)反函数也是函数;2)对应法则为互逆运算(类比加减运算);3)定义中的“如果”意味着对于一个任意的函数y=f(x)来说不一定有反函数; 4)函数y=f(x)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函数x=f 1-(y)的值域、定义域; 5)函数y=f(x)与x=f 1-(y)互为反函数;6)要理解好符号f 1-;7)交换变量x 、y 的原因. 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关系⑵反函数的性质:①互为反函数两个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y x =对称;②函数存在反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是一一对应的;③一个函数与它的反函数在相应的区间上单调性一致;④反函数具有唯一性,原函数与反函数之间是相互的,即若函数()y f x =有反函数1()y f x -=,那么函数1()y fx -=的反函数也就是()y f x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 反函数
【高教版中职(基础)数学第一册第三章3.7“反函数”第一节】
一、教材与学生的数学现实分析
1.现在的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迅速普及,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蓬勃发展,由此促使了离散教学的地位日益上升,于是映射成了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映射也是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的抽象,中学生学习映射的概念.有多方面的用处,本教材就是运用映射的观点阐述反函数的概念,给出了反函数的求法,与传统的方法不同,我们的创新,使得反函数概念的本质容易理解,反函数的求法严谨且易于掌握。
所以,抓住反函数这一典型课题,通过科学的设计,使学生亲历将映射的观念惯穿始终的由特殊抽象到一般思维过程,感受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规律是至关重要的。
2.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映射的基本概念,同时也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性质,对于理论性的研究有了初步的尝试,有了一定得分析、对比、抽象概括的能力,但毕竟以前接触的函数等知识较为简单,而反函数的知识较为抽象,因此本节的设计更加具体、细致、突出学生的主动认知性。
3.考虑到中学生基础较差,辨析与理解力较低。
所以本节应用两个较简单的例子引入,而且应用了“对应法则”这个很熟悉的词来寻找互为反函数的关系,又将其应用至求反函数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原本厌学的情绪有所转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
1)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反函数概念的理解、应用和在代数中有着重要和广泛应用的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难点是反函数概念的理解。
2)教学方法:引导类比探索法,从具体到抽象,让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展开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对反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给定函数的反函数的求法。
能力目标: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的理解,并进一步强化映射、函数知识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逆向思维、
发散思维、综合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三、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设计说明
问题:函数y = 3x 与函数 y = 3
1x 的对应法则有 映射的对应 什关系? 法则是学生以前
学习过且重点讲
述的的问题,所
创 (教师问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应用什么 以,问题如此提
设 知识呢?我们不妨亲自尝试列举一下,通过你列举的结果 出使原本抽象的
问 来判断这两个函数之间的关系) 反函数引入问题
题 简单化,既复习
情 旧知识又使学生
境 对本节产生兴趣
学生自主思考、讨论,体会知识的产生及形成过程, 数学的新旧知
进而把握概念的实质。
教师可根据实质情况进行必要的思 识之间有非常紧
维点拨,使学生全面、准确的得到: 密的联系,教师 y = 3x y = 3
1x 要引导学生用旧 学 把-1对应到-3 把-3对应到-1 知识发现新问题
把1对应到3 把3对应到1 产生新需要,要
生 把2对应到6 把6对应到2 给学生留有充分
…… …… 的思维空间,启
自 把a 对应到 b = 3a 把b = 3a 对应到a 发学生从问题出
发,联系有关知
主 函数y = 3x 与y =3
1 x 的对应法则正好是相反的: 识(映射、函数) y = 3x 把a 对应到b = 3a 从不同角度、不
探 y =
3
1 x 把b = 3a 对应到a. 同方面认识问题。
很自然地可以把y = 3
1x 叫做y = 3x 的反函数,也可以 用对比的方法得 索 把y = 3x 叫做y =31 x 的反函数,他们互为反函数。
到两个特殊函数 那么简要概述以上过程,同学门可以形象的表示为: 的映射关系,再
和 用一般字母a 和
教 学 过 程 设计说明
统一表示,充
研分反映了两个函
数的特殊对应关
系,同时映射的
究 y=
3
x 引入,又使学生积
极主动的参与
突出了知识的
形成过程。
函数y = 3x的定义域为R1,值域为R2,既在R1中数学概念的形成
辩每一个元素a,在R2中只有一个元素b ,使得 b=3a, 离不开抽象与概括,
析而函数y =
3
1
x又告诉我们在R2中每一个元素b,因此要让学生亲自在R1中只有一个元素a,使得b = 3a, 经历由具体到抽象,
研把b对应到a的映射y=
3
1
x称为映射y = 3x 的反概括事物本质属性
讨数。
的过程,以培养学所以,想要寻找到函数y = 3x 的反函数,关键的生形成数学概念的问题是要看在R2中每一个元素b,在R1中只有一个元概括能力,教师要
与素a形成R2到R2的映射,若有,则此映射既为原函数根据情况决定介入的反函数。
程度,使概念完整
抽通过对函数y =
3
1
x、y = 3x的研究、探讨,同学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象们自然会考虑到一般的反函数的定义:另外,这种讲解方一般的,设函数y =f (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
法,把反函数概念
如果对于B中的每一个元素b,在A中只有一个元素a 的本质清晰的揭示
使得f(a) = b,那么把b对应到a的映射称为y=f(x)的出来,使学生能直
概反函数,记作 y = f -1( x ) 观的、朴素的认识
A y=f(x)
B 到有反函数的条件。
括
y = f -1( x )
1) 从定义得的出过程可以看出:如果函数y = f(x) 反思有利于学生
有反函数,那么 对思维过程的自我
反 y = f (x)的值域B 是反函数y = f -1(x)的定义域, 认识和自我控制,
y = f(x)的定义域A 是反函数y = f -1(x)的值域 形成良好的知识
思 f (a) = b , a ∈A f -1 (b) = a , b ∈B 结构,从而促进新
2) 如果函数y = f(x)有反函数y = f -1(x),那么 的思维角度、思维
与 y = f -1(x) 也有反函数,并且y =f -1(x)的反函数就是 形式的变换和更新
y = f (x),称他们互为反函数。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
评 3) 不是每一个函数都有反函数,让学生讨论函数 认知方式得到优化。
y = x 2有没有反函数,
价 得出:没有,理由是:对于y = x 2的值域R 的一
个元素4,在定义域R 中有两个元素2和-2,使得:a
22 = 4, (-2)2 = 4
这与反函数的定义不符
创 问题: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问题的设置又
设 1)y = 2x + 1 一次让学生明确
问 2)y = x 求得函数反函数
题 3)y = 1
13+-x x 的逻辑思维过程, 情 这是整节课始终
境 观察分析这三个函数的特点,对求对数函数的过 贯穿的用映射中
程进行讨论: 的对应法则来解
释反函数,求得
反函数。
让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并联系反函数定义的得出 要给学生留有
过程探求问题的解决途径,可得到: 充分的时间进行
首先要知道原函数y=f(x)的值域;才能判断出所求 思考相互之间也
思 出的函数是不是反函数(因为反函数必须是对于y=f(x) 可以进行讨论,使
的值域中每一个元素b ,都有y=(x)的定义域中唯一的 学生有逻辑性的寻
考 一个元素a 与它对应).既先求出值域再求出反函数。
找求反函数的过程
(书写求得反函数的过程,又完全符合前面我们分析 教师要引导学生依
求得反函数定义的过程) 据反函数的定义域
如:(解例一和三) 得出过程来寻找,
教 学 过 程 设计说明
探 并注意函数a 对应 b ,而反函数b 对
究 应a 的关系。
学生观察力 辩 的培养是不可忽 视的,教师要启 析 发同学观察、分析 析,寻找特征,归
纳解答方法。
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整个的学习过程,使它们从 反思有利于学
知识、方法、能力三个维度上得到如下认识: 生进一步搞清知识
反 1)本节我们很好的利用映射中对应法则引入了 的产生及形成过程,
两个特殊的函数,通过对比寻找它们对应法则的关系, 掌握获取知识的方
思 很自然的引入了反函数的概念,揭示了反函数概念的本 法,提高学生分析
质,也为后来求得函数的反函数过程做好相应的铺垫。
问题、解决问题的
与 2)找反函数概念的过程,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求 能力,以形成良好
函数的反函数,既巩固了概念,又深化了对概念的 的认知结构
评 理解,也感受了具体求反函数方法的科学性、重要性。
3)在学习得到和运用新概念的过程中,我们的
价 收获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认识知识的过程,类比
转化的思想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
4)引导学生反思与评价在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
我们得到了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那么它们的图像
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课下完成以下实验)
课外实验:
在一张薄的白纸上画一个直角坐标系Oxy ,然后 为下一节课做铺
画出函数y=3x 的图像l 1,和y=3x 的图像l 2,再画出 垫,引出互为反函
直线y=x.将白纸沿直线y=x 折叠,观察l 1与 l 2是 数的两个函数图像
否完全重合 ? 之间的关系 练习题作业:或课外作业 (1) y=2x-5 (2) y= (3) y= x 11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