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江之歌教材解读
《长江之歌》说课稿10篇
《长江之歌》说课稿10篇《长江之歌》说课稿1一、说教材《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长江之歌》主题歌歌曲。
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爱国篇的第一课中的一首诗歌。
作者没有实写长江的景象而是用第一个抒情的对象,赞美她的“风采”“气概”“情怀”。
其中既涉及她的发源和流向,又关注她的历史和未来,概括了长江的丰富内涵,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学习这首歌词,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
全诗共有两小节。
第一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彩多姿。
第二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二、说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两个生字、新词,理解“尘埃”“荡涤”“灌溉”“臂膀”的意思。
(2)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高尚情怀。
2.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体会歌词包含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祖国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
(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本课的重点是: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尤其是领悟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本课的难点是: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高尚情操。
三、说教法在教学方法上: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自学生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在检查预习时,可以先指名分小结试读课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梳理出需要理解的重点内容。
为进一步精读品味做作好准备。
在精读第一小节时,可以从探讨“走”与“奔”,“风采”与“气概”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意思入手,启发想象,练习句子。
第二节让学生自己去领悟。
由于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而昭阳区地处长江上游,可以借助特殊的地理环境创设情境,增加具体直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了解长江的多彩神韵、磅礴气势和源远流长,感受祖国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
《 长江之歌》的解读
《长江之歌》教材解读一、对作者与写作背景的解读胡宏伟,男,歌词作家、诗人,1972年12月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创作员,现为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副团长,大校军衔。
国家一级编剧。
他的主要作品有歌曲《长江之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等。
胡宏伟在1984年新年前夕写在贺年卡上的《长江之歌》填词成为其中最出色的一首。
这首歌词被填入原曲,由歌唱家演唱之后,便立即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
二、对课文的基本解读《长江之歌》的歌词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
诗歌运用高度的艺术概括,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发自内心地咏唱了这条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唱出了人们的真情实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
歌词赞美长江,并不是直接描写波澜壮阔的长江水,而是从人们对长江的真情实感入手,将长江比作母亲,用第二人称直接抒发对母亲的赞美。
如何设置悬念,扣准文章的中心呢?可以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找出作者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学生不难找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教师要把握这两句话发问: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2、为什么说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这两个问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何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解读呢?第一个问题可以抓住第1段“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和第2段“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从时间上和空间上感受到长江从雪山和远古迈着轻盈的步子姗姗走来,然后又迈着健步向东海、向未来奔去那奔腾咆哮的博大气势和波澜壮阔的宏伟景观。
第二个问题可以抓住第1段“你用甘泉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和第2段“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从而感受到长江母亲胸襟宽阔,无私奉献的崇高德。
在深入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这些意象“雪山、春潮、东海、惊涛”雪山在青藏高原上,她是流经我国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的源泉,点点滴滴的雪水,化成一条条小河汇成一条巨龙向东海奔流;“乳汁、哺育、臂膀、挽起”这些意象全是关于母亲的,正是这些意象,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慈祥的母亲,一个无私的母亲,一个默默奉献的母亲,而长江正像这样一位母亲,哺育流域近4亿中华儿女,再加南水北调工程,长江施展着自己的母爱,不求任何回报,支撑着流域的发展,创造者一个又一个奇迹。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搞-1《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说课一、教材分析《长江之歌》是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词,它是一首抒情诗,讴歌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长江之歌》是关于长江的歌,也是唱长江的歌,咱长江的歌。
诗歌从两方面来写:第一部分侧重写实,主要从地理特点的角度描写长江,歌颂长江的源远流长、雄伟博大,有着巨人般的气概。
第二部分长于抒情,主要从时空的角度描写长江,赋予长江一种象征意义,写出了长江悠久的的历史和永远奔腾的气魄。
整首诗歌气势恢宏,大气磅礴,运用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语言形象凝练,句式整齐,节奏轻快,极富感染力。
二、学情分析课前老师组织学生搜索整理关于长江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为本文学习做好铺垫。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学习了不少方法,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自学自主识字,在课堂中可分别就字词的音形的难点和部分词义可通过朗读反馈加以检测,当然一些重点词语还需结合课文加以理解。
如荡涤、磅礴。
通过四年半的语文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概括、表达、理解、感悟的能力,但学生与学生之间仍有差异。
相对语文学习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已能清晰、明确、完整地表达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长江精神等。
而相对语文学习能力的弱的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还存在一点问题。
在理解重点句上,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语言训练,针对该年段学生思维深度、言语概述能力不强的特点,强化练习。
最终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是从内容到内容,而落到思维的训练,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
三、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2、朗读并背诵课文,结合有关]长江概况的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的意思。
3、知道课文通过对长江的描写与赞美,表达了对子过得热爱之情。
四、教学设计鉴于本篇课文属于特殊性的歌词,让学生在朗读中在音乐中自己领悟、自己体会,完成感情的自我升华,显然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歌词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深刻的多。
《长江之歌》说课稿
《长江之歌》说课稿《长江之歌》说课稿—、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次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神州大地》中的一课,《长江之歌》主要是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这首歌旋律激昂,歌词气势磅礴,通过对中国的第一长河——长江的描写与赞美,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学会唱《长江之歌》和初步了解我们中国音乐的基本概况,据综上所述,我确定了以下教学过程和目标:2.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此歌曲,让我们更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对音乐文化知识的理解《2》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此歌,使学生们懂得喜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美。
《3》能力目标:通过听和学《长江之歌》,了解我国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3、教学重点和难点:歌曲的情感处理与音乐的表现风格特点。
4、教具准备多媒体、电子琴、粉笔、黑板擦、二、说学情要把握简单的音乐知识,应当要注意音乐的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大多数从小对音乐的接触太少,因此对音乐就不怎么感兴趣,想要学生掌握好节奏和一些音乐作品,我们就应该学习音乐方面有关的知识,音乐伴随着学习,可以减轻学习中的压力。
培养对音乐的兴趣,有了动力,学习的效果就会明显。
三、说教法通过对此歌的欣赏与学习,引导学生对长江的赞美,赞美它那魂魄的气势,赞美它那像母亲一样滋润祖国的每一寸大地,它的力量是巨大的,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赞美音乐给大家带来的美,从而增强对音乐的鉴赏、表现,富有创造力的想像。
四、说学法按照新课程的教学标准,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们能轻松的体验到音乐带来的美,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利用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等多种实践方法、过程,对歌曲《长江之歌》的了解与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音乐与图片,播放《赞美长江》歌曲视频,提问长江发源于哪里?又流经过哪些省、市、自治区?2、要求学生们说出歌曲的情绪和特点。
初中音乐_长江之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长江之歌》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学唱歌曲《长江之歌》,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大跳、模进、弱起等相关知识。
了解三段体。
通过欣赏《辛德勒的名单》,了解主题音乐,引导学生画出旋律线。
(二)能力目标:用圆润饱满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长江之歌》。
(三)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初步了解旋律的进行与音乐情感表达的联系。
二、教材分析《长江之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拍摄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
这首歌旋律激昂,歌词大气磅礴,通过对中国长江的赞美,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
《辛德勒的名单》真实的再现了工厂主辛德勒在二战期间拯救1200名犹太人的故事。
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主题音乐。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圆润饱满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长江之歌》,哼唱《辛德勒的名单》的旋律。
难点:把握大跳音程的音准,准确演唱弱起,歌曲的旋律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欣赏《再说长江》视频。
1983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20年后,又拍摄了《再说长江》,主要记录了从神奇的长江源头到壮观的入海口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以及两岸人民的生活风貌。
通过欣赏视频,我们感受到了长江的宏伟气魄,在纪录片中,有这样一首歌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我们要学习的《长江之歌》(二)新授课1.初听歌曲请同学们聆听歌曲,思考两个问题:1,歌曲的速度及情绪?2、歌曲给你带来的感受?中速,亲切、热情的;对长江和祖国的赞美热爱之情2.介绍歌曲背景和作曲家、词作家。
《长江之歌》创作于1981年,是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由王世光作曲,胡宏伟填词。
在2007年,这首歌作为中国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搭载的30首歌曲之一飞上太空,使“涛声回荡在天外”的梦想终于成真。
历经30多年的《长江之歌》为什么能够经久不衰,相信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能从歌曲中找到答案。
音乐教案长江之歌音乐教案
音乐教案长江之歌音乐教案教案一:《长江之歌》音乐教案(初中)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长江之歌》,是一首中国民歌,具有中国特色。
通过学习该歌曲,可以了解到中国美丽的河流长江,以及长江流域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同时,通过合唱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演唱《长江之歌》,准确把握音准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唱表演,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中国的河流长江和长江流域的文化,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长江之歌》,把握音准和节奏。
2. 教学难点:合唱时的协调与合作。
四、教学准备幻灯片、录音机、合唱指挥棒、乐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放一段关于长江的背景音乐,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歌曲,掌握音准和节奏教师开始教唱《长江之歌》,逐句教唱。
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好音准和节奏。
3. 分组排练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学生担任指挥,负责统一节奏和指导其他成员。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进行小组合唱排练。
4. 合唱排练每个小组排练完毕后,全班进行合唱排练。
指导学生注意与其他小组的协调和合作。
5. 合唱表演经过几次排练后,学生们准备好了合唱表演。
可以选择校内外的场合进行表演,展示自己的成果。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学会了演唱《长江之歌》,并且成功进行了合唱表演。
通过合唱表演,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在以后的音乐学习中,还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学唱其他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
《长江之歌》说课稿
《长江之歌》说课稿《长江之歌》说课稿一、说教材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长江之歌》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节的第三首歌,是一节鉴赏课;采用的是领唱与合唱的方式进行演唱;旋律出现琶音、大跳;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与歌颂,体现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长江”风貌简单的了解,并通过歌曲的学习,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二、说学情其次,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仅仅对教材了如指掌还是不够的,只有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最有效的事情;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
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并结合新课标理念,我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长江之歌》的学习,感受自然的美好壮观,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小组讨论等方法,了解歌曲背后隐含的故事,以及表达的深刻情感。
知识与技能:说出歌曲表达的情感以及歌曲中的音乐特色,并掌握混声合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主旋律。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教学目标的设立,以及对教材与学情的整合,我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教学重点:掌握混声合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主旋律。
教学难点: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以及歌曲中的音乐特色。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本堂课我主要采用讲解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进行学习与交流。
六、教学用具为了辅助课堂更好的展开,我采用以下的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七、说教学过程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环节,我将从新课导入、新课教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四个部分进行。
1、长江之歌教材解读
《长江之歌》教材解读
《长江之歌》是著名歌词作家、诗人胡宏伟的作品。
是1983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专题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片头曲《长江之歌》的歌词。
当这首歌词被填入原曲,并在《话说长江》音乐会上由歌唱家演唱之后,便立即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
《长江之歌》的歌词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
诗歌运用高度的艺术概括,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发自内心地咏唱了这条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唱出了人们的真情实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
歌词赞美长江,并不是直接描写波澜壮阔的长江水,而是从人们对长江的真情实感入手,将长江比作母亲,用第二人称直接抒发对母亲的赞美。
那么,老师在教学中如何设置悬念,扣准文章的中心呢?我认为可以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找出作者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这两个问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何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解读呢?
其实,在深入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这些意象“雪山、春潮、东海、惊涛”雪山在青藏高原上,她是流经我国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的源泉,点点滴滴的雪水,化成一条条小河汇成一条巨龙向东海奔流;“乳汁、哺育、臂膀、挽起”这些意象全是关于母亲的,正是这些意象,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慈祥的母亲,一个无私的母亲,一个默默奉献的母亲,而长江正像这样一位母亲,哺育流域近4亿中华儿女,
长江施展着自己的母爱,不求任何回报,支撑着流域的发展,创造者一个又一个奇迹。
最后让学生反复咏唱“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直抒胸臆,深情地表达了中华儿女对自己母亲的象征——长江的无限依恋和热爱之情。
六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长江之歌_苏教版_7252
六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长江之歌苏教版提及《长江之歌》,中青年同志必定不会陌生。
胡雄伟经过对祖国最长的河流----长江的歌唱,抒发了中华子女对神州大地的热爱,表现出激烈的爱国热忱。
统观整首歌词,她有几个显然的特色:一、景情交融。
从古到今,多少歌唱大自然的诗歌都是以山川起兴的。
歌唱长江自然更离不开山川之情。
先人云:“爬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这首歌词所描述的山川已不是自然地理观点上的山川,而是注入了人们常有的感情色彩的山川,长江变为了一条有生命的河流,一条和人们的思想感情订交融的河流,成为一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有关的充满着无量活力的河流。
歌词一方面赞叹长江的壮美,一方面抒发对大好河山的深情,把歌唱大自然与歌唱祖国奇妙地融为一体。
二、比喻贴切。
歌词把长江比喻作“母亲的河流”,而把生活在长江两岸的各族人民比作是吸吮“母亲的乳汁”成长壮大的“子女”。
用子女对母亲的迷恋比较为人们对长江的迷恋:“我们迷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这朴实的语言表达诚挚的感情,给予大自然以人的色彩。
这类拟人化的表现方法,加深了对歌唱对象的一种和蔼感。
三、联想丰富。
歌唱长江与它的青春活力,歌词从长江的积厚流光联想到它的漫长的经历和远大的前途,把歌唱历史与歌唱时代联合起来,把歌唱自然的变迁与歌唱时代发展交叉在一同。
词中既写长江孕育了古老文明,又写它是一条青春的河流:“推进新的时代”,把“太古”和“将来”聚合在长江。
人们能够感觉到大江奔腾的自然画面,又能够听到时代行进的激烈脚步,进而加强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综观歌词,从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上来说,《长江之歌》都不失一首优异的诗词作品,相信这首歌还将传唱下去,并将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作用。
教课这篇课文要抓住三点:1、形象; 2、感情; 3、活动。
1、形象教课这篇课文,必定要让长江的形象在孩子们的脑筋中建立起来。
第1页/共2页1 / 2篇文是《江》个目的主歌曲,而《江》目的主要作思想,是了人能认识江、江,理解江与我中民族的关系:血脉之江,民族之魂,母河!所以教课篇文,就要孩子了解江的桑史,认识人于江的感情。
1.长江之歌(说课稿)
1.《长江之歌》说课稿一、说教材《长江之歌》一首歌词,学习这首歌词,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为本课另一首歌词和本单元后三篇课文的学习做铺垫。
《长江之歌》写出了长江的多彩神韵、磅礴气势和源远流长,表达了祖国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荡涤”“磅礴”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歌词的具体内容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课文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1)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体会歌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组织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借助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祖国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
(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
本课的重点是: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难点是:体会并掌握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法在教学方法上,由于《长江之歌》所述内容和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先让学生搜集资料,然后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增加具体直观的内容,以读助讲,导引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了解长江的多彩神韵、磅礴气势和源远流长,感受祖国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
在以读助讲,导引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文本的感情基调,善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领会课文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
三、说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坚持以学生的自我感悟为主,引导学生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和同学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入理解歌词的内容。
同时,让学生反复、大量朗读,在朗读中更好地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领会歌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长江之歌说课稿
长江之歌说课稿一、说教材《长江之歌》是一首描绘我国长江壮丽景色和伟大历史意义的诗篇,由毛泽东同志所作。
本文在教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对中国地理、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篇章。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描绘长江的壮丽景色,展示我国大自然的瑰丽。
2.阐述长江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赞美长江,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主要内容: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节):描绘长江的壮丽景色。
第二部分(3-4节):阐述长江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部分(5-6节):表达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江的基本地理知识,如发源地、流经省份、全长等。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悟,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激发学生对自然、历史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教学难点:(1)对长江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语文素养。
四、说教法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并结合我的独特教学风格,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1. 启发法:在课堂导入和课文讲解过程中,我将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例如,我会询问学生:“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或者“你们认为长江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母亲河?”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长江之歌》是一首洋溢着赞颂感情的抒情歌曲,它的旋律出自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这段音乐深情厚实,简洁明朗,既气势磅礴又委婉秀丽,对比十分鲜明,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雄姿,如首句的旋律线就呈现大起大落之势,描绘了长江之险,中部的旋律缓缓流淌,表现了长江中下游之美。
歌曲为三段体,第一乐段是收拢性的,乐句均为弱起,第二段是开放性的乐段,乐句均为强拍起,这一乐段是对比乐段,起于平稳、抒情、流淌的旋律,终于推向高潮的激昂奔放的旋律,停留在属音上,造成继续向前推进的巨大动力,自然地过渡到再现乐段,这一乐段基本上完全重复第一乐段,只是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调来自首句,表现了对滚滚长江不尽的思恋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中对长江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母亲河——长江的敬爱之情。
(二)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长江的知识,加深对长江的敬爱之情。
2、扩展节奏练习三、教学重点(一)了解有关长江的知识,加深对长江的敬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一)节奏练习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亿万的华夏人民,被称作“母亲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长江的歌,随音乐来领略一下长江的风姿。
(二)欣赏1、播放《长江之歌》2、问学生听过后的有什么感受气势磅礴委婉秀丽等简介《长江之歌》是一首洋溢着赞颂感情的抒情歌曲,它的旋律出自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这段音乐深情厚实,简洁明朗,既气势磅礴又委婉秀丽,对比十分鲜明,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雄姿描绘了长江之险,表现了长江的美。
提问知道长江的源头在哪吗?(图片)长江源,即长江的源头。
长江孕育了华夏的文明。
长江源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腹地,长江环抱于号称“亚洲屋脊”的昆仑山脉和青海、西藏交界处的唐古拉山脉两大山脉之间。
长江全长6380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它的源头是位于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脉的主峰格拉丹东大冰峰(图片)在进一步了解了长江之后,我们再来听一下这首歌刚才我们听得长江之歌节奏感非常明显,听起来振奋人心,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节奏练习,考考大家的反应力。
第十册《长江之歌》说课稿
第十册《长江之歌》说课稿第十册《长江之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长江之歌》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诗,诗词意境博大深邃,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长江之歌》是一曲关于长江的颂歌。
整首诗歌从两个方面来写:第一部分(第1节)是写实,从长江的地理特点出发,具体写出了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巨人般的气概。
第二部分(第2节)则重于抒情,歌颂了长江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
需要注意的是,文中前后两次出现,重复吟唱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2句表达了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
反复吟唱的艺术渲染节奏感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而且这2遍重复是感情的升华,语气第2次比第1次更强烈、更激情,令人油然而生对祖国、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诗歌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句式整齐,节奏轻快,极富感染力。
并且运用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读来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和一定的预习能力,教师只需对个别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如:乳(rǔ)、哺(bǔ)、涤(d )等。
对于词语理解,五年级学生已习得了不少方法,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学,而在课堂中就可以争对个别重点字词结合课文加以理解,如:丰采、哺育、荡涤、磅礴等。
通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感悟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因为这是一篇主题鲜明、琅琅上口的诗歌,可以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而对于诗歌中较难理解的重点诗句,则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诗句,与全班同学共同探讨。
对于这些较难理解的重点诗句,如: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长江之歌课文主要内容赏析
长江之歌课文主要内容赏析长江之歌课文主要内容赏析一曲《长江之歌》则唱出了对长江母亲的热爱与依恋,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长江之歌课文主要内容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
“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
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
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结构分析]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进而升腾起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阅读题目:1,你从文中读到了长江的哪些特点?2,文中用你称呼长江合适吗?3,文中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你赞成吗?为什么?4,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从“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读出长江母亲用博大的胸怀,哺育着我们中华儿女!2.合适,用第二人称你更容易抒发感情,表达了对长江的依恋赞美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之歌》教材解读
《长江之歌》是著名歌词作家、诗人胡宏伟的作品。
是1983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专题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片头曲《长江之歌》的歌词。
当这首歌词被填入原曲,并在《话说长江》音乐会上由歌唱家演唱之后,便立即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
《长江之歌》的歌词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
诗歌运用高度的艺术概括,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发自内心地咏唱了这条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唱出了人们的真情实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
歌词赞美长江,并不是直接描写波澜壮阔的长江水,而是从人们对长江的真情实感入手,将长江比作母亲,用第二人称直接抒发对母亲的赞美。
那么,老师在教学中如何设置悬念,扣准文章的中心呢?我认为可以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找出作者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这两个问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何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解读呢?
其实,在深入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这些意象“雪山、春潮、东海、惊涛”雪山在青藏高原上,她是流经我国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的源泉,点点滴滴的雪水,化成一条条小河汇成一条巨龙向东海奔流;“乳汁、哺育、臂膀、挽起”这些意象全是关于母亲的,正是这些意象,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慈祥的母亲,一个无私的母亲,一个默默奉献的母亲,而长江正像这样一位母亲,哺育流域近4亿中华儿女,
长江施展着自己的母爱,不求任何回报,支撑着流域的发展,创造者一个又一个奇迹。
最后让学生反复咏唱“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直抒胸臆,深情地表达了中华儿女对自己母亲的象征——长江的无限依恋和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