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糖类
第二节 糖类(知识点归纳+例题)
![第二节 糖类(知识点归纳+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f1677f3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7.png)
第二节糖类(知识点归纳+例题)[学习目标定位] 1.熟知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学会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2.明白常见的二糖(麦芽糖、蔗糖)、多糖(淀粉、纤维素)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淀粉的检验方法。
1.糖类组成: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组成大多能够用通式Cm(H2O)n表示,过去曾称其为碳水化合物。
2.依照糖类能否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糖类可分为(1)单糖:凡是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核糖及脱氧核糖等。
(2)低聚糖:1 mol低聚糖水解后能产生2~10_mol单糖,若水解生成2 mol单糖,则称为二糖,重要的二糖有麦芽糖、乳糖和蔗糖等。
(3)多糖:1 mol多糖水解后能产生专门多摩尔单糖,如淀粉、纤维素等。
3.在口中咀嚼米饭和馒头时会感甜味,这是因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能将食物中的淀粉转化为葡萄糖。
探究点一葡萄糖与果糖1.实验探究葡萄糖分子组成和结构,试将下列各步实验操作得出的结论填在横线上:(1)取1.80 g葡萄糖完全燃烧后,只得到2.64 g CO2和1.08 g H2O,其结论是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且最简式为CH2O。
(2)用质谱法测定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运算得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
(3)在一定条件下1.80 g葡萄糖与足量乙酸反应,生成酯的质量为3.90 g,由此可说明葡萄糖分子中含有5个羟基。
(4)葡萄糖与氢气加成,生成直链化合物己六醇,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分子内含有碳氧双键。
(5)葡萄糖的结构简式是CH2OH(CHOH)4CHO。
2.依照下列要求完成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一支洁净试管中配制2 mL银氨溶液,加入1 mL 10%葡萄糖溶液,振荡并在水浴中加热。
观看到的实验现象是试管内壁有银镜生成,反应的△CH2OH(CHO化学方程式是CH2OH(CHOH)4CHO+2Ag(NH3)2OH――→H)4COONH4+2Ag↓+3NH3+H2O。
第二节 糖类结构
![第二节 糖类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c5ca85d6a58da0116c1749f4.png)
H3CCO2
还可与无机酸生成如硝酸酯、硫酸酯、磷酸酯。
O 5、苷的生成 C H CH2OH CH2OH OH O HO HO O HO OH HO HO OH OH OH OH OH CH2OH H2O CH3OH H2O CH3OH + 干HCl + H 干 HCl H 糖苷 CH2OH CH2OH O HO HO O HO HO OCH3 OH OH 配基 OCH
提出——环状半缩醛结构 HO * H C
苷原子 1 O C
苷羟基
H
OH
HO H H H O OH
2 OH H 动态平衡 HO 3 H H H 4 OH 5 OH
H * OH C
OH
HO H O
H
H
OH
6 CH2OH CH2OH CH2OH α-D-(+)葡萄糖 开链式 β -D-(+)-葡萄糖 ~36% β-D-(+)~64% 葡萄糖 0.01% α-D-(+)葡萄糖 0 0 [α]D=+112 平衡混合的比旋光度=+52.7[β]D=+19
HO
CHO OH
断裂1个C-C键,消耗一个HIO4
最甜的糖醇,其代谢不需胰岛素,加入糖尿病 人的食品中作为甜味剂(可减肥,口感好。)
3、脎 的 生 成
单糖与苯肼→苯腙;苯肼过量→不溶于水的黄色晶体 说明; 1、还原糖才 能成脎; 2、只发生在 C1~C2上 (确定构型)
CHO
3PhNHNH2
பைடு நூலகம்
CH=NNHPh NNHPh
第二节 糖类的结构与性质
一、单糖的结构与性质
二、低聚糖
三、多糖
四、糖类的测定方法
选修5 第四章 第二节 糖类 课时1
![选修5 第四章 第二节 糖类 课时1](https://img.taocdn.com/s3/m/04ab62166bd97f192279e9b5.png)
(2)、葡萄糖的结构
实验验证 A、 经测定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其中含碳 C6H12O6 40%,氢6.7%,其余是氧。分子式____________ B、[实验4-1] 1. 现象:产生银镜 结论:分子中
2.现象: 产生红色沉淀 含有醛基。 C、 1 mol 葡萄糖最多可以和 5 mol 醋酸发生酯化 (提示:同一个C原子上连接2个羟基不稳定) 5 个醇羟基 结论:分子中有______ D、现代物理方法测定得知:葡萄糖分子中的碳原子最 多与另外两个碳原子相连。 直链 结构。 说明:葡萄糖分子中六个碳原子为______
乳酸 C3H6O3 等。 ________________ 因此将糖类称为碳水化合物是不科学的。
2、分类:
1). 单糖: 凡是不能再水解的糖。
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山梨糖,它
们的分子式都为C6H12O6
2). 低聚糖:1mol糖水解后能产生2~10mol单糖
如: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和乳糖,它 们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
思考与交流
2、淀粉、纤维素分子式均为n值不同,分子结构不同。 3、多糖一般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那么淀粉、纤维素是否 为纯净物?为什么? 不是,都是混合物, 因为淀粉、纤维是由(C6H10O5)n中不同n值的许多分子构成的。
小结:一般高分子化合物都为混合物,都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分子中含醛基
试管中产生了银镜和红 色沉淀。
蔗糖经水解后生成 了具有还原性的物 质
蔗糖 与麦芽糖的比较
蔗糖 分子式 物理性质 C12H22O11 白色晶体,溶于水,有 甜味 麦芽糖 C12H22O11 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有甜味 含醛基(还原性糖)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和与新 制Cu(OH)2反应 ②水解反应
第2节 糖类
![第2节 糖类](https://img.taocdn.com/s3/m/a51781126bd97f192279e92d.png)
2.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用(C6H10O5)n表 示分子组成,所以它们是( D ) A.同分异构体 B.同一种物质 C.同系物 D.多糖类物质
4.下列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A.葡萄糖 B.淀粉 C. 纤维素 D.聚氯乙烯
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检验纤维素水解 已经开始?
答案: 取少量反应液,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 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和作为催 化剂的硫酸,一直加到出现Cu(OH)2沉 淀,最后,加热煮沸,观察现象。如果 出现红色沉淀,表明已经开始水解。
一、葡萄糖和果糖
1.葡萄糖C6H12O6
属 于 多 羟 基 醛
结构简式: CH2OH —(CHOH )4—CHO
葡萄糖的重要化学性质: (练习册52页)
2.果糖(C6H12O6) 多羟基酮 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
OH H HOH2C OH O CH2OH
H OH H CH2OH(CHOH)3 CO CH2OH
淀粉、纤维素的结构和物理性质比较 淀粉
通 式 (C6H10O5)n
纤维素
(C6H10O5)n
n值由几百~几千 葡萄糖单元 相对分子量 十几万→几十万 相互关系
结 构
几千个葡萄糖单元 几十万→几百万
1不是同分异构体 2不是同系物 3均属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白色无气味无味道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 一般有机溶剂
√
√
3、下列各有机物中不含有醇羟基的是 A、苯甲酸 B、纤维素 C、淀粉 D、葡萄糖
4、现有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稀硫酸 NaOH溶液 Δ 方案甲:淀粉液 水解 中和液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银氨溶液 稀硫酸 Δ 方案乙:淀粉液 水解液 微热 无银镜 碘水 溶液变蓝
有机化学基础-糖类
![有机化学基础-糖类](https://img.taocdn.com/s3/m/cd962810ff00bed5b9f31d52.png)
1 有下列物质:①碘水;②银氨溶液;③NaOH 溶液;④稀硫酸;⑤浓硫酸。 在进行淀粉的水解实验(包括检验水解产物及水解是否完全)时,除淀粉外, 还需使用上述试剂或其中一部分,判断使用的试剂及其先后次序为( A.④①③② C.⑤①③② B.①④②③ D.①⑤②③ )。
解析:淀粉的水解需要稀酸溶液作催化剂,要判断水解程度及水解产物时,应 先检验淀粉是否存在,因为所加碘水溶液也呈酸性。然后将上述溶液用 NaOH 溶液中和,使溶液呈碱性,最后加入银氨溶液,若有 Ag 析出则证明水 解产物为葡萄糖。所以所加试剂的顺序为④①③②。 答案:A
C12 H22 O11 +H2O
麦芽糖
2C6 H12 O6 。
葡萄糖
四、淀粉和纤维素
1.淀粉 (1)组成。 通式为(C6H10O5)n,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性质。 ①不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形成胶状淀粉糊。 ②水解反应: (3)用途。 淀粉是食物的重要成分,同时还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葡萄糖转化为 酒精的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 2C2H5OH+2CO2↑。 。
第二节 糖类
你知道糖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什么作用?我们平常用的作业本中含有 什么? 1.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 开发上的应用。 2.通过单糖、二糖、多糖的探究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对化学物质探究 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 力。
2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糖类物质的是( A.CH2OH—CHOH—CHO B.CH2OH—CHOH—CHOH—CH2—CHO C.CH2OH—CHO D.CH2OH—(CHOH)3CO—CH2OH 答案:C
)。
3 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的试剂是( A.银氨溶液 C.石蕊试液 B.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D.碳酸钠溶液
选修5 4-2 第二节 糖类 第二课时
![选修5 4-2 第二节 糖类 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96c9bcaaa00b52acfc7cab5.png)
能与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物质
(1)醛类物质,如HCHO、CH3CHO等;
(2)甲酸(HCOOH); (3)甲酸盐,如HCOONa等; (4)甲酸某酯,如HCOOCH3等; (5)还原性糖,如葡萄糖、麦芽糖等。
1.实验原理 (1)淀粉遇碘显蓝色,但不发生银镜反应;
(2)葡萄糖:遇碘不显蓝色,但可发生银镜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蔗糖水解需要在稀H2SO4作催化剂的条
件下进行,而检验水解产物时要在碱性条件下加入银
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故水解完成后应先用 NaOH溶液中和稀H2SO4。 [答案] C 在水解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
液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
(C6H10O5) n ~ nC6H12O6 ~ 2nCH3CH2OH ~ 2nCH3COOH 162 n 2n×60 1t×20%×80%×95% x×5%
答案:2.25t
(4). 木材、稻草、麦秸、蔗渣等用于造纸
(5). 食物中的纤维素有利于人的消化。
1.糖类的还原性 糖类的还原性是指糖类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 应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 常见的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 常见的非还原性糖:蔗糖、淀粉、纤维素。
2.糖类的水解及水解产物中葡萄糖的检验 (1)单糖不发生水解反应,低聚糖和多糖可以发生水解 反应。 (2)水解条件: ①蔗糖:稀H2SO4(1∶5)作催化剂,水浴加热。 ②淀粉:稀H2SO4作催化剂,微热。
3.下列各组物质,两种物质无论以任何质量 比相混合并充分燃烧,生成H2O和CO2的物质 的量之比始终相等的是 ( D ) ①甲醇和乙醛 ②乙烯和乙烷 ③苯和乙炔 ④葡萄糖和乙酸 ⑤乙醇和甲醚 ⑥丙醛和丙烯酸 A.①②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第四章 第二节 糖类
![第四章 第二节 糖类](https://img.taocdn.com/s3/m/5c52fcc81ed9ad51f11df216.png)
第二节糖类[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糖类的官能团微观探析糖类的结构特点,了解糖类的分类、化学性质,掌握糖类的某些特殊性质和鉴别。
2.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了解糖类在生理、医药、生活、食品加工、生物质能源开发等方面的作用,认识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真谛。
一、糖类的组成与分类1.结构与组成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可定义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其组成大多以通式C m(H2O)n表示,过去曾称其为碳水化合物。
2.分类根据糖类能否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糖类可分为(1)单糖:凡是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
如葡萄糖、果糖、核糖及脱氧核糖等。
(2)低聚糖:1 mol糖水解后能产生2~10 mol单糖。
若水解生成2 mol单糖,则称为二糖,重要的二糖有麦芽糖、乳糖和蔗糖等。
(3)多糖:1 mol糖水解后能产生很多摩尔单糖,如淀粉、纤维素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糖类物质的分子通式都可用C m(H2O)n来表示B.凡能溶于水且具有甜味的物质都属于糖类C.糖类都能发生水解反应D.糖类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能生成它们的化合物答案 D解析 有些符合通式C m (H 2O)n 的物质不属于糖类,如乙酸(CH 3COOH)、甲酸甲酯(HCOOCH 3)等,有些不符合通式C m (H 2O)n 的物质却属于糖类,如脱氧核糖C 5H 10O 4;糖类不一定都具有甜味,有甜味的物质也不一定是糖类,如淀粉属于糖类但无甜味,糖精有甜味但不属于糖类;多糖能最终水解生成多分子的单糖,而单糖却是不能水解的糖类;糖类从分子结构上看,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能生成它们的化合物。
(1)有甜味的不一定是糖,如甘油、木糖醇等;没有甜味的也可能是糖,如淀粉、纤维素等。
(2)符合C m (H 2O)n 通式的物质不一定都是糖类化合物,如甲醛(CH 2O)、乙酸(C 2H 4O 2)等;有些糖的分子式并不符合C m (H 2O)n ,如脱氧核糖(C 5H 10O 4)。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 第四章第二节 糖类--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的结构和转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 第四章第二节 糖类--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的结构和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734a5e67af45b307e871976d.png)
才可以参加还原反应(例如,银镜反应)。
但具体是为什么,现在具体谈一谈。
我们知道糖是多羟基醛(果糖是酮),之所以糖能发生还原反应是因为其含有醛基的结构。
那么,比较蔗糖和麦芽糖时就从它们有无醛基开始。
我们知道蔗糖与麦芽糖是二糖,是由两个单糖组成的(蔗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组成;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
之所以蔗糖不能参加还原反应而麦芽糖却可以肯定是蔗糖不含有醛基,而麦芽糖含有。
实际组成它们的单糖是以环状情况存在的,然后两个单糖环再缩合成二糖。
比如说葡萄糖和果糖,它们实际的存在的形式是:在环状的单糖的结构中,只要和环上的氧原子相邻最近碳上连有羟基,那么该糖就含有还原性,就像所举的例子中环状葡萄糖1号碳上有羟基,果糖2号碳上有羟基,所以它们都是还原糖,都可以发生还原反应。
现在,开始解释蔗糖和麦芽糖的还原性问题。
实际蔗糖和麦芽糖的结构如下:我们发现,麦芽糖的两个含氧环中有一个环的离环上氧最近的碳(即1号碳)上有羟基,所以它有还原性可以参加还原反应;而蔗糖的两个环中找不到这样的羟基,所以它没有还原性,不能参加还原反应。
补充:环状的糖中如果有上述像麦芽糖中1号碳这样的羟基,或者葡萄糖1号碳和果糖2号碳上的羟基的话,就会解离出醛基,那么就会有还原性了。
如果你是高中生,那么能理解到这里就可以了。
下面我解释的是高中以外的内容,可以试着理解一下。
链状的糖是怎么形成环状的?其实是它反生了半缩醛(酮)反应,反应式如下:上述反应中,如果R1和R2中至少有一个为H时,产物就为半缩醛,如果都为烃基那么就称为半缩酮~其实链状单糖就是反生了这个反应才成环的。
比如说链状葡萄糖中(如上述图),1号的醛基碳就与5号碳的羟基缩合成了半缩醛而成环的。
通过观察半缩醛(酮)反应,发现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也就是说在反应过程中环状的糖是可以再变回链状的糖,从而会产生游离的醛基(或酮基)产生还原性从而可以参加还原反应。
观察半缩醛或半缩酮发现,它们的结构特点是两个氧原子夹着一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必须直接连在所夹的碳原子上),其中一个氧原子必须得连着H原子,另一个必须连着非H原子(一般为烃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 第四章第二节 糖类--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的结构和转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 第四章第二节 糖类--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的结构和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734a5e67af45b307e871976d.png)
才可以参加还原反应(例如,银镜反应)。
但具体是为什么,现在具体谈一谈。
我们知道糖是多羟基醛(果糖是酮),之所以糖能发生还原反应是因为其含有醛基的结构。
那么,比较蔗糖和麦芽糖时就从它们有无醛基开始。
我们知道蔗糖与麦芽糖是二糖,是由两个单糖组成的(蔗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组成;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
之所以蔗糖不能参加还原反应而麦芽糖却可以肯定是蔗糖不含有醛基,而麦芽糖含有。
实际组成它们的单糖是以环状情况存在的,然后两个单糖环再缩合成二糖。
比如说葡萄糖和果糖,它们实际的存在的形式是:在环状的单糖的结构中,只要和环上的氧原子相邻最近碳上连有羟基,那么该糖就含有还原性,就像所举的例子中环状葡萄糖1号碳上有羟基,果糖2号碳上有羟基,所以它们都是还原糖,都可以发生还原反应。
现在,开始解释蔗糖和麦芽糖的还原性问题。
实际蔗糖和麦芽糖的结构如下:我们发现,麦芽糖的两个含氧环中有一个环的离环上氧最近的碳(即1号碳)上有羟基,所以它有还原性可以参加还原反应;而蔗糖的两个环中找不到这样的羟基,所以它没有还原性,不能参加还原反应。
补充:环状的糖中如果有上述像麦芽糖中1号碳这样的羟基,或者葡萄糖1号碳和果糖2号碳上的羟基的话,就会解离出醛基,那么就会有还原性了。
如果你是高中生,那么能理解到这里就可以了。
下面我解释的是高中以外的内容,可以试着理解一下。
链状的糖是怎么形成环状的?其实是它反生了半缩醛(酮)反应,反应式如下:上述反应中,如果R1和R2中至少有一个为H时,产物就为半缩醛,如果都为烃基那么就称为半缩酮~其实链状单糖就是反生了这个反应才成环的。
比如说链状葡萄糖中(如上述图),1号的醛基碳就与5号碳的羟基缩合成了半缩醛而成环的。
通过观察半缩醛(酮)反应,发现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也就是说在反应过程中环状的糖是可以再变回链状的糖,从而会产生游离的醛基(或酮基)产生还原性从而可以参加还原反应。
观察半缩醛或半缩酮发现,它们的结构特点是两个氧原子夹着一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必须直接连在所夹的碳原子上),其中一个氧原子必须得连着H原子,另一个必须连着非H原子(一般为烃基)。
高中化学第四章第2节 糖类知识点
![高中化学第四章第2节 糖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c7edc91a8956bec0875e35e.png)
第二节糖类一、糖的组成和分类1.定义: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可定义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根据能否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糖类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
2、糖的组成: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糖类的组成通常用通式Cm(H2O)n表示,因而又称为碳水化合物。
3、糖的分类根据糖能否水解及水解产物的多少,可分为:单糖:不能再水解成更简单的糖,如葡萄糖、果糖二糖:每摩尔二糖可水解成两摩尔单糖,如蔗糖、麦芽糖多糖:每摩尔多糖可水解成多摩尔单糖,如淀粉、纤维素二、葡萄糖与果糖1、结构(1)葡萄糖葡萄糖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单糖,因最初是从葡萄汁中分离得到而得名。
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是白色晶体,熔点为146℃,有甜味,但甜度不如蔗糖,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分子式:C6H12O6结构简式:CH2OH(CHOH)4CHO实验式:CH2O官能团:醛基(—CHO)、羟基(—OH)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醛,属醛糖。
(2)果糖果糖是最甜的糖,广泛分布于植物中,在水果和蜂蜜中含量较高。
纯净的果糖为无色晶体,熔点为103~105℃,它不易结晶,通常为黏稠性液体,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分子式:C6H12O6结构简式:CH2OH(CHOH)3COCH2OH官能团:酮基(CO)、羟基(—OH)果糖是一种多羟基酮,属酮糖。
总结: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2、化学性质(1)葡萄糖与氢气反应CH2OH(CHOH)4CHO+H2 → CH2OH(CHOH)4CH2OH(己六醇)。
(2)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反应CH2OH(CHOH)4CHO+2Ag(NH3)2OH →CH2OH(CHOH)4COONH4+2Ag↓+H2O+3NH3。
(3)葡萄糖与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CH2OH(CHOH)4CHO+2Cu(OH)2 → CH2OH(CHOH)4COOH+Cu2O↓+2H2O3、用途(1)葡萄糖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组织中,在酶的催化下可直接被人体吸收。
高中化学 第四章第二节 糖类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化学 第四章第二节 糖类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https://img.taocdn.com/s3/m/5e20bf03d0d233d4b04e693a.png)
第二节糖类1.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类重要物质,下列有关糖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糖类是有甜味的物质,其中最甜的糖是果糖B.糖类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又叫碳水化合物,其分子式都可用C n(H2O)m的通式表示C.淀粉、纤维素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式都可以写作(C6H10O5)n,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糖类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产生它们的物质答案 D解析果糖是最甜的糖,但糖类物质并不一定都有甜味,如淀粉、纤维素等不具有甜味,有甜味的也不一定是糖,如糖精等,故A错误;糖类物质又称碳水化合物,但是其分子组成并不一定都是C n(H2O)m,如鼠李糖化学式为C6H12O5,B错误;淀粉、纤维素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式都可以写作(C6H10O5)n,但是由于n值不同,所以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C错误。
糖类概述定义: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是指分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羟基的醛或酮以及水解后可以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有机化合物。
①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大多数糖类的分子组成可用通式C m(H2O)n来表示(m、n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②少数糖类物质如鼠李糖(C6H12O5)不符合上述通式;而少数符合上述通式的有机物不是糖类,如甲醛(CH2O)、乙酸(C2H4O2)等。
③糖类物质不一定有甜味,如纤维素就没有甜味;有甜味的不一定是糖类。
2.下列物质中,属于糖类的是( )答案 C解析糖类的定义为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能生成它们的物质。
依据定义可以判断C正确。
3.下列关于葡萄糖和果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A.葡萄糖中含有醛基是还原性糖,而果糖中没有醛基是非还原性糖B.葡萄糖和果糖都能与H2在一定条件下作用生成己六醇C.葡萄糖与乙酸作用生成葡萄糖五乙酸酯D.葡萄糖和果糖都是单糖,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 A解析虽然果糖中不含有醛基,但果糖与葡萄糖一样也是还原性糖,A错误;葡萄糖分子中含有5个—OH和1个—CHO,果糖分子中含有5个—OH和1个—CO—,醛基和羰基都能与H2加成,最终均生成己六醇,B正确;葡萄糖分子中含有5个—OH,能与乙酸作用生成葡萄糖五乙酸酯,C正确。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 有机化学物质 第二节 糖类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 有机化学物质 第二节 糖类](https://img.taocdn.com/s3/m/f6193c3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5c.png)
第二节糖类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了解糖类的概念、分类及结构特点。
2.掌握糖类重要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
3.知道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1.通过宏观实验认识糖类的性质,结合糖类的分子结构,从微观化学键的变化理解糖类性质的本质。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从蔗糖、淀粉的性质出发,依据探究目的,改进实验装置,优化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对水解反应产物减产和水解程度进行探究。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3.通过葡萄糖的氧化反应、淀粉的水解反应,认识糖类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感受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一、糖类的组成和分类1.概念:糖类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2.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3.通式:大多数糖可用通式C n(H2O)m表示。
4.分类类别单糖二糖多糖概念不能水解的糖1 mol糖水解后能产生2 mol单糖的糖1 mol糖水解后能产生n(n>10)摩尔单糖的糖代表物及分子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C6H12O6C12H22O11(C6H10O5)n式【教材二次开发】从教材资料卡片“糖的相对甜度”的表格数据思考,是不是所有的糖都有甜味,有甜味的物质是糖?提示:不是。
糖类不一定有甜味,如纤维素属于糖类但没有甜味。
有甜味的物质不一定是糖,如甜蜜素、糖精有甜味。
二、葡萄糖和果糖类别葡萄糖果糖分子式C6H12O6C6H12O6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有甜味,易溶于水无色晶体,有甜味,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结构简式CH2OH(CHOH)4CHO化学性质①能和酸发生酯化反应②能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③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红色沉淀④与H2加成生成醇①能和酸发生酯化反应②与H2加成生成醇相互关系互为同分异构体用途用于制镜、糖果、医药等行业主要用于食品工业【情境思考】糖是人体三大主要营养素之一,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
糖类物质及其产物广泛存在,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例如葡萄糖在糖果制造业、制镜业和医药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高中化学 第四章第二节 糖类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化学 第四章第二节 糖类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https://img.taocdn.com/s3/m/6867e2606294dd88d1d26b3a.png)
第二节 糖类[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糖类的概念、分类及结构特点。
2.掌握糖类重要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
一、葡萄糖与果糖 1.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1)概念糖类是□01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2)组成糖类是由□02C 、H 、O 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化合物。
大多数糖类化合物都可用通式C m (H 2O)n表示,故最早将其称为“碳水化合物”,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糖分子中的氢和氧原子的个数比都是2∶1。
(3)分类2.葡萄糖和果糖 (1)物理性质(2)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二、蔗糖与麦芽糖从结构和组成上看,蔗糖和麦芽糖互为□04同分异构体。
三、淀粉和纤维素1.淀粉2.纤维素1.(1)糖类的通式都是C m(H2O)n吗?(2)符合通式C m(H2O)n的有机物都属于糖类吗?提示:(1)不一定。
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大多数都可用通式C m(H2O)n表示,m与n可以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的正整数。
但并非所有的糖都符合通式C m(H2O)n,如鼠李糖(C6H12O5)。
(2)不一定。
例如甲醛(CH2O)、乙酸(C2H4O2)的分子式可分别改写为C(H2O)、C2(H2O)2,但它们不是糖,而分别属于醛和羧酸。
2.糖类的还原性是指糖类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的Cu(OH)2反应。
若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不与新制的Cu(OH)2反应,则该糖不具有还原性,为非还原性糖。
蔗糖和麦芽糖分别属于哪一类?提示:蔗糖分子中不含有醛基,属于非还原性糖;麦芽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属于还原性糖。
3.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通式都为(C6H10O5)n,二者是否互为同分异构体?提示:淀粉和纤维素分子通式中n值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
一、葡萄糖的化学性质和工业制法(1)加成反应CH 2OH(CHOH)4CHO +H 2――→Ni△CH 2OH(CHOH)4CH 2OH(2)氧化反应①银镜反应:CH 2OH(CHOH)4CHO +2Ag(NH 3)2OH ――→△CH 2OH(CHOH)4COONH 4+2Ag↓+3NH 3+H 2O ②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CH 2OH(CHOH)4CHO +2Cu(OH)2+NaOH ――→△CH 2OH(CHOH)4COONa +Cu 2O↓+3H 2O ③生理氧化反应:C 6H 12O 6(s)+6O 2(g)―→6CO 2(g)+6H 2O(l) ΔH =-2804 kJ·mol -1④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四章第二节糖类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四章第二节糖类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5de40c32b9d528ea80c77963.png)
④发酵生成酒精 C6H12O6
酒化 酶
(4)用途
2C2H5OH +2CO2↑
制药、制镜、制糖果
葡萄糖的性质
CH2OH(CHOH)4CHO+2 Ag(NH3)2OH 2Ag +CH2OH(CHOH)4COOH+4NH3 +H2O
CH2OH(CHOH)4CHO+2Cu(OH)2 CH2OH(CHOH)4COOH+Cu2O +2H2O
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
C12H22O11 + H2O 催化剂 C6H12O6 + C6H12O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麦芽糖:
有软硬两种,软者为黄褐 色浓稠液体,粘性很大, 称胶饴;硬者系软糖经搅 拌,混入空气后凝固而成 ,为多孔之黄白色糖饼, 称白饴糖。
(二)麦芽糖
1、麦芽糖的分子式 C12H22O11 , 是 白 色, 溶 于水有 甜 味的二糖。
2、麦芽糖的化学性质如何?
C12H22O11 + H2O 催化剂 2 C6H12O6
(麦芽糖)
(葡萄糖)
二、蔗糖 麦芽糖:
●蔗糖与葡萄糖的比较:
还原性糖 葡萄糖 (有-CHO)
不能水解
单糖
蔗糖
非还原性糖 (无-CHO)
水解成一分子葡 萄糖一分子果糖
二糖
C12H22O11 + H2O 催化剂 C6H12O6 + C6H12O6
在酸性条件下果糖不能转变为葡萄糖,果糖不 被溴水氧化,可用溴水区分葡萄糖和果糖。
分子的手性
碳原子上连有四个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 团,这样的碳原子叫做“不对称碳原子”, 也叫做“手性分子”。
人教化学选修5第四章第二节 糖类第一课时 课件 (共31张PPT)
![人教化学选修5第四章第二节 糖类第一课时 课件 (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1d84a47172ded630b1cb6c9.png)
A.蔗糖尚未水解 B.加热时间不够 C.煮沸后的溶液中没有加碱中和其中的酸 D.蔗糖水解的产物中没有葡萄糖 上述实验的正确操作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师点睛:银镜反应是检验有机物分子中是否存在醛基的反 应。在中学化学中含有醛基的有机物有:
(1)醛:如
。
(2)甲酸和甲芽糖等。
变式 应用
3.某有机物进行实验鉴定,其结果如下:①
有银镜反应;②加入新制的Cu(OH)2无变化;③
加入锌粒不反应;④与含碱的酚酞溶液共热,发 栏
蔗糖没有还原性,不能发生银镜反应;麦芽糖
属于二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A 6.关于蔗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是最重要的二糖,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葡萄糖的2倍 B.向蔗糖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不发生银镜反应 C.向蔗糖与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银氨溶液,再水浴加热, 看不到有银镜生成 D.向蔗糖里加入浓硫酸,可观察到蔗糖变黑,并且有泡沫出现
[解析] 蔗糖水解需要在稀H2SO4作催化剂的条 件下进行,而检验水解产物时要在碱性条件下加入银 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故水解完成后应先用 NaOH溶液中和稀H2SO4。
[答案] C 在水解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 液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
来源
甘蔗、甜菜
麦芽糖
白色晶体 有甜味32 发芽的谷粒和麦芽
蔗糖和麦芽糖
蔗糖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一种______二_糖_,是由1
分子____葡_萄_糖__和1分子_____果__糖_脱水形成的,蔗糖的分 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H (C6H7O2) OH OH
2、用途
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火棉是含氮量高的硝酸纤维 胶棉是含氮量低的硝酸纤维 人造棉是纤维素经NaOH和CS2等处理后得到 的一种黏胶纤维
纤维素的存在和生理功能: 存在:一切植物中都含有纤维素 思考: 我们每天只吃蔬菜行吗?为什么? 生理功能: 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废物的排泄, 有预防便秘、直肠癌,降低胆固醇, 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结论: 应每天保证摄入一定量的蔬菜和粗粮
葡萄糖的用途:
生活上
——糖类 ——制镜
葡萄糖 工业上
医药上 ——迅速补充营养
随堂练习: 1.葡萄糖是单糖的主要原因是( A.在糖类物质中含碳原子最少 B.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C.分子中有一个醛基 D.分子结构最简单
B
)
白糖、红塘、冰糖虽然外观颜色不同,但主 蔗糖 要成分都是:____________ 二、蔗糖、麦芽糖
20世纪60年代一种称为反映停的手性 药物(一种孕妇使用的镇定剂,已被 禁用)上市后导致1.2万名婴儿的生 理缺陷,因为反映停的对映体具有致 畸性。因此,能够独立地获得手性分 子的两种不同镜像形态极为重要。
手性制药是医药行业的前沿领域,2001年诺贝尔化 学奖就授予分子手性催化的主要贡献者。自然界里 有很多手性化合物,这些手性化合物具有两个对映 异构体。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手性药物的研究,也 经历过惨痛的教训。手性药物的不断增加改变着化 学药物的构成,成为制药工业的新亮点所在
多羟基醛
银镜反应
醛基
与新制Cu(OH)2反应
还原性
化学性质
(1)有醛的性质——被氧化为葡萄糖酸
a、银镜反应
CH2OH—(CHOH)4—CHO 加热 + 2 [Ag(NH3)2]OH CH2OH—(CHOH)4 —COO NH4 H2O + 2Ag ↓ + 3NH3
工业利用该反应制镜和生产保温瓶胆
+
实验 1、1mL20%的蔗糖溶液+3~5滴稀硫酸+水浴 加热5min 2、取少量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调至碱性+氢氧 化铜+加热 现象:产生砖红色沉淀 解释:说明蔗糖水解后生成有醛基的物质
蔗糖(甜菜糖)
分 子 式
麦芽糖
白色晶体,溶于 水,不及蔗糖甜 麦芽、薯类
C12H22O11(同分异构体)
物理性质
催化剂
(C6H10O5)n + nH2O
淀粉
nC6H12O6
葡萄糖
2、用途 淀粉
酶
麦芽糖
酶
葡萄糖
酒化酶
C6H12O6(葡萄糖)
2C2H5OH + 2CO2
<2>、纤维素
1、性质:白色、纤维状固体、无气味、无味 道、不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 (C6H10O5)n + nH2O
纤维素 催化剂
nC6H12O6
手性分子
我们的两只手互为镜像,也就是说,左手是右 手在镜子中的影像,反之亦然。但是左右手却 不能完全重合在一起。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 手性。如果一个物体不能与其镜像重合,该 物体就称为手性物体。具有这种特性的分子称 为手性分子。 手性是生命过程的基本特征,构成生命体的有 机分子绝大多数都是手性分子。人们使用的药 物绝大多数具有手性,被称为手性药物。手性 药物的“镜像”称为它的对映体,两者之间在 药力、毒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差别,有的甚至作 用相反。
利用葡萄糖来补充营养的原理
葡萄糖不经过消化而直接被人体吸 收,在人体组织中氧化,放出能量,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
4、制法:工业上通常用淀粉催化水解 法制取葡萄糖。 (C6H10O5)n+ nH2O 催化剂 nC6H12O6
2.果糖:
分子式:C6H12O6 O 结构简式: CH2OHCHOHCHOHCHOHCCH2OH 多羟基酮,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
存 在
无色晶体,溶于水
甘蔗(11%~14%) 甜菜(14%~26%)
组成结构 化学性质
无醛基
水解反应
有醛基
生成葡萄糖和果糖各一分子 生成两分子葡萄糖
不发生银镜反应,水解后可进行
用 途
可发生银镜反应 食物
食物
自然界中不少植物体内含有蔗糖,已
发现的含糖植物中,以甘蔗和甜菜的 含量为最多。因此主要以甘蔗和甜菜 为原料来制取蔗糖。南方常用甘蔗, 北方多用甜菜。由于制取方法不同, 蔗糖可分为红糖、白糖和冰糖多种。
糖在人们的日常膳食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调味品之一,最常用的包括白糖、冰糖 、红糖几种。它们都是从甘蔗和甜菜中 提取的,都属于蔗糖的范畴。白糖性平 ,纯度较高;红糖性温,杂质较多;冰 糖则是糖的结晶。
为什么在吃米饭和馒头时,多加咀嚼就会感到 有甜味?
(C6H10O5)n 多糖的通式: 二、淀粉与纤维素 <1>、淀粉: 性质: 白色粉末、无气味、无味道、不溶 于冷水、热水中糊化
第二节 生命的基础能源 ------糖类
阅读课本,了解什么是糖。糖是不是一定有 甜味?有甜味的是不是一定是糖?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特征 糖类 由C、H、O元素组成 多数符合通式Cn(H2O)m 单糖 葡萄糖
分类
二糖
多糖
蔗糖、麦芽糖 淀粉、纤维素
一、葡萄糖与果糖
1.葡萄糖
物理性质: 白色、易溶、甜
淀粉与纤维素的对比 种类 关系 类别 性质 淀粉
n值不同,非同分异构体
纤维素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1、遇碘呈蓝色 2、无还原性 3、能水解成葡萄糖 1、无还原性 2、能水解成葡萄糖
用途 食用,酿酒,制葡 萄糖
制硝酸纤维(火棉、 胶棉)、黏胶纤维 (人造丝、人造棉) 醋酸纤维、造纸
糖的概念
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结构,以及 能够水解生成它们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叫 做糖类,旧称碳水化合物,通式为Cm(H2O)n
2C6H12O6
葡萄糖
蔗糖与麦芽糖互为__________________ 同分异构体
对比实验:
银氨溶液 20%蔗 糖溶液
热水浴
无现象
热水浴
蔗糖 + 稀硫酸
NaOH 中和酸
热水浴
银氨溶液
热水浴
产生 银镜
加银氨溶液之前为什么要加NaOH溶液
实验现象:蔗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水解后的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C12H22O11
1、蔗糖 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易溶、甜 化学性质:无醛基 无还原性 C12H22O11 + H2O 蔗糖
催化剂
C6H12O6 + C6H12O6 葡萄糖 果糖
2、麦芽糖 (1)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易溶、甜 (2)化学性质:有还原性 有醛基
C12H22O11 + H2O
麦芽糖
催化剂
具有
分类及相互转化
缩合 水解
低聚糖
(2~10)
缩合 水解
单糖
缩聚 水解
多糖 ( >10)
[随堂练习]:
1、可用于鉴别蔗糖和麦芽糖的试剂是( CD)
A、溴水
C、银氨溶液
B、FeCl3溶液
D、新制的Cu(OH)2
分子的手性
一个碳原子的4个价键连接的4个原子 (或原子团)各不相同时 ,这样的碳原 子称为不对称(手性)碳原子 分子的构造相同,但构型不同,形成 实物与镜象的两种分子,称为对映 异构体(简称:对映体)
b、与新制Cu(OH)2反应
H —(CHOH)4— CHO + 加热 2 Cu(OH)2
CH2OH —(CHOH)4— COOH + Cu2O + H2O 检验糖尿病 2
c、与氢气加成
(2)有醇的性质
葡萄糖的生理作用:直接被氧化分解 生理氧化:
释放出热量,供给人体
? 这个过程与哪个过程互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