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教案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教案
语文高二人教新课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蜀相》一、教材分析《蜀相》是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一篇自主赏析。
本单元要学习如何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所包蕴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而自主赏析,讲究“自主”二字,意即在赏析时,允许学生有多元性、开放性的解读,真正做到审美的个性化。
不追求唯一的答案,而应力求多些不同的理解。
但由于学生自主鉴赏诗歌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将本首诗歌调整为赏析示例。
希望借对本首诗歌的学习,教给学生“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赏析方法,使学生学会用这样的赏析策略来赏析本单元其他自主赏析篇目。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但受阅读面、阅历、语言表达等因素的制约,品析诗歌文本、体悟诗境情感的能力还不够,如何让学生在了解背景、品读文本中走入诗境、体悟情感,尤其在体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的共鸣,方法指导尤为重要。
本节课运用我校导学案课堂教学三环节,结合学生自主发展小组开展教学活动。
旨在训练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体会“以意逆志”,对作品实现个性解读,并将自己的理解体悟诉诸笔端,学以致用。
三、学习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还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要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依据要求,并结合教材地位、学情特点,确立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杜甫,把握重点词语,体悟诗歌情感,鉴赏本诗的艺术手法;培养诵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诵读吟咏,品味语言,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人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学习古人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高尚情操。
四、学习重难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同时结合本诗中借景抒情抒情的方式,确立的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教案
蜀相【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2、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3、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阅读中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语言的妙处并背诵古诗。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认识杜甫1、复习以前学过的杜甫的古诗。
《绝句》、《春夜喜雨》、《春望》、《登高》、《江畔独步寻花》2、学生介绍杜甫杜甫(712~770) 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作品被成为“诗史”。
二、学习古诗在朗读中学会鉴赏、品味。
1、开头两句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开门见山,洒洒落落。
2、诗歌中最能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是哪些诗句?是前半首还是后半首?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这两句诗中写了诸葛亮的哪些事?三顾茅庐,定天下计,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4、该怎样来理解两句诗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
)5、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惋了。
至此诗人水到渠成的写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句诗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呢?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教案
《蜀相》教案学情分析对于杜甫及其诗歌学生已经接触了很多,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进行赏析,层层深入地把握诵读;读中有品,以品带读,品读结合。
感受诗歌意境,把握主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2 过程与方法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未酬的苦闷。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把握重点词语,理解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领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方法1. 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 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是多情的典范。
柳永的离情寄托在“杨柳岸,晓风残月”间;苏轼的悲情彰显在“遥想公瑾当年”上;元稹的幽情体现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中。
在文人墨客的眼中,景、人、物、事无一不承载着他们心中那份沉甸甸、滚烫的情感。
于是,外界的山川草木、历史的点点滴滴,皆可做壶,装载诗人心中的那杯酒、那份情。
那么,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杜甫又用了一把什么样的壶来装载他那颗心、那份情呢?一起欣赏《蜀相》。
黑板上展示相关文学常识部分,请一个学生填空。
①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诗圣”②杜甫作品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关注现实,反映民生,有“诗史”之称③李白诗风俊逸豪放,杜甫诗风沉郁顿挫④杜甫工于律诗,精于语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通过我们的梳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坎坷的诗人;一位颠沛流离的诗人,一位关注民生的诗人,一位壮志难酬孤苦的诗人。
《蜀相》教案完美版
《蜀相》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激发学生对《蜀相》这首诗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简单介绍李白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通过朗读和解析《蜀相》的全文,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通过朗读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的语言和节奏。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蜀相》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2 教学内容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白发三千丈”、“青天四五尺”等。
探讨诗中的寓意和情感,如对刘备、关羽等历史人物的赞美和怀念。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解读诗的内容和形式。
通过对比分析和案例研究,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诗歌创作背景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蜀相》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蜀汉政权的兴衰。
探讨李白创作《蜀相》的动机和意图,如对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赞美和怀念。
3.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图像资料,让学生感受三国时期的历史氛围。
引导学生进行文献调研和小组讨论,了解和分析李白创作《蜀相》的背景和动机。
第四章:诗歌与文化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蜀相》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4.2 教学内容探讨《蜀相》在中华文化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对忠诚、智谋等传统美德的赞美。
分析《蜀相》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蜀相》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的关系和差异。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蜀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从《蜀相》中汲取人生智慧和启示。
《蜀相》教案完美版
《蜀相》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分析并欣赏《蜀相》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学会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关怀。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杜甫的生活背景和诗歌创作风格。
解析《蜀相》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1.2.2 诗歌解析:分析《蜀相》的结构和韵律。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二章:教学步骤2.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杜甫的生平简介和诗歌创作背景。
引发学生对《蜀相》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朗读与讨论:学生朗读《蜀相》并分享感受。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2.3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解释难点词汇和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2.4 创作练习:学生尝试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学生互相交流并给予反馈。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杜甫的生平介绍资料。
《蜀相》的注释和翻译。
相关的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
3.2 教学材料:课本或教材中的《蜀相》文本。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资料和板书。
写作纸张和文具。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评价4.1 评估方式:学生朗读和讨论的参与度。
学生对诗歌解析的准确性和深度。
学生创作练习的创意和技巧运用。
4.2 评价标准:准确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
能够分析和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教师自身教学反思和改进。
5.2 教学拓展: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歌作品。
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诗歌创作,尝试自己创作。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预习《蜀相》诗歌,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让学生收集有关杜甫和《蜀相》的资料,如诗词鉴赏、历史评论等。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教案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了解杜甫的其人其事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熟习诗歌鉴赏的步骤和重点。
2、进程与方法:了解罕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现代诗歌、体味意境。
掌握剖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情感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剧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壮志未酬的苦闷。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掌握重点词语,了解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说和讨论相结合法、点拨法教学进程一、导入。
我们感受过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风,其中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所塑造的华美神奇的现象给我留下了深入得印象,接上去我将要看法的是一位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理想主义诗人——杜甫,经过他的作品,去解读他的思想。
明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安史之乱时期作者在成都时所写的一首«蜀相»。
二、知人论诗知世论诗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他的终身正好赶上了安史之乱,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
这也使他构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并且在他得作品中失掉表达。
可以说他把自己的生活形状都写进了诗歌,所以他的诗历来被称为〝诗史〞,而他那么被称为〝诗圣〞。
作于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停息,唐王朝仍处于摇摇欲坠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阅历了一系列仕途坎坷,其〝致君尧舜上,再使习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
内心的苦闷和焦虑只能借瞻仰武侯祠来聊以自慰。
三、课文朗诵〔1〕、先生试读、正音〔2〕掌握基调,正确朗诵①基调就是指诗歌所抒发的基本感情,我们通常都是依据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来掌握的。
所以,首先就请同窗们结合刚才教员引见的写作背景,迅速阅读诗歌,掌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明白:抒发的是感伤、叹惋的心境,这也正是全诗的基调。
②诵读指点: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表现呢?是读得快还是读得慢,是读得激昂还是读得消沉,是读得如奔腾瀑布一泻千里,还是读得如百尺深潭潜流暗涌;是读得如〝间关莺语花底滑〞,还是读得如〝幽咽泉流冰下难〞?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语文公开课蜀相优秀教案
语文公开课蜀相优秀教案语文公开课蜀相优秀教案(通用6篇)《蜀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即自主赏析篇目。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蜀相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语文公开课蜀相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重点: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难点: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一提起诗,我们就会想到李白,想到杜甫,李白代表诗歌浪漫主义的高峰,杜甫代表着现实主义的高峰。
大家想想我们曾经学习过杜甫哪些诗篇?记得哪些诗句?(师生共同回顾)今天让我们走进杜甫,学习他的另一篇名作《蜀相》。
二、参读资料,了解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他的诗歌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的政治黑暗、人民疾苦的广阔社会生活,其诗作被誉为“诗史”三、诵读感知,觅得诗心1、学生自读诗歌。
2、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
4、集体再次齐读。
5、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悲凉、伤感。
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6、请我们班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来读一读。
同学们推荐一位。
7、诗言志。
我们读诗,要学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学生归纳:“寻”字。
因为作者表达的是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寻”能表达这种感情。
“泪”字。
《蜀相》教案完美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高中语文《蜀相》教学设计2.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3. 教学目标:a.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蜀相》全文b.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c. 学生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时代背景d.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创作4. 教学重点:诗歌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5. 教学难点:诗人的情感和时代背景的理解二、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蜀相》全文及其注释、翻译2.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3. 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唐诗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b. 提问学生对唐代诗人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唐代诗歌的特点2. 文本解析(15分钟)a. 讲解《蜀相》的背景和诗人的创作动机b.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意象,解释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c. 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情感变化,探讨诗人的思想感情3. 诗歌鉴赏(15分钟)a. 学生自主欣赏《蜀相》,感受诗歌的美b. 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c.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4. 创作练习(10分钟)a. 学生根据《蜀相》的描写手法,进行即兴创作b.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5. 课堂小结(5分钟)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b. 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疑问四、课后作业1. 背诵《蜀相》全文2.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对诗歌的翻译和解析3. 搜集有关唐代诗歌的资料,了解其他诗人的作品风格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进行总结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去演绎《蜀相》。
2. 分组进行蜀相文化探究,了解蜀相的历史背景、人物特点及其在历史上的影响。
3. 开展一次“我为蜀相写简历”活动,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描述蜀相的一生。
【公开课教案】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教案
语文高二人教新课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蜀相》一、教材分析《蜀相》是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一篇自主赏析。
本单元要学习如何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所包蕴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而自主赏析,讲究“自主”二字,意即在赏析时,允许学生有多元性、开放性的解读,真正做到审美的个性化。
不追求唯一的答案,而应力求多些不同的理解。
但由于学生自主鉴赏诗歌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将本首诗歌调整为赏析示例。
希望借对本首诗歌的学习,教给学生“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赏析方法,使学生学会用这样的赏析策略来赏析本单元其他自主赏析篇目。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但受阅读面、阅历、语言表达等因素的制约,品析诗歌文本、体悟诗境情感的能力还不够,如何让学生在了解背景、品读文本中走入诗境、体悟情感,尤其在体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的共鸣,方法指导尤为重要。
本节课运用我校导学案课堂教学三环节,结合学生自主发展小组开展教学活动。
旨在训练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体会“以意逆志”,对作品实现个性解读,并将自己的理解体悟诉诸笔端,学以致用。
三、学习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还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要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依据要求,并结合教材地位、学情特点,确立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杜甫,把握重点词语,体悟诗歌情感,鉴赏本诗的艺术手法;培养诵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诵读吟咏,品味语言,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人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学习古人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高尚情操。
四、学习重难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同时结合本诗中借景抒情抒情的方式,确立的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
《蜀相》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蜀相》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蜀相》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1《蜀相》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是一首描述蜀汉时期名相庞统的长篇叙事诗。
本文将针对人教版高二选修中《蜀相》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蜀相》这首古文时,不仅需要理解文本,还应该从历史、文学等多维度的视角对庞统这位历史人物进行思考和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完整理解文章内容,理解庞统作为一位历史人物的形象特质和故事情节;2. 通过文本语言和情节展开对庞统的精神和心理的深入分析;3. 了解庞统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思考为什么庞统被视为一位历史名相;4. 根据文本的阅读和情节发展的旋律感,体验杜甫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语言艺术;5. 能够从历史、文化、文学等方面综合反思庞统这位人物的价值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将以如下几个环节为主:1. 文本分析。
在理解诗文整体背景后,逐步分析篇章的结构体系、语言特征,展示作者杜甫通过语言艺术塑造庞统形象的方式;2. 庞统人物分析。
从心理、性格、能力等方面出发,对庞统的形象进行详尽解析,通过庞统的形象检验作者杜甫命题的立意和理念,运用逻辑和表达技巧,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3. 历史分析。
通过了解庞统作为一位历史人物的生平和经历,深化对《蜀相》的理解,体味中国古代历史及其文化的底蕴,从而调动学生的文化共情和历史思维的能力;4. 文学创作分析。
从字句、韵脚、节奏等方面,向学生展现杜甫的独特语言艺术和诗歌创作技巧,让学生在欣赏文本的过程中,体验到语言的魅力和自由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程的授课方法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并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采用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方法,探究最佳的教学效率。
1. 阅读和讲解。
教师会给学生分配文本,让学生先自己读一遍,再由教师给出全文的详尽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背景、人物特征和情节的展开等;2. 分组讨论。
蜀相教学教案(精选5篇)
蜀相教学教案蜀相教学教案(精选5篇)蜀相教学教案篇1【教学重点】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诵读、讨论、探究、点拨式教学【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从陆游和杜甫两位诗人的一生经历和爱国情怀导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与作品的关系。
二、赏析示例:《书愤》1、整体感知、融入体验(1)(看题目,明大意。
)先赏诗题,引导学生明白诗歌大意,弄懂感情基调。
请一生初读,达到读准字音、读懂大意的境界。
(2)(看意象,明意境。
)重点介绍中间两联,颔联六意象连用,创雄壮豪迈之意境;颈联塑造自己壮志未酬、衰鬓先斑的爱国者形象。
(3)(看诗眼,明感情。
)自由讨论,分联探究,融入体验,分析概括。
补充诗眼的作用。
答案可能丰富多彩,让学生课后探讨。
老师概说。
哪一联最能体现作者的抑郁、悲愤之情?让学生用原文词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板书:愤空自许(壮志未酬)、鬓先斑(英雄老迈)然后进入自由讨论探究环节,时间三分钟。
请学生探究这种抑郁、悲愤之情还在那些地方体现出来,找出来,并说说理由。
请一生融入体验,朗读该诗。
情感没有充分读出,引出知人论世法。
让学生知其人(看作者,明风格)和论其世(看注释,明缘由)。
请大家推举一位同学情读此诗。
点评后老师做诵读示范。
2、把握内容主旨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品味感情。
读得好,是因为解得妙,是因为不自觉地运用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法。
三、赏析指导(一)先了解什么是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法,再指出其作用。
(二)小结:诗鉴五看五明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关系。
四、自主赏析《蜀相》(一)知人论世(二)自主赏析四问自由组合小组,讨论探究,畅所欲言,三分钟后每小组推举同学代表发言。
1、此诗颔联的诗眼是什么?2、颈联中诸葛亮形象有何特点?3、尾联的英雄指谁?有没有包括自己?4、颈联尾联各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5、把握内容主旨请同学们齐读此诗,不仅要音读,意读,更要情读,用声音来表达美。
《蜀相》教案完美版
《蜀相》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杜甫和《蜀相》的背景知识。
分析并欣赏《蜀相》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杜甫生平简介《蜀相》诗歌的形式和结构诗中的意象与寓意诗歌的艺术特色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蜀相》诗歌的形式和结构诗中的主要意象和寓意诗歌的艺术特色2.2 教学难点诗中深层含义的理解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杜甫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讲解杜甫生平、诗歌背景和艺术特色。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案例分析法:分析《蜀相》的具体词句和结构。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使用PPT展示诗歌文本、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关于杜甫和《蜀相》的信息。
文学作品选读:提供相关的杜甫诗歌,供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介绍杜甫和《蜀相》的背景知识。
第二步:分析诗歌的形式和结构,讲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第三步:讨论诗歌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第四步:总结课堂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
4.2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寓意,分享自己的理解。
诗歌品鉴:学生展示自己对《蜀相》的分析和欣赏,进行交流和分享。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衡量。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评论文章的质量来衡量。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改进方向。
自我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材料6.1 教学资源杜甫《蜀相》原文及注释杜甫生平介绍资料相关文学评论和研究文章诗歌朗诵视频或音频资料6.2 教学材料PPT课件笔记本和书写工具相关文学作品选读第七章:教学计划与时间表7.1 教学计划课时安排:本教案建议安排2-3课时进行教学。
《蜀相》教案(精选8篇)
《蜀相》教案(精选8篇)《蜀相》教案篇1教学目的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教学重点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教学难点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诗歌的尾联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生平提示: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如果说李白的一生充满着浪漫的生活色彩,那么杜甫的一生则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
公元746年,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抱负,到京城长安应进士考试,没有考中,困守长安少陵之西十年之久,自号“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
这一时期,他生活困顿,常挨饿受冻,过着屈辱的生活。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曾被叛军扣押在营中。
不久逃脱,投奔新帝,被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
759年冬关中大旱,为了逃荒,他辞去官职,伴着家小辗转秦州、同谷(今甘肃一带),最后到了四川成都。
在国家政局动荡中,杜甫的命运也激烈动荡着。
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许多反映战乱年代人民苦痛生活的诗作。
760年暮春,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院花溪畔盖了一座简陋的茅屋(史称“成都草堂”)定居,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但仍很贫困。
764年,杜甫幼时好友严武再镇蜀州,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
后来严武死了,四川内乱,杜甫又伴同家族,离开四川,乘舟沿江东下,转徙于湘鄂之间。
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结束了他漫长的漂泊生涯。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诗人对祖国和人民最后的怀念。
据说他是食牛肉过多而死的,这和李白追求水中月亮而死的传说相比,确实惨得多了。
杜甫创作的诗很多,流传下来有一千四百多首。
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
二、诗歌分析开头一句,以问引起。
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祠所在了。
这首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四课《蜀相》教学设计秦志华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四课《蜀相》教学设计秦志华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四课《蜀相》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诵,梳理作品脉络,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一、新课导入杜甫曾在一首诗中这样描述一位三国人物: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说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前两句讲功绩,最后一句讲遗憾。
而诸葛亮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呢,为什么杜甫屡屡写到诸葛亮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蜀相》。
二、解题1、诗歌题目“蜀相”向我们暗示了哪些信息?(1)暗示了诗歌题材:怀古咏史诗(诗人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2)暗示了吟咏的人物政治身份,传达了仰慕之情。
三、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齐读)强调字音:柏(bǎi)好(hǎo)2、朗读指导(1)明确朗读节奏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二二二一和二二一二。
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明确感情基调伤感、叹惋(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3、学生示范朗读4、全班齐读思考: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明确:“寻”字,因为全诗表达得是作者的惋惜之情,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而惋惜,为不得志的英雄而惋惜。
杜甫《蜀相》教案设计(通用5篇)
杜甫《蜀相》教案设计(通用5篇)杜甫《蜀相》教案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蜀相》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蜀相》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个一类字,3个二类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3、体会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对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赞扬。
教学重点:结合历史背景,体会“老臣心”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对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赞扬。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一、解题1、同学们,请看课题,谁能说一说“蜀相”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
2、指名朗读这首诗。
指导朗读,注意把调值读够,把音读饱满。
3、齐读古诗,注意要读标准。
二、解大意1、指名说这首诗的大意。
2、解释“长”、“频烦”诗中的与我们现在所写的“频繁”意思相同。
“自”、“空”。
3、谁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介绍写作背景。
4、遥隔526年,作者来到武侯祠又轻轻地呼唤了一声“丞相”,从这一声丞相当中,你体听到了什么?(思念、崇敬、仰慕)三、理解诗文前四句,感受武侯祠的景象5、看武侯祠的图片,当年诗人来到武侯祠,这里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读诗的前四句,边读边想象,当年的武侯祠是什么样的。
伺机指导学生朗读。
6、作者也许在问丞相“丞相啊,这凄凄的碧草你还看得见吗,这婉转的声音你还听得见吗?”我们带着作者的这种思念再来读读前四句。
四、理解诗文后四句,感受丞相的“老臣心”7、武侯祠的冷寂,肃穆该勾起作者多少的哀思啊。
你看看后四句你读懂了什么,哪些没读懂,哪些地方似懂非懂,一会儿可以把问题提出来。
(学生默读)解读“老臣”,字典中并没有这个词,书下注释也没有,能不能通过读,感受到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老臣。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课程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识》第一单元《蜀相》课程教课方案《蜀相》教课方案教材简析:本诗是唐朝诗人杜甫的名作。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 年),自安史之乱以来就向来流浪失所的诗人杜甫到了成都。
第二年(公元760 年)春季,他满怀时势兴衰之感和对三国时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情,到“锦官城” (成都)西北郊拜见了始建于晋代的武侯祠庙。
祠庙前那株相传为“孔明手植”的巨柏,历经沧桑,遒劲挺秀;绿树丛中的黄鹂百啭千啼,自鸣喜悦。
诗人面对年久失修,颓圮破败的祠堂,追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尔后已”的难得精神和赫赫业绩,忍不住触景生情,热泪满襟,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七律《蜀相》。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之一,关于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词,又是挽歌。
唐朝诗人刘禹锡说:“片言能够明百意,坐驰能够役万里,工于诗者能之。
”《蜀相》一诗囊括历史,融合古今,语言凝练而内涵丰富。
假如把刘禹锡的话用来评《蜀相》,杜甫是当之无愧的。
教课目的:1、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2、领会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对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尔后已精神的赞誉。
教课要点难点:领会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对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尔后已精神的赞誉。
教课方法:朗读法、研究法课时安排: 1 课时教课过程:一、导课:公元 1128 年, 70 高龄的南宋抗金名将宗泽为了抵挡金兵的南侵,亲身带兵镇守还没有陷落的国都开封,他上奏折北伐抗金,但宋高宗根本没有北伐的意思,宗泽终因忧愤而成疾,临死时,他无穷感触地吟诵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豪泪满襟”的诗句,高喊三声:“渡河!渡河!渡河!”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今日,我们就一同走进杜甫的《蜀相》,走进这首动人至深的诗篇。
二、学习古诗(经过朗诵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初读这首诗,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注意停留。
3、联合书下说明理解这首诗的大体意思。
三、品读古诗,意会诗情。
1、指名读前四句,要点理解“祠堂”“锦官城”“森森”前两句交代了什么?(首联点出祠堂的地理地点和自然环境。
《蜀相》教案
《蜀相》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蜀相》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是杜甫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功业未就,抒发了自己的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渴望君臣云龙鱼水和君主能任用贤才结束战乱的爱国之心。
通过本诗的学习,一方面加深对杜甫诗歌风格的理解,一方面通过学习经典律诗,引导学生掌握赏读律诗的一些基本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古典诗歌的学习中积累一定的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一些诗歌常见艺术手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诗歌教学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依据律诗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借助学生活动分析景物意象与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
品味诗人的情感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2、体会杜甫诗歌中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和匡扶社稷的理想追求,以及壮志难酬的苦闷。
【教学重点】1、梳理意脉,品味诗人的情感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2、掌握解读咏史诗的方法,能抓住咏史诗中古人古事与作者际遇之间的链接点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1、梳理意脉,品味诗人的情感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2、体会杜甫诗歌中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和匡扶社稷的理想追求,以及壮志难酬的苦闷。
【教学方法】深入文本,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点拨式教学,“黛玉讲诗”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导入:(借对联和图片猜关键人物)对联一: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题四川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此联简称“攻心联”,寥寥数语,高度肯定了诸葛亮用兵、理政的才华,总结了诸葛亮治蜀的经验。
)对联二: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评杜甫,上联评其人,下联评其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今天我们的课堂任务就是走进《蜀相》,品一品这位格律诗队伍的领军人物——杜甫,会如何书写诸葛亮这位三国风流人物。
一、整理诗脉,整体感知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蜀相》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赏析指导
了解背景:介绍杜甫的生平和 诗歌风格
解读文本:分析《蜀相》的意 境和表达技巧
赏析重点:探讨诗歌中的情感 和思想内涵
赏析难点:解析诗歌中的典故 和象征意义
背诵诗歌 默写诗歌 解读诗歌 写作练习
课堂练习
背诵《蜀相》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作业
预习下一篇诗歌散文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创 作背景
讲授法:教师讲授《蜀相》的背景、 作者介绍、诗歌赏析等内容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 展示诗歌相关图片、音频、视频等 资料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诗 歌的理解和感受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 方式,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朗读与背诵: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调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增强课堂互动性
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深入理 解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感受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 意象和情感
掌握诗歌中的表现 手法和修辞技巧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 哲理和思想内涵
汇报人:
目录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了解古代诗歌散文的鉴赏方 法
积累字词,掌握诗歌含义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 和兴趣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蜀相》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诵读诗歌,掌握诵读技巧。
2、理解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意境,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3、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理解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掌握高考中诗歌鉴赏试题中炼字型试题的答题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诗人杜甫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感情。
2、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3、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欣赏对联设置情景多媒体出示对联:(第一副)“扶古柏,碧水春风,贱儿无家别,安得广厦万千,草堂美誉留后世;过潼关,朱门酒肉,夔女负薪行,但闻夷歌数处,诗圣文章著千秋。
”(第二副)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遵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让学生猜猜这两副这两幅对联写的是谁?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无家别”指杜甫代表作《三别》中的《无家别》。
“广厦万千”取自其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一句。
“潼关”指杜甫代表作《三吏》中的《潼关吏》。
“朱门酒肉”引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句。
“尊教受”是说值得尊敬和受人敬仰,堪为后代教育学子的典范。
“荷褒荣”是说拥有莫大荣耀,受世人赞美。
芳流百世整体是赞扬诸葛亮的一对联,说诸葛亮一生事迹功勋,给予其很高评价。
教师语: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想为祖国和人民效力,才华却得不到施展,当他站在深受重用的诸葛亮的祠堂前,会有怎样的感触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蜀相》感受这位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二)、了解诗人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应该了解诗人,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多媒体出示问题)问题1:如果让你用“一个()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填什么词?为什么填这个词?(学生答案示例:一个可怜的杜甫。
因为他才华横溢,却没有得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
一个有才气的杜甫。
因为他写了许多有名的诗作,被人们称为诗圣。
一个历经磨难的杜甫。
因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亲历了战争,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自己也在战争中东奔西走。
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
有诗句为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写过《三吏》《三别》等反映残酷兵役给人民带来痛苦的诗文。
)问题2、填空(指名学生完成,其他学生补充、纠正)(1)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
(2)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冠以(诗圣)的美称。
(3)评价杜诗的名句“(语不惊人死不休)”(4)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5)代表诗歌(“三吏”)(“三别”)(6)诗作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问题3、介绍本诗写作背景:(指名学生介绍、补充)部分学生答案示例: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
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二、鉴赏诗歌(一)诵读感悟,觅得诗心(1)指名学生诵读。
体会本诗的感情基调。
(学生回答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伤感、叹惋。
所以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2)教师范读,学生评议(3)听录音读(4)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韵味、感情(5)学生展示并有感情背诵(6)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学生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即可)学生答案示例:“寻”,因为全诗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泪”,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对他和像他一样的英雄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惋惜之情。
(二)、思考交流,感悟诗情(1)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多媒体出示首联及问题,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寻”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柏森森”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
柏森森——自问自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
(2)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多媒体出示颔联联及问题,学生讨论回答)问题1、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映阶—映照着台阶自----独自。
空---白白地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问题2、颔联选了哪些意象组成什么意境?作者通过春景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吗?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答案示例:映阶、碧草、隔叶、黄鹂。
清新明丽的春景图。
作者表达的不是喜悦之情,而是凄凉孤独之情。
有“自”和“空”可知这里来这里人很少,而且诸葛武侯成为当年的丰功伟绩已成为过去。
问题3、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明确:自,空)(指名学生回答)问题4、比较理解:“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与“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学生讨论回答)答案示例:“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有两层含义①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②欣喜愉悦的情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
手法:景语含情,情景交融(3)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多媒体出示颔联联及问题,问题1、解释重点词语意思:(指名学生完成)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
频繁——多次。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天下计——推崇其济世雄才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问题2、从中看出诗人敬仰诸葛武侯的原因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补充、教师小结)雄才大略、生平业绩和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正是诗人之所以敬仰的缘由。
(4)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多媒体出示颔联联及问题)问题1、“出师”指什么事?(指名学生回答、补充)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
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
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问题2:“出师未捷”和“泪满襟”包含了诗人的那些感情?(指名学生回答、补充)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哀伤、叹惋之情。
问题3、“英雄”是失败的英雄,还是成功的英雄?包括诗人吗?(指名学生回答、补充)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
这英雄也包括着老杜自己。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
却始终没有机会。
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即便如此,他却依然挂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是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三)、梳理探究,领会写法((多媒体出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问题一:本首诗有哪些表达技巧你认为用得好?为什么?问题二:你认为本首诗中作者表达了那些感情?教师小结:主要艺术技巧:寓情于景借古抒怀作者的感情: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此诗很伤感,却自有一种伤感的美。
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此诗。
2、学习了此诗,你内心涌动着很多话想对杜甫说,请你以“杜甫,我想对您说”为句式穿越时空隧道,发一条信息给他吧。
(选做)3、从杜甫的生平和诗歌成就方面写一首诗歌,要求符合格律要求。
(选做)板书设计:蜀相杜甫何处寻--------------------------------敬仰(情)柏森森-------------------------------肃穆(景)碧草春色隔叶黄鹂--------------清新明丽(乐景)寓情于景自—独自空----白白地--------凄凉孤独(哀情)借故抒怀天下计(才能卓越)----------------仰慕老臣心(忠心耿耿)---------------赞美出师未捷-------------------------------遗憾叹惋泪满襟---------------------------------哀伤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