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慎中与明代心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遵岩集》卷二十一《与王顺渠祭酒》:“往岁谪官比田陵,稍迁留都,故得谒泾野于官邸,从庄渠于里居。”②《龙溪王先生全集》卷二十《补之戚君墓志铭》“嘉靖乙未,予为南职方”。收稿日期:2004-12-14

作者简介:王文荣(1972-),男,江苏兴化人,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2003级硕士研究生。

王慎中与明代心学

王文荣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明代著名文学家、唐宋派首领王慎中能首先提出唐宋派的文学理论,这与他接受了王阳明心学有关;他的创作实践没有使他成为唐宋派的主力,也与他接受了心学有关。在阳明心学思想影响下,他有得有失。

关键词:王慎中;唐宋派;王阳明;心学思潮

中图分类号:B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237(2005)04-0027-05

在前七子复古主义大潮席卷文坛时,王慎中首先提出了唐宋派理论,尽管还不是很完备,但是开拓一片新领域的价值是巨大的。他为什么能首先提出这一理论?他后来的创作实践为什么没有使他成为唐宋派的首屈一指的人物?我认为这其中的原因与他接触了王阳明心学有很大关系。他在阳明心学的影响下,产生了独特的审美理想,进而表现在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中。对王慎中的进一步了解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刻了解唐宋派。本文将就王慎中与阳明后学的交游、心学思想对其文学思想的影响、心学影响下的得与失三方面来阐述。

一、王慎中与阳明后学的交游

本着知人论世的目的,要分析王慎中的一生是如何受心学思想影响的,有必要了解清楚王慎中与阳明后学的交游情况。

王慎中(1509-1559),字道思,初号南江,后号遵岩,福建晋江人。嘉靖五年丙戌(1526)进士。王慎中与王阳明门人的交游主要是在其为官及居家时。嘉靖十三年(1534),王慎中贬常州,补江阴令,

不久升南京户部主事,转礼部员外郎,更加方便其与阳明心学的接触。在常州时,他到昆山拜见了魏校

(号庄渠);到南京时,他又拜见了吕木冉(号泾野)

此时,王畿(号龙溪)正为南京兵部职方主事②,王慎中与其来往密切。李开先写道:“留都闲简之区,益得肆力问学于龙溪王畿,讲解王阳明遗说,参以己

见,于圣贤奥旨微言多所契合。”[1]

当时欧阳德(号南

野)也在南京,王慎中也与之有来往,丙申年(1536)王慎中升山东提学佥事时,欧阳德曾作《南江子赠言》送之:“擢山东提学佥事……南江子行,龙溪子曰:‘山东孔、颜之乡也,南江子将身孔、颜之道以师其乡之人,子何以赠诸?’某曰:‘身孔、颜之道以师其

乡之人,若是足矣,又何言之为赠?’”[2]可见他们的

关系非同一般。嘉靖十五年(1536)王慎中至山东,又与时在山东的王玑(号在庵)相互讲学。“齐鲁之士,彬彬向风,一时同官,若莲峰叶君、石云沈君、遵

岩王君,时相讨论字要,以政为学。”[3]一年后,即嘉

靖十六年(1537),王慎中转至江西参议,这就更加方便了他对心学的接受,其弟王惟中对此交待颇详:“江西,故阳明讲习化导之区,其老先生多以学鸣世,士之知学者不少,先生以职事往来白鹿、鹅湖间,与

第25卷第4期2005年8月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JOURNA L OF SHANG RAO NORM A L CO LLEGE V ol 125,N o 14

Aug 12005

学者犹订证发明,简易通 ,不为蹊径,诸老先生如宗伯南野欧阳公,司马双江聂公、司成东廓邹公、礼部明水陈公、翰林念庵罗公(案,即罗洪先)皆以德学文章相雅善。元相徐存翁(即徐阶)时以馆阁儒臣督学兹省,德尊誉重,士友每私相语,谓难于为继,莫不愿先生为督学以继徐公。”[4]以上诸公皆阳明后学的主力军,除徐阶为南中王门外,其余人均为江右王门,他们在江西兴办书院,交游、聚会讲学,规模之大,盛况空前,王畿对这一现象也有所提及:“(王玑)继迁江西布政司参议,与藩臬为会同仁祠。若今少师存斋徐公时为督学,契原尤深。省下水洲魏君、瑶湖王君、鲁江裘君辈咸在会中,而东廓邹君、师泉刘君、念庵罗君辈往来聚处虔、吉、饶、信之间。多士云集,师门之学益若有所发明。”[3]可以这样说,王慎中在江西时结交广泛,否则,其弟王惟中也不会说“莫不愿先生为督学以继徐公”,当然,这里面可能含有自家抬举之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王慎中在当时已有一定影响。针对王慎中对心学的迷恋,在文学上主张复古,当时巡抚湖南的顾 曾写信劝他:“前承教圣人之学,别有授受,仆已于赠言略及之,不知高见谓然否?圣人之学,即小学大学具已,所以圣狂异途,只在天理人欲之别,至于为圣为贤,亦只以勉然安然定之。如今时所言静功,乃禅家径造直诣之旁门,切不可认为笃恭之妙用也。公天资绝世,置疑其间,岂程子所谓今之入人也。因其高明乎灼见,如何万万,因便垂示,士林领袖所系非小,幸勿姑息是望。”①[5]王慎中似乎没有接受顾 的建议,而是更加精深于心学。正如聂豹(号双江)所说:“遵岩王子,泉人也。由山东学宪晋参江藩……日相淬石历乎良知之学。”[6]己亥年(1539),他在去河南上任之前回家一趟②,途经南京,与当时复职准备赴京的罗洪先以及在南京的王畿等阳明门人再次相聚,畅谈心得。他对罗洪先说:“念头断去不得,止是一任他过,便要如何斩除,恐更多事,此吾小歇脚法也。”[7]由此可见,王慎中俨然自悟了。据《冬游记》所载,当时在南京的有王畿、戚玄、湛若水、王鲤湖等。该年,王慎中途经浙江衢州时,与贬官在此地的李遂(号克斋)相会③,而李遂已于嘉靖十三年(1534)在衢州西安建克斋精舍祀王阳明④。王慎中作品集中有多封与李遂的通信。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罢官后,不为所愠,仍取道吴越讲学。其弟王惟中说:“在河南罢归,不为愠怒,惟以得婉恋膝下为乐,从容游豫州所未历山川,从安阳访崔后渠,谈数日方归。道吴越中,与诸旧故讲学论文,意绪洒然。”[4]

居家,仍不辍于讲学。其讲学的高潮当在嘉靖三十六年丁巳(1557)五月,王畿赴福建三山,与王慎中相会于三山石云馆,相互切磋。王畿说:“或遵岩子倡而予酬之,或予启之而遵岩子承之,或偕答问疑,相与寻绎,以归于一。盖旬有九日。”[8](P217)时间之长,足以想见交游,讲学之深切。他与王学中人多有书信往来,如与王道有《与王顺渠祭酒》、与穆玄庵有《上穆元庵太常》(文渊阁四库本避康熙讳,改“玄”为“元”)、与陈儒有《与陈芹山》、与陈良谟有《与陈栋塘》、与万表有《与万鹿园》,等等。当然,同为唐宋派首领、与王慎中交往最密切的唐顺之也是被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归入南中王门的。回顾王慎中一生,无论是为官还是居家,都与心学有着不解之缘。

二、心学对王慎中文学思想的影响

既然王慎中与心学人士的交游是如此密切,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心学的影响。其实,心学对王慎中文学思想的影响是明显而又深刻的,下面从王慎中文学思想的变化和所倡导的文学理论两方面来分析心学对他的影响。

(一)文学思想的变化

唐宋派的主张是王慎中首先提出来的,但他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在接触到心学之后才提出的,这里有一个过程。王慎中的文学思想,我认为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岁中进士之前。与明代所有崇尚科举的知识分子一样,读的是举业之书,习的是八股之文,这对他中进士有很大作用,但对其以后的文学影响并不大,他本人也是非常反对这种时文的。第二阶段,中进士后至28岁期间,这期间因为在京结识了一大批知识界的精英,相互倡和,但这时文坛仍以前七子的复古风气为主,王慎中也在这种风气下写了许多拟古诗文,李开先称他“曩惟好古,汉以下著作无取焉”[1],“以其暇日,读五经、诸子百家言,作为诗文,俱秦、汉、魏、唐风骨,而晋人字书,亦时时模拟之。”[1]他自己也说:“某少无师承,师心自用,妄意于文艺之事。自十八岁谬通仕籍,即孳孳于觚翰方册之间。盖勤思竭精者,十有余年。徒知掇摭割

①案,顾巡抚湖南时间在1537—1539年。据《献征录》卷四十彼《南京刑部尚书顾公传》载:“丁酉(1537),再起为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己亥(1539),升刑部右侍郎”,而此时的王慎中对心学正入迷。

②《遵岩集》卷十七《赖氏行状》:“丙申、己亥岁,余两以徙官之便归觐。”

③《遵岩集》卷八《衢州守李克斋先生生祠记》记载:“予以参知汴省,行过治所。”

④《王阳明全集》卷三十六《年谱附录・一》嘉靖十三年三月条:“三月,门人李遂建讲舍于衢麓,祀先生。”

82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5(第25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