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2
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案
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情节。
(3)学会与人分享和合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采用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认识与书写。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享。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课文情节的深入理解。
3. 学会与人分享和合作。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动画片《要下雨了》,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简介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3. 理解课文(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讨论分享(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动物们为什么都要准备搬家?(2)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3)布置课后作业:抄写生字词,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2. 生字词书写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中生字词的正确书写情况。
3.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课后提问或小测验,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案
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情境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学会观察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复述。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拓展思考。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自然现象,引导学生身临其境。
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下雨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
3. 理解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如:“下雨前有哪些征兆?”“小动物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4. 拓展思考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并回答:“还有哪些自然现象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我们如何去观察和了解这些自然现象?”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的理解。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并尝试观察天气变化,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学生回家后的作业完成情况,关注他们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如下问题:1.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如何?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现象观察活动,如观察天气变化、植物生长等。
小学语文《要下雨了》的教案
小学语文《要下雨了》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简介:《要下雨了》是一篇描述下雨前自然现象的短文,通过描绘小燕子、蚂蚁和大象等动物的行为变化,引导学生了解下雨前的征兆。
2.2 生字词解析:小燕子、蚂蚁、大象等动物的名字。
“要下雨了”、“天空阴沉”、“气息”、“忙碌”等描述性词语。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下雨前的观察和感受。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查找生字词的意思,并与同桌交流分享。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现象。
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讨论该动物在下雨前的行为变化,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3.4 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第四章: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家长协助孩子进行课后阅读,加强语文素养。
学生选择一种动物,观察其在下雨前的行为变化,并记录下来。
第五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阅读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六章:教学资源准备课文《要下雨了》的文本。
生字词卡片。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空白笔记本和笔,用于学生记录。
第七章:教学步骤设计7.1 第一步: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下雨前的自然现象,如天空阴沉、气息湿润等。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下雨前的观察和感受。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案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案《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案【教材简说】这是一篇知识童话,讲的是生活中的气象常识。
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留心观察下雨前的天气急务后,并做记录。
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学习目标】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
会写“吗、吧”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挂图、小黑板、小鱼等头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当一个小小天气预报员呢?(想)想当天气预报员,就要有丰富的气象知识,大家想不想知道着方面的知识呢?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气象谚语,分小组交流,教师指导。
大家想不想再知道一些呢?(想)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教师板书课题,“要下雨了”)二、朗读课文,感悟知识教师出示挂图。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边听边看图。
谁能说一说这副图讲的是什么内容?(教师指名回答)2、分段朗读:⑴指名朗读第一段,画住“天气很闷”。
师:谁能说一说“天气很闷”的意思?(学生回答)师:谁能表演一下“天气很闷”时,人的表情是怎样的?(教师指名表演)⑵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同学们画住“我正忙着捉虫子呢?”小黑板出示“读读说说”“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李老师正忙着改作业!”xxxxxxxxxxx正xxxxxxxxxxx呢!①分开男女生读。
②小组轮读。
③集体读。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最后一个空。
⑶指名朗读四、五、六、七四个自然段。
大家想一想: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学生说)谁能用“连忙”说一句话?(学生回答)。
小学语文《要下雨了》教案
小学语文《要下雨了》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燕子、小蜘蛛和蚂蚁等动物的动作和习性。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围绕中心句进行观察的方法。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中心句的寻找;围绕中心句进行观察的方法。
2.2 教学难点:中心句的寻找;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直观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2 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现课文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3 实践法:让学生在课后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材:《要下雨了》课文文本。
4.2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引出本课课文《要下雨了》。
5.2 生字词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标记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5.3 课文理解:教师带领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燕子、小蜘蛛和蚂蚁等动物的动作和习性。
5.4 中心句寻找: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课文中的中心句,理解课文的主题。
5.5 观察方法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进行观察,学习观察方法。
5.6 课后实践: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观察周围事物的重要性。
第六章:教学反思6.1 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6.2 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6.3 教师应反思课堂氛围是否良好,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有足够的互动。
第七章:作业设计7.1 抄写生字词。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2.教学难点
(1)天气现象的理解:一年级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认识尚浅,对课文中描述的天气变化过程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需通过生动的图片、实物展示或情景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天气现象。
举例:通过展示乌云、闪电、雷声等图片,让学生感受天气变化的过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的朗读。对于难点部分,如天气变化的过程,我会通过图片和情景模拟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天气变化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为什么乌云出现时天空会变暗?”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天气变化实验,如用湿布模拟乌云遮住灯光,观察光线变化。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天气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你们还知道哪些预测天气的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接着,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我注重了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的朗读。通过结合图片和情景模拟,学生们对天气变化的过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不过,我也注意到在讲解重点难点时,部分学生还是显得有些迷茫。可能我需要寻找更生动、有趣的讲解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在实践活动中,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但我感觉引导和启发还不够到位。有些小组在讨论时似乎陷入了困境,我应该在旁边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案)一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预报天气的价值,了解下雨的预兆。
2.掌握“淅沥、滋滋、喀嚓”等形象生动的语言,加深对表示声音的词语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预测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预报天气的作用,下雨的预兆。
2.听读课文《要下雨了》,掌握“淅沥、滋滋、喀嚓”等词语。
3.分析词语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理解整个故事的情节发展。
教学重点1.对课文中“淅沥、滋滋、喀嚓”等形象生动的语言的理解。
2.学生观察和预测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逐渐理解文本中表达的情感。
2.如何通过例句、小故事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淅沥、滋滋、喀嚓”等形象生动的语言的理解。
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天气预报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下雨的预兆,加深对预测天气的认识。
2.听读法:听读文本,强调对形象生动的语言的理解和记忆。
3.故事法: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淅沥、滋滋、喀嚓”等表达声音的词语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教学资源1.《要下雨了》课文及教学课件。
2.游戏道具:气象图、大字报。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天气预报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观察天气预测天气变化。
并逐步引入“下雨”的话题,让学生说出下雨的常见预兆。
2. 课堂展示(10分钟)教师展示天气预报图表,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未来的天气,同时说出一些最容易出现下雨预兆的情况。
3. 听读课文(15分钟)教师播放《要下雨了》的录音,让学生跟随声音认读课文。
同时,教师强调文中出现的“淅沥、滋滋、喀嚓”等形象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所表达的音响和情感。
4. 讲解课文(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和情感表达。
在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引用小故事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5. 活动设计(2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气象图,让学生根据图表数据预测未来两天的天气。
同时,教师请学生在大字报上写下自己的预测,然后集中展示各位同学的预测结果。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要下雨了》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3篇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要下雨了》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较优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敬业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13篇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与下雨的关系。
一、课题。
1、播放下雨前电闪雷鸣的视频。
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说说接下来可能会怎么样?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篇新的课文,出示课题《要下雨了》,比较要下雨了和下雨了的不同。
3、过渡:在下雨之前,大自然是会传递给我们一些信息的,那么今天的课文将会传递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信息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文吧。
二、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讲到了哪些小动物?主要讲了谁?师范读课文交流2、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思考在下雨前,小白兔看到了哪些和平时不一样的情况?生自读课文。
3、检查词语。
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自读——小老师带读——齐读去掉拼音——开小火车——男女赛读交流小白兔在下雨前看到了什么?板书:燕子飞得很低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蚂蚁搬家4、过渡:今天怎么大家都和平常不太一样啊?生:因为今天要下雨了。
师:哦,原来今天要下雨了呀!那到底有没有下呀?生:下了。
师:从哪里看出来下雨了?出示课文较后一段,指名读,齐读。
5、哦,原来是要下雨了呀,怪不得大家和平常不太一样,那这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回到下雨前再去看一看。
三、学习课文1—3段。
1、出示课文一幅图。
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2、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讲了这幅图?3、找出1——3段读一读。
指名读1——3段。
4、自读一段,说说从一段中读懂了什么?理解“闷”。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第【1】篇〗一、概述1、课题来源:《要下雨了》2、所需课时:3课时第1课时:初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认识部分生字、词,能够利用词语说句子。
第2课时:随文继续学会部分生字新词,知道是夏秋季节下雨前的征兆有“鱼游水面”“燕子低飞”等,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3课时:了解下雨前还有哪些自然现象,扩展延伸。
课前透视《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介绍了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读来饶有趣味。
通过小白兔去河边田边两次奇怪疑问,最终明白鱼游水面,燕子低飞的原因,使学生知道通过观察小动物“鱼游水面,燕子低飞”等异常表现也能预测天气变化,也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三点:一是抓联系理解课文内容,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雨前动物行为的变化与雨前气候状况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习惯;二是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来体会、揣摩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三是抓朗读训练,以读促理解,特别是对话,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的朗读训练要到位。
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留心观察下雨前的天气及物候变化,并做好记录。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由于以前教学始终把识字和朗读放在重点,所以学生在这方面能力有所提高。
本课合体字居多,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规律或熟字带偏旁的方法自主识字。
对于朗读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方法迁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
二、教学目标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鱼游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象是夏秋季节快要下雨的征兆。
初步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2、能够注意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过程与方法1、能够指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
2、能够通过创编故事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通用12篇)《要下雨了》篇1【教材分析】《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通过“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自然现象,介绍了下雨前动物的不同表现,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根据教材知识螺旋上升的这一特性,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低年级学习要求,“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综合文本内容,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在教学时采用图文对照法组织阅读活动,从图入手,先引导学生看图,认识图意,再随图逐段学文。
学文是为了认识事物、获取表达才能,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教学目标】1.会认“腰、坡”等生字,会写“直、吗”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4.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
【教学难点】了解三种自然现象与下雨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题目1.诵读儿歌:“乌云密布天气闷,天空一片阴沉沉,闪电婆婆把腰伸,雷声响起一阵阵。
”从这些自然现象,你们知道了什么?2.观看动画。
出示课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雷电交加的动画情景。
3.学生自由地说说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
4.揭示课文题目,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再读课文,读时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自学生字,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同桌互相读,比一比谁读得准确,声音洪亮。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的小白兔遇到了几个好朋友?都是谁?分别是在哪几个自然段遇到的?5.师:朗读了课文,谁愿意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小白兔遇到了三个好朋友,分别是:小燕子、小鱼和蚂蚁。
小学《要下雨了》教学教案
小学《要下雨了》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与天气相关的词汇,如“下雨”、“天气”、“预兆”等。
培养学生通过故事理解天气变化的能力。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朗读、复述故事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并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通过一个关于动物预知下雨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一些天气变化的预兆。
教材结构:故事内容简单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理解。
2.2 学情分析学生特点:小学生对故事类教学内容感兴趣,善于模仿和表达。
学习难点:理解天气变化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用于讲解故事背景、天气变化的知识点。
3.2 互动式教学法用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经验。
3.3 任务型教学法用于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实践所学知识。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动画展示天气变化,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题。
4.2 朗读故事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故事,注意生字的发音和词组的用法。
4.3 讲解故事解释故事中的天气变化词汇和表达方式。
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观察到的天气变化和动物行为。
4.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强调天气变化的知识点。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回家作业让学生复述故事,并用所学生词写一段关于天气变化的小短文。
5.2 拓展作业鼓励学生观察自然现象,记录天气变化,与家人分享。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检查学生对天气变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了解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掌握程度。
6.2 评估方法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记录其对天气变化的描述和观点。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其对故事内容的复述和词汇运用。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反思内容思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要下雨了》语文课文教学教案设计
《要下雨了》语文课文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美好,增强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学生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要下雨了》是一篇描述自然界现象的短篇故事,通过讲述小动物们预测下雨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2.2 生字词表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词包括:要、下雨、燕子、蚂蚁、蜻蜓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生字词。
3.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自然现象描述。
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口语表达。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教具,如雨具、燕子、蚂蚁等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五章:教学过程设计5.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下雨的景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5.2 朗读课文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5.3 理解课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课文内容相关问题。
5.4 学习生字词学生通过课文阅读和小组讨论,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5.5 课堂小结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下雨时的感受和经历,分享彼此的故事。
6.2 创意表达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幅下雨的画,展示自己对下雨的感受。
第七章:作业布置7.1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生字词。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下次课分享。
第八章:教学评价8.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交流能力。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案(精选12篇)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案(精选12篇)《要下雨了》第一课时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忙着”、“连忙”练习说话。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下雨前会出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现象,并初步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段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自然知识。
【教学难点】了解一些动物下雨前活动现象产生的原因。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析题1、谈话、板书课题。
2、区别“下雨了”与“要下雨了”。
二、小声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注意三点:看清课文中加拼音的字,读准读音。
想想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看看课文是分几个自然段写的?三、检查提问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板书:燕子、鱼、蚂蚁)3、课文是分几个自然段写的?在书上标出来。
四、讲读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⑴指名读第一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了什么?(师板绘山坡、树、草等)⑵提问:①这段有几句话?读了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小白兔是怎样割草的?(用活动图演示小白兔弯腰的动作)②这时小白兔感到天气怎么样?“天气很闷”时会让人感到怎样呢?(师生共同通过两次不同的呼吸来体验)③于是,小白兔便怎么样?(用活动图演示小白兔直起身子的动作)④在小白兔刚才的动作中,有两个是正好相反的;你看出来了吗?在书上用“”划出来。
2、学习二、三自然段:⑴当小白兔直起身子时,看到了什么?(师板绘小燕子图)⑵燕子和平时一样不一样?从哪儿看出飞得低?(板书:飞得很低。
)⑶小白兔是怎样问燕子的?(指名读、齐读)⑷燕子是怎样说的?(引读第三段)⑸谁来当小燕子,边飞边说?(指名表演)其他同学注意看燕子的话一共有几句。
⑹燕子的话有几句?谁来读读第二句和第三句?(指名读)⑺“空气很潮湿”说明空气中什么多了?什么时候空气就很潮湿呢?⑻“正忙着”的“正”是什么意思?“忙着”又是什么意思?⑼小白兔现在知道燕子飞得低的原因了。
《要下雨了》教学教案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要下雨了》,了解下雨前的自然现象和动物们的反应,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要下雨了》是一篇描述下雨前自然现象和动物们反应的短文,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下雨前的征兆。
2.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回答相关问题。
2.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义,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下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3 游戏教学法:设计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4.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3 课文解析: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隐含意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4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5 总结:总结课文内容,强调下雨前的征兆和动物们的反应。
第五章: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天气变化,记录下雨前的征兆,并和家长分享学习到的知识。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6.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观察的记录。
6.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学习和进步。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自然科学探索: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自然科学探索活动,观察天气变化和自然现象。
7.2 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参与,与孩子一起观察天气变化,增进亲子关系。
7.3 主题展览:让学生收集与天气、自然现象相关的资料,举办主题展览。
《要下雨了》的小学教案设计
《要下雨了》的小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让学生认识燕子、蚂蚁、鱼等动物在下雨前的表现。
(2)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1.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懂得分享与合作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要下雨了》是一篇描绘下雨前动物们生活情景的童话故事。
故事通过讲述燕子、蚂蚁、鱼等动物在下雨前的表现,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以及关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下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3 观察教学法组织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下雨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下雨前的现象。
4.2 讲述故事(1)教师生动讲述《要下雨了》的故事。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感受故事中的情境。
4.3 讨论交流(1)引导学生谈论故事中动物们的表现。
(2)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下雨前的现象。
4.4 观察实践(1)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内的自然现象。
(2)学生记录自己观察到的下雨前的现象。
4.5 总结提升(1)教师总结故事主题,强调关注自然现象的重要性。
(2)学生表达自己对关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认识。
第五章:作业设计5.1 课后作业(1)让学生家长协助,观察并记录家庭所在地区的下雨前现象。
(2)让学生画一幅下雨前的景象,体会故事中的情境。
5.2 拓展作业(1)让学生收集关于大自然、生态环境的资料。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3.学习七至九自然段
(1)小白兔看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又听了他们说的话,连忙挎起篮子往 家跑,这里的“连忙”可以换成什么词?
(立刻、马上、赶紧)
(2)他又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自主学习七至九自然段,通 过朗读来回答问题。
让我们一起走进有趣的动物王国里去看一看吧!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和课文朗 读录音,学生边听边看。
6.师提问
你在动物王国里看到了哪些动物?学生发言,教师边出示插图边讲述:美丽的 小燕子飞来了,可爱的小白兔跑来了,勤劳勇敢的小蚂蚁也来和大家一起学习 了!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生字的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认读词语 3.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 4.交流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错误。 3.同桌交流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4.派代表全班交流。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 (3)课件演示小白兔与小燕子对话的场景。 (4)学生自由读,用“—— ”画出小白兔的话,用“………”画出小燕子的话。 (5)朗读第一段,可边读边做动作。
1.识字教学时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边读边在文中画出生字,读准字音,把自 己认为不容易读的生字多拼读两遍。教学中可采用认读生字卡片、小老师教 读、开火车读、找朋友等多种形式大面积抽生认读生字词,对读得不正确的 读音进行纠正。
2.教学第三段、第六段、第七段这几个重点段时,可采取整段朗读、逐句朗 读、理解重点词语再朗读的方式进行。如教学第三段,先引导学生整体读一 读燕子说的话,然后逐句以问引读,相机理解重点词语。如“潮湿”两个字都 有“氵”旁,说明空气里水分很多。鸟的翅膀上有羽毛,连着身体,翅膀一扇, 飞得很高虫子的翅膀可比鸟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纱一样沾上了 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小铅球一样沉重,自然就飞不高了。那燕子飞不高是什 么原因呢?学生读最后一句知道燕子低飞是为了捉虫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要下雨了》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介绍了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通过小白兔去河边田边两次奇怪疑问,最终明白鱼游水面,燕子低飞的原因,使学生知道通过观察小动物“鱼游水面,燕子低飞”等异常表现也能预测天气变化,也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教材目标】
1、知道“鱼游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象是夏秋季节快要下雨的征兆。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图片和语境理解新词的意思,会用“奇怪”说话。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鱼游水面,燕子低飞”是夏秋季节下雨前的征兆。
2、教学难点:
通过对话的朗读体会,知道下雨前“鱼游水面,燕子低飞”的原因。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初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1节,学会部分生字、词,知道“鱼游水面”是夏秋季节下雨前的征兆。
第2课时:
继续学会部分生字新词,知道“燕子低飞”是夏秋季节下雨前的征兆,并了解下雨前还有哪些自然现象。
第3课时:
分角色朗读课文,扩展延伸。
【教学准备】
1、录音、投影、生字卡片。
2、头饰:
小白兔、小鱼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读题
1、板书课题“要下雨了”:
比较读题,发现要字加与不加有什么不同?
(下雨了,已经下了,要下雨了,雨还没下)
2、下雨前有哪些特别的现象?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指导
1、听录音:
边听边特别留心生字的读音。
2、读准字音。
3、学习生字。
三、通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
找出小白兔、小鱼、燕子说的话,把自己读的最棒的话挑出来,前后同学读,特别难读的一齐读。
2、反馈。
三、精读第一节
1、出示小白兔的话:
有一天,小白兔来到河边,看见小鱼游到水面上来了,奇怪地问:“小鱼,小鱼,你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啊?”
⑴读句子。
⑵比较读:
小鱼,小鱼,你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啊?
小鱼,你怎么有空出来啊?
自由地读一读:
你发现了什么?
点拨:
两个小鱼说明小白兔很想知道,很奇怪很急,读时连起来。
今天──说明小鱼平时在水里游,今天表现不同──游到水面上来了,很奇怪。
(板画:鱼游水面)
看图:
小白兔奇怪的表情怎样的?
(眉毛上翘,眼睛瞪大,耳朵竖起,手指点着……)
⑶有表情地读:
小鱼,小鱼,你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啊?
同桌,对镜子读。
集体读叙述部分的话,一人读小兔的问话。
2、出示写小鱼的话:
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到水面上来透透气。
”
⑴自由读:
说说小鱼说时,特别把哪个词说成重音?
闷得很──也可以说很闷很闷,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假想:
捏住鼻子,闭上嘴巴、眼睛试着沉入水底,体会透不过气来的难过,与透了气以后的轻松。
再读:
“闷得很”难过“透口气”轻松快。
要下雨了:
因为要下雨了,所以闷得很,透透气,游到水面上来了。
⑵多种形式读。
3、连起来读第1节:
⑴教师问:
谁来读小白兔的问话?谁来读小鱼的回答?戴头饰,叙述部分一齐读。
⑵四人小组合作读:
一人读叙述,一人读小鱼,一人当小兔,一人评述,看哪一组效果最好。
⑶抽一组,戴上头饰读,评。
四、复习巩固
学到这里,你觉得自己又长了哪些本领?
1、口头练习:
要下雨了,_________________。
我看到________,就知道要下雨了。
2、巩固生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按课文内容填空:
下雨前,小鱼在水里(),游到()来了。
3、课后查询还有哪些现象,也知道要下雨了。
六、板书
要下雨了
鱼游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