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神经系统 (教研版 )
《神经系统教案》课件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神经系统教案》PPT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传导过程;3. 培养学生对神经科学兴趣和认识。
教学重点:1.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传导过程。
教学难点:1. 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2. 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PPT课件展示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2. 结合图示、动画和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教学手段:1. PPT课件;2. 图示、动画和视频素材;3. 教学提问和讨论。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1.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介绍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神经元;(2)讲解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功能;(3)阐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整体调节。
2.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介绍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2)讲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神经纤维、神经节和神经胶质细胞;(3)展示神经系统结构的图示和动画。
第二课时:3. 神经传导过程(1)讲解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2)阐述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3)介绍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机制。
4. 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1)介绍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结构基础;(2)讲解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感觉、认知和情绪的调控;(3)展示神经系统高级功能的图示和动画。
5. 神经系统疾病(1)介绍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及其病因;(2)讲解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3)阐述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神经系统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神经系统知识的运用和理解;五、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传导过程和疾病等内容;2. 图示、动画和视频素材:展示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表现;3. 教学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神经系统知识。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图)
1.双重神经支配; 2.拮抗作用; 3.自主神经的作用与效应器的功能态度有关; 4.紧张性作用; 5.主要功能是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交感神经主要参与应急反应,而副交感神经 主要在于保护机体、休整、恢复、贮存能量。
二、神经递质和受体
神经递质
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 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 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 产生效应的化学物质。
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由丘脑(第三类细胞群) 弥散地投射到皮层广泛区 域的纤维。
三、丘脑和感觉投射系统的功能
(一)特异性投射系统 1、定义:指经丘脑换元后向大脑皮层的特
定区域点对点投射,并引起特定感觉的投 射系统。(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2、功能: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 层发出神经冲动。
激动剂: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 拮抗剂:结合但不产生生物效应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性 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
胆碱能受体
a.毒蕈碱受体(M-R):产生M样作用 阻断剂:阿托品 分布:胆碱能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上。
Ⅱ.倒置安排: 除头面部是直立外
Ⅲ.皮层投射区的大小 与感觉分辨的精细 程度呈正比:
如:舌和拇指的投射区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区别
特异性投射系统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上行唤醒作用)
传入途径 专一性
传入神经元 三级神经元 的接替
投射区域 特定区域
投射区与感 有点对点的对应 觉的关系
非专一性 多级神经元
时发生的牵张反射,为多突触反射。 特点:肌紧张反射收缩力不大;表现为同一肌肉的
不同运动单位进行交替性收缩,不是同步收缩;不易产 生疲劳。
生理意义:维持站立姿势。 检查牵张反射的意义 。
第9章 神经系统2
3)来自特异投射系统的上行投射纤维 终止于皮层第四层,与该层内的神经元 形成突触联系,并通过若干中间神经元 接替,转而与大锥体细胞形成兴奋性突 触联系,诱发其兴奋;
4)功能: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 皮层发出传出冲动。
2.非特异投射系统 1)为丘脑第三类核团向大脑皮层的弥 散性投射,不具有点对点投射关系; 2)失去了专一的特异性感觉的传导功 能,是不同感觉的共同上升路径:
背侧丘脑 中央后回 腹后外侧 上部 核 背侧丘脑腹 中央后 后内侧核 回下部
外侧膝状体 枕叶
内侧膝状体 颞横回
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48
(一)丘脑的核团
1.感觉接替核: 此类核团接受除嗅觉外的第Ⅱ级神 经元感觉纤维的投射,换元后投射到 大脑皮层感觉区,引起特定感觉。包 括后腹核和内、外侧膝状体(听觉、 视觉)。
2.聚合 意义:可使许多神经元的兴奋或抑
制在同一神经元发生总和。
3.中间神经元链锁状联系: 意义:兴奋冲动通过链锁状联系, 在空间上扩大了反应范围。
4.中间神经元环状联系: 意义:环状联系是构成神经系统活
动反馈调节回路的基础。
1)当兴奋冲动通过环状联系时,如果 环路中的各神经元生理效应一致,则传 出反应效应被加强和延续,产生后放现 象;这是一种正反馈。
(2)突触前抑制: 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使突触后神经元 发生抑制,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 轴—轴型突触的存在。 。
突触前抑制产生机制:
①B纤维兴奋→释放GABA→激活A末梢上 GABAA受体→A末梢Cl-电导(通透性 )↑→Cl-外流→A末梢去极化→传到A末梢 AP幅值↓→Ca2+内流入A末梢量↓→递质释 放↓→突触后EPSP变小→神经元C抑制。
根据丘脑各部分向大脑皮层投射特征的 不同,分成两类。 1.特异投射系统
第九章 神经系统(二)
⑶ 可逆性;
关于神经递质受体的认识 ⑴ 受体有亚型:对每个配体来说, 有数个亚型。这样同一ligand 在与不同亚型受体结合后,可产生多样 化效应。
⑵ 受体存在部位:受体不仅存在于突
触后膜,而且存在于前膜。大多数前膜 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其作用是抑制前膜
递质的进一步释放,如NE作用于前膜
传出神经元
1.辐散 (Divergence): 辐散的意义: 一个神经元的兴 奋可引起许多神 经元的同时兴奋
或抑制,从而扩
大了反应的空间
2.聚合
(Convergence):
意义:可使许多 神经元的兴奋或 抑制在同一神经
元发生总和。
3.链锁状联系:
(chain circuit) 意义:兴奋冲动通
肾上腺素和NE与β 受体结合产生 的平滑肌效应以抑制为主,如:血管 舒张,子宫舒张,支气管舒张等;但
与心肌β 1受体结合产生的效应是兴
奋性的。
例如:血管平滑肌上有α 和β 受 体,在皮肤、肾、胃肠的血管平滑肌 上α 受体数量上占优势,肾上腺素产 生的效应是血管收缩;而骨骼肌和肝 脏的血管β 受体占优势,肾上腺素产 生的效应是血管舒张。
由于对骨骼肌血管的舒张作用抵
消了皮肤粘膜血管的收缩作用,故血 压总的变化不大,只是血流在身体各 部位的重新分布。这样,对β 1受体的作 用变得突出,故肾上腺素是强效心脏
兴奋药。
(三)中枢内递质的受体
中枢神经递质种类复杂,受体也多,除 胆碱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外,还有嘌呤 受体、多巴胺受体、5-HT受体、兴奋 性氨基酸受体、甘氨酸受体等。 对于每种递质而言,都有几个受体亚型, 这样有利于特定递质对更多效应器细胞 做出选择性结合,产生多样化效应。
解剖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
(2)与躯体运动有关:
其对骨骼肌的调节作用,主要是 其下行纤维(网状脊髓束),终
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r细 胞)。
(3)参与调节内脏活动:
脑干网状结构中有呼吸中枢、血 管运动中枢、血压调节中枢和呕 吐中枢等(生命中枢)。
髓节段。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第1—第4颈节 第5颈节—第4胸节 第5—第8胸节 第9—第12胸节 第1—第5腰节 全部骶节和尾节
椎骨的椎体 第1—第4颈椎 (一对一) 第4颈椎—第3胸椎(高一) 第3—第6胸椎 (高二) 第6—第9胸椎 (高三) 第10—第12胸椎 第12胸椎和第1腰椎
神经核—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集中形
成的灰质团块
白质—神经纤维集中处色泽白亮
纤维束—起止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
维集合成束
神经系统
网状结构——灰质、白质混合形成
的结构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节—神经元胞体集中处形成的
结节状结构
神经—神经纤维聚集成束,并被结
缔组织包裹形成圆索状的
结构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四脑室向上经中脑水管通第三脑室,向下通脊髓中央管,并借 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脑干内构特点
1.由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构成。 2.中央管开放形成第四脑室底(菱形窝), 使灰质核团由腹背方向排列变成内外方向排 列。感觉柱位于界沟的外侧;运动柱位于界 沟的内侧;与内脏相关的靠近界沟;与躯体 相关的则远离界沟。 3.神经纤维左右交叉(锥体交叉、内侧丘系 交叉、三叉丘系交叉、斜方体、小脑上脚交 叉)使灰质柱断裂成细胞团块。即包括脑神 经核、非脑神经核、网状核、中缝核。
第九章神经系统1ppt课件
3.两个侧面:剥去脊膜,脊髓表面有几条纵沟 (1)背侧面:背正中沟和背外侧沟(2条) (2)腹侧面:腹正中裂和腹外侧沟(2条)
4.马尾:由于脊柱比脊髓长,荐神经、尾神经要在椎管内向后 伸延一段,才能到达应椎间孔,它们与脊髓圆锥和终丝共同构 成马尾。
背正中沟 腹正中裂
脊髓外形简图
背外侧沟 腹外侧沟
蛛网膜下腔(脑脊液); (3)脊硬膜:厚而致密CT。
硬膜外腔(静脉和脂肪,脊神经根);硬膜外麻醉 ;
2.脊髓的血管 (1)脊髓腹侧动脉:腹正中裂伸延,枕动脉、椎动脉、肋 间背侧动脉、腰动脉、荐外侧动脉 (2)脊椎窦:背侧纵韧带两侧伸延,经交通支,将血液输 送至枕静脉、椎静脉、肋间背侧静脉和荐外侧静脉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概论
一、组成和功能 组成:脑、脊髓、神经节和分布于全身的神经 功能: ①接受刺激,刺激----神经冲动-----传导; ②调节机体各器官的生理活动,保持器官之间的平衡和协 调 ③保证畜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平衡和协调,以适应环境的 变化
二、神经系统的划分
大脑
脑 小脑
中枢神经
间脑
(2)按功能和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分为三类:
①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属假单极神经元或双极神经元; ②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属多极神经元; ③中间神经元:也称联络神经元,属多级神经元; (二)神经胶质细胞:见组胚。
五、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灰质和皮质: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的地方, 在
2.白质:灰质周围,被灰质角分成三对索: (1)三对索:背侧索、腹侧索、外侧索 (2)脊髓固有束:密接脊髓灰质的白质称为脊髓固有束,
为短程纤维,联络各段脊髓。 (3)联系脑和脊髓的长纤维束(P157)
第九章神经系统 (2)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3.软膜
分为软脑膜和软脊膜,薄而透明,富含血管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在脑室附近,软脑 膜、毛细血管和室 管膜上皮共同突入 脑室内构成脉络丛, 是产生脑脊液的主 要结构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二)脑和脊髓的血管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脊髓表面有6条纵行的沟裂
前正中裂
前外侧沟 前根
后正中沟 后外侧沟
脊神经 后根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颈髓(8节)
每对脊神经前、后根相连的 一段脊髓,称为一个脊髓节 胸髓(12节)
段,共31个节段
腰椎穿刺常在第3、4或 第4、5腰椎之间进行
腰髓(5节) 骶髓(5节)
尾髓(1节)
3.第四脑室
为延髓、脑桥与 小脑之间的腔隙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第四脑室的底即菱形 窝,顶朝向小脑,下 通中央管,向上借中 脑水管通第三脑室, 借一个中央孔和两个 外侧孔通蛛网膜下隙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三)间脑
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 主要由背侧丘脑和下 丘脑组成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1.背侧丘脑(丘脑)
2)非脑神经核
主要是薄束核和楔束核、红核和黑质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2)白质
上行纤维束 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三叉丘系
下行纤维束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3)网状结构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3.脑干的功能
(1)传导功能 (2)反射功能
延髓内有呼吸中枢和心血管活动中枢(生命中枢), 脑桥内有角膜反射中枢,中脑内有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3)网状结构的功能
第九章神经系统
第九章神经系统一、填空题〔将你认为最恰当的词句填在空格上,使句意完整通顺〕1.根据突触传递信息的方式,突触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家畜的根本神经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中枢神经的递质不仅有_____________和单胺类,还有氨基酸类和_____________。
4.中枢抑制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抑制两类,而前者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5.脊髓在传导感觉冲动的过程中都有一次交叉,浅感觉传导路径的交叉在_____________,深感觉传导路径的交叉在_____________。
6.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导的双向性、_____________和相对不疲劳性。
7. 条件反射的形成机理通常可用_______________解释,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如果接连单独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用非条件刺激强化,会出现条件反射的。
8.丘脑各核团到大脑皮层的投射系统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类。
9. 身体各局部在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的投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列的。
10.肾上腺素能受体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在对血管平滑肌调节的效果是分别使血管口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二、判断改错〔正确的打“√〞,错的打“×〞〕1.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只可沿纤维向一端传导。
〔〕2.在一定强度的适宜刺激作用下,感受器冲动发放的频率逐渐减少,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适应。
( )3.对单条神经纤维而言,刺激强度增加一倍时,动作电位幅度也增加一倍。
第9章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
第9章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第9章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教学学时:6学时教学重点: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突触传递的机理、反射活动的基本特征、肌紧张及骨胳肌的牵张反射、大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及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条件反射的形成及生理意义。
教学难点:1.突触的类型与结构,突触传递的机理、特性及化学介质2.肌紧张及骨胳肌的牵张反射及脑干的调节3.高位脑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2.外周神经递质判定标准、种类、分布、受体、功能。
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熟悉感觉的传入通路了解1.感受器的分类2.鱼类的视觉、侧线觉、味觉和嗅觉[重点]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难点]感受器编码作用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3.1 感受器机体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装置。
3.1.1 感受器的分类外、内感受器?3.1.2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3.1.2.1 适宜刺激(adquate stimulus):每种感受器只对一定形式的能量的刺激发生反应,这种形式的刺激就是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3.1.2.2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1)感受器的能量转换过程(2)感受器电位:感受器在适宜刺激作用下所产生的电位,是一种局部性电位。
(3)感受器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不同1)不是“全或无”式的-在一定的范围内,感受器电位可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2)能引起局部兴奋,能在神经传入纤维的第一个郎飞氏结发生时间和空间总和。
3)几乎没有潜伏期4)不受局部麻醉药物的影响3.1.2.3感受器的编码作用感受器把外界环境刺激转换成动作电位时,不仅是能量形式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把包含环境变化的信息也移到了新的电信号中,即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这就是编码。
①“质”的感觉:主要取决于刺激的性质和被刺激的感受器,也取决于传入冲动到达的高级中枢的(终端)部位,即由信号所使用的通路(路径)来决定。
九章神经系统
减弱:反射弧的某个部分有损伤;亢进: 高位中枢的作用减弱。
肌紧张:缓慢而持续牵拉肌腱时引起受 牵拉的肌肉轻度而持续收缩,维持紧张 性收缩状态。
3.反射弧:fig
过程:肌肉中的肌梭 传入神经
脊髓
传出神经 梭外
功能 维持和改变皮层的兴奋状态, 是实现很多反射的基础
四 丘脑的作用
感觉通路的重要中间站—各种感觉通路 在此处换神经元;整和中枢—粗略的分 析与综合。
丘脑的三类核团:
1.感觉接替核:接受感觉的投射纤维, 经换元后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的感觉区。 是机体特定感觉冲动传向大脑皮层的换元 站。
2.联络核:不接受感觉的投射纤维,而 是接受感觉接替核和其它皮层下中枢的纤 维换元后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的感觉区。 是联系与协调部位。
第九章 神 经 系 统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上传 大脑皮层
丘脑
脑干网状结构 脊髓 感受器
一 感受器 将各种刺激转变成动作电位
二 脊髓在感觉功能中的作用 感觉传导通路 浅感觉传导路 fig 深感觉传导路 fig
三 脑干网状结构
不同的特异的感觉传入在脑干 中都可发出侧支进入网状结构,因 此脑干网状结构是不同感觉的共同 上行系统,它可投射到皮层的各层 细胞。
(二)皮肤痛
分类: 快痛:“刺痛”,产生快、消失快;定 位明确。 慢痛:“烧灼痛”,产生慢、消失慢, 持续时间长;定位不准确;伴有情绪反 应。
(三)内脏痛与牵涉痛
特点:类似皮肤痛“慢痛”。 (1)产生慢,持续时间长。 (2)定位不准确,不清晰。 (3)对牵拉、痉挛、缺血、炎症等
刺激敏感。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第九章神经系统
解剖教研室
(2)基底核
是包埋于大脑髓质中的灰质团块,位于大脑基底部。 主要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体等。 纹状体:尾状核、豆状核合称纹状体。主要功能是维持骨骼肌的 张力,协调肌群运动。
纹状体
尾状核 豆状核
新纹状体 壳
苍白球—旧纹状体
解剖教研室
解剖教研室
(3)大脑髓质
1)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
4.纤维束和神经:起止、行程和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中枢部称 纤维束,周围部称神经。
5.网状结构:中枢神经系统内,灰质和白质混合而成。
解剖教研室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前正中裂
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平 前外侧沟
枕骨大孔处接延髓,下端平第
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下平第3
解剖教研室
3、脑干的功能
1)传导功能 2)反射功能 延髓:“生命中枢”——呼吸中枢和心血管活动中枢 脑桥:角膜反射中枢 中脑: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3)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 参与控制睡眠—觉醒活动,调节骨骼肌张力和内脏活动
解剖教研室
(二)小脑
1、小脑的位置和外形 小脑位于颅后窝内,延髓和脑桥的后上方。
3.软膜 薄而透明,内含丰富的血管。 1).软脑膜 紧贴脑的表面和脑室内面。在脑室,与室管膜上皮共同形成脉络 丛,是产生脑脊液的部位。 2).软脊膜:紧贴脊髓表面。
脑和脊髓被膜 外硬内软连蛛网 手术麻醉硬外腔
解剖教研室 网膜下隙脑脊液 终池腰穿髓不伤
-57-解剖教研室
(三)脊髓和脑的血管 1、脊髓的血管 1).动脉 来自椎动脉、肋间动脉和腰动 脉等的分支。主要有脊髓前动脉 和脊髓后动脉。 2).静脉 与动脉伴行,注入硬膜外隙 的 椎内静脉丛。
系统解剖学(应用型创新规划教材)PPT课件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锥体外系的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小结
感受器与大脑皮质以及大脑皮质与效应器之间的神经元链就称为神经系统的 传导通路。其中,前者使机体产生各种感觉称感觉(上行)传导通路,后者 使机体产生运动等效应称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包括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和 四肢痛觉、温度觉和粗略触压觉传导通路,头面部痛觉、温度觉和触压觉传 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听觉传导通路,平衡觉传导通 路等。各传导通路要点有组成、交叉部位、感觉中枢以及损伤后表现。 躯体运动运动传导通路分为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两部分。锥体系由上运动神经 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两级神经元组成,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要点有组 成、走行及损伤后表现。 锥体外系的概念。
丘脑中央辐射
头面部痛觉、温度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1. 视觉传导通路
(1)组成 3级神经元 (2)传导通路
传导通路示意图
视觉传导通路与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野:指眼球固定向前平视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鼻侧半视野物象:投射到视网膜颞侧半。 颞侧半视野物象:投射到视网膜鼻侧半。 上半视野的物象:投射到视网膜下半。 下半视野的物象:投射到视网膜上半。 视交叉:视神经经视神经管入颅腔后形成。 特点是鼻侧交叉,颞侧不交叉
中央前回
躯干四肢浅 感觉
脊神经节细胞 脊髓后角细胞
丘脑腹后外 侧核
脊髓白质前连 中央后回中上部、
合
中央旁小叶
头面部一般 感觉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脑桥 核三叉神经脊
束核
丘脑腹后内 侧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神经系统重难点解析1. 神经系统结构复杂,名词较多,抽象难懂,而且中枢神经的许多内部结构直观性差,也给学习、理解有关内容增加了难度,学习时应认真预习有关知识,充分利用图片、模型、标本等直观教具及活体,提高学习效果。
2. 周围神经分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分布到全身每一个器官,在许多方面与脉管类似,多数与血管伴行,学习时给结合脉管理解、记忆。
3. 掌握的内容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脊髓的位置、功能;脑干、间脑、小脑的组成;大脑半球的分叶、主要功能区、脑和脊髓的被膜、脑脊液循环;脊神经各丛的主要分支和分布,脑神经的分布概况4. 熟悉的内容:神经系统的组成;脊髓、脑干的外形,各脑室的位置;脊神经的组成、分支;主要脑神经的性质、分支和分布。
5. 了解的内容:脊髓、脑干的内部结构,脑的动脉,小脑的位置、外形;内脏神经的组成;深、浅感觉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锥体外系。
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一. 单项选择题相同知识点:神经系统的概述(1-2)1. 神经系统( )A. 活动的基本方式是联络B. 在调节各系统中起辅助作用C. 可以调节内环境的平衡D. 包括脑、脊髓及周围神经E. 位于颅腔和椎管内答案: D2. 中枢神经系统( )A. 是指端脑、间脑、小脑和脑干B. 包括脑和脊髓C. 指脊神经和脑神经D. 是指脊髓和脑干E. 又称内脏神经答案: B知识点:神经系统术语(1)3. 在中枢神经内,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形成的结构为()A. 灰质B. 神经C. 神经节D. 白质E. 神经核答案:E相同知识点:神经细胞的结构(1-3)4.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 )A. 神经胶质B. 神经节C. 神经元D. 神经核E. 以上都不对答案: C5. 神经元( )A. 由胞体和突起两大部分组成B. 突起分为树突、轴突和树突棘C. 分为单极、双极和多极神经元D. 多极神经元属感觉神经元E. 双极神经元属运动神经元答案:A6. 神经纤维( )A. 是树突包被髓鞘而B. 有髓比无髓纤维传导速度快C. 仅存在于周围神经系统D. 是由神经元的轴突构成E. 以上都不对答案:B相同知识点:脊髓的结构(1-9)7. 马尾是由( )A. 骶部脊神经根形成B. 下部脊神经前根形成C. 下部几对脊神经形成D. 是在脊髓末端下行的脊神经根的总称E. 以上都不是答案:D8.脊髓的位置()A. 上端平枕骨大孔与中脑相连B. 下端成人平第一腰椎下缘C. 下端成人平第三腰椎下缘D. 下端成人平第二骶椎下缘E. 下端小儿第一腰椎下缘答案:B9.腰椎穿刺的常选部位是()A. 第1~2或2~3腰椎棘突之间B. 第2~3或3~4腰椎棘突之间C. 第3~4或4~5腰椎棘突之间D. 第1~2腰椎棘突之间E.第4~5腰椎棘突之间答案:C10.脊髓灰质的前角是()A. 感觉神经中枢B. 运动神经中枢C. 内脏感觉中枢D. 交感神经中枢E. 副交感神经中枢答案:B11. 薄束和楔束损伤可导致()A. 损伤平面以下同侧浅感觉丧失B. 损伤平面以下同侧浅感觉丧失C. 损伤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丧失D. 损伤平面以下对侧深感觉丧失E. 损伤平面以下对侧深、浅感觉丧失答案:C12. 躯体基本的反射中枢在()A. 大脑B. 中脑C. 小脑D. 脊髓E. 间脑答案:D13. 脊髓( )A. 中央管内的灰质叫中央灰质B. 中央管内有脑脊液向上通第 4 脑室C. 由灰质、白质、神经核和神经纤维组成D. 侧角灰白、质交界处有网状结构E. 以上都不对答案:B14. 关于脊髓,哪项是错误的( )A. 前角存在于脊髓全长B. 侧角存在于脊髓全长C. 薄束贯穿后索全长D. 皮质脊髓侧束贯穿脊髓全长E. 成人脊髓下端平对第 1 腰椎体的下缘答案:B15. 骶副交感核( )A. 位于 S2 ~ S 4节段相当于侧角的位置B. 位于 S 2~ S4节段后角的内侧部C. 位于 T 1~ L 3节段相当于侧角的位置D. 位于 T 1~ L 3节段相当于后角内侧的位置E. 是副交感节后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答案:A相同知识点:脑干的结构(1-13)16. 下列对脑干的描述错误的是()A. 上接间脑B. 背侧有第四脑室C. 后有小脑D. 位于枕骨大孔下方E. 分中脑、脑桥和延髓3部分答案:D17. 连在脑干背侧的脑神经是()A. 滑车神经B. 三叉神经C.外展神经D.面神经E.迷走神经答案:A18. 生命中枢位于()A. 中脑B. 脑桥C.下丘脑D.延髓E.端脑答案:D19. 视觉反射中枢位于()A. 顶盖前区B. 外侧膝状体C. 枕叶距状沟附近D. 中脑上丘E. 角回答案:C20. 脑干是由( )A. 丘脑、脑桥和延髓组成B. 中脑、脑桥和延髓组成C. 间脑、中脑和延髓组成D. 间脑、中脑和脑桥组成E. 丘脑、中脑和脑桥组成答案:B21. 属于脑干腹侧面的结构是()A. 菱形窝B. 上丘C.下丘D.锥体交叉E.滑车神经根答案:D22. 延髓腹侧面可见( )A. 大脑脚B. 丘系交叉C. 锥体交叉D. 绳状体E. 基底沟答案: C23. 在延髓,附着于橄榄后沟的神经为( )A. 第Ⅵ、Ⅶ、Ⅷ对脑神经B. 第Ⅵ对脑神经C. 第Ⅻ对脑神经D. 第Ⅸ、Ⅹ、Ⅺ对脑神经E. 第Ⅶ、Ⅷ对脑神经答案:D24. 从桥延沟出入脑的神经,自内向外分别为( )A. 展神经、面神经B. 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C. 三叉经、面神经、前庭神经D. 面神经、中间神经、前庭蜗神经E. 前庭蜗神经、面神经、展神经答案:B25.与延髓相连的脑神经有几对()A. 2对B. 3对C. 4对D. 5对E. 6对答案:C26.与中脑相连的脑神经是()A. 展神经B. 面神经C. 滑车神经D. 三叉神经E. 副神经答案:C27.与延髓相连的脑神经是()A. 三叉神经B. 前庭蜗神经C. 展神经D. 动眼神经E. 迷走神经答案:E28.与脑桥相连的脑神经是()A. 动眼神经B. 滑车神经C. 舌咽神经D. 面神经E. 迷走神经答案:D相同知识点: 小脑的结构和功能(1-2)29. 关于小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维持躯体平衡B. 协调随意运动C.脑与脊髓的中继站 D. 调节肌紧张 E. 调节内脏活动答案:E30.共济失调表现为()A. 站立不稳B. 肌紧张减弱C.动作协调障碍D.步态蹒跚E.肌紧张增强答案:C相同知识点: 端脑的结构(1-5)31. 下列何者不属于大脑的分叶()A. 岛叶B. 颞叶C. 额叶D. 枕叶E. 顶上小叶答案:E32.关于端脑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大脑半球分为5叶B. 两侧大脑半球借胼胝体相连C. 外侧沟深面有岛叶D. 中央沟是顶叶和枕叶的分界E. 大脑半球内侧面有扣带间答案:D33.在大脑半球的上外侧面看不到()A. 额叶B. 顶叶C. 岛叶D. 颞叶E. 枕叶答案:C34.连结两侧大脑半球的结构是()A. 胼胝体B. 内囊C. 第三脑室D. 扣带回E. 投射纤维答案:A35. 属于大脑基底核的是()A. 薄束核B. 疑核C. 豆状核D. 视上核E. 乳头核答案:C相同知识点: 大脑皮质功能定位(1-5)36.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位于()A. 颞上回B. 角回C. 距状沟两侧D. 中央前回E. 中央后回答案:D37.躯体感觉中枢()A. 扣带回B. 中央前两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C. 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D. 距状沟两侧E. 颞横回答案:C38.颞横回是()A. 视觉中枢B. 听觉中枢C. 听觉语言中枢D. 视觉语言中枢E. 躯体感觉中枢答案:B39.大脑皮质视区位于()A. 颞横区B. 中央前回C. 中央后回D. 距状沟两侧E. 角回答案:D40. 正确描述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区的是( )A. 听觉性语言中枢在颞横回B. 运动性语言中枢在额中回后部C. 与下肢的运动有关区在中央前回下部D. 视觉性语言中枢在距状沟上下枕叶皮质E. 与手的运动有关区在中央前回中部答案:E相同知识点:内囊的结构和功能(1-5)41.有关内囊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A. 位于丘脑和豆状核之间B. 位于丘脑与尾状核之间C. 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D. 位于背侧丘脑之间E. 位于背侧丘脑与脑干之间答案:C42.下述哪项不通过内囊后肢()A. 视辐射B. 丘脑皮质素C. 皮质脊髓侧束D. 皮质核束E. 皮质脊髓侧束答案:D43.内囊属于()A.上行纤维B. 下行纤维C. 联合纤维D. 投射纤维E. 联络纤维答案:D44.一侧内囊受损不会出现()A. 对侧偏身运动障碍B. 对侧偏身浅感觉障碍C. 对侧听觉障碍D. 双眼对侧半视野偏盲E. 对侧偏身深感觉障碍答案:C45. 内囊后肢的上、下行纤维中没有( )A. 丘脑中央辐射B. 皮质核束C. 皮质脊髓束D. 听辐射E. 视辐射答案: B相同知识点:脊髓、脑的被膜(1-8)46. 脑和脊髓的表面包有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 )A. 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膜B. 脑膜、蛛网膜和软膜C. 硬膜、蛛网膜和软膜D. 硬膜、脑蛛网膜和软膜E. 以上均错答案:C47. 硬膜外隙( )A. 有脊神经根通过B. 其内充满脑脊液C. 与桥池相通D. 与硬膜下隙相通E. 内成正压答案:A48.终池( )A. 位于蛛网膜下隙的中部B. 内有马尾C. 在硬膜下隙内D. 自脊髓中部至第 2 骶椎水平E. 不与脑蛛网膜下隙相通答案:B49. 软脊膜( )A. 表面富有血管B. 贴在蛛网膜的外表面C. 表面无血管D. 其内面有脑脊液E. 越过脊髓的沟裂答案:A50. 关于硬脊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与硬脑膜在枕骨大孔边缘相续B. 下端附于尾骨C. 硬膜外隙内略呈负压D. 硬膜外隙内含脑脊液E. 硬膜外隙内有脊神经根答案:D51. 硬脑膜不形成()A. 上矢状窦B. 小脑幕C. 海绵窦D. 窦汇E. 脉络丛答案:E52.有关蛛网膜的正确描述为()A. 富含血管B. 在脑室内形成脉络丛,产生脑脊液C. 与硬膜之间的腔隙内充满脑脊液D. 伸入上矢状窦形成蛛网膜粒E. 内有脊神经根答案:D53. 有关软脑膜的描述哪项错误( )A. 薄而富有血管B. 覆盖于脑的表面C. 深入到脑的沟裂内D. 参与构成脉络丛E. 位于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答案:E相同知识点:脊髓、脑的血管(1-7)54. 不参与大脑动脉环组成的结构()A. 大脑前动脉B. 前交通动脉C. 大脑中动脉D. 大脑后动脉E. 后交通动脉答案:C55. 前交通动脉连接( )A. 颈内动脉与大脑前动脉B. 两侧大脑中动脉C. 两侧颈内动脉D. 左、右侧大脑前动脉E. 以上均错答案:D56. 大脑中央前回的动脉血供主要来自( )A. 大脑前动脉B. 前交通动脉C. 基底动脉D. 大脑后动脉E. 大脑中动脉答案:E57. 关于后交通动脉的描述哪项错误( )A. 与大脑后动脉吻合B. 是颈内动脉系与椎 - 基底动脉系的吻合支C. 参与组成大脑动脉环D. 有一条E. 有两条答案:D58. 下列有关椎动脉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A. 起自锁骨下动脉第一段B. 穿第 7 至第 1 颈椎横突孔C. 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D. 左、右侧椎动脉合成基底动脉E. 在脑桥上缘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答案:B59. 基底动脉( )A. 由左、右椎动脉合成B. 与小脑腹侧相邻C. 走行于延髓背侧D. 穿经枕骨大孔E. 直接参与构成大脑动脉环答案:A60. 大脑动脉环由下列动脉组成( )A. 两侧大脑前动脉、两侧颈内动脉、两侧大脑后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B. 两侧大脑前动脉、两侧大脑中动脉、两侧大脑后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C. 两侧大脑前动脉、两侧椎动脉、两侧大脑后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D. 两侧大脑前动脉、两侧颈内动脉、两侧基底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E. 以上都不对答案:A相同知识点:脑脊液(1-3)61.临床穿刺抽取脑脊液的常用部位是()A. 硬膜外隙B. 终池C. 小脑延髓池D. 上矢状窦E. 海绵窦答案:B62. 脑脊液的产生部位()A. 脑表面的动脉B. 脑静脉C. 蛛网膜下隙D. 室间隙E. 脑室内的脉络丛答案:E63.蛛网膜下隙的脑脊液经何结构渗入上矢状窦()A. 正中孔B. 室间孔C. 蛛网膜粒D. 中脑水管E. 窦汇答案:C二. 填空题相同知识点:神经系统的概述(1-4)1. 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部和 ( ) ,中枢部包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