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和阳关三叠(精选8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和阳关三叠〔精选8篇〕
篇1:王维和阳关三叠王维和阳关三叠
在从前,诗和音乐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
擅长写诗的王维,对于音律也很精通,传说他能从画中看出弹奏的曲子。
有一次,有位客人拿了一幅上面什么题示也没有的《奏乐图》给王维看,王维看后告诉客人说:“这张画图描绘的是演奏(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的情景”。
客人不相信,认为画师画奏乐只能画一声,那一种曲没有此声,怎能断定它就是画的霓裳第三叠第一拍呢?便去找来一些乐师演奏此曲,果然一点也不错,正是画的那一拍。
王维除了精通音乐,琵琶也弹得很好。
十九岁那年他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时,就是靠著这绝技而得到公主赏识,因此考中第一名。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当时有一个叫张九皋的人,诗文声名很大,想得到进士考试的第一名,托熟人请公主替他推荐。
王维知道这件事后,私下告诉和他交情不错的`岐王李范,求他帮助。
岐王对他说:“你的诗作得很好,可再写几篇,配上新曲子,我带你去见公主”。
王维照着岐王的吩咐做了。
过了几天,在岐王的安排下,王维扮成演奏琵琶的伶人(从前称以演戏为职业的人),随著岐王一同到公主府第参加宴会。
宴会上王维用琵琶独奏新曲,并歌唱了一曲(郁轮袍)(曲名,王维作),博得公主的赞赏。
岐王趁此时机替他吹嘘,说他不只精通音乐,所作诗歌也无人能比。
公主问王维有没有把诗文带在身上,王维说有,便呈上事先准备好的平日所作的诗。
公主看后非常惊异,对王维说:“这些都是我平日喜欢诵读的啊!原以为是古人的作品,想不到竟然是你写的。
年纪轻轻,实在难得。
”就把他让到上座。
岐王乘机说:“假如今年考试录取他为第一名进士,那真是国家的福气。
”公主说:“他可以去参加考试。
”岐王说王维发誓考不上第一名就不应考。
听说公主已经推荐张九皋了,王维恐怕不会去参加考试。
公主说她并不认识张九皋,那是别人请托的。
假如王维愿意参加考试,她可以帮助。
王维连忙起身感谢。
公主于是派人把主考官召到府里,授意主考官以第一名录取王维,王维果然真考了第一名。
精通音乐,擅长作诗的王维,他写的那些具有音乐美的诗,成为当时流行歌词的很多,其中的一名谱上乐曲后,就成为朋友送别时所唱的送别歌。
王维有位朋友名叫元二,奉使到安西(唐朝都护府名,治所在龟兹城,就是如今的省)去,他作了这首诗来送别: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意思是说:渭城清晨的小雨,洒湿了轻扬的尘土,旅店外面的柳树,颜色更加青翠。
请你再乾掉这一杯酒吧!向西出了阳关,你就再也遇不到亲友了。
唐朝人在送别朋友时,经常唱这支歌。
因为全首诗只有四句,每句的字数一样,唱起来有些单调,因此乐工们常将诗句叠唱(反覆唱几遍),因此有了《阳关三叠》的名称。
《阳关三叠》的唱法,据宋朝苏轼的记载,方式是这样的: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叠)
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二叠)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三叠)
到了明朝,唱法又有改变。
明朝人田艺蘅有《阳关三叠图谱》,列举三种不同唱法,有一种是这样的:
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叠)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叠)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三叠)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和画家,他所吟咏的边塞诗以及山林隐逸的诗作很受世人喜欢,每诗一出,都争相传诵。
平生信佛,常年茹素。
晚年隐居在兰田辋川(今陕西省兰田西南),著有《辋川集》流行于世。
篇2:《阳关三叠》教案教学目的:
一、通过欣赏和解读《阳关三叠》,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灿烂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通过聆听欣赏不同表演形式的《阳关三叠》和自己亲身哼唱其中的音乐片断,充分体验艺术歌曲诗词、旋律、伴奏完美结合的魅力,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评价音乐。
三、通过比拟,让学生更深地去体会在表现送别场景这一特定内容上,《阳关三叠》和其它音乐艺术形式有什么不同之处。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体验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课堂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民族器乐曲,学生进入课堂。
苏轼的词———离别〔送别〕的艺术作品———齐唱《送别》
导词: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两句非常有名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亮的阴晴圆缺乃是一种自然规律,而人的悲欢离合那么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
作者借这两句词来抒发自己和胞弟苏辙的离别之情。
“人生自古伤离别,执手看泪眼”,漫漫人类历史,人们演绎了无数个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古今中外用来表现离愁别绪的艺术作品也是屡见不鲜。
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就是和离别的话题有关系。
下面请大家共同演唱《送别》。
二、进展新课。
刚刚大家演唱的《送别》是由近代李叔同先生填词而成的着名学堂乐歌。
其实在我国古代有很多类似题材的艺术作品。
下面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欣赏一首唐诗。
1、播放、朗读《送元二使安西》,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作背景音乐播放。
不知道这古朴淡雅的音乐是否帮助我们打通了时空隧道,勾起我们对巍巍唐朝文学艺术大家们的回想。
2、让学生自主简介这首诗的产生背景和王维的生平。
老师简单小结:王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他不仅会写诗,而且对佛经有研究,所以后人推尊他为“诗佛”。
他还擅长绘画,
苏轼赞美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欣赏课件中的王维山水古画〕。
他自己也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除此之外,王维还特别精通音乐。
关于他精通音乐还有很多传说和典故。
正因为如此,有人说王维的许多诗歌很合音律,诗的意境特别合适用音乐去表达。
在以上过程中,播放小提琴演奏的《阳关三叠》作背景音乐。
提问:这首诗主要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哀怨离别之情〕
由王维原诗所表达的情感过渡到具有更多情感内容的琴歌——《阳关三叠》。
过渡词:说到情感,应该讲所有的艺术都能表达情感。
但是,各种艺术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是各不一样的,表达情感的深度和层次上有时也是有所区别的。
所以才有古人如下一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缺乏,故嗟叹之,嗟叹之缺乏,故咏歌之,咏歌之缺乏,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应该说王维的这首诗在抒写离别之情方面已经够的上是之作,但后人为了让这首诗表达的意境更深,抒发的感情更浓、更真切,对它进展了新的艺术加工,把它改编成一首扶琴歌唱的琴歌——《阳关三叠》。
3、欣赏《阳关三叠》
知识点:“琴歌”——是指在古琴弹奏下吟唱的一种音乐表演形式。
“三叠”——三段。
《阳关三叠》分为上下两个阕。
上半阕将王维的原诗分别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
下半阕是后人增加的三段长短句诗词,分别补缀在原诗的后面。
先听蒋大为演唱的第一叠,然后再完好地欣赏由王震亚改编的合唱《阳关三叠》,学生可以跟着哼唱。
设置问题:⑴合唱与独唱相比,它在音色、力度、速度等方面有哪些不同或特点?艺术表现力如何?〔音色更加丰富,力度强弱比照很明显,速度处理以中、慢速为主。
正因为这些音乐要素恰到好处的运用,才使作品更具艺术表现力,把情感渲染的更充分。
〕⑵分段欣赏,结合歌词和旋律去感受每一叠所渲染的情感各有什么侧重点?
4、师生共同赏析三叠中的局部片断。
〔1〕浅析第一叠上半阕的旋律和下半阕的诗词内涵。
第一句是开场句,称作“起”句,旋律以级进的形式进展,音乐情绪显得平稳、柔和与深情,为营造浓浓的惜别气氛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句总体上继续了第一句的主要材料,尤其后半句是完全一样,可称之为“承”句。
第三句和前两句相比,虽然还有某些句法影子的存在〔如后半句的向上二度模进〕,但更多的是变化和比照。
前半句小三度的下行,使音乐
更加深沉,这一句可称之为“转”句。
第四句和第一句完全一样,形成头尾照应,故可称之为“合”句。
知识点:“起、承、转、合”是旧时写作诗文的构造
章法,也是我们音乐创作的重要手法之一。
让学生共同演唱以上四句。
下半阕开场就是八度跳进,音乐情绪趋向冲动,与上半阕旋律的平稳进展形成比照。
问题:第一叠主要渲染的是什么情感?〔“宜自珍”——惜别〕
〔2〕共同赏析第二叠下半阕。
问题:第二叠主要渲染的是什么情感?〔“泪沾巾”——忧伤〕
〔3〕共同赏析第三叠下半阕和尾声。
问题:第三叠主要渲染的是什么情绪?〔“尺素申”——期待〕
尾声渲染的又是一种什么情绪?〔“噫”——感慨〕
5、评价
〔1〕让学生对《阳关三叠》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
自己意见可以针对任何方面,比方它的词曲、表演形式、时代性、是否喜欢的理由、喜欢的程度等等。
〔2〕这首歌在唐代非常流行,可以说它是唐朝的一首流行歌曲。
尤其是在那些文人墨客当中流传更盛。
许多诗人都留下了赞誉这首琴歌的诗句。
如:
“不堪昨夜先垂泪,西去阳关第一声。
”——张祜
“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
”——李商隐
“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
”——白居易
同时播放管子演奏的《阳关三叠》。
〔3〕这首歌曲创作和流行的年代离我们确实已很遥远,似乎谈不上具有任何的时尚性。
但今人之所以仍在传唱欣赏,我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歌曲中所渲染的那种真切的情感。
因为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永久的主题。
6、知识链接和创作
〔1〕围绕“送别”或“离别”主题,请大家联想有关古诗词,当然这些古诗词要和音乐有关系。
老师的准备:《赠汪伦》——李白,《琵琶行》——白居易。
语言是不能解释音乐的,但音乐是可以用语言来描绘〔描绘〕的。
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抽象的音乐,我觉的白居易的《琵琶行》堪称一绝。
〔2〕请同学们试一试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现“送别”或“离别”的场景,体验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3〕围绕“送别”或“离别”主题,请大家回想以往学过或听过的有关音乐作品。
老师的准备:《送别》李叔同词奥德威曲《送别》——
篇3:《阳关三叠》教案教材分析^p :
本课内容是选择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的教学内容。
《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的。
这首琴歌感人至深,可谓风行唐朝,而且是户户吟诵的“流行歌曲”,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全曲分为三大段,根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与诗词互相辉映,珠联璧合,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心和留恋的诚挚情感。
学情分析^p :
由于现代社会人的思想观、价值观与古代人差异较大,加之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的冲击,学生很少有时机也不愿意去接触这样节奏缓慢,意味深长的古曲,从而导致他们对于古代音乐文化的兴趣渐渐缺失,难以体会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使用看、听、赏、唱等多种手段,辅以多媒体等教具,让学生体验并感知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古代音乐文化之美。
教学目的: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2、知识与技能:比照欣赏合唱《阳关三叠》上下阙,体会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能吟唱上阕。
3、过程与方法:使用理论、比照、体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经典古曲的鉴赏学习中感悟、体会其意境。
教学重点:
通过对音乐情绪的分析^p ,感受琴歌《阳关三叠》所表达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
在学唱中体验歌曲上下阙音乐情绪,通过比照感受不同。
教学用具:多媒体系统教学课件歌谱电子琴
教学过程:
导入:课前播放现代流行歌曲视频MTV《穿越》,以穿越的话题形式进入
老师范唱《阳关三叠》第一段 1.蕴含的诗名?作者?
2.理解创作背景和历程
新课赏析:
千古绝唱《阳关三叠》
感受中国唐代歌曲的艺术魅力
1. 《阳关三叠》的简介
2.初步聆听合唱曲《阳关三叠》:a.歌曲从旋律和诗词角度的风格特点?
b.“三叠”出现的位置和全曲的曲式构造?
深化感受体验作品:
3 . 聆听作品第一段:上阕和下阕的场景联想
4.在学唱中体验感受上下阙的音乐情绪比照
5 . 同音异奏:1.认识理解三种中国古代乐器〔古琴埙二胡〕
2. 三种乐器分别演奏《阳关三叠》比照体验不同音色
3. 根据爱好感觉,选择个人喜欢哪种乐器?
拓展讨论传承:
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在流行歌曲漫天飞的现状下,有什么好的方式把古代歌曲艺术传承下去?
课题总结;
篇4:《阳关三叠》教案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感受、体验《阳关三叠》的音乐情绪。
2、纯熟唱、奏,掌握《阳关三叠》的主题旋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赏,引导学生分析^p 歌曲背景,理解“三叠”的含义。
2、以理论、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自己创设情景剧,展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互相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熟唱、奏歌曲的主题旋律。
2、感受歌曲的背景,理解当时的人们的生活环境。
难点:“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和附点节奏的准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葫芦丝、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音乐问好
3、师:〔多媒体出示画面〕请同学们答复:这张图片表达的是什么时期的一种什么样的场景?〔生答〕
师:假如要你为这幅图画配上一首古诗,你会选择哪一首?〔学生讨论答复,例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或“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
”或“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师:同学们积累的古诗词真不少!我们常说古代诗与歌是不可分割的,如今假设一部电影中有这样一段场景需要配乐,而你是电影的音乐总监,你会选择一首什么风格的曲子为这样的场景及古诗配乐了,〔老师播放《阳关三叠》《春游》〕在此根底上导入新课。
〔学生想、答〕
二、学习新课
1、同学们,刚刚我们听到的为画配选的音乐就是中国古代音乐的代表作品《阳关三叠》,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根据唐诗改变的歌曲《阳关三叠》,〔老师版书:《阳关三叠》〕
2、师:大家看到《阳关三叠》这四个字,有什么疑问吗?〔生介绍“阳关”。
至于“三叠”那么留下悬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考虑、解答。
老师补充〕
3、老师补充图片:请同学们谈谈对古阳关图片的感受。
4、那么终究这首古代琴歌是怎样表达对阳关的情感呢?首先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朗读诗歌,体验诗中之情。
〔学生一起随音乐朗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有感情朗读一遍〕
5、同学们,唐诗本身的情感就极具感染力,那么唐诗入歌,又会有怎样的效果呢?接下来让我们分小组用葫芦丝学吹《阳关三叠》的主旋律,并吹边学唱歌词,体会唐诗入歌的魅力。
老师到各小组指导。
〔1〕分小组范吹《阳关三叠》,自己小组评价,其他小组评价
〔2〕老师范吹《阳关三叠》主旋律,师问: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个特点,请大家仔细读谱,有什么疑问吗?〔生答〕〔分小组讨论,由五个音组成,不唱的旋律局部都加了括号。
〕对,第一点,由五个音组成,称为五腔调式,这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特点;第二点不唱的旋律局部加了括号,这叫间奏。
间奏是歌曲不可缺少的局部。
注重附点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注意解决难点“遄行、遄行”的八度大跳和切分音节奏。
〔3〕学生第一遍齐唱《阳关三叠》,注意乐句的呼吸和速度。
请学生评价!老师评价:同学们的演唱充满了真情实感,在这一段歌词中,共有上阙和下阙两句,大家觉得它们的`情绪要表达一样吗,怎样处理睬更加适宜呢?学生发言。
〔4〕学生第二遍齐唱《阳关三叠》,注意音乐的表达,特别是上、下句的情感比照。
学生自我评价。
老师评价:我从
大家的歌声中捕捉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离愁之姑情,说明同学们从心理上已经接纳了作品。
我能在这首歌里看到蒙蒙轻纱覆盖的雨后小巷,看到雨后吐露新芽的柳树,还能看到两袖清风,抱拳永别的友人,更能看到挂在他们脸上的一行清泪,这是多么“唯美”的画面呀!
6、听赏合唱曲《阳关三叠》
〔1〕边听边考虑:共听到了几次一样的旋律?由此可见,“三叠”是什么涵义了吧?将一段旋律反复吟唱三次,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你觉得在乐曲的表达中,是悲伤的情绪多一点呢还是留恋的情绪多一点呢?王维的原诗与如今演唱的歌词有什么不同?〔创作背景可做选项〕
〔2〕对,除了王维的原诗四句,歌词里面增加了局部歌词。
文中所提到的“遄行、遄行、旨酒、旨酒”等处的歌词及曲调是由后人加上去的,为了更加深化的表现出这首诗的内涵,曲作家进展了二度创作改编完成的。
那么古代表达这种离别之情的诗句有那些了。
接下来我们也把这首作品进展三度创作,课前给大家布臵了作业,请大家分小组展示课前准备的创作作品。
三、拓展与延伸
1、在古琴由《阳关三叠》的音乐声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大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自由创编情景剧、改编器乐、演唱等形式。
2、听赏古琴曲《阳关三叠》
为了深切体会这种情感,请同学们欣赏古琴曲《阳关三叠》,理解古代琴歌。
请学生答复表达离别之情的诗词或散文等。
四、评价与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呢?
2、你觉得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怎么样呢?〔自评、互评,师评〕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一首唐朝的流行歌曲《阳关三叠》,让我们感受到了友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和经典音乐文化的育人魅力。
同学们,这首古朴淡雅诚挚的琴歌,已经翻开了时空的隧道,让我们沿着古曲开展的脉络,去聆听、演唱和理解我国更多的艺术歌曲吧!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最后让我们在古琴曲《阳关三叠》的音乐声中,感受着古人的送别之情,完毕我们这节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
1、做为一节参加校级优质课比赛课例,课前充分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也可能正是因为准备的太充分了,感觉上课时太容太多,备学生的情况还不够,导致在突发
情况时,我在处理一些问题是还不够灵敏。
2、在让学生主动学习及展示时,我自己感觉对学生的表现才能还不够信任,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鼓励,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才会在更好的环境中得到进步和更多的锻炼。
3、在体会音乐感情时,引导学生的理解略显得比拟苍白,尽管课堂的气氛比拟活泼,但学生考虑深层次及生成的考虑比拟少,还不够到位。
4、对于在课堂上局部没有带器乐的同学的关心不够,应该随时调整课堂构造,让这局部同学也能更多的融入到集体学习、自主学习当中。
篇5:《阳关三叠》教学设计《阳关三叠》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聆听、考虑、分析^p ,使学生明白“三叠”的含义
2、通过情景表演,让学生体会友人离别之情
知识与技能:
1、学生知道中华民族调式“五腔调式”中的.商调式和羽调式
2、熟悉《阳关三叠》的主题旋律
教学重点:熟悉歌曲的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理解五腔调式
一、导入:
1、配乐诗朗读
a作品: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b老师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简介作者,作品,并解释诗歌大意
2、用音乐来表达诗意
老师自弹自唱歌曲《阳关三叠》前四句。
3、老师引导学生比照感受诗歌和音乐的不同渲染力,导入新课
《阳关三叠》
二、新授
〔一〕欣赏全曲,感受考虑:
1、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2、歌曲为何取名为《阳关三叠》?有什么含义?
〔二〕分段赏析:
欣赏一叠
1、聆听一叠,分析^p 、感受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效果
2、老师弹唱,学生模唱〔唱歌谱〕
a.上阕:五声音阶商调式
b.下阕:五声音阶羽调式
3、老师弹琴,学生填词演唱
4、歌唱一叠〔分角色表演〕
欣赏二叠、三叠
1、感受二叠、三叠,找出与一叠旋律不同之处,并试唱。
2、试唱歌曲高潮乐句:“载驰骃,载驰骃“一句.
3、说说三叠所表现出的不同情感
〔三〕、分别欣赏埙、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
1、说一说:合唱版和演奏版的《阳关三叠》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2、认识吹奏乐器“埙”
埙是我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起与先民的劳动消费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拟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
3、认识弹拨乐器“古琴”
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
20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qut;古琴&qut;。
至今仍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三、拓展
1、从古至今,从友谊到亲情
a. 主观意识的淡化
b. 交通、通信的开展
〔手机、平板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流,回到家,玩微信,打游戏,淡化与朋友、与家人的沟通,聊天——请珍惜如今的生活,请珍惜亲人、朋友和身边人。
〕
2、提早设定情景,班内推举学生进展情景表演
〔朋友之间离别场景〕
篇6:九年级音乐教案《阳关三叠》九年级音乐教案《阳关三叠》
【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