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和阳关三叠(精选8篇)

合集下载

小笛子丨终日无事弄一管,月下披云笑一声【阳关三叠】赏析

小笛子丨终日无事弄一管,月下披云笑一声【阳关三叠】赏析

小笛子丨终日无事弄一管,月下披云笑一声【阳关三叠】赏析我们总是太匆忙,不能选择并肩走在朝雨过后的阳关道上,去折柳送别一个人;不能选择一间青青的客舍,两人对坐,倒上浊酒半卮,一杯杯劝君进酒,不提未来,只谈今日酒味之厚薄,只从对方的眼神里,便读到一切欲言不言的汲汲关切。

的确,古代的离别是更为悲伤的,长途越渡,关津重重——感谢如今便利的交通,我们不再因一次分别而很可能终生不复见,却也因为这,离别失去了情感浓烈的美丽。

果然,拍毕业照的那一天,就是最后一次全班同学到齐的一天。

此曲用在毕业季的尾巴。

栀子花快要开过了,送给多年未见的那几位老友吧~古琴演奏:阚兰艳周仟笛子:于东波古渡津头,阳关三叠。

一叠,怨关山路长,劝君自珍。

二叠,念明朝晓月,无君共赏。

三叠,恨千寻有尽,盼君早归。

产生于唐代的《阳关曲》,千百年来传唱着离情——这当然不是偶然,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生长于一场场别离,生长于那些真实的伤口。

作为诗人与音乐家,王维始作《送元二使安西》,这便是最早的《阳关三叠》,它开始于一场离别,也为“渭城”、“阳关”这些元素贴上了永久的离别标签。

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所谓“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

”即指此。

因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有《渭城曲》、《阳关三叠》之称。

及至宋代,《阳关三叠》曲谱已佚,如今我们听见的古曲《阳关三叠》为古琴歌改编。

“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这首乐曲在千百年来一次次作为离歌唱响,不仅因为歌词饱满深沉的惜别情绪,更因其曲调情意绵绵、真切动人。

清《钦定词谱·卷一·阳关曲》:“按,此亦七言绝句,唐人为送行之歌”,这首“送行之歌”共分三大段,用一个基本曲调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

故称“三叠”。

分别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泪沾巾”的忧伤情感和“尺素申”的期待情绪。

旋律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后段有八度跳进及连续反复呈述,情真意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王维渭城曲原文及翻译

王维渭城曲原文及翻译

王维渭城曲原文及翻译王维渭城曲原文及翻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自王维的《渭城曲》。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注释】(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3)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诗人简介】王维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王维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

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新唐书》本传)。

唐代宗曾誉之为“天下文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

杜甫也称他“最传秀句寰区满”(《解闷》十二首之八)。

唐末司空图则赞其“趣味澄复,若清沈之贯达”(《与王驾评诗书》)。

昔人曾誉王维为“诗佛”,并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并提。

《阳关三叠》有感

《阳关三叠》有感

《阳关三叠》有感渭城朝雨浥轻轻,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2:00听《阳关三叠》至最末,已悄然被带入情境,情绪起伏油然而至,“迟素申……”到“闻燕来宾”最为甚,眼眶发热暖意暗涌,似乎我已感受到那份: 不忍别离却又不能阻止离别时刻随即将至的沮丧惆怅、黯然神伤之感!眼前画面让人唏嘘伤感,却是难以痛哭出来。

诗人身着素雅宽袍、头戴斗笠,婆眼眯娑扫过漫山芦苇直至荒天尽头,夕阳西落染红山里迂回小路尽头……破旧送别台,石墩上早已斟满两杯薄酒,举酒与好友无言对饮,满眼不舍,却又真心实意盼望好友诸事风顺,衬得这荒郊的送别台更加凄凉: 不知是这诗人在送别好友,还是这好友在离别诗人!……静坐之余,勿忘嘱咐,长情之下,悠悠吟下阳关三叠:一叠比一叠情深意重……一叠比一叠不舍感怀……一叠比一叠哀而难傷……纵有信书千万,最终只能托于鸿雁捎来故友消息……笔下洋洋洒洒情意无限,话语只能欲言又止满眼婆娑!如此画面自然好生喜爱情意,回神定心方觉,于此刻弹琴中,曲子好听否,指法难易否,琴曲久度否……默默然已是忘却,倒是情感得以抒发。

琴曲老友、甚至故交;多重情感,皆为情真意切,久久感怀!沐夕2017年4月7日拓展:《阳关三叠》古琴曲,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

是目前所见的一首中国古琴歌曲。

《琴学初津》中阳关三叠歌词:初叠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麈,客舍靑靑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度闗津。

惆怅役此身,歴苦辛,歴苦辛,歴歴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二叠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靑靑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西出阳关无故人。

依依顾恋不忍离,涙滴沾巾。

无复相辅仁。

感懐,感懐,思君十二时辰。

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

日驰神。

三叠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靑靑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芳艸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

典故“阳关三叠”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故“阳关三叠”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三辅黄图》卷六:“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释义用法 长安东有灞水,水上有灞桥,古代送客至此有折柳赠别的习惯。

唐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有名的送别诗,被教坊谱入乐府时,取诗中词句称作“渭城曲”或“阳关曲”因在演唱时反复咏唱,故又称“阳关三叠(叠即重唱)。

后作为送别的典故。

用典形式【折柳】 明 ·李雯:“想折柳声中,吹来不尽; 落花影里,舞去还香。

”【阳关曲】 宋·李珏:“怕听阳关曲,奈短笛唤起天涯情远。

”明·郑之升:“无人为唱阳关曲,惟有青山送我行。

”【听阳关】 宋 ·苏轼:“掩霜纨,泪偷弹。

且尽一樽,收泪听阳关。

”【泣渭城】 宋·苏辙:“不堪未别一杯酒,长听佳人泣渭城。

”【唱阳关】唐·李商隐:“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

”宋·张舜民:“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唱渭城】 宋·范成大:“岂是从容唱渭城,个中当有不平鸣。

”【渭城诗】 金·元好问:“旗亭谁唱渭城诗?酒盈卮,两相思。

”【渭城柳】 金·辛愿:“休歌渭城柳,衰老易悲伤。

”【渭城歌】 清·钱谦益:“渭城歌罢休垂泪,逐客年来实饱闻。

”【一曲阳关】 宋·柳永:“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上兰桡。

”【三叠阳关】 宋·孙惟信:“三叠古阳关,轻寒沁,清月满征鞍。

”【四叠阳关】 宋·李清照:“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西出阳关】 宋·张炎:“叹西出阳关,故人何处,愁在渭城柳。

”【阳关三叠】 宋·苏轼:“阳关三叠君须秘,除却胶西不解歌。

”金·王特起:“素秋晚,听阳关三叠,一尊相饯。

”【阳关西出】 宋·张炎:“尚记得行歌,阳关西出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原文及翻译

王维渭城曲原文及翻译

王维渭城曲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自王维的《渭城曲》。

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原文】《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注释】(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3)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诗人简介】王维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王维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

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新唐书》本传)。

唐代宗曾誉之为“天下文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

杜甫也称他“最传秀句寰区满”(《解闷》十二首之八)。

阳关三叠散文

阳关三叠散文

阳关三叠散文阳关三叠散文黄昏般清稠的午后,蜷在床上听音乐,随手点开一曲,竟是《阳关三叠》。

单音低徊,颤颤微微,自指尖泠泠散开,仿佛花瓣被风吹落,一片一片幽幽坠地,又像是手指不经意的触碰,无心泻露了丝弦伶仃的心事。

当下心里愕然,怎么会是古琴?古琴声音干净、单调、朴拙、寂寞,如果是《平沙落雁》,那样简净的画面,雁也瘦,天空也萧索,鸣叫也平直,气氛也寥落,和古琴恰恰相得益彰。

而《阳关三叠》是送别的曲子,一咏三叹,循环往复,那样缠绵悱恻,情意缱绻。

这样的曲子交给古琴,是要错付了一腔深情吧。

《阳关三叠》又叫《渭城曲》,歌词改编自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的好友元二要到关外服役,王维为他送别。

应该是初春的清晨吧,一场小雨刚刚湿了地面便停了,空气清冷而芳润。

小雨洗濯过的客舍有着簇新的青灰,驿路边的柳树青枝拂拂,翠叶依依。

两个男子之间的送别自然清朗洒脱,无须纠缠依恋,婆婆娑娑。

就像这小雨过后的清晨,微微潮润里裹挟着爽利的清新,恰恰好。

当然是不舍,当然是牵念,还有许多藏在心里的嘱托,但都不必说了吧,一切尽在酒杯里。

来,让我们一饮而尽。

这一别,西出阳关再无故人可以这样相送了啊。

古琴音依然零落,停顿,涩滞,像是两个人断断续续的对白,简洁,凝重,不露痕迹。

只偶尔一个尾音,如发梢微微卷曲,如静水无声回旋,如微风悄然入林,居然也撩人心魄。

它是落回心中的一声叹息吧: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

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琴音忽而有些悲凉,一下下,重起来,一下下,又轻若游丝。

恍若离人起伏难平的心绪。

是在想像别后的'时光吗?小院寂寥,暮雪春草,自此,连他的诗,也是清冷的吧。

字里行间,酒气萧瑟,剑气悲凉,琴声也落寞: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

商参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

琴音渐渐缠绵,粘腻,幽怨,淋淋漓漓,拖拖曳曳,像扯也扯不断的丝线,像拂了一身又满的落雪。

阳关三叠(共五则范文)

阳关三叠(共五则范文)

阳关三叠(共五则范文)第一篇:阳关三叠《阳关三叠》教案课题:古代琴歌《阳关三叠》年级:花城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阳关三叠》是我国著名的古琴曲,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而谱写的一首琴歌,因诗中有“阳关”、“渭城”两地名,故又称为《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也成为送友酬唱的代名词。

歌曲描写的是诗人对一位从军友人的离别之情,含蓄地反映人们在不合理的征戌徭役制度压迫下的哀怨情绪,该曲曲风文雅,意境高远。

全曲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每叠又分一叠加“清和节当春”一句作为引句外,其余均用王维原诗。

后段是新增的歌词,每叠不尽相同。

从音乐角度说,后段有点类似副歌的性质。

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大跳,和“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的呈述,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听、说、唱、比等形式学习歌曲《阳关三叠》,体验歌曲的离别之情,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

2、能力目标:学唱歌曲《阳关三叠》,以实践、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自己创设情景剧,展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3、情感目标: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启迪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拓宽音乐视野,增进他们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演唱古代琴歌《阳关三叠》教学过程:一、古诗词导入、激发兴趣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播放琴箫演奏《阳关三叠》)2、师生音乐问好3、请大家认真观察这幅画面,看看这幅图表达的是什么情形?师:如果要你为这幅图画配上一首古诗,你会选择哪一首?(学生回答“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维《渭城曲》原文译文鉴赏

王维《渭城曲》原文译文鉴赏

王维《渭城曲》原文|译文|鉴赏《渭城曲》原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去边疆时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它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渭城曲》原文唐代: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及注释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注释(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3)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鉴赏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阳关三叠的故事内容

阳关三叠的故事内容

阳关三叠的故事内容
阳关三叠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它源于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这个故事不仅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还描绘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友谊与勇气。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阳关的青年。

阳关出身贫寒,但他聪明好学,对诗词歌赋有着独特的见解。

有一天,阳关偶遇了一位名叫子期的神秘人物。

子期风度翩翩,博学多才,两人一见如故,结为知己。

在相互交流中,子期向阳关透露了自己曾是宫廷琴师,因得罪权贵被贬至阳关附近的村落。

他还透露了自己打算奉旨前往秦、晋两国交界的黄河畔调停两国纷争。

阳关听后,为子期的勇气和智慧所打动,决定陪同子期一同前往。

在漫长的旅途中,阳关与子期共同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

然而,他们始终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境。

在一次突如其来的战斗中,阳关为保护子期而身受重伤。

子期不离不弃,倾尽全力救治阳关。

最终,在子期的悉心照料下,阳关逐渐康复。

而此时,他们也成功抵达了黄河畔。

面对波涛汹涌的黄河水,子期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他通过琴声安抚了狂暴的黄河之水,成功平息了秦、晋两国之间的纷争。

阳关三叠的故事流传至今,它不仅仅是一段传奇的历史故事,更传递了友谊、勇气与智慧的价值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携手同心,便能战胜一切困难与挑战。

同时,这个故事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人们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阳关三叠的唐代诗篇

阳关三叠的唐代诗篇

阳关三叠的唐代诗篇
原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

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写下这首诗。

译文: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情景。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却充满了深深的依恋和牵挂。

它适合于大多数离别场合,因此被纳入乐府,成为了广为流传、久唱不衰的歌曲。

诗人抓住了送别时刻的一瞬间,使其成为了永恒。

朋友即将远行,将前往边疆绝域的满地黄沙。

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将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融进一杯离别之酒中。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这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前往荒凉之地的友人元二的深深依恋和牵挂。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却暗示了离别的悲伤。

其中,“柳”和“留”谐音,是离别的象征,“轻尘”“客舍”也都暗示了旅行的目的,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后两句点明了主题是以酒饯别,诗人借分手时的劝酒,表达对友人深厚的情意。

友人此行要去的安西,在今天的新疆库车县境,同时代的王之涣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形容,何况安西更在玉门之外,其荒凉遥远可想而知。

阳关三叠赏析

阳关三叠赏析

阳关三叠赏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阳关三叠赏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阳关三叠赏析的全部内容。

一、《渭城曲》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

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

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

商参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

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伤感。

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

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

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

[2]二、翻译清和节正当春天,清晨细雨湿润渭城浮尘,客舍春意盎然,柳叶颜色翠绿清新,劝慰游子再多饮一杯家乡的甜酒,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见到相识的人。

(无论)寒冷的夜晚(还是)寒冷的清晨,急行,急行,路途遥远穿越河流,《阳关三叠》这首曲子在边关要塞谱成,为感伤自身(生活的)劳碌,经历千辛万苦,经历千辛万苦,每当(经历)千辛万苦时应该好自珍重,应该好自珍重。

清晨细雨湿润渭城浮尘,客舍春意盎然,柳叶颜色翠绿清新,劝慰游子再多饮一杯家乡的甜酒,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见到相识的人。

回首留恋舍不得分离,泪水洒湿沾巾,不再有我帮助您。

怀念,怀念,每时每刻都思念阁下。

参星和商星各一边(此出彼没),与谁相互依靠,与谁相互依靠,能够与谁相互依靠。

阳关三叠解析

阳关三叠解析

《阳关三叠》,中国古曲,又名《阳关曲》、《渭城曲》。

该曲取材自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篇绝句后来成为一首七弦琴歌,歌曲分三大段,即三次叠唱,每次叠唱除原诗外,加入由原诗诗意所发展的若干词句,为当时的梨园乐工广为传唱。

因取诗中'阳关”一词,再加之歌曲的三次叠唱,故名《阳关三叠》。

琴歌歌词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

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

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

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

参商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遍如茵。

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

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伤感。

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

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

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

[1]注释(2)使:到某地;出使。

(3)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4)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5)浥:(yD :湿润,沾湿。

(6)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7)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8)君:指元二。

(9)更:再。

(10)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11)故人:老朋友,旧友。

(12)更尽:再喝完。

提起阳关,人们马上会想到一首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渭城曲原文及赏析

王维渭城曲原文及赏析

王维渭城曲原文及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自王维的《渭城曲》,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 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注释】(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3)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赏析】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王维的冷门诗

王维的冷门诗

王维冷门诗篇
王维的诗篇中,除了广为人知的《相思》、《山居秋暝》等作品外,还有一些相对冷门的诗篇,如《欹湖》、《秋夜独坐》等。

这些诗篇同样展现了王维的才华和艺术成就,但可能由于传播范围较窄,不为大众所熟知。

1.《欹湖》:这是一首描绘湖上景象的诗,诗中描述了吹箫的船夫
在湖上吹奏阳关三叠的场景,以及日暮时分的湖景。

诗中写道:“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

长天日暮,洞箫声远;湖上回望,青山飞云。


2.《秋夜独坐》:这首诗写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描述了
他在秋夜独坐的感受。

诗中写道:“独坐悲双鬓,空山忆故人。

夜静泉声远,月明松影深。


这些冷门诗篇虽然可能不被大众所熟知,但它们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通过这些诗篇,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王维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小知识
王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会 写诗,而且对佛经有研究,所以后人推尊 他为“诗佛”。他还擅长绘画,苏轼赞美 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 自己也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除此之外,王维还特别精通音乐。关于他 精通音乐还有很多传说和典故。正因为如 此,有人说王维的许多诗歌很合音律,诗 的意境特别适合用音乐去表达。
“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 ,一曲《阳关 三叠》今古传唱千余年。中华民族音乐艺术 之瑰宝,象无数个明珠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博大精深的中华文 化是我们每一炎黄子孙的骄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 蹈之也。”
欣赏《阳关三叠》
• 知识点 “三叠”——三段。《阳关三叠》分为上 下两个阕。上半阕将王维的原诗分别反复 咏唱三遍,故称三叠。下半阕是后人增加 的三段长短句诗词,分别补缀在原诗的后面。
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和阳关三叠〔精选8篇〕篇1:王维和阳关三叠王维和阳关三叠在从前,诗和音乐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

擅长写诗的王维,对于音律也很精通,传说他能从画中看出弹奏的曲子。

有一次,有位客人拿了一幅上面什么题示也没有的《奏乐图》给王维看,王维看后告诉客人说:“这张画图描绘的是演奏(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的情景”。

客人不相信,认为画师画奏乐只能画一声,那一种曲没有此声,怎能断定它就是画的霓裳第三叠第一拍呢?便去找来一些乐师演奏此曲,果然一点也不错,正是画的那一拍。

王维除了精通音乐,琵琶也弹得很好。

十九岁那年他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时,就是靠著这绝技而得到公主赏识,因此考中第一名。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时有一个叫张九皋的人,诗文声名很大,想得到进士考试的第一名,托熟人请公主替他推荐。

王维知道这件事后,私下告诉和他交情不错的`岐王李范,求他帮助。

岐王对他说:“你的诗作得很好,可再写几篇,配上新曲子,我带你去见公主”。

王维照着岐王的吩咐做了。

过了几天,在岐王的安排下,王维扮成演奏琵琶的伶人(从前称以演戏为职业的人),随著岐王一同到公主府第参加宴会。

宴会上王维用琵琶独奏新曲,并歌唱了一曲(郁轮袍)(曲名,王维作),博得公主的赞赏。

岐王趁此时机替他吹嘘,说他不只精通音乐,所作诗歌也无人能比。

公主问王维有没有把诗文带在身上,王维说有,便呈上事先准备好的平日所作的诗。

公主看后非常惊异,对王维说:“这些都是我平日喜欢诵读的啊!原以为是古人的作品,想不到竟然是你写的。

年纪轻轻,实在难得。

”就把他让到上座。

岐王乘机说:“假如今年考试录取他为第一名进士,那真是国家的福气。

”公主说:“他可以去参加考试。

”岐王说王维发誓考不上第一名就不应考。

听说公主已经推荐张九皋了,王维恐怕不会去参加考试。

公主说她并不认识张九皋,那是别人请托的。

假如王维愿意参加考试,她可以帮助。

王维连忙起身感谢。

公主于是派人把主考官召到府里,授意主考官以第一名录取王维,王维果然真考了第一名。

精通音乐,擅长作诗的王维,他写的那些具有音乐美的诗,成为当时流行歌词的很多,其中的一名谱上乐曲后,就成为朋友送别时所唱的送别歌。

王维有位朋友名叫元二,奉使到安西(唐朝都护府名,治所在龟兹城,就是如今的省)去,他作了这首诗来送别: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意思是说:渭城清晨的小雨,洒湿了轻扬的尘土,旅店外面的柳树,颜色更加青翠。

请你再乾掉这一杯酒吧!向西出了阳关,你就再也遇不到亲友了。

唐朝人在送别朋友时,经常唱这支歌。

因为全首诗只有四句,每句的字数一样,唱起来有些单调,因此乐工们常将诗句叠唱(反覆唱几遍),因此有了《阳关三叠》的名称。

《阳关三叠》的唱法,据宋朝苏轼的记载,方式是这样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叠)劝君更尽一杯酒,劝君更尽一杯酒,(二叠)西出阳关无故人,西出阳关无故人。

(三叠)到了明朝,唱法又有改变。

明朝人田艺蘅有《阳关三叠图谱》,列举三种不同唱法,有一种是这样的: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叠)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叠)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三叠)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和画家,他所吟咏的边塞诗以及山林隐逸的诗作很受世人喜欢,每诗一出,都争相传诵。

平生信佛,常年茹素。

晚年隐居在兰田辋川(今陕西省兰田西南),著有《辋川集》流行于世。

篇2:《阳关三叠》教案教学目的:一、通过欣赏和解读《阳关三叠》,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灿烂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通过聆听欣赏不同表演形式的《阳关三叠》和自己亲身哼唱其中的音乐片断,充分体验艺术歌曲诗词、旋律、伴奏完美结合的魅力,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评价音乐。

三、通过比拟,让学生更深地去体会在表现送别场景这一特定内容上,《阳关三叠》和其它音乐艺术形式有什么不同之处。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体验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课堂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民族器乐曲,学生进入课堂。

苏轼的词———离别〔送别〕的艺术作品———齐唱《送别》导词: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两句非常有名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亮的阴晴圆缺乃是一种自然规律,而人的悲欢离合那么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

作者借这两句词来抒发自己和胞弟苏辙的离别之情。

“人生自古伤离别,执手看泪眼”,漫漫人类历史,人们演绎了无数个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古今中外用来表现离愁别绪的艺术作品也是屡见不鲜。

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就是和离别的话题有关系。

下面请大家共同演唱《送别》。

二、进展新课。

刚刚大家演唱的《送别》是由近代李叔同先生填词而成的着名学堂乐歌。

其实在我国古代有很多类似题材的艺术作品。

下面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欣赏一首唐诗。

1、播放、朗读《送元二使安西》,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作背景音乐播放。

不知道这古朴淡雅的音乐是否帮助我们打通了时空隧道,勾起我们对巍巍唐朝文学艺术大家们的回想。

2、让学生自主简介这首诗的产生背景和王维的生平。

老师简单小结:王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他不仅会写诗,而且对佛经有研究,所以后人推尊他为“诗佛”。

他还擅长绘画,苏轼赞美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欣赏课件中的王维山水古画〕。

他自己也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除此之外,王维还特别精通音乐。

关于他精通音乐还有很多传说和典故。

正因为如此,有人说王维的许多诗歌很合音律,诗的意境特别合适用音乐去表达。

在以上过程中,播放小提琴演奏的《阳关三叠》作背景音乐。

提问:这首诗主要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哀怨离别之情〕由王维原诗所表达的情感过渡到具有更多情感内容的琴歌——《阳关三叠》。

过渡词:说到情感,应该讲所有的艺术都能表达情感。

但是,各种艺术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是各不一样的,表达情感的深度和层次上有时也是有所区别的。

所以才有古人如下一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缺乏,故嗟叹之,嗟叹之缺乏,故咏歌之,咏歌之缺乏,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应该说王维的这首诗在抒写离别之情方面已经够的上是之作,但后人为了让这首诗表达的意境更深,抒发的感情更浓、更真切,对它进展了新的艺术加工,把它改编成一首扶琴歌唱的琴歌——《阳关三叠》。

3、欣赏《阳关三叠》知识点:“琴歌”——是指在古琴弹奏下吟唱的一种音乐表演形式。

“三叠”——三段。

《阳关三叠》分为上下两个阕。

上半阕将王维的原诗分别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

下半阕是后人增加的三段长短句诗词,分别补缀在原诗的后面。

先听蒋大为演唱的第一叠,然后再完好地欣赏由王震亚改编的合唱《阳关三叠》,学生可以跟着哼唱。

设置问题:⑴合唱与独唱相比,它在音色、力度、速度等方面有哪些不同或特点?艺术表现力如何?〔音色更加丰富,力度强弱比照很明显,速度处理以中、慢速为主。

正因为这些音乐要素恰到好处的运用,才使作品更具艺术表现力,把情感渲染的更充分。

〕⑵分段欣赏,结合歌词和旋律去感受每一叠所渲染的情感各有什么侧重点?4、师生共同赏析三叠中的局部片断。

〔1〕浅析第一叠上半阕的旋律和下半阕的诗词内涵。

第一句是开场句,称作“起”句,旋律以级进的形式进展,音乐情绪显得平稳、柔和与深情,为营造浓浓的惜别气氛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句总体上继续了第一句的主要材料,尤其后半句是完全一样,可称之为“承”句。

第三句和前两句相比,虽然还有某些句法影子的存在〔如后半句的向上二度模进〕,但更多的是变化和比照。

前半句小三度的下行,使音乐更加深沉,这一句可称之为“转”句。

第四句和第一句完全一样,形成头尾照应,故可称之为“合”句。

知识点:“起、承、转、合”是旧时写作诗文的构造章法,也是我们音乐创作的重要手法之一。

让学生共同演唱以上四句。

下半阕开场就是八度跳进,音乐情绪趋向冲动,与上半阕旋律的平稳进展形成比照。

问题:第一叠主要渲染的是什么情感?〔“宜自珍”——惜别〕〔2〕共同赏析第二叠下半阕。

问题:第二叠主要渲染的是什么情感?〔“泪沾巾”——忧伤〕〔3〕共同赏析第三叠下半阕和尾声。

问题:第三叠主要渲染的是什么情绪?〔“尺素申”——期待〕尾声渲染的又是一种什么情绪?〔“噫”——感慨〕5、评价〔1〕让学生对《阳关三叠》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

自己意见可以针对任何方面,比方它的词曲、表演形式、时代性、是否喜欢的理由、喜欢的程度等等。

〔2〕这首歌在唐代非常流行,可以说它是唐朝的一首流行歌曲。

尤其是在那些文人墨客当中流传更盛。

许多诗人都留下了赞誉这首琴歌的诗句。

如:“不堪昨夜先垂泪,西去阳关第一声。

”——张祜“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

”——李商隐“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

”——白居易同时播放管子演奏的《阳关三叠》。

〔3〕这首歌曲创作和流行的年代离我们确实已很遥远,似乎谈不上具有任何的时尚性。

但今人之所以仍在传唱欣赏,我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歌曲中所渲染的那种真切的情感。

因为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永久的主题。

6、知识链接和创作〔1〕围绕“送别”或“离别”主题,请大家联想有关古诗词,当然这些古诗词要和音乐有关系。

老师的准备:《赠汪伦》——李白,《琵琶行》——白居易。

语言是不能解释音乐的,但音乐是可以用语言来描绘〔描绘〕的。

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抽象的音乐,我觉的白居易的《琵琶行》堪称一绝。

〔2〕请同学们试一试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现“送别”或“离别”的场景,体验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3〕围绕“送别”或“离别”主题,请大家回想以往学过或听过的有关音乐作品。

老师的准备:《送别》李叔同词奥德威曲《送别》——篇3:《阳关三叠》教案教材分析^p :本课内容是选择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的教学内容。

《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的。

这首琴歌感人至深,可谓风行唐朝,而且是户户吟诵的“流行歌曲”,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全曲分为三大段,根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与诗词互相辉映,珠联璧合,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心和留恋的诚挚情感。

学情分析^p :由于现代社会人的思想观、价值观与古代人差异较大,加之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的冲击,学生很少有时机也不愿意去接触这样节奏缓慢,意味深长的古曲,从而导致他们对于古代音乐文化的兴趣渐渐缺失,难以体会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使用看、听、赏、唱等多种手段,辅以多媒体等教具,让学生体验并感知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古代音乐文化之美。

教学目的: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