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目的: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及其研究成果,研究心理学的基础规律以及管理人员如何在工作中把握这些规律。
要求: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观点;了解人类心理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规律,在管理工作中遵循这些规律;了解一些应用性强的心理学知识和规律,并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努力显示出其实用价值。
第二部分各章教学内容第一章心理学及其应用(建议3课时)第一节心理学对象一、心理学的定义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三、心理科学的性质第二节心理科学的分支一、心理学基础理论领域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第三节心理学的学派一、构造心理学二、机能心理学三、格式塔心理学四、行为主义心理学五、精神分析心理学六、人本主义心理学七、认知心理学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测验法三、实验法四、访谈法第五节心理学的功能一、认识内外世界二、调控行为三、预测未来四、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第二章感觉与知觉(建议4课时)第一节感觉现象四、感觉的定义五、刺激与感觉的关系六、感觉的种类第二节知觉特性一、知觉的定义二、知觉的心理特征第三节知觉现象一、空间知觉二、时间知觉三、运动知觉四、错觉第三章意识与注意(建议4课时)第一节意识的性质七、意识的界定八、意识的不同状态九、意识的作用第二节睡眠与梦一、睡眠的基本特征二、睡眠的阶段三、睡眠失常四、梦与做梦第三节催眠一、催眠的特征二、催眠理论三、催眠的基本过程第四节注意一、注意的特性二、注意的品质三、注意的种类第四章记忆与学习(建议4课时)第一节记忆概述十、记忆的定义及基本过程十一、记忆的测量十二、记忆的分类第二节记忆系统一、感觉记忆二、短时记忆三、长时记忆第三节记忆的增强一、遗忘二、增进记忆的方法第四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定义二、学习的分类第五节学习的基本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认知学习理论第六节学习策略一、复述策略二、精加工策略三、组织策略四、元认知策略第五章思维(建议4课时)第一节思维概述十三、思维的概念和特征十四、思维的构成与过程十五、思维的类型第二节问题解决中的思维一、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与策略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第三节创造性思维一、创造性思维的含义二、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因素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过程第四节决策一、决策概述二、决策制定中常用的策略三、两种常见的影响决策的效应第六章情绪(建议4课时)第一节情绪的性质和功能十六、情绪的概念十七、情绪的成分十八、情绪的功能第二节情绪的表达一、面部表情二、状态表情三、语调表情第三节情绪的分类一、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二、心境、激情和应激第四节情绪的理论一、詹姆斯——兰格理论二、坎农——巴德理论三、沙赫特——辛格理论第五节情绪的调节一、情绪调节的含义二、情绪调节的过程与策略三、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第七章动机与行为(建议4课时)第一节动机——行为背后的秘密十九、动机的性质二十、动机的种类二十一、动机与行为第二节生理性动机一、饥二、性动机三、母性动机第三节社会性动机一、成就动机二、权力动机三、亲和动机四、工作动机第八章能力差异(建议4课时)第一节能力概述一、能力的定义二、能力的种类三、能力与知识、技能第二节能力结构一、因素说二、三维结构模型三、智力的三元理论第三节能力的测量一、一般能力测量二、特殊能力测量三、创造力测试四、智力测验的预测力第四节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二、能力的个体差异第五节影响能力的因素一、遗传因素二、环境与教育的因素三、自身努力第九章人格差异(建议4课时)第一节人格的界定二十二、人格的概念二十三、人格特性第二节人格的构成一、认知风格二、气质三、性格四、自我调控系统第三节人格学说一、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类型说三、人格维度说第四节人格成因一、生物遗传因素二、家庭环境因素三、早期童年经验四、学校教育因素五、社会文化因素六、自然物理因素第五节人格测评一、测验法二、投射法三、情景测验第十章社会认知(建议4课时)第一节自我和自我完善二十四、自我的本质二十五、自我完善第二节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一、印象形成二、印象管理的策略第三节社会态度和偏见一、社会态度概述二、社会态度的形成三、社会态度的转变四、偏见第四节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一、归因的一般概念二、归因偏差第十一章社会行为(建议3课时)第一节人际吸引一、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二、爱情第二节助人行为与侵犯行为一、助人行为二、侵犯行为第三节从众、依从和服从一、从众二、依从三、服从第四节竞争与合作一、竞争与合作二、优先选择竞争第五节群体行为一、群体决策二、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第十二章心理健康(建议3课时)第一节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概述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三、压力与健康四、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第二节心理异常一、心理异常概述二、心理异常的分类第三节心理障碍的常见类型一、焦虑障碍二、躯体形式障碍三、性障碍四、心境障碍五、精神分裂症六、人格障碍七、进食障碍八、物质滥用与药物依赖第十三章心理咨询与治疗(建议3课时)第一节生物学治疗一、药物治疗二、其他生物学治疗第二节心理治疗一、心理动力学疗法二、行为主义疗法三、人本主义疗法四、认知疗法五、家庭疗法第三节心理治疗的效果一、心理治疗的效果二、心理治疗的共同主题第十四章毕业发展(建议3课时)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定义二、毕业发展观第二节毕业认知发展和道德发展一、毕业认知发展二、毕业道德发展第三节毕业社会性发展一、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二、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三、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四、成人期的社会性发展第十五章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建议3课时)第一节职业选择一、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二、职业选择的原则和方法三、招聘和选拔中常用的心理测评技术第二节生涯规划和生涯辅导一、生涯规划二、生涯辅导。
心理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课程教学大纲心理课程教学大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心理学课程在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知识,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心理课程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心理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原则、内容安排以及教学方法。
一、制定原则制定心理课程教学大纲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教学大纲应基于科学研究和理论,确保教学内容准确、可靠。
2.系统性原则: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学大纲应涵盖心理学的各个分支领域,如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实用性原则:心理学知识应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教学大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4.适应性原则:教学大纲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科背景等因素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内容安排心理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心理学基础知识: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历史、研究方法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对心理学的整体认识。
2.认知心理学:介绍人类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思维的运作机制。
3.发展心理学:介绍人类的生命周期发展过程,包括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等,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的发展规律。
4.社会心理学:介绍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包括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社会认知等,帮助学生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5.应用心理学:介绍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教育心理学等,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学如何帮助人们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心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心理实验、观察和调查等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 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心理学的整体认识,并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 教学目标1. 理解心理学的定义、历史和分支学科;2. 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3. 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基本原理和理论;4. 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 教学内容1. 导论: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主要分支学科;2. 研究方法:实验方法、观察方法、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3. 感知与知觉:感知过程、视听感知、注意力和意识;4. 研究与记忆: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记忆过程;5. 思维与智力:问题解决、概念形成、推理和判断;6. 情绪与动机:情绪的概念、产生机制和调节方式;7. 人格与社会心理:人格特质、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8. 心理障碍与治疗:精神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9. 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工业心理学。
四. 教学方法1. 授课: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结合案例和实例进行解读;2. 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3. 实验和实践:组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应用心理学知识;4. 小组活动:设立小组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 评价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2. 考试成绩:定期进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3. 项目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组项目报告,展示相关心理学实践应用。
六. 参考教材1. 《心理学导论》(作者:David G. Myers,译者:李筱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 《心理学》(作者:Ciccarelli & White,译者:陈宝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上是《心理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和教学要点,希望能带给学生们对心理学的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导论1. 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学派2. 介绍普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目标2.1 认知心理学2.2 发展心理学2.3 社会心理学2.4 个体差异心理学2.5 应用心理学第二部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法1.1 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1.2 随机分配和控制变量的重要性1.3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控制方法2. 观察法2.1 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的比较 2.2 行为观察和目标观察的重要性2.3 观察法的优势和局限性3. 问卷调查法3.1 构建问卷的原则和技巧3.2 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方法3.3 问卷调查的优势和局限性第三部分:普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1. 感觉与知觉1.1 感觉器官和感觉神经传导1.2 感觉的阈值和注意力1.3 知觉的组织和意义建构2. 学习与记忆2.1 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2.2 记忆的存储和提取2.3 遗忘和记忆误差3. 情绪与动机3.1 情绪的定义和表达3.2 情绪的生理基础和神经机制3.3 动机的类型和满足机制4. 思维与解决问题4.1 概念形成和推理4.2 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4.3 创造性思维和决策第四部分:普通心理学的应用1. 心理评估与测量1.1 心理评估的概念和流程1.2 常用心理测量工具的介绍1.3 测量的可信度和效度2. 心理干预与治疗2.1 心理干预的理论基础和方法2.2 常见心理问题的治疗策略2.3 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价和伦理问题3. 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3.1 心理健康的定义和维护3.2 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和技巧3.3 心理咨询的适用范围和限制结论部分:在整个课程中,学生将了解到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通过学习普通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学生将具备对自己和他人心理过程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和问题解决能力。
附注部分:本大纲可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需求进行适当调整,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掌握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的概念,重点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2.了解心理学研究的意义,理解心理学的任务,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性质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心理的实质1.掌握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掌握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2.了解心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3.理解劳动中人类意识产生中的作用,掌握人类意识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心理是人脑的机能第二节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动物心理的发展——人的心理第三节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知心理过程1社会错觉的内容;23注意的概念、类型。
第一节感觉与知觉第二节思维与想像第三节记忆与注意情感、意志心理过程1绪、情感的作用;23第一节情绪和情感过程第二节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1与发展;2实践意义;3的形成与发展;4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重点掌握能力的培养与应用。
第一节个性概述第二节气质第三节性格第四节能力个性倾向性1234567掌握改变态度与价值观的途径。
第一节需要、需要的作用第二节动机第三节态度与价值观群体心理12群体凝聚力、群体士气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3人际交往的因素、影响信息沟通的障碍及如何提高信息沟通的有效性,掌握人际交往的方式与沟通网络,明确人际交往的作用;4确人际关系基本的倾向分析。
第一节群体的类型和结构第二节群体动力第三节人际交往交往的作用第四节人际关系领导心理1x理论与y理论,重点掌握雪恩的四种人性假设;23观点及其代表人物,重点掌握管理方格理论和管理系统理论,重点掌握领导环境论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费德勒模式。
第一节人性假设X、Y理论雪恩的四种人性的假设第二节领导概述第三节领导理论组织心理与行为12织设计的作用,明确提高组织效率的方法;3组织开发的含义、方法。
第一节组织概述、什么是组织第二节组织结构第三节组织变革与开发激励1明确激励的作用,理解激励的基本模式;2ERG论;34方式;56应,掌握如何预防挫折和正确对待受挫折的人。
心理学 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心理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目标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学习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复杂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心理学教学应该帮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将学习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及如何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人类行为。
通过实践和案例研究,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3.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将学习如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并了解人类行为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内容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心理学教学应该包括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
学生将学习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并了解它们对人类思维和行为的解释。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教学应该涵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实验研究、观察研究和问卷调查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和执行心理学实验,并了解如何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
3.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心理学教学应该介绍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如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组织心理学等。
学生将了解心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和促进个人发展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授课和讲解教师可以通过授课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教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知识。
2.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和分享观点。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心理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教学大纲目录
心理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教学大纲目录《基础心理学》教学大纲 (1)《现代教育学》教学大纲 (5)《心理统计与测量》教学大纲 (11)《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17)《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23)《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 (27)《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31)《思维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35)《认知心理学》教学大纲 (40)《心理学史》教学大纲 (44)《心理咨询》教学大纲 (49)《学校卫生学》教学大纲 (52)《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56)《人格心理学》教学大纲 (60)《能力心理学》教学大纲 (63)《基础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二、教学目的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建立基础心理学的知识结构,为学习教育学和各科教学论奠定基础。
理解心理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学会用心理学知识理解和分析心理现象,加深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认识,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
了解各种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学会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各种心理现象。
三、开课对象心理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四、学时分配总学时:132其中面授:33学时实验:学时自学:99学时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面授3学时、自学9学时)教学内容:1.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1.2 心理学的任务1.3 如何研究心理学教学任务:理解心理学究竟研究什么。
什么是心理学?探讨心理学的任务,既研究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最后掌握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心理的结构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面授3学时、自学9学时)教学内容:2.1 神经系统的进化2.2 神经元和神经系统2.3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教学任务:了解神经系统的进化过程;神经系统的结构;掌握关于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教学重点和难点:神经系统的结构与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第三章感觉(面授3学时、自学9学时)教学内容:3.1 感觉的一般概念3.2 视觉与听觉3.3 其他感觉教学任务:掌握关于感觉的一般概念,理解视觉与听觉的生理机制和基本现象;理解其他的感觉。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关于心理学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心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深入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研究心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分支。
2. 掌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理论流派。
3. 熟悉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
4. 培养学生的心理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和应用领域2. 行为主义心理学- 定义和基本原理- 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作用- 强化和惩罚的原理3. 认知心理学- 定义和基本原理- 认知发展和思维过程- 研究和记忆的认知过程4. 发展心理学- 定义和研究方法- 婴儿、儿童和青少年发展- 成年人发展和衰老5. 人格心理学- 定义和主要理论- 个体差异和人格特质- 人格心理学的应用6. 社会心理学- 定义和研究方法- 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 社会行为和群体心理7. 心理评估- 评估方法和工具- 个体和群体心理评估- 应用和限制8. 心理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和理论- 心理治疗的应用范围- 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估四、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系统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框架。
2. 讨论:安排案例分析和主题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开展实验、观察和调研,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小组项目:分组完成心理学课题研究或实践项目,体验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
五、课程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的表现。
2. 作业和报告:根据课程要求完成课后作业和实践报告。
3. 期中考试: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期末论文:根据学生选择的课题撰写一篇心理学研究报告。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导论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
1.2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会掌握心理学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史、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大纲2.1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理解心理学的定义和范畴- 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2.2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 认知过程的基本原理- 认知发展和思维模式的研究2.3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成人和老年人的心理变化2.4 第四章:社会心理学- 个体与群体的相互关系- 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学现象的研究2.5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治疗-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维护方法- 常见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第三部分:教学方法3.1 教学策略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2 评估方式学生的评估将主要通过考试、作业、论文等形式完成,以检验学生对于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能力提升。
第四部分:教学要求4.1 学习态度学生应认真对待本门课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学习并勤于思考、探讨。
4.2 知识要求学生应熟悉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理论,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学习效果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制定,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心理学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更好的提升,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
陕西师大心理学教学大纲
陕西师范大学公共必修课程《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心理学课程是为师范类专业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也称为公共心理学课程。
心理学主要研究正常人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
既探讨心理的发生机制,又探讨心理的社会制约性,既概括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心理学的一般规律,为心理学各分支提供理论基础,又涉及心理学应用问题,特别是将心理学基础理论在教育教学和实际生活中进行推广和应用,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心理学依据。
因而,本课程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特征。
(二)教学目的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目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规律和事实,对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有所了解;二是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素养,赋予学生从心理学角度理解人、理解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观念,初步形成多视角的心理学观点,自觉自主地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提高适应教师职业和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促进学生自身心理发展,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课程内容公共心理学课程内容包括五大部分,其结构为:(1)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主要阐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体系、历史发展和研究方法等;(2)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二章简要阐述与心理关系密切的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心理过程与应用。
第三至第八章主要阐述心理的基本过程与实际应用;(4)人格特性及其培养。
第九至第十二章主要阐述个体行为动力、能力、人格结构与培养;(5)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第十三至第十六章主要阐述学生的学习心理、品德心理、交往心理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道德、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
(四)教学时数本课程安排在二年级第二学期,每周两课时,共三十六课时。
其中讲授三十课时,课堂讨论等六课时。
(五)教学方式以讲授法为主,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及学生实际需要,配合其他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演示法、讨论法、阅读法和实践法等。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课程编码:14111D3A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72学时总学分:4适用专业:小学教育先修课程:无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课程性质与任务该课程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基础课,是学习小学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育法等课程的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用途,同时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研究和运用的兴趣。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心理学研究对象、具体内容。
理解:能陈述心理学的任务与性质能掌握心理学的原则能阐述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能用自己的话陈述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应用:能结合实际说明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重点)2、心理学的任务(了解)3、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解)第二节心理学研究原则和方法1、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理解掌握)2、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了解)3、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了解)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4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反射和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神经元理解:能说明为什么脑是心理的器官能陈述人脑的结构和功能能举例说明各种反射活动能阐明为什么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应用:能用所学的知识论述心理的实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进化1、神经系统的起源(了解)2、无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了解)第二节神经系统(难点)1、周围神经系统2、中枢神经系统3、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第三节心理是脑的机能(重点)1、脑是心理的器官(理解)2、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理解)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理解)第四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1、内分泌腺的概念(掌握)2、内分泌腺的分类及机能(掌握)第三章感知觉(8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感觉、知觉、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适应理解:能说出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能说出感觉和知觉包括的具体类别能举例说明感受性变化的规律应用:能应用感知规律设计板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自己的讲解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重点)2、感觉的分类(了解)3、感觉的规律(掌握)第二节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重点)2、知觉与感觉的关系(掌握)3、知觉的种类(了解)4、知觉的特性(掌握)第三节错觉1、错觉的定义(识记)2、错觉现象(了解)3、怎样看待错觉(理解)第四章意识和注意(5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意识、无意识、潜意识、注意理解:区别无意识、意识和注意能够说明引起和维持各种注意的因素能够阐述注意的外部表现和功能能够说出注意的分类及注意的品质应用:知道怎样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学会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意识的概述1、意识的含义及特征(重点掌握)2、意识的分类(了解)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第三节注意的概述1、注意的概念及特征(识记)2、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3、注意的功能(了解)4、注意的分类(了解)5、注意的品质(了解)第四节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第五章记忆(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记忆、记忆表象、内隐记忆、外显记忆理解:知道记忆过程由哪些环节组成能描述记忆的作用知道影响识记的主要因素掌握什么是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应用:能够将记忆规律应用到教学中;能对某人的记忆品质进行评价(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记忆概述1、什么是记忆(识记)2、记忆的作用(了解)3、记忆的分类(了解)4、记忆系统及其加工过程(重点、难点)第二节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自学)第三节记忆的分类(1学时难点)1、感觉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第四节内隐记忆1、内隐记忆的概念(掌握)2、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理解)第六章思维和想象(8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表象、想象、概念理解:理解思维的特征表象的特征能叙述思维哈感知觉的关系能结合实例分析思维的基本过程能结合实例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掌握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能阐述想象的功能能明确概念的分类掌握概念形成的策略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应用:在教学中依据思维规律组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思维的概述1、思维的概念及特征(重点掌握)2、思维的过程(掌握)3、思维的种类(了解)第二节表象与想象1、什么是表象及特征(理解掌握)2、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难点理解)3、什么是想象及功能(理解掌握)第三节概念与推理1、概念的含义及种类(重点掌握)2、概念结构理论(了解)3、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了解)4、推理(掌握)第四节问题解决1、什么是问题解决(掌握)2、问题解决的策略(掌握)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重点掌握)4、创造性及影响因素(重点掌握)第七章语言(3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语言、对话语言、独白语言理解:了解语言的特征和结构能说出语言的分类了解语言的生理机制应用:在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语言概述1、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重点掌握)2、语言的结构(了解)3、语言的分类(掌握)第二节语言的生理机制学生自学第三节语言理解学生自学第八章情绪情感(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情绪情感、激情、理智感理解:能阐述情感与认识的关系能说明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能分析情感的外部表现能举例说明三种情绪状态的不同表现应用:能用情感的规律指导教育教学,学会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情绪和情感的概述1、什么是情绪和情感、情绪与脑(重点掌握)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掌握)3、情绪与情感的功能(了解)4、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了解)第二节情绪与脑(难点)第三节情绪的外部表现(了解)第四节情绪的理论(难点)1、情绪的早期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3、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第五节情绪的调节(掌握)第九章意志(4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意志、双趋、双避和趋避斗争理解:能说明意志行动的三个特征能陈述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能阐明意志行动过程的各个环节能解释意志的品质及其相反的表现应用:知道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意志概述1、意志概念(重点)2、意志行动及其特征(重点)第二节意志行动过程1、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了解)2、意志行动的过程(重点)3、意志品质(掌握)第三节挫折1、什么是挫折2、怎样看待挫折3、怎样增强挫折的承受力第十章动机和需要(4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需要、动机理解:能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能理解动机与行为的效果能理解需要和动机的关系能理解动机理论能掌握动机的种类应用: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动机概述1、动机含义(重点掌握)2、动机与需要(了解)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重点)3、动机与行为效果(了解)第二节动机的理论(了解)第十一章能力(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能力、创造能力、才能、天才理解:能陈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分析影响学生能力形成、发展的因素应用:能用所学的方法鉴定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能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提供有效建议(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能力的概述1、什么是能力(重点难点掌握)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理解)第二节能力的分类1、能力的种类(掌握)2、能力的结构(掌握)第三节能力测验1、什么是能力测验(理解)2、能力测验的种类(了解)第四节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1、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了解)2、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重点了解)3、能力形成的原因(重点了解)第十二章气质(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气质、气质类型理解:气质与高级神经类型的关系掌握气质类型的特征分析气质对人实践活动的影响应用:能用本章学到的方法鉴定学生的气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气质概述1、气质的概念及特征(难点掌握)2、气质学说(了解)第二节气质的一般规律1、气质类型(重点掌握)2、气质与实践(理解)第十三章性格(4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性格理解:陈述性格的结构和特征能分析影响性格的主要因素能陈述不同的性格类型能举例说明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应用:会运用性格方法鉴定学生的性格能根据所学的知识为学生良好性格的完善提供建议(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性格概述1、性格概念(重点掌握)2、性格结构特征(了解)第二节性格规律1、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理解难点)2、性格类型(了解)3、性格的形成(重点掌握)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便于学生理解,需要采用图表、模型、心理测量工具、演示实验等辅助手段,还要特别注意联系实际。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它试图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来揭示人类心理的本质和规律。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培养学生对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心理学及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理论和研究方法。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动机等。
熟悉心理学在不同领域(如教育、临床、工业等)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人类心理和行为现象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对他人心理和情感的尊重和理解,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发展。
三、课程内容1、心理学的历史与流派介绍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结构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主要流派的观点和贡献。
探讨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和当代心理学的研究热点。
2、研究方法讲解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心理学研究的能力,包括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等。
3、感觉与知觉阐述感觉的生理机制和基本特性,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分析知觉的组织原则和影响因素,以及知觉与错觉的关系。
4、意识与注意探讨意识的层次和状态,如清醒意识、睡眠与梦、催眠等。
介绍注意的种类、特征和影响因素,以及注意在信息加工中的作用。
5、学习与记忆讲解学习的基本理论,如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认知学习理论等。
分析记忆的过程、类型和遗忘规律,以及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6、思维与语言探讨思维的形式、过程和策略,如概念形成、推理、问题解决等。
研究语言的结构、发展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7、动机与情绪分析动机的产生机制和类型,如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等。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适用于_____专业的学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心理学的主要领域,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各主要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最新成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心理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2、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神经递质和神经活动3、感觉和知觉感觉的基本概念和种类知觉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感知觉规律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4、意识和注意意识的层次和状态注意的种类和特征注意的品质和影响因素5、记忆记忆的过程和种类遗忘的规律和原因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6、思维和想象思维的种类和过程问题解决的策略和影响因素想象的种类和作用7、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和种类情绪的生理反应和表达情绪调节的方法和策略8、意志意志的概念和特征意志行动的过程和阶段意志品质的培养9、动机动机的概念和种类动机的理论和应用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10、能力能力的概念和种类能力的测量和评价能力的发展和影响因素11、人格人格的概念和特征人格的理论和流派人格的测评和培养12、社会心理社会认知和社会态度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社会影响和社会行为四、课程实施1、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心理学教学大纲
本章的重点主要有感觉的含义与种类、知觉的含义与种类、注意的品质、根据知觉规律,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正确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本章难点】
本章的难点主要是根据知觉规律,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正确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讲授内容】
(一)感觉
1.什么是感觉
2.记忆的基本过程
识记、保持、再现;编码、存储、提取。
3.记忆的主要类型
(1)记忆对象分类
① 形象记忆;② 逻辑记忆;③ 情绪记忆;④ 动作记忆。
(2)记忆阶段分类
① 瞬时记忆;② 短时记忆;③ 长时记忆。
4.记忆表象
(1)什么是表象
(2)表象与后象的关系
(3)记忆表象的特点
① 直观形象性;② 形象概括性;③ 模糊片断性;④ 个别差异性。
本章的重点是思维的特点、基本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概念掌握、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本章难点】
本章的难点是思维的特点、基本过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讲授内容】
第三章 记忆
【教学要求】
1.了解记忆的基本过程与主要类型。
2.理解记忆表象的特点、记忆系统的编码方式与存贮特点、遗忘的基本规律及其主要原因。
3.灵活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
【知 识 点】
记忆的基本过程与主要类型、记忆表象的特点、记忆系统的编码方式与存贮特点、遗忘的基本规律及其主要原因、灵活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
(3)注意的功能(选择,整合,维持,调节)
2.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
① 什么是无意注意;② 无意注意的影响因素。
(2)有意注意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学》课程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对象。
2、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
3、分析人类心理现象和行为,包括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等方面。
4、理解心理学在日常生活、教育、工作等领域的应用。
5、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三、课程内容1、心理学导论: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历史、研究范围和方法。
2、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介绍神经元、大脑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3、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4、情感与动机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情感、动机和情绪,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和情感调节等。
5、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差异和社会行为,包括人格理论、群体行为和人际关系等。
6、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包括胎儿期到老年的心理发展。
7、心理病理学:介绍心理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等。
8、心理学应用:介绍心理学在教育、工作、咨询等领域的应用。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总计36学时,分为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
理论授课部分每周安排两次,每次2学时;实践操作部分每周安排一次,每次2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1、心理学导论(4学时)2、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4学时)3、认知心理学(6学时)4、情感与动机心理学(6学时)5、人格与社会心理学(6学时)6、发展心理学(4学时)7、心理病理学(4学时)8、心理学应用(4学时)五、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两个部分。
平时作业包括课堂讨论、阅读论文和完成课后习题等,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具体考核标准如下:1、平时作业: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表现和阅读论文质量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心理学教学大纲《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
它是学生学习和研究其它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的基础。
对初等教育系的学生而言,基础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
提高其学习和理解心理学理论和教育理论的能力。
一、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和进一步学习其它教育理论课程所必须的一般心理学基础知识,掌握人的心理的一般发展规律和趋势,学会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技巧,形成心理研究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儿童、热爱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想,提高学生自我心理品质和思想品德修养的自觉性。
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使大学生具备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教学要求1,要把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本课程的教材选编和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研究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因此教学中坚持这一原则有利于实现本课程的目的,有利于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使学生在学习基础心理学的知识的同时,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和方法论教育,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
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它必须重要系统的理论知识的陈述,但心理学必须克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倾向;因此在强调心理学理论教学的同时,要加强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教学中注意将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火热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做到学用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吸收心理科学的新成就,促进心理学内容和方法的现代化。
心理学是当代发展最快更新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
心理学教材在保证稳定性的同时,要重视在教材中引入当代学科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完善教材,促进教材的现代化。
4,要注意高难度与量力性原则的有机结合。
心理学教材首先必须保证心理学科自身的系统性,但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知识水平,恰当地规定教材的分量和难度,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使教材成为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内容初等教育系以培养和训练专科层次的高素质小学教师为目的,重视学生的小学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技能水平的训练与提高。
基础心理学主要涉及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主要内容涉及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等,它是教育理论系科学生学习其它教育理论课程的基础。
但它又有别于本科院校教育系的基础心理学课程。
初等教育系的基础心理学应重视基础心理学原理的应用。
因此在理论层次上的要求就要相对低一些。
同时,人的心理是社会的,人的社会化过程对人的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基础心理学的内容设计上还就涉及社会心理学的内容。
由于初等教育系的学生今后从事的是小学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在教材内容设计上还应渗透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时间分配:初等教育系的《基础心理学》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授课按实有16周计算,每周4学时,共用课时64学时。
本课程各章节名称及时间分配如下:注:选修课题安排学生自学。
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理解心理的实质,明确学习心理学的目的意义,从而激发学习心理学的动机。
教学要点: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心理学、人的心理现象、人的行为二、心理的本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实践活动是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条件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心理学的研究过程、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四、当代西方主要心理学派别构造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的兴起五、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重点、难点:重点: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的本质;难点:心理是脑的机能基础心理学和研究方法。
教学实践:1,观看教学电影《意识的起源》,组织学生讨论。
2,组织学生参观心理实验室。
3,外请小学优秀教师介绍心理学理论对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心理的实质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了解学生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掌握大脑与人的心理的关系,神经活动过程及规律,理解反射、反射弧、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等概念,形成科学的心理观。
教学要点:一、神经系统神经元及功能、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的三大功能系统躯体感觉系统、躯体运动系统、大脑的联合系统、大脑两半球的功能特异化三、条件反射学说反射与反射弧、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四、高级神经活动过程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五、内分泌系统与心理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关系、内分泌腺、激素及其功能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反射,条件反射的形成,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及规律。
难点:反射弧、条件反射的形成、高级神经活动过程。
教学实践:1,参观生理实验室,观摩教师进行解剖实验。
2,分组进行动物反射实验。
第三章感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人的感觉的基础知识和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等知识。
通过讲授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感觉的概述、感觉的测量、视觉、听觉、其他感觉和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等知识。
教学要点:一、感觉的概述什么是感觉、感觉的生理基础、感觉的分类二、感受性及其测定什么是感受性、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对数定律与幂定律三、几种主要的感觉视觉、听觉、其它感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觉的概念、感受性、视觉、听觉和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难点:感受性及其测定。
教学实践感受性测定实验。
双耳分听实验。
第四章知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觉的基本类型和知觉的基本特征等知识。
通过讲授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知觉的概述、知觉的基本特征、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错觉等知识。
教学要点:一、知觉的概述什么是知觉、知觉的生理基础、感觉与知觉的关系、知觉的分类二、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三、几种主要的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四、观察什么是观察、观察的品质、观察力的培养。
五、错觉错觉及其种类、错觉理论教学重点、难点:知觉的概念,知觉的基本特性,错觉,观察力的培养教学实践:以一实例要求学生测查小学生观察的特点。
外请小学优秀教师介绍小学生观察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表现第五章记忆与想象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记忆和想象的概念,了解记忆和想象的种类和记忆过程,掌握记忆规律,想象的培养学会记忆方法。
教学要点:一、记忆概述记忆及其过程、记忆的分类、记忆的生理机制、表象二、识记识记及其种类、影响识记的因素三、保持与遗忘保持、遗忘、复习四、再认与回忆再认、回忆五、想象想象及其特点、无意想象与有意想象、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想象的培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记忆的概念、记忆过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影响遗忘的因素。
想象的概念、创造性想象的培养。
难点:遗忘的生理机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理论。
教学实践:1,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的测查。
2,情有经验的教师介绍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和提高记忆力的教学措施。
3,运用作品分析法,对小学儿童的作文、想象画进行分析,了解其想象发展的特点。
第六章思维与言语教学目标:通过使学生理解思维与言语的概念、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概念;了解言语和思维的种类、思维与语言关系;掌握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及规律、创造性思维过程及培养。
教学要点:一、思维概述什么是思维、思维的特征、思维的种类、思维过程与思维形式二、言语概述什么是语言和言语、语言的结构与功能、言语与思维的关系、言语的种类三、概念及其掌握概念概述、概念形成、概念掌握、教学条件的概念学习四、问题解决问题与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解决的策略五、创造性思维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过程及特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思维、言语、创造性思维、概念、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创造性思维过程及培养。
难点:思维与言语的关系,问题解决过程,创造性思维过程。
教学实践:1,小学儿童思维能力特点的测试。
2,观摩一次小学课堂教学活动,讨论教师对小学儿童思维的激发与培养的措施。
第七章注意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注意的概念,了解注意的种类、功能、生理机制、注意理论及外部表现,掌握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无意注意的条件。
教学要点:一、注意概述什么是注意、注意的生理机制、注意的功能、注意的外部表现二、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注意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四、选择性注意的理论过滤器理论、资源分配理论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注意的概念、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无意注意的条件。
难点:注意的生理机制、注意的理论。
教学实践:1,小学生注意能力测量2,观摩一次小学教学活动,分析教师对小学生注意的组织上的优缺点。
第八章情绪情感教学目标:使小学生理解情感的概念,了解情感理论、生理机制、情感的作用,掌握情感的外部表现及生理变化和几种主要的情绪情感。
教学要点:一、情绪情感概述什么是情绪情感、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情绪情感的作用、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和内部生理变化二、情绪情感的种类基本情绪状态、情绪的种类、情感的种类三、情绪理论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情绪的认知理论、巴甫洛夫的动力定型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情感的概念、情感的外部表现及内部生理变化、几种主要的情绪情感。
难点:情感的生理机制、情感的理论。
教学实践:1,观察分析小学生的情绪表现,写出观察报告。
2,观察分析小学生课堂情绪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第九章意志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意志的概念、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掌握意志过程的特征、意志过程与动机冲突和意志品质。
教学要点:一、意志的概述什么是意志、意志行动的特征、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二、意志行动与动机冲突意志行动的环节、意志与动机冲突三、意志品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意志概念、意志行动的特征、意志过程与动机冲突、意志品质。
教学难点:意志过程与动机冲突。
教学实践:深入小学课堂,观察分析小学生的意志品质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第十章个性倾向性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个性、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价值观等概念,了解需要、动机、兴趣的种类,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生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兴趣的培养等。
教学要点:一、个性概述什么是个性、个性的一般特征、个性结构、个性与心理过程的关系二、需要什么是需要、需要的种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三、动机什么是动机、动机的功能、动机的种类、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四、兴趣什么是兴趣、兴趣的种类、兴趣的品质、兴趣的形成与培养五、理想、世界观、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个性、需要、动机的概念,需要理论、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