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3讲散文阅读之归纳概括内容要点课时演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针对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针对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针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米的恩典甘典江①在所有的汉字当中,我最敬重的一个字,是“米”。

②甲骨文中,“米”字像琐碎纵横的米粒,典型的一个象形字。

《说文解字》曰:“米,果实也。

象禾实之形。

”意思是,米是谷物和其他植物去壳后的籽实。

③断奶之后,我们开始要吃饭了。

民以食为天,说明吃饭是天大的事。

多少年以来,中国人见面都要问候一句:“吃了吗?”难怪古代的圣人早就明察:仓廪实而知礼节。

④吃饭要靠天,更要靠地。

没有谁能够管得了天,但是,地,却是被人牢牢控制住了。

⑤在中国的传统中,土地是万有之源,万物都从中孕育化生。

《易经》云:“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安土便能乐业,就会诞生故乡,同时,还象征着淳朴的道德选择与坚守的精神意志。

土地联系着历史与道德、政治与民生,而其中的媒介与命脉,即是白花花香喷喷的米。

一切财富与权力,最终,都可以通过米来衡量与转化,以“石”计量。

⑥广义的“米”,包括稻米、高粱、玉米、小米、黄米等等,一般而言,主要指稻米,即大米。

在南方,稻田随处可见,甚至在陡斜的山坡上,也被开垦出一圈一圈的梯田。

在雾气中,在月光下,那些成片的梯田,像大地的行为艺术,在视觉上极为震撼,彰显着人的力量和创意。

⑦上世纪八十年代,母亲带我去粮店买米,揣着一册购粮本。

彼时,每个人的粮食,都是一个定数,有钱也多买不到一两。

卖米的工作人员常常带着居高临下的目光,我们则像是等待赈济的灾民,需要他们来拯救。

我突发恐惧:要是哪天他们关门不卖米了,我们又怎么办?⑧幸好,某一天,人们又做起了交易,在农贸市场,大米开始自由流通,只要有钱,想买多少买多少。

望着那些被解放了的大米,我觉得生活才真正开始。

⑨吃饱饭后,人性苏醒了。

接着,我们各式各样的欲望,日益膨胀。

不知不觉之间,人们见面,不再问候吃饭,而是关心挣钱发财。

很快,米的命运也发生了变迁,它们被包装进入超市。

在某种意义上,这时候的米,面目全非,与土地紧密的关系已经断裂。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2讲观点推断题课时演练(含答案)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2讲观点推断题课时演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精准答题:专题一学案二第2讲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19分)材料一:“韧性城市”出现在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4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

什么是韧性城市?按照国际组织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定义,“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

在当前学术和社会语境下,灾害可以涵盖自然灾害、社会重大影响的事件(如战争)和健康(如疫情)等维度。

城市韧性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论点之一,其核心就是要有效应对各种变化或冲击,减少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

近年,北京、上海等城市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均有“加强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提高城市韧性”等相关表述。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危机,让我们对“城市韧性”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对城市如何在日益增长且变幻莫测的风险和挑战中正常运行并保持韧性这一议题,有了更理性的思考。

一方面,突发疫情的出现,给当下城市空间的定义与使用带来巨大冲击与影响。

历史上,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不断重塑城市和社会,并间接促进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及其演进。

疫情期间,城市服务与供给模式发生了全面线上化转变,城市居住、就业、游憩与交通等空间的功能形态与使用模式均面临重新定义。

另一方面,新兴技术对于疫情防控期间城市空间的正常运维使用起关键性作用,实质地支持了政府和城市的正常运行、社区层面的管理、个人层面的适应性生活与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对一系列泛智慧城市技术的检验。

其最终为各级治理者的高效精准治理、医疗工作者的药物研发和病情诊断、公司企业的远程运维以及公众群体的积极参与和反馈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大幅减少了城市各方面所受到的负面影响,进而在平灾结合、城市空间的弹性与健康使用、脆弱地区或人群的监测预警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从多维度提升城市(空间)的韧性。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线条之美 梁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高三语文复习一轮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复习一轮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复习一轮学问点总结高三语文复习一轮学问点:基础学问①字音辨析题要落实三个内容:形近字的读音,多音字的读音,简单误读字的读音等。

由于广东高考中所涉及的注音都是生活中常用的,因此备考中不必纠缠生僻字音。

字形辨析题虽然考试卷中没有出现,但是在(高考(作文))评分中却加大了对错别字的扣分标准,规定每一个错别字就扣一分,所以平常也应留意规范用字。

②(成语)俗语的复习的立足点是要正确理解成语俗语的整体意义,不要望文生义,同时要留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状况及感情色调运用等。

该学问点的复习无捷径可言,平常对成语俗语多加积累了,考试就简单过关。

③病句的复习肯定要依据《考纲》上规定的六种类型来进行。

依据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分析,可知有关病句常考到十三种题型,第一轮复习要求对六类病句十三种题型,有一个全面的清晰的相识,最好各记一两个例句。

高三语文复习一轮学问点:古代诗文的复习①文言文的复习———留意课本文言文的考查,无论是实词、虚词、文句理解,还是语段翻译,各个学问点的考核无一不是源自课本,可见,文言文复习首先要复习好课本。

②诗歌鉴赏的复习对于诗歌的鉴赏,同学们普遍感到难度较大。

复习时肯定要处理好三个问题:一是阅读古诗词,要先解决语言的转换问题,扫除解读赏析中的障碍,然后做其他的题目。

因此,首轮复习时积累肯定量的古诗词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是要全面了解高考试题的命制类型和出题设问的角度等,做到心中有数。

三是要形成清晰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高三语文复习一轮学问点:现代文阅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为两种,一种是科技类,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一种是文学作品,以小说、(散文)为主。

科技文阅读,因为它的科学性、学问性和逻辑性比较突出,复习备考要训练整体把握材料的实力。

同时,答题时要能很快找到相对应的阅读区间。

文学作品,虽然不同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艺术效果不同,但其解读(方法)大同小异,这就要求我们了解一些常规的解读方法。

例如,整体把握,以文解文;读懂题目要求,明确答题角度。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复习(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复习(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复习(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 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 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复习重点:阅读方法, 命题类型, 答题方法技巧。

一、考情解读《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 ”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 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 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 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 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 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 富有表现力, 所以, 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 不能孤立的看, 要联系上下文, 联系文章的主题, 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 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 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 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 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 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 清新自然, 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 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 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

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 内容要点概括, 理解词义、句意, 鉴赏形象、技巧, 探究。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 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 形散而神不散);(2)真实自然, 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 可以艺术加工, 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 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 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 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 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 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考情纵览阅读素养1.形散而神聚。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表达事件的发展,也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借景抒情,也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这些都是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的。

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

“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深沉含蓄,而且它又更多地把情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中,转为一种情趣。

“理〞即哲理,指作者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后形成的人生经验;也可指事理,即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有些散文虽然取材小,但却饱含哲理,并且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不是凭空而发,它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和结晶。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作者也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实易解,绝不故弄玄虚,总努力把艺术匠心藏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

4.分类按内容和性质分有以下几种: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整体感知,精准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要求考生在读文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读文时也要始终坚信一点,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的每一段落、每一句,甚至每一词都不是随意堆砌的,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是作者精心安排、刻意提炼的,都是为主题服务的。

具备了以上读文意识,养成良好的读文习惯,读散文便成了一种“享受〞,做题也就有了“成就〞。

要在考场上轻松解读散文内涵,把握命题意图,需遵循以下阅读步骤:1.圈点勾画,理清思路文必有思,思必有路。

散文取材自由,材料丰富,但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阅读散文,要注意理清文章思路。

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3篇

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3篇

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复习高中语文知识,巩固基础;2. 提高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5分钟)1. 教师进行简单提问,复习学生上次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回忆高三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分别进行相关语文知识的讲解,带领学生复习所学知识。

2. 整理知识总结,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

三、综合练习(30分钟)1. 进行综合练习,包括语法、作文等方面的练习。

2. 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四、文学鉴赏(30分钟)1. 教师讲解一篇名篇或优秀作品的内容和背景知识。

2. 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分析作品的结构和主题,并进行讨论。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重要知识点。

2. 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教学,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有了较好的复习,对重点和难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通过文学鉴赏的活动,学生对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文学素养。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下一步,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巩固复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蜀道难》这首古文诗,了解作者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2. 掌握古文诗的基本意义和诗歌形式,并能正确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解读;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品味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蜀道难》的基本内容和含义;2. 分析诗歌的结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抒发,把握作者表达的主题;2. 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解析诗歌。

202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2讲散文阅读之思路分析题课时演练(含答案)

202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2讲散文阅读之思路分析题课时演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精准答题:专题二散文阅读学案二第2讲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16分)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①我走的时候,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

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

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

②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

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

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橛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③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④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

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

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看见过大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

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

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

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

还有,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

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⑤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

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

⑥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⑦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文学类散文(文学短评-利用小文体、写好小评论)(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文学类散文(文学短评-利用小文体、写好小评论)(含解析)

文学短评——利用小文体,写好小评论复习任务掌握文学短评文体特点,写好文学短评思路。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3新高考Ⅰ卷《给儿子》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

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

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6分)小说短评思路①关联教材。

文学短评直接关联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学习任务。

②重在考查审美素养。

试题对考生的文学鉴赏与审美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

③命题较为灵活。

不必完整写作,只求写出评论思路或列出评论角度。

④答案相对开放。

答案只要思路清晰、言之成理即可。

北京卷文学社社刊拟开设“花开纸上”读书专栏。

请你从经典的文学作品中选一个与花卉有关的场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写一段短评。

要求:写出作品名,符合作品内容;条理清晰,语言简洁。

不超过150字。

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10分)短评微写作活动一理解文体,掌握短评要点文学评论又叫“文艺评论”,既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探讨、体会、评价的科学研究活动,又指反映这种研究成果的一种文章样式。

其任务在于揭示艺术现象中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探讨艺术创作的方法和规律,以提高文艺创作的水平;还要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作品,培养和提高读者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健康的艺术情趣。

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评论对象,并对具体作品的某一点进行深入品析和阐发,进而得出某个评论性观点。

“短”是指它篇幅短小,“评”是指评论,文体属于议论文。

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三,要求会写文学短评。

写作前提理解诗文的文体特点、内容主旨、思想感情、艺术手法等写作流程聚焦一个评论点(字词、手法、形象、思想情感、艺术特点等)寻找若干相关例子(诗文中的相关例子,其他诗文中的相关例子)形成一个总论点(对例子分析概括,围绕评论点形成文章观点)确立几个展开层(从几个角度并列展开,或几个层次递进展开)写作思路总分总结构,叙述结合,以议为主要写好文学短评,必须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1.重“评”不重“感”读后感是读者读完作品后的个人主观感受,属于引申体,可表述的内容灵活多样,呈现的面貌也变化多端,只要读者写出了自己的联想、感受、体会、收获等皆可。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2018届高考冲刺阶段语文系统复习资料(全国卷模式)【中】——各题型答题知识与方法体系II、散文阅读{1}读懂散文【一】根据四要素——内容、主题、结构、语言及四要素各自相应的艺术手法来阅读。

基本原理同小说。

【二】分类阅读。

根据内容来分类:1、分类:写景散文、状物散文、记事散文、写人散文当然一篇文章可能是单一的一种类别,更可能是两种、三种甚至四种的综合。

这个时候需要先读题,根据题干的信息判定考查的类别有哪些,就按照考查的类别阅读。

2、转化:如果是只考一种类别或者主要考查一种,而文章却是几种的综合,那么在阅读中要学会转化,比如考查状物,那么文章中涉及的其他类别如写人写事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思想就需要转化到物上,让物去承载。

【三】阅读知识与技法1、写景——借景抒情1)景,即画面,需要弄清楚画面的构成及其特点。

注意:人及人的活动也是画面内容之一。

画面要分类并命名:分类可能按时空分类,也可能按性质来分类。

下面按照性质来分类:(1)自然景物——时空(2)人的活动——时空+人(3)人与自然(人活动的结果,如劳动成果)——自然+人2)景要体现一定文化,承载相应的情感——借景抒情。

(1)自然景物——内心的喜悦,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2)人的活动——对人的赞美与崇敬,对人改变自然、保护自然如劳动的赞美。

(3)人与自然(人活动的结果,如劳动成果)——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景,对劳动成果的珍惜。

文化可能涉及人文关怀、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传统文化之美如农耕文化、隐逸文化……如2015四川卷《太湖碎锦》第二题,就考查对画面的分类概括及其表达的情感。

3)对景的描绘:描写的角度、顺序和手法以及语言。

(1)角度与顺序:角度——时空、五觉;顺序——时空、逻辑(2)手法:描摹类——勾勒、细描、工笔、白描、浓墨重彩、绘声绘色绘形……衬托——烘托、反衬,对比,想象,联想,虚实,动静,声寂……(3)语言:语音、词语、句式、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设问、反问、排比……如2015四川卷《太湖碎锦》第一题就考到了对景的描绘,第四题就考到了写景的角度——近观与远眺。

第2节概括内容要点,理解词句含义-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解析版)

第2节概括内容要点,理解词句含义-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解析版)

第四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第2节概括内容要点,理解词句含义概括内容要点“要点”即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概括、归纳内容要点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对语段乃至整篇文章进行筛选与提炼、总结与把握、加工与转化。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有两种题型:特定指向信息概括题、整体内容概括题。

题型一特定指向信息概括“特定指向信息概括”既指概括一个段落的内容要点,也指概括多个段落(层次)的内容要点,包括段(层)意概括题、特点概括题(以概括散文中的人、物、环境、某种类型、某一方面等的特点为中心)和因果探寻题。

信息检索提炼“3方法”1.摘取法:有些信息显示在重要句子中,概括时可摘录句子或句子中的重要词语。

2.合并法:需要概括的内容往往不是一个方面,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有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分别摘取出来并组合在一起。

3.层析法:需要概括的内容,文中无明显的对应关键句时,则可将原文内容分层,层层分析后归纳概括。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3步骤”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的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清思路,检索概括区间无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都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理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提炼加工,整合答案要点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提炼加工,分类整合。

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看赋分。

一般而言,若赋分为6分,应有3个要点,基本上是1个要点2分。

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

就是说提炼加工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

题型二整体内容概括(含主旨)“整体内容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包含情感态度概括和主旨概括。

这两者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散文的整体阅读(课件)-文学类阅读-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散文的整体阅读(课件)-文学类阅读-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2.意境深远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 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 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层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 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 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 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便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营 造出深远的意境。
③街面上,步行者斜穿横过,大摇大摆,扶老携幼,走在正中间,俨然是这 个城的君王。满大街的雕梁画栋、摊贩食廊、耄耋之辈……令司机们缩 头缩脑,不敢再风驰电掣。城门不远处就是有口皆碑的临安饭店,开业都快 七十年了,就像《水浒传》里描写过的那种,铺面当街敞开,食客满堂,喝汤 的喝汤,端饭的端饭,动筷子的动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干酒的干酒,嚼筋的 嚼筋,吆五喝六,拈三挑四,叫人望一眼就口水暗涌,肚子不饿也忍不住抬腿 跨进去。拖个条凳坐下,来一盘烧卖!这家烧卖的做法是明代传下来的,肥 油和面,馅儿是肉皮和肉糜。大锅猛蒸,熟透后装盘,每盘十个,五角一个。 再来一土杯苞谷酒,几口灌下去,夹起一枚,蘸些建水土产的甜醋,送入口中, 油糜轻溢,爽到时,会以为自己是条梁山泊好汉。
兰草、绵纸窗、凉粉、米线、青头菌、炊烟、祖母、媳妇、婴孩、善男 信女、市井之徒、酒囊饭袋、闲云野鹤、翩翩少年、三姑六婆、环肥燕 瘦、虎背熊腰、花容月貌、明眸皓齿、慈眉善目、鹤发童颜……此起彼 伏,鳞次栉比。
⑤在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他们还能够像四百年前的祖 先们那样安居乐业,不必操心左邻右舍的德行,都是世交啦。有一位绕过曲 曲弯弯的小巷,提着在龙井市场买来的水淋淋的草芽(一种建水特有的水生 植物,可食,滚油翻炒数秒起锅,甜脆)、莴笋、茄子、青椒、豆腐、毛豆、 肉糜、茭瓜……一路上寻思着要怎么搭配,偶尔向世居于此的邻居熟人搭 讪,彼此请安,磨磨蹭蹭到某个装饰着斗拱飞檐门头的大门前(两只找错了 窝的燕子拍翅逃去),咯吱咯吱地推开安装着铜质狮头门环的双开核桃木大 门,抬脚跨过门槛,绕过照壁,经过几秒钟的黑暗,忽然光明大放,回到了曾祖 父建造的花香鸟语、阳光灿烂的天井。从供销社退休已经三十年的祖母 正躺在一把支在天井中央的红木躺椅上,借着一棵百年香樟树的荫庇目充 瞌睡呢。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现代诗歌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2讲现代诗歌阅读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现代诗歌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2讲现代诗歌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导】 第一步:通读全诗,把握大意。 这首诗共两节,第一节是诗人的“供述”,从各方面表现其爱国情 怀;第二节是诗人对“供述”的补充,是诗人对自己另一面的自我揭露。 第二步:找准角度,概括分析。 可从找关键词的角度进行分析。“茶”字暗示诗人的身份,“苦” 字寓含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带给诗人精神上的苦闷之情。
第三步:全面归纳,落实要点。 对诗中这句话情感的分析,既要从诗人的身份特点、偏爱喜好着手, 又要结合时代背景,考虑诗人的精神苦痛。结合这两点,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这句诗除暗示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特征(书斋里的书生,偏爱民族传 统文化)外,还因为一个“苦”字,使全诗平添了一番苦涩之感。诗中 倾注了诗人对祖国、历史、文化和山川的热爱之情,凸显了他的爱国主 义理想,理想的炽热与现实的冷酷形成的反差使诗人的抒情含有些许的 苦涩。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树
郑敏 我从来没有真正听见声音 像我听见树的声音 当它悲伤,当它忧郁 当它鼓舞,当它多情时的一切声音 即使在黑暗的冬夜里
你走过它,也应当像 走过一个失去民族自由的人民 你听不见那封锁在血里的声音吗 当春天来到时 它的每一只强壮的手臂里 埋藏着千百个啼扰的婴儿 我从来没有真正感觉过宁静 像我从树的姿态里 所感受到的那样深
或背景 寄托着对真善美的强烈追求
关注思 “树”只是一个自然物象,但在诗人的笔下,它有了声音,
考层次 鼓荡着激情,成为作者情感抒发的突破口
第三步:析深意,妙作答。 “树”代表的是诗人心目中的中国广大的百姓,更准确地说,应该 是中国的传统农民。这些百姓隐忍、坚强、勤奋、善良、质朴、无私、 伟大、包容。诗人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形象,表达了对他们深沉的热爱与 敬仰。 【参考答案】 “树”是自然物象,但郑敏通过内心所感受到的是树的声音、宁静, 这两种品格暗示民族力量的新生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散文常见考点的解题方法 课件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散文常见考点的解题方法 课件

④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构思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 技巧 设置悬念、制造波澜等。
考查方式2:句段结构作用
【2023·全国甲卷《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巴金)】 9.这篇随笔的最后段跳转到作者在上海的生活见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 本简要分析。
【答案】 (1)这是联想,由轮船上的机器联想到上海的建筑所用的机器,二者 都体现机器的力量,具有相似性。 (2)拓展文章的广度,丰富其内容。 (3)由“我”一个人的喜悦,拓展到“许多人”的喜悦,表明对机器 力量的欣赏是普遍存在的,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022·北京卷《这城市已融入我的生命》(谢冕)】 18.作者在文章第六段中叙写了家乡的生活,请简要分析这部分内容在全文中的作 用。
写了什么
内容
概括
怎么写
手法
分析
五个基本问题
表达了什么
情感
揣摩
为什么写
主旨
探究
我们怎么看
意蕴
鉴赏
读懂散文的基本方法
1.找散文要素。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 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2.理散文顺序。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 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 3.抓散文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 面,贯串情节。 4.品散文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 包含在字里行间。 5.析散文哲理。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 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抒写这种体验感的?请简
要分析。(6分)知 识 建 构 散文的特点高考命题点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二:概括内容主旨(教师版)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二:概括内容主旨(教师版)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二:概括内容主旨·教师版复习目标1.掌握散文局部、全文归纳概括的方法。

2.提升把握文章局部内容和整篇中心的能力,能够应对主要概括题型。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 全国乙卷《“九一八”致弟弟书》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更是一再呈现。

请分析这种恍惚感的由来。

(6分)全文筛选概括①从概括范围看,考查分局部与全文两个角度。

②从概括类型看,主要有内容概括和特定概括两种。

以后者为主,后者主要有原因概括和作用概括两种小题型。

上海卷《我和父亲》第⑨段、第⑬段中作者明知父亲期待肯定的答复,为什么不直接回答?请加以分析。

(5分)局部筛选概括2021 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局部筛选概括知识图要典型例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并参照“知识图要”导图思考其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1.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

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

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

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节选自2017年北京卷《根河之恋》)注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

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1)特点:①巨大的生命力;②纯真清冽;③一次次的新生;④养育了两岸的生命。

(2)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

解析答此题主要采用摘录关键词语法。

第一问属于形象概括题,答题的关键是要分析概括有关根河的描述。

第二段总共四句,分别描写春天根河破冰的生命力,根河河水的清澈本色,根河的原名及其含义,根河像母亲一样养育两岸的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精准答题:专题二散文阅读学案二第3讲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16分)文本一:新校舍(节选)汪曾祺西南联大的校舍很分散。

有一些是借用原先的会馆、祠堂、学校,只有新校舍是联大自建的,也是联大的主体。

有一座校门,极简陋,两扇大门是用木板钉成的,不施油漆,露着白茬。

门楣横书大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进门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路。

路是土路,到了雨季,接连下雨,泥泞没足,极易滑倒。

大路把新校舍分为东西两区。

大图书馆后面是大食堂。

学生吃的饭是通红的糙米,装在几个大木桶里,盛饭的瓢也是木头的,因此饭有木头的气味。

饭里什么都有:砂粒、耗子屎……被称为“八宝饭”。

八个人一桌,四个菜,装在酱色的粗陶碗里。

菜多盐而少油。

常吃的菜是煮芸豆,还有一种叫作蘑芋豆腐的灰色的凉粉似的东西。

大图书馆的东面,是教室。

土墙,铁皮顶。

铁皮上涂了一层绿漆。

有时下大雨,雨点敲得铁皮丁丁当当地响。

教室里放着一些白木椅子。

椅子是特制的。

右手有一块羽毛球拍大小的木板,可以在上面记笔记。

椅子是不固定的,可以随便搬动,从这间教室搬到那间。

吴宓先生上《红楼梦》研究课,见下面有女生没有坐下,就立即走到别的教室去搬椅子。

一些颇有骑士风度的男同学于是追随吴先生之后,也去搬。

到女同学都落座,吴先生才开始上课。

我是个吊儿郎当的学生,不爱上课。

有的教授授课是很严格的。

教西洋通史的是皮名举。

他要求学生记笔记,还要交历史地图。

我有一次画了一张马其顿王国的地图,皮先生在我的地图上批了两行字:“阁下所绘地图美术价值甚高,科学价值全无。

”朱自清先生教课也很认真。

他教我们宋诗。

他上课时带一沓卡片,一张一张地讲。

要交读书笔记,还要月考、期考。

我老是缺课,因此朱先生对我印象不佳。

多数教授讲课很随便。

刘文典先生教《昭明文选》,一个学期才讲了半篇木玄虚的《海赋》。

闻一多先生上课时,学生是可以抽烟的。

我上过他的“楚辞”。

上第一课时,他打开高一尺又半的很大的毛边纸笔记本,抽上一口烟,用顿挫鲜明的语调说:“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

”他讲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

这样讲唐诗,别的大学里大概没有。

闻先生的课都不考试,学期终了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

唐兰先生教词选,基本上不讲。

打起无锡腔调,把词“吟”一遍:“‘双鬓隔香红啊——玉钗头上风……’好!真好!”这首词就算讲过了。

我不好好上课,书倒真也读了一些。

中文系办公室有一个小图书馆,通称系图书馆。

我和另外一两个同学每天晚上到系图书馆看书。

系办公室的钥匙就由我们拿着,随时可以进去。

系图书馆是开架的,要看什么书自己拿,不需要填卡片这些麻烦手续。

有的同学看书是有目的有系统的。

一个姓范的同学每天摘抄《太平御览》。

我则是从心所欲,随便瞎看。

我这种乱七八糟看书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我觉得这个习惯挺好。

夜里,系图书馆很静,只有野外偶尔传来几声犬吠。

我差不多每夜看书,到鸡叫才回宿舍睡觉——因此我和同寝室那位姓刘的历史系同学几乎没有见过面。

新校舍大门东边的围墙是“民主墙”。

墙上贴满了各色各样的壁报,左、中、右都有。

有时也有激烈的论战。

有一次三青团办的壁报有一篇宣传国民党观点的文章,另一张“群社”编的壁报上很快就贴出一篇反驳的文章,批评三青团壁报上的文章是“咬着尾巴兜圈子”。

这批评很尖刻,也很形象。

“咬着尾巴兜圈子”是狗。

事隔近五十年,我对这一警句还记得十分清楚。

当时有一个“冬青社”(联大学生社团甚多),颇有影响。

冬青社办了两块壁报,一块是《冬青诗刊》,一块就叫《冬青》,是刊载杂文和漫画的。

冯友兰先生、查良钊先生、马约翰先生,都曾经被画进漫画。

冯先生、查先生、马先生看了,也并不生气。

有一位曾在联大任教的作家教授在美国讲学。

美国人问他:西南联大八年,设备条件那样差,教授、学生生活那样苦,为什么能出那样多的人才?——有一个专门研究联大校史的美国教授以为联大八年,出的人才比北大、清华、南开三十年出的人才都多。

为什么?这位作家回答了两个字:自由。

(原载于《芒种》1992年第10期,有删改) 文本二:我的老师沈从文(节选)汪曾祺沈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

说实话,沈先生真不大会讲课。

他不像闻先生那样:长髯垂胸,双目炯炯,富于表情,语言的节奏感很强,有很大的感染力;也不像朱先生那样:讲解很系统,要求很严格,上课带着卡片,语言朴素无华,然而扎扎实实。

沈先生的讲课可以说是毫无系统——因为就学生的文章来谈问题,也很难有系统,大都是随意而谈,声音不大,也不好懂。

不好懂,是因为他的湘西口音一直未变,也因为他的讲话内容不好捉摸。

沈先生是个思想很流动跳跃的人,常常是才说东,忽而又说西。

沈先生真不是个长于逻辑思维的人,他从来不讲什么理论。

他讲的都是自己从刻苦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之谈,没有一句从书本上抄来的话。

(选自《人间草木》,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数教授教课认真,“多数教授讲课很随便”。

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委婉表达了对敷衍了事的教授的不满。

B.文中“只有野外偶尔传来几声犬吠”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突出了作者夜里在系图书馆读书时环境的静谧。

C.三青团在壁报上宣传国民党的观点,“群社”痛批其文章是“咬着尾巴兜圈子”,有暗示其为国民党走狗之意。

D.作者认为他的老师沈从文先生虽然不大会讲课,但绝不照本宣科,所讲内容均为自己刻苦实践的“经验之谈”。

【答案】A 【解析】“委婉表达了对敷衍了事的教授的不满”理解有误,西南联大“多数教授讲课很随便”,“很随便”在文中是不拘一格的意思,与“敷衍了事”大为不同。

像刘文典教授一学期才讲了半篇《海赋》,如果没有渊博的学识、透彻的钻研,是不可能讲这么长久的。

从文中的记叙和描写来看,作者对这些有真才实学的教授非常敬佩,根本没有不满之意。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南联大”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简称,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联合组成,抗日战争时期设立于西南地区。

B.《红楼梦》是古代笔记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书中塑造了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探春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

C.《离骚》是先秦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品,辞采瑰丽,结构宏大,充满浪漫色彩,深受现代诗人闻一多的欣赏。

D.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湖南凤凰人,代表作为《边城》。

他只有小学学历,自学成才,不擅长逻辑思维,讲不出理论。

【答案】C 【解析】A.“复旦大学”有误,从文本一最后的“比北大、清华、南开三十年出的人才都多”来看,应为南开大学。

B.“笔记小说”有误,笔记小说是以人物为中心、具有情节结构的笔记体著作,“四大名著”都是章回体小说。

D.“讲不出理论”有误,文本二是说沈从文先生“从来不讲什么理论”,“不讲”不是“讲不出”。

3.作者较为详细地描述了“新校舍”的校门、道路、伙食和教室,这样写的目的何在?试简要分析。

(4分)【答案】①介绍联大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并照应文章题目“新校舍”,对新校舍的校门、教室等进行描述,使读者对它有了具体印象。

②反衬西南联大的人才之盛。

“新校舍”条件简陋,生活艰苦,却培育出了那么多的人才,两相比较,衬托出联大的成就之大,并引发人们的思考。

4.如欲以“‘自由’是培育人才的沃土”为题为《新校舍》写一篇评论,请结合文本概括评论要点。

(6分)【答案】①教授讲课完全自主,极其自由。

②学生上课、借书没有严格约束,十分自由。

③学生思想开放,学校不加干涉,颇为自由。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16分)雪落北方查干①辽阔的北方,是雪的故乡。

北方,因雪浩瀚而圣洁。

毛泽东有诗:“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对于下雪的北方而言,极有概括性,也具画面感。

有雪的北方大地,确如诗里所说:雪飘万里,白茫茫的一片。

在我的童年,我的故乡,无雪非冬天,无雪便不可思议。

一到冬天,故乡大地只有一种颜色:纯粹的白。

习惯了绿色的双眼,对于这一大片冷冽的白色,并不隔膜,而且感到与绿色同样的喜爱,这便是北方人的性格与品质。

②北方的雪,像一位微醉的牧羊人,身穿白色羊皮袄,手持羊皮酒壶,在草原上摇晃着行走,有目的无目的地行走。

降雪之前的北方天空,十分安详,就那么一大片地蓝着。

而由晴转阴,极为迅速,摆出默然不语的沉闷样子。

这时的风是偷懒的,悄没声息地钻入乱草堆里,呼呼大睡。

而地面上的水汽,却悄悄然飘向天空,在冷空气的作用下,凝结成水滴或冰点,往下坠落。

有时轻扬,有时飘摇,美态十足。

③听牧羊人说:雪,是北方草原的一张暖被,覆盖之处,都是温暖的梦乡。

的确,潇洒着飘来的空中精灵,情盖草地,一展即千里,使干旱的冬日草稞,饮得雪水,重展生机。

这是牛马羊驼的福气。

由雪滋润的草根,多了几分甘甜与滋养,露出地面的部分,就有了青草的芬芳和几分嚼头。

吃得羊儿、牛儿、马儿、驼儿欢喜十分。

它们拱着雪,啃着草尖的幸福样儿,看了让人动容。

就连野兔们,一蹦一跳,剪着双耳撒欢的样子,足使你享受生命饱食之后的欢乐气息。

厚厚的雪被,使草叶免受干旱与寒气的死亡威胁,温暖过冬,去迎春风。

这是上苍赐予北方草原的特殊关照。

④铺展雪被的北方草地,洁白一片,无边无际,一望让人惊讶不已。

那些远山和近岭,淖尔和枳芨滩,不分彼此,一律白盔白甲,静默在那里,在阳光温煦的照耀下,闪着柔和的光芒。

只有那两行勒勒车印,伸向遥远的天边,似两行蒙古文的祝酒词,辉映着碧空。

而那一行梅花蹄印,是牧羊犬留下的,它紧追勒勒车,在雪地上玩着花样。

这个时候,蒙古包青蓝色的炊烟,缭绕着上升,似是情人手中的哈达,招摇于长天。

炊烟一旦升起,马群就会活跃起来,奔腾于雪原上的马群,似潮水般东奔西突,尽情地撒欢。

而野羊群,也在此刻出现于地平线,它们移动的速度很快,像是谁在泼墨,一挥而就。

这时的雪原,由宁静转而响动,因为随风而来的驼铃声,已经挂在一切生灵的耳边。

驼铃带有禅味的叮咚声,使雪原重又安静下来,它是遥远的信息,也是问候。

又是一声又一声,响动在久远回忆里的心跳。

⑤雪落北方是辽远的。

尤其在草原上,雪这么一落,地平线便绵延得一望无际。

有一点移动之物和色彩,就显得十分显眼,就像玉盘里落下珠玑,一清二楚。

有一年,在大青山背后的杜尔伯特草原上,我远远看到了一只火狐狸在雪地上行走。

火狐之美,可与张家界的锦鸡媲美。

毛色鲜红艳丽,似一团燃烧的火,在那里移动。

唯洁净如绸的雪地,才可衬托出它原始的天然之美。

可惜,丹青手们,未能遇见它。

⑥说起雪,雪山也有雪。

只是它高高在上,虽极美,可望而不可即的。

唐人杜甫,所见到的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那是千秋雪,是雪线以上的雪。

它美,美在窗口那么大的视线里,过过眼瘾就是。

⑦边塞诗人岑参所见到的,则是另一番雪后美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