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教案
税法教案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税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税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 熟悉我国主要税种及其征收管理;4. 培养学生运用税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税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税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 我国主要税种及其征收管理。
教学难点:1. 税法原则在具体税种中的体现;2. 税收征收管理中的法律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税法相关教材;3. 税法案例;4. 学生分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什么是税法?税法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其作用在于维护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二、新课讲授(40分钟)1. 税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讲解税法的定义、调整对象、作用等;- 引导学生理解税法在维护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经济、保障社会公平等方面的作用。
2. 税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讲解税法的基本原则,如税收法定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等;- 介绍税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等。
3. 我国主要税种及其征收管理- 介绍我国主要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讲解各税种的征收管理,包括纳税人、税率、税基、纳税期限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提供税法案例,学生分组讨论;2. 各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强调税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加深对税法的理解;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税法的基本概念、原则、主要内容以及我国主要税种,使学生初步掌握了税法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税法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税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主要内容。
(2)使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税制体系及各类税种的征收对象、税率、计税依据等。
(3)使学生熟悉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法律责任。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
(3)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税法的兴趣,培养其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纳税的道德品质。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税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税法概述1.1 税法的概念、原则和作用1.2 我国税制体系及税种分类1.3 税收政策与税收立法2. 各类税种2.1 增值税2.2 消费税2.3 营业税2.4 个人所得税2.5 企业所得税2.6 资源税2.7 土地增值税2.8 城市维护建设税3. 税收征收管理3.1 税收征收管理概述3.2 税务登记3.3 纳税申报3.4 税收征收程序3.5 税收法律责任4. 税法案例分析4.1 增值税案例分析4.2 消费税案例分析4.3 个人所得税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税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主要内容,使学生对税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税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税法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税务机关、纳税人等角色,模拟税收征收管理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税法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1 教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税法最新动态。
1.2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案例材料。
2. 课堂讲解1.1 教师系统讲解税法基本概念、原则和主要内容。
1.2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税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税法教案1——3讲
第一讲第一章税法总论教学目标:1.掌握税收的概念,理解税收的职能,了解税收的产生;2.掌握税法的概念,熟悉税收法规关系,了解税法的作用。
3.掌握税法的构成要素,并能分析运用;4.了解我国税制改革的进展情况;5.掌握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明确目前开征的税种以及税法的分类;教学重点:1.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2.税法的分类。
教学难点:税法的分类教学场所及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多媒体投影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课内外作业:课内:配套学习指导、习题与项目实训教材第一部分的第一章第一节习题训练课外:了解当地税收情况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教学导入】从同学们谈谈对税收最早的了解引入一、税收的性质(一)税收的概念税收又称为“赋税"、“租税”、“捐税”,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剩余产品分配,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
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1.税收的本质是一种分配2.税收分配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来实现3.税收分配的对象为剩余产品4.征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5.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特征(二)税收的产生税收是一个古老的历史范畴,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1.税收产生的条件一般认为,税收的产生取决于相互制约的两个条件:(1)国家的产生和存在。
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是税收产生的前提条件,(2)私有财产制的存在和发展。
私有财产制度的出现同税收的产生也有着直接的必然联系,是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
2.我国税收发展的历程(1)夏商周时期的“贡助彻”。
夏、商、周时代的贡、助、彻,是我国税收的雏形阶段。
(2)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初税亩顺应了土地私有制这一必然发展趋势,这是历史上一项重大的经济改革,也是我国农业税制从雏形阶段进入成熟时期的标志,正式确立起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完全意义上的税收制度。
(三)税收的职能我国税收具有组织财政收入、调节经济和监督社会经济活动的职能。
税法教学大纲教案
税法教学大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税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税收的基本类型和征收对象3. 了解我国税法体系和税收法律法规4. 学会计算各类税收的基本方法和程序5. 培养遵守税法的意识和能力二、教学内容:1. 税法基本概念与原则1.1 税法的定义1.2 税法的基本原则1.3 税收法律关系2. 税收分类与征收对象2.1 税收的基本类型2.2 征收对象与税率2.3 税收优惠与减免3. 我国税法体系与法律法规3.1 税法体系的构成3.2 税收法律法规的层级关系3.3 主要税收法律法规简介4. 税收计算与征收管理4.1 增值税计算与征收4.2 企业所得税计算与征收4.3 个人所得税计算与征收4.4 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规定5. 遵守税法与税务法律责任5.1 遵守税法的基本要求5.2 税务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5.3 税务行政处罚与争议解决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税法基本概念、原则、税收分类等知识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税收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税收计算与征收管理问题,培养合作意识4. 情境模拟法:模拟税务机关征收税收,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5. 问答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资源:1. 教材:税法教材2. 课件:税法教学课件3. 案例资料:税收案例汇编4. 法律法规:我国税收法律法规汇编5. 模拟道具:税务征收模拟道具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课堂表现、提问回答等情况2. 考试成绩:考察学生对税法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税务征收模拟道具操作中的表现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成果5. 课程总结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六、教学安排:1. 税法基本概念与原则(2课时)2. 税收分类与征收对象(2课时)3. 我国税法体系与法律法规(2课时)4. 税收计算与征收管理(4课时)5. 遵守税法与税务法律责任(2课时)6. 增值税法及其计算(2课时)7. 所得税法及其计算(2课时)8. 税收征收管理实务(2课时)9. 税务筹划与税务代理(2课时)10. 税收法律责任与争议解决(2课时)七、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教材、课件、案例资料等教学资源2. 课堂讲解: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讲解税法基本概念、原则、税收分类等知识点3.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税收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小组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5. 模拟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税务征收模拟操作,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6. 问答互动:教师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7. 课程总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8.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八、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2. 结合税收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利用模拟道具,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4. 鼓励学生提问,开展问答互动,巩固所学知识5. 定期进行课程总结,强化重点知识点6. 布置课后作业,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九、教学反馈:1. 教师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掌握税法知识的情况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3. 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4. 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十、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课堂表现、提问回答、作业完成等情况2. 考试成绩:考察学生对税法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税务征收模拟道具操作中的表现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成果5. 课程总结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十一、教学拓展:1. 国际税法简介:介绍国际税法的基本概念、原则以及国际税收协定等。
《税法》教案
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我国税收体系的改革方向
03
我国税收体系将进一步完善税收法规、优化税收结构、提高税
收征管效率,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各类税种特点与功能
流转税
流转税是以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和劳务服务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种类。其主要功能 在于通过普遍征收,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同时,流转税还可以通过差别税率等调节 手段,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
征收管理程序规定
01
02
03
04
税务登记
纳税人需依法办理税务登记, 包括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
销登记等。
账簿、凭证管理
纳税人应按规定设置账簿,根 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
核算。
纳税申报
纳税人需按照规定的期限和内 容向税务机关提交有关纳税事
项书面报告的法律行为。
税款缴纳
纳税人需按照规定的期限和方 式缴纳应纳税款。
03
税收公平原则要求税收必须普遍课征 和平等课征,税收不得歧视,同时还 必须对特殊情况予以变通,以实现税 收的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是指政府征税应使社会 承担非税款负担为最小,以较少的成 本损失取得较多的税收收入。
税收效率原则包括税收的经济效率和 税收的行政效率两个方面。前者要求 税收的征收和缴纳应尽可能减少经济 资源的牺牲和浪费,特别是税收的课 征不应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有效运 行;后者要求税收在征收和缴纳过程 中耗费成本最小,包括税务登记费用 、纳税申报费用、税款缴纳费用、发 票工本费用以及税务机关征收管理费 用等。
05
CATALOGUE
税收优惠政策与避税筹划方法
税收优惠政策类型及适用范围
2024版《税法》教学教案
阐述税法的定义、作用、体系等基本理论。
税法基本概念详细介绍我国现行的主要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
税种介绍讲解税收制度的构成、税收管辖权、税法的适用原则等。
税收制度介绍税收征收管理的程序、方法、手段等。
税收征收管理教学内容概述01知识目标掌握税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我国现行的主要税种和税收制度。
0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税法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初步的税收筹划能力。
0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税收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与要求01知识点02技能点税法的定义、作用、体系;主要税种的基本规定和计算方法;税收制度的构成和适用原则;税收征收管理的程序和方法。
运用税法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税收筹划能力;税收计算和申报能力。
知识点与技能点03系统介绍税法的基本概念、原则、税种、税收程序等内容,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税法知识框架。
理论讲授通过具体案例、模拟操作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和掌握。
实践应用引入经典案例和最新案例,让学生了解税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和争议点,培养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
案例分析理论讲授与实践结合选择具有代表性、争议性或实际意义的案例,确保案例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案例选择小组讨论课堂展示与点评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点评和提问,促进课堂互动和交流。
030201案例分析与讨论鼓励学生随时提问,教师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提问与回答通过课堂小测验、练习题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课堂小测验与练习提供课后答疑时间和地点,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辅导和解答,确保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
课后答疑与辅导互动式教学与答疑税收概念、特征与分类税收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形式。
大学课程税法教案
课程名称:税法授课对象:大学法学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税法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原则。
2. 掌握税法的构成要素,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税种等。
3. 了解税法的基本制度,如税收制度、税收征管制度等。
4. 分析税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教学重点:1. 税法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原则。
2. 税法的构成要素。
3. 税法的基本制度。
教学难点:1. 税法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
2. 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税法?税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税法是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讲授新课1. 税法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原则- 概念:税法是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
- 特征: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统一性。
- 基本原则:税收法定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则、税收诚实信用原则。
2. 税法的构成要素- 纳税人:依法应当缴纳税收的单位和个人。
- 征税对象:税法规定的应当纳税的财产、行为和所得。
- 税率:税法规定的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关系。
- 税种:税法规定的不同税种,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3. 税法的基本制度- 税收制度:包括税制设计、税种设置、税率设计等。
- 税收征管制度:包括税收征收、税收管理、税收监督等。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理解税收法定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2.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案例分析1. 教师提出一个税法案例,要求学生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评。
五、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税法在实践中的应用的短文。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2.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税法知识。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税法教学大纲教案
税法教学大纲教案第一章:税法概述1.1 税法的定义和功能解释税法的概念探讨税法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分析税法的基本目标和原则1.2 税法的分类和结构介绍税收法律的分类,如直接税和间接税探讨税收法律的组织结构和层级关系分析不同税种的法律规定和适用范围1.3 税法的构成要素讲解税法的构成要素,包括纳税人、税率、税基等探讨税法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分析税法要素在不同税种中的具体应用第二章:税收制度和税法原则2.1 税收制度的概述解释税收制度的概念和组成部分探讨税收制度的种类和特点分析税收制度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2 税法原则讲解税法的基本原则,如税收法定原则、公平原则等探讨税法原则的含义和适用范围分析税法原则在税收征管中的具体应用和限制2.3 税收优惠政策介绍税收优惠的概念和种类探讨税收优惠的目的和作用分析税收优惠在不同税种中的具体应用和规定第三章:税种的分类和特点3.1 直接税和间接税解释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概念和特点探讨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差异和联系分析直接税和间接税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和影响3.2 主要直接税种讲解所得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等直接税种的概念和特点探讨不同直接税种的适用范围和征收规定分析直接税种在税收征管中的具体应用和问题3.3 主要间接税种解释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间接税种的概念和特点探讨不同间接税种的适用范围和征收规定分析间接税种在税收征管中的具体应用和问题第四章:税收征收管理4.1 税务机关和税收征管体制介绍税务机关的概念和职能探讨税收征管体制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分析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和责任4.2 税收申报和纳税程序讲解税收申报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税收申报的程序和规定分析纳税人在税收申报中的义务和责任4.3 税务检查和税收违法行为的处理解释税务检查的概念和目的探讨税务检查的程序和规定分析税收违法行为的种类和处理方式第五章:税收争议的解决5.1 税收争议的概念和类型解释税收争议的概念和种类探讨税收争议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式分析税收争议的重要性和影响5.2 税收争议的解决途径讲解税收争议解决的途径,如行政复议、税务诉讼等探讨不同解决途径的适用范围和程序规定分析税收争议解决途径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5.3 税收争议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税收争议案例探讨案例中的争议问题和相关法律规定总结案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供解决税收争议的参考。
税法 第一章 总论 教案
税法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税法的概念和分类1.1税收制度概述1.1.1税收制度的内在规定性→税收制度——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包括各种税收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等。
→税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国家的各种税收法规、税收管理体制、税收征收管理制度以及税务机关内部的管理制度狭义——国家的各种税收法规和征收管理制度,包括各种税法条例、实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和其他有关的税收规定。
→税收的本质——税制是税收本质的具体体现,其本质就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对社会剩余产品进行分配的一种特定的分配关系,这种分配关系若要得以实现,必须通过具体的税收制度来落实。
(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它来正式立法制定税收法律,由国务院制定税收法规,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地方性税收法规,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税收制度)→税制的职能:*取得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缩小收入差距)*保护国家利益(贸易保护)→税法的目的:保障国家利益以及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税收秩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1.1.2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1)课税对象——对什么征税,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
→商品or劳务:以生产的商品or提供的劳务为课税对象,一般按其流转额课税,所以也叫流转额课税→收益额:对经营的总收益or纯收益课税。
总收益通常指经营收入,从中不扣除成本费用纯收益=经营总收入-成本费用profit=Income-cost expense→财产:对财产的价值or收益课税。
1.1.3税法的特征1)从立法的过程来看——税法是制定法,通过立法程序制定。
2)从法律性质看——税法是义务型法律→从定义推理,税收是纳税人的经济利益向国家的无偿让渡;谁都不可以随意变更or违反法定纳税义务→权利义务对等,是一个基本的法律原则。
从财政角度看,纳税人从国家的公共支出中享受了很多权利,这些权力是通过其他授权法规赋予的。
但是从税法角度看,纳税人以尽义务为主(所以税法是一种义务型法律)→税法虽然是义务性法规,但是并不意味着纳税人没有权利,而是说权利是在纳税义务的基础上的,从属性的。
(完整word版)税法教案
税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税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税收的基本原则和分类。
3. 了解我国税法体系和税收政策。
4. 学会计算主要税种的基本税额。
5. 培养学生的税收意识和法律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税法基本概念与作用1.1 税法的定义1.2 税法的作用2. 税收的基本原则与分类2.1 税收的基本原则2.1.1 税收公平原则2.1.2 税收效率原则2.1.3 税收法定原则2.2 税收的分类2.2.1 直接税与间接税2.2.2 所得税与财产税2.2.3 行为税与商品税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税法基本概念、税收原则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税收案例,加深对税法的理解。
3. 练习法: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分组讨论税收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税法相关教材。
2. 课件:制作税法教案课件。
3. 案例:收集税收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4. 练习题:编写课后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课后练习:评估学生对税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税法知识水平。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6.1 税法基本概念与作用(2课时)6.2 税收的基本原则与分类(3课时)6.3 我国税法体系与税收政策(4课时)6.4 增值税计算(3课时)6.5 企业所得税计算(3课时)6.6 个人所得税计算(3课时)6.7 其他主要税种计算(4课时)6.8 税收筹划与税务审计(3课时)6.9 税收法律责任与税收执法(2课时)6.10 税收案例分析与讨论(2课时)七、教学实践1. 参观税务机关,了解税收征管流程。
2. 组织学生参加税收知识竞赛,提高税收知识水平。
3. 开展税收模拟计算,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税收计算方法的理解。
4. 引导学生关注税收政策变化,了解最新税收动态。
《税法》课程教案---张丽.doc
《税法》课程教案经济管理系张丽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财会类相关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和系统地掌握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税法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使学生在毕业后,经过一定的工作实践, 能够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
二、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企业纳税实务的学科体系,了解纳税实务会计账务处理的基本方法,明确不同税种不同处理方法的相关理论。
熟悉税务会计账务处理的内容、形式、程序和方法。
掌握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行为税会计处理方法,努力使课堂教学更接近于实际业务,加强模拟实训,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专层次,即牢固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又掌握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及从事财会电算化工作的相应纳税实务知识,有较强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基层会计人才。
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根据会计电算化行业发展需要和从事物流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结合高职教育的宗旨和本课程的特点,重新设计了教学内容,具体见下表四、实践环节和内容的总体设计本课程的实践环节和内容总体设计思想是突出职业素质,强化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构建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点的教学体系。
该课程的实践环节主要有:(一)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模拟各种企业的应交税款的计算。
安排学生到有关单位参观熟悉报税流程。
(二)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根据本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总体设计(具体见下表)。
本课程安排在大学二年级上期开设,周4学时,一学期完成。
五、教学进程计划表六、教学资料收集和配置设计本课程的教学资料收集主要来源于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精品课程网站、相关外贸网络、多所大学的案例集、习题集、校内外实训室及相关的实训基地。
税法教案简案模板范文
教案名称:税法基础知识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税法的基本概念、税法的基本原则和税法的基本要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税法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税法的兴趣,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税法的基本概念2. 税法的基本原则3. 税法的基本要素教学难点:1. 税法基本原则的内涵和适用2. 税法要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税法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税法?税法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二、讲授新课1. 税法的基本概念- 解释税法的定义- 分析税法的法律属性- 列举税法的种类2. 税法的基本原则- 介绍税收法定原则- 阐述税收公平原则- 分析税收效率原则- 讲解税收法治原则3. 税法的基本要素- 主体要素:纳税人和征税机关- 客体要素:征税对象和税率- 关系要素:税收债务关系和税收征收关系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税法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所学,提出疑问。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相关税法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税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税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 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税法》课程教案-2024鲜版
消费税应纳税额计算
从价定率计算、从量定额计算、 复合计税计算
消费税税率与征收率
税率形式、适用税率、征收率
14
关税法律制度
关税概述
定义、原理、特点
关税征税范围
进口关税、出口关税、过 境关税
关税应纳税额计算
完税价格确定、关税税额 计算
关税纳税人
纳税人分类、纳税义务发 生时间
关税税率与征收率
• 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包括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奖励的奖金;国债和国家 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保险赔款;军人的转 业费、复员费;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中国政府 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等。
税率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 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
度亏损。 17
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 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 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 征税对象: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 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 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 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以及其他所得。
完善反避税立法、加强反避税合作、强化反避税调查。
2024/3/27
35
09
课程总结与复习指导
(完整word版)税法教案
第一章税法概论教学要点及考核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税收三性及税制要素,掌握税法的种类和作用,了解税收的立法原则和我国税收管理体制。
教学重点与难点:税收三性及税制要素教学内容一、税法的定义1、税收及其三性(1)税收(2)税收“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稳定性)(3)税收的基本职能:筹集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2、税法二、税收法律关系:1、主体(当事人):(1)征税主体:税务机关、海关、财政机关(2)纳税主体: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属地兼属人原则)2、客体:征税对象3、内容:三、税法的分类1、按职能: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2、按基本内容和效力:税收基本法和税收普通法3、实体税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和作用:(19种)(1)流转税类:(4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2)所得税类:(2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3)资源税类:(3种):资源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4)财产和行为税类:(4种)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等(5)特定目的税类:(6种)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缓)、宴席税(各地自主正否)、城建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烟叶税4、按税收管辖权:(1)中央税(消费税、关税、车购税等)(2)地方税(8种)(3)共享税(增、营、所、城建、印花、资等7种)5、按计税依据的属性—从价税、从量税、复合税6、按税款是否包含在计税依据中—价内税、价外税四、税法的构成要素1、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义务人和代收代缴义务人)2、征税对象(税制的首要因素)3、税目4、税率(税制的核心要素和中心环节)5、计税依据6、纳税环节7、纳税地点8、纳税期限9、税收优惠:减税、免税、起征点,免征额第二章增值税法教学要点及考核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和纳税人的认定,准确进行应纳税额的计算,掌握出口货物的税收政策并能进行“免、抵、退”税办法的计算,把握专用发票的使用和管理要求及其他税制要素(或征收管理规定:纳税时间、地点及申报等)。
《税法》教学设计
《税法》教学设计目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税收法律制度概述•流转税法•所得税法•财产与行为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国际税收法律制度PART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税法》课程简介课程性质《税法》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税收法律制度和税务实践技能。
课程内容涵盖税收基本原理、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以及国际税收等方面,使学生全面了解税收法律体系和税务实践。
课程地位在财经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税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后续学习和从事税务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要求学生掌握税收基本原理、税收法律制度及税务实践技能,理解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税法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税务筹划、税务咨询、税务代理等。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的《税法》教材,确保教材内容与税收法律法规同步更新。
教材选用推荐学生阅读《中国税制》、《税法原理》、《税务筹划》等相关书籍,加深对税法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参考书目提供课程PPT 、案例资料、在线资源等辅助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辅助资料教材选用及参考书目PART02税收法律制度概述包括税收法定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则等。
税法的基本原则介绍我国现行的主要税种,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以及税制的结构和特点。
税种与税制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等环节的规定。
税收征管制度税收法律制度的构成03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介绍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和程序。
01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国家、税务机关、纳税人等。
02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如纳税人的财产、所得等。
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税收法律制度的历史与发展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01介绍我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税收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
税法教案
《税法学》教案第一章税法的基础理论重点掌握:税法及其调整对象,税收及其特征。
1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利,依法参与社会财产分配的一种形式。
2税收三大特征:A无偿性B强制性C固定性3税法:是指国家制定的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以及其他税务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税法体系:是指构成税法全部内容的各种规范的有机体。
5税法调整对象:是指参与税务活动的个主体之间所形成的社会关系。
二、1税收法律关系:是指通过税法确认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及有关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
2税收法律关系的特征:(1)税收法律关系主体一方始终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的征税机关。
(2)税收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从形式上看其权利、义务是不对等的。
(3)税收法律关系在涉及财产所有权方面具有无偿性。
(4)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不取决与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主观意志。
3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1)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税收法律关系并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2)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税收法律关系征纳主体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
(3)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三、1税法构成要素:(1)税法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征税和纳税主体。
(2)征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
(3)税目:是征税客体的具体化。
(4)计税依据: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基数。
(5)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比例。
包括A定额税率B比例税率C累进税率。
(6)纳税环节:是征税对象的征税点在社会再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分布。
(7)纳税与申报期限(8)纳税地点(9)减税免税:包括A法定减免B特案减免C临时减免(10)违法处理四、1税法分类:A按功能与作用划分:实体税法,程序税法B按征税对象划分:流转水产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行为税法,资源税法。
C按是否转嫁划分:间接税法,直接税法。
D按适用主体划分:涉内税法,涉外税法。
(完整)税法教案
税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税收法律关系、税法构成要素3. 熟悉税收征收管理及税务争议的处理4. 培养学生遵守税收法律法规,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的意识二、教学内容:1. 税收基本概念与分类1.1 税收的定义1.2 税收的性质1.3 税收的分类2. 税收法律关系与税法构成要素2.1 税收法律关系的含义2.2 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2.3 税法的构成要素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税收基本概念、分类,税收法律关系与税法构成要素等知识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税收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税法的具体应用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税收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四、教学准备:1. 教材:税法相关教材或资料2. 课件:制作税法教案课件,便于学生直观理解知识点3. 案例:收集税收案例,用于课堂分析与讨论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税收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对税收的兴趣2. 讲解税收基本概念与分类:阐述税收的定义、性质及分类3. 讲解税收法律关系与税法构成要素:分析税收法律关系的含义、主体与客体,讲解税法的构成要素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税收案例,让学生了解税法的具体应用5. 小组讨论:提出税收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6. 总结与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六、教学拓展:1. 税收政策与经济关系:分析税收政策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了解税收政策调整的原因和效果。
2. 税收筹划:介绍税收筹划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合理规划税务事项以减轻税负。
七、实践环节:1. 让学生分组调查身边的纳税情况,了解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税收征收情况。
2. 每组选取一个案例,分析其税收法律关系,税法构成要素,并讨论其税务处理的正确性。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税法教案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税法》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对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税收基本理论,了解我国现行税制体系;2. 培养学生税法实务操作能力和计算分析能力;3. 提高学生解决税收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会计、税务等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1. 流转税计算与账务处理;2. 税收法律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税收法律制度的复杂性和适用性;2. 税法实务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及要求:一、流转税计算与账务处理(4课时)1. 学习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的税制要素;2. 掌握流转税的计算方法和申报流程;3. 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熟悉流转税的会计账务处理。
二、税收法律制度(4课时)1. 学习税收的概念、税法要素;2. 了解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纳税义务人、征税范围、税率、计税方法等;3. 分析税收法律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三、税收筹划与风险管理(2课时)1. 学习税收筹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了解税收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税收筹划和风险管理的实际操作。
四、税收征管与稽查(2课时)1. 学习税收征管的基本流程;2. 了解税收稽查的目的、方法和程序;3. 分析税收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税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引导学生了解税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讲解1. 讲解流转税计算与账务处理的相关知识;2. 讲解税收法律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3. 讲解税收筹划与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 讲解税收征管与稽查的相关内容。
三、案例教学1.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税收法律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2. 分析案例中涉及的税收筹划和风险管理问题;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案例中的税收问题。
四、讨论与总结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所学知识;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3.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完整word版)税法教案
第一章税法概论教学要点及考核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税收三性及税制要素,掌握税法的种类和作用,了解税收的立法原则和我国税收管理体制。
教学重点与难点:税收三性及税制要素教学内容一、税法的定义1、税收及其三性(1)税收(2)税收“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稳定性)(3)税收的基本职能:筹集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2、税法二、税收法律关系:1、主体(当事人):(1)征税主体:税务机关、海关、财政机关(2)纳税主体: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属地兼属人原则)2、客体:征税对象3、内容:三、税法的分类1、按职能: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2、按基本内容和效力:税收基本法和税收普通法3、实体税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和作用:(19种)(1)流转税类:(4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2)所得税类:(2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3)资源税类:(3种):资源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4)财产和行为税类:(4种)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等(5)特定目的税类:(6种)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缓)、宴席税(各地自主正否)、城建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烟叶税4、按税收管辖权:(1)中央税(消费税、关税、车购税等)(2)地方税(8种)(3)共享税(增、营、所、城建、印花、资等7种)5、按计税依据的属性—从价税、从量税、复合税6、按税款是否包含在计税依据中—价内税、价外税四、税法的构成要素1、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义务人和代收代缴义务人)2、征税对象(税制的首要因素)3、税目4、税率(税制的核心要素和中心环节)5、计税依据6、纳税环节7、纳税地点8、纳税期限9、税收优惠:减税、免税、起征点,免征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税法
任课班级财管08班
任课教师曹世庆
经贸学院会计系教研室
2010 —— 2011学年第二学期
20XX年2月日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税法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掌握税收和税法的产生和发展,税收要素和税收管理体制,了解分税制。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税法的含义
第四节应纳税额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难点:特殊业务的税务处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交互式问答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
兼营和混合销售如何区别?
题后记
此部分内容学生很容易理解,但操作能力不强。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5页
20XX年3月19日
教学目的
掌握增值税出口税收政策。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3页
20XX年3月日
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增值税纳税人的管理及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
教学内容
第二章增值税法
第三节增值税纳税人管理
第四节应纳税额的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难点:纳税人划分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交互式问答
教学内容
第二章增值税法
第六节增值税税务管理
发票管理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难点:专用发票管理
教学方法:讲授、举例、课堂练习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
让学生回去熟悉发票的内容结构,学会开具和使用
题后记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7页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1页
20XX年月日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税收管理体制和我国分税制内容。
教学内容
第二节税率的理解与应用
第三节我国税收管理体制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和难点:累进税率设计原理,我国税收管理体制的改变。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结合一些形象有趣的图片,运用打比喻、案例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二章增值税
第一节增值税设计原理
第二节增值税课税对象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难点:各种类型增值税的设计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交互式问答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
1、增值税为何选择转型?
题后记
通过身边发生的案例讲解会计要素涵义更加形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同时引起进一步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
1、另布置
题后记
通过身边发生的案例讲解会计要素涵义更加形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同时引起进一步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4页
20XX年3月日
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掌握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及特殊业务处理。
教学内容
第二章增值税法
教学内容
第二章增值税法
第五节增值税出口税收政策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难点:生产企业的免、抵、退政策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交互式问答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
见练习题。
题后记
用身边最平常的事例来比喻讲解,使学生深刻理解各类企业的出口税收政策。
第6页
20XX年3月日
教学目的
掌握增值税税收管理和发票管理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
1.为什么全累税率很少使用?
2.分析各种税率的特点?
题后记
在总论部分讲这两块内容,学生不易理解和记忆,通过案例引出使学生充分理解其涵义,并将此部分内容在今后的授课过程中慢慢渗透。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2页
20XX年3月日
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增值税设计原理及增值税课税对象。
教学过程:
1.税收与税法
2.税收的构成要素
3.税与非税的区别
4.布置课后思考题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税与非税的区别;
难点:税收要素;
教学方法:采取讲授与提问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案例、小问题结构图使学生加深记忆。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
1.税与非税如何区别?
2.我国税收的历史?
题后记
学生刚开始接触会计学知识,表现出一定的兴趣,本节内容属基本理论部分,比较枯燥,能否引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所在,以通俗易懂的案例讲解枯燥的理论,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