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第二课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23张PPT)
【思考与探究12】把运气、理和天看作世界 的主宰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
17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伽森狄认为,宇宙由原 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 动的场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按一定次 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先进,有人 认为,人类也不过是更先进一点的机器人罢了。
【思考与探究8】你认为这些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这些属于什么样的哲学观点?
唯物主义的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1.世界本原:世界是物质的,把物质归结为几种具体物质形态 , 如 水 、 火 、 气、土。
2.合理性:否认神创论,坚持唯物主义。本质上是正确的。 ( 特 别 注 意 古 代 朴素唯物主义是公元前人们关于世界本原的认识,注意哲学的时代性)
3.局限性:主观猜测,缺乏科学依据(跟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程度有关系);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局限 性
1.没有科学依据 2.把物质归结为具体 的物质形态
1.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2.具有机械性、形而上 学性和历史观上唯心 主义的等。
相同 点
承认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人 教版高 中政治 必修四 课件2.2唯物 主义和 唯心主 义(共23 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人 教版高 中政治 必修四 课件2.2唯物 主义和 唯心主 义(共23 张PPT)
唯心主义的形态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人 教版高 中政治 必修四 课件2.2唯物 主义和 唯心主 义(共23 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人 教版高 中政治 必修四 课件2.2唯物 主义和 唯心主 义(共23 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1.2.1《哲学的基本问题》ppt课件1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1.2.1《哲学的基本问题》ppt课件1
海马回位于控制学习和记忆活动的中枢,主要负责形成和储存长期记忆。其实,记忆 是被强大的化学作用联系在一起的脑细胞群。唤起某种记忆相当于找到特定脑细胞群并激 活它。海马回可帮我们根据现在的经历,在记忆中寻找相同或相似的回忆。找到后,就将 现在的印象认为是发生过的或认成这个典型的、似曾相识的感觉。
有时海马回也会因疏忽出现错误:它们将现在的观感归入到曾经发生的感觉中,即使 这种“记忆”是从未发生过的,于是就产生了前世记忆般的“似曾相识”。
1.是什么问题?
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
谁决定谁? 思维能否反映存在?
存在决 定思维
思维决 定存在
能够 反映
不能 反映
存在就是被感知
有一天,贝克莱和友人约翰生散步, 不小心碰上了一块石头。约翰生便问: “在碰到这块石头产生痛觉以前,它是 否存在?”
贝克莱回答说:“即使此前我没有 感知它的存在,还有别的人感知它的存 在。即使人人都没有感知它的存在,也 还有一个全知、全能、全善的无限精神 即上帝在感知它的存在。”
傻儿子
如果客人问你咱们家的桃树怎么没了 ——你就说‘让我砍了卖了 ; 如果他问咱们家的篱笆为什么这么乱 ——你就说‘兵荒马乱糟踏了 ; 如果他问咱们家钱怎么这么多 ——你就说‘爹妈辛苦挣的 ; 如果他问你怎么这样聪明 ——你就说‘那当然 , 我们家世代如此。
于是 ,儿子去招待客人。
客人问 :“ 你的父亲呢 ?” ——“ 让我砍了卖了 !" “ 你母亲呢 ?” ——" 兵荒马乱糟踏了 !“ 你们家门前的牛粪怎么这么多呀 ?“ ——" 爹妈辛辛苦苦挣的 !" 客人生气地问 :“ 你怎么这样说 !” ——" 那当然 , 我们家世代如此 !"
•地质学家对山洞进行了考察,发 现了鬼怪山洞之谜: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2.1哲学的基本问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2.1哲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关系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⑵ “名流、高僧们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 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 2.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他们迷信佛教,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 论③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④思维能否正 3、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什么?
1、 世界观的含义 2、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3、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4、方法论的含义 5、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6、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7、 哲学的含义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问题:
•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什么? • 3、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什么? • 4、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
注意: A、“何者为本原”的别称:
“谁先谁后”、“谁决定谁”、“何者为第一性、 何者为第二性”。
B、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或物质决定意识。
D、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或意识决定物质。
E、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与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当我们上了半天课没有 存 吃东西的时候,我们肚子空 在
空的,这个时候我会就会有
饿
饿的感觉。思维

请问:是我们的肚子先 空空的,才有饿的感觉;还
才 空!
是先有饿的感觉,肚子才空
空的?
空 了 才 饿!
再问:等我们用食物把 肚子塞满了,我们还有饿的 感觉吗?
先有存在后有思维,存在决定思维。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高中政治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 新人教必修4

高中政治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 新人教必修4
答:不正确。
(1)唯物主义者承认物质(存在)决定意识(思维), 但也追求精神的满足:
唯心主义者承认思维决定存在,但也不是不食人间烟 火。
(2)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物质是本原,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优点、局限性
Ⅰ.古代朴 素唯物主 义
①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
只是一种猜测,没 有科学根据。把物
②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质归结于具体的物
质形态
Ⅱ.近代形 而上学唯 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 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 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 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具有机械性,形 而上学性和历史 观上的唯心主义 等局限性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是什么? 为什么?
哲学研究的问题很多,那么在哲学研究的 所有问题中有没有一个首先需要回答的基 本问题呢?
回答是肯定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就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知识点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
形——物质存在的东西 形神 神——意识思维的东西 之辩
形神之辩已经触及到形与神谁先谁后、谁决定
谁,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了。
1.哲学的基本问题(主要内容) 对第一方
思即
存在决定思维
面的不同 回答是划
维 意 谁是本原 (唯物主义)
与识 存与
(谁决定谁)
思维决定存在
分唯物主 义和唯心 主义的唯 一标准
• 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自在 之物是不可认识的,是作 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感 觉或现象,但这个感觉和 现象却不是自在之物的真 实反映。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哲学和文化2.1世界的物质性(共48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哲学和文化2.1世界的物质性(共48张PPT)
不能消灭
除了具有哲学上物质共性 (客观实在性)之外,还 具有自己的个性
可以被改造的,有生有灭
联 ①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 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离开具体
系 的物质形态,就没有物质。 ②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③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
正确处理人与自 然的关系,首先 承认自然界的物 质性,认识和利 用自然规律,为 人类造福。否则 人类就会受到自 然界的惩罚。
人类的进化史: 古猿 猿人
新人
现代人
是什么原因促进了古猿向现代人的转变 和人类会的形成?
劳动起决定性作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自然界是物质的
的 物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产生 构成要素
质 世界物 性 质性
方 法
意识是物质 世界长期发 展的产物
是自然界的产物 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是人脑的机能 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
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抢答:判断对错, 并说明理由。
1、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2、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因而意 识来源于人脑。 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4、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 误的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5、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 6、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世界物质性原理
可知性,与不可 知论划清了界限
物质的唯一特性
易错易混提示
客观实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2.1哲学的基本问题 (共2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2.1哲学的基本问题 (共29张PPT)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1820.11.28~1895.8.5)
全部哲学, 特别是近代 哲学的重大 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问 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思维 和 存在 的关系问题。
换句话说
不“搭“搭要思配意配“关“辩混维识物物证系淆””质 质 关”:和 和和 和 系不“ “意 意同”存 物识 识于在 质的 的” ”相 相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知识目标: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内容?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我们知道了哲学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研究人生 问题,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等方面的问题,那么哲 学研究的问题中,是否有一个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 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问题呢?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的意义上使用,这是区别他们唯一的标准。
走进哲学 思辩人生
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 上,只见桥下有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穿梭嬉戏, 自由自在,好不惬意,于是: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同一性” 内
思维 和 存在 有没有 同一性 的问题, 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本体论)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认识论)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承认能正确 认识存在
否认能正确 认识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谁为第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有无同一性)
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
根据天、地、苗等
决定
农民施什么肥
存在
根据资金、周围环境、市场需求等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1-2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22张)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1-2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22张)
——恩格斯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 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本体论”之争)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是划分可知论与不 可知论的标准
(“认识论”之争)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第一性问题)
(何者为第一性问题;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谁 决定谁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5.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7.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方寸上燃烧,在一定的方寸上熄灭 。
唯物主 义的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小结:人们对哲学基本问题和哲学基本流派的认识与人类的实践 水平和认识水平密切相关。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比较
形态
基本观点
合理性
局限性
共同点
古代朴素唯 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
辨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 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
议题一:“哲学“思辨”所辩何物?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同。
01 •泰勒斯:水是世界的本原
西
02 •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03 •康德:存在是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但人的思维不能 认识物自体本身:只能认识“现象世界”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1追求智慧的学问课件(共39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1追求智慧的学问课件(共39张PPT)

P5
世界观
哲学
区别 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 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 的世界观
特点 零散的、朴素的、自发形成的 系统化、理论化
存在
人人都有
不是人人都有
联系 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
理论化的世界观。
错误 倾向
①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 ②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1.具体科学
其中对世界 的根本观点
世 观
界注包意括:和不总能和说成
概括和总结
*哲学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
的规律。P6
物理学
生物学
经济学
研究某一领
域的具体规
苹果落 地 万有引 力
事物是 普遍联 系的
种瓜得瓜 遗传与变异
一切事物的运 动变化都是有 规律的
律。P6
整个世界适 哲
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1.1 追求智慧的学问
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马哲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 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学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P6阅读与思考
思世想界观念
• 命由天定 • 人定胜天 • 热爱自然,热爱社会,
热爱生活
决定 体现
为人处方世法的论方法
身处困境,逆来顺受,指望得到 神的恩赐
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
积极进取,乐于奉献

高中政治课件2.1哲学的基本问题

高中政治课件2.1哲学的基本问题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知识点
自主思考 即学即练
审设问:本题要求依据引文分析和判断英国哲学家休谟所属的哲 学派别。
审材料:休谟的观点有两层意思:一是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 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二是认为“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 西,人们无法知道。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 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 问题
意义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 准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知识清单 预习自测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 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 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 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 问题的回答。
知识点
自主思考 即学即练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与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有没有区 别?
提示: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1)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 本问题,它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 同一性的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这是一切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且 必须回答的问题。 (2)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意识和物 质关系问题的观点,它包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 用两方面内容。
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
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课件:第1单元第2课第1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课件:第1单元第2课第1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1)这里的“形”与“神”分别是指什么? (2)“形”和“神”的关系揭示了什么样的哲学问题?
【提示】 (1)这里的“形”即人的形体,指的是存在;“神”即精 神,指的是思维。
(2)“形”和“神”的关系揭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问题。其中,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 一标准。
(3)从方法论角度看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它决定着实际工作是坚持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还是从主观愿望出发、脱离客观实际。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从方法论角度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 问题。它决定着实际工作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还是从主观愿望出 发、脱离客观实际。它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 基本问题。 第二,从地位和作用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一切哲学必然遇 到的问题,而且是一切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对世界 本质问题的回答,关系到世界观的根本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 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解决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 和基础。
易错警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提示:不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 展开的。
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问题 ②地位: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 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 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 学问题的回答
突破点1 全面把握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原因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2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件(17张)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2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件(17张)

注意:意识的指导作用具有双重性,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 发展其阻碍作用。
⑵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从意识与人自身的关系看)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命题点一 哲学的物质概念
典例1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
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
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
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 )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不一定是“客观实在”
突破提升: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 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 的个别属性

存在 状态
抽象的、永恒的、不 生不灭的
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的
①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
性质 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
联系
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
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提醒 全面认识相对静止 ①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 ②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③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

高中政治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课件2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课件2新人教版必修4
提示:(1)是,不是。 (2)不是。 (3)不是。
[答案] A
提示
答案
探究活动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情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实践, 进一步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 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 近平同志指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 21 世纪中 国的马克思主义。
□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 □05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0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内的科学理
论体系,是对 □07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4.(1)毛泽东思想:精髓是 □08 实事求是 ,活的灵魂是 □09 实事求是 、 □10 群众路线 、 □11 独立自主 。
[答案] C
提示
答案
03 当堂检测
知识点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和自然科学基础是( ) ①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②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取 得重要成就 ③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④哲学社会 科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提示
(2)为什么产生于 19 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至今仍然没有过时? 提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随着时代和历史条件 的变化而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接受实践检验的开放性的科学理论, 它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提示

高中政治课件-哲学的基本问题

高中政治课件-哲学的基本问题
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❶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1)认为思维是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唯心主义 (2)认为存在是本原,存在决定思维 唯物主义
庄生梦蝶
庄子有一次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醒来后,提 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究竟是刚才庄子梦见自己 变成蝴蝶呢,还是现在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子?”
A.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 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 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 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
是( A )
①人病则忧惧出,忧惧则鬼出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主观唯心主义
④理在气先 客观唯心主义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 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从本质上看,上述
问题都是集中围绕( D ) 而展开的。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❶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
的问题 ❷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形 存在(物质) 材形料神中之形变神之辩实为哲学什么问题的讨论?
神 思维(意识)
只要闭上眼睛,世界 上就没有什么悬崖
世界是依附我的意识 而存在的,只要我不 去想,它就不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和文化2.2运动的规律性(共49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和文化2.2运动的规律性(共49张PPT)

们读它,就可以认识它。”费尔巴哈的这
句话只要说明了( ) A.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C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不能脱离客观事物而存在
2.下图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看成一 个酒杯,这表明( )
B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C.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天 数
1885年,艾宾浩斯通过实验不同时间间隔的记 忆保持量,绘制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
4.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特点: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特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 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反作用) 含义: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3.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促进实践的发展, 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1.“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
C 林公园。该市南湖“化腐朽为神奇”的嬗变充分
说明( )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人的意识在人类改造世界中起决定作用 ③意识促进了该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④人们能够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改造世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 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 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 导实践。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 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片面强调客观条件, 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宿命论)

人教统编版政治思品必修4 哲学与文化2.2 运动的规律性 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统编版政治思品必修4 哲学与文化2.2 运动的规律性 课件(共28张PPT)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有其固有 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1、规律是客观的,因此,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应在事物运 动变化中把握规律 2、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人可以制定、改造、创造、改 变、消灭规律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
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讨论:这些观点认为什么是物质的载体,属于什么观点?
一、规律是客观的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①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 运动载体:宏观物体、微观粒子、生命有机体 等
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 运动载体:生产方式
人的思维是运动变化的 运动载体:人 脑
请分析: 1、刻舟求剑者能找到他的那把宝剑吗?为什么? 2、从哲学看,刻舟求剑者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阅读与思考
《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 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 动,仁者心动!”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动。”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 神”的自我运动。
三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具体要求(怎么做)
①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 物出发。
② 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 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世 界),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③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 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 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PPT哲学与文化世界的物质性课件2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PPT哲学与文化世界的物质性课件2

构造

人脑皮层面积的1/4
人脑机能区包括运动区、 机能 感觉区、语言区,形成网络 动物脑没有语言区
系统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政治统编 版必修 四哲学 与文化. 世界的 物质性 课件_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政治统编 版必修 四哲学 与文化. 世界的 物质性 课件_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政治统编 版必修 四哲学 与文化. 世界的 物质性 课件_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政治统编 版必修 四哲学 与文化. 世界的 物质性 课件_ (最新 版本) 推荐
4.物质统一性原理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1)内容:自然界在本质上是 物质 的,人类社会的产 解析:A项错误,意识不是人脑的自然分泌物;C项错误,意识的产生离不开人脑这一物质器官;D项“决定性的作用”的表述错误;材料表明人类社会是物质
(3)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动物有意识吗?为什么? 答案:动物没有意识。人脑与动物脑的区别,决定了人 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动物感觉、 心理不能称之为意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整个世界的统一性是在于物 质还是意识?物质和意识何者处于决定地位?
答案: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 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产生离不开大脑这一物质器官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政治统编 版必修 四哲学 与文化. 世界的 物质性 课件_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政治统编 版必修 四哲学 与文化. 世界的 物质性 课件_ (最新 版本) 推荐

高中政治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这些观点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


填表二:第一种唯物主义形态
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形态 世界是物 质的,把 物质归结 为几种具 体物质形 态 合理性 否认神 创论, 坚持唯 物论。 本质上 是正确 的 局限性 主观猜 测,缺 乏科学 依据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土是世界的 本原,五行相生相克,产生万物。 ②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 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王夫之明确提出,宇宙是由元气所构成的物质实 体,认为“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 虚,此外更无他物”。 ④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创始人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 的始基,万物皆从水中产生,最后又归复于水。
辨析: 重视物质利益就是唯物 主义,重视精神满足就是唯 心主义。
①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 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 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因此,划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 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而不是是否追求物质 利益,或者是否强调精神文明。 ②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违背 社会发展规律,不顾客观条件,主观蛮干地追求物 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强调精神文明不一定就是 唯心主义,如果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重 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强调精神文明力量的作用,正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 ③上述观点没有搞清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 标准,因而是错误的。
结合漫画和本框的学习,谈谈你对下列观点的理解: 观点一: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都是我们应该提 倡的。 观点二:凡是唯心主义都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彻底 否定。
答案要点:
• (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是正确 的。但从唯物主义的发展历史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其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揭示 了……,是科学的。因此,不能绝对地说凡是唯物主义都是 正确的。 • (2)从根本观点上看,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是错误 的。但从哲学发展过程看,唯心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 和发展了辩证法,就其局部范围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 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因此,不能绝对说凡是唯心主义 都是错误的。 • (3)所以,以上两个观点都是片面的。

高中政治课件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高中政治课件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 等,亦属此义。
1、天地和气,万物自生 宇宙之间的万物自然生存, 不以人的意志所主宰。这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说明了物质在先、意识在后, 没有物质就不会产生反映物质的意识。充分体现了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3、掩耳盗铃 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试图以主 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又如,“画饼充饥”、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二、唯心主义的两个基本形态:
(一)主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形态
基本观点
1.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

人的目的、意志、感觉、

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

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

认为客观事务以至整个世

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

神。
(二)客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形态
的 两 个
式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决 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基 本
观点:世 而界 是的意本识原决是定意物识质,不是物质决定意识,
派 别
唯 心 主 义
表 1. 主观唯心主义--世界是由人的意识 现 创造的,决定的 形 2. 客观唯心主义--世界是由某种神灵 式 或某种不可捉摸不定的绝对观念创造决定
辨别(主观唯心主义 / 客观唯心主义):
1. 物是观念的集合 主观 2. 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客观 3. 心外无物 主观 4. 存在就是被感知 主观 5. 我思故我在
辨别(主观唯心主义 / 客观唯心主义):
1. 物是观念的集合 主观 2. 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客观 3. 心外无物 主观 4. 存在就是被感知 主观 5. 我思故我在 主观

人教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课件二

人教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课件二

人教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课件二【核心素养目标】部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课件PPT+视频素材+教学设计+练习这是一套根据人教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道法最新教材目录设计的PPT课件,包含配套教案、同步练习及时事视频素材,专辑包含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至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所有单元章节(含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PPT课件,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PPT课件,综合探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PPT课件等),PPT图文并茂,内容丰富,PPT设计精美,含动画,PPT按课时制作,参考省市获奖PPT设计,可用作公开课或评优课教学参考,是老师多媒体的必备资料,欢迎一键打包全册下载。

人教统编版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课件PPT整册这是一套根据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政治最新课本目录设计的PPT课件,整套多媒体PPT课件包含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至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所有单元课文(含追求智慧的学问PPT课件,哲学的基本问题PPT课件,世界是普遍联系的PPT课件等),PPT图文并茂,内容丰富,PPT设计精美,含动画,PPT按课时制作,参考省市获奖PPT设计,可用作公开课或优质课教学参考,是老师多媒体的必备资料,欢迎一键打包整册下载。

【核心素养目标】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全册课件PPT+教案+练习(含答案)这是一套根据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政治最新课本目录设计的PPT课件,整套说课PPT课件包含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至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所有单元课文(含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PPT课件,价值的创造与实现PPT课件,第八课 PPT课件等),PPT图文并茂,内容丰富,PPT设计精美,含动画,PPT按课时制作,参考省市获奖PPT设计,可用作公开课或优质课教学参考,是老师说课的必备资料,欢迎一键打包整册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神的外化和表现
基本评价
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就局部的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局部的作用而言,
作用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 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定的借鉴意义
联系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 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13
考点
15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3.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样”以及用 区 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
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把握世界的 别 的问题
问题
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
联 哲学体系。要正确揭示世界的本原,不仅要坚持唯物主义的
观点
物质的
意义上的原子

合理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 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丰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
性 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局限 缺少科学依据;把复杂的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问题简单化
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共同 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
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8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图示:
9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5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提示] 1.先有物质,后有精神,物质派生精神。 2.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的言论,否认了历史的客观性,把人的意志作为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 主义。 3.“元气”是构成万物本原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4.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世界。
21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固本随练
1.[2015·北京丰台一模]最近,我国科学家发现人感染 H7N9 致病新机制,并根据这一发现,采用新的
治疗策略,大大降低“炎症因子风暴”,显著减轻肺组织病理损伤,从而能够有效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严
重肺炎。这一事实证明( )
①认识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意识是主观见之于
客观的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正确的认识推动事物的发展,排除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排除④。科学家发现人 感染 H7N9 致病新机制,并采用新的治疗策略,大大降低“炎症因子风暴”,体现了②③。
22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2.[2016·葫芦岛模拟]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水”是万物的“始基”。下列观点与之一致的世界观
19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易错点二:混淆哲学的基本派别 提醒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们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即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1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第1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2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3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4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是( )
①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②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 ④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②④与题干一致。①③皆为唯心主义思 想。
23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3.[2016·惠州质检]与下列两幅漫画所反映的哲学史上的“对子”相同的是( ) A.“气者,理之依也”与“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B.“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与“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 C.“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D.“我思故我在”与“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18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矫正训练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这是由( )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决定的 B.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决定的 D.哲学能够使人认识自身的本质决定的 解析 A 项阐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无关;C 项阐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D 项指出了哲学的作用,皆与题意无关;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解答 世界最普遍的规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 决定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B 正确。
解析 两幅漫画反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 项符合题意。A 项两句话都反映了古代唯物主义 思想。C 项两句话说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D 项前一句是主观唯心主义,后一句是形而上学思维方法。
24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20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矫正训练2] “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
A.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理不外于吾心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解析 题干观点强调宇宙是一个物质生生不息、变化不止的合乎规律的运动过程。用道来概括这一过 程,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A 项强调静止,属于形而上学观点,不符合题意;B 项是主观唯心主义 的观点,不符合题意;D 项虽然强调运动,但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C 项是古代朴素唯物 主义的观点,而且强调物质是运动的,符合题意。
10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二 哲学的基本派别
1.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1)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基本形态
基本 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 否认神创说,认为世界是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
系 观点,还要坚持辩证法的观点,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彻底
的唯物主义者
16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图示:哲学上“两个对子”的关系
特别提醒 从思想观点上看,哲学上存在“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从哲学派别上看,哲学上只存在“两大阵营”,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性 决定意识
11
考点
课终课 考能素养培优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特别提醒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霍尔巴赫: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拉美特里: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2.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特别提醒 不能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 方面的内容,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1)从社会实践来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 本问题。 (2)从哲学自身派别来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 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特别提醒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谁决定谁及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两个方面的内容。 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它的基本内容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 有能动作用,它是对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科学回答。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对哲学基本问题认识不清 提醒 (1)明确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明确对第一方面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 第二方面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区分“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与“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3)明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