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静女ppt课件
人教版《静女》ppt课件-2024鲜版
![人教版《静女》ppt课件-2024鲜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75022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b.png)
人教版《静女》ppt课件contents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古代女性形象塑造•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爱情观念差异•教育启示与课堂实践应用•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目录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诗经》及《国风·邶风》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国风·邶风》是《诗经》中的一部分,共十九篇,包括《柏舟》、《绿衣》、《燕燕》等著名诗篇,反映了当时邶地(今河南汤阴境内)的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
《诗经》以四言为主,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诗人生活背景及创作风格关于《静女》的具体作者已无从考证,但可以推断出这是一位生活在《诗经》成书时期的民间采风者或者专业诗人。
诗人的创作风格朴实自然,善于运用民间口语和白描手法,通过细腻入微的刻画来展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诗人的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感。
诗歌内容与主题思想《静女》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诗歌,通过男子对女子等待、赠物、喜悦等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古代青年男女纯真美好的爱情。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歌颂纯真爱情和美好生活,表达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歌中运用了双关、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情感表达更加真挚动人。
02文本解读与赏析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篇章结构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先描绘静女的美丽和娴静,再叙述诗人的爱慕之情,最后表达诗人的愿望和追求。
写作特点运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静女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同时,采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意象描绘通过“静女其姝”、“静女其娈”等描绘,展现出静女娴静、美丽的形象;同时,借助“贻我彤管”、“自牧归荑”等动作描写,表现出静女的娇羞和可爱。
审美体验诗歌通过意象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给读者带来愉悦的审美体验。
《诗经静女》PPT课件
![《诗经静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945e53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a.png)
运用“彤管”“荑”托物抒情。表面是对礼物 的赞美,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对姑娘的赞美喜 爱之情。
1.这一节在写什么?
静女赠我荑,男子借物抒情,表达对静女的 赞美喜爱之情。 2.尝试用五个字概括这个场景
探讨一:彤管与荑草,分别象征着什么?
彤管:初生时红色管状的草
荑:初生的白色茅草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_诗__歌__ 总集。
收入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 的诗歌 305 首。
也被称为《诗三百》
内容: 风 雅 颂 手法: 赋 比 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诗经六义
形式: 四言为主,重章反复,反复咏叹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现实主义 的源头。
诵读要领
要读出句内节拍,《诗经》四言诗为主, 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如:静女/其姝 贻我/彤管 自牧/归荑
============
静女 ============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 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基础字音
姝 (shū) 俟 (sì) 见 (xiàn) 踟蹰(chíchú) 娈(luán) 贻(yí) 彤(tóng)管 炜(wěi) 怿(yì) 归(kuì)荑(tí) 洵(xún)
2.尝试用五个字概括这个场景
《静女》
通“馈”, 赠送。 实在、诚然
通“非”, 不是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野外
初生的茅 草
特殊
赠予
从远郊归来赠送我初生的茅草,荑草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不 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2024版高一第一课《静女》PPT课件
![2024版高一第一课《静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c9e1c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b.png)
3
诗歌中对静女形象的赞美,可以激励现代女性注 重自身美德修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美德。
2024/1/29
18
05
艺术手法鉴赏与创作风格分析
2024/1/29
19
《静女》艺术手法鉴赏
细腻的心理描写
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女子娴静、温婉的性格特点,同时也 透露出她内心的喜悦和期待。
独特的场景设置
2024/1/29
01
《静女》是一首描绘静谧女子形象 的古代诗歌,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 展现女子的内心世界。
02
本课程将带领学生走进《静女》的 世界,通过文本解读、意象分析和 情感体验,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
4
教材版本及特点
2024/1/29
教材版本
本课程采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教材。
教材特点
该版本教材注重文本细读和文学鉴 赏,通过选文的经典性和时代性,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5
思考题与课堂讨论
思考题
《静女》一诗中,诗人通过哪些手法来描绘静女的形象?这些手法有何作用?
课堂讨论
结合《静女》及其他同类题材作品,谈谈你对古代爱情观的理解。同时,可以 对比现代爱情观,探讨古今爱情观的异同及其原因。
2024/1/29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9
27
03
诗歌中对静女形象的描绘,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的认
知和评价标准。
17
现实意义及启示
1
爱情观教育
通过诗歌中传达的爱情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爱情观,珍视纯真、坚贞的爱情。
2
家庭伦理建设
诗歌中体现的家庭伦理观念,对于现代社会家庭 建设仍有重要意义,可以引导人们注重家庭和谐、 维护家庭稳定。
2024版《静女》PPT课件
![2024版《静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801d6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1.png)
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
关于《静女》的作者,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一般认为是民间采风所得,集合了广 大劳动人民的智慧。
《静女》一诗的创作背景,大致可推断为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当时社会风气较为 开放,男女之间的自由恋爱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
诗中的“静女”形象,代表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审美标准和道德要求,即娴静、 温婉、忠贞等品质。
含蓄蕴藉
诗歌表达含蓄蕴藉,不直 接言明情感,而是通过描 绘景物、动作等来暗示和 传达情感。
婉约柔美
整首诗歌风格婉约柔美, 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出 静女的美丽形象和温柔情 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04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传统文化元素挖掘
诗经文化
《静女》作为《诗经》中的名篇,体现了古代诗歌的韵味和风格, 是了解和研究诗经文化的重要载体。
时代背景及文化特色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经历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社会经 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
革。
在文化方面,春秋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 此外,春秋时期的音乐、舞蹈、绘画等
的局面,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涌现。其中, 艺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诗经》中
儒家思想对于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其强 的诗歌往往与音乐、舞蹈相结合,形成
《诗经》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其余305篇按 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160篇;“雅”主要是朝廷乐歌, 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40篇。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 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06
诗歌改编与创意应用
现代汉语翻译实践
诗经《静女》ppt课件
![诗经《静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8ee94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8.png)
《静女》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意象,展现 了诗歌的审美价值,对于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有 积极作用。
如何将诗经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阅读欣赏
引用化用
通过阅读诗经中的经典诗篇,欣赏其优美 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感受诗歌的韵律和 意境。
在日常交流、写作中,可以引用或化用诗 经中的诗句,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节奏感
通过运用不同的句式和语调,形成诗歌的内在节奏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 受到强烈的节奏变化,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06 知识拓展与延伸 思考
诗经中其他相似主题诗篇比较
《关雎》
同为爱情诗,描写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展现 纯真、健康的爱情观。
《蒹葭》
表达主人公对意中人的追求和思念,情感真挚而 动人。
诗歌以男子的口吻描述了他与心 爱的女子约会的情景,表现了青 年男女之间纯真、热烈的爱情。
学习目的和意义
通过学习《静女》,了解《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 和意境美。
体会诗歌中运用赋、比、兴等手法的表达效果,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领悟诗歌中蕴含的纯真爱情和美好人性,培养健康向上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融入生活
传承弘扬
将诗经中的思想、情感融入日常生活,例 如通过欣赏自然风景、体验人情世态等方 式,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积极参与诗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活动,例如 参加诗歌朗诵、讲座、研讨会等,推动诗经 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传达思想感情
爱情主题
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
思念之情
抒发了对远方恋人的深深思念和眷 恋。
人生感悟
借景抒情,寄托了对人生的独特感 悟和思考。
《静女》课件PPT
![《静女》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2a87b624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9.png)
《诗经》在章法上_重__章__叠__句___,句式以四言为主。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解题:《静女》 静女:娴静的女子。诗经中 的诗歌的题目一般取自该诗的 首句。 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 南汤阴东南。
静女
《诗经·邶(bèi)风》 静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yú)。 爱而不见(xiàn),搔首踟(chí)蹰(chú)。
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tóng)管。 彤管有炜(wěi),说(yuè)怿(yì)女(rǔ)美。
自牧归(kuì)荑(tí),洵(xún)美且异。 匪(fēi)女(rǔ)之为美,美人之贻。
幽静的姑娘撩人爱,约我城角楼上来。 暗里躲着逗人找,害我抓耳又挠腮。
幽静的姑娘长得俏,送我一把红管草。 我爱你红草颜色鲜,我爱你红草颜色好。 牧场嫩草为我采,我爱草儿美得怪。不
是你草儿美得怪,打从美人手里来。
整体感知
诗歌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诗歌是以谁的口吻来叙 述的? 一对青年男女相会的情景。第一人称“我”的口吻, 即男子的口吻。
得抓耳挠腮,不知所措。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两处细 节描写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刻画了人 物怎样的性格?
(1)恋人初会时的情景,趣味盎然,富 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2)女子活泼俏皮、多情率真;男子憨 厚朴实。
第二章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娴雅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 彤管红红闪亮光,让人越看越喜欢。
请同学们再次朗诵全诗
➢首章开篇两句要读出赴约时的兴奋得意之情,“爱而不 见,搔首踟蹰”应读出男子等待不来的焦急苦恼之情。
古诗词诵读《 静女》课件 (共1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 静女》课件 (共1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61ee65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6a.png)
爱人及物,借物咏人,凸现出男子对女子的真挚的 爱恋之情。
情感梳理
情人约会 情人赠物 赠荑赞人
俟我城隅
贻我彤管
归我荑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搔首踟蹰
说怿女美
美人之贻
急切之情
热恋之情
质朴之情
艺术手法
1.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
(luán,美好) yí,赠送
tóng,深红色
静女其娈,贻 我 彤 管。
通“悦”,高兴
rǔ,通“汝”,你,此处指“彤管”。
wěi,红而有光
(yì,喜爱)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姑娘那么漂亮,送给自己的“彤管”那么好看,令自 己陶醉。
写心理:青年之恋
这一章主要描写什么? 这一章描写男女恋人见面后女子赠送信物给男子,男子
野外
(tí)白茅牙,爱情的象征
xún,的确,确实,实在
自牧 归 荑,
洵美且异。
kuì,通“馈”,赠送
fēi,通“非”,不是
rǔ,通“汝”,你,此处指“荑” 赠送
匪 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姑娘送给他的“荑”,既好看又奇异,自己特别喜爱,因为其 中蕴含姑娘相赠的情意——“美人之贻”。
写心理:青年之诚
这一章写了什么内容? 描写两人见面后女子把野外采来的荑草送给男子的
作者从静女到彤管,再从荑到静女,通过喜爱情人的赠 物之美,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赠物之上,这种写法很新颖。
3.赋的表现手法
“赋”,直陈其事,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直接 叙述了“我”与热恋中的静女的一次约会。
4.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
静女ppt课件
![静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a11c1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0.png)
THANKS
感谢观看
静女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静女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歌意象与艺术手法 • 诗歌结构与音韵特点 • 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体现 • 跨文化对比与影响研究 • 教育意义与实践价值挖掘
01
静女背景与作者简介
《诗经》及静女篇章概述
《诗经》简介
01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反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描绘静女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引申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忠诚,弘扬了爱国主义精 神。
民族自豪感
诗中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
05
跨文化对比与影响研究
中西方爱情诗歌比较分析
情感表达方式
中方诗歌注重含蓄、内敛,西方 诗歌更加直接、热烈。
伦理道德观念
诗中强调了贞洁、忠诚、勤劳等美德 ,体现了周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诗经文化
《静女》作为《诗经》中的一篇,传 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诗歌文化传统, 展现了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礼仪文化
诗中涉及的礼仪场景和礼仪规范,体 现了中华民族重视礼仪、尊重他人的 文化传统。
情感表达方法
诗歌表达了男子对静女的深情爱慕和思念之情。在朗诵时,应充分体会男子的内心世界,通过声音的 高低、快慢、强弱等变化来表现男子的情感波动。同时,还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辅助表达 情感。
04
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体现
反映周代社会风貌和伦理道德观念
社会风貌
通过描绘静女的形象和生活场景,展 现了周代社会的礼仪、服饰、建筑等 方面的特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
《静女》课件(2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静女》课件(2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2260daf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7.png)
6、“五经”指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诗歌总集_,共收入从春秋到西周约五百 年间的诗歌305篇,它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荑草如雪,象征爱情质朴纯洁
电影试演结束,大家觉得该影片应 该寄寓什么思想主旨来影响观众呢? 请谈谈你的看法。
《静女》表现了男子对恋人温柔娴静的称赞以及 对她的深深情意,体现出青年男女之间纯美的爱 情,单纯天真又无邪永恒。诗歌反映了古代广大 人民对自由婚姻及美好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追求与 向往。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郑风》: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2、《诗经》原来称为 《_____》 或 《______》 ,到西汉,儒家把 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3、《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按其表 现手法可分为____、____ 、____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 “六义”。
4、《诗经》的句式,以______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 _________、反复吟唱。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应用:有感情诵读诗歌,体味诗歌语言之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写作手法,体味诗歌的写法之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揣摩诗歌语言,体味诗歌人物形象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古人对爱情的追求,体味诗歌文化之美。
学 海 拾 遗
1、《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共收入从______到 ________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它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两首之《静女》ppt课件
![《诗经》两首之《静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7194a6a0116c175f0e48d3.png)
《诗经(静女)》 课件 (共50张PPT)
![《诗经(静女)》 课件 (共5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df62951581b6bd97f19ea70.png)
据译文诵读《静女》
文雅的姑娘美丽,在城上的角楼等我。 她故意藏在一旁不出现,害我搔头迟疑, 想走又不走。
文雅的姑娘美丽,送我一支红色的箫管。 这支箫管红光闪闪,我很喜欢它。
文雅的姑娘从野外采摘荑草送给我,荑草 美丽又稀奇。不是(因为)荑草有多美, (是因为它是)美人送的。
读完《静女》,思考: 这首诗大概写了什么内容?
文雅 美丽 通“薆”aì
隐藏,遮掩
①给重点虚词、 实词文下注释 ②通假字
士贰其行
数→使动, 使……不专一
③词类活用
涕
古·:眼泪 今:鼻涕
④古今异义
⑤特殊句式
⑤特殊句式
判断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倒装句 秋以为期 俟我于城隅
被动句 戍卒叫,函谷举
(
) 省略句
一鼓作气,再(鼓)而 (力 )衰,三( 鼓 )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朦胧的爱情,男子对佳人执著却渺茫的追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wěi yuè yí rú
彤管有 炜, 说 怿 女美。
形容词词头 鲜明有光
喜爱
说=悦(yuè),喜爱
女=汝 (rǔ),你,文中代指“彤管”
kuì
xún
自 牧 归 荑, 洵 美且
从野外放牧的地方 初生的茅草 的确确实
fěi rǔ
yí
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特别,稀奇 取独 是
归=馈(kuì),赠送 匪=非,不是 女=汝,你,代指荑草。
《 静女》课件(共28张PPT)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ppt
![《 静女》课件(共28张PPT)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bcff2a3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13.png)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年间的诗歌。
3、共305篇。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年间的诗歌。
4、又称《诗》或《诗三百》3,、共汉305代篇。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
作品原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文雅姑娘真美丽,约我到这城头来。 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
作品原文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娈:美好。
贻:赠送。 彤管:红色的管萧
有:形容词词头。 炜:鲜明有光。
说:Yuè,通“悦”喜爱。
怿:喜爱。
女:通“汝”,你,指”彤管”。
静女静吗?
作品鉴赏
不静。“爱而不见”见其调皮。因为这是无题诗的一种 形式,它是取诗的第一句中前两个字命名的 一是女子躲起来,在男子看来是娴静的;二是这男子 已经被迷得不知道审美标准了。就用“静”来代替理想的 称呼。
“匪女之为美”能改为“匪其为美”吗?
作品鉴赏如果是ຫໍສະໝຸດ 三人称,那说明男子离那草很远,那 他对静女的爱也有距离了,如果是用第二人称, 用呼告的手法,好象爱人就在眼前,便于倾诉。 更能表现我对静女的热爱 。
作品原文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文雅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 彤管红红闪亮光,让人越看越喜欢。
作品原文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归:通“馈”,赠送。 匪:通“非”,不是。
荑:初生的茅草。
《静女》全新ppt
![《静女》全新ppt](https://img.taocdn.com/s3/m/142ebf4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d.png)
邶风·静女
1.细节描写。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心理描写。 一往情深和诚挚、痴迷之 心。
邶风·静女
《静女》以第一人称“我” (男青年)的口吻描写与 恋人约会情景。全诗共三 章,一章重在写场景,两 章重在写心理。描写青年 男女相爱、约会、赠送情 物的情景,表现男子对姑 娘的深情。
小结
(一)主题立意(一首优美的爱情诗)
• 娴静姑娘好容颜,
翻译
• 送我一枝红彤管。
• 鲜红彤管有光彩,
• 爱它颜色真鲜艳。
kuì xún
自 牧 归 荑, 洵 美且
从野外放牧的地方 初生的茅草 的确确实
fěi rǔ
yí
异。 匪 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特别,稀奇
不译 是
归=馈(kuì),赠送
匪=非,不是
女=汝,你,代指荑草。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 力 )竭
•
shū sì yú
静 女 其 姝,俟我于城隅。
文雅文静 形容词词头 美丽 等候 在 角落角楼
“多么”
aì xiàn chíchú
爱而不见,搔首 踟 蹰。
•
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 爱=薆(aì),隐藏,遮掩
• 见=现(xiàn),出现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说怿女美: “说”通“悦”,喜欢。
“女”通“汝”,你,代彤管。
3.自牧归荑: “归”通“馈”,赠送。
4.匪女之为美: “匪”通“非”,不是。
“女”通“汝”,你,代荑草。
2.解释下列加点字:
姝: 美丽
娈: 美好 贻: 赠送 怿: 喜爱 洵: 诚然
俟: 等待 隅: 角落 踟 蹰:心里迟疑
《静女》ppt课件24张
![《静女》ppt课件24张](https://img.taocdn.com/s3/m/80ad559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c.png)
【说、怿】通“悦”,喜悦;怿,喜悦
【女】同“汝”,第二人称代词。 【归】同“馈”,赠送。
【踟蹰】(chí chú) 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匪】同“非”表判断。
静女《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的诗歌,相传为孔子编定,成书于春
秋时代,现存诗305篇,本称
。
2、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3、汉代后被儒家列为经典“六经”
之一,故称《诗经》。
《诗经》六义
“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 风土之音(民间歌谣) “雅”大雅、小雅,共105篇, 朝廷之音(宫廷乐曲) “颂”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宗庙之音(宗庙祭祀)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译文:那个姑娘文静而漂亮,约会等我在城脚。 我如期等她不见声响,急得搔首弄发心彷徨。 那个姑娘纯洁而漂亮,送我红管草携带幽香。 红管草发出光芒,我把它爱得像美人一样。 牧场摘来嫩草也芳香,实在美丽另有花样。 并非小草特别漂亮,因为美人赠送才不比寻常。
整体感知
本诗歌描绘了一个什么故事?
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男子按照约定赶到城墙 下,却没有看见心爱的女子,焦急万分之时,女子出 现了,并且赠送给男子两件礼物。
情感梳理
情人约见图: 俟我城隅——约会——搔首踟蹰——急切之情 情人相见图: 贻我彤管——热恋——说怿女美——狂热之情 情人相别图: 归我牧荑——痴想——美人之贻——渴慕之情
人物形象
女主人公是一个文静、调皮、大胆、美丽的女子,敢于 邀请男主人公约会,又故意调皮地躲起来。
小伙子是一个十分憨厚、痴情的人。收到姑娘的邀请 时他是多么开心得意,面对姑娘的礼物时他巧妙地赞 美礼物和姑娘。约会后还不忘夸一番姑娘和礼物。
《静女》课件
![《静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28bb1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19.png)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经典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思想内 涵,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审美
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注重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青少年在学习经典文学作品时,应注重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欣赏和 分析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拓展阅读视野,丰富文学知识
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经典文学作品外,青少年还应积极拓展阅读视野,阅读更多优秀的文学 作品,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和阅历。
05
诗歌鉴赏与审美体验
欣赏《静女》音乐美、意境美、情感美
探讨现代科技和社会变革对爱 情观念的影响,如网络交友、 异地恋、闪婚等现象的出现。
思考现代社会中如何更好地理 解和传承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爱 情观念。
思考如何将经典文学作品融入日常生活
探讨如何将《静女》等经典文学 作品中的爱情观念融入日常生活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对现代社会中 人们情感生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静女》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 • 主题思想与情感表达 •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 诗歌鉴赏与审美体验 • 拓展延伸与思考题
01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诗经》简介及历史地位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 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弘扬民族精神
通过学习和传承《静女》等经典文学 作品,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 和自信心,进而弘扬民族精神。
当代青少年如何理解和接受经典文学作品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当代青少年在理解《静女》等经典文学作品时,应结合时代背景,深入了解作品所处的历 史环境和社会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形象
憨厚 痴情
20
美丽文雅 聪明调皮
21
作业
• 有兴趣的同学可试着把《静女》 改写成五言诗或七言诗或现代 诗
• 预习《采薇》(要求:读顺读 熟;认真看熟注释)
22
如:五言诗
静女人真美,约我会城隅。 故意躲起来,找得我心急。 静女人真好,送我红彤管。 彤管艳又美,让我好欢喜。 静女心真巧,送我白茅草。 情结茅草中,让我好珍惜。
7
•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 娈:美好。 贻:赠送。 • 彤管:红色的管萧 有:形容词词头。
炜:鲜明有光。 • 说:yuè,喜爱。 怿:喜爱。 • 女:通“汝”,你,指”彤管”。
8
•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 归:通“馈”,赠送。 • 荑:初生的茅草。 • 洵:确实。 • 匪:通“非”。
16
第一章前两句交代事情的起因,一个漂亮的姑娘约小伙 子到城头约会,这两句很好地表现小伙子赴约时那种激 动、幸福和不无得意的心情。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姑娘 故意躲起来,小伙子急得抓耳挠腮,不知所措。
17
• 第二章写约会的场面,姑娘露面并以彤管相赠。“彤管有
炜,说怿女美”,既可以看作是小伙子当时的心理活动,也 是双关语,小伙子托物抒情,表面上赞美彤管,实际上是赞 美赠彤管给他的姑娘。
我愿逆流而上 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曲折无疑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踪迹 却见彷佛依悉 她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在水一方》
11
关 关 雎 鸠,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 以雌雄二鸟和鸣起兴,表达男子对 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
12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 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 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以至度日 如年,精神恍惚。
13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 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的感情恰似苍茫的 秋水,萧瑟的芦苇。
14
15
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 主要写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情景
双关指的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 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 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即言在此而意在彼。
18
• 第三章还是写约会情景。头两句“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称
赞草实在是美得出奇,夸物实际上是夸人,这里还是双关,最后 两句小伙子就直接敞开心扉,“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并不 是物本身有什么美,而是爱人及物、托物抒情
1
一、中国诗歌发展史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
古
《楚辞》(骚体诗)
体
诗
汉乐府、古诗
以五言诗为主
魏晋南北朝五言诗
唐诗
近
体 诗
宋词
元曲
2
二、《诗经》是什么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周代诗歌305篇。除极少数是西周作 品外,大部分是东周作品。
• 《诗经》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 义传统。
23
七言诗
这位姑娘真美丽,约我相会到城隅。 姑娘姑娘躲哪里?让我心跳又着急。 这位姑娘有情意,送我漂亮红乐器。 姑娘姑娘多谢你,红红彤管表心意。 这位姑娘有心计,采来白茅寄心迹。 姑娘姑娘我懂了,你的深情我珍惜。
24
现代诗歌
•
心灵之约
• 高高的城墙掩映着角楼 掩映着我美丽姑娘的身影
飞扬的裙袂藏在哪
3
三、《诗经》的体例及表现手法(《诗经》六义)
风 15个诸侯国的土风歌谣 “十五国风”
体 例
雅
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多为贵族所作 大雅、小雅 合称“二雅”
颂 宗庙祭祀时的乐曲歌词 周、鲁、商 合称 “三颂”
表 赋 铺陈叙事 现 手 比 打比方 比喻 法
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4
静女
5
静女
如花的笑容藏在哪
姑娘啊
你是否看到了
我焦急等待的狼狈模样
红红的彤管红红的相思
思念的笛声在我心底
当初的欢笑藏在哪
海誓山盟藏在哪
姑娘啊
我要用彤管为你吹奏一曲
悠长缠绵的相思
水灵灵的白草芽啊
就像姑娘水灵灵的大眼睛
你采来田野的灵气
你采来世间的纯真
姑娘啊
让我拉起你的纤纤小手
相伴相爱终生
25
作业布置:
1、感知概括: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2、形象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3、创作拓展:理解领会诗歌的内容,然后把 《静女》改写成一首“五言”、“七言”或 “现代诗”。
4、完成课本上的“练习与思考”题。
26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6
静女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静:娴静,文雅。 • 其:形容词词头。 • 姝:美丽。 • 俟:等候。 • 城隅:城上的角楼。
爱:隐藏。 见:出现 搔:挠。 踯躅:徘徊。
9
静女
• 文雅姑娘真美丽,约我到这城头来。 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
• 文雅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 彤管红红闪亮光,让人越看越喜欢。
• 牧场归来送我荑,荑草美得真出奇。 不是荑草真的美,美人送我含爱意。
10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 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 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悉彷佛 她在水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