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备课文档
部编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全单元备课

5、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摘抄感动的语句。
6、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7、围绕“难忘童年”来进行口语交际及写童年趣事的作文激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课时安排
5(精读课文) 《古诗词三首》 2课时
6(精读课文) 《冬阳·童年·骆驼队》2课时
7(略读课文) 《祖父的园子》1课时
8(精读课文) 《童年的发现》2课时
9(略读课文) 《儿童诗两首》1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 作2课时
回顾拓展2课时
课题:5古诗词三首
课型:
新型
授课日期: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交流反馈。
学习《牧童》。
(1)理解字词
(2)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说说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
(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A.“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B.“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
C.你喜欢他们吗?诗人喜欢吗?为什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包含了《将相和》、《草船借箭》、《麻雀》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和语文园地。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历史故事和人物,通过阅读和口语交际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事迹和品质,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朗读和表达方面,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此外,部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了解历史人物的事迹和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和人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认读和理解。
2.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解析。
3.朗读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历史人物故事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本单元的主题“历史故事和人物”,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历史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
4.巩固(5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位历史人物?为什么?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引导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 qualities of thesehistorical figures and how they can learn from them.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历史人物的事迹和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大单元集体备课

教材解读
与编者对话,深入了解单元的编排用意
为什么阅 读要有一 定的速度?
教材解读 与编者对话,深入了解单元的编排用意
二年级
开始学习默读
三年级
五年级
默读时尽量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带着问题默读。
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 钟不少于300字。
语文课程标准
教材解读
与编者对话,深入了解单元的编排用意
教材解读 与教材对话,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搭石》 《将相和》
《什么比猎豹 的速度更快》
《冀中的地 道战》
《语文园地》
散文 历史故事 说明文 记叙文
教材解读
单元主题
教材解读
课题 《搭石》 《将相和》
提高阅读速度的的方法
呈现方式
学习提示、课后练习
训练重点
学习集中注意力,不回读。
学习提示、课后练习
学习连词成句的读
与教材对话,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说明文)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 是一篇说明文,运用列数字, 做比较等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 了几种速度非常快的事物,并 且指出宇宙中速度最快的光被 人类轻易地拿在手上。
教材解读
与教材对话,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将相和》(历史故事)
《将相和》通过对“完壁归 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 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 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 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 大局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 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习作
习作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突出人 物特点; 培养修改习作的习惯。 评价标准: 人物是否有特点?事例 是否写具体了?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说明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组共有五篇课文,三篇讲读课文:《古诗词三首》、《冬阳。
童年。
骆驼队》、《童年的发现》;两篇阅读课文:《祖父的院子》、《儿童诗两首》。
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和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诗词大意,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部分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四、教学安排
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1课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6.!同学们,读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当然要读得好,必须要先理解古诗的意思、蕴含的感情。
三、合作汇报: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注释及你们查找的有关的资料,小组内互相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生交流,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导入新课
1.在你眼里,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生自由描述)然而,在诗人张籍眼里,秋天却是树叶飘零、残荷片片、萧条凄凉的季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一首古诗《秋思》(板书课题)。
2、张籍,唐代诗人。他出身贫苦,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离家十年的诗人身陷洛阳城,却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全,急切地盼望得到家人的信息,正在此时他在洛阳城里遇到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给家人。在此情此境下,写下了这首诗。齐读课题。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与京口隔着什么?
“数重山”什么意思?
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感情朗读指导:读一读,读出路程近的味道。
(二)学习三、四句:
1、请读第三、四句:
提问:这两句诗那句写景?那个字写出景物特点?“绿”什么意思?
师导:是啊!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闭上眼睛想象江南春色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上“我仿佛看到……”说话训练。
生:(感情十分充沛地朗读)
再一次感情朗读!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苦、那种痛、那种碎读出来!
课外延伸
1、搜集思乡的歌曲唱一唱。
2、课外搜集、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安排本单元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自觉运用到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题材各不相同:《搭石》是一篇意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
作者通过描写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平凡场景,赞扬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将相和》是历史故事。
讲述战国时期蔺相如、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由“不和”到“和”的过程。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一篇科普短文,通过比较人、鸵鸟、猎豹等事物的速度,生动形象地告诉大家光是宇宙中最快的东西。
《冀中的地道战》介绍冀中军民如何利用地道战粉碎敌人的“扫荡”。
围绕“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这一语文要素,教材作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介绍相应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地落实教学目标。
每篇课文均编排学习提示,与课后练习相照应,介绍提高阅读速度的具体方法。
《搭石》作为本单元开篇,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时集中注意力的阅读习惯,学习不回读的阅读方法,这是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的基础和起点。
《将相和》学习扩大视域的方法,引导学生尽可能连词成句地读文章。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主要引导学生结合文章段落特点,抓住关键语句迅速把握课文内容。
《冀中的地道战》主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做积极的阅读者,并且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本单元学习的相关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词句段运用还提示学生在阅读时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也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整个单元为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指导和实践运用的机会。
本单元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提高阅读速度不等同于快速阅读。
本单元重在关注和指导学生的阅读过程,强化学生阅读时的速度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提升阅读速度的一般方法,以提高阅读效率。
二、要把握好提高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精选8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精选8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的?它为什么能够救人?3、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4.受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人文教育。
教学重点: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用具:有关海豚的资料录像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1. 同学们,你们看过海豚的表演吗?谁来谈谈?想不想再次亲眼目睹一下海豚的绝技?播放海豚表演的录像。
2.海豚可真能干,它们不仅是水族馆里的“表演明星”,更让人惊奇的是,它们还是“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在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海豚救人”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
(板书海豚救人)二、出示预习题纲,自主学习。
1、查找资料,了解海豚的有关知识。
2、朗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3、想一想,海豚是怎样救人的?画出课文中哪些段落讲了海豚救人的故事?它为什么能够救人?画出哪些段落讲海豚救人的原因?三、展示成果,汇报交流。
1、通过预习,你知道海豚怎么救人?为什么救人?它是怎样的一种动物?(生自由交流信息)2.交流读书的收获。
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了解到那些知识?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内容外,你还知道海豚的哪些知识?介绍给同学听。
(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故事、习性、种类)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几部分内容?每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2、小组交流。
五、再读课文,交流文章的表达方法。
1、海豚是怎样救人的?(了解海豚救人的三个实例,体会海豚救人的方法。
)2、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3、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们想看看这些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吗?(播放录像)4、海豚这么棒,你们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我们的海豚呢?请你们上台把这些词语板书出来。
(2个学生)5、感情朗读5—8自然段。
部编版五下语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新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古典名著”这一主题,选编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及《红楼春趣》4篇课文。
课文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分别展现了“四大名著”的精彩情节。
《草船借箭》记叙了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故事,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最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景阳冈》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猴王出世》讲述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红楼春趣》讲述了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初步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充分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更多名著的兴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51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正确读写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通过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3.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
4.学会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故事,并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5.学会评价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感受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建议及课时安排。
部编语文5下第2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语文5下单元集体备课第2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安排了4课。
《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中国古典名著。
第一课:《草船借箭》学习目标:1.通过抓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3.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抓住对“借”与“骗”深入思考,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重点句段,朗读、分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时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课文讲述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
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
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第二课:《武松打虎》学习目标: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指导学生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
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部分。
体会武松勇敢无畏、力大无穷、武艺超群、有勇有谋、机智敏捷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深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勇敢无畏、力大无穷、武艺超群、有勇有谋、机智敏捷、豪迈倔强。
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讲传》第23回改写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课文先讲了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要过冈,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进行描写.接着讲武松上冈后,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心理进行描写.然后讲了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最后讲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第三课:《猴王出世》课文主要内容:《西游记之猴王出世》节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第一回。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精选5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精选5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教学流程:一、情趣导入新课。
可以播放多媒体课件,北京话的录音导入。
二、比读文----正确流利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3分钟内完成)2.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课文读得最流利正确。
请每组的2号同学轮流读,其它同学要认真听,注意帮他纠错哟!三、比识字——读准、记牢课文我们能读正确了,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比比谁最先把这些字词读准、记牢。
1.课件出示词语。
2.这些词我们都能读准,那么这些字你还认识它吗?(课件出示字)四、比分段——理顺这些字词我们都能读准、记牢,现在我们来进行第三场比赛。
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比比看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名检测。
再同桌说说。
五、比说话——读懂1.出示学习目标:感受北京话的魅力。
2.出示自学指导:自由读文,画出“我”是怎样学习普通话的相关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迁移练习作者喜欢北京话的原因是什么?七、作业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正确美观书写生字。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美观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回忆课文,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京话》,谁能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名检测。
指名轮流朗读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北京话》一课,板书课题。
二、比说话——体会写法我们继续走进《北京话》,一起了解北京话的特点。
1.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

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课题5古诗词三首课型第 1 课时主备人:复备人:复备时间:课题5古诗词三词三首课型第 2 课时主备人:复备人:复备时间:3、读得怎样?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4、学生再读。
读读、看看、想想。
读懂的记下来,不懂的做记号。
三、品读,感受“美”1、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
(先说前面的,再说后面的,依次说。
注意说话要有条理,先说字意、词意、再说句意。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看图知道。
你感到了什么?(简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
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
)学生朗读。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学生自由的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大概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
)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3)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4)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5)读读看,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6)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2、用生动的语句将你欣赏到的这副画面描绘给大家听听。
3、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四、再读全词,回味“美”1、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
)2、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继续品味“醉”字。
部编版教版小学语文五(下)第二单元集体备课稿

五、布置作业
1、搜集并整理喜欢的剧本资料。
2、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3、分组进行剧本的交流和讨论,选好演出剧本,引导学生创编课本剧,演绎故事。
高标要求
通过自己的演绎形象,从而加深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
《习作2》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三、教学第三题
(诵读和积累)
1、阅读四大名著,关注语言特点。
2.理解词语“喜不自胜、齿序排班”等的意思。
3.搜集王维的资料。
4.正确流利朗读古诗,理解大意。
高标要求
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意思的方法。
《快乐读书吧》
1.认识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关注古典名著的智慧的光芒。
基本目标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一、音乐渲染创设情境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
四、品位语言初步感受人物特点
2.学生要去感受先人的哲思、人物的精彩和想象的魅力,品味人生百态。
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会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知识正迁移,保证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螺旋式上升与可持续性发展同步进行。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3.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备课第一节:课文《西北雪》1. 常规讲解:首先要详细介绍课文的作者、内容、背景等信息,让学生对课文有所了解。
2. 注重重点词汇:在讲解课文内容的要重点讲解一些生僻词汇或者有特殊意义的词语,让学生能够理解整个课文的内涵。
3. 分段解读:将整个课文进行分段解读,让学生对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都有深入了解,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4. 导入相关知识: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结合地理、历史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节:词语学习1. 生字词语:对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进行注重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新的词汇。
2. 词语搭配:针对部分词语的搭配,进行详细解释,让学生在使用这些词语时更加准确。
3. 词语造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词语造句练习,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节:词语应用1. 语言运用:通过对相关课文内容的讨论和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运用,如用这些词语写短文、作文等。
2. 知识应用: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词语进行有关写作或者阅读理解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四节:诗词欣赏1. 诗词背诵:选择一些相关的诗词,并带领学生进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2. 诗词赏析:通过对经典的诗词进行赏析,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并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
第五节:作业布置1.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 阅读推荐:为学生推荐相关的阅读书目,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通过以上备课内容的详细安排,可以使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并且提高语文能力。
第六节:课文深度解读1. 探究意义:通过深入分析课文的意义和主旨,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并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思辨和讨论。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小组或者全班情景模拟中,扮演课文中的角色,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并了解角色背后的文化内涵。
3. 创设情境:借助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word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

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
?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
?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思念。
?小桥流水人家?那么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土生活。
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让学生筹划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和写以“二十年后回故土〞为内容的想象作文,“回忆?拓展〞的“交流平台〞,安排了交流表达方法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展示学生表达热爱家乡之情的习作。
二、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等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三、重难点: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是通过比照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课时安排?古诗词三首?3课时?梅花魂?3课时?桂花雨?2课时?小桥流水人家?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二?4课时?回忆.拓展二?1课时5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14课时)备课

第二单元单元教材分析1、本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是“难忘童年和童年趣事”,并提示学习要求和阅读方法。
2、这单元课例由5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3篇《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童年的发现》,略读课文2篇《祖父的园子》《儿童诗两首》。
《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
《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
《儿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窘、绞”等生字,会写“痴、愧”等生字,正确书写“牧童、祸患、幼稚”等词语。
2、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牧童》。
积累有关童年生活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2、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摘抄感动的语句。
3、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围绕“难忘童年”来进行口语交际及写童年趣事的作文激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单元训练重难点重点难点11、通过读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3、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1、从词句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2、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文中美好的语言,感受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单元课时安排《古诗词三首》 3课时《冬阳、童年、骆驼队》 2课时《祖父的园子》 1课时《童年的发现》 2课时《儿童诗两首》 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 3课时回顾·拓展二 1课时课题5、古诗三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模板

(五)综合性学习
收集信息,获取资料,参与讨论、演讲、辩论。
基本学情分析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情来看,在阅读古典名著和写读后感方面,还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1.阅读方面。本单元是古典文学名著单元,这是学生第一次集中学习古典文学名著,学生在阅读这一类作品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古典名著中的语言与现代汉语不同,学生可能读不懂,或者说,缺乏阅读的方法,导致阅读效果低下;另外,故事篇幅太长,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因此,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古
法主要有两种:一抓脉络,能按故事的发展顺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二看目录,本单元课文出自章回体小说,可以引导读回目,猜
测出章节故事的大意。②细读思考,抓住重点语段或词句,加深内容理解,了
解人物特点。根据阅读目的,明确所要探究的问题,抓住关键词句展开品读,推想词句意思,揣摩内涵,体会表达效果。读的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猜读,
3.能根据古典名著中的外貌描写猜测所写的人物,并能说出理由。
4.朗读、背诵古诗《鸟鸣涧》
5.能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单元教学思考
1.识字写字:
识字:随文学习,自学为主,指导为辅。
写字:关注课前预学的质量与反馈,将写字融入各种学习任务中进行评价。
2.阅读教学:
达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并没有相关的学习经验。
单元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
认识51个生字,读准5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17个
词语。
阅读:
1.初步了解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能按故事的发展顺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关键词句感受主要人物的特点,能够对主要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5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讲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教学难点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讲诗句的意思。
2、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那兰性德。
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修正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
”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遥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
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
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
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
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课件展示诗句。
)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白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
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
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4、指名交流。
(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
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
小组内练读,7、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可为什么诗中只有一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8、指名答。
(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的高山。
(学生口述。
)9、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0、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11、指名答。
(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荚,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12、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
男女生赛读。
13、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4、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5、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6、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
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
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
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修正第二课时一、以乐调情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
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二、以读入情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
(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
(指数名答。
)三、以品悟情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
就让我们一起走人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
11、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
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四、议深情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
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
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
让我们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五、作业设计:1、抄写三首诗词。
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教学反思第_九_册_语文教学设计课题 6 梅花魂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点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学难点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
了解梅花的特点。
2、自学生字词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1、(教师板书“梅花”)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生交流课前查资料。
2、(教师板书“魂”字。
)查字典说说“魂”字的意思。
3、揭题释题。
a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b.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困惑。
二、初读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
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
巳外祖父囚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
d.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
e.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三、合作交流1、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中首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想到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在写法上这是首尾呼应。
)2、过渡: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3、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二、读“三哭”,感悟真情1、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词时;得知不能回国时;送“我们”上船时。
)2、学生听录音跟读第2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第一次哭时的情感。
a.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b.体会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
(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的目的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c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情感,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3、探究外祖父的第二次落?目,体会他无法回到家乡的伤感。
a.教师朗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之上,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1)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体会和感受。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爱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2)品读外祖父送画时的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