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高中高考语文综合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专练二_

合集下载

文言文阅读综合测试(原卷版)-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文言文阅读综合测试(原卷版)-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文言文阅读综合测试(原卷版)(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6分)A.疏,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奏章,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疏”意思相同。

B.图,打主意,与《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中的“图”意思不相同。

C.遗,送,与《师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中的“遗”意思不相同。

D.咸,都,与《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中的“咸”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吕蒙有忧患意识,他深知关羽作战勇武,历来觊觎东吴,其军队驻扎在长江上游,日久必定对东吴不利,于是谋划对其动手。

B.吕蒙治军严明,他严令部众不得冒犯百姓,索取钱物,还下令将城中府库的财宝贴上封条,并不启用,只等孙权来后再作处理。

C.吕蒙将关羽设置在江边的哨兵尽数捕获,并严密封锁消息,关羽对此毫无所知,还在带兵回奔南郡时多次派人向吕蒙询问消息。

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大意失荆州”这一历史事件,关羽因轻信陆逊对他的推崇,而把南郡守军陆续调往樊城是他“大意”的表现之一。

【注】①爱书;古代记录囚犯供词的文书。

材料二:陈选自幼端悉寡言笑,以圣贤自期。

天顺四年会试..第一,成进士。

授御史,巡按江西,尽黜贪残吏。

广寇流入赣州,奏闻,不待报,遣兵平之。

宪宗即位,尝劾尚书马昂、侍郎吴复等。

言虽不尽行,一时惮其风采。

以母丧离任,行李萧然,车一辆而已。

士民号泣而送,为立生祠。

久之,进按察使,决遣轻系数百人,重因多所平反,囹圄..为空。

治尚简易,独于赃吏无所假。

二十一年语减省贡献,而市舶中官韦眷奏乞均摇户六十人添办方物。

选持语书争,帝命与其半,眷由是怒选。

番人马力麻诡称苏门答刺使臣欲入贡,私市易。

眷利其厚贿,将许之,选立逐之去。

眷憾选甚。

(节选自《明史·陈选传》)6.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非也A人B臣觐君C服D视其品E秩F于G御史H何居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夺情,指古代官员遭父母之丧,但丧期未满而强使出仕。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节选自《孙子兵法》)材料二: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

毅归赵,燕军共忿。

单复宣言曰:“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

”燕人闻之,如其言。

城中人见齐诸降者悉劓,皆坚守,唯恐见得。

单又宣言:“君惧燕人掘君城外冢墓,戮先人,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

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

燕皆呼“万岁”。

田单乃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

”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

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夜大惊。

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摘编自《智囊·兵智部·田单》)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牛尾A炬B火光C炫耀D燕军E视之F皆龙文G所触H尽死伤。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段太尉逸事(2)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段太尉逸事(2) Word版含答案.doc

文言文整体阅读:段太尉逸事课后练习(2)1.选出下列各句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舍簪笏于百龄应该是借代,“簪笏”官吏所用之物,这里指代官职。

A.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B.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D.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 )A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B 庭中始为篱。

C 灭六国者六国也。

D 夫天者,人之始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B.夫晋,何厌之有子何恃而往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D.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臣实不才,又谁敢怨4.下面选项中加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与妻书》)(依循)B.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过秦论》)(率领)C.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段太尉逸事状》)(大致都)D.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叁军,北定中原。

(《出师表》)(奖励)5.下列各选项中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十三能织素《孔雀东南飞》 (白色的生绢)B.中有尽素书《汉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 (素帛)C.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平素、素来)D.时上素被疾,至是尤剧《子刘子自传》(一向)6.下列各选项中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称王)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称王)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称王)D.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黄州快哉亭记》(大王)7.下面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谢罪)②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鸿门宴》(告辞、辞谢)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鸿门宴》(感谢)④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孔雀东南飞》(辞别)⑤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告诉)⑥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孔雀东南飞》(感谢)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8.下面句子中对“幸”解释错误的一项是()①则斯役之不幸(幸运)②大王亦幸赦臣(表敬词,对方的行为使自己感到幸运)③而君幸于赵王(宠爱)④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皇帝到来)⑤幸勿推却 / 幸来告语之(幸亏)9.下面句子中对“循”解释错误的一项是()①循绳墨而不颇 / 循吏(遵循沿着)②循山而南(顺着)③夫子循循然善诱人(顺着的样子)④自循其发(通“揗”。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考点精练: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2(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考点精练: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2(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考点精练: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2(含答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考点精练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贞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答案 C解析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2.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生:明、清两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

B.乡试:明、清两代在省城举行每年一次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

C.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前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

D.世祖章皇帝:“世祖”是皇帝的庙号,“章”是谥号。

答案 B解析乡试:明、清两代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

3.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

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

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

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

C.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官职,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答案 B解析应为“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空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

4.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高考复习高中语文_文言文整体阅读:项脊轩志_练习(2)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复习高中语文_文言文整体阅读:项脊轩志_练习(2) Word版含答案.doc

文言文整体阅读:项脊轩志课后练习(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火尚足以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C.小学而大遗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歌窈窕之章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则其至又加少矣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却匈奴七百余里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吾得兄事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既来之,则安之 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项脊轩志【明】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páo)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yù),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zǐ)在吾怀,呱呱(g ū)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江苏省2021届高考语文专项温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练习(2)

江苏省2021届高考语文专项温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练习(2)

文言文整体阅读: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练习(2) 1.下列句中“直”的意义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A.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B.系向牛头充炭直C.理直气壮D.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寡人之于国也(在,介词)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③请以战喻(用,介词)④可以无饥矣(能够,动词)⑤以时入山林(按,介词)⑥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⑦填然鼓之(代词,指代战鼓)⑧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代百姓)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⑥⑦⑧ C.②③④⑥⑧ D.②③⑤⑥⑧3.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A.涂有饿莩。

B.直不百步耳。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 王好战,请以战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但是不王者,未之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下面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金就砺则利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④因遗策,南取汉中⑤术业有专攻,如是算了A.凶恶靠近快依托解决B.灾祸就职猛烈原因学习C.荒年靠近强沿袭研究D.荒年留、取锐利依据医治6.下列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七十者可以食肉矣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C.吾尝成天而思矣D.小学而大遗7.下面句子中对“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①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②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③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安抚)④离山十里有王平扎营(安置、安放)⑤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什么、怎么)⑥衣食所安(养生)⑦既来之,则安之(使……安)8.下面句子中对“被”解释错误的一项是()①禹汤被之矣(经历,通过)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示被动)③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④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⑤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⑥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屈原列传(2)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屈原列传(2) Word版含答案.doc

文言文整体阅读:屈原列传课后练习(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短语,其内部结构不同子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以故不闻其过B.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D.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2.下列省略句补充的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良曰:“(我)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B.今少卿乃教(我)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C.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之)D.死马且买之(于)五百金,况生马乎3.下列句子加点词不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 B.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C.人生孰无死,贵死得所耳 D.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4.下列句子不全有形容词活用为意动用法的一组是( )A.人主自智而愚人成(名)以其小,劣之B.客之美我,欲有求于我也大将军邓骘奇其才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管仲,世所称贤臣,然孔子小之吾从而师之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不如因而厚遇之思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今者出,未辞也C.顷之,持一象笏至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是社稷之臣也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7.与“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中“所”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秋毫不敢有所近 B.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C.不数十步,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

D.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8.下列句中"因”字,与“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的因相同一项是()A.蒙故业,因遗策 B.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C.因招樊哙出 D. 秦军解,因大破之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专题训练 多文本专练(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专题训练 多文本专练(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多文本专练(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①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暗疏之,亦不甚失。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②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③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邵)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文本二: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文本三: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②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③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1.秦观《精骑集·序》文中第①段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B.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C.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D.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传”“子”“史”收录的都是儒家经典,主要包括十三经、古乐、文字等方面书籍。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2025届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2025届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2025届高考语文二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大讷①,字敬叔。

县人周恭肃王元俨②之十世孙也。

起家译曹掾,调泉州录事。

大盗起,宁都泉之无赖男子啸众应之,遂谋来攻城。

大讷作栅以御其冲,盗为引去。

迁兴化录事,转龙溪尹。

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衣神,黠民将为奸利,必牲犬以祭。

大讷投神江中,移石以修孔子庙.。

庭县多山畬洞獠,官稍侵之,辄弄兵暴掠,至烦。

大将出屯,经年不解,大讷调御得其术,服从如良民。

邑大姓怙势杀人,郡守受其财出之。

大讷抱案诣府,历指其奸。

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

俄迁永嘉,永嘉计口赋盐,民以为病,大讷建请令富商转售之瑞安。

猾吏伪为官书,诬平民盗贩,民自杀者三人。

府下大讷讯之,大讷徙之临汀。

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

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

乡饮酒之礼..有容,观者叹悦。

在官二年,告老解.....久废,大讷讲而行之,宾主就位,献酬有节,揖拜印绶而归,时至正八年夏六月也。

大讷性刚直,不惮大吏,屡典剧县,皆有能声,卒胥无敢出乡,宿猾元豪亦相告远遁,数平反冤狱,民为立生祠。

或以事如远乡,父老携子弟聚观曰:“此赵侯也!”其为人爱慕如此。

大讷同时,有金徳润君泽者,亦县人,由湖南亷访司掾,历官至嘉兴推官,亦以政事称其果毅有为,议者谓不如大讷云。

赞.曰:丈夫之以功名自见者,岂必藉祖父之势哉?藉祖父之势而成者,世岂无之?终不足谓之丈夫,必也。

奋自布衣,卓然有立,小或作州牧,大或闻国政,使徳泽简在人心,声闻流于后世,然后始无愧于斯名,善矣哉!(选自(明)宋濂《浦阳人物记》)(注)①赵大讷,元朝人。

15 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二(全国甲卷地区适用)(解析版)

15 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二(全国甲卷地区适用)(解析版)
“贫姿”和“无炎”都是指祖荣生活贫穷,中间不能断开;“贫裹无资”作省略的主语“桓荣”的谓语,“贫姿无资”后应断开,因此选D:
“以”为目的连词,连接“常客佩”和“自给”,中间不断开,应在“直给”后边听开,故选J;“精力不倦”中“精力”是主语,“不倦”是谓语,句子完整,应在“不倦”后边断开,故选N。故选DJN。
三月婴儿,轩冕于前,弗知欲也;斧钺在后,弗知恶也;慈母之爱,谕焉。诚也。故诚有诚乃合于情,精有精乃通于天。乃通于天水木石之性皆可动也又况于有血气者乎?故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听言哀者,不若见其哭也;听言怒者,不若见其斗也。说与治不诚,其动人心不神。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羿、逢蒙:《荀子·正论篇》:“羿、逢蒙者,天下之善射者也。”②繁弱:古良弓名。
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而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在旁。敢问宓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刑乎彼。’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备也。先有其备,岂遽必哉?此鲁君之贤也。

2018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季氏将伐颛臾(2) 含答案

2018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季氏将伐颛臾(2) 含答案

文言文整体阅读:季氏将伐颛臾课后练习(2)1.翻译下面句子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2.翻译下面句子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悖矣。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3.翻译下面句子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4.翻译下面句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5.翻译下面句子子曰:“狂而不直,侗(tóng,无知幼稚)而不愿,悾悾(kōng,诚恳的样子)而不信,吾不知之矣.”6.翻译下面句子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7.翻译下面句子伯牛有疾,子问之,至牖执其手,曰:“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8.翻译下面句子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若林放乎!”9.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夫子相:辅佐B.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C.陈力就列就:担任D.不患寡而患不均患:忧虑,担忧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以伐为为:呢,助词B.危而不持而:而且,连词C.既来之,则安之则:就,连词D.是谁之过与之:的,助词3.请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

(全)高考语文综合训练: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阅读+语言表达运用

(全)高考语文综合训练: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阅读+语言表达运用

高考语文综合训练: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阅读+语言表达运用(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阅读+语言表达运用)(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熊远字孝文,豫章南昌人也。

远有志尚,县召为功曹,不起,强与衣帻,扶之使谒。

十余日荐于郡,由是辟为文学掾。

远曰:“辞大不辞小也。

”固请留县。

元帝作相,引为主簿。

时传北陵被发,帝将举哀,远上疏曰:“园陵既不亲行,承传言之者未可为定。

且园陵非一,而直言侵犯,远近吊问,答之宜当有主。

谓应更遣使摄河南尹案行,得审问,然后可发哀。

即宜命将至洛,修复园陵,讨除逆类。

夫修园陵,至孝也;讨逆叛,至顺也;救社稷,至义也;恤遗黎,至仁也。

若修此四道,则天下响应,无思不服矣。

”属有杜弢之难,不能从。

时江东草创,农桑弛废,远建议曰:“立春之日,天子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载耒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以劝农功。

《诗》云:‘弗躬弗亲,庶人不信。

’自丧乱以来,农桑不修,游食者多,皆由去本逐末故也。

”时议美之。

转丞相参军。

是时琅邪国侍郎王鉴劝帝亲征杜弢,远又上疏曰:“伏以古今之霸王遭时艰难,亦有亲征以隆大勋,亦有遣将以平小寇。

今公亲征,文武将吏、度支筹量、舟舆器械所出若足用者,然后可征。

愚谓宜如前遣五千人,径与水军进征,既可得速,必不后时。

”会弢已平,转从事中郎,累迁太子中庶子、尚书左丞、散骑常侍。

帝每叹其忠公,谓曰:“卿在朝正色,不茹柔吐刚,忠亮至到,可谓王臣也。

吾所欣赖,卿其勉之!”及中兴建,帝欲赐诸吏投刺劝进者加位一等,百姓投刺者赐司徒吏,凡二十余万。

远以为“秦汉因赦赐爵,非长制也。

今案投刺者不独近者情重,远者情轻,可依汉法例,赐天下爵,于恩为普,无偏颇之失。

可以息检核之烦,塞巧伪之端。

”帝不从。

累迁侍中,出补会稽内史。

时王敦作逆沈充举兵应之加远将军距而不受不输军资于充保境安众为务。

敦至石头,讽朝廷征远,乃拜太常卿,加散骑常侍。

敦深惮其正而有谋,引为长史。

数月病卒。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赤壁之战(2)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赤壁之战(2) Word版含答案.doc

文言文整体阅读:赤壁之战课后练习(2)1.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A.万钟于我何加焉!(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B.其如土石何?(你还能把那土石怎样呢)C.何乃太区区!(你怎么能这么诚挚专一! )D.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

)2.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A.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B.今日之事何如?(今天的事情怎样?)C.吾欲之南海,何如?(我朝思暮想的南海啊,像什么样?)D.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料到会使母亲不满意呢?)3.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作为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不知那怎么可以呀。

)B.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徐霞客仔细地观察,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色(即靛蓝)是从蓝草中提炼而成的,但是颜色比蓝草的更深。

)D.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凭主观想象去推断它的有无,可以吗)4.下面选项中加线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下面选项中加线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A.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蜀相》(能)B.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愿意)C.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孔雀东南飞》(胜任)D.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与尹师鲁第二书》(忍受、经受)5.下面选项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可惜,令人遗憾)B.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孔雀东南飞》(可惜)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值得怜悯)D.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西厢记》(怜悯,同情)6.下面选项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遣去慎莫留。

《孔雀东南飞》(不要,不能)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阅读练习(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阅读练习(含答案)

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

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此兵围之。

白公胜谓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

”白公胜曰:“善。

”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

”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

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

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

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

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

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

(节选自《说苑·立节》)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胜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B.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胜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C.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胜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D.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胜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文中指逃亡,与《屈原列传》中“屈平正道直行”的“行”意思不同。

B.再,文中表示两次,与《苏武传》中“愿勿复再言”的“再”意思不同。

C.兵,文中指兵器,与《过秦论》中“收天下之兵”的“兵”意思相同。

D.而,文中表修饰关系,与《离骚》中“夫孰异道而相安”的“而”用法相同。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申生派人向狐突诀别时,表明自己不愿逃跑的原因是国君年迈,国君的孩子年少,国家多灾多难。

B.白公胜作乱之时,申鸣想以身许国,他父亲以不合孝道制止他,但是申鸣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

C.白公胜被申鸣包围,自己不知如何应付,向石乞寻求突围之策,石乞提出的对策极其阴险毒辣。

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专项测试卷(二)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专项测试卷(二)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专项测试卷(二)文言文阅读人教版高三总复习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卷(二)(总分:120分时间:100分钟)校区:班级:姓名:得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

尝从其父至京师,时天下宁晏,论者咸以国祚方永,玄龄乃避左右告父曰:“隋帝本无功德,但诳惑黔.黎.,不为后嗣长计,混诸嫡庶,使相倾夺,诸后籓枝,竞崇淫侈,终当内相诛夷,不足保全家国。

今虽清平,其亡可翘足而待。

”监修国史。

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

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①,无隔卑贱。

论者称为良相焉。

或时以事被谴,则累日朝堂,稽颡请罪,悚惧踧踖,若无所容。

玄龄尝因微谴归第,黄门侍郎褚遂良上疏曰:自非罪状无赦,搢.绅.同尤,不可以一犯一愆,轻示遐弃。

陛下必矜玄龄齿.发.,薄其所为,古者有讽谕大臣遣其致仕,自可在后,式遵前事,退之以礼,不失善声。

今数十年勋旧,以一事而斥逐,在外云云,以为非是。

玄龄曾上书曰:“彼高丽者,边夷贱类,不足待以仁义,不可责以常礼。

古来以鱼鳖畜之,宜从阔略。

若必欲绝其种类,恐兽穷则搏。

今兵士之徒无一罪戾无故驱之于行阵之间委之于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魂魄无归令其老父孤兒寡妻慈母望轊车而掩泣抱枯骨以摧心。

足以变动阴阳,感伤和气,实天下冤痛也。

”寻薨,年七十。

废朝三日,册赠太尉、并州都督,谥曰文昭,给东园秘.器.,陪葬昭陵。

玄龄尝诫诸子以骄奢沉溺,必不可以地望凌人,故集古今圣贤家诫,书于屏风,令各取一具,谓曰:“若能留意,足以保身成名。

”又云:“袁家累叶忠节,是吾所尚,汝宜师之。

”高宗嗣位,诏配享太宗庙庭。

(节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有删改)[注]①收叙:安排任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兵士之徒/无一罪戾/无故驱之于行阵之间/委之于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魂魄无归/令其老父孤兒寡妻慈母/望轊车而掩泣/抱枯骨以摧心B.今兵士之徒/无一罪戾/无故驱之于行阵/之间委之于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魂魄无归/令其老父孤兒寡妻慈母/望轊车而掩泣/抱枯骨以摧心C.今兵士/之徒无一罪戾/无故驱之/于行阵之间委之/于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魂魄无归/令其老父孤兒寡妻慈母/望轊车而掩泣/抱枯骨以摧心D.今兵士/之徒无一/罪戾无故驱之/于行阵之间/委之于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魂魄无归/令其老父孤兒/寡妻慈母望轊车而掩泣抱/枯骨以摧心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共两大题9小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专项练习(共两大题9小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B.中篇批判秦二世不行仁政,沿袭无道,过分迷信武力而失掉民心,提出了“牧民之道,务在之”的观点。

C.下篇重点批评子婴的过失,忠臣不谏,智士不谋,而天下大乱。

认为秦的本末都未能守住,没办法长久。

D.三个选段分析天下形势,总结秦亡原因,批评秦的过失,提出“仁政安民”的主张,为汉朝治提供借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

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

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

”此之谓也。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无汗马之劳/徒以侍从左右/时赞圣谟/致位至此/常不自安/今因委任勋贤/使臣得解旄节/乃大愿也B.臣无汗马之劳/徒以侍从左右时/赞圣谟致位至此/常不自安/今因委任勋贤使臣/得解旄节/乃大愿也C.臣无汗马之劳/徒以侍从/左右时赞圣谟致位/至此常不自安/今因委任勋贤/使臣得解旄节/乃大愿也D.臣无汗马之劳/徒以侍从左右/时赞圣谟致位/至此常不自安/今因委任勋贤使臣/得解旄节/乃大愿也6、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徙,指调动官职,与“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传》)中的“徙”意义相同。

B.委,意为呈献,与“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中的“委”意义相同。

C.县官,旧指天子,也可指县级的行政长官。

本文中指朝廷、官府。

D.栉沐,与成语“栉风沐雨”的意思相同,都形容奔波劳碌,风雨不避。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励精图治,振兴国运。

他凭借武力平定汴州、洛阳,成就帝业,天下初定时,他对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对郭崇韬委以重任。

B.庄宗猜忌权臣,贪图逸乐。

他轻信后宫、伶人的话,疏远有功劳的将领,沉迷于荒淫的享乐,最终导致朝政混乱,身死国灭。

C.郭崇韬劳苦功高,深谋远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专练(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4题。

''张万公字良辅, 东平东阿人也。

幼聪悟, 喜读书。

登正隆二年进士第, 调新郑簿。

以忧去。

服阕, 除费县簿。

大定四年, 为东京辰渌盐副使, 课增, 迁长山令。

时土寇未平, 一旦至城下者几万人, 万公登陴谕以乡里亲旧意, 众感悟相率而去, 邑人赖之, 为立生祠..。

丞相尝谓曰:“后代我者必汝也。

”俄授郎中, 敷奏明敏, 世宗嘉之, 谓侍臣曰:“张万公纯直人也。

”章宗即位, 会北边屡有警, 上命枢密使夹谷清臣发兵击之。

万公言:“劳民非便。

”诏百官议于尚书省..., 遂罢兵。

明昌二年, 知大兴府事。

逾年, 以母老乞就养, 诏不许, 赐告省亲。

还, 上问山东、河北粟贵贱, 今春苗稼, 万公具以实对。

初, 明昌间, 有司建议, 自西南、西北路, 沿临潢达泰州, 开筑壕堑以备大兵, 役者三万人, 连年未就。

御史台言:“所开旋为风沙所平, 无益于御侮, 而徒劳民。

”上因旱灾, 问万公所由致。

万公对以“劳民之久, 恐伤和气, 宜从御史台所言, 罢之为便”。

泰和元年, 连章请老, 不许, 迁荣禄大夫, 赐其子进士及第。

明年, 章再上。

后致仕。

六年, 南鄙用兵, 上以山东重地, 须大臣镇抚之, 特起万公知济南府、山东路安抚使。

山东连岁旱蝗, 万公虑民饥盗起, 当预备赈济。

时兵兴, 国用不给, 万公乃上言乞将盐引..会山东行部给卖, 纳粟易换。

又言督责有司禁戢盗贼之方, 上皆从之。

复乞致仕, 许之,加崇进.., 仍给平章政事俸之半。

泰和七年, 薨。

命依宰臣故事, 赙葬。

赠仪同三司, 谥曰文贞。

万公淳厚刚正, 门无杂宾, 典章文物, 多所裁正。

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

(选自《金史·张万公传》, 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A.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B.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C.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D.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 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 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

解答本题, 需要把握画波浪线部分的含意。

比如第一处断句, 动词“言”的内容应该是“秋山之乐”, 所以“言”后不能停顿, 排除B、C。

“辅政八年”的主语是张万公, 故在“辅政”前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祠, 为还活着的人建立祠庙, 加以奉祀, 以此表示内心的感戴和钦敬之意。

B.尚书省, 官署名, 是魏晋至宋的最高政令机构, 负责审核政令。

C.盐引, 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放的用以支领和运销盐的凭证。

D.崇进, 官阶名, 金文散官共四十二阶, 正一品有四阶, 崇进为第四阶。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 可根据平时的积累, 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

题中B项错误, “负责审核政令”的是门下省, 尚书省负责执行重要政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万公在担任长山县令时, 有盗贼至城下, 张万公登上城墙用乡情说服他们, 这些盗贼感动、悔悟全部都离去, 由此这个县的百姓都很信赖他。

B.张万公为官很有能力, 当时的丞相认为以后能代替他担任丞相的一定是张万公, 任郎中期间, 他陈述奏章清楚简练, 世宗赞扬他是纯朴正直的人。

C.章宗即位后, 国家北部边地多有警报, 就下令发兵进攻, 张万公说使百姓疲劳是不好的事情, 后来皇帝下令百官讨论出兵的事情, 最终没有发兵。

D.张万公担任山东路安抚使时, 因为山东连年大旱, 加上蝗灾, 他担忧百姓会因为饥饿成为盗贼, 就积极准备赈灾事宜, 同时也考虑杜绝盗贼问题。

答案: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 带着选项回到原文, 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作出判定。

题中A项“有盗贼至城下, ……信赖他”错误, 原文的意思是说百姓们因为有土匪的缘故, 都想进入城里接受保护, 张万公站在城墙上用同乡亲旧的情意告谕他们, 于是大家散去, 邑人信赖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公对以“劳民之久, 恐伤和气, 宜从御史台所言, 罢之为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万公淳厚刚正, 门无杂宾, 典章文物, 多所裁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张万公用“使百姓疲劳的时间长了, 恐怕伤了和气, 应该听从御史台的话, 以停止挖壕沟为便”来回答。

(关键点:“对”“劳”“罢”)(2)张万公质朴敦厚、刚直方正, 家中没有多余的门客, 朝廷的制度法令, 多由他裁决修正。

(关键点:“杂”“典章”“裁正”)解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1)关键点:“对”“劳”“罢”;(2)关键点:“杂”“典章”“裁正”。

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 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 根据上下文意思, 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参考译文】张万公字良辅, 东平东阿人。

他幼年聪颖, 喜好读书。

张万公考中正隆二年的进士, 调任新郑主簿。

因亲丧而离任。

服孝期满, 被授予费县主簿。

大定四年, 他任东京辰渌盐副使, 在任时, 盐税有所增加, 升为长山令。

当时当地的土匪还没有被平定, 一天早上有几万人到城下(请求保护), 张万公登上城上的矮墙用同乡亲旧的情意告谕他们, 众人感动醒悟共同离去, 邑人信赖他, 为他建立生祠。

丞相曾对他说:“以后取代我的一定是你。

”不久被授予郎中, 他陈述奏章清楚简练, 世宗赞赏他, 对侍臣说:“张万公是纯朴正直的人。

”章宗即位, 适逢北部边境多次有警报, 皇帝命令枢密使夹谷清臣发兵前去攻打。

张万公说:“使百姓疲劳不好。

”皇帝下诏让百官在尚书省讨论此事, 于是停止发兵。

明昌二年, 张万公知大兴府事。

一年后, 张万公因为母亲年老, 他请求回去奉养, 皇帝下诏不允许, 赐假给他探亲。

张万公探亲回朝, 皇帝问他山东、河北粮价贵贱, 今春庄稼如何, 张万公都如实回答。

当初, 明昌年间, 有司建议, 从西南、西北路, 沿临潢到泰州, 开挖壕沟用来防备大军, 有三万人服劳役, 多年未完成。

御史台说:“挖开的壕沟不久就被风沙填平, 对防御侵略没有用, 而只是白白使百姓疲劳。

”皇帝因为旱灾, 问张万公导致旱灾的缘由。

张万公用“使百姓疲劳的时间长了, 恐怕伤了和气, 应该听从御史台的话, 以停止挖壕沟为便”来回答。

泰和元年, 张万公接连上奏章请求告老退休, 不准许, 升为荣禄大夫, 赐他的儿子进士及第。

第二年, 张万公再上奏章。

后退休。

泰和六年, 南方边境有战争, 皇帝认为山东是重地, 需要大臣前去镇抚, 于是特别起用张万公知济南府、山东路安抚使。

山东连年有旱灾蝗灾, 张万公考虑百姓饥饿必生盗贼, 应当准备赈济。

当时正兴兵打仗, 国家支出的费用不能供应所需, 张万公于是上书请求把盐引交付山东行部变卖, 交粮食换取。

又上奏督促责备有关部门杜绝盗贼的方法, 皇帝都听从了。

张万公又请求退休, 皇帝批准了, 并加崇进, 仍然给他平章政事一半的俸禄。

泰和七年, 去世。

皇帝命令依照宰相的规格, 举行祭礼, 赠给办丧事的财物。

赠仪同三司, 谥号文贞。

张万公质朴敦厚、刚直方正, 家中没有多余的门客, 朝廷的制度法令, 多由他裁决修正。

皇帝曾经与司空完颜襄说秋山之乐, 其意打算在春天打猎。

皇帝回头看张万公, 张万公说:“动不如静。

”皇帝变了脸色而作罢。

他辅政八年来, 所推荐的人, 多是廉洁谦让之士。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5~8题。

''安童, 木华黎四世孙, 霸突鲁长子也。

中统初, 世祖追录元勋, 召入长宿卫, 年方十三, 位在百僚上。

母弘吉剌氏, 昭睿皇后之姊, 通籍禁中。

世祖一日见之, 问及安童, 对曰:“安童虽幼, 公辅..器也。

”世祖曰:“何以知之?”对曰:“每退朝必与老成人语, 未尝狎一年少, 是以知之。

”世祖悦。

四年, 执阿里不哥党千余, 将置之法。

安童侍侧, 帝语之曰:“朕欲置此属于死地, 何如?”对曰:“人各为其主, 陛下甫定大难, 遽以私憾杀人, 将何以怀服未附?”帝惊曰:“卿年少, 何从得老成语?此言正与朕意合。

”由是深重之。

至元二年秋八月, 拜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 增食邑..至四千户。

辞曰:“今三方虽定, 江南未附, 臣以年少, 谬膺重任, 恐四方有轻朝廷心。

”帝动容, 有间曰:“朕思之熟矣, 无以逾卿。

”八年, 陕西省臣也速迭儿建言, 比因饥馑, 盗贼滋横, 若不显戮一二, 无以示惩。

敕中书详议, 安童奏曰:“强、窃均死, 恐非所宜, 罪至死者, 宜仍旧待报。

”从之。

二十三年夏, 中书奏拟漕司诸官姓名, 帝曰:“如平章、右丞等, 朕当亲择, 余皆卿等职也。

”安童奏曰:“比闻圣意欲倚近侍为耳目, 臣猥承任使, 若所行非法, 从其举奏, 罪之轻重, 惟陛下裁处。

臣谓铨选..之法, 自有定制, 其尤无事例者, 臣常废格不行, 虑其党有短臣者, 幸陛下详察。

”帝曰:“卿言是也。

今后若此者勿行, 其妄奏者, 即入言之。

”二十四年, 宗王乃颜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诖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尝退朝自左掖门出诸免罪者争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有乘间言于帝曰:“诸王虽有罪, 皆帝室近亲也, 丞相虽尊, 人臣也, 何悖慢如此!”帝良久曰:“汝等小人, 岂知安童所为?特辱之使改过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