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志朗传大成拳抱球桩

合集下载

大成拳法门训练教程

大成拳法门训练教程

大成拳法门训练教程大成拳法门以意念统帅肢体,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周身放松,使肢体各部连成一个整体,进而运用精神,使全身处处建立争力,并与外界建立争力,名之曰浑元力。

下面由为大家分享大成拳法门训练教程,欢迎大家点击查看。

一、站桩(一)浑元桩元桩的姿势是两脚平行而方,左右分开,与肩同宽,身体重心落在两脚掌上,以保持身体平稳。

腿部略有弯曲,以利于下肢产生弹力。

两膝略往前顶,配合练此桩时臀部后坐,以保持前后力量的平衡。

两手抬至胸前,略高于自己双肩,呈臂半圆、腋半虚的姿势,以利于实作时的间架配备。

两手手心向内,十指自然分开,如抱两球和状态,以增长臂部的外撑内裹的力量,并可使力量容易达于指端。

双手与自身距离约有三拳,这可在技击时守住自己上身的要害部位。

更须做到头直项竖,身形中正,胸窝微收;周身上下,大小关节,要"逢节必顶,逢曲必夹"。

就是说凡是关节之处,都需要有外顶的力量;凡是关节反面的弯曲部位,都要有内夹的力量,这样才能使周身的力量平衡均整,从而达到动作时"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

除此之外,站此桩时,还要做到头顶如绳吊紧,这样可以振奋精神,还能助长下肢动作时的灵活性。

肩部稍往后张,使心胸开阔,有利于肺部的呼吸和精神的舒放。

两目微睁,目光远望,以蓄养精力。

全身松,有益于周身气血的通畅运行,既可养生又可增长技击时的力量。

在意念中要做到"凝神定意,清净无为"这样日久功深,就能够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忘我境界。

到此境界,性不养而自养,身不练而自练。

久练此功,可收精神充沛、气贯周身和力量雄厚之效。

这就是大成拳所说的"神元、气元、力元"的浑元之体,所以此桩法名为浑元桩。

(二)技击桩此桩是练习大成拳技击必不可少的桩法,故名技击桩。

其姿势是两足呈稍息姿势,前足向外方移出,约有一脚远,两脚呈丁八字步行,称为丁八步,又称半丁半八步。

身体微斜,两腿弯屈,身往后坐,前脚根略离地面,膝盖前顶,目视前方。

大成拳核心训法(完整)

大成拳核心训法(完整)

一、问题的由来对于任何事物来说,都有本质的东西,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就等于抓住了关键。

学拳的道理也是一样。

对于大成拳而言,什么是它的核心呢?有的人总认为自己练的是真正的大成拳。

他们判断拳法的依据主要是姿势的差异。

如果拜了姓刘的师父,那就说姓张的师父或者姓徐的师父练法不正确。

其实这是很片面的。

从绝对意义上讲,只有宗师本人传授的才是真正的大成拳。

俗话说:“十个徒弟十个样”,也就是说,每个弟子学成后的定拳模式都不可能一模一样。

哪怕是最直系的传授,也会产生细微的形式差别。

在第二代大成拳代表人物中,他们在每个环节的训练内容中都是有区别的。

比如,笔者开始从学于王安平先生,其养生桩以抱球桩为主,技击桩则以扶按式为主。

试力时进行整体的向前移动或向后回拉,以产生整体之力。

王老师的功法来源于宗师的弟子王斌魁先生。

姚宗勋先生以抱树桩为主,训练时意感抱一大树,然后意想将大树进行上提、下按、回拉、前抱、外撕或内合,其目的是为了训练六面争力;王选杰先生教授的养生桩则以浑元桩为主,技击桩以矛盾桩为主,试力则以勾挫试力为主,这样的目的是在于培养锻炼“内劲”。

上述三位大师虽然师出同门,但训练方法却有如此大的差异,难道我们会对他们推广的功法进行非议吗?事实上,他们所学皆为宗师的拳学所在。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形式上的区别呢?为什么他们都能代表真正的大成拳呢?这是因为他们所学完全符合宗师的拳学思想。

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宗师在判断一个拳学的真伪时,重本质而不拘泥于形式。

笔者的推论是:弟子请教先生时。

先生让你站某一桩式或进行某一试力,即使弟子的胳膊或高一点或低一点,姿势的幅度或大一点或小一点,但只要功法内涵符合拳学的思想,都会得到先生的首肯。

这样,当一个弟子的训练模式定型后。

则会以自己多年形成的经验来对自己的学生进行传授,如此就产生了同师不同法的现象。

我们在学拳时,不能仅从姿势上加以模仿,应该抓住拳学的本质,方为上策。

现行流传的大成拳,有“七妙法门”之说,但是,从王芗斋先生一些拳学论著中根本找不到关于“七妙法门”的字眼或论述。

大成拳浑元桩精解

大成拳浑元桩精解

大成拳浑元桩精解“撑三抱七”意思是强调抱、收的意念,是蓄力的过程。

当抱桩日久,双臂会产生磁场互斥感,就是当你想着抱的时候,会感到有一种向外撑、涨的感觉,越抱越撑,如同两块磁铁的同极离得越近就会越互相排斥。

不要刻意衡量撑抱的分寸,是撑三抱七了,还是撑四抱六了,这样就犯了钻牛角尖的毛病。

一般站一个月双臂就会有感觉,这叫“得劲“。

此后撑抱的分寸自然而然就掌握了。

再往下站就开始“摸劲“了。

摸劲是用各种意念逐渐强化磁场感,变成实物感。

如意想拉簧就真有弹性十足的感觉。

想初步体会到实物感至少要三个月的桩。

想练到除了站桩,行动坐卧走皆有感觉,要半年到一年,这时才能开始试力,否则做试力就是瞎比划,一点用都没有。

当然这些是后话,已经超出了撑抱要领的范围。

初学者,要体认到一抱就感到怀里有东西,象个大球一样,贴得很紧,胀得难受,想放也放不下,然而,这只是初步。

进一步体认,就是要求整劲,在静态中求得浑身整劲(称为“六面争力”),之后在动态中求整。

他说“抻筋拨骨”四字道尽了初学阶段的内容,就是要把浑身的筋抻长(抻筋拨骨,这不正是形意拳所讲的吗!),抻长之法就是肌肉放松,但筋要挑起,但是一味地放松是练不出来的,必须该用力用力。

须老师时时较正。

不要执着,送十六个字: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

我觉得自然这两个字甚好,有了自然,便能求松求静,因松静是有不同层次的。

手上感觉比腿上强,这种现象完全正常。

原因也很简单:1.手臂比双腿灵敏;2。

腿上没有加意念。

初期阶段可设想两膝之间夹簧。

日久,可感觉到抱的是一根气柱,上面手抱,下面双腿内侧夹,而不止是手上的气球。

“全身无处不弹簧”这句话谁都知道,可很少有人理解。

上面的方法就是这句话的应用。

有了这种感觉,和人推手时,对方能明显感觉你双臂沉重力量均整,不好对付。

但这又只是实作的初级阶段。

因为你双腿无感觉,不能走摩擦步,脚下无蹬劲,是头重脚轻。

此时如果专注于气在身内的运行,用意念加以引导,就是气功。

常志朗先生真传大成拳桩功练法1

常志朗先生真传大成拳桩功练法1

常志朗先生真传大成拳桩功练法大成拳浑圆桩此桩法是大成拳殊多功夫锻炼中一个重要环节。

它不光是养生桩也是该拳的技击桩法,用它要求养生放松相对简单容易,但欲使求得技击之所需,就要求在其他技击桩法功夫精深后方可练习,大成拳功深者可以在任何一个装架中求得各桩架所应得之力,所谓大成拳只一桩一劲。

首先,两脚平行站立,二足略宽于肩,足趾似有抓海绵,身体略微后靠,周身含蓄,头部如有细线上拉之意,二手臂徐徐上抬到高不过眉低不过嘴处止,二手臂环抱于胸前,指尖相对,腕关节有外挺上提之意,腕部二大筋要挑起,十指指尖可微加用力,注意肩部尽量放松,不去想他,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松下来。

腿部弯曲,臀部下靠,二膝向上提纵,二脚向下踩按,但不可用力,此亦可谓桩功中之提顿。

身体个骨骼支撑,可以体会欲蹲身抱起重物没抱的那个劲,保持住那个感觉,此时身体各骨骼全挺上劲了,没有任何打软的地方,头要正,脖子上大筋要挺住了,你抱重物时是不会缩脖子的。

可意念双手臂间环抱二个气球,体会手臂挤压气球时一松一紧的感觉,不可真的用力,意念要总保持似有似无之间,细心体会手掌各指关节及腕关节开合的感觉,肩部要放松,身上肌肉一点力也不要用,要完全松下来,只用骨骼支撑着,筋逐渐地挑起来,站的肩膀松松,二手好象被线吊起来似的。

双脚可意念各踩一条船,或骑在一天长木头上,这样可迅速体会出夹劲,今后二腿轻轻一夹就有夹劲再加力还能夹,便松下来了,初学者站此桩有一定的体会后就可马上转入大成拳技击桩的练习。

熟练运用点重身松是大称拳法之关键所在,无论推,断手都可以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在推手中顶牛,以胳膊根赢人,这种以肌肉拙力相抗的运动不是中国武术,更不是大成拳。

推手是一个人武功整体水平的全面体现。

在双方推手过程中,小臂互搭,感觉对方的力的点上的变化,如果掌握了点重身松,则无论推断手都可发挥巨大威力。

经过点重身松训练,你的小臂分量极重,搭手时迫使对方肢体僵紧,而自身肢体保持放松状态,你的全部力量放在对方身上 {不是身体的倚靠之力 },这种力量靠胳膊的左偏右挂是化不开的,对方如拐棍一样地托着你,必然无法放松更做不出各种身体变化与发力,而你无论抖,放,拍,挂等都发放自如,从心所欲。

大成拳技击桩训练要求大成拳绝技圈拳

大成拳技击桩训练要求大成拳绝技圈拳

大成拳技击桩训练要求大成拳绝技圈拳大成拳作为中国流传比较广泛,分支比较多的拳法。

因为很多人练,而本身不拘泥于招式和练习场地。

所以初学者完全不明白训练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所以就更加谈不上要如何训练了。

今天店铺整理了大成拳技击桩训练要求,欢迎阅读。

大成拳技击桩训练要求首先要明确意念和形体的关系,万勿以为只要随便一站,只用意念就能站出功夫。

临敌意识必须在形体正确的基础上练习,所以我们开始站侧面桩时,应把意念放在诱导符合要领和随时纠正偏差的方面。

如果正面桩有了基础,技击桩依其要领侧身而立即可,为了方便大家掌握,特不避繁赘再把重点强调一下。

目光远望,神光内敛,脊柱正直,矫正S形弯曲,胸腹放松,头直项竖。

以45°侧身而立,重心居中,双腿负担体重为前五后五平均之势,然后双臂抬起,松肩平肘,双手掌掌心相对。

以肘作手向怀内以括弧的内在轨迹撑抱。

在肘部撑抱的同时,脊柱随之后靠,此处要注意两点:一是双肘如被钉子钉要空间,保持撑抱之力和空间位置不动;二是脊柱后靠必须是整体后靠,尤其是颈椎和骶椎部要上下齐靠。

这两点最为重要,身后靠时双肘的位置随着向后移位势必失去拉长训练,如果脊柱柱后靠只是中段后靠则又成为曲背含胸塌腰的通病而失练。

切记保持双肘内在撑抱之力不变,同时位置不变,在此原则下中、食二指挑起前伸,脊柱后靠,同时齐动,才能作到肩撑肘横和腰背绷起的要领,使腰背的各部肌肉和三角肌、冈上肌及前臂、小臂的各部肌群同时连通为整体而同时上下左右和前后得到放长训练。

此项训练也要同时作到十指撑开和涨腕。

臀部肌肉内收缩紧,髋部带动大腿外侧肌肉,由外向里以半弧形动作勒夹,膝部前顶上提,足心涵空外捻(意力外捻)下踩。

需要注意的是前足脚跟微起,不是有意抬起来的,形成微起的原因是顶膝的作用。

阴松阳紧阶段的训练,同基本桩的要领大不相同,各项要领不易掌握,但必须作正确,才能收到整体连通和放长的效果。

在此阶段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亦需引起大家注意。

大成拳站桩新手教程

大成拳站桩新手教程

大成拳站桩新手教程假借无穷意,精满浑元身。

虚无求切实,不失中和均。

——王芗斋宗师站桩可分为很多种,比拟群众的是马步,不过这里要说的是浑圆桩-(大成拳站桩的撑抱式)。

浑圆桩,来自于中华传统武术门派之一--意拳〔大成拳〕。

意拳,源于形意拳,形意拳源于心意拳,心意拳是在中华传统养生术的根底上开展而来。

浑圆桩,是大成拳的筑基养生桩法,以松静自然为主。

诚望习者“守平常、莫好奇〞。

认真进展站桩训练。

站桩是形、意、气、力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调整阴阳平衡的整体运动。

形〔姿势〕和意〔意念浑圆桩活动〕又是这一功法的根本,二者互为作用,不可偏废,其训练是以形为体,以意为用,以静为和。

站桩需遵守四容五要的原那么,四容是:头直、目正、神庄、气〔声〕静。

五要是:恭、慎、意、切、和。

恭者神不散,慎如深渊临,假借无穷意,精满浑元身,虚无求实切,忽失中和均。

初习浑圆桩,首先应将整体间架安排正确,在虚灵挺拔的原那么下进展由局部到整体的放松训练,尤其是双肩和胸部的放松更需时时注意。

其要求是:头直目正,气静息平,身端体正,松肩横肘,腋下全虚,屈肘环抱,,胸腹放松,腰背正直,膈肌放松,胸虚背圆,双膝顶出,臀部如坐高椅,足趾抓地,足心涵空。

整体要求是:松静自然,虚灵挺拔,曲折玲珑,浑圆一体。

浑圆桩动作简单,极其易炼,诚如王芗斋老先生所言:“养生桩,极容易,深追究,头万绪。

〞确实如此,单纯的站好姿势不动,一不调息,二不意守,三不周天循环。

即不调整呼吸,不留意丹田,不搞大小周天。

为保健养生治疗某些慢性疾病,增长体质,使工作肌产生被动性的站桩练功,简单易行,人人都会,效果良好,无副作用。

站桩时间不做硬性规定,可随身体状况的不同做灵活的安排。

站桩要灵活、渐进地延长练功时间,不要太超出身体的负担能力。

在站桩中,不要追求功感,意念淡淡的,既不要忘记,也不要强想,“勿忘勿助〞。

当体内起变化时自然会出现功感。

PS:身体整体可略前倾一点点,站桩二三个月以上者,重心可以落在双脚脚底的涌泉穴附近。

站桩抱球妙无穷——站桩抱球的体悟

站桩抱球妙无穷——站桩抱球的体悟

站桩抱球妙无穷——站桩抱球的体悟气功修炼的站桩抱球,对于某些功法来说是很基本的动作,入门就会人人都会。

修炼气功几十年,还是离不了站桩抱球这个基本动作。

在旁观者看来,似乎枯燥,其实站桩抱球这简单的一个姿势,里面有很多奥妙,很多层次。

正如佛家坐禅一样,简单一个坐禅的姿势,却分成了“四禅八定”。

所谓大道不繁,就便是站桩和坐禅这一类高级功法的玄妙之处。

下面,试以本人修炼“中国道家虚灵功”的“养气蓄能法”,对站桩抱球的功感体会和进展层次来介绍说明。

初练虚灵功站桩抱球,由于刚刚入门,注重的是调身调息,站不了多久就感到腰酸背痛,两手酸软,不能持久。

慢慢地在带功磁带的诱导下,静一静,两手十指掌心有了“麻热涨”的感觉,随着站桩时间的延长,手上的“麻热涨”慢慢地向两臂、前胸、背、腰、腹、两腿两脚引导。

终于全身基本上有了“麻热涨”的感觉,然后再调上下、调前后、调左右、调厚薄,使全身的“麻热涨”感越来越均匀,越来越强。

所以,站桩抱球的第一个层次是“麻热涨”的层次。

全身有了“麻热涨”的感觉以后,身体和经络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敏感,练功有了一定的功底,就可以开始练习采气发气。

通过一定的训练、调指,劳宫穴就可以发气了。

站桩抱球时,右手的气到左手,左手的气到右手,通过两臂、身躯,感觉到气环的存在。

有的人睁着眼或闭着眼,可以看到不同色彩的光环在打圈,这是站桩抱球的第二个层次“气环光环”层次。

在站桩抱球过程中,在带功磁带的引导下,轻轻转动一下,慢慢地感觉到了两手所抱的“气球”也在跟着转动,向前推,感到了阻力,两手向外拉,感到了拉力,两手向内挤,感到了推力,两手向上抬,感到了空气的压力,两手向下放,感到了空气的浮力。

总之,抱着球两手不停地上下左右前后移动,感到六面都有阻力,所谓“人在气中,气在人中”。

这时,看似无形无质的空气,已经变成了具有“物质、能量、信息”的“炁”了。

这就是站桩抱球的第三个层次“混气一炁”形成层次。

由空气转化为炁,这是质的飞跃。

张恩彤之桩功

张恩彤之桩功

张恩彤之桩功张恩彤先生自幼喜武,后随王芗斋先生专攻大成拳,惟一惟精,艺业惊人,是王芗斋先生门下功力最深厚、劲力最纯正的弟子。

他一生业绩颇多,战绩辉煌,可是因为他弟子较少,且成名弟子另有术业,不事宣传,故世人多闻张先生大名而少知其事,在目前少之又少的记载中又有不少讹传。

笔者自幼好道,崇侠尚文,为探索武道合一之旨而随明师习内功拳。

亦随王选杰、李荣玉(常志朗先生衣钵弟子)二师习大成拳,曾多次闻二师讲述张恩彤事迹,仅就所闻志之,以飨同道,并借以纪念这位德高艺深的武林英杰。

张恩彤先生中高身材,属大骨架子人,身体壮硕,食量超常,筋坚肉丰,不练拳即能打仨携俩,为练拳上乘之选。

自拜入芗翁门下,张恩彤尊师重道,痛下苦功。

每日练拳达6个小时,其中站桩约5个小时,摸劲、走步约1个小时。

其桩不是现在广为流传的“放松加意念”近乎直立的“稍息桩”,而是中低架子,又要求严格保持劲力要领始终不丢的真传桩法。

有人会以为张恩彤每天站5个小时,也不怎么出色啊!你错了。

张恩彤所站之桩极吃功夫,如大步伏虎桩,是双臂肩撑肘横,两手撑托,十指抓劲,手向后背劲,食指有勾眉之劲,腰脊向后挺劲,命门后撑、坐裆开胯、空胸实腹,两腿尽量放远,前足尖向后挠劲,后膝向里裹劲,后脚向前踵劲,两腿有夹剪之劲,前膝与后胯相争,且前后胯拧成一线,五趾抓地,后腿有拔地欲飞之劲,气势如山,威猛如虎,讲究龙腰(左右胯前后一线同时拧腰45度使身体半斜半正),熊膀、鸡腿、虎抱。

有基础的人初习此桩按标准绝超不过2分钟,就会浑身哆嗦,甚至一屁股坐在地上。

此桩习之半年以上即有显著效果,全身大筋腾于体表,筋膜纵横联络身体逐渐变“整”。

与人搭手沉重如山,乃能以筋掤起对方身体。

而自身肩架不变不移保持得力得势之态,己身之肌肉该松的地方极松,该紧的部位极紧,达到松紧同时存在而又极为分明之态。

大成拳谓之“松即是紧,紧即是松”,又谓“肌松筋绷”。

有此功力后能一瞬间叫僵叫起对手,使对方一触而起,同时自身肌肉瞬间松紧互变转换,对方即被放出或受到重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志朗传大成拳抱球桩
此桩法是大成拳殊多功夫锻炼中一个重要环节。

它不光是养生桩也是该拳的技击桩法,用它要求养生放松相对简单容易,但欲使求得技击之所需,就要求在其他技击桩法功夫精深后方可练习,大成拳功深者可以在任何一个装架中求得各桩架所应得之力,所谓大成拳只一桩一劲。

首先,两脚平行站立,二足略宽于肩,足趾似有抓海绵,身体略微后靠,周身含蓄,头部如有细线上拉之意,二手臂徐徐上抬到高不过眉低不过嘴处止,二手臂环抱于胸前,指尖相对,腕关节有外挺上提之意,腕部二大筋要挑起,十指指尖可微加用力,注意肩部尽量放松,不屈想他,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松下来。

腿部弯曲,臀部下靠,二膝向上提纵,二脚向下踩按,但不可用力,此亦可谓桩功中之提顿。

身体个骨骼支撑,可以体会欲蹲身抱起重物没抱的那个劲,保持住那个感觉,此时身体各骨骼全挺上劲了,没有任何打软的地方,头要正,脖子上大筋要挺住了,你抱重物时是不会缩脖子的。

可意念双手臂间环抱二个气球,体会手臂挤压气球时一松一紧的感觉,不可真的用力,意念要总保持似有似无之间,细心体会手掌各指关节及腕关节开合的感觉,肩部要放松,身上肌肉一点力也不要用,要完全松下来,只用骨骼支撑着,筋逐渐地挑起来,站的肩膀松松,二手好象被线吊起来似的。

双脚可意念各踩一条船,或骑在一天长木头上,这样可迅速体会出夹劲,今后二腿轻轻一夹就有夹劲再加力还能夹,便松下来了,初学者站此桩有一定的体会后就可马上转入大成拳技击桩的练习。

熟练运用点重身松是大成拳法之关键所在,无论推,断手都可以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在推手中顶牛,以胳膊根赢人,这种以肌肉拙力相抗的运动不是中国武术,更不是大成拳。

推手是一个人武功整体水平的全面体现。

在双方推手过程中,小臂互搭,感觉对方的力的点上的变化,如果掌握了点重身松,则无论推断手都可发挥巨大威力。

经过点重身松训练,你的小臂分量极重,搭手时迫使对方肢体僵紧,而自身肢体保持放松状态,你的全部力量放在对方身上{不是身体的倚靠之力},这种力量靠胳膊的左偏右挂是化不开的,对方如拐棍一样地托着你,必然无法放松更做不出各种身体变化与发力,而你无论抖,放,拍,挂等都发放自如,从心所欲。

练拳多年的人往往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练时往往很自然,发力有自感协调,均整,给人外在感觉似乎真的势不可挡,一旦对方给上你劲,就再也没有了自己练时的得劲,浑身各部乃至脚底都十分僵紧{这并不是站桩重没有求到松与和},力量一下压迫全身,只有用自身拙力撑顶这对方,这是因为再点上给你劲,你身体不会放松的缘故,自然点重身上也重了。

点重身松的锻炼同样贯穿于大成拳练习重的每个环节。

其中扶按试力可有效地求出点重身松。

――此试力说俗了就是用手把身子耍起来,{某些方法中用身体带动手,另当别论}。

脚下按技击桩的丁八步站立,身体含蓄,双臂前伸,手掌下按,肘部可略有弯曲,五指腕部梢节要挺上劲,但身体要放松,意念可与以强壮对手双臂相搭,我之双臂控制住对方,下按之时意念对方竭力双臂上托以抵抗,而我之小臂力量沉实大于对方数倍,毫不理会对方之挣扎而下按,身体一定要放松,只体会肘部以下的变化,每一寸都应再小臂上作出拧裹螺旋,身体随小臂下按而漫漫向上升起,我双臂上扬时意念对方身体倚靠之力按我之双臂,我身体随之极慢向下坐靠,同时对方被我之上扬之双臂带得失去重心,如此反复去体会,要多在缓慢上下功夫,切记在试力过程中手臂的上下荡动不大,而是身体被手带起。

另外试力要在动作做顺了再适时加入意念假借。

作动作时每一微动都应全神贯注。

此外平时也可练练摸劲,双手一搭就好象下面按着东西,把身体悠起来似的。

或只靠小臂的扶按把整个身体带过去。

总之手上之撕扯挣裹,刀挫勾叉劲越大越好,身上越松越好,有些人把这叫“倒重”,把以往身上发不出去的着力想办法到四肢梢节上,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我们现在广为人知的训练方法,基本上是西方式的,他们练的是肌肉的横截面。

然而真正决定人力量大小的,其实是肌肉的拉伸度。

中国式的训练方法,就是训练肌肉拉伸度的。

所谓的筋,是肌肉束连接骨骼的地方,很强韧有弹力。

中国式的训练是牵拉筋腱,使肌肉与筋腱充分锻炼。

此外,西方拳法打人,说白是是用肌肉打人,而中国武术是用骨头打人,所
谓的脱骨力,骨力,破甲力,讲的都是用骨头打人的要诀。

须知,人的运动是肌肉施力的,可是真正支持人体,产生运动的离不开骨骼!骨骼是把力传递到对方身体的通道,武术的发力要研究的也要有三个方面,力的产生,传递与作用效果。

为了我们终极目的的作用效果达到最佳,不研究传递的骨骼因素是不行的。

这个就涉及到结构问题了。

先不多讲了。

下面,我再贴大成拳入门的必修功法与理论,以便于朋友们可以从这里入门。

大成拳抱球桩:通过抱球桩可以获得丰富的拳劲。

如整个上肢的抱劲,双腿间的合劲与整体的弹力以及自身的匀整,松紧。

虚实,含蓄的都可以得到极有效的锻炼。

以此桩的左式为例,首先要求脚不丁不八步站好,两足重量初步可分配为前三后七,进而可前二后八,前一后九都可以。

双臂环抱,眼光需从腕关节含蓄望出,手臂与头部之间隔可以略均一些,身体略微后靠,头部毛发犹如细线上提之意,此可以意念头顶有物下按,我有上顶之意,这样头颈部自可竖起,而臀部有下座之意,前腿膝关节有前指而脚趾有回扒抓之意,足跟微微抬起,后胯要里合后挣与左膝形成前后之挣力,后膝有向内微裹之意。

桩法的姿势大致如此,但很多人在此桩法上下了不少功夫站了很多年却依然没有得到功夫,充其量不过站出一身死劲而已,根本没有任何弹力可言,与人搭手放不出劲来全憋在身上,可以说根本是练功方法就错了,所以事倍而功半。

就三点强条此桩法之关键所在:一,王老《意拳正轨》指出:“伸筋腕颈[手足四腕与脖颈]则浑身之筋络皆开展”。

多年桩功没有进展,原因大多于此。

开始站桩就要求浑身放松抱球,抱树去站,整体的求松,求整,根节松,中节松,梢节自然也松了,那将永远得不到桩功正果。

所以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就这么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了。

站桩时浑身皆利用放松,不想它自然就逐渐松下来,只有四肢梢节应该稍微加用力,可有“重感”之意想,下肢从小腿肚到足指皆可有沉重之意想。

这样练习桩功,梢节紧了,手上的筋络丰富与身体各筋络相联络,浑身筋络可以如皮筋般被拉开撑起。

开始站桩时密集肉起作用,酸痛难忍,但是最后筋开始起支撑作用,回的到有效的锻炼,身体大筋会逐渐的拔起,平时无异,但与人搭手吃劲大筋马上腾起尽显于形。

没这个功夫你搭手只是用肌肉力抗着所发也是肌肉的生驽之劲力,没有任何弹性筋骨之劲力可言。

也只有大筋撑起,在桩功中真正体会出虚灵挺拔才可以谈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匀整。

所以请记住王乡斋拳论中以下内容:“力生与骨,而连于筋,筋长力大,骨重筋灵,筋伸骨要缩,骨灵则劲实”再如:“骨重如弓背,筋伸似弓弦,运劲如弦满,大手似放箭”“四腕挺劲力自实,沉气扣齿骨自坚”。

二,精神含蓄:狮子在扑猎物的一刹那匍匐前进,司机而发,待带合适时机突然启动,这个过程中狮子的肢体,肌肉,精神是非常含蓄的。

练习大成拳做任何动作都要保持含蓄状态。

站桩时更要如此。

身体略微后靠,浑身个骨节似有微开合之意,发力时要猛的一挣,好象整个人靠在一个弹簧绳上一样,总保持发而未发之感,要发力随时可以发出来,总保持得劲的状态。

今后再通过摸劲等过程的含蓄的训练,断手时回给对方心理上造成很大压力。

那种与敌未接早已怒目而视,肌肉僵紧不会给对方任何威胁。

因为劲已发到外,到头了,不可怕了。

眼光要含蓄,光不外溢,其实后站桩体内感觉最好意感终于充足时,眼神给人外在的感觉是非常含蓄的,但这决不会练成以目伤人的连王老也不会的功夫,而是断手时与敌接而未触的刹那神光猛然打起,确能给敌造成慌乱。

三,间架的形成与发力:抱球桩可以求出强大的抱劲与穿透力。

要练成随时随地身体一摆间架马上就形成很强的抱劲此随功夫进展而逐渐增大。

也只有间架瓷实了抱劲有了强烈的体感后放可以谈摸劲。

进一步体会对方把我按瓷实了,[按住我的胳膊或用身体的拊靠之里按住我的身体],能动就运一下再调整,意感要足不可以真的动,要先体会用双臂发力把对方整体扔处处,既而体会腰用力,真正的发力只是骨骼相挣所发之力,外形是几乎看不出来的。

开始很长时间只能做出一个发力,工夫深了以后短时间可以做出好几个发力,这只有过关者自知了。

最后要体会用后腿,所谓消息全凭后腿蹬,对方贴瓷实后,我后腿内骨骼猛一
挣蹬地发力将对方扔出,这一过程的身体关节是不能打软的。

练的方法不过如此,然而后腿蹬在实战中真能发出来的,余所见实在甚微,次只有懂拳人雅然一秒度罢了。

再说一下桩功的松紧问题。

现在有些人强调练桩功不能放松,并且把卢氏结构提出来做例子,实际上这是无知的见解。

真正的桩功的要领是一身备阴阳。

只有一身备阴阳,才可以有极好的劲力转换,才能发出更大的劲。

卢氏结构也是讲究一身备阴阳的。

所以,大家不要相信什么收紧的桩怎么好的屁话。

如果你练绝对的松,可以养生。

如果练绝对的紧,只能把自己练僵,练成外勇,遇见真正的高手你就歇菜吧!而且你将永远不能达到上乘境界。

只有同时具备松紧,并且正确掌握松紧转换的要领,才是真正的上乘武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