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桩功揭秘

合集下载

常志朗先生真传大成拳桩功练法

常志朗先生真传大成拳桩功练法

常志朗先生真传大成拳桩功练法大成拳浑圆桩此桩法是大成拳殊多功夫锻炼中一个重要环节。

它不光是养生桩也是该拳的技击桩法,用它要求养生放松相对简单容易,但欲使求得技击之所需,就要求在其他技击桩法功夫精深后方可练习,大成拳功深者可以在任何一个装架中求得各桩架所应得之力,所谓大成拳只一桩一劲。

首先,两脚平行站立,二足略宽于肩,足趾似有抓海绵,身体略微后靠,周身含蓄,头部如有细线上拉之意,二手臂徐徐上抬到高不过眉低不过嘴处止,二手臂环抱于胸前,指尖相对,腕关节有外挺上提之意,腕部二大筋要挑起,十指指尖可微加用力,注意肩部尽量放松,不去想他,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松下来。

腿部弯曲,臀部下靠,二膝向上提纵,二脚向下踩按,但不可用力,此亦可谓桩功中之提顿。

身体个骨骼支撑,可以体会欲蹲身抱起重物没抱的那个劲,保持住那个感觉,此时身体各骨骼全挺上劲了,没有任何打软的地方,头要正,脖子上大筋要挺住了,你抱重物时是不会缩脖子的。

可意念双手臂间环抱二个气球,体会手臂挤压气球时一松一紧的感觉,不可真的用力,意念要总保持似有似无之间,细心体会手掌各指关节及腕关节开合的感觉,肩部要放松,身上肌肉一点力也不要用,要完全松下来,只用骨骼支撑着,筋逐渐地挑起来,站的肩膀松松,二手好象被线吊起来似的。

双脚可意念各踩一条船,或骑在一天长木头上,这样可迅速体会出夹劲,今后二腿轻轻一夹就有夹劲再加力还能夹,便松下来了,初学者站此桩有一定的体会后就可马上转入大成拳技击桩的练习。

熟练运用点重身松是大称拳法之关键所在,无论推,断手都可以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在推手中顶牛,以胳膊根赢人,这种以肌肉拙力相抗的运动不是中国武术,更不是大成拳。

推手是一个人武功整体水平的全面体现。

在双方推手过程中,小臂互搭,感觉对方的力的点上的变化,如果掌握了点重身松,则无论推断手都可发挥巨大威力。

经过点重身松训练,你的小臂分量极重,搭手时迫使对方肢体僵紧,而自身肢体保持放松状态,你的全部力量放在对方身上{不是身体的倚靠之力},这种力量靠胳膊的左偏右挂是化不开的,对方如拐棍一样地托着你,必然无法放松更做不出各种身体变化与发力,而你无论抖,放,拍,挂等都发放自如,从心所欲。

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如何训练

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如何训练

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如何训练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如何训练大成拳功法有七种,即站桩、试力、走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其中站桩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功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

欢迎阅读!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养生桩养生桩的桩法亦繁亦简。

繁者,如肩架姿势种类较多;简者,姿势虽多,但功法内容一致。

如要持桩先将肩架安排好,使身体及四肢百骸做到相对均匀,含胸拔背,头顶项竖,松肩坠肘,发挺腰松,头脑清静,呼吸静、长、细、均,周身骨节放松,肌肉放松,但又不能过懈,应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松紧要适度调配,应以舒适得力,不要过力为原则。

养生桩的种类姿势较多,大体上可分为站式、坐式、卧式、行走式和半扶式等几个类别。

下面介绍几种出功快、基础强的桩法。

(1)三才桩(天地人为三才)上势两脚呈八字形分开,胯距与肩同宽。

两脚着地,脚心内吸平均着力。

两膝弯处成钝角。

上肢保持正平,臂半圆,腋半虚,两肩吐出,胸自含之。

双手十指相对,齐眉,两手相距两拳,有如抱一纸灯笼,两臂撑四抱六。

两目微闭或自然张开,口微张,似笑非笑。

下身为似紧非紧之状。

中势两臂半圆,两手齐胸,十指分开。

其余同上势。

下势两臂半圆,双手抱腹,十指分开。

其余同上势。

(2)伏按桩两臂略抬起,十指分开,自然弯曲向斜前方。

双手置于肚脐高度,手心向下,位于两胯左右。

两手有如扶按水中的木球之上。

其它要求同三才桩。

(3)休闲桩双手背到身后,两手背放在两侧腰眼处,开档坐胯,背向后靠。

其余同三才桩。

(4)提按桩手臂伸向前下方,左右自然张开,微微弯曲,两臂提起,两肘外撑,手略与脐同高。

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微微分开,自然弯曲,双手既向上提,又向下按,有提按冰山勿令低昂之意。

其余同三才桩。

(5)撑扶桩两臂自然抬起,大约与肩同高。

掌心向前,两手相对,指尖向斜上方。

手指自然撑开,微微弯曲,两肘外撑,双手意如撑扶在意想中的物体之上。

久练之则有撑扶乾坤山岳使之摇动之意。

大成拳桩功的内涵

大成拳桩功的内涵

大成拳桩功的内涵--张良大成拳桩功内外兼修养炼合一,实乃养生大道,武学大道。

对此,许多习练大成拳的学者是深有体会的,无须赘言。

然而桩功何以能养生健体?何以能为拳学大法?此中内涵却是很多人不甚明了或似懂非懂的,关于桩功之养生原理和内在机制,本刊已多有专文论述,在此不再重复。

本文只拟简单剖析一下桩功的拳学内涵和真意。

中华原传实战拳法的核心是求取“浑圆力”,这是一种不同于一般习惯用力的拳术专项素质所特有之力,又称为“内力”、“圆力”、“合力”、“整体力”等,名虽异而实则一也。

可以说:求取这种“浑圆力”的获得是历代内家拳师终生孜孜以求的目标。

综观享誉武林的三大内家拳种:形意、太极、八卦,其核心功法也皆是求此“内力”,只是各自说法和功法不同而已。

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和陋习,三大拳种如今盛为流传的杂式捶、十二形、四十八式、一○八式、六十四掌、七十二腿等等已尽失其原传要义,不可相提并论。

而大成拳自创立以来,便删繁就简,去芜存菁,“不求形式演变之套路,以尽拳功之妙用”,可谓是激浊扬清,直指拳学真谛!所谓拳功争力,也即“浑圆力”是也。

大成拳认为:“浑圆力”的内涵乃是指人体完整身法下的整体连通和整体劲力的辐射性收放。

这种劲力直接受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可在瞬间调动全身各部位、各关节、各筋肉同进运作,具有全方位、多层次、无定位无定势的立体爆炸性,并且收放自如,一触即发,一发即止,随机随势而动,合意本能而作,可以从容应付各类瞬间之变化。

这是那些局部用力和肌肉层次的拙力所远远不能比拟的。

当代大成拳之杰出代表吾师张礼义先生曾对浑圆力的内涵作过如此形象生动的描述:“就象太阳的光芒一样,四面八方,无处不有。

”而欲求取此种浑圆力的首要条件,则必须先克服自身的拙力习惯动作和习惯用力,做到一动齐动的整体内在运动。

要达到这一目的,迄今为止,舍站桩外别无他途。

这也是师祖王芗斋老先生曾一再重复强调的:“欲尽拳功妙用,应先致力于桩法,凡百运动皆基于此,此论实不我欺,古人躬行实践寻此滋味,唯一法门,学者宜致力焉。

大成拳浑元桩精解

大成拳浑元桩精解

大成拳浑元桩精解“撑三抱七”意思是强调抱、收的意念,是蓄力的过程。

当抱桩日久,双臂会产生磁场互斥感,就是当你想着抱的时候,会感到有一种向外撑、涨的感觉,越抱越撑,如同两块磁铁的同极离得越近就会越互相排斥。

不要刻意衡量撑抱的分寸,是撑三抱七了,还是撑四抱六了,这样就犯了钻牛角尖的毛病。

一般站一个月双臂就会有感觉,这叫“得劲“。

此后撑抱的分寸自然而然就掌握了。

再往下站就开始“摸劲“了。

摸劲是用各种意念逐渐强化磁场感,变成实物感。

如意想拉簧就真有弹性十足的感觉。

想初步体会到实物感至少要三个月的桩。

想练到除了站桩,行动坐卧走皆有感觉,要半年到一年,这时才能开始试力,否则做试力就是瞎比划,一点用都没有。

当然这些是后话,已经超出了撑抱要领的范围。

初学者,要体认到一抱就感到怀里有东西,象个大球一样,贴得很紧,胀得难受,想放也放不下,然而,这只是初步。

进一步体认,就是要求整劲,在静态中求得浑身整劲(称为“六面争力”),之后在动态中求整。

他说“抻筋拨骨”四字道尽了初学阶段的内容,就是要把浑身的筋抻长(抻筋拨骨,这不正是形意拳所讲的吗!),抻长之法就是肌肉放松,但筋要挑起,但是一味地放松是练不出来的,必须该用力用力。

须老师时时较正。

不要执着,送十六个字: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

我觉得自然这两个字甚好,有了自然,便能求松求静,因松静是有不同层次的。

手上感觉比腿上强,这种现象完全正常。

原因也很简单:1.手臂比双腿灵敏;2。

腿上没有加意念。

初期阶段可设想两膝之间夹簧。

日久,可感觉到抱的是一根气柱,上面手抱,下面双腿内侧夹,而不止是手上的气球。

“全身无处不弹簧”这句话谁都知道,可很少有人理解。

上面的方法就是这句话的应用。

有了这种感觉,和人推手时,对方能明显感觉你双臂沉重力量均整,不好对付。

但这又只是实作的初级阶段。

因为你双腿无感觉,不能走摩擦步,脚下无蹬劲,是头重脚轻。

此时如果专注于气在身内的运行,用意念加以引导,就是气功。

大成拳踢法之桩功、实战运用,“足不过脐”之腿隐蔽、杀伤力强

大成拳踢法之桩功、实战运用,“足不过脐”之腿隐蔽、杀伤力强

大成拳踢法之桩功、实战运用,“足不过脐”之腿隐蔽、杀伤力强大成拳踢法之桩功、实战运用,“足不过脐”之腿隐蔽、杀伤力强踢法,在大成拳实作当中,是运用最少的一种技击法。

拳谚历来有“抬腿半边空”的说法,大成拳少用腿脚,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承认这种说法的合理性。

但这不等于说,大成拳排斥使用腿脚,更不能因此判断大成拳不擅腿脚攻击。

事实上,大成拳尽管少用腿脚,但在腿脚功夫的训练方面却非常精到,在运用时与其他技击法一样具有很强的威力。

大成拳踢法的运用原则是:抬腿不可过高,一般为“足不过脐”。

大成拳踢法的运用要领有二点:一是“明拳暗腿”,二是“手足并用”。

所谓明拳暗腿,指的是在使用拳法时要堂堂正正,身、手、步结合进攻。

而使用踢法时,则应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所谓手足并用,指的是使用踢法时,要与双手配合,变换攻击手法,形成上下齐动、整体一致的攻击。

在大成拳训练当中,除去常规功法之外,每种不同攻击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训练方式,踢法也不例外。

踢法的训练可以选择如下功法:子午桩、金鸡独立桩、蹲起试力等。

下面介绍这几种功法的训练方法。

一、子午桩立正站好,全身放松,呼吸自然,心沉气稳。

左脚站实,膝弯处略有弯曲;右脚抬起向左脚尖指的方向水平前伸,基本伸直,脚尖回勾,脚跟前蹬;两手环抱胸前,左手高与眉齐,右手略低于左手;上身呈斜面,左肩在前,右肩在后。

如右脚前伸吃力,可放置于物体之上。

此为左式,右式变转方向练习(图1—2,图1为侧面,图2为正面)。

二、金鸡独立桩其他练法皆与子午桩相同,只是前伸之腿不伸直,腿弯处保持90度(图3—4。

图3为侧面,图4为正面)。

三、蹲起试力立正站好,全身放松,呼吸自然,心沉气稳。

左脚向左侧迈一步,两掌向两侧伸出,掌心向下。

身体缓缓下蹲,同时两手缓缓上抬,在身体完全蹲下后两手已抬至高于头顶。

然后缓缓起身,两手同时下落,恢复到初始状态。

如此反复练习(图5—7)。

大成拳踢法在运用时主要有三种方式:直踢、侧踢和膝撞。

大成拳桩法原理

大成拳桩法原理

大成拳桩法原理大成拳是中国武术的一种传统拳法,拳术家将其发展为多种形式,如大成拳桩法。

大成拳桩法是一种重要的拳法训练方法,它通过特定的站桩姿势和呼吸法来训练身体力量、内功和身体的协调性。

本文将探讨大成拳桩法的原理以及其在身体健康和武术训练中的应用。

一、大成拳桩法的原理1. 姿势:大成拳桩法强调正确的站姿,身体直立,双腿微曲,脚距与肩同宽。

膝盖微屈,使重心下沉,稳定身体。

双臂自然下垂,手掌微抬,手指稍微弯曲,如抱球状。

头部保持自然正直,颈椎放松。

2. 呼吸:大成拳桩法注重深腹式呼吸。

练习者通过慢而深的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使呼吸达到放松身心和提升能量的目的。

这种呼吸训练有助于调节呼吸节律,提高氧气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排除。

3. 静力:大成拳桩法通过静力训练来培养身体力量。

练习者通过站桩保持特定的姿势,产生内外力的对抗,从而锻炼肌肉力量和身体的平衡感。

静力训练还可以帮助练习者提高肌肉的耐力和爆发力。

4. 意念:大成拳桩法注重意念的运用。

练习者在站桩过程中,通过集中注意力和意念,将注意力集中于身体各个部位的感受和能量流动上。

这样可以加强身体的感知能力,改善身体的协调性和敏捷性。

二、大成拳桩法在身体健康中的应用1. 强身健体:大成拳桩法可以帮助改善身体的姿势和平衡感,增强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通过站桩训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心肺功能和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这对于改善姿势矫正、预防骨质疏松症和促进新陈代谢都有积极作用。

2. 放松心态:大成拳桩法注重呼吸和意念的运用,在练习过程中可以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通过深腹式呼吸,可以减轻压力和焦虑感,增强心理健康。

同时,意念的运用可以帮助练习者培养专注力和冥想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心理素质。

三、大成拳桩法在武术训练中的应用1. 内功培养:大成拳桩法是武术内功训练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桩法的训练,可以锻炼腹部的深层肌肉和腰背部的力量,提升身体的内劲。

内劲是武术技击中的核心力量,通过桩法的练习可以培养出内劲的运用和爆发力。

大成拳教程之大成拳技击桩要点

大成拳教程之大成拳技击桩要点

大成拳教程之大成拳技击桩要点本大成拳教程为大家讲解的是大成拳的技击桩要定。

技击桩是研究大成拳技击的基本功,旨在培养技击所需的各种力量。

然而很多大成拳习练者虽然站桩很用功,但收效并不十分满意,皆因未得要领。

以下是根据多年研究修炼心得得到的大成拳技击桩要点。

大成拳技击桩要点一、关于掖胯。

普通人站立时,如果重心偏于一条腿,则支撑腿的胯部会向外顶出来。

很多人将这一习惯带到技击桩中,这样虽然省力,却不得力,因为胯部的扭曲破坏了整个间架的完整饱满。

正确的胯部形态应为“掖胯”,即将胯部微微收回,使身形中正不偏胯。

大成拳技击桩要点二、关于后手。

大多数人在练技击桩时,总是双臂曲肘环抱,两肘成钝角。

这种练法对后手进攻的锻炼有所欠缺,因为后手离身体太远,身体的力量很难运至手上。

所以,后手应离身体近一些,大约两拳,而肘部也应变为锐角(注:此观点值得商榷,与大成拳拳理有不相符之处——武行者)。

这就如同古代的马上大将持枪一样,后手一定要贴身,这样才能使战马的前冲力量由身体传到枪尖。

大成拳技击桩要点三、关于意念。

大成拳十分重视意念,认为良性良性的意念诱导可以使锻炼成果明显加强。

但很多人在运用意念时过于精细、繁杂。

如意念全身各部位之间均有联系时,假想到全身数十条弹簧相连,想得真真切切。

其实这样假想已范了执着的错误,全部心思都系于数十条弹簧上(且不论其能否想得周全),精神拘紧而不得舒展,以致于影响了精神气势的锻炼。

运用意念的原则应是“有那么个意思就行了”。

例如前面说的“全身各部位间均有联系”,只要有一个联系的意识就够,而不必将各部位间的联系绝对地想成弹簧或牛筋。

大成拳技击桩要点四、关于“功夫”。

有很多大成拳爱好者片面地将大成拳的功夫(规范地说,应称之为“功力”)认为是某种感觉,如阻力感、争力感、舒适感等。

他们认为,在练功中体会到一些感觉,就已具备了相应的功夫,从而放松了对练功强度的要求或孜孜不倦地追求练功中的各种感觉。

实际上,体会到某种感觉,只证明练功者已初步进入练功状态,这只是量变的开始。

大成拳问答——桩法篇

大成拳问答——桩法篇

大成拳问答——桩法篇问:在大成拳体系中,桩法是基础还是核心?答:是核心。

死桩易练,活桩难求,难就难在,桩有站、坐、卧、行等多种形式,不好把握。

大而言之,大成拳所有功法无不是桩,如混元桩乃微动之桩,试力、摩擦步乃大动、缓动之桩,发力乃速动之桩,推手、实作乃搏敌变化之桩。

所以,大成拳各项功法的核心是桩法。

问:站桩是怎么增力的?答: 松紧生力。

因为从大成拳的观点来看,所谓站桩,就是习者在特定姿势和静止状态下,对体内环境进行诱导,利用意念激发等手段,集中推动于气血运行,而后极大限度地加强周身肌肉松紧度的独特功夫。

就其脉络而言,是以神意激发为导、以气血运行为养、以肌肉松紧为用的静力性功法。

问:站桩的养生机理是什么?答: 主要是氧血运动。

血液对于人体各部犹如清水润泽庄稼一样重要。

周身血脉好似田里纵横交错的沟沟渠渠,沟渠不塞则水流泽苗,血脉畅通则百病不生;而练习者呼吸深长又可以给体内提供充足的氧气,氧融于血,血滋养于身,可见“通则不痛,通则不痛”是站桩氧血运动的内在机理。

问:什么是站桩的三窝放松?答: 三窝者,两肩窝和心窝。

两肩窝特指人体左右锁骨上端肩位下陷之处,心窝特指人体任脉上的胃与肺相接的横隔肌之处。

站桩时要特别注意这三个部位的放松。

问:怎样做到三窝放松?答: 功时加意念诱导。

肩窝发紧会引起整体力运行至该部位时发生阻塞,心窝发紧则“气滞而力板,意停而神断,全体皆非矣”。

要改变这种状况,一要靠正确的站桩方法加上年月日的功时积累,二要靠合适的意念诱导,如设想身处齐胸深的温水之中,两个肘部分别被水上漂着的木板托住,利用水的温度和浮力,求得两肩窝和心窝的逐渐放松。

问:作为技击者,练习站桩有什么用?答:培养整体力量。

因为站桩本身虽不能产生动力,但可以生“静力”。

习者利用“头顶天,脚踩地,怀抱树,背靠山”的意念诱导,以脊椎的纵向争拉为主,腕顶背靠、悬顶坠臀、肩撑肘横……如此多种要领集于一身,在体内互为制约,相依相存,从而构成身体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成拳桩功揭秘
大成拳功法有七种,即站桩、试力、走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其中站桩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功法。

对初学者来说,要把站桩放在第一重要位置,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站桩是一种静功,需要很强的耐心去适应那种枯燥无味的训练过程,相比之下,其他功法的趣味性要强得多,特别是推手和实作,更令一心想学技击的初学者喜欢;其次,没有桩功基础的人很难理解站桩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

起初,我开始随王建民老师学大成拳时,王老师让我站浑元桩,我也曾产生过疑惑,不相信那么一站就能增长技击能力。

但老师给我规定了每天的站桩时间,不得已而为之。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体内正悄悄地产生着变化,最初是浑身上下冷热剌麻胀,对这些感觉我当时并未在意,后来,我渐渐感到身体变实变厚,特别是胸背两处,感觉内部似乎被什么东西充满,被人重力冲撞后竟然毫无不适之感,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的;而四肢特别是两只胳膊越来越感沉实,与朋友偶然嬉笑动手,都说我出手太重;再有就是遇到他人靠近时,会自然而然产生出一种防卫反应或进击反应,虽说这些反应都有些朦朦胧胧,但确实是已经感觉到了。

王建民老师告诉我,这正是站桩的效果。

此后,师父又传授给我一些重要的站桩要领,以及大成拳的其他几种重要桩法,现在,我根据师父的传授和自己多年来的体会,将几种重要桩法介绍给读者,以便和大家研究交流。

一、浑元桩
浑元桩是大成拳最基本的桩法,也是最重要的桩法。

通过浑元桩的训练,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改善体质,以适应其他一切训练。

同时,浑元桩又具备其他桩法的所有功能,因此,对大成拳习练者来说,永远不应放弃浑元桩的锻炼。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解释:既然浑元桩具备其他桩法的功能,那么为什么还要练别的桩功,只练一个桩法岂不省事?浑元桩虽然重要,却并不能代替其他桩法,因为每一种桩法都有自己独特的功用,比如托婴桩,其独特功用是锻炼放人的能力,要学放人必需练托婴桩。

尽管练浑元桩时通过相应的意念活动可以增长放人的能力,却不能像托婴桩那样深入磨炼锻造放法,就如同练长跑有助于其他锻炼项目,但如果你想在短跑项目中拿名次,还必须进行专项短跑训练一样。

浑元桩练法:两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

两手环抱胸前,十指自然撑开,掌心向内。

肘弯处应大于或等于90度。

两腿弯处稍有弯曲。

意念中两手之间如同环抱着一个纸灯笼,全身上下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图1)。

二、矛盾桩
矛盾桩是大成拳技击桩当中最为常用的桩法,初学者往往不重浑元桩而重视矛盾桩,其原因大概是因为矛盾桩更富于技击性。

矛盾桩的命名来自于前后手意念。

古代战场上做战的士兵,前手横小臂持盾,后手立肘持矛,形成攻防架势,矛盾桩的形态恰与此相似。

矛盾桩因其独有的姿势结构,除了使练者能够迅速增长功力外,还可以培养出有效的攻防间架。

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大成拳手在实作时以矛盾桩的姿势应敌,形成前手防后手攻的有效间架,十分得劲,这正是矛盾桩的特别功用之一,练者不可不察。

矛盾桩练法:两脚按丁八步姿势站好,后脚落实,前脚跟虚起两腿负重之比为前三后七。

后腿弯曲,臀部后坐,大腿根微向内裹,前腿膝盖处前顶上提。

两手上抬,前手抬至与眉平齐,掌心向内,后手低于前手。

十指自然撑开,曲肘环抱,肩撑肘横,目视前方。

意念中前手持盾,有拧、裹、提、撞之意,后手持矛,有刺穿坚甲之力(图2)。

三、托婴桩
托婴桩在大成拳中主要是锻炼放人的能力,与钩锉试力合在一起构成基础的放法训练组合。

从锻炼强度上来说,托婴桩较之矛盾桩还要高,所以更为容易获取功力。

但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强度高的桩法功力长得快,可从另一个角度讲,锻炼强度越高,越容易造成身体肌肉关节的紧张。

在锻炼中一旦破坏了身体的放松,便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

所以,在初练大成拳时,特别注意应该选择强度较小的功法先行练习,待学会放松之后再练强度大的功法。

放法是大成拳重要的搏击方法,在推手中使用较多。

运用时与对方接触的部位主要是手臂,而我们练托婴桩的目的就是为了锻炼手臂的承接能力、整体进退能力,摸索放人时自己手臂的力量变化。

托婴桩练法:两脚按丁八步姿势站好,后脚落实,前脚跟虚起,两腿负重之比为前三后七。

后腿弯曲,臀部后坐,大腿根微向内裹,前腿膝盖处前顶上提。

两手上抬,掌心相对,前手高于肩头,后手稍低,十指自然撑开并指向前方,肩撑肘横,目视前方。

意念中两手托着一个婴儿,两掌根稍向上用力(图3)。

四、浮云桩
浮云桩是一种多功能桩法,通过这一桩法的锻炼,可以掌握诸如劈、崩、钻、炮、横五行拳法等多项技击方法的要领。

当我们以浮云桩姿势站好,然后试着去做崩拳单操手,我们可以感觉到完全是自然而然,顺势天成,其他拳法也是如此。

事实证明,浮云桩确与五行拳法有着直接的联系,对于喜爱五行拳法的人来说,应在站浮云桩时更多地体会五行拳的要义。

浮云桩练法:两脚按丁八步姿势站好,后脚落实,前脚跟虚起,两腿负重之比为前三后七。

后腿弯曲,臀部后坐,大腿根微向内裹,前腿膝盖处前顶上提。

两手上抬,两臂环抱胸前,掌心向下,前手高度与肩平齐,后手略低于前手,肩撑肘横,目视前方。

意念中两手之间有开合吞吐、撕拉拧裹的力量(图4)。

五、抓球桩
对于指力的锻炼,不同的拳种有不同的训练方式,但大多方法皆为外功,如点击硬物、抓铁球、抓石锁等等。

而大成拳排斥上述练法,认为其是摧残身体的练法。

大成拳锻炼力量——指功力,主要是采用桩功,锻炼指力也不例外,抓球桩就是锻炼指力的特定桩功。

抓球桩练法:两脚按丁八步姿势站好,后脚落实,前脚跟虚起,两腿负重之比为前三后七。

后腿弯曲,臀部后坐,大腿根微向内裹,前腿膝盖处前顶上提。

两手上抬,前手抬至高于肩头,后手略低于前手,掌心向下,十指弯曲呈抓物状。

曲肘环抱,肩撑肘横,目视前方。

意念中两手仿佛各抓一个铁球(图5)。

六、金鸡独立桩
金鸡独立桩是一个高强度锻炼腿部力量的桩法,在大成拳当中也是十分独特的功法。

但是桩法的根本要领是放松,而单腿独立要想做到放松是有一定困难的。

所以练者应在有了其他桩功的基础、学会了“在用力之中放松”之后再练金鸡独立桩,否则极易造成全身紧张,不仅不能达到目的反而添了毛病。

金鸡独立桩练法:单腿站立,全脚掌着地。

一腿上抬,抬至大腿与地面水平。

两手同时上抬,前手抬至高于肩头,后手略低于前手。

十指自然撑开,曲肘环抱,肩撑肘横,目视前方。

意念中前手如持盾牌,后手如持长矛,独立之腿如埋在土内,稳如大树(图6)。

七、伏虎桩
大成拳技击桩大多采用丁八步,这种步儿运用起来灵活便利,进退闪展易于掌握,而大跨步却往往滞重而不灵便,但大跨步桩功对于锻炼腿部力量有益,所以大成拳也采用大跨步桩法,伏虎桩便是其中之一。

伏虎桩练法:两脚前后大步分开,尽量把步放大,前膝弯曲,后腿伸直。

上身正直,两臂左右分开,两肘外撑,两手掌心相对,如抱虎头,或两手掌心向下,如掐虎头。

意念中身体如坐在虎背之上,两手或抱或掐虎头,并随时调整力量以控制老虎(图7)。

八、降龙桩
在搏击实践中,人们的身体常常处于变形状态中,比如突然转身等等。

降龙桩可以锻炼人在变形状态下进行技击活动的能力。

降龙桩练法:两脚前后大步分开,前脚掌向外方扭转,脚跟向里,膝头弯曲。

后腿蹬直,两脚掌全部着地落实。

上身前伏,头颈向后方扭转,两眼注视后脚跟处。

前手抬高过头顶,掌向前推,后手略低于前手,掌向后推。

十指自然撑开,肩部放松。

意念中仿佛有龙蛇缠身,而我则施展螺旋之力,制龙蛇于平静之中(图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