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桩功

合集下载

常志朗先生真传大成拳桩功练法

常志朗先生真传大成拳桩功练法

常志朗先生真传大成拳桩功练法大成拳浑圆桩此桩法是大成拳殊多功夫锻炼中一个重要环节。

它不光是养生桩也是该拳的技击桩法,用它要求养生放松相对简单容易,但欲使求得技击之所需,就要求在其他技击桩法功夫精深后方可练习,大成拳功深者可以在任何一个装架中求得各桩架所应得之力,所谓大成拳只一桩一劲。

首先,两脚平行站立,二足略宽于肩,足趾似有抓海绵,身体略微后靠,周身含蓄,头部如有细线上拉之意,二手臂徐徐上抬到高不过眉低不过嘴处止,二手臂环抱于胸前,指尖相对,腕关节有外挺上提之意,腕部二大筋要挑起,十指指尖可微加用力,注意肩部尽量放松,不去想他,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松下来。

腿部弯曲,臀部下靠,二膝向上提纵,二脚向下踩按,但不可用力,此亦可谓桩功中之提顿。

身体个骨骼支撑,可以体会欲蹲身抱起重物没抱的那个劲,保持住那个感觉,此时身体各骨骼全挺上劲了,没有任何打软的地方,头要正,脖子上大筋要挺住了,你抱重物时是不会缩脖子的。

可意念双手臂间环抱二个气球,体会手臂挤压气球时一松一紧的感觉,不可真的用力,意念要总保持似有似无之间,细心体会手掌各指关节及腕关节开合的感觉,肩部要放松,身上肌肉一点力也不要用,要完全松下来,只用骨骼支撑着,筋逐渐地挑起来,站的肩膀松松,二手好象被线吊起来似的。

双脚可意念各踩一条船,或骑在一天长木头上,这样可迅速体会出夹劲,今后二腿轻轻一夹就有夹劲再加力还能夹,便松下来了,初学者站此桩有一定的体会后就可马上转入大成拳技击桩的练习。

熟练运用点重身松是大称拳法之关键所在,无论推,断手都可以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在推手中顶牛,以胳膊根赢人,这种以肌肉拙力相抗的运动不是中国武术,更不是大成拳。

推手是一个人武功整体水平的全面体现。

在双方推手过程中,小臂互搭,感觉对方的力的点上的变化,如果掌握了点重身松,则无论推断手都可发挥巨大威力。

经过点重身松训练,你的小臂分量极重,搭手时迫使对方肢体僵紧,而自身肢体保持放松状态,你的全部力量放在对方身上{不是身体的倚靠之力},这种力量靠胳膊的左偏右挂是化不开的,对方如拐棍一样地托着你,必然无法放松更做不出各种身体变化与发力,而你无论抖,放,拍,挂等都发放自如,从心所欲。

大成拳桩功的内涵

大成拳桩功的内涵

大成拳桩功的内涵--张良大成拳桩功内外兼修养炼合一,实乃养生大道,武学大道。

对此,许多习练大成拳的学者是深有体会的,无须赘言。

然而桩功何以能养生健体?何以能为拳学大法?此中内涵却是很多人不甚明了或似懂非懂的,关于桩功之养生原理和内在机制,本刊已多有专文论述,在此不再重复。

本文只拟简单剖析一下桩功的拳学内涵和真意。

中华原传实战拳法的核心是求取“浑圆力”,这是一种不同于一般习惯用力的拳术专项素质所特有之力,又称为“内力”、“圆力”、“合力”、“整体力”等,名虽异而实则一也。

可以说:求取这种“浑圆力”的获得是历代内家拳师终生孜孜以求的目标。

综观享誉武林的三大内家拳种:形意、太极、八卦,其核心功法也皆是求此“内力”,只是各自说法和功法不同而已。

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和陋习,三大拳种如今盛为流传的杂式捶、十二形、四十八式、一○八式、六十四掌、七十二腿等等已尽失其原传要义,不可相提并论。

而大成拳自创立以来,便删繁就简,去芜存菁,“不求形式演变之套路,以尽拳功之妙用”,可谓是激浊扬清,直指拳学真谛!所谓拳功争力,也即“浑圆力”是也。

大成拳认为:“浑圆力”的内涵乃是指人体完整身法下的整体连通和整体劲力的辐射性收放。

这种劲力直接受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可在瞬间调动全身各部位、各关节、各筋肉同进运作,具有全方位、多层次、无定位无定势的立体爆炸性,并且收放自如,一触即发,一发即止,随机随势而动,合意本能而作,可以从容应付各类瞬间之变化。

这是那些局部用力和肌肉层次的拙力所远远不能比拟的。

当代大成拳之杰出代表吾师张礼义先生曾对浑圆力的内涵作过如此形象生动的描述:“就象太阳的光芒一样,四面八方,无处不有。

”而欲求取此种浑圆力的首要条件,则必须先克服自身的拙力习惯动作和习惯用力,做到一动齐动的整体内在运动。

要达到这一目的,迄今为止,舍站桩外别无他途。

这也是师祖王芗斋老先生曾一再重复强调的:“欲尽拳功妙用,应先致力于桩法,凡百运动皆基于此,此论实不我欺,古人躬行实践寻此滋味,唯一法门,学者宜致力焉。

大成拳桩功

大成拳桩功

警;

I


感 ( 图 4 ) 。 0 ( 责任编辑 乔汉 )
形 意 八. 卦
练好大成拳 , 首先要从桩功 练起 。 高楼万 丈平地 起 ,练武与盖 楼一 样 , 桩功是大成拳的基础功 夫 ,非常重要 ,不得马虎。
一 浑元桩 、
练者先找一 处 空 气清新 的地 方 ,立正 站好 ,然后双 足平行分开 站立 ,腰脊正 直 ,顶头竖项 ,下颏 微 收 , 舌 抵 上 腭 , 鼻 吸 鼻 呼 松 , 肩 横 肘 , 含 胸 拔 背 腰 , 腹 松 沉 , 充 实 饱满 ,双 手环抱略高于肩 ,双 手手 指相对 ,五 指分开 ,虎 口 撑圆 ,双 手 心 朝 内并含 空 , 两 手 相 距 约 一 尺 许 ,意如双 手臂各夹一 皮球 ,精 神 内守 , 呼 吸 自然 ( 图 1 ) 。
然弯曲,手心含空 ,两 虎 口撑圆 ,两
手相距 约一 尺 许 ,头颈与脊椎呈 一
直线 ,两肘臂微抬离床垫 ,腰腹松
和 自然 , 双 目微 闭 ,舌 抵 上 腭 , 鼻吸
鼻呼 , 呼 吸 自然 。 排 除一 切 杂念 , 意 如 自身仰 卧于 天然 温 泉浴 池 中 , 周 围有许多野花绿草时时飘 来 阵阵 清香 , 温养身心 , 大有超凡脱 俗之
初 学 者 每 次 站 桩 三 十.至 四 十 分钟 即可 养生祛病 了。 如为追求 技 击 实 战 , 须 每 El 每 次 站 得 一 二 个 小 时 , 坚 持每 日必 操 , 一 年后 自 觉 周 身 内气 充 沛 , 方 可 练 习 站 大 成拳的技击桩 了 。
二 、养生祛病桩 对 身体 虚弱 或大病初 愈者 练 习 为佳 。 此 功分为坐 式与卧式两 种 。 坐 式桩 , 练 习 时先备一 把带有 靠背 的椅子 或普通 方凳均可 , 习 练 者 端 坐 在 椅 子 上 面 顶 , 头 竖 项 , 下 颏 微 收 , 腰脊正 直 ( 或微 靠在椅 背上 ) , 松 腰 实腹 , 两 腿 自然 分 开 , 小腿 竖直与地 面呈 直角 , 两 脚掌 全部着地 , 双 手臂环 抱于 胸前高 与肩平 , 两 手心 朝 内 ,手指分开 , 虎 口撑圆 ,两手相距 约一 尺许 ,身

常志朗先生真传大成拳桩功练法1

常志朗先生真传大成拳桩功练法1

常志朗先生真传大成拳桩功练法大成拳浑圆桩此桩法是大成拳殊多功夫锻炼中一个重要环节。

它不光是养生桩也是该拳的技击桩法,用它要求养生放松相对简单容易,但欲使求得技击之所需,就要求在其他技击桩法功夫精深后方可练习,大成拳功深者可以在任何一个装架中求得各桩架所应得之力,所谓大成拳只一桩一劲。

首先,两脚平行站立,二足略宽于肩,足趾似有抓海绵,身体略微后靠,周身含蓄,头部如有细线上拉之意,二手臂徐徐上抬到高不过眉低不过嘴处止,二手臂环抱于胸前,指尖相对,腕关节有外挺上提之意,腕部二大筋要挑起,十指指尖可微加用力,注意肩部尽量放松,不去想他,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松下来。

腿部弯曲,臀部下靠,二膝向上提纵,二脚向下踩按,但不可用力,此亦可谓桩功中之提顿。

身体个骨骼支撑,可以体会欲蹲身抱起重物没抱的那个劲,保持住那个感觉,此时身体各骨骼全挺上劲了,没有任何打软的地方,头要正,脖子上大筋要挺住了,你抱重物时是不会缩脖子的。

可意念双手臂间环抱二个气球,体会手臂挤压气球时一松一紧的感觉,不可真的用力,意念要总保持似有似无之间,细心体会手掌各指关节及腕关节开合的感觉,肩部要放松,身上肌肉一点力也不要用,要完全松下来,只用骨骼支撑着,筋逐渐地挑起来,站的肩膀松松,二手好象被线吊起来似的。

双脚可意念各踩一条船,或骑在一天长木头上,这样可迅速体会出夹劲,今后二腿轻轻一夹就有夹劲再加力还能夹,便松下来了,初学者站此桩有一定的体会后就可马上转入大成拳技击桩的练习。

熟练运用点重身松是大称拳法之关键所在,无论推,断手都可以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在推手中顶牛,以胳膊根赢人,这种以肌肉拙力相抗的运动不是中国武术,更不是大成拳。

推手是一个人武功整体水平的全面体现。

在双方推手过程中,小臂互搭,感觉对方的力的点上的变化,如果掌握了点重身松,则无论推断手都可发挥巨大威力。

经过点重身松训练,你的小臂分量极重,搭手时迫使对方肢体僵紧,而自身肢体保持放松状态,你的全部力量放在对方身上 {不是身体的倚靠之力 },这种力量靠胳膊的左偏右挂是化不开的,对方如拐棍一样地托着你,必然无法放松更做不出各种身体变化与发力,而你无论抖,放,拍,挂等都发放自如,从心所欲。

大成拳踢法之桩功、实战运用,“足不过脐”之腿隐蔽、杀伤力强

大成拳踢法之桩功、实战运用,“足不过脐”之腿隐蔽、杀伤力强

大成拳踢法之桩功、实战运用,“足不过脐”之腿隐蔽、杀伤力强大成拳踢法之桩功、实战运用,“足不过脐”之腿隐蔽、杀伤力强踢法,在大成拳实作当中,是运用最少的一种技击法。

拳谚历来有“抬腿半边空”的说法,大成拳少用腿脚,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承认这种说法的合理性。

但这不等于说,大成拳排斥使用腿脚,更不能因此判断大成拳不擅腿脚攻击。

事实上,大成拳尽管少用腿脚,但在腿脚功夫的训练方面却非常精到,在运用时与其他技击法一样具有很强的威力。

大成拳踢法的运用原则是:抬腿不可过高,一般为“足不过脐”。

大成拳踢法的运用要领有二点:一是“明拳暗腿”,二是“手足并用”。

所谓明拳暗腿,指的是在使用拳法时要堂堂正正,身、手、步结合进攻。

而使用踢法时,则应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所谓手足并用,指的是使用踢法时,要与双手配合,变换攻击手法,形成上下齐动、整体一致的攻击。

在大成拳训练当中,除去常规功法之外,每种不同攻击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训练方式,踢法也不例外。

踢法的训练可以选择如下功法:子午桩、金鸡独立桩、蹲起试力等。

下面介绍这几种功法的训练方法。

一、子午桩立正站好,全身放松,呼吸自然,心沉气稳。

左脚站实,膝弯处略有弯曲;右脚抬起向左脚尖指的方向水平前伸,基本伸直,脚尖回勾,脚跟前蹬;两手环抱胸前,左手高与眉齐,右手略低于左手;上身呈斜面,左肩在前,右肩在后。

如右脚前伸吃力,可放置于物体之上。

此为左式,右式变转方向练习(图1—2,图1为侧面,图2为正面)。

二、金鸡独立桩其他练法皆与子午桩相同,只是前伸之腿不伸直,腿弯处保持90度(图3—4。

图3为侧面,图4为正面)。

三、蹲起试力立正站好,全身放松,呼吸自然,心沉气稳。

左脚向左侧迈一步,两掌向两侧伸出,掌心向下。

身体缓缓下蹲,同时两手缓缓上抬,在身体完全蹲下后两手已抬至高于头顶。

然后缓缓起身,两手同时下落,恢复到初始状态。

如此反复练习(图5—7)。

大成拳踢法在运用时主要有三种方式:直踢、侧踢和膝撞。

大成拳养生桩系列大成拳养生桩操作大全(下)

大成拳养生桩系列大成拳养生桩操作大全(下)

大成拳养生桩系列大成拳养生桩操作大全(下)1. 玉佩式动作:1)缩足站立,两手握拳置于胸前,左手五指半张,右手拳头置于左手掌心之上,双目注视前方。

2)稍稍倾身,下颌微收,舌抵上腭,两肘向外旋转,两肩下沉,脊椎挺直,腰腿自然松软。

3)两臂分开自然下垂,静气,保持15分钟到30分钟。

功效:1)以玉佩配之,起增益健身之效;2)可缓解颈椎疲劳;3)增强心肺功能;4)增强腰部力量,维持正常腰椎的生理曲度。

2. 小梁杠1)立正站立,两手自然下垂,双目注视前方。

2)两手各自向后伸展,并向上举至头顶位置,手掌面相对,手指向上。

3)收回双手,置于背后,两手掌心相对。

4)交叉双臂,左手伸出,手指向上,右手手腕搭在左手掌心上。

5)向上举起左臂至最高点,收回两臂,恢复起始原位。

6)重复以上动作15~30次。

1)促进全身血液循环;2)增强脊柱及肌肉的柔软度;3)结合呼吸方法能对内臓有一定的按摩效果,达到通畅气息的情况。

3. 翻江倒海1)斜倚于墙角或门缝中。

2)左脚向外侧迈出一步,右脚保持原位。

3)上半身向左侧弯曲,右手置于脑后位置。

4)一侧完成后,换侧重褪。

1)增强腰和臀部的柔软性;2)锻炼腹肌及腰部力量;3)缓解肩部和颈部的疼痛。

4. 落地捶1)足立于肩宽,二臂五指张开向前。

2)右手向前捶地,左手保持放松放在臀部。

4)交替完成。

1)提高身体中心的平衡能力;2)增强颈、肩、臀部和腰部的肌肉力量;3)改善心血管健康。

5. 站桩练功1)双脚与肩同宽,两手握拳置于耳侧。

2)上半身略向前弯曲,腰椎发力内收,双肩下沉,注意腰腹部微收。

3)两手向前缓缓推开,向外旋转,稍稍向下沉,同时用手握力贴住虚拟桩根部。

4)全身保持在同一个平面内保持15~30分钟。

2)改善所有部位的协调性,提高身体活动能力;3)调节人体内分泌,提高免疫力。

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如何训练

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如何训练

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如何训练大成拳功法有七种,即站桩、试力、走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其中站桩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功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

欢迎阅读!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养生桩养生桩的桩法亦繁亦简。

繁者,如肩架姿势种类较多;简者,姿势虽多,但功法内容一致。

如要持桩先将肩架安排好,使身体及四肢百骸做到相对均匀,含胸拔背,头顶项竖,松肩坠肘,发挺腰松,头脑清静,呼吸静、长、细、均,周身骨节放松,肌肉放松,但又不能过懈,应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松紧要适度调配,应以舒适得力,不要过力为原则。

养生桩的种类姿势较多,大体上可分为站式、坐式、卧式、行走式和半扶式等几个类别。

下面介绍几种出功快、基础强的桩法。

(1)三才桩(天地人为三才)上势两脚呈八字形分开,胯距与肩同宽。

两脚着地,脚心内吸平均着力。

两膝弯处成钝角。

上肢保持正平,臂半圆,腋半虚,两肩吐出,胸自含之。

双手十指相对,齐眉,两手相距两拳,有如抱一纸灯笼,两臂撑四抱六。

两目微闭或自然张开,口微张,似笑非笑。

下身为似紧非紧之状。

中势两臂半圆,两手齐胸,十指分开。

其余同上势。

下势两臂半圆,双手抱腹,十指分开。

其余同上势。

(2)伏按桩两臂略抬起,十指分开,自然弯曲向斜前方。

双手置于肚脐高度,手心向下,位于两胯左右。

两手有如扶按水中的木球之上。

其它要求同三才桩。

(3)休闲桩双手背到身后,两手背放在两侧腰眼处,开档坐胯,背向后靠。

其余同三才桩。

(4)提按桩手臂伸向前下方,左右自然张开,微微弯曲,两臂提起,两肘外撑,手略与脐同高。

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微微分开,自然弯曲,双手既向上提,又向下按,有提按冰山勿令低昂之意。

其余同三才桩。

(5)撑扶桩两臂自然抬起,大约与肩同高。

掌心向前,两手相对,指尖向斜上方。

手指自然撑开,微微弯曲,两肘外撑,双手意如撑扶在意想中的物体之上。

久练之则有撑扶乾坤山岳使之摇动之意。

其余同三才桩。

(6)托球桩两臂自然放于身体前方,合抱成圆形,两肘外撑。

意拳(大成拳)站桩功

意拳(大成拳)站桩功

意拳(大成拳)站桩功站桩是我国古代养生术的一种,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的记载。

但千百年来,这种方法只是被人们当做习拳过程中的基本功。

根据站桩中刚柔、虚实动静、松紧错综为用的原理和阴阳相交,水火即济的功用,结合自己几十年的练功体验,创造了一种动静相兼,内外温养,用于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功法——站桩功。

通过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京铁路医院、河北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及本人多年与人治病的实践证明,这种功法适用于胃肠病、肝脏病、心脏病、肺病、神经病、关节炎、高血压、半身不遂和妇科、眼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而站桩功之所以能够治病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它既能保养心神,又能锻炼形骸;既能健强脑力,又有增长体力。

现代医学认为这种功法不仅可以使血液循环畅通,新陈代谢旺盛,加强各脏器、器官以至细胞的功能,同时使全身肌肉得到惰力性的体育锻炼,产生一种内向的冲动,从而给大脑以良性刺激,再则未人静前,体会轻松舒适之感,对大脑也是良性刺激,入静后,进而产生抑制性保护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这种功法既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阴阳相交,水火既济,又能助长精神,锻炼形骸,增加力气。

但是站桩功又不同于一般的练功方法,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练功时嘴微张,自然呼吸,不守窍,不讲周天循环,因此,绝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

2、实践证明,初学练功的患者,只要坚持锻炼,虽然没有达到人静要求,也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3、不拘时间、地点、条件,不论行、站、坐、卧,随时随地都可以练功。

因此这种简单易行,完全可以和生活打成一片的功法,就很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与掌握。

4、根据不同的体质、病情、年龄、性格、禀赋、生活习惯等,给予调配不同的姿势和意念活动,因此这种辩证论治——因人制宜、因病设式的方法,既可加速疗效,又易于提高疗效。

5、由于这是一种形、意、气、力互相关连、互相制约、调整阴阳平衡的整体活动;所以它又是一种动静相兼、内外温养的练功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成拳桩功大成拳桩功正如本拳不尚套路和招法一样。

站桩功的姿式也并非固定,而是千变万化。

桩法不应拘泥,其姿式也需辩证。

站桩功的姿式是因人而异,因病而定,因练功者的程度和因其所要达到的效果而定。

下面只是举些常见的姿式作为例子,初学者可良由选择,用作参考。

站桩功分为养生桩和技击桩两大类。

养生桩虽然也有技击基本功之称,而且有一些从事过多年技击的拳家返回来练习养生桩的事例。

但其主要意义还是用以养生,即用来强健身体,防治疾病,故不论性别,年龄各异,身体强弱不同,均可以练习此桩。

养生桩:养生桩有站式、坐式、卧式和行走式之分,但以站式为主,故这里着重讲站式。

一、站式:站式的基本原则为二脚分开,与肩同宽,平均立稳,全身各关节处无不成钝形三角,无屈不夹,无节不顶。

二臂高不过眉,低不过脐,前不盈尺,后不贴身。

在这些基本形式下,可以有若干不同的姿式,如下所述,只作参考。

1、撑抱式:神态自然,心平气和,两脚平均站立,左右分开,呈平行状。

两脚距离与肩同宽。

身体重心放在脚掌和脚跟,足心上吸,腿部略有弯曲,小腹松圆,胸窝含蓄,脊背挺拔。

臀部似坐非坐,与腰背形成直线,头直项竖。

下颌微向后收,头项上提(意如被绳索吊起。

称为吊顶)。

手抬至胸前,高度在眉肩之间,两手与胸部之间距离为两拳许,两时左右外撑,两手手心向内,两手指尖之间距离与肩略同。

手指微曲,并自然分开,意如抱一浮球,但同时又要向外撑,比例为七抱三撑。

两目似闭如垂帘状或双目睁开,向前平视。

但此时要神光内敛(不要注视任何目标,而要漠然视之,即有视而不见之意,谓之神不外驰),由寂静调息而扫除一切杂念,由杂念不生而心能入静,静到极处,心与虚空大气会为一体;意如独立云端,背靠宝树,身心舒适,内外温养、从而达到养生强身之目的。

2、提按式:手臂伸向前下方,左右自然张开,微微弯曲。

两臂提起,两时外撑,手略与脐同高。

掌心向下。

指尖向前,微微分开,自然弯曲。

双手既向上提,又向下按。

有提按大球勿令低昂之意,其余同上式(撑抱式)。

3、撑扶式:两臂自然抬起,约略与肩同高,掌心向前方。

两手相对,指尖向斜上方,手指自然分开,微微弯曲。

两时外撑,双手意如撑扶在物体之上,久练之则有撑扶乾坤勿使摇动之意。

其余同一式(撑抱式)。

4、托球式:两臂自然放于身体前方,两臂合抱成圆形,两时外撑,掌心向斜上方,指尖相对,距离二拳许,高度与脐略同,做抱球状。

有如托一价值连城之宝瓶一样地稳重,又如托一金质奖杯一样地端正。

其余同一式(撑抱式)。

5、插腰式:如图五所示。

两足足尖可自然向外分开,足心上吸,意如吸住地面,双腿沉实,意似埋在土中。

两手背在身体后面的肾和命门之处,手指微微分开,手心向外。

既在练功又在休息,排除杂念,默对长空。

其余同一式(撑抱式)。

6、叉手式:有慢性病者此式习之最为相宜。

两足呈八字形,左右分开,距离略大于肩。

两手虎口相握(古人称之为两手合为太极)自然垂放于小腹之上,意念守于自身丹田(脐下一寸处),但要守之自然,似若有无,不即不离,勿忘勿助。

调息时与丹田相应,久之小腹有温热感,而能达到固本归元,疏通气血,以祛病延年,其余同一式(撑抱式)。

7、提插式:两肘向上提,并向外撑,放于身体两侧。

手与脐高,指尖向下,掌心向后。

五指自然分开微微弯曲,意如插于泥中,不断插拔而体会其中之力量。

其余同一式(撑抱式)。

8、按球式:两手臂自然弯曲,向前伸出,手指分开,亦自然弯曲,指尖向前,手心向下,手的高低约在脐上乳下的位置。

双手意如按着水中浮球,随其起伏而调整之。

其余同一式(撑抱式)。

9、拧裹推式:两臂在前,上抬呈环抱状,手与眉高。

掌心向外。

双手相对,手指尖斜向上方。

二手食指之力欲搭成十字。

两手距离为两拳,手指分开,自然弯曲,两腕向外撑,向内裹,而肘向外撤,两掌向外推,又向上托。

以上所述姿式只是大意如此而已。

习者不可过分用力,以防身体僵硬。

二、坐式:坐式是坐着练功的姿式。

除坐着与站着的下肢不同之外,上半身均相同。

尤其是手部,臂部的姿式与站式完全一样。

下肢的姿式分为下述二种情况:①坐于适应高度的座位之上,两腿自然分开,两足略成八字形,平均着地,比肩略宽;②坐于适当高度的座位之上,两腿自然分开,两足略成八字形,足跟着地,比肩略宽,足心向上吸,足尖向上翘,向回勾:三、卧式:卧式为躺着练功的姿式。

分仰卧式和侧卧式两种,其中卧式与站式十分相象。

下面分别叙述如下:1、仰卧式:仰面朝天卧于床上。

二肘着床。

两臂抬起,成抱球状,两膝自然弯曲,足跟着床,足心内吸,足尖回勾。

全身放松,意如水中仰泳遍体舒适轻灵。

2、侧卧式:这里仅以右半身着床为例,左半身着床可同法推得。

右手置于枕上,用手掌扶子头部(手扶头时将耳孔露出),左手自然置于左大腿之上,或轻轻按于床上(靠小腹之处,指尖向头),使胸部虚空。

右腿伸出,左腿弯屈于右褪之上,全身放松,意如水中侧泳,悠然自得。

3、行走式:行走式是在行走之中练习的姿式。

习时心平气和,除下肢在行走中与站式不同外.身体其余各部分均与站式相同(唯小腹要求略有差异,站式小腹松圆,行走式小腹长圆而已)。

行走式亦要求:臀部稍向下坐。

行走式的上身姿式以采用提按式为多。

初练者须缀步前行,而后可用正常速度操练,意念如在泥水中行走,以体会其阻力而克服之。

技击桩本拳的技击桩法虽然也有养生、祛病之功效,但其主要意义还是在于作为研究技击基本功之用。

故在养生桩法的训练之后,为了进一步研究技击,便可以进入技击桩法训练。

技击中需用各种力量,为此,技击桩就有各种不同桩法,可以着重培养各种不同的力量。

但从某一种桩法中也能细心体会出许多不同力量来。

故练习技击桩切忌贪多求广,而应专一精湛,认真掌握好一、二种姿式,就可足够应敌制变。

须知,少则功力深厚,多则二事无成。

这里只讲几种姿式作为初学者选择参考。

1、矛盾桩:这里只讲左脚在前的姿式。

以此,同时可推出右脚在前的姿式来,故不赘述。

立正站稳。

心平气和,伸出左脚成稍息状。

然后右脚脚跟稍向外扭,两脚站成半丁字、半八字形状,谓之了八步。

右脚大趾向里拧,向上提,向上指,而大腿根往里拧。

提胯。

谓之外撑内裹。

左腿膝盖向前指。

前足虽然着地。

但是足跟应虚起,前足有提、蹬、拔、缩、踩几种力,酌情兼施其上,抬起左臂构成半圆形,五指分开弯曲,掌心向后,左手高度不超过双眉。

右臂置于体侧,自然弯曲,右手五指分开微曲,指尖对准左手手腕。

掌心对着右侧身体:两手距离一尺左右。

扭项使鼻尖对准左手手腕。

双目自左手手腕附近视出,神光内敛,漠然视之,意如将光线收回(此谓之波视,注意:技击桩双眼决不可闭目或垂帘)。

前腿虚,后腿实,力量比例为前三后七,或前二后八.此桩意会;前手为盾、后手为矛。

前手拧裹提拔,意如欲将老树连根拔起;后手更是不坚不摧。

可见,矛盾桩的名称由来正在于此。

2、托宝贝:以左式为例,下肢姿式与矛盾桩完全相同、头、目、胸、腹的姿式亦如矛盾桩所述,所不同者:左手在前,右手紧随,两手相距两拳前后差一手,左手略低于眉或与眉齐;右手稍低于左手。

五指自然分开,微微弯曲,指向前下方,掌心相对、内收,微微上托,大拇指节及腕部均向上挑、两(肋)时微微外撑,犹如两手托一婴儿,既不可用力,又不可放松,既抱又撑,既托又按,故以托宝贝名之。

3、抓球桩:两手举起,指尖相对,其问距离一拳左右,两手虎口与头部之距离约三拳左右。

两手之高低,范围在眉、肩之间。

二肘下垂,二腕下曲,手指自然微曲,双手如抓铁球,需视之如魔术师手中之球,可轻可重,可大可小,有拉之不开,推之不动,砸之不落之意,故取名抓球桩。

4、雀难飞:此桩与托宝桩极相近似,所不同者惟二手须成半握拳状,拇指与食指略成环形,犹拢住雀头,手掌虚握,犹若拢住雀身,即不可握紧;又不可太放松,以防将雀逃脱而飞去。

习者还须假想雀不断在手中挣扎欲飞之感,故全身亦随之时紧时松而得到锻炼。

习此桩,须有一定基础后再作练习。

5、降龙桩:将丁八步前后扩大。

前腿弓,后腿蹬(须微微弯曲)站成弓箭步。

头额向后拧,目视后方。

前手横掌向前推,后手横掌向后推,后手比前手略低,手指自然分开,微微弯曲。

有降住毒龙之意。

此桩与下述之伏虎桩均为大步桩。

操练者习之增长体力较快,但习时消耗体力甚大。

初学者不宜站此桩。

6、伏虎桩:将丁八步扩大到最大限度。

臀部下蹲,上身直立,略向前倾。

两时向外撑,两手向前伸,一前一后。

距离一手,后手比前手略低,掌心相对,指尖下插,手指自然分开,微微弯曲,成掐虎颈之状,有威伏猛虎之态。

7、子午桩:这里仍以左式为例。

右脚踏在地上,微微弯曲,左脚横置于一米左右高的台上,足尖向左,足跟向右,足尖回勾。

两臂姿式可与矛盾桩相同。

亦可将左手高举过顶,右手放于胸部附近,曲臂,亦曲腕,两手手指自然分开,微微弯曲,指向前下方。

此桩亦须功力深厚之后再作练习,此桩对训练技击中腿脚所须基本功作用甚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