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的基本桩功
形意拳入门桩功三体式

1.周身放松. 自然直立:两臂下垂,两掌自然靠于腿外侧;头正自然拔起眼, 下颏回收;平视;齿扣,舌顶上腭;前脚尖朝前,脚跟靠于后脚的里踝骨;后脚尖外展,与前脚成45 度左右夹角(图l~1)。
要点:排除杂念,精神集中,姿势正确,周身放松,呼吸自然。
2.两前臂贴身向胸前抬起;手心朝下(图1~^)。
要点抬前臂时既要贴身, 又要使掌根的拇指侧贴于“心口”旁。
这就是“肘不离肋, 手不离心”、“摩经”、“手摩内五行”的技法要领。
不得耸肩、亮肘,更不要提气, 用拙力。
3.两前臂及掌根拇指侧贴身,随呼气自然下按, 停于小腹前;两腿同时屈膝下蹲(图1~③ )。
要点下按时, 上体自然正直、头顶、项直、沉肩、坠肘;呼气时, 两手下按, 边下按边塌掌根,使掌指保持水平, 气亦随之下沉入丹田。
两肘抱于两胁,拇指横平靠于丹田。
两腿下蹲要跪膝、压踝, 前膝向前, 后膝紧靠于前膝里侧成半蹲姿势。
提肛, 不得突臀, 上体保持与地面垂直。
4.两掌握拳,两拳与两前臂同时贴身由里向上翻转,拳,心朝上(图1~④〉•要点握拳时要先从小指依次卷握,成实心拳,自然, 不用拙力。
向上翻转两拳要有拧拉之意,使两拳停于脐之两侧,两肘,必须仍抱贴于两肋(图1~@、附1~@正面)5.左拳及左前臂贴身上钻,至“心口”上颏下处(图1~5)。
要点拳及前臂上钻时,必须沉肩、坠肘,又要做到“肘不离肋,手不离心”。
这就是拳经所指的“先打顾法后打人”的“虎抱头” ,是“亦顾亦打蓄力待发”的技法窍要。
6.上动不停。
左拳及左前臂继续上钻,从颏下钻出,拳心朝上,高不过眉;同时左脚进步,形成前三、七的夹剪步(图1期、附1~⑥正面)。
要点左拳贴身从频下、嘴前钻出,即“虎抱头”的具体运用,亦即拳经云“出洞入洞紧随身”,“洞”是指人嘴。
钻出的拳要向外拧,有横劲却不见横形,眼看小指窝。
出拳时要肩催肘,肘催手,顺腰拔背,上体形成似正非正,似斜非斜。
出脚时要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
尽管不是向远进步, 也要一动步就要有“三催' , 之意与劲, 并要于脚齐到,也是为给动作打基础。
形意拳秘传桩功

形意拳秘传桩功1. 无极桩歌诀无极妙处无限,独静孤月伴仙,神安养心清净,满洒放松得闲。
宽松衣带,身体完全自然放松,心平气静,两腿放松,自然盘坐。
颈正直放松眼似闭非闭。
舌微顶上腰,口似闭非闭。
左右手腕轻放在左右膝盖上,或两掌报球状在胸前(图1-1)。
盘膝有三种,自然盘膝、单盘膝、双盘膝。
无极桩是自然盘膝,初练选择自然盘膝,循序渐进然后再练单盘膝、双盘膝。
练功觅环境清净,空气清新流通的地方。
练功不分早晚,心情悠闲想练就练,练功时间长短顺其自然。
无极桩是一种集放松调息静坐于一体的桩功,调节情绪,消除疲劳,疏通百脉.充实精气神。
练此桩对于调节精气神效果特佳,悠然的松弛,自然的放松,使心情很快感觉清爽,身体得到调节而感到舒适。
练习无极桩无动作,以调息放松静坐为主。
调息方法繁多,细品千变万化。
简单地说调息就是调整呼吸。
无极桩的调息方法是先自然呼吸,再深呼吸,深呼吸时气要细缓长深,然后再回归自然呼吸。
气的运行按照混元气大循环法运行,调息完全在放松中进行,放松的愈好效果愈好。
气运行时心情悠闲在宇宙间,心中聆听自己的呼吸,在倾听呼吸时也许会感觉呼吸有些不寻常,这种现象是精神气质在变化,大脑思维中潜在的智慧被触动。
此时要调整心态,万缘放下,消除妄念,调匀呼吸,使形体意念进入自然放松境界。
此状已澄清思虑,已排除心烦神脑乱,精气神已进入补充修复状态,自然盘膝打坐,静坐中淅人上乘佳境。
心念不起,妄念不生,还本性清净,修身养性,增强体质。
2. 混元桩歌决混元一气玄妙开。
百脉畅通春常在采排固炼混元气,三元相聚金刚身(1)立正站好,眼平视前方,全身放松,心平气和,多次深呼吸(图1-2)。
(2)接上式,右脚向右侧跨一步,两脚之间略宽于肩,分脚时动作要缓慢,眼平视前方(图1-3)。
(3)接上式,两脚不变,左右掌同时向内经小腹上托至胸前,掌心朝上,指尖相对,两掌之间微分,眼平视前方(图1-4)。
(4)接上式,两掌同时内旋向下往前翻,掌心朝前,向前推至两臂内撑圆止,两掌前撑臂与肩平,两掌之间微分;两脚不变,两腿弯,眼平视前方(图1-5)。
形意拳站桩功:三体桩、定劲桩、乾坤桩和鸡腿桩图文教学

形意拳站桩功:三体桩、定劲桩、乾坤桩和鸡腿桩图文教学形意拳人门的一定之规,称做形意拳基本功,它是延年养生、学好套路和正确掌握技击要领的必不可少的基础训练,它包括通经络、养真气、定形式、固底盘四个方面。
形意拳是体、用、艺三者兼备的优秀内家拳种之一,讲究内外兼修,神、气、形合一。
内有气之飞腾,外有势之变化,劲有起落、横竖、吞吐、刚柔,三者合一,方得养生与技击之妙用。
初学者必须先进行气、形、劲三个方面的基础训练,然后才能开步练拳。
站桩功是按照一定的形式要求站立不动的一种练功方法,是形意拳入门格式之本。
老前辈们的功夫都是“站”出来的。
刘老先生常说“二劈不如一站”。
尚云祥先生授徒,要先站三年桩,考试合格才能开步练拳,可见站桩之重要。
站桩的形式多种多祥,而比较常用的有:定劲桩、乾坤桩、鸡腿桩和三体桩四种。
定劲桩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两手置于大腿外侧,手心朝里;两膝微屈,膝盖与脚尖在同一垂直线上;上身正直,胸背肌肉要放松,松腰,垂臀,顶头,竖项。
然后两臂向前徐徐抬起,高与肩平,屈肘沉肩,如在胸前抱球状,掌心朝里,两中指尖相距约1分米(3寸许)(图1-1)稍停,随即两小臂内旋,掌心翻转向外(前方).虎口撑圆,高与口齐,眼看中指尖(图1-2及其侧面图)。
此时精神要内导,目似合未合,垂睑内视;口似闭未闭,舌顶上颚;呼吸纯任自然,由粗而细,由快而慢,由有而无,由动而静;意想小腹内之气,起伏动荡,四肢之气,上下流通、意到下肢,渐觉小腿与脚掌、脚趾有气沉肿胀之感,十趾抓地,有人地二尺之意;意到双手,便觉十指发痒、发麻,双掌发热发胀,有变大变f之感。
此时如闭合双口,便觉天地间空空荡荡,只剩自己双手,其大无边。
此乃生发周身浩然之气的要法也。
初练者,站十分钟便觉劳累,可稍稍活动后再继续站。
随着功夫的长进,站的时间可越来越长。
每天旱晚各站一次,每次以不少于40分钟为宜,多者不限。
乾坤桩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足心空涵.如行泥地;两膝放松微屈,下与足尖相对;两臂徐徐向前抬起,屈肘沉肩,掌心向里,高与胸齐,如抱球状,不能用力;顶头竖项,正脊,拔背涵胸,肌肉松净,任大气之自然流行,下于丹田。
形意拳桩功

至此,以养生蓄丹田之气为目的基本桩法已介绍完毕,以上桩法适应于老、弱及初学者,意在初步领悟以意率气的要领,并使丹田之气得到蓄养,为下步练习增长功力的桩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第五式开始,双手要求离开躯干而无有依托,与前四式相比较易出现疲劳,但能明显增长功力,是实战技击和推拿按摩施力稳定持久的基础。
第五式
本式的运周天须作两点说明,其一:对于初练者来讲,站桩的全过程不必始终运转不息,这样可能会感到过于劳累,可以用顺呼吸法或逆呼吸法仍以丹田呼吸作为休息,交替导气运转,以免躁热心烦,无法持久。其二:此处所讲运气路线为沿督脉,过尾闾,通髓路,过夹脊,透玉枕直上泥丸,然后由泥丸直降下丹田沉入海底,是直升直降,它与按摩技法中关于小周天任督二脉运通的理论并不冲突,其目的是运通髓路、强健脊柱,突出武术内功以阳为本的特色。武术用以击打人身之筋骨,按摩用以祛除人身之邪气,同样需要施术者筋强骨健,因此临证施用技法运通任督,必须建立在髓路通,脊骨强的基础之上方可实现。其有别于养生内功中无施力于外的运通小周天,平素注意锻炼脊骨是非常必要的。
对准丹田穴(男左手在内侧,女右手在内侧)。头要正,不要左右摇摆,且微向
上顶。肘往前合一点,向下沉,但不要用力。微含胸。腰调直后尾骨往前翻,有
坐的感觉,整个后背是平直的。重心在脚跟,前脚掌抓地。完全放松,采取腹式
呼吸,即吸气时小腹鼓起,呼气时小腹收紧。
站桩时间:依自己能力,由短时间到长时间。开始时站一会儿也许就会觉得
形意拳站桩八法

形意拳站桩八法形意拳内功修炼站桩八法第一式形意拳的内功修炼是靠桩功的站桩修炼而获得的,形意拳的站功八法都是平步桩,习练者极为稀少,但它对内气的修炼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为大家介绍形意拳内功站桩八法第一式的桩法练习方法。
形意拳内功站桩八法第一式练法:先使身心放松,两手自然下垂,此时要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心不遐想,神不外弛,做到无欲无求,心静如水,舌抵上腭,两腿并立,深呼吸数次,轻吸缓呼,要求做到松、静、自然。
左脚向外横跨,落步后调整重心,使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向正前方,既不可内扣也不可外分及一前一后,要保持平、正。
然后十趾扣地,足心涵空,身体70%的重量落在后脚跟,30%的重量落在前脚掌。
由于后脚跟承重较大,站桩又需要有时间作保证,因此练功时应穿着软底平跟鞋为宜。
膝微屈,似直非直,似曲非曲,膝欲曲而委中大筋欲直,前曲后伸,使大腿后侧肌肉形成上挺之力。
两膝的内侧向外翻,使两脚产生外分之力,其感觉为欲以足跟为轴,两足尖向外转动,但由于脚底与地面的摩擦力阻止了转动,欲动而未动之时为最佳。
由于膝内侧外翻,带动大腿内侧也有外翻之力,所以当两胯向内微合时,圆裆也随之完成。
此时两腿从脚到胯全部形成了横向的争力和上挺力,横竖相济,正符合“足坚而稳,膝曲而伸,裆深而藏”的要求。
提住谷道,尾骨向前翻起,两臀相抱,欲坐而未坐,大腿根部折弯处向内微敛,可调直腰椎的生理弯曲。
腰椎拔直后,背部要求平、正,脊椎直,尾骨不得左右偏斜,保证了尾闾的中正,也保证了脊椎的正直。
两肩松开,微向内扣,使两肩欲交于前方,此时背部横向拉平。
因两肩内扣,胸部自然向内含,自能气降丹田。
左手内侧“劳宫”按住腹部“气海”。
再以右手内侧“劳宫”搭在左手“外劳宫”,两手都不要用力按,要求若即若离。
两肘离开两肋,肘尖向前翻,使两“曲池”欲交于正前方,两肘同时还要下沉,有落地生根之意。
下颏内收,提起耳后高骨,使“百会”上顶,额向前顶,形成向上牵拔之力,与扣肩、合肘、沉肘,共同形成横向和竖向的拔劲,也是横竖相济的劲力。
形意拳浑元桩

形意拳浑元桩本功法练功时要求掌握阴阳相合、动静相兼、内外相联、刚柔相济原则,使整体一气贯通,内发于外,达到全身混元一气,故名混元桩。
它是形意拳的基本功,具有技击和压疗双重作用。
相传系南宋时期汤阴大佛寺慈悲禅师所作。
现据中国医科大学已故张董僧老师所授,简介如下:主要功法一、定步桩(站功)两脚平行,距同胯宽,头正颈松,两肩要平,空胸实腹,后背要园(不可驼背),膈肌下沉。
腰椎平正,小腹自然凸起,在松腰的同时尾椎下沉,两膝向下弯曲,臀部下坐,两臂自然下垂,手心向里,扶于膝盖上方大腿前。
全身肌肉放松,腹式呼吸,意守丹田,精神凝静,两眼半合,口似张非张,牙似咬非咬,舌抵上□,搅舌咽津。
鼻吸鼻呼,气贯丹田,二目返视,内观丹田,呼吸逐渐深长,虽不调息但节奏明显,吸气时隔肌下沉,小腹微凸,呼气时小腹微收(练过一个阶段后在呼吸的同时可产生腹鸣)。
垂手站立觉周身微热,似有内气冲动的感觉时,两臂抬起,手尖相对,距同头宽,手心向内,沉肩坠肘,两臂环抱,后背及两臂呈一圆形。
手的高度与口齐,抬手后注意放松,意向下引,两足生根,似入地三尺,面前如抱一圆桩,气流全身,通体舒畅,头脑清新,再将两手翻转朝前。
其它要领不变。
最后两手背撑腰,两肘稍前合,站功结束,接作走功。
二、换步桩(站功)其它要领同定步桩,仅下肢为两脚前后分开,后脚足尖外展 30度,前脚放正,足跟抬起。
前腿负体重十分之四,后腿十分之六,切实做到混元一气的要求。
换步时前脚跟落地,足尖外展,后脚上步,平起平落,如此反复换步。
两手抬起,手心先向内,后翻转朝前,,最后两手背撑腰,复归动作,即可接作走动。
三、自由步(走功)自由步是走动的一种。
上身及其它要领同前,两手背撑腰,走时两腿同时弯曲,两膝似向下跪,腿部肌肉放松,随势沉气,一脚平起,抬至踝上如,然后平落于前脚尖内侧,两腿微直,但仍保持一定的曲度,如此反复迈步前行。
步法要慢,速度要匀。
练功结束时双手放下,缓缓散步而止。
四、坐功坐同走、站基本要领一致。
形意拳站桩的正确方法

形意拳站桩的正确方法
形意拳最基本的练习方法之一是“站桩”,也称为“静静站”。
它是
形意拳的基础,是其他拳法的基石。
下面是形意拳站桩的正确方法:
1.调整身体。
站在两脚之间,与肩宽相等。
双脚成为一个直角。
将膝盖略微弯曲,
并使重量均匀地分布在双脚上。
2.放松身体。
让你的身体松弛到位,身体自然地垂直,让你的上半身,臂和手自然
地下垂。
头部应向上,使你的眼睛看向前方,而不是向下。
3.保持正常呼吸。
呼吸是非常关键的。
深呼吸可以帮助你放松和集中注意力。
4.注意站的时间和次数。
初学者可以每次站1-3分钟,每天练习3-5次。
逐渐提高时间和次数,直到你的身体习惯了这个姿势。
5.注意力集中。
站桩是一种身体锻炼和内功修炼。
在站桩期间,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
内部,意识到呼吸和能量流动。
这可以帮助你提高身体控制和内在力量。
6.正确结束。
结束时,慢慢地放松你的身体,然后慢慢的站起来。
站桩后,可以做
一些身体伸展来缓解身体的紧张感。
以上是形意拳站桩的正确方法。
在练习时,注意保持身体松弛和集中注意力。
逐渐提高站桩的时间和次数,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形意拳混元桩-OK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以下无正文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三體式
形意拳的基本樁功
二、三層功夫明勁、暗勁、化勁(易骨、易筋、洗髓)煉精化氣、煉氣化神、化神還虛
三、三節梢節、中節、根節
四、三心手心、足心、頭頂心
五、三害努氣、拙力、挺胸拔腹
六、三頂頭要前頂、手要前頂、舌要前頂
七、三扣兩肩要扣、兩肘要扣、手指足趾要扣
八、三圓脊背要圓、前胸要圓、虎口要圓
九、三毒心要毒、手要毒、眼要毒
十、三抱丹田要抱氣、智勇要抱身、兩肘要抱肋
十一、三垂氣要下垂、肩要下垂、肘要下垂
十二、三曲兩臂宜曲、兩腿宜曲、兩腕宜曲
十三、三挺項挺、腰挺、膝挺
李複禎,人稱常有師傅,是山西(形)心意拳一代宗師,創造了山西心意拳的輝煌歷史。
常有師傅的技擊之術精湛,當與他的訓練方法有很大關係。
他勤奮練功,並獨創了別具特色的心意拳練功法。
其實戰訣:手眼身法步,輕靈巧妙猛,快打狠攻,亂而取之。
一、頭。
支配全身運動,首練頭部功夫。
頭領起,下頦內收,脖後大椎穴拔起,如公雞打鬥時昂頭,如獵豹、老虎搜尋獵物時頭領起,體現出一股精氣神。
頭腦要保持冷靜,有頭頂破天之英雄氣概。
頭部不可妄動。
練法:1.閉眼,頭自左向右旋轉16次,自右向左旋轉16次。
2.前點頭、後仰頭各16次,上升下縮如千斤頂。
3.兩手掌搓太陽穴(陽氣之所)。
拳經雲:頭打起意占中央,手足齊到人難防。
二、肩。
須鬆開沈下,不然,肺乍起,氣上浮,根底飄。
切不可擡肩,聳肩。
兩肩琵琶骨須練得靈活自如,才能沈肩發勁,使肩筋上伸下沈,活動自如,達到極限,自然可運用自如,技擊時得心應手,方可合道。
練法:1.甩膀子。
前後一字步站立,兩膝微扣,兩胯松圓,左手護心,右臂貼耳前後劃圓甩膀,如車輪狀,自由落體不可用力。
如開天闢地。
前甩16次,後甩16次,左式同右。
2.肩上下活動,伸展腋下筋(輕鬆)。
3.兩手交叉抱肩,極力縮肩,計數30下。
4.擴胸。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掌(或拳)直臂下垂由體前向兩側、向後擴胸,兩手背在體後(或拳背)相觸,練至肩部發熱爲止,應快速有力。
肩打有靠、擠、撞、頂、打等。
拳經雲:“肩打一陰返一陽,兩手隻在暗處藏,左右全憑蓋勢取,束展二字一命亡。
”
三、肘。
寧挨十拳,不挨一肘。
實戰中,肘始終要墜,自然而然,非用力墜。
要鍛煉肘關節的靈活性,使筋腱自由舒展,增強韌性、彈性,應兩肘不離肋。
近使肘,遠用手,以神速爲貴,以半步爲妙。
練法:1.直頂肘。
肘尖用力向側頂撞。
2.裹肘。
肘向前、向中擰裹(有墜意)。
3.砸肘。
單臂(或雙臂)屈肘肘尖向下,由上向下砸,高不過肩,砸肘要快速有力。
4.掃肘。
兩臂在胸前屈肘,(由右向左,由左向右)橫掃對方頭部兩耳門,掃擊時快速有力,力達肘尖,上體右擰(或左擰)。
拳經雲:“遠用手,近用肘,貴在屈使人難當”。
中節不明,全身是空,要重視之。
四、手、腕。
上法以手進爲妙。
手發動,腕運勁,皆爲導火線,要想手活須腕活。
腕活,指關節才能靈活,指才有扣力、挑力,才能力貫梢節。
練法:1.上下左右搖腕,如搖撥郎鼓,多練五指空抓(手心含空)。
2.練兩手掌搓力(不可用蠻勁,如美女洗手勁)。
3.練猴形手(悟空手,兩手背相碰,相打相搓摩。
手如女子之手,不容對方觸摸。
手勁須有身勁催動才有威力。
要坐腕,腕勁向下塌,有沈勁墜勁,使腕堅強靈活,發力時掌心向前方沈吐。
手是兩扇門,要起到封閉作用,前手進,後手緊隨,一前一後,力由脊發,氣貫掌根。
拳經雲:“起手意在擊胸膛,其勢好似虎撲羊。
雲蔽日月是妙手,妙手空空也。
”
五、胸。
胸是人體重要部位,實戰中更要注意保護,兩手不離心即是也。
練胸部
要活動腋部,內收胸部要自然,不可用強力。
強力易駝背,擠壓內臟,會發生病變,呼吸不暢。
練內家拳講究含胸拔背,要練腋部筋腱舒展伸長,胸要微含,兩肩向後撐下合沈,橫向撐開,肋骨自然閉合,胸部鬆弛,即虛心全身皆松。
六、背。
背宜常暖。
背如弓,如猴背。
拉長脊柱下坐上頂,相向伸拉。
練法:1.兩膝伸展,足跟蹬勁,臀部向後坐,兩臂極力沈擠向前大伸展,肩向下塌,身體折疊5~10分鐘。
2.躺在床上,用腳、頭或肘支撐,挺腰如拱橋,倒弓形,最終練成通頭貼背一架弓。
七、腰。
練拳練腰,更要松腰,如車輪以軸帶輪靈活轉動,即腰如車軸。
練塌腰要心穩,脊柱要中正。
練法:1.兩腳並步轉腰,圈越大越好。
2.兩臂伸展,向前極力探腰5分鐘。
3.兩腳分開與肩寬,彎腰肘觸地,兩手抓腳後跟,頭向尾骶骨後鑽60下。
4.劈叉:豎劈,頭向後觸,後腳正弓,反弓橫叉,伸展腿部內側韌帶,使胯有貼地感覺。
5.後下腰,即下橋成圈形,由慢到快起立。
八、胯。
是下三節之根節,沒有胯勁的虛實變換,發勁就不足,胯關節靈活,可將對手之力化解,用時將胯猛甩給對方。
練法:1.開步與肩同寬,轉胯,向左向右突出甩抖。
2.跌叉:橫豎叉擰轉胯關節。
3.站三體式(低勢)耗開胯關節。
胯要圓,膝微扣,增強下盤穩固性,須下襠,否則不靈(襠開一線可也)。
拳經雲:“應敵胯打左右使,兩足變換須暗藏。
”勿輕視之。
九、膝。
乃下三節之中節,中節不明,全身皆空。
膝要沈扣。
膝打可借胯之催力輕易將對方擊出。
練法:1.擡膝。
左腿直立,擡右膝觸下巴,頭頂起,兩肩下沈,左膝伸直,快速起落。
2.揉膝。
多揉膝,壓膝,轉膝。
3.扣膝。
兩膝相扣如夾棍。
4.塌膝。
膝觸地,使膝關節靈活,增強韌性、彈性、強度。
5.摟頸抱膝。
兩手抓對方頭頸向下按並擡膝頂打(暗膝)。
拳經雲:“膝打要害能奪命,好似猛虎入羊群,兩手遮目繞上中,猛擡一膝命歸陰。
”
十、腿。
手打三分腿打七分。
沒有過硬的腿功,內勁就不充足,根底飄,發拳沒力。
須在腿上下功夫。
練法:1.正踢。
勾腳尖,腳跟用力,踢向咽喉部,膝部倒彎子。
2.裏合,外擺。
3.三截腿。
4.舔腿。
5.猴形腿。
6.龍形腿。
7.蕩腿。
8.二踢腳。
9.沈磨腿(力劈乾柴腿)。
練完後,多遛腿、散步。
十一、足。
拳經雲:“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憑後腳蹬,後足發力前足進,後腳緊跟,步法要輕靈如貓行。
蹬之於足,勁發於踵。
”練足要塌膝,打開踝關節。
練法:1練足尖。
練大腳趾支撐力,如針錐。
2.練足內外緣。
以腳內緣走八卦步法或寸步等。
3.金雞跳。
練兩足之平衡能力,爆發力。
兩足之爲用,必如虎行之無聲,龍行之莫測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