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精义--何镜平

合集下载

大成拳发力的原理和特点

大成拳发力的原理和特点

大成拳发力的原理和特点作者:樊爱民来源:《少林与太极》2021年第08期发力,简单地说就是把身体的力量作用于体外。

武术项目区别于其他项目的本质属性在于“技击性”,要体现出技击性就必须具备“打击”能力,也就是说必须具备发力的能力。

发力能力一般人都具备,只不过力量大小、实际效果和精密程度有很大差异,相比之下,训练后的发力更强大、更精密、更高效。

为了实现“技击性”的目的,武术项目有关发力的训练是不可欠缺的。

大成拳的发力和其他武术项目的发力既有共同点,亦有独特之处。

一、大成拳发力的前提条件以及力量特点大成拳的发力以武术内力为基础,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方可进行发力功法训练。

一般武术项目的发力训练可以不附加任何条件直接进行,而大成拳的发力功法训练是中后期进行的,需要有前期的功法做铺垫,只有训练出武术内力后方可行之,不可以直接学习发力。

为什么?这需要从大成拳对“力”的定义的特殊性入手来理解。

大成拳认为,武学上高级层面的“力”(武术内力)不同于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一般人的力量,没有经过大成拳系统训练的一般人的力量表现为力量绝对、方向单向、局部为主、协调有限、松时无力、松紧转换慢,而经过系统大成拳训练者的力量表现为力量含蓄、方向多向、专注整体、高度协调、松时含力、松紧转换快。

大成拳的力,需要经过站桩、试力功法的培育和体认才能够获得,力由站而得,由试而知,这也是多少代武林前辈实践、总结、积累并且小范围传承的智慧结晶。

没有经过大成拳系统训练的人,不可能具备含蓄、多向、整体、协调的特殊“力”,也就谈不上能够发出这种力。

二、大成拳力量以及相关因素的特殊性解析让我们深入、细致地研究一下大成拳的力的特殊性。

1.力量的绝对与含蓄力量的绝对就是在动作做出时有力,没有做出时没有力,或者是经过普通的技击训练在发力之前有一种蓄势待发状态,这仍然是绝对力的表现。

这时尽管有精神的专注,但是缺乏肌肉改造的前提,换句话说就是肌肉的能力没有达到通过大成拳专门训练所要获得的那种效果。

答李紫剑《大成拳再问疑》

答李紫剑《大成拳再问疑》

答李紫剑《大成拳再问疑》答李紫剑《大成拳再问疑》龚东问疑1:按理说赵道新先生既为芗翁义子,必为衣钵传人。

然赵先生晚年述作,鲜有论及站桩者,是何道理?芗翁对套路深恶痛绝,而道新却创心会掌行世,对套路情有独钟。

此又该作何解?答:赵道新先生在《训练方法》一文中写到:“纯粹的基础训练包括长跑、站桩的耐力训练、抻筋、跳绳等柔韧训练”。

什么是纯粹的基础训练呢?我认为就是必须要练的拳术基本功。

虽然这还不足以证明赵道新先生对站桩训练的重视,但据说《道新拳论》(载《意拳汇综》卷下)只收集了赵道新先生十一篇拳学论著,尚有包括《论站桩》在内的多篇文稿未曾发表。

关于心会掌及赵道新先生的师承问题,前两年在《武魂》杂志上曾有过一番争议,读者已有比较多的了解,孰是孰非,在此不予评说。

据赵道新先生自序,心会掌初名“行功心解六十四式”,全属心法,是为“答复关于拳术劲的歌诀并以动作说明之,才造作了这趟拳”,并强调“若欲究之不能于表面形式动作求得之,心于其内,在于实质精神有所领会悟解,所谓神明之感、自然之应,而表露于手者,因此易名为心会掌”。

反复阅读上面这段文字,我怎么就看不出赵道新先生对套路情有所钟,而且翻遍《道新拳论》我也找不到有关套路练习的只言片语。

问疑2:观赵道新先生晚年力作,中有“看看大师关起门来练的什么东西”之语,请问赵道新先生都看过哪些大师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练自己的一套功、在人前教别人一套他自己不练的功?答:赵道新先生到底看过那些大师关起门来练自己的一套功,而教别人另一套功,这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其实人早已故去,且看过与没看过并不重要,关键是他确实道出了当时武林界存在的保守不传、为人虚伪、不敢坦言自己学非正轨却又欲求拳学真义的那种复杂丑陋的心态,大可不必着意深究。

问疑3:我观芗翁之《五言拳歌》,语句与李瑞东先生所藏太极拳之《五字要言》如出一辙,请问高明,是芗翁摘编了《五字要言》?还是李氏照搬了《五言拳歌》?然而《五字要言》在同治十三年即由王兰亭而成册,光绪十二年芗翁始出生,王兰亭、李瑞东均无抄芗翁著作的时间。

大成拳

大成拳

大成拳武术气功本一家,可叹后学习练差,内外兼修含奥义,艺高体健气伸发(形意拳名家马礼堂诗一首)得意忘形勾心斗角(大成拳明家刘新军论站桩)大成拳七妙法门大成拳的七妙功法包括站桩、试力、步法、发力、试声、推手和实作等七种锻炼方法,也就是以站桩为主,佐以试力、摩擦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

称为大成拳的“七妙法门”。

以上七个锻炼步骤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如果单纯以力的角度来讲,力由站桩而得,由试力而知,由发力而用,由推手而懂,由实作而知变化,由试声而固元气。

总之,只有通过对“七妙法门”系统学习,力量才能笃实。

大成拳的另一个特点是医疗保健、养生强身、技击实战融为一体,以站桩不动为其基本锻炼手段,没有固定不移的套路和招法训练。

大成拳站桩锻炼原则,以求物为目的,以“站桩站桩,体认功能,收视听内,训练神经。

离开己身,无物可求,执着己身,永无是处”为基本学说,它与《管子》的“毋先物动、毋代马走、毋代鸟飞”的三毋学说及《老子》的“独立不改”和《黄帝内经》的“独立守神”等学说是相吻合的。

养生桩歌两脚平站腿微屈(曲),松静安详要调息,气沉丹田须自然,松圆常圆是根基。

(王永祥)双推手歌两臂相搭点相连守中用中瞬息间神经反应贵神速浑圆一体气为先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穿虚灵在中(wyx)浑圆歌(wyx)三圆:松圆→常圆(经常松圆,指球体--丹田气)→实圆(浑圆一体)欲求浑圆气充足拨水试力最为先树木立基根生地再把六面争力添三个争力要单做然后组合成浑圆大成拳的基本要求静中求松,松中求整,松中求紧,松紧结合。

静—松---神不外溢,意不露形,形不破体,力不出尖,气贯全身,法合自然。

习拳入手之法习拳入手之法非只一端,而其结晶之妙,全在神、形、意、力、气、法、声之运用,互为一致,此种运用,视之无形,听之无声,无体亦无象。

就以有形而论,其势如空中之旗,漂摆无定,唯风力是应,即所谓与大气相应合。

又浪中之鱼,起伏无方,纵横往返,以听其触,只有一片相机而动,应感而发和虚灵守默之含蓄精神,以虚无而度其有,亦以有处而揣其无。

大成拳发力的继承和升华

大成拳发力的继承和升华

探究天下功夫大成拳发力功法既有对传统武术发力的继承,同时又有突破和发展,最终完成发力功法的升华。

在这里声明一点,失去了武术灵魂(技击性)的表演术我们避而不谈,侧重于技击理念的传统武术技术不断进步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理论技术进程常常携手相随。

理论的指导使锻炼效果事半功倍,不偏离正确的方向;同时,实践中产生和发现的新的问题的合理解决,又推动理论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发力的求重、求整、求协调、求速度,都是技击性武术重点关注的问题。

古老的心意拳号称“毒心意”,为求高效,试图一下子把敌手致死,所以在招法上主要以弓蹬步为主。

因为对于一般人来说,采用弓蹬步更容易用上力,就像拼刺刀的最后刺杀。

特别是大成拳单把,步法为弓蹬步的占70%以上,例如马形、枪刺把、十字把、侵扑、虎扑、斩手、横拳等等。

下肢以弓蹬步为主的招法,最大缺陷在于是“一炮药”,攻击一旦落空,组织下一次进攻就跟不上,对付一般不懂拳和反应有些迟钝的人很有用,但是对于懂拳和较为灵活的人来说用处不大。

在技击实践中,前辈武术家认识到弓蹬步步大不灵、连续性差、缺少变化、虚实暴露的缺点,所以,和心意拳一脉相承的形意拳,把弓蹬步变为虚步,解决了这些欠缺,从形态上更接近现代搏击的实战格斗姿势。

形意拳的核心是劈、崩、钻、炮、横五形拳,而五形拳的步法无一不是虚步。

形意拳传世后,其“童子功”也就是“三体式站桩”,使人们耳目一新,了解到武术内功的修习之法。

但是,由于难度太大,很多人难以持久地坚持下去,能够有体认的人得到真传的也是凤毛麟角。

在方式和理念上,形意拳没有完全解决拘泥与呆板的问题,所以灵活性差、连续性受局限,一般的练家如果没有经过潜心的内功修炼,会导致所学“招到用时方恨少”,就连郭云深和车毅斋这样名扬天下的大师,也只是“半步崩拳打天下”“一技蛇形压群雄”。

大成拳横空出世,才使得练习方法完成了可持续性,实现了在休息中锻炼,在锻炼中休息,在深度上由动作方法的宏观逻辑思维,变为从生理方面深入体认组织细胞微观人体动态的逻辑思维,在发力方面对传统武术既有很大的继承,又有神奇的升华。

[要诀][大成拳] 大成拳七妙窍门

[要诀][大成拳] 大成拳七妙窍门

[要诀][大成拳] 大成拳七妙窍门大成拳"七妙法门""七妙法门"即站桩、试力、步法、发力、试声、推手及实作。

一、站桩(一)浑元桩元桩的姿势是两脚平行而方,左右分开,与肩同宽,身体重心落在两脚掌上,以保持身体平稳。

腿部略有弯曲,以利于下肢产生弹力。

两膝略往前顶,配合练此桩时臀部后坐,以保持前后力量的平衡。

两手抬至胸前,略高于自己双肩,呈臂半圆、腋半虚的姿势,以利于实作时的间架配备。

两手手心向内,十指自然分开,如抱两球和状态,以增长臂部的外撑内裹的力量,并可使力量容易达于指端。

双手与自身距离约有三拳,这可在技击时守住自己上身的要害部位。

更须做到头直项竖,身形中正,胸窝微收;周身上下,大小关节,要"逢节必顶,逢曲必夹"。

就是说凡是关节之处,都需要有外顶的力量;凡是关节反面的弯曲部位,都要有内夹的力量,这样才能使周身的力量平衡均整,从而达到动作时"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

除此之外,站此桩时,还要做到头顶如绳吊紧,这样可以振奋精神,还能助长下肢动作时的灵活性。

肩部稍往后张,使心胸开阔,有利于肺部的呼吸和精神的舒放。

两目微睁,目光远望,以蓄养精力。

全身松,有益于周身气血的通畅运行,既可养生又可增长技击时的力量。

在意念中要做到"凝神定意,清净无为"这样日久功深,就能够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忘我境界。

到此境界,性不养而自养,身不练而自练。

久练此功,可收精神充沛、气贯周身和力量雄厚之效。

这就是大成拳所说的"神元、气元、力元"的浑元之体,所以此桩法名为浑元桩。

(二)技击桩此桩是练习大成拳技击必不可少的桩法,故名技击桩。

其姿势是两足呈稍息姿势,前足向外方移出,约有一脚远,两脚呈丁八字步行,称为丁八步,又称半丁半八步。

身体微斜,两腿弯屈,身往后坐,前脚根略离地面,膝盖前顶,目视前方。

两手抬起,屈肘环抱,肩松肘横,十指分开,如抓球状。

意拳(大成拳)金启荣(爱新觉罗

意拳(大成拳)金启荣(爱新觉罗

意拳(大成拳)金启荣(爱新觉罗·启荣)意拳(大成拳)金启荣(爱新觉罗·启荣)内家名拳意拳(大成拳)是中国传统武学一支晚出的奇葩,由清末民初河北深县魏家林村人王芗斋在形意拳基础上吸取众家武学之长所创立。

意拳无固定招法和拳套,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直指拳道中枢。

王芗斋先生神奇的武功和精深的拳学理念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赵道新、卜恩富、张恩彤、姚宗勋、王斌魁、李永倧等意拳第二代传人也都以超强的实战能力称雄武坛。

如今,意拳传人已遍及全国,传播至海外。

尽管当今意拳界拥有众多名家,但得其拳道真髓、拥有深厚功力、掌握精深理论的却并不多见,金启荣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金启荣(爱新觉罗·启荣),1951年出生于北京,满族正黄旗人,与著名书法家启功同族同辈,他自幼酷爱武术,1964年随八卦掌第三代名家郭古民习练八卦掌(川掌),直至1968年郭老去世。

1965年,他拜在意拳第二代名家王斌魁门下,系统修习意拳,随后,得到周子炎、姚宗勋、杨德茂、王玉芳、姚海川、朱垚庭、于永年、李见宇等重多意拳第二代传人的指点。

50余年的研修,造就了金启荣深厚的功力、精湛的技艺,尤以精巧、雄厚的发力蜚声拳坛。

他得益于王芗斋先生的拳学理论,同时研修佛道哲学、物理学、力学、运动生理学等学科知识,并在实践中验证,总结经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拳学理论和训练方法,颇具独到之处。

金先生身材瘦小,体型与王芗斋先生接近,但无论对手多强多壮,与之交手,对手都应手而出,体现了内家拳以小胜大、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妙处,可谓深得芗斋先生真髓。

熟悉武术圈的人谈到金四爷(因金启荣兄弟排行在四)的功夫莫不称道。

笔者近日拜访金启荣先生,有幸聆听其拳学妙语,不敢藏私,整理如下,以飨广大同仁。

金启荣先生认为王芗斋先生是一位具有大智慧的武学宗师,他一扫当时拳术盛行的繁枝错节,直指拳道中枢,摒弃了花套,创立无固定招式、套路,以精神意念为训练主导的意拳,科学、朴实、内涵深刻,极具养生和实战价值。

大成拳——精选推荐

大成拳——精选推荐

套,独将真功传与芗斋,绝⾮偶然。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其⼀、萝⽼⾃幼为⼈质朴,⼼地淳正;其⼆、尊师重道,肯下苦功,追求学业,⾮常执着;其三、悟性极⾼。

故芗⽼深受郭师信赖,并有“⾮其⼏不可鞭”之慨叹。

此三点不仅使王芗斋得列郭⽒墙,也为他后来成为武林巨⼦奠定了基础。

四⼗年代初,是⼤成拳的辉煌时期。

芗⽼在答记者问对,批评了各派武术的种种弊端,指出“我国拳术,杂乱⽆章”,“遗弃精髓,仅守糟粕”,⽽“东洋之拳道,西欧之拳击,虽有独到之处,但亦⾮整体之⼒”。

同时公开设擂。

向武林发出挑战,希望能在与各界的交流中寻觅贤达之⼠,共同担起光⼤中华武术的重任。

⼤成拳从此驰名武林。

在⼆⼗年代以后的数⼗年间,芗⽼⼴收门徒,可谓桃李满天下,其中杰出者竞有数⼗位之多,如周⼦岩、赵道新、尤彭熙、韩星樵、韩星垣、⼘恩富、⾼振东、张长信、姚宗勋、李永宗、杨德茂、王斌奎、泽井健⼀、王选杰等⼈,皆为芗⽼之⾼徒,为⼤成拳的发展,他们都做出了⾃⼰的贡献。

像赵道新先⽣将⼤成拳与⼋卦掌结台,创⽴“⼼会掌”;泽井健⼀创⽴“太⽓拳”;姚宗勋先⽣创办”意拳研究会”。

更值得称誉的应该说是王选杰先⽣,“⽂⾰”结束之后,百废待兴,他率先举旗,宣传介绍⼤成拳法,在全国重要武术刊物上发表⽂章,倡导实战拳术,使⼤成拳迅速发展起来。

作为⼀个年轻的拳种,⼤成拳能够在众多武术门派中脱颖⽽出,受到习武者的青睐,⾃有其不同凡响之处。

⾸先,它有新颖独到、极具科学性的拳学理论作指导,举要者:⼀、认为所谓拳,并不是⼀拳⼀脚谓之拳,⽽是“拳拳服膺”谓之拳(拳拳服庸乃牢握不舍、切记在⼼之意)。

指出拳,应该是⼀种与⽣活⾼度结合、时刻不忘的特殊运动⽅式。

这⼀理论突破了数百年来传统理论的认识界限,赋予“拳术”这⼀概念以更深的内涵和更⼴的外延,为习练者指明了⼀条最为便捷、可以⽤最快速度提⾼拳术⽔平的途径。

⼆、认为拳术的第⼀⽬标是养⽣,⽽技击乃“拳道微末技”,养⽣与技击之间是既⽭盾⼜统⼀的关系。

大成拳基本功法-乌龙卷臂试力大成拳桩功

大成拳基本功法-乌龙卷臂试力大成拳桩功

大成拳基本功法-乌龙卷臂试力大成拳桩功习武讲究循序渐进,我们看武侠小说的时候总是看到急于求成的练武者非常容易走火入魔。

就是因为他们练武顺序不对。

在大成拳的练习中,很多人都先练钩挂试力,钩挂试力就是由乌龙卷臂试力演变的。

其实林肇仑在教学生试力时,往往是先练乌龙卷臂试力。

下面店铺带大家了解一下大成拳基本功法-乌龙卷臂试力,欢迎阅读。

大成拳基本功法-乌龙卷臂试力乌龙卷臂试力又称“进退卷臂”,是意拳(大成拳)中比较重要的试力功法。

王芗斋先生在《意拳正轨》中云:”意拳之正轨,不外古势之老三拳,与龙虎二气。

龙虎二气为技,三拳为击“。

乌龙卷臂就是其中龙法的基本功法之一。

乌龙卷臂试力的基本运动形式为浑元桩的向内、向上的撑抱拧转、外翻为大天星桩,再由大天星桩往回卷、往内、向下的撑拧裹抱变为抓球桩,再由抓球桩变为扶按桩。

其练法如下:下肢站成丁八步,两手前伸,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两手心向下,手指自然撑开,两手相距25厘米左右,目视前方,然后,两手外旋180度(左手顺时针,右手逆时针),至手心斜向上方。

运转中要始终保持肘部外撑。

动作不停,两手由斜向上,往回、往内扣腕裹卷内旋90度(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同时配合手部的运动,后胯往后指,前膝前顶降低身体重心,身体微坐。

然后两手外旋90度至手心向下,肘部依然保持外撑,同时后胯往前催,前脚踩实,头与两脚相挣,两手向左前方缓缓推出(要有顺力逆行之意)。

如此往复不断。

左右可交换练习。

以上为乌龙卷臂试力的定步练法,待动作熟练后,可结合各种步法进行进、退活步练习。

试力的意念:设想自己站在一望无垠的大海之中,双手如龙身,如神龙游空,挟风裹浪,百折不回;又如巨龙潜底,旋转起伏不已;更要有蛰龙振电直飞之神气。

日久功深,自能感到身形矫健,神形力具,达到动若腾蛟,形如流水,忽隐忽现,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之境界。

练习此试力的要求:1、先求舒展,后求紧凑。

练习中要求形体放松,始终保持三角支撑,依靠身体的整体运动来带动两手做乌龙卷臂试力。

意拳.大成拳文章汇编目录(1993年前)

意拳.大成拳文章汇编目录(1993年前)

意拳.大成拳文章汇编目录(1993年前)意拳·大成拳汇编意拳.大成拳文章汇编目录(1993年前)卷一、人物、传记集一、王芗斋1、王芗斋传略——胥荣东(1)2、少年时代的王芗斋——静云(4)8、王芗斋名震京城——静云(8)4、王芗斋参学万里创意拳一静云(11)6、王芗斋十里洋场显风流——静云(13)6、芗斋先生晚年轶事——何镜干(15)7、解说泽井健一笔下的王芗斋与大成拳——何宇平(17)8、泽井健一谈王芗斋先生——何镜宇(19)9、—代实战拳法大师王芗斋先生——李杰(21)10、壮哉!芗斋——牛静(23)11、以气击人—乃为中国的高级武功——周德昌(25)12、王芗斋及其传人们——见闻(26)13、给大成拳爱好者的一封信——赵祯永(27)14、王芗斋和他的意拳——孔庆海(28)二、姚宗勋1、意拳发展与姚宗勋——林肇仑、崔瑞彬(31)2、常留正气在人间——傅道义(36)三、王选杰1、大成拳传人—王选杰——赵桢永(38)2、拳学之道妙在本能—访王选杰——郭思、沙金(40) 8、话说王选杰——张亦峥(42)4、杰中选杰一-杨鸿尘(46)6、王选杰印象——郭铁峰(49)6、王选杰二、三事——张礼义(51)7、神州自有英豪在、不负长城千载情——张惠云(52)8、王选杰大师授秘冰城——章弓(53)9、大成拳与国外武术的交流——朝晖(55)四、赵道新1、深切怀念赵道新先生——杨鸿尘(57)2、赵道新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马金镛等(59)五、史风歧.1、技高艺高传大成——京伦(61)六、王安平1、气之魂—意拳气功大师王安平传奇——熹葆.东宝(62)七、其他1、意拳的传人—访姚承荣——陈子坤(101)2、记全国意拳培训班总教练崔瑞彬——曾溢勇(102)3、意拳震动英伦三岛一记崔瑞彬英国之行——牛静(103)4、德高艺高文精武精—记彭振镝——珲林(105)5、彭振镝其人其事——若非(106)6、大成精功利于民—记李照山——柳林(107)7、愿将毕生献武学—记赵祯永——陈昭(110)8、江南妙手解铁夫——张惠云(112)9、马骥良小转——王选杰(113)卷二、拳史、拳名大论战1、意拳(大成拳)源流述真——林肇仑(115)2、意拳的现代流派——张东宝(119)3、从意拳到大成拳——王玉芳(121)4、意拳曾名大成拳的由来——施道如(123)5、意拳与大成拳浅析——阎建辉(124)6、王芗斋拳法辨证——翁文斌(125)7、大成拳源流争论的焦点考证——李师融、董安强(127)8、历史是公正的——为意拳(大成拳)发展正本清源——意拳研究会(131)9、历史不容篡改—谈意拳与大成拳的关系——胥荣东(142)10、王选杰先生答读者问——王选杰(144)11、“正本清源”不如务实求是一-王选杰(147)12、矛盾桩创始人是谁?——赵力(148)13、谁是意拳创始人?——胥荣东(149)14、谁是大成? ——愧愧(150)16、何为大成名家?一—白白(151)16、大成、你大胆往前闯——惭惭(153)17、芗斋先生仙传——半庖居士(154)卷三、名家论拳一、王芗斋拳论1、王芗斋语录——孙闻清整理(155)2、论存意与养气——王芗斋(156)3、对王芝斋拳学论点的综合和分析——何镜宇(158)4、王芗斋论大成拳对手功夫——王选杰(163)5、王芗斋论试力与争力——胥荣东(165)6、王芗斋论大成拳之应敌——赵文路(166)二、姚宗勋论意拳1、意拳浅说——姚宗勋(168)三、窦世明论意拳功法1、意拳养生桩的几种站法——窦世明(172)2、意拳试力法——窦世明(174)3、意拳摩擦步要诀——窦世明(176)4、意拳的定步发力——窦世明(178)5、奉拳的活步发力——窦世明(180)6、意拳的守中用中——窦世明(181)7、奉拳的单推手——窦世明(183)8、意拳的双推手——窦世明(186)四、赵道新论拳术1、拳术溯源——赵道新(188)2、点穴:拳手之梦——赵道新(190)3、爆发论——赵道新(193)4、拳术哲理——赵道新(197)5、关于两大武术体系的对话(一、二、三、四)——赵道新(199)6、现代拳术启示录——赵道新(212)附:拳道之我见——龚东(215)五、王永祥论拳1大成拳之我见——王永祥(217)2、谈大成拳功法程序——王永祥(221)附:大成拳技击桩与试力的崭新程序——郑卜豪(222)3、意拳的魅力——王永祥(223)六、原点谈大成拳1、大成拳真义初探——原点(224)2、大成拳刹车力功法初探——原点(227)3、大成拳养生桩与禅定法探微——原点(229)4、拳学真义——持环得枢——原点(241)附:从大成拳看拳术训练中矛盾的统一—赵力(244)七、史风歧论拳1、大成拳的“不传之秘”与练功程序——史风歧(246)2、大成拳发力之“秘”——史风歧(248)3、略谈大成拳之“法”——史风歧(251)八、王选杰论拳1、大成拳——王选杰(254)2、论大成拳与拳击之异同——王选杰(257)3、大成拳、泰拳临战精神境界与因素之比较——王选杰(260)4、中国武术流派简述——王选杰(262)5、王芗斋的武术观——王选杰(265)6、大成拳发力——王选杰(267)7、大成拳实作捷要——王选杰(270)附:大成拳的自然力——李照山(272)8、大成拳技击术法要——王选杰(274)9、大成拳实作要点——王选杰(276)九、于永年论各家功法1、历代各家功法概述——于永年(277)2、道家功法——于永年(279)3、医家功法——于永年(280)4、儒家功法一于永年(281)附:儒家功法读后——王国忠(282)附:气功与哲学--兼与于永年先生商榷——黄德远(283)十、张东宝谈王安平的意拳气功1、意拳气功谭——张东宝(285)十一、孔庆海1、科学的意拳——孔庆海(296)十二、韩嗣煌1、论拳劲——韩嗣煌(300)十三、彭振嫡论拳1、桩功的意念活动及潜能开发——彭振镝(306)2.意拳搏击训练如何体现中国武术风格——彭振镝(308) 卷四、拳法各家散论一、胥荣东1、大成拳的本能发力——(310)2、浅谈大成拳精神意念训练——(311)3、站桩功要领简述——(313)4、试论大成拳的松与紧——(315)5、古今站桩漫谈——(319)6、拳道与禅学——(321)7、点穴技击之我见———(316)8、附:拳本无法、动即是法——赵力(317)二、李照山l、大成拳的技击桩和试力——(323)2、大成拳内劲场及其训练——(326)3、大成拳的精神假借术——(329)三、赵祯永1、浅谈大成拳之“本能”论—— (332)2、大成拳技击桩法的基本要领—— (334)3、大成拳技击的几种原则方法—— (336)4、大成拳桩法中的技击因素—— (339)5、大成拳试力浅谈—— (341)6、大成拳身法述要—— (344)7、关于大成拳初级训练的几个问题—— (346)8、大成拳震动击法—— (347)9、推手、断手与半搭半断—— (348)四、赵力1、争力在技击中的作用—— (349)2、大成拳站桩原理初探—— (350)3、试力的技击意义—— (352)4、大成拳中的佛家思想 (353)5、大成拳站桩与试力的基本要领—— (356)6、论武术的“打与放”—— (359)7、大成拳的意念活动——(360)8、出手如锉、回手如钩—— (361)9、大成拳之练法—— (362)10、论大成拳“打实不打虚”—— (364)附:大成拳也体现了“以实击虚”的原则——与赵力商榷——胡桂林(365) 附:也从“打实不打虚”谈起——郭铁峰(367) 附:也谈大成拳“打实不打虚”——赵祯永(368)11、太极推手之我见 (370)附:也谈太极推手——兼与赵力商榷——李选民(371)12、推手不等于实作——兼答李选民先生—— (373)附:“推手不等于实作”质疑——三谈推手再与赵力商榷——李选民(375)13、再谈推手不等于实作——二答李选民先生—— (377)五、赵京伦1、反作用力在技击中的应用一 (380)2、大成拳中的圆运动—— (381)六、高臣1、王芗斋与拳击—— (382)2、桩功一大成拳的精髓—— (383)七、其他1、浅探太极拳与大成拳的异同——王刚毅(383)2、大成拳站桩功阐微——徐承绩(385)3、浅谈大成拳的技击要领——王国维(387)4、意拳养生桩意念的把握——王传利(390)5、意拳之我见一夏成群(392)6、浅析意拳站桩中的“放松”——王庆满(394)7、有意无意见精神----意拳站桩谈意——张昊琦(395)8、站桩与太极拳——王荣泽(396)9、大成拳养生桩浅谈——王海滨(397)10、怎样判断习武者的功效——梁志海(398)11、意拳练法述要——官帆(399)12、浅谈大成拳桩功——罗力(400)13、大成拳的“法、非法、非非法”——张俊年(401)14、浅谈意拳的内在精神实质——常书范(403)卷五、问答集1、王选杰86年2月答读者问——(405)2、王选杰86年6月答读者问“大成拳”——(407)3、王选杰88年答精武编辑问一(410)4、王选杰88年6月答日本记者问———(413)5、彭振镝92年7月答读者问(桩、试力、试声)—(415)6、彭振镝92年8月答读者问(摩擦步.发力)——(417)7、彭振镝92年9月答读者问(推手、实战)——(419)8、赵力92年8月答读者问(大成拳练功)——(420)卷六、初学者体验集(细目略) (433)卷七、王选杰的大成拳练法及技击法1、大成拳(86年4-月搏击杂志) —— (447)2、大成拳(88年4月精武杂志) ——(466)3、大成拳技击十二形(87年6月搏击杂志)——(485)4、大成拳技击精要(89年6月搏击杂志)——(495)5、大成拳技击指(90年8月武术健身杂志) ——(504)6、大成拳十八技击法(93年1月精武杂志重刊)——(510)7、大成拳擒摔技击术(87年6月精武杂志)——(519)8、大成拳技击十二腿(87年6月精武杂志) ——(529)9、大成拳的八打八拿技击术(88年精武杂志)——(536)10、名家高级崩拳(88年14月1精武杂志)——(541)卷八、大成拳的其它技击术一、王选杰传技击术1、大成拳散手二十四式——张礼义(5442、大成拳实作训练图说——张礼义(551)3、一指禅点穴机技击术——胥荣东(556)4、再谈一指禅点穴机技击术——胥荣东(558)5、大成拳的技击步法——胥荣东(562)6、直拳进击下的还击手段——赵桢永(564)7、大成拳打法——赵桢永(568)8、大成拳先发制人技击术——赵桢永(572)9、大成拳后发制人技击术——赵桢永(573)10、大成拳的夺位——赵祯永(574)11、大成拳打法集成——赵桢永(576)12、大成拳十六绝命掌——赵力(579)13、大成拳劈击法————赵力(581)14、大成拳第三步功法——摩擦步——赵力(584)15、大成拳攻守合一战术——赵力(587)16、大成拳龙形精义——赵力(589)17、王选举杰技击绝技——鬼扯断——赵力(592)18、大成拳实作训练——赵力(594)19、大成拳实用推手发放法——李照山(598)20、大成拳进击法——李照山(603)21、大成拳的试声——李照山(606)22、大成拳防卫术——李照山(607)23、大成拳养生桩功与应用——王选杰、李照山(612)24、大成拳“蛇缠手”试力与技击应用——李照山(615) 26、大成拳连环技法后边六式——李照山(618)26、大成拳综合打法——李照山(623)27、实用防身的大成连环打——李照山(626)28、大成拳连环技法——李照山(631)29、大成拳柔化之力的应用——赵京伦(637)30、论大成拳实作的火候——赵京伦、王尚文(639)31、大成拳五形拳法的练用处——肖行(642)32、大成拳独特的技击手段———赵朝晖(647)卷九、相关拳法及其它1、竹林拳法的发力训练——李紫剑(652)2、七字要言(附:陈长兴序)——胡海牙(654)3、从禅的“拈花微笑”谈拳——黄景文(655)4、戴氏六合心意拳寻踪——魏珉(656)6.相往神秘的东方武术——[美]唐.E.米勒(659)6、内家八桩——沈涛(661)7、陈氏太极拳推手要义——杨鸿尘(668)8、也谈形意拳三体式桩功——关秀峰、程素仁(672)9、形意拳经谱与名家拳论——李慎泽编(674)10、八卦拳法之三盘——杨鸿尘(688)11、山西太行意拳(载早期武林杂志、略)。

大成拳两大拳理:放松与恢复本能

大成拳两大拳理:放松与恢复本能

第二阶段 是 “ 以意念指导放松” 的阶
段。
动手 , 东倒西歪 、 无是处 。 一 这样 的拳种 在 中国武林 界确为少数 , 大家知道他们
练拳 的方法是错误的 ,这 就可以 了, 我 们没有必要 再去深入分析 它。 下面我们讲 另外一种情 况 : 多数人
第一 个 阶段从 开始 站桩至 两三个
儿。 比如 , 再 有时候 在与婴儿戏耍时 , 无 意 中他( 抡起 小拳头 打在你脸上 , 她) 你
又感 到功夫停滞不前 , 我们建议你把这

课 补上 。任何 一种运 动都是这 个道
理, 当你感 到无法进 步 的时候 , 定要 一
回到基本功上去找原因 。
能觉 出他 ( ) 她 的手 很重 , 全不像 婴儿
势变成卧势 。这样做的 目的只有一个 ,
就 是通过最 轻松 的身体状 态卸掉 身上 的僵劲 。 在这个 阶段 中, 不要想功夫 , 不 要想技击 , 不要在大脑 中出现任 何帮助
放松 的意识 , 一切顺其 自然 , 无念无思 , 浑浑 噩噩 , 只有这样 , 才能一 步步卸掉
意识也是 完全放 开的 , 拘无束 , 无 想哭 就哭 , 想笑 就笑 , 但力量却 出奇地大。 比 如, 有这样 的情况 , 儿手 中攥 着一个 婴
纽扣 , 为防止纽扣 误入 口中 , 们便去 我
体 内的僵劲 , 才能使你 的身体变成一具 空壳 , 才能为你下一步 注入新 的特殊物
质腾 出空 间 ,这 个 阶段 可 以是 两三个 月, 也可以是更长一段 时间。如果有 的 练者没有经历这一 阶段 的训练 , 而现在
他( 手中夺。 她) 你会惊 异地 发现 , 要想掰 开他 ( 的小拳头很不容易 。如果你有 她) 心 ,便会感 到他 的力量 全不像一 个婴

意拳书刊简介

意拳书刊简介
1986
1986
1989.8
--
1986.3
1993
1994
意拳(健身部份)
大成拳探秘-意拳精微
大成拳-武學正軌
大成功
意拳的奧秘
大圓融--氣功在生意場上的運用
意拳養生法
意拳氣功
意拳氣功
修真心語
意拳養生法
站樁功療法匯編
意拳研究會
薄家聰
王國維
李平
彭振鏑
彭振鏑
晏耀輝
王安平
王安平
王安平
焦國瑞
北京氣功研究會
中:北京市體育科學研究所
意拳入門
意拳大成拳創始人王薌齋傳
拳聖澤井健一先生
實戰拳法太氣拳
澤井健一
澤井健一Kenichi Sawai
孫立/楊誠光
竇世明/孫立
佐滕嘉道
久保勇人
日:日本出版社
日:JAPAN PUBLICATIONS INC
日:飯塚製本
日:飯塚製本
日:氣天舍
日: Isato Kubo
1976.6
1976.6
1989.9
中:中國人民軍醫出版社
中:宗教文化出版社
1989
1992.11
1994
1986
1986
1990.7
1986
1986.8
1987.2
1997.6
1999.5
1999.4
大成拳傳奇
意拳宗師王薌齋
張寶瑞
張宏
中:團結出版社
中: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9.3
1997.3
太氣拳
TAIKI-KEN
------------
- Standing Pole

王芗斋先生留下的一个“谜”

王芗斋先生留下的一个“谜”
王芗斋先生留下的一个“谜” 何镜平2010-07-17 15:26
芗斋先生早年间曾与多个外国拳技高手比试过,如西洋拳世界冠军英格、杰姆士及日本武技高手八田宇作美、泽井健一等均击败对方。芗斋先生在世是,我曾询问过这些往件根本不成比例,先生是如何取得胜利的。芗斋先生当时打了个比喻说:“孩子们玩的陀螺,在转起来时速度非常快。但外形上看却似不动,如果你把一片纸扔上去,立即就可能被陀螺击出很远,我所用的力几乎与急带旋转的陀螺的原理一样,在极速度所发出之力从外形上不易看出,但其威力却很大。我问先生如何求得这种力是,先生说了一句“有形有意都是假,做到无心始见奇”。芗斋先生说必须在极高境界下才能求得此力,我听后感到似懂非懂。我又请教先生按一般学术发展规律来说都强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先生的弟子众多,堪称桃李满天下,是否有一个弟子能超过先生或与先生高超的拳技相等。芗斋先生当时持否定态度,并说非我不教,而是大多数弟子练拳达到一个较好水平程度时,由于自满心理不再继续求进取,而又不具备求更练法条件,也只有令我徒唤奈何而已。 在一次与芗斋先生闲聊时,我颂扬先生武功盖世,世人也非常崇敬先生,但人的生老病死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先生过去与外国高手比试时屡操胜券,一个原因是先生正在壮年时期,再者武功也正是炉火纯青之时。不能与现今同日而语。先生现已七旬有余,人已老矣,还能否逞当年雄威?因我与芗斋先生相处情同父子说话较随便。芗斋先生对我的发问并不计较,而笑着问怎么样要听听劲吗?我连笑着回答“不敢不敢”。先生说叫你尝尝我的威力并不减当年,你可以用在练大成拳求得的各种力猛地往我身上打击。开始我想先生年纪大了,而我正在年轻,没敢用力试了一下。先生有点生气了,叫我放开了往他身上作拳,不许含糊。我开始向芗斋先生猛烈地发力,只见先生似笑不笑,也没见有什么大动而我却被击出一丈多远,从先生屋中的大木榻翻了过去,有如被电击打的感觉。我问先生何以有如此巨大威力,先生告诉我这是从整体求力的结果,并再一次强调“有形有意都是假,做到无心始见奇”高境界发力的结果。我继而向先生求教应如何才能练出此力,芗斋先生严肃地对我说:“从你目前掌握练大成拳的功力来看,离练到如此地步还相距甚远,有些东西你还根本不理解,我怎么传授。芗斋先生说:我现在想打你,你既无反抗能力,而且你想跑也跑不掉的。芗斋先生出手可随意控制我,确实像先生所说的一样。芗斋先生鼓励我认真练功求得更大的进步。 我当时明白了一个根本问题,芗斋先生所传功法,必须练功者条件具备和有一定接受能力时,芗斋先生才能传授,芗斋先生这种科学的求实学风使我受到很大教育。芗斋先生还嘱我在练功时多细致深入领悟一些大成拳拳学理论,并格外提醒我领悟“道法自然”及“有动之动出于不动,有为之为出于无为,无为则神息,神息则万念俱寂,耳目心意俱忘即诸妙之圆”。芗斋先生去世多年,我对先生的遗训领悟不多,实感愧对先生。直到现在芗斋先生的发力动作仍在我心中成为一个“谜”。

大成功法大成拳经典十论

大成功法大成拳经典十论

大成功法大成拳经典十论【本文是中国大成拳研究会主席、大成拳掌门人张礼义先生二O 一八年韶山“大成拳理事会高峰论坛”上的讲课,是对大成拳传承人的内部(培训)资料,为讲话录音整理文件】大成功法 | 大成拳经典十论--张礼义先生韶山高峰论坛各位同仁:上午我已经讲了很多,下午对有些问题要重新强调。

1、源于观。

兼修并蓄成大道。

“大成拳源于形意拳”的观点是不全面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大成拳源于中国武术”。

举例说明:1818年(芗老33岁),首访少林寺,与“心意派”传人少林方丈恒林和尚终日切磋交流,少住半载,收益颇丰。

继而入湖南访心意派巨匠衡阳解铁夫,留有年余,共同研究,拳艺大进。

1923年访福建南少林心意派大师方恰庄,方先生善鹤拳;同年又识鹤拳名手金绍峰先生,大有裨益。

1925年(40岁)访淮南武术名家黄慕樵先生,从学“健舞”。

随后与太极名家杨少候,杨澄浦交往盛密;与八卦名家陈华亭先生交善。

他说:“太极嫡传宗匠当推少候,澄浦杨氏昆仲。

此亦余之老友也。

余对“太极拳”敢云知之深刻,露翁(杨露禅)仅得此道之部分,王宗岳先生也非通家。

”经广泛的实践,对查拳、华拳、花拳、洪拳、炮拳等拳术在北京《实报》上都做出了评价,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武术(用力和招式、套路)。

对于大成拳他是这么说的:“站柱的整体间架形骸外形和内意,首自少林拳的“立禅功”,其中融进形意拳早期“静立功”的要领;还包括太极拳的“立养”原则而成。

所以有少林顶撑立拔之气势,有形意沉肩坠肘后蓄待发之神韵;有太极含胸松体养颐柔温之深意。

”所以形意拳只是王芗斋习武的起蒙和曾学习过的众多拳种中其中的一种,故大成拳是王芗斋集中国功夫之精华而创建的新的武学体系,非哪一家、哪一派的沿革和延续。

不光源于形意拳,应当源于中国武术。

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

2、发展观。

对于大成拳的传承和发展的问题,我的观点是:让多数人知道,让少数人掌握。

为什么呢?①因为他是个富贵拳,必须解决生存问题的人,才有条件练习此拳。

大成拳核心训练法之一大成拳核心是什么

大成拳核心训练法之一大成拳核心是什么

大成拳核心训练法之一大成拳核心是什么作者:李照山来源:《少林与太极》2019年第03期学练大成懂核心我们知道,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自己看书总是感到非常吃力,经过老师讲解之后就立即明了,这是因为老师能把最关键的东西传授给大家。

练拳亦是如此。

有的人在书店买了练武的书籍,按图索骥练了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却不知其所以然;有的人虽然参加了培训班受人传授,结果却不见收效;有的人习拳时间不算太长,却颇有成效。

很显然,前者注重的只是文字上或肢体上的表面现象,后者则是抓住了该拳的核心内容。

有的人判断拳法的依据是从姿势的差异来衡量,如果拜了姓刘的师父,就说姓张的师父或者姓徐的师父练法不正确,其实这是很片面的。

俗话说:“十个徒弟十个样”,也就是说,每个弟子学成后的定拳模式都不可能一模一样,哪怕是最直系的传授也会产生细微的形式差别。

经过下一代的再传,这种差别会逐渐扩大。

我们知道,儿子的模样只能相像于父亲,不可能与父亲一模一样,而孙子的长相与爷爷的相貌区别会更大。

何况是练拳呢!在第二代大成拳代表人物中,虽然他们在每个环节的训练内容中是有区别的,但事实上他们所学皆为宗师的拳学所在。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形式上的区别呢?为什么他们都能代表真正的大成拳呢?这是因为他们所学完全符合宗师的拳学思想。

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宗师在判断一个拳学的真伪时,重本质而不拘泥形式。

笔者的推论是:弟子请教先生时,先生让弟子站某一桩式或进行某一试力,即使弟子的胳膊或高一点或低一点,姿势的幅度或大一点或小一点,但只要功法内涵符合拳学的思想,都会得到先生的首肯。

这样,当训练模式定型后,弟子会以自己多年形成的经验对他的学生进行传授,如此就产生了同师而不同形的现象。

现行流传的大成拳有“七妙法门”之说,但是从王芗斋先生一些拳学论著中根本找不到关于“七妙法门”的字眼或论述。

从先生的《大成拳论》或其他的著述内容上得知,大成拳有站桩、试力、试声、自卫几个步骤。

而我们现在所习练的大成拳,则有站桩、试力、走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七个步骤。

大成拳精义--何镜平

大成拳精义--何镜平

大成拳精义--何镜平大成拳精义--何镜平一、总则:1、以形为体,以意为用,以静为和。

2、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形随意转,意自形生,式随意从,力由意发。

3、松即是紧,紧即是松,松紧紧松勿过正。

实即是虚,虚即是实,实虚虚实得中平。

动即是静,静即是动,动静静动互根用。

顾即是打,打即是顾,发手便是处。

4、静中求动,动中求静,动中不动动有静,静中不静静有动、动中之静是真静,静中之动是真动,动静互根,错综为用。

5、神不外溢,意不露形,形不破体,力不出尖。

6、内空虚,外脱化,随时注意,遍体轻灵。

二、桩法:1、站好姿势,意念放大,先由头部开始,逐渐使全身毛孔放松,有过堂风吹拂之感,然后左右伸展,挺拔项部肌肉使之起变化,要求达到虚灵守默,具体悠扬,毛发如戢之感。

2、初练时宜远看,静观宇宙,默念全机。

觉得有懒惰心情,再将全身舒放,身形中正,腹内空虚,悠然荡然如浮太空之中。

3、绵绵若存,似有若无,身在烘炉大冶中,无物不包容。

4、练功时不可有执着之心,从虚无中求实际,不可着象,着象的非真。

5、神动,意动,力量动。

6、劲断意不断,意断神犹连,神连再生力,力量不空无。

7、形体不动,意念不住,精神充沛,气血犹如汪洋大海,波澜壮阔,滔滔不绝。

8、心比烘炉,杂念若雪花纷飞,入炉即熔,从而心胸开阔,胆气壮大,正气旺盛,邪气自败,犹如烈日当空,浓雾消散,舒适缓中,以应无穷,运动时保持浑圆,动作如一,不拘形式,不可执着,一法不立,无法不备。

9、在松静中求挺拔,在运动中求舒放,寂静调息,内外温养,内轻松而外脱化,由动而静,接近神明,使气血肌肉处于氤氲太初之中,生生不息,蕴灵虽动,仍须保持静中原状。

10、神动得自有象外,意存妙在无念中。

11、但求神意足,何需形骸似。

12、站桩的单双重,不偏不倚的调配方法,使浑身血行曲折,路线适当,要使曲折面积得力,无处不有单双重、松紧、虚实、轻重之别。

调配有养息、治疗、锻炼之分,总之是因病设式,因人而异。

13、加强锻炼一定要解除疲劳,解除疲劳才可以加强锻炼,总以留有余力、留有余兴,不超过身体负担能力为适当。

何镜平站桩

何镜平站桩

#.胥荣东主任医师"我对王芗斋先生站桩疗法的实践与体会(何镜平)胥荣东主任医师!关注阅读:10832012-08-04 21:25标签:杂谈X照片:王芗斋先生(中)和弟子李见宇(左)周秉谦合影简介:何镜平先生,为王芗斋先生入室弟子,是芗老晚年之得力助手之一,师徒感情甚佳。

芗老分别称其兄和他为“大何”、“二何”,盖其兄亦为芗老弟子。

1961年,何先生随芗老参加了在河北保定召开的全国养生协作会议,在会上发表此文,得到与会者的称赞,后亦流传于站桩功及大成拳爱好者之中。

何先生出生于中医世家,鄙人曾经常向其请教中医方剂学知识。

我对王芗斋先生站桩疗法的实践与体会———何镜平前言气功在治疗慢性病和巩固疗效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气功种类很多,一般常见的有:内养功、强壮功、站桩疗法等,这些功种的治疗作用不同,练功方法也不一致。

内养功、强壮功练功时采取守窍和注意呼吸的方法,偏重于静的一面,多属内功,站桩疗法则是姿势锻炼与意念活动同时并举,采取动静结合的练功方法,既属内功也属外功,是一种简单易行合乎多快好省的气功疗法。

由于气功种类方法繁杂,以致部分初学练功的患者,缺乏对气功的正确认识,单纯按照一些气功书籍记载进行练功,只学表面不注意实质,甚至一味追求某种感觉,结果虽费了很大功夫,苦心坚持练功,往往收不到理想的疗效,还可能发生流弊。

而某些担任指导气功的医务人员,不能亲自练功,缺乏实际体会,因此在指导患者练功时,也极容易流于形式,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使一些人认为气功是不可捉摸、又不易掌握的治疗方法。

而另一些人把气功看的过于简单,以致对气功能否治病方面,产生了疑虑。

不少的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在这个情况面前,非常希望从文字上看到一些,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正确认识、掌握、运用而又切实可行的练功方法,从而达到少走弯路保证疗效的目的。

在这样共同意愿的前提下,我觉得在气功中比较简单易行,疗效又好的站桩疗法,目前向大家推荐,是较为适时的。

壹康堂:孙宏斌教授免费亲授大成拳

壹康堂:孙宏斌教授免费亲授大成拳

壹康堂:孙宏斌教授免费亲授大成拳大健康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局的理念。

它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人的生老病死,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误区,提倡———自我健康管理,是在对生命全过程全面呵护的理念指导下提出来的。

它追求的不仅是个体身体健康,还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

提倡的不仅有科学的健康生活,更有正确的健康自我管理的方法。

大成拳恰到好处的完全符合当前国家提出的大健康理念标准中的健康自我管理,通过自我积极管理追求个体的生理、精神、心理的完全健康。

充分把“三分治,七分养”的理念,运用科学的运动方法予以体现。

12月6~8日大成拳中兴之主王选杰嫡传弟子孙宏斌将在东莞壹康堂免费亲授大成拳课程。

大成拳集中国武术之精华,在儒、释、道、医、武的理论基础上而创立的特殊拳学。

中心要旨就是“重精神,重意感,重自然力之修练”,这是一种具有很高的养生价值的拳种,不同年龄段人通过研习均可达到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祛病延年效果,现已列入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成拳之养生功】大成拳的练习内容主要是养气和伸筋。

正确的站桩姿势加上平和的心态就能自然养气,气养足了人的精神就会好,感觉有劲。

正确的姿势和平和的心态自然会使五脏六腑正常工作,五脏六腑的正常工作就会养气。

五脏六腑的健康会影响人的心情,反过来好的心情又能促使五脏六腑的更加健康,从而进入良性循环。

气养足了通过站桩使用一定的方法可以伸筋,筋伸长了人就形成整体了,气就自然会灌溉到全身,最好使气贯四梢(手十指、脚十趾为筋梢,舌为肉梢、牙为骨梢,毛发为血梢)。

通过大成拳的练习可以使人气血充盈,通过筋把气输送到全身这样阴阳就平衡了,人的阴阳平衡了本身就不应该有病,即使得了病也好治。

练习大成拳可以改造人的生理,人的运气一般是通过经脉进行的,练习大成拳可以再增加一条运气的通道就是筋,这就是改变人的生理,双管路运气使气贯全身而无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成拳精义--何镜平大成拳精义--何镜平一、总则:1、以形为体,以意为用,以静为和。

2、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形随意转,意自形生,式随意从,力由意发。

3、松即是紧,紧即是松,松紧紧松勿过正。

实即是虚,虚即是实,实虚虚实得中平。

动即是静,静即是动,动静静动互根用。

顾即是打,打即是顾,发手便是处。

4、静中求动,动中求静,动中不动动有静,静中不静静有动、动中之静是真静,静中之动是真动,动静互根,错综为用。

5、神不外溢,意不露形,形不破体,力不出尖。

6、内空虚,外脱化,随时注意,遍体轻灵。

二、桩法:1、站好姿势,意念放大,先由头部开始,逐渐使全身毛孔放松,有过堂风吹拂之感,然后左右伸展,挺拔项部肌肉使之起变化,要求达到虚灵守默,具体悠扬,毛发如戢之感。

2、初练时宜远看,静观宇宙,默念全机。

觉得有懒惰心情,再将全身舒放,身形中正,腹内空虚,悠然荡然如浮太空之中。

3、绵绵若存,似有若无,身在烘炉大冶中,无物不包容。

4、练功时不可有执着之心,从虚无中求实际,不可着象,着象的非真。

5、神动,意动,力量动。

6、劲断意不断,意断神犹连,神连再生力,力量不空无。

7、形体不动,意念不住,精神充沛,气血犹如汪洋大海,波澜壮阔,滔滔不绝。

8、心比烘炉,杂念若雪花纷飞,入炉即熔,从而心胸开阔,胆气壮大,正气旺盛,邪气自败,犹如烈日当空,浓雾消散,舒适缓中,以应无穷,运动时保持浑圆,动作如一,不拘形式,不可执着,一法不立,无法不备。

9、在松静中求挺拔,在运动中求舒放,寂静调息,内外温养,内轻松而外脱化,由动而静,接近神明,使气血肌肉处于氤氲太初之中,生生不息,蕴灵虽动,仍须保持静中原状。

10、神动得自有象外,意存妙在无念中。

11、但求神意足,何需形骸似。

12、站桩的单双重,不偏不倚的调配方法,使浑身血行曲折,路线适当,要使曲折面积得力,无处不有单双重、松紧、虚实、轻重之别。

调配有养息、治疗、锻炼之分,总之是因病设式,因人而异。

13、加强锻炼一定要解除疲劳,解除疲劳才可以加强锻炼,总以留有余力、留有余兴,不超过身体负担能力为适当。

14、练功时切莫发急,先找个适宜场地,凝神静心,调息站立,身躯宜直,两足分开与肩齐,浑身关节都含有似曲非直的一点意思,内空灵外清虚,两手慢慢轻松向上提,高不过眉、低不过脐,臂半圆、腋半虚,左手不往身右来,右手不往身左去,往怀抱不沾身,向外推不逾尺,双手变化在此范围里,不计较姿式好坏繁简和次序,须察全身内外得力不得力、守平庸,莫好奇,非常原来极平易,这种运动也算真稀奇,不用脑,不费力,行站坐卧都可练,这里边蕴藏无限神思、精金和美玉,钻研起来天生妙趣,谁能知这种自娱能支配虚空宇宙力,锻炼的愉快难比喻,飘飘茫茫随他去,精力充沛神不疲,注意头顶如线系,遍体松静力如泥,慧眼默察细胞系,如醉如迷,如疯如痴,虚灵独存,悠扬相依,浸在海阔天空涤万虑,管他日月星球在转移,只要恒心去站立,就有意想不到的舒适,此即前人不传的秘决。

三、技击(一)提纲1、头直、目正、神庄、气静。

静、敬、虚、切、恭、慎、意、和。

2、全身关节形曲力直,神松意紧,肌肉含力,骨中藏棱,神犹雾豹,气若腾蛟,神意放纵如巨风卷树,拔地欲飞,拧摆横摇之力,有撞之不开,冲之不散,湛然寂然,稳如泰山之势,外形笨拙,意力灵巧,平凡中求非常,抽象中求具体。

3、筋藏劲,骨藏棱,悠扬相依,虚灵独存,浑身毛发直竖如戟,齿欲断筋、爪欲透骨、发欲冲冠。

4、鹰目、猿神、猫行、马奔、起如举鼎,落如分砖,鸡腿蛇腰。

5、动静虚实、快慢松紧、进退反侧、纵横高低、争敛遒放、鼓荡开合、伸缩抑扬、提顿吞吐、阴阳表里、邪正长短、大小刚柔等,都是矛盾的矛盾,错综而为。

做到圆融的圆融,反回头来学初步。

6、高则扬其身,若有增长收敛之意,低则缩其身,若有钻提放纵之形,纵则放其势,勇往搜索而不返,横则裹其力,开合分争力,侧顾左右,无敢抵挡者。

7、足占七分手占三,身如弩弓拳如弹。

8、肩撑肘横、指弯爪拧、头顶项竖、腰胯如轮,扭、挫、提、旋交叉互换,膝纵足提,全身力如抽丝。

9、静如潮涨,动似风云。

10、态若书生若女郎,伟大犹比楚大王,一声叱咤风云响,神情豪放雄且壮,遇敌接触似虎狼,举步轻重如履沟壑深千丈,一面鼓,一面荡,周身无点不弹簧,齿扣足抓毛发似金枪,一经触觉立时即紧张,如同火药爆发状,炸力发出意不亡,无形机变却已深深暗中藏,闪展进退紧提防,打顾正侧丝毫不虚让,势均力敌须看对手方,去势犹如鹰鹘下鸡场,翻江倒海不须忙,丹凤朝阳势占强,拨钻拧挫断飞蝗,勾错刀叉齐互上,膝足提缩似螳螂,揣敌力量有方向,察来势之机会,度敌身之短长,势如龙驹扭丝缰,谷应山摇一起撞。

(二)拳式蛰龙探首进退卷臂沧海龙吟波浪顿首半窗观雨兔起鹘落彻地追鼠勒马听风惊蛇遇敌怒虎搜山提弓捉狐白猿斗鹤(三)试力1、由不动中去体会,再由微动中去认识。

欲动又欲止,欲止又欲动。

有动中不得不止,止中不得不动之意。

2、体动为作用,动则为静守,静则是发动,动静互为根用,颠倒变化无定。

3、动则有奇趣横生之感,四肢百骸终归一贯,行动如趟泥,运劲如抽丝。

4、动时不要散了不动时之均整,不动时不要减低了动时之力量,其作用之巧妙,从体会而得之。

5、上欲动下自随,下欲动上自领,上下动中间攻,中间攻上下合,内外相连,前后左右相应而动。

此为试验力之功能,力由试而得知,由用而知。

(四)发力1、本身发动力量,是否有前后左右上下的平衡均整,具体螺旋的错综力量,和无处不波浪的回旋力量,轻松准确慢中快的惰性力量,是否为本能发动的,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的力量。

2、注意单双重的松紧,单双重不单指手足而言,头身手足肩肘膝胯,大小关节,四肢百骸,即使些微的点上力都会有单双重、松紧、虚实、轻重之别,撑三抱七(撑抱力即开合力),前四后六,颠倒互用。

3、发力时有形无形,有意无意,有定位无定位,自动被动,整体局部,应用时当分别论。

各种基础力量完备,再学轻松准确具体而微的力量,两足重量、永无定位,发力无论进步发、退步发、顺步发、横步发,以及前后左右上下百般的发力,要以前步作后步,后步作前步,以前步作后步之前步,以后步作前步之后步,颠倒互相,虚实为用,前后力量交叉,使人不可捉摸。

(五)实作1、拳学一道尚精神,内要提,外要随,手脚齐到方为真,意要远,气要催,拳似炮,龙折身,应敌犹如火烧身,充华必强骨,饰貌须表真,计谋须远划,精神似劈雷,心毒称上策,手狠方胜人,何谓闪?何谓进?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尚美观,何谓打?何谓顾?顾即打,打即顾,发手便是处,力如火药拳如弹,灵机一动鸟难飞。

2、敌不动,我沉静,敌微动,我先至。

3、不动如书生,一动如龙虎,发动似迅雷不及掩耳。

4、手要灵,足要轻,进退旋转如猫形,身要正,目敛精,手足齐到定要赢,手到步不到,打人不得妙,手到步亦到,打人如拔草,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肋与中心,拳打丈外不为远,近者只在一寸间,手出如巨炮直冲,足落似大树栽根,眼要毒,手要奸,步踏中门,钻入重心夺敌位,即是神仙亦难防。

5、鹞子入林燕抄水,虎入羊群抖威风,取胜四梢要均整,不胜必有怀疑心,声东击西,指南打北,上虚下实,灵机自揣摩,左拳出右拳至,单手到双手来,拳由心窝去,发向鼻尖前,鼻为中央之土,万物生产之源,冲开中央全体皆靡,两手结合迎面出,自然把定五道关,身如弩弓拳如弹,弦响鸟落见奇鲜,遇敌犹如身着火,打破硬进无遮拦。

6、推手时心须保持自已中线位置不受侵犯,还须用最大能力控制对方中线,双手永不离对方口鼻部位,意如牵牛任我为。

7、推手时更需注意步法,夺位往往进半步或退半步,即足以将对方击出而并不在于手臂的动作之大小。

8、力发出是在一刹那间,在有形无形、有意无意、有定位无定位、整体局部、自动被动,具体而微,使力时多半是举抗推旋、搂劈钻刺。

四、力量(一)总纲劈、搂、搬、拨、撑、展、抗、横、抖顺、提、趟、扒、缩、滚、错、兜、拧沉、托、分、闭、捉、顿、吞、吐(二)分布1、头:撑、拧、顶、缩2、肩:撑3、肘:横4、手腕:勾、错、敛、抗5、腰:摇、旋6、胯:坐、挫、悬(旋)、提7、膝:撑、纵8、足腕:刀、叉、分、刺(三)运用(四十四种)1、浑元争力:争力是无所不争,四肢百骸,大小关节,无处不争,所谓虚虚实实,松松紧紧,实际上就是争力,不争就使不出来,宇宙间无处不争,人身之四肢百骸,无时不争,总之即浑元一争。

2、大气呼应:使大气与人体有了呼应关联,一动一静,都能利用,使它有所反应,站桩日久,内部日渐膨荡,有与大气发生联系的感觉。

3、浑噩逆体:全身任何地方,都像没有空隙,处处都有逆力,从任何地方打来,都不怕没有很顺当的力量,但又极顺当,这也是矛盾中统一出来的力量。

4、动静互根:动静是一个整体,互为其根,所谓动即是静,静即是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松即是紧,紧即是松,松紧紧松勿过正,虚即是实,实即是虚,虚实实虚得中平,也就是此意,天地间无中平,哪一个地方也没有绝对平衡,能够控制暂时的平衡既是正,也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起错综复杂的作用。

5、遒放本同:力量不遒劲,放的力量也就不大,必须是遒得劲,放的力量才大,欲放先遒,欲遒先放。

6、有无统一:有无是一件事,有了这种东西才看见到它的没有,有形的东西,终究要消灭的,从有形的东西中,才可看见到没有的东西,如果没有就不会知道还会出来甚么东西。

总之,有了就有没有的一天,应当活用,这与人情道理相同,自高自大的人,别人一定讨厌,越谦逊的人,越受到人尊敬,心目中也就有了他。

学术、物质、事情、人情,都是如此。

7、顺力逆行:手往后拉,力量就出去得远,手往前指,力量则往后来。

8、勾错刀叉:也包括有形无形两方面,就形象来说,出手如钢锉,回手如勾杆,全身如起了大波浪,全身力量,毛发如戟,胳膊上好像处处有刀叉一样。

这方面有时不易形容,其中还有精神力量的存在,无形就是一种意念的假设,不应该真的做出来,在有意无意之间不露形。

9、不动之动:外形越不动,内部就动的越快,外部动的很多,内部反而动的慢了,其原因是不会动,所谓会动,也就是一动一静中能掌握往“动即是静,静即是动”的原则,不会动的人,初练功时更不应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一动就破坏了真动。

如果会动的人,内部是否就会更快了呢?这须看怎样来动,假如能假借的动,头手足身肩肘膝跨都能假借,神动、意动、力量动、但形式上不做出来,那力量就最大,不应从形式上看,这也是动静互根之意,动静两字,研究起来没完,做起来就更复杂了。

10、斜正互参:斜面就是正面,而正面也就是斜面,由于支撑面的不同,全身力量关节互有影响,但必要做到力圆为止,一动是横,横即是正面,一作用是斜面,但作用时使人看不见,只是紧错了一下正面与斜面的位置。

11、多面螺旋:全身各部位稍一动作,都有螺旋力,这种力的形成原因是:在随便动作时,全身各大小关节,都要有支撑力,所有部位形成钝形三角,此时力欲膨胀又欲收敛,因而全身各部都起了螺旋力,连腿下也应如此这种力如同电力一样,使人碰上就被弹出很远,在用这种力时,全身一定都成钝三角形,然后突然变换方向,如同爆炸一样,“砰”的一下子就发出了螺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