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大二轮总复习 专题九 电解质溶液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九 电解质溶液.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专题九电解质溶液【命题趋势探秘】命题规律考查内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溶液的pH 盐类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考查热度☆☆☆☆☆☆☆☆☆☆☆考查题型选择题、填空题选择题、填空题选择题、填空题所占分值6分8分6分命题趋势分析近年来全国新课标高考试卷及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可以发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建立及电离平衡移动的应用,影响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分析是高考命题的重点,结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分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高频考点聚焦】◇考点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基础知识梳理】1.弱电解质(1)概念(2)与化合物类型的关系强电解质主要是大部分离子化合物及某些共价化合物。
弱电解质主要是某些共价化合物。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的建立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压强等),当弱电解质电离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达到了平衡。
(2)电离平衡的特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①内因: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②外因:a.温度: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原因是电离过程吸热。
b.浓度:加水稀释,使弱电解质的浓度减小,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c.同离子效应:例如向CH3COOH溶液中加入CH3COONa固体,溶液中c(CH3COO-)增大,CH3COOH的电离平衡向左(填“左”或“右”)移动,电离程度减小,c(H +)减小,pH值增大。
3.(1)填写下表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电离常数NH3·H2O NH3·H2O 垐?噲?NH+4+OH-K b=1.7×10-5CH3COOH CH3COOH 垐?噲?CH3COO-+H+K a=1.7×10-5HClO HClO垐?噲?H++ClO-K a=4.7×10-8(2)CH3COOH酸性大于HClO酸性(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判断的依据:相同条件下,电离常数越大,电离程度越大,c(H+)越大,酸性越强。
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九 电解质溶液 课件

液的碱性越强
①先弄清是对数还
C离子浓度的常用对
pC越大,c(C)越小
是负对数
数负值
②弄清楚是什么的
生成物与反应物粒子
对数,如浓度对数、
浓度比的常用对数
浓度比对数、体积
比对数等
稀释后与稀释前体积
③弄清楚对数变化
比的常用对数
所表示的意义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
浓度比的常用对数
(2)对数图像分析示例
lg c(x)与pH关系图
促进电离
质)
加入H+,
Kh不变
促进水解
加入氨水,
Ksp不变
促进溶解
2.水溶液中几个平衡常数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1)平衡常数都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升高温度,
Ka、Kb、Kw、Kh均增大。
Kw
(2)Ka 、Kh 、Kw 三者的关系式为Kh = ;Kb 、Kh 、Kw 三者的关系式
Ka
当弱电解质的成分粒子的浓度c(x)经对数处理后,就得到lg c(x)与pH
的直线关系图。
分析曲线的方法:一是根据中和反应判断各成分浓度是增大还是减
小;二是根据pH等于7,H+和OH-浓度对数的交叉点来确定氢离子和
氢氧根离子浓度变化的曲线。
如25 ℃时,某混合溶液中c(CH3COOH)+c(CH3COO-)=0.1 mol·L-
合溶液,pH≥7.7时才发生沉淀转化
答案:D
考情分析
考点
考向
电离平衡影响因素
电离平衡
借助滴定图像计算Ka或Kb
酸、碱稀释过程中pH的变
溶液酸碱性与中和
化特点
滴定
中和滴定曲线
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电解质溶液精品教考案(含13真题及名校质检题)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电解质溶液精品教考案(含13真题及名校质检题)【考情分析】一、考纲要求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5、了解溶液pH的定义。
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 的简单计算。
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7、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二、命题趋向电解质溶液部分内容与旧大纲相比有一定的变化,删除了“了解非电解质的概念”,增加了“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降低了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要求层次,对pH、盐的水解的知识进行了具体的要求,将原化学计算中的“pH的简单计算”放在这部分的要求之中。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计算、盐类的水解及其应用等知识是高考化学中的热点内容,常见的题型是选择题,也有填空题和简答题。
题目的考查点基于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要求,并与其他部分知识(如化学平衡、物质结构、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等)联系。
【知识归纳】(一)强弱电解质及其电离1、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注意:①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CO2、NH3等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它们不是电解质,因为导电的物质不是其本身;③难溶的盐(BaSO4等)虽然水溶液不能导电,但是在融化时能导电,也是电解质。
2、电解质的电离(1)强电解质如NaCl、HCl、NaOH等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在溶液中不存在电解质分子,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可根据电解质浓度计算出来。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少部分发生电离的。
如25℃时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度只有1、32%,溶液中存在较大量的H2O和CH3COOH分子,少量的H+、CH3COO-和极少量的OH-离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电解质溶液ppt课件

开
关
中性溶
c(H+)=
c(H+)=
液
c(OH-)
1×10-7 mol·L-1 =7
碱性溶 液
c(H+)< c(OH-)
c(H+)< 1×10-7 mol·L-1 >7
考点串讲
专题九
4. pH的使用中的几个误区
(1)pH=7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只有在常温下pH=7的
溶液才呈中性,当在100 ℃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
开
关
盐酸的 pH=8.0
D.将 pH=2 的某酸溶液和 pH=12 的 KOH 溶液等体积
混合,所得溶液的 pH≤7
考点串讲
专题九
解析 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减小,pH增大,
b>a,故A错误;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8.0~10.0(无色→红色),现在红色
本 专
褪去,pH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故B错误;
小。
(2)加热:电离是吸热的,加热使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溶
本 专
液中弱电解质分子数减小,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
题 栏
(3)同离子效应:当向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的物质含有与
目 开
弱电解质相同的离子时,由于同种离子的相互影响,使
关
电离平衡向左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减小。
(4)加入能反应的物质:当向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的物质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等。
考点串讲
专题九
考点一 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
1.一个基本不变
相同温度下,不论是纯水还是稀溶液,水的离子积常
本 专
数不变。应用这一原则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水溶液
题 栏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电解质溶液课件(64张)(全国通用)

33
4.盐类的水解 (1)盐的水解实质 盐中弱(弱酸根或弱碱阳离子)离子与水电离出
的H+或OH-结合生成难电离的分子或离子, 破坏水的电离平衡,向促进电离的方向移动, 使溶液中H+和OH-浓度发生变化。
19
④影响因素:电离过程是吸热的,温度升高 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即升温促进弱 电解质的电离;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 着有利于电离的方向移动,即加水可促进 弱电解质的电离;若水中有与弱电解质相 同的离子,则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减小; 若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离子结合的离子, 则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将变大。
电解质溶液
1
热点知识剖析
关于电解质部分的主要的考点有强、弱电解 质的区别与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知识的理 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及pH的有关计 算,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其应用,沉淀溶解 平衡等。溶液pH计算、离子浓度大小的比 较、离子共存等是选择题中常见的题型, 将离子平衡的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 是非选择题中常见的题型。
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正、
负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的表面析出沉淀
。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
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建立动态平衡。
AgCl(s)
Ag+(aq)+Cl-
(aq),Ksp=c(Ag+)·c(Cl-)。
12
重点知识归纳 1.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①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 导电的化合物。 ②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 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2
在复习中要注意理清“强、弱电解质”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盐类水解” 和有关“平衡”等各个知识块中的主干知识 点和有关规律,学会从化学平衡的角度理 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从弱 电解质的电离特点理解盐的水解知识,通 过知识的运用强化对问题的分析判断和推 理计算的能力。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 专题9 电解质溶液

专题九 电解质溶液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人教版课件
热点题型突破
考情分析:电解质溶液是高考中考点分布较多的内容之一, 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和填空题,其考查内容主要有: (1)外界条件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 (2)酸、碱混合后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及pH的简单计算。 (3)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4)盐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及盐溶液蒸干灼烧后产物的判断。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人教版课件
4.施用的氮肥是铵盐时不宜与草木灰混合使用。 5.明矾净水: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氢氧化铝,能吸附水里悬
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 6.热的纯碱溶液有较好的去油污效果。因为升温能促进盐类的
水解,使纯碱溶液的碱性增强,去油污的效果更好。 7.将活泼金属放在强酸弱碱盐的溶液里,会有气体逸出。例如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人教版课件
考点2 溶液的酸碱性及pH的计算 1.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
相对大小 c(H+)>c(OH-) 酸性 c(H+)=c(OH-) 中性 c(H+)<c(OH-) 碱性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人教版课件
(1)pH相同的酸(或碱),酸(或碱)性越弱,其物质的量浓度越大。 (2)pH相同的强酸和弱酸溶液,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则强酸溶液pH变化大;碱也如此。 (3)酸与碱的pH之和为14,等体积混合时溶液的pH 若为强酸与强碱,则pH=7; 若为强酸与弱碱,则pH>7; 若为弱酸与强碱,则pH<7。
a<pH<a+n(即对于pH相同的强酸与弱酸稀释相同倍数,强 酸pH变化的程度大)。
Hale Waihona Puke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人教版课件
2021届【高考化学】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9电解质溶液-考点2(31张)优质课件PPT

[题组训练]
题组一 盐类水解及其应用 1.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A.明矾水解形成的 Al(OH)3 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 水的净化 B.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 由 4.68 变为 4.28, 是因为溶液中的 SO23-水解
C.将饱和 FeCl3 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备 Fe(OH)3 胶体,利用 的是盐类水解原理
D.纯碱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 CO23-+H2O
HCO- 3 +OH
-
解析:选 B。雨水中 pH 变小的原因是:2H2SO3+O2===2H2SO4,
与 SO23-水解无关。
2 . 在 氯 化 铁 溶 液 中 存 在 下 列 平 衡 : FeCl3 +
3H2O
Fe(OH)3+3HCl ΔH>0
(1)将饱和 FeCl3 溶液,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可得到一种红褐色
答案:(1)先生成红褐色沉淀,又逐渐溶解生成黄色溶液 (2)Fe2O3 (3)加入少许浓盐酸 (4)Fe3+水解生成的 Fe(OH)3 胶体粒子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 2Fe3++Fe===3Fe2+
3.(2016·高考全国甲卷节选)丁组同学向盛有 H2O2 溶液的试管 中加入几滴酸化的 FeCl2 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式盐溶液 对于电离为主的,如 NaHSO3,遵循 c(自身)>c(电离产物)>c(水 解产物),即 c(Na+)>c(HSO- 3 )>c(H+)>c(SO23-)>c(OH-)>c(H2SO3); 对于水解为主的,如 NaHCO3,遵循 c(自身)>c(水解产物)>c(电离 产物),即 c(Na+)>c(HCO- 3 )>c(OH-)>c(H2CO3)>c(H+)>c(CO23-)。 规律:常见的酸式盐,只有 NaHSO3 和 NaH2PO4 溶液是以电 离为主显酸性的。
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09电解质溶液课件 (1)

答案:D
3.[2017·全国卷Ⅱ]改变0.1 mol·L-1二元弱酸H2A溶液的pH,溶 液中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 δ(X)=cH2A+ccHXA-+cA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H=1.2时,c(H2A)=c(HA-) B.lg[K2(H2A)]=-4.2 C.pH=2.7时,c(HA-)>c(H2A)=c(A2-) D.pH=4.2时,c(HA-)=c(A2-)=c(H+)
水
液
③_加__入__过__量_ 稀盐酸
④___出__现__乳__黄__色__浑__浊_______, 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⑤静置,________
⑥_产__生__白__色_ 沉淀
(吸)取上层清液,滴入BaCl2溶液
(2)利用K2Cr2O7标准溶液定量测定硫代硫酸钠的纯度。测定 步骤如下:
①溶液配制:称取1.200 0 g某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用新
当lg
cHX- cH2X
=lg
cX2- cHX-
时,有pH1<pH2,故曲线
N表示pH与
cHX- lg cH2X
的变化关系,曲线M表示pH与lg
cX2- cHX-
的变化关系,B
项正确。由曲线M可知,当pH=4.8时,lg
cX2- cHX-
≈-0.6,由
pH2=-lgKa2+lg
cX2- cHX-
可得:lgKa2≈-0.6-4.8=-5.4,Ka2=
答案:C
2.[2017·全国卷Ⅰ]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加到己二酸(H2X) 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A.Ka2(H2X)的数量级为10-6 B.曲线N表示pH与lgccHHX2X-的变化关系 C.NaHX溶液中c(H+)>c(OH-) D.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c(Na+)>c(HX-)>c(X2-)>c(OH-) =c(H+)
(典型题)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知识点总结 电解质溶液

定额市鞍钢阳光实验学校【典型题】201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名师知识点总结:电解质溶液一、选择题1.25℃时,用浓度为0.100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00 mL浓度均为0.1000 mol·L-1的三种酸HX、HY、HZ,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导电能力顺序:HZ<HY<HXB.根据滴定曲线,可得K a(HY)≈10-5C.将上述HX、HY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用NaOH溶液滴定至HX恰好完全反应时:c(X-)>c(Y-)>c(OH-)>c(H+)D.HY与HZ混合,达到平衡时:c(H+)=K a HY·c HYc Y-+c(Z-)+c(OH-)解析:根据中和滴定曲线先判断HX、HY和HZ的酸性强弱,再运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由图像可知,当V(NaOH)=0(即未滴加NaOH)时,等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pH大小顺序为HX>HY>HZ,则酸性强弱顺序为HX<HY<HZ,相同条件下三种酸溶液的导电能力顺序为HX<HY<HZ,A项错。
当V(NaOH)=10 mL时,HY溶液中c(H+)=10-5mol·L-1,c(OH-)=10-9mol·L-1,c(Na+)=13×0.1000 mol·L -1,据电荷守恒得c(H+)+c(Na+)=c(OH-)+c(Y-),即10-5mol·L-1+13×0.1000 mol·L-1=10-9mol·L-1+c(Y-),则有c(Y-)≈13×0.1000 mol·L-1,c(HY)=23×0.1000 mol·L-1-13×0.1000 mol·L-1=13×0.1000 mol·L-1,那么K a(HY)=[c(Y-)·c(H+)]/c(HY)=(13×0.1000 mol·L-1×10-5mol·L-1)/(13×0.1000 mol·L-1)=10-5,B项正确。
专题九 电解质溶液(2)

33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 化学 ( 1) D是 , E是 ; ( 2) 用水 稀释 0.1 mol L- 1 的 B 时, 溶液中 随着水量 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 c(B) c(H +) a. b. c(OH- ) c(OH - ) c. c(H+) c(OH - ) d. n(OH- ) ( 3) pH 相 同的等 体积 的两份 溶液 A 和 E, 分别 与 锌粉反 应若最 后仅有 一份溶 液中存 在锌粉 且放出 氢 气的质量相同,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所需的时间: E>A b. 开始反应时速率: A>E c. 参加反应锌粉物质的量: A=E d. E 溶液里有锌粉剩余 ( 4) 室 温下 , 向 0.01 mol L- 1 的 C 溶液 中滴 加 0.01 -1 mol L 的 D 溶 液至中性, 得到的溶液中所有离 子的物 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10. ( 8 分) 电离平衡 常数是衡量 弱电解质电 离程 度强弱的物理量。已知
3
a b
V (H- )=10- 11mol L- 1 c(CH 3COO- ) B. a、 b 点表示的溶液中 相等 c(CH3 COOH) c(OH- ) C. c点表示 CH3 COOH 和 NaOH 恰好完全反应 D. d 点表示的溶液中 c(Na+)>c(CH 3COO- ) 二、 非选择题 ( 共 6 小题, 58 分 )
OH , 液氨 类似 于水 的电 离, 试写 出液 氨的 电离 方程 式 ; 在 液 氨 中 加 入 NH4Cl, 则 平衡 将 向 移动(填 “正反应方向” 或 “逆反应方向” )。 9. ( 8 分) A、 B、 C、 D、 E 五 种 溶 液 分 别是 NaOH 、
NH 3 H 2O、 CH3 COOH、 HCl、 NH 4HSO4 中的一种。常温下 进行 下列实验: ① B、 D 均能与 pH=3 的 A 溶液反应 , 当 它们 以等物质的量混合时 均能恰好反应, 反应后得到 的溶液前者呈酸性, 后者呈中性; ②浓度均为 0.1 mol L- 1 的 C与D 溶液等体积混合, 溶液呈酸性。回答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常温下pH为2的盐酸与等体积pH=12的氨水混合后所得 溶液呈酸性( × ) (2012·广东理综,23B)
(4)常温下pH为2的盐酸由H2O电离出的c(H+)=1.0×10-12
mol·L-1(√ ) (2012·广东理综,23C) (5)同浓度、同体积的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7× ()
。
(2)酸式盐溶液
NaHSO4 显 酸 性 (NaHSO4===Na + + H + + SO 24-) 、 NaHSO3 、 NaHC2O4、NaH2PO4水溶液显酸性(酸式根电离程度大于水解 程度);NaHCO3、NaHS、Na2HPO4水溶液显碱性(酸式根水解 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特别提醒 因为浓度相同的CH3COO-与NH 的+4水解程度相 同,所以CH3COONH4溶液显中性,而NH4HCO3溶液略显碱性。
题组集训 题组一 走出溶液稀释与混合的误区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室温下,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 积混合,溶液pH>7( ) × (2015·江苏,11B) (2)25 ℃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pH =7( × ) (2015·重庆理综,3B)
(3)弱酸(或弱碱)及其盐1∶1混合溶液 ①1∶1的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液呈酸性。 ②1∶1的NH3·H2O和NH4Cl混合溶液呈碱性。 (对于等浓度的CH3COOH与CH3COO-,CH3COOH的电离程度大 于CH3COO-的水解程度)
(4)酸碱pH之和等于14等体积混合溶液 pH和等于14的意义: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等于碱溶液 中的氢氧根离子的浓度。 ①已知酸、碱溶液的pH之和为14,则等体积混合时: 强酸、强碱 ―恰――好―― 中―和―→pH=7
误区三:不能正确掌握混合溶液的定性规律
pH=n(n<7)的强酸和pH=14-n的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 pH=7;pH=n(n<7)的醋酸和pH=14-n的氢氧化钠溶液 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pH<7;pH=n(n<7)的盐酸和pH= 14-n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pH>7。
题组二 一强一弱比较的图像分析 2.(1)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HCl(a)和CH3COOH(b),按要 求画出图像。 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
专题九 电解质溶液
考纲要求
1.理解电离、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并能表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3.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了解溶液pH的定义,能 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 4.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能说明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 认识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弱酸弱碱盐的水解不作 要求)。
2.两个判断标准 (1)任何温度
c(H+)>c(OH-),酸性; c(H+)=c(OH-),中性; c(H+)<c(OH-),碱性。
(2)常温(25 ℃) pH>7,碱性; pH=7,中性; pH<7,酸性。
3.三种测量方法
(1)pH试纸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精确到整数且只能在1~14范围
内,其使用方法为
取一小块试纸放在干净的玻璃片
或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液体,点在试纸中部,待试
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p。H
注意 ①pH试纸不能预先润湿,但润湿之后不一定产生误
差。②pH试纸不能测定氯水的pH。
(2)pH计 pH计能精确测定溶液的pH,可精确到0.1。 (3)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能粗略测定溶液的pH范围。 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如下表所示:
走出误区 误区一:不能正确理解酸、碱的无限稀释规律 常温下任何酸或碱溶液无限稀释时,溶液的pH都不可能大于7或 小于7,只能接近7。 误区二:不能正确理解弱酸、弱碱的稀释规律
溶液 强酸
酸 弱酸 强碱
碱 弱碱
稀释前溶液pH pH=a pH=b
加水稀释到 体积为原来
的10n倍
稀释后溶液pH pH=a+n a<pH<a+n pH=b-n b-n<pH<b
均为V0的
MOH和ROH溶液,
分
别
加水稀释至体
积
V
,pH随V lg V0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
B.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
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
D.当
lgVV0=2
cM+ 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 cR+ 增大
解析 A项,0.10 mol·L-1的MOH和ROH,前者pH=13,后
强酸、弱碱 ―碱――过―量―→pH>7
弱酸、强碱 ―酸――过―量―→pH<7
②已知酸、碱溶液的pH之和为14,若混合后溶液的pH为7, 溶液呈中性,则 强酸、强碱 ―→V 酸∶V 碱=1∶1 强酸、弱碱 ―→V 酸∶V 碱>1∶1 弱酸、强碱 ―→酸、碱性的判断
5.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能运用溶度积常数(Ksp)
进行简单计算。
栏目索引
考点一 溶液的酸碱性及pH 考点二 溶液中的“三大平衡” 考点三 溶液中的“三大常数” 考点四 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变化 考点五 酸碱中和滴定及“迁移”应用
考点一 溶液的酸碱性及pH
知识精讲
1.一个基本不变 相同温度下,不论是纯水还是稀溶液,水的离子积常数 不变。应用这一原则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水溶液必须 是稀溶液;温度必须相同。
指示剂 石蕊 甲基橙 酚酞
<5红色 >3.1红色 <8.2无色
变色范围的pH 5~8紫色
3.1~4.4橙色 8.2~10浅红色
>8蓝色 >4.4黄色 >10红色
4.四条判断规律
(1)正盐溶液
强 酸 强 碱 盐 显中性
, 强 酸 弱 碱 盐酸( 性如 NH4Cl)
显
,强碱弱酸盐碱(如性CH3COONa)显
①产生H2的体积V(H2)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 ②产生H2的速率v(H2)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 ③溶液的pH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
答案 ① ②
③
(2)若把HCl(a)、CH3COOH(b)均改成相同体积、相同pH,则 ①、②、③的图像又怎样? 答案 ①
②
③
3.(2015·全国卷Ⅰ,13)浓度均为0.10 mol·L-1、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