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15

合集下载

【免费下载】15不 求 甚 解

【免费下载】15不 求 甚 解
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语录的引用,强调不 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
对比论证。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就是正反对比。 ⑺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 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否定,在批驳的过程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全在 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观点。 3.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第一部分(1):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 第二部分(2-4):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全面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 态度,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第三部分(5-6):提出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并举例加以说明。
三、合作探究, 精读揣摩
1.驳论文批驳的方法指引: 1 直接批驳:①驳论点②驳论据③驳论证 2 间接批驳 驳立结合 ⑶一般论证思路 先树起批驳的靶子即摆出敌论,然后针对敌论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
式进行批驳。 2.讨论以下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推举同学发言,教师最后总结点拨)
⑴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批驳的观点)
1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让学生们诵读培根《谈读书》中的一些名言警句:“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 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既然读书是如此重要,那么该如何让去读书呢?怎样选择书来读呢?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马南邨的文章《不求甚解》,或许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进入新课的学习。
⑶“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明确: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 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 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 “不求甚解” ⑷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明确:“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所以“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不认真。因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⑸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 ? 明确:赞同提倡。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论证读书一定要虚心,不 要死抠字句,要理解其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 解”的读书人。 ⑹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举例论证:诸葛亮的读书方法、鲁迅的“随便翻翻”。

初二下册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

初二下册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

初二下册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对于语文的学习,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初二下册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

初二下册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原文:日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

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山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么?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

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

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月21日月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么?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吧,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

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

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

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么?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初二下册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练习题: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分)《夸父逐日》选自,《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它们都是 (体裁)。

二、解释加点字词(15分)1、逐走( )2、入日( )3、河、渭不足( )4、北饮大泽( )5、弃其杖( )6、化为邓林( )7、昔者( )8、怒而触不周山( )9、地维绝( )10、故日月星辰移焉( )( ) 11、地不满东南( )12、故水潦尘埃归焉( )( ) 13、天柱折 ( )三、翻译下列句子。

《短文两篇》课堂笔记

《短文两篇》课堂笔记

《短文两篇》课堂笔记一、《陋室铭》1.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

有“诗豪”之称。

2.重点字词解释(1)陋室:简陋的屋子。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3)名:出名,有名。

(4)灵:灵验。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惟,只。

吾,我。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上,长到。

入,映入。

(7)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8)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9)调素琴:弹琴。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0)金经:指佛经。

(11)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

丝,指弦乐器。

竹,指管乐器。

乱,扰乱。

(12)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案牍,指官府文书。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躯体。

3.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交往的没有平民。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4.内容理解(1)文章开头以山水起兴,有什么作用?以山水起兴,引出陋室。

山可以不在高,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室虽然简陋,却因为主人的品德高尚而“馨”。

运用类比的手法,说明陋室也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描写了陋室怎样的环境?描写了陋室环境清幽的特点。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课件第15课《短文两篇(我为什么而活着)》 (共40张PPT)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课件第15课《短文两篇(我为什么而活着)》 (共40张PPT)

◇希特勒宣扬诺尔曼民族是最高贵的民族,以此发 动战争,给其他民族、人民带来痛苦的伤害。
六、知识运用
以“我应当怎么活着”为主题,共同探讨这一重大 的人生问题,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深入思考 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示:可以用一句简要的话或名人名言来概括, 也可以用一两句歌词来表达)
七、小结
不同性格、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境遇的人都有 不同的生存观,不同的人生追求,从而也就有了不 同的结果,或成功,或失败,或碌碌无为,平平淡 淡。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讨论,都能够重新 审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对他人、对社 会有用的人。 人不会因为获得许多爱而觉得人生有 意义,却会因为付出许多爱而肯定生命的价值。
八、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1)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 迁)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五、建构新知
(3)名人:
◇观音愿承担世上所有的痛苦和罪孽,耶稣为解救 整个人类而被钉死在十字架。
◇毛泽东、周恩来、孙中山为实现民族解放、中华 复兴而活着。 ◇马丁路德金、林肯为实现黑人的解放而活着。 ◇马克思为替工人阶级谋福利,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而活着。
界和平,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反对侵略战 争。二战期间,还因反战坐了六个月牢。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 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 部门前静坐示威,被判两个月监禁。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2、理解最后一段,作者说:“这就是我的 一生,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
渴望爱情
我 为 什 么 而 活 着
追求知识
同情苦难
崇 高 而 伟 大 的 情 怀

人教版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我为什么而活着》和《永久的生命》PPT优选课件

人教版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我为什么而活着》和《永久的生命》PPT优选课件

冰心:“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 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 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 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一九九七年九月,当她去世的噩耗传来,印度政府为她 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两天。成千上万的人冒着倾盆大雨走上 街头,为她的离去流下哀伤的眼泪。
“深深的苦海”指人类生存环境充满苦难,“濒临绝 望”说明没有完全绝望,面对人生的苦难,虽然免不 了磕磕碰碰,免不了各种阻碍,但是在这三种激情的 支配下,作者没有放弃对人生的追求。
(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揣摩句子的含义:
2、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 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 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 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2、文章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总提人生追求
分述追求理由
总结表明态度
文章总体结构
爱情带来狂喜
爱情摆脱孤独
我 (渴望)爱情
爱的结合能见到天堂


了解人类的心灵

什 (追求)知识 么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 理解毕达哥拉斯思想
为 它


饥饿中的孩子
活 (同情)苦难 被压迫被折磨者


孤苦无依的老人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3、1950年,瑞典文学院授予他该年的诺贝尔 文学奖,以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 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文学 家
4、起草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 爱因斯坦的禁核声明”,成为保卫世界和 平的坚强战士——国际和平战士
思考:1、支配作者一生的是哪几种激情?
三种: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 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
(1)“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2)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3)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使用课件展示问题,让学生讨论、质疑
三、语句赏析
进一步研讨——找出文中对你有启发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四、拓展迁移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这几个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见风使舵;班门弄书设计】
不求甚解
驳论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教学反思】
教师可改变单纯的识记模式,组织学生依据文本信息编写“读书名言荟萃”等,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赏析语言,在溢美的氛围中积累语言。积累课外书中的名言引导学生跳出文本,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
2.画出写读书目的、方法、作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批注。
组织学生讨论
三、美读探究
用“我发现______写得美,美在______”的格式练习写句子。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读书的
【教学反思】
可以采用抓重点段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体验语言意韵美和形式美,学会读书落实这个教学难点和重点。渗透新课标最为核心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掌握运用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听读感悟
让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中心话题是读书。围绕这一话题,文章谈了些什么内容?
明确:(1)读书的正确目的;(2)读书的方法;(3)读书的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 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 大了。请你坦诚的告诉大家:你喜欢 书吗?你读过哪些书?读书的过程中 你有哪些感悟?
语文课件
板块二、走进培根小档案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Francis Bacon, 1561-1626) 英国著名的唯 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 科学的始祖,作家。出身 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 后又学习法律。开创英国 “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著有《随笔》《新工具》 等。
《随笔》共58篇,风格 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 言警辟。其中很多句子被 人当作名言 。
语文课件
板块三、个性阅读理文思
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的读课文, 拿起笔来,把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勾画出来。看看 作者围绕着“读书”做了哪些论述?
关键语句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 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不求甚解》语言平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语 简约,生动形象。
语文课件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训 练,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 分 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 能力。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在 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让 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质疑,加 强合作交流,是教师最好的选 择。
语文课件
三、教学理念
1、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 位,强调学生阅读的 自主性和独立性,让 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同时激励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2、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 励每一个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
3、发挥教师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一 些未知的知识背景和拓展的 空间,组织好 阅读活动,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短文两篇》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短文两篇》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五课短文两篇[文题解通]◎导读关于读书问题,古今中外有很多人议论过,但常谈常新。

《短文两篇》都是谈读书,但见解独到。

读《谈读书》如同沐浴在智慧的阳光下,读《不求甚解》如同聆听长者的谆谆教诲。

◎作者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哲学史上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12岁入剑桥大学读书,毕业后就一直为英国王室服务,曾当律师和国会会员,担任过掌玺大臣和英国大法官。

晚年专心从事学术研究的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

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后集成《人生论》。

他的随笔小品说理透彻,会意隽永。

雪莱曾评价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有着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邓拓(1912—1966),笔名马南邦,福建闽侯人。

当代作家,1966年在文革中迫害致死。

重要作品为《燕山夜话》。

《燕山夜话》是马南邦的杂文集。

1961年作者《北京晚报》要求,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利用工作之余为《燕山夜话》撰写的152篇专稿,主要是知识性的杂文,内容丰富,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旗帜鲜明,议论风生,也能切中时弊;短小精炼,语言流畅。

是利用杂文形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有益尝试,颇受人民的欢迎喜爱。

[知识览通]◎语音1、狡黠.“xiá”不能读成“ jié”2、咀嚼..“jǔjué”不能读成“ zuǐjiǎo”3、诘难.“nàn”不能读成“nán”4、滞.碍“chì”不能读成“zhì”5、死抠.“kōu”不能读成“qū”6、豁.然“huò”不能读成“ huo”7、相似.“sì”不能读成“ shì”8、曲.解“qū”不能读成“ qǔ”9、大而无当.“ dàng”不能读成“dāng”10、迂.腐“yū”不能读成“ yú”◎字形1、怡.情:“怡”不能写成“移”。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15 短文两篇(讲)(提升版,学生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15 短文两篇(讲)(提升版,学生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读书求知第15课短文两篇【学习要点】对比论证☆课堂探讨☆要点一:对比论证【探究活动】本文所用的对比论证及作用【教师释疑】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回答问题的格式:通过(某物)与(某物)进行对比,突出了(某物)***的特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讨论明确】【课堂提升】《敬业与乐业》节选第二要乐业。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

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

他们的日子真难过。

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

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

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

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

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

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

15 短文两篇教材分析《谈读书》是培根的一篇著名随笔。

本文紧紧围绕读书的正确目的、正确方法、重要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致。

全文好似一篇谈话,针对性很强,从读书的三方面对世人谆谆教诲,充满了睿智的思辨色彩。

《不求甚解》是一篇杂文,但也是一篇驳论。

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了否定,正面阐述了读书贵在会意,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观点。

两篇文章都思路清晰,观点精辟,风格平易近人,富有启迪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两篇文章的读书观点,提高对读书目的、方法、作用的认识。

能力目标1.理清两篇文章的思路,理解作者的观点。

2.对比阅读,分析两篇文章的论证方式、方法,揣摩体会两文的语言风格。

3.初步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积极引领学生读书,引导学生探讨正确的读书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1.真正理解两文的读书观点。

2.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

3.掌握两文的论证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聚焦论证方法,畅谈理解收获等环节,在学生自主交流的基础上,理解两文的读书观点,分析论证方法及其效果;通过语文活动“读书交流大舞台”和“微型辩论赛”两个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辩论中自觉地运用论证方法,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学会批驳对方的观点。

难点1.怎样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

2.学会比较阅读,分析两文论证方式的不同。

初步领会驳论文的写法。

突破方法:指导学生比较阅读《不求甚解》和《谈读书》,分析两文论证方式的不同,总结归纳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思维。

九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读书积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致。

2.巧设问题,对话讨论。

通过问题设计巧妙引导学生对话,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讨论,理清思路,研讨论证方法及其效果,以及在阅读上的收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大家都知道犹太人是聪明的,可聪明从何而来呢?读书致胜。

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5课短文两篇

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5课短文两篇

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5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

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

绝对不应该这样。

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

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

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8)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8)

第15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4、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二、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

2、《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描绘了优美的山川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一幅庭院月夜小景,语言朴素自然,富有诗情画意。

教师应指导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中宜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教学环节。

2、比较法。

两篇短文作者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

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注意比较两篇文章,欣赏两篇写景短文的画面,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体会不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师生共同赏读《答谢中书书》。

指导朗读,力求美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文意;激发学生想像,再现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背诵课文;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短文两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短文两篇

15.*短文两篇1.通过对比阅读,激发自身的探究精神。

2.分析两篇文章的论证方式、方法,初步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3.激发读书兴趣,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谈读书●重点:分析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作用。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诘难..( jié)( nàn) 咀嚼.( jué) 味同嚼.蜡( jiáo)狡黠.( xiá) 滞碍..( zhì)( ài) 吹毛求疵.( cī)3.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修饰文辞,这里指一味注重华丽辞藻和文辞的堆积。

(2)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诘难:诘问,为难。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

这里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敲。

(3)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4)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

不通畅。

(5)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细致到繁琐、挑剔的地步。

4.古今中外有很多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请你查查资料,至少写出三句。

示例: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轼5.本文是一篇精彩的随笔,随处可见思想的光辉,请摘抄出你认为能代表作者观点的句子。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5《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5《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15 短文两篇名校讲坛1.走近作者培根( Francis Bacon 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主要著作有《亨利第七王朝史》《新大西岛》《随笔》等。

2.主题解说《谈读书》这篇随笔论述了要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读书,指出知识的作用,激励人们孜孜读书,以完善自我。

《不求甚解》通过批评错误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告诉人们,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经常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其实质。

3.学法点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典型例题】阅读《不求甚解》,指出第5段运用的主要的论证方法,并简述其作用。

【参考答案】举例论证。

作者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

今天我们读经典著作,一定要虚心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从而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技法点睛】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让文章浅显易懂。

道理论证,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狡黠.( ) 诘.难( ) 咬文嚼.字( )滞.碍( ) 阐.证( ) 统chóu( )làn( )加吹毛求cī( ) huò( )然贯通2.下面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傅采纶理欣然忘食咬文嚼字B.滞碍怡神狂妄自大因小失大C.死抠澡饰寻章摘句孜孜不倦D.统畴文彩娇揉造作高谈阔论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要做到开卷有益....,首先就要选择读好的书。

B.刚学做菜的王艳老是忘记放盐和其他调料,吃起来让我们觉得味同嚼蜡....。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时练15短文两篇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时练15短文两篇

15*短文两篇第一课时课时训练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怡情()(2)诘难()()(3)滞碍()(4)吹毛求疵()2、填空。

培根,________国哲学家、________家,著有________、________等。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诘难.(nàn)滞.碍(zhì)狡黠.(xiá)味同嚼.蜡(jiáo)B、死抠.(kōu)藻.饰(zǎo)迂.腐(yǖ)豁.然贯通(huò)C、咀嚼.(jiáo)阐.证(chǎn)要诀.(juã)孜孜不倦(zī)..D、鄙.(bǐ)涉.猎(shâ)傅.彩(fù)吹毛求疵.(zī)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A.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故意挑剔毛病,....寻找过失)全在于会意。

(重要的诀窍)B.读书的要诀..矣。

(熊荣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C.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D.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衡量,检验)5、在《谈读书》中,作者的论述思路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谈读书》中,作者所表明读书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课时训练1、填空。

15《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15《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第30页,共38页。
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诸葛亮与精熟,而亮独 观其大略”。
第31页,共38页。
诸葛亮的读书观:
未晓不妨权放过,
过后须要细思量。
第32页,共38页。
几种读书方法
• 1、品读法。
• 2、摘读法。
• 3、圈点法。
• 4、析读法。
• 5、寻读法。 • 6、助读法。
3.全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4.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课本、重要的书
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
第8页,共38页。
阅读第三部分,思考:
读书有什么作用?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如何论证?
第9页,共38页。
观点1 :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先举例论证,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 用归纳论证加以归纳。
观点2 :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用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证明观点。
第12页,共38页。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的《蝶恋花》 原意:“我”登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瑟的秋景,西 风黄叶,山阔水长,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已经浮云过世 。
这是求学的第一步,是说必须站得高, 看得远,选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第13页,共38页。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10页,共38页。
结构图示
A 读书的目的

读 B 读书的方法

C 读书的作用
目的好处 偏向关系
读书用书
仔细思考
多种读法
几种结合
塑造性格
弥补缺陷
第11页,共38页。
古今读书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独 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 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 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1)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1)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字词,了解文常知识。

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辞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张扬个性。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学重点:理解文中读书观点,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不求甚解”的含义解读。

比较阅读。

“驳论”的理解。

教学方法:质疑探究体验,比较阅读。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重点:读《谈读书》。

一、导入: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在一天天长大。

现在,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读书吗?你读过哪些书?曾经获得过一些什么样的感悟?生:我比较喜欢读书。

小时候,爸爸就给我买很多书,其中最多的是童话和寓言。

读了这些书以后,我学会了想像。

师:书给了你想像的翅膀!生:我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学会了坚强。

师:书是你生活的导师。

生:我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我也读过一些书。

特别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我最喜欢读书,那时候,书就是我的朋友。

师:成绩只能说明过去。

热爱读书的孩子就是优秀的。

知识能改变一切。

生:我读过《西游记》,很有趣。

读的时候我会跟他们一起着急,一起高兴。

师:太好了,你是在用“心”读书。

师:读书究竟有些什么好处?书到底应该怎么去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名家怎么说。

(板书:谈读书培根)二、请同学们轻声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思考问题。

小黑板显示:(1)本文让你对读书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谈一谈。

(2)你在阅读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吗?大胆地说出来.(学生自主阅读,圈点勾画)师:下面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一起交流一下初读的感受。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

(2—4)段:反驳论据,引用陶渊明 的话点出什么是真正的“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 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 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 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 贯通,了解大意。
第三部分(5-8):肯定虚心的“不求 甚解”的读书态度,并运用举例论证 和道理论证的方法加以深刻阐述。 第五部分(9):提出自己的观点,强 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几种读书方法
1、品读法。 4、析读法。
2、摘读法。
3、圈点法。
5、寻读法。
6、助读法。

读 法
品读,就是在阅读中对文
章的某一点深入下去,这 里的“一点”必须是文章 的神韵所在。如《春》、
《围城》的语言美;《炊烟》 的人 情美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助 读 法
助读法,就是利用书、报光
盘、磁带上的精美的文章来 帮助我们阅读理解作品的一 种方法,如配乐诗,电视散 文等。
《短文两篇》
《 不 求 甚 解 》 《 论 读 书 》
——
——
马 南 邨
培 根
不求甚解(驳论文)
马南邨
驳论文:批驳别人的观点,继 而争锋相对的提出自己的观点。
驳论的论证方式
反驳论点 反驳论据 反驳论证
每 有 会 意 便 欣 然 忘 食
好 读 书 不 求 甚 解
第一段:直接反驳论点 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 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 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 的理由。
给下列生字注音:
u) 藻( zǎo)饰 怡( yí )情 统筹(chó 狡黠( xiá ) 诘( jié )难 要诀( jué) 蒸馏( liú ) 劝诫( jiè ) 滞( zhì )碍 吹毛求疵( cī ) 豁( huò)然贯通 咀嚼( jué) 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